研究︰蔬果殘留有機磷農藥 兒童過動風險倍增


自由 更新日期:2010/10/04 04:11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研究顯示,台北地區兒童長期受到有機磷農藥的低量暴露,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專家呼籲,家長們應加強清洗蔬果、降低孩子外食頻率、室內少用殺蟲劑,以免攝入過多有機磷農藥。



除加強清洗蔬果 室內也應少用殺蟲劑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昨日在公共衛生學會等三大學會聯合年 會發表「有機磷農藥暴露與兒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相關性研究」,受測 的台北 地區一百九十五名國小與幼稚園學童中,九成八都在尿液中被驗出低劑量的有機磷 農藥殘留,檢出率與美國相近,濃度略高於美國,但與義大利、德 國研究相近。



該項病例對照研究的樣本,包含五十三名過動症兒童與一百四十二名一般兒童,經 統計分析比較,過動症兒童的有機磷農藥暴露量普遍較高。研究針對六種 有機磷 農藥的代謝物進行檢驗,體內驗出代謝物DEP(diethyl phosphate)及 DMAP(dimethyl alkylphosphate)者,體內殘留量較高(五十百分位以上)與較 低組(五十百分位以下)相比,約有兩倍罹患過動症的風險。



調查︰98%兒童尿中驗出低劑量殘留



該報告指出,台灣農藥過度使用,已成重要環境衛生議題,長期低劑量農藥暴露,可能影響認知、運動功能與神經發育,甚至會造成神經系統退化。近年研究顯示,兒童生長發育期的有機磷農藥暴露,可能與過動症有關。



陳美蓮指出,有機磷具有神經毒性,長期低劑量暴露,對成人影響較小,卻可能影響胎兒、嬰幼兒神經發育。台北市兒童的暴露來源,推斷以蔬果飲食的農藥殘留、住家接近常噴灑農藥的公園、室內用殺蟲劑為主。



如何避免攝入過多有機磷農藥呢?陳美蓮呼籲,家長應加強蔬果的清洗、減少兒童外食、室內也要少用殺蟲劑;農民也應遵守安全採收期規定,降低作物農藥殘留;政府亦應展開世代研究,從產前胎兒時期起,長期追蹤有機磷農藥暴露概況,以及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以擬定防制對策。



根據衛生署最近公佈的八月份市售包裝蔬果農藥殘留抽檢結果,一百二十九件樣本中,便有一成四不合格。衛生署建議民眾,清洗時,先以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根摘除,再以水浸泡十至二十分鐘,之後再沖洗二至三遍,以清除殘留農藥。



關於有機磷農藥的暴露與過動造成的影響,過去都是國外的報告比較多,我也曾在部落格撰文討論過,以下謹擷取相關內容幫助大家回顧與比對 :


不要小看農藥的影響,在2007的研究發現,在體內有較高農藥殘留(從水果及蔬菜來的)的研究對象,容易出現學習力延緩、協調性較差、行為問題尤其是ADHD的現象:


Study Links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 Used on Corn With ADHD. Beyond Pesticides. 5 January 2007.


在2010年有更大規模的研究,這項研究針對超過1100名8-15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來分析,他們發現在尿液中有高量的農藥代謝物的人,跟尿液農藥殘留物分析濃度正常的人相比,每增加10倍的濃度,就提高35%的ADHD發生率:


Klein, Sarah. Study: ADHD linked to pesticide exposure. CNN. 17 May 2010.


這次國內的研究再次證實,有機磷這類環境毒素在兒童體內濃度的升高,跟一般濃度的個案相比,過動的機率增加兩倍:


該項病例對照研究的樣本,包含五十三名過動症兒童與一百四十二名一般兒童,經 統計分析比較,過動症兒童的有機磷農藥暴露量普遍較高。研究針對六種 有機磷 農藥的代謝物進行檢驗,體內驗出代謝物DEP(diethyl phosphate)及 DMAP(dimethyl alkylphosphate)者,體內殘留量較高(五十百分位以上)與較 低組(五十百分位以下)相比,約有兩倍罹患過動症的風險。


透過這樣的研究結果,我們應該思考一下:造成過動或者注意力不足的症狀的原因,可能有許多,例如我在部落格多次提到過敏、飲食、營養、腸道、重金屬過量、色素、防腐劑甚至是學習障礙,都可能造成ADHD這種現象,所謂的神經物質失衡,一來無法透過客觀的實驗室檢測來確認是否失衡,而且可能只是一連串原因所導致結果,從哪裡可以看得出來呢?其實只要問開藥的醫師:請問這種藥要服用多久?國中畢業?甚至高中畢業?甚至會變成成人過動症或者成人注意力不足?


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藥物只是控制症狀,並未解決根本。長期以藥物來增加多巴胺濃度,結果就是多巴胺原本平衡能力的缺乏,動機部分與大腦深部的伏隔核有關,藥物長期服用,有研究證實會傷害大腦本身製造多巴胺的能力,因此有些專家擔心長期服用之後,會造成小孩長大變得沒有動機,因此在服藥治療的考量上,最好謹慎保守,如果想改善建議用比較自然的方式來增加,例如運動等等方式,當然,運動最好挑小朋友覺得有趣的活動型態。


最後提醒大家,有機磷這類農藥的暴露,不單只是學童部分要注意,其實孕婦也不能輕忽,國外也有臨床發現孕婦體內農藥暴露過多,導致小孩日後變成過動的研究,因此要防範農藥對小孩可能造成過動的風險從懷孕時就要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我曾應邀到艋舺扶輪社演講,其中有一位社友談到他自己失眠抒壓的改善過程,他自己發現醫師對他失眠及身體不適的原因,講得不清不楚,而且自己服藥後覺得改善有限,且有副作用,因此自力救濟,每週規律作瑜珈,想不到自己的睡眠及下背痛獲得明顯改善,再也不必依賴藥物入眠,這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最近國內有機構引用美國研究,提醒大家瑜珈的抒壓效果比散步好,主因是因為瑜珈對於增加腦中的GABA效果明顯,更能減少焦慮及抗壓。這個研究刊載於整合及另類醫學期刊上。對這樣的研究結果,我想就我個人的臨床經驗提出兩點討論:


第一,大部分的人只是把散步當作運動,但散步時都在想事情,自然而然,他們在散步時仍無法從自己的想法上暫時隔離,而做瑜珈時,必須專助於肢體的控制與呼吸,因此比大部分散步時仍想東想西的人,抒壓效果的人自然更好。但對沒有時間及地方做瑜珈的人怎麼辦?我建議仍可以藉由適當的散步方式來幫助抒壓,跟一般散步不同的是,散步若能幫助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的觀察上,效果會好上許多,這就是外觀及內觀的差異,想更瞭解內觀及外觀不同的人,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748&prev=18754&next=18171&l=f&fid=30


適當方式的散步,需時不長,往往在30-40分鐘的時間左右,藉由持續的外觀,讓自己暫時遠離白天的工作壓力,效果相當好,我也曾建議許多人以這種簡單有效的抒壓方式來提升他們睡眠品質及抒壓,當中甚至包含一位七十多歲的女士,這位女士本身對安眠藥物有長期的依賴,有一段時間睡眠更糟,但她對藥物非常敏感,因此不管如何調整藥物,只是讓她更不舒服,睡眠也更糟,原本外型單薄的她,因為睡不好,人更是受了一大圈,親朋好友看到常詢問她是否罹癌,因此讓她壓力更大。後來經我建議,她每天開始以外觀的方式來散步,結果睡眠品質很快在一週之內獲得改善與控制,心情、體重也隨之恢復。


此外,對有些身體曾有受傷或者有骨骼結構問題的人,要做瑜珈,最好與專業的復健醫師或者整脊專業討論,哪些動作適合自己哪些不適合。因為我的確遇過有些人為了做瑜珈抒壓,但勉強自己自己做一些超過自己身體能力範圍的動作,反而造成受傷,甚至是椎間盤突出,反而更痛更睡不著。因此做瑜珈時,一些動作若覺得太勉強,千萬不要逼自己硬做,同時對自己可以勝任及適合的動作若不是很確定,還是找相關專業討論後再做比較保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女睡多久較長壽?研究:5小時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10/03 08:49







(中央社台北2日電)新研究顯示,女性不用擔心睡眠不足,每晚睡不到7至8個小時並不會要命,事實上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還可能更長壽。



今年稍早有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每天睡眠不到7小時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另一項研究則斷言,每晚睡不到6小時的人,比較可能在65歲前告別人世。



不過,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這項以459位年長婦人為對象的最新研究發現,睡眠時間略少於先前所建議7小時的人,壽命長於那些睡眠時間較多的人。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現有助消除許多人認為自己睡眠不足的想法。雖然專家建議成人每晚應睡上7至9小時,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但許多人其實睡眠時間遠低於這個標準。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自1995年展開研究,追蹤這些最初年齡在50到81歲之間的女性,想要確立睡眠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每晚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的人享有最長存活率。



他們展開研究時,利用手腕活動監控器觀察研究對象的睡眠習慣,這些裝置能夠藉由活動情況判定對象是睡是醒,然後算出一晚的總睡眠時間。



去年研究人員在14年後設法聯繫所有這些婦女,看看他們是否還在世,結果發現每晚睡眠時間超過6小時半的人,以及不到5小時的人,至今仍活著的可能性低了許多。



主持研究的克里普克(Daniel Kripke)教授表示:「令人意外的是客觀地衡量睡眠時間時,發現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的人存活率最佳。」



他表示,這項刊登在「睡眠」期刊(Sleep)的研究報告,應可以減輕某些人覺得自己睡眠不足的憂慮。(譯者:中央社林治平)991002



我們每天晚上到底睡幾個小時?睡眠品質到底好不好?大部分的人並不清楚,唯一可以自我評量的是幾點上床睡覺,幾點起床,起床後及白天感覺自己精神好不好,此外,沒有客觀的評量可以告訴自己到底睡了幾個小時,晚上睡眠品質是否OK,然而真的沒有辦法可以瞭解嗎?


以睡眠來說,最方便的檢測就是居家睡眠檢測,受測者透過胸口體積不大的心率偵測記錄儀,只要在自己平常熟悉的環境,就能清楚瞭解自己從上床睡覺,花了多久時間才入睡?入睡後睡眠品質決定於熟睡期時間是否足夠?淺睡時間是否在適當時間內?作夢或醒的時間過多?當然還有重點,就是那些打呼嚴重的人,是否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


另外一種手腕活動監控器,這是屬於較長時間的睡眠記錄器,受試者在不管白天晚上都戴上記錄器,記錄器能夠把受試者在記錄時間內每天的上床後真正入睡的時間、起床時間以及白天活動都記錄下來,這種記錄器,提供睡眠研究及照光治療非常關鍵的資料,也就是藉由這些資料的分析,可以清楚知道受試者本人每天的睡眠時數及睡眠週期是否恰當?在專業的睡眠中心,一般都會提供這種檢測記錄方式幫助治療者更瞭解受試者的實際睡眠時數及約日節律(生理時鐘)是否有狀況。


經過這些檢測的結果,與受試者本人的認知對比對,在一部分自認失眠的個案身上,常發現認知與實際差別頗大的狀況,也就是有些自認有失眠困擾的人,經過檢測其實睡眠品質還不差,也有些老是覺得自己整晚沒睡的人,其實檢測結果顯示受試者其實有熟睡,而且時間並不如當事人想像地那麼糟。


所以到底一個人每天睡多長時間才夠?才算健康?以年逾五十歲的婦女來說,最近美國針對459位50-81歲的研究對象分析她們的睡眠平均時數,來和死亡率作比對,結果顯示每天睡5-6小時的人最長壽,這比一般專業建議的七到九小時少了一些,研究人員希望藉由這樣的研究結果,提醒大眾,我們實際上所需要的睡眠,並不如我們所認知的那麼長。在睡眠的認知行為治療中也包含避免看時間的方式,也就是有入睡困難、睡眠中斷甚至是早醒的人,往往在睡不著、睡眠中斷時會焦慮地盯著時鐘,此時對時間的迷思及焦慮感會大增,導致當事人更不好睡或者覺得自己明天一定精神不好,因為忍不住會去估算自己今晚的睡眠時數不足幾小時,明天起床後一定精神狀況不佳等等。因此,在睡眠的行為認知治療中,都會建議失眠者不要去看時間,唯一他們要做的,就是設定起床時間,此外不管上床後多久才睡著,中間醒過來幾次,都不要看時間,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不看時間的失眠者,其失眠都明顯獲得改善,老是看時間的人,睡眠品質依然不佳,這是臨床實驗的鐵證,提醒大家,睡眠提升,一定要排除對時間的焦慮感,否則難以真正變好。



手腕活動監控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熱產生戴奧辛 環署禁2款保鮮膜



2010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


【王玉樹╱台北報導】爲免焚燒後產生戴奧辛污染,環保署昨預告《限制PVC(聚氯乙烯)及PVCD(聚偏二氯乙烯)保鮮膜製造販賣草案》,二○一三年元旦起,這兩款家用保鮮膜將禁止製造販賣,民眾得選用自黏性較差、耐熱度較低的PE(聚乙烯)與PMP(聚甲基戊烯)保鮮膜。



二○一三年開罰


國內每年銷售三千四百噸PVC與PVCD保鮮膜,約等於一千三百萬捲,市佔率九成,另一成為PE與PMP。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科長許智倫昨說:「這兩款為增加穩定度與延展性,添加塑化劑,焚燒後會產生戴奧辛。」韓國二○○一年起就禁用PVC收縮膜。
PVC成本每平方公尺約四元,與PE的三到四點五元差距不大,進口PVCD則是十到十三元。許智倫說,因PE自黏性較差、耐熱度較低,市佔率仍以PVC與PVCD為多。
草案仍需經公聽會協商定案,二○一三年起製造販賣PVC與PVCD家用保鮮膜的業者將開罰,最高三十萬元,但不禁工業用保鮮膜。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贊成此政策。主婦楊雅如說:「有聽說PVC含毒,禁用仍可選買PE,可以接受。」



保鮮膜禁用草案規劃


●禁用
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CD)
市佔率:9成
特點:
˙耐熱130~150℃
˙自黏性佳、密封性較好
禁用時程:2013年元旦起
●不禁用
聚乙烯(PE)聚甲基戊烯(PMP)
市佔率:1成
特點:
˙耐熱110℃
˙自黏性較差、密封性略遜
資料來源:環保署



忙碌的家庭主婦們,家裡有使用保鮮膜嗎?趕緊查查是否是危險的材質,最近環保署提醒大家,市佔率高達九成的聚氯乙烯(PVC)及聚偏二氯乙烯(PVCD)兩種保鮮膜材料,為了增加穩定度及延展性,添加塑化劑,加熱或者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因此國內從2013年開始禁售一般家用。鄰近國家韓國,早在2001年即禁用PVC,因此,手頭上有這類保鮮膜的話,使用儘量避免加熱,未來選購,儘量以聚乙烯(PE)及聚甲基戊烯(PMP)為主,比較安全。戴奧辛這種脂溶性毒素,只會在體內累積,難以排出,還有許多後遺症與副作用,想更瞭解其相關資料的人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656&prev=797&next=468&l=f&fid=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研究壓力籠罩童年 97%神童變凡人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9/28 03:01 潘勛/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



英國最新研究指出,兒時被認定為天賦異秉的天才神童,能持續發揮潛力,長大成人後符合傳統「成功」標準者,寥寥可數。原因是資優兒童往往沒有童年,且承受極大壓力,童年生活的樂趣、創造力是成就未來的基礎。



茀利曼(Joan Freeman)教授自一九七四年起,研究二一○位數學、藝術或音樂資優兒童,直到今日。她表示,這些資優兒童在六、七歲時潛力驚人,好像未來必能大有成就。但成年時,達到傳統認定為「成功」標準者,大約只有三%(六人)。



英國《每日郵報》廿七日報導,研究發現,許多神童未能出人頭地,癥結在他人對待他們的方式,有些神童甚至被剝奪了童年生活。另外,一些心急的家長讓孩子背負太大壓力,或資優兒童與同齡友伴脫節,最後落得朋友很少。茀利曼強調,資優兒童心理上並不比別人堅強,甚至更脆弱,只是所謂「資優」指的是更能處理智能上的事物,而非感情方面的事物。



茀利曼說:「我想強調,資優兒童也是一般人。但他們面臨特殊挑戰,尤其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所以顯得不快樂、很孤獨。」有些父母或老師可能感到資優兒童帶給他們威脅,而他們的反應是給予壓抑。茀利曼指出,資優兒童需要的是大家接受他們的本質,給他們合宜的機會發展潛能,並提供可靠的精神支持。



資優兒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部分原因是他們很多方面都優秀,所以必須花時間在好幾項領域中摸索,卻不見得能找到專心投入的領域。另外,把資優兒童放溫室培養,一旦遭逢巨大壓力,就會無法應付而失敗。



茀利曼也警告,孩提時代的快樂與創造力是做大事的基礎,絕不能剝奪孩子們的童年光陰。



家裡有神童嗎?先別急著高興,最近英國有學者從1974年對210位對數學、藝術及音樂在六、七歲被認定有了不起天賦的神童作追蹤調查,長大以後達到成功標準的人竟然只有六個人(3%)。


之所以無法達到成功的原因,絕非他們的智能影響,而是情感的支持是否充分。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小孩期望太高,給予太多壓力,剝奪他們童年的生活,甚至讓他們與同儕脫節而沒有朋友,這都是導致他們在智能領域無法持續有發展的重要關鍵。研究人員發現,資優,只是智能上的優勢,情感的處理並不見得有優勢,甚至有些資優兒童的心理更脆弱,需要適當的引導及處理。因此,想讓資優兒童能順利發展及成功,心理上的照顧及調整,才是幫助他們成功的關鍵。


希臘神殿的柱子上刻有對教育精闢的解釋:教育就是幫助一個人瞭解他自己。細心的父母,我們知道小孩要什麼嗎?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部我看過的有趣的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透過這樣的電影,也可以提醒資優兒童的父母,什麼對小孩才是最重要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這部片子來看看。以下是這部電影的相關介紹:


劇情簡介



維特自出生那天起,彷彿就是來自外星的小王子,世界跟不上他的聰穎,唯有裝傻才能逃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瑞士代表。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安東尼‧聖修伯里《小王子》

維特自出生那天起,彷彿就是來自外星的小王子。他有蝙蝠般的靈敏聽力、媲美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鋼琴才華、精通股市操盤的數學頭腦,最喜歡看的讀物就是百科全書。雖然父母希望維特未來成為偉大的鋼琴家,但他卻和所有小男孩一樣,只想在天空飛翔。為了逃離父母加諸在身上的沈重壓力,維特總愛跟在古靈精怪的爺爺身邊,一同探險人生。一個下大雨的夜晚,維特決定不再為他人而活,戴上爺爺和他親手打造的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

以詩意輕盈的角度,巧妙將成人與小孩的世界顛倒翻轉,本片在優美琴聲中描繪一個天才神童渴望平凡人生的感人故事。扮演12歲維特的小演員泰歐蓋爾基本身就是才華洋溢的鋼琴少年,全片配樂皆親自上陣演出;曾與荷索、文溫德斯、安哲羅普斯等名導合作的歐洲影帝布魯諾甘茲,則飾演維特的爺爺,瘋癲自在的個性,總能隨口說出的人生哲理,在小維特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

哪個孩子不想飛翔?高齡65歲的瑞士老導演佛瑞迪穆勒心中,「維特」(Vitus)這個名字已經存在20年之久,一直以來他都想寫「要童年、還是要變成大人」這樣一個寓言般的劇本。本片是他醞釀長達20年的結晶,一個有點烏托邦、關於一個天才兒童如何對抗既定常規,用他的智慧在成人世界周旋,並守護他所愛的人的故事。除了詩意、溫馨、幽默兼具之外,還表達出對童年時光及音樂的熱愛,並探討如何保護孩子的潛能,直到他們長大成人後,還能適當發揮,不會消失

導演佛瑞迪穆勒(Fredi M. Murer)的話:

這部電影是一份前衛嶄新的「愛的宣言」,充滿被音樂激勵及治癒的力量。同時它也是生命對自己的渴望,而這一切,都是來自於童年時期最純淨、最富生命力,最完整獨立的美好回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負面情緒與疼痛互為惡性循環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9/27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荷蘭最新研究顯示,生氣、沮喪等負面情緒會讓疼痛更惡化,對纖維肌痛女性患者影響更深。



荷蘭烏特列茲大學(UtrechtU-niversity)研究人員以121位女性為研究對象,其中62位女性患有纖維肌痛,纖維肌痛是一種慢性疼痛病變,而其他59人沒有纖維肌痛困擾。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先回想一些中立情境,然後再想些會讓人生氣、沮喪的事情。當受試者出現負面情緒時,研究人員會測量她們的疼痛反應。這些女性成員也會接受電擊測試,接受電擊時若感覺疼痛,就要按鈕通知,痛到受不了時得再按鈕一次。



研究成果發表於10月號的「關節炎照護與研究」期刊(ArthritisCare&Research)。研究分析顯示,憤怒、沮喪情緒會讓疼痛更劇烈,不管受試者有無纖維肌痛,情緒反應越大,痛得越厲害。



研究人員表示,纖維肌痛患者常無法順利表達感覺、情緒,若禁止患者發怒,問題可能更嚴重,不光是纖維肌痛患者,一些其他慢性疼痛患者也可能遭遇類似困擾。



研究人員建議,纖維肌痛患者生活中無法避免疼痛纏身,因此比一般女性更容易出現負面情緒。這類患者必須學會表達、抒發情緒,盡量降低情緒衝擊。運動、認知療法也可幫助舒緩疼痛不適。越早治療,越能幫助改善病情。



大家知道臨床上如何對疼痛作評估嗎?其實在評估疼痛時,沒有客觀的儀器可以去偵測及判讀,只有醫師請病人自己打分數,例如從零分到十分,零分是一點感覺也沒有,十分是完全無法忍受,病人自己給自己打分數。因此,疼痛是自己非常主觀認定的感覺,因此憤怒、沮喪這些負面情緒與疼痛之間的關係,再臨床的觀察本來就非常密切。


最近荷蘭的研究人員針對121位女性作研究,有62位女性有纖維肌痛症,另外59位沒有,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先回想一些中立情境,然後再想些會讓人生氣、沮喪的事情。當受試者出現負面情緒時,研究人員會測量她們的疼痛反應。這些女性成員也會接受電擊測試,接受電擊時若感覺疼痛,就要按鈕通知,痛到受不了時得再按鈕一次。也就是要測受試者對疼痛的忍受程度,忍受度愈低,代表耐受性愈差。


針對研究分析顯示,憤怒、沮喪情緒會讓疼痛更劇烈,不管受試者有無纖維肌痛,情緒反應越大,痛得越厲害。也就是負面情緒,直接反應對疼痛的忍受力減少,因此研究結論,負面情緒會讓疼痛更容易發生。


現在藥廠和醫療人員大力推行憂鬱會痛的概念,的確有研究根據,然而要改善疼痛,其實可以有更無副作用、安全且不會依賴的處理方式:


在胺基酸中,有一種右旋的苯丙胺酸,這是一種非營養素的胺基酸,可以干擾大腦分解腦內啡的酵素,進而讓腦內啡的濃度維持,減輕慢性疼痛及憂鬱。右旋的苯丙胺酸通常會與左旋的苯丙胺酸放在一起,一般稱之為消旋苯丙胺酸,左旋苯丙胺酸不同於右旋苯丙胺酸,是必須胺基酸,與大腦合成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都有關,左旋苯丙胺酸除了可以增加心智的靈活性、幫助成癮物質的濫用,也釋放可以抑制食慾的荷爾蒙。有人說,消旋苯丙胺酸就是一種鎮痛解憂的天然武器,因此有持續身體疼痛,但醫師找不出原因,懷疑可能是憂鬱引發的人,可以試試以這種營養品來幫助疼痛舒緩,改善心情。


此外,上週提到的SAM-e這種營養品,對改善心情及緩解纖維肌痛症也有研究證實效果還不錯,根據義大利的研究,有42位患者接受適當劑量的治療(包含每天一次的肌肉注射及兩次的口服)在六週的試驗治療期之後,SAM-e能顯著的降低疼痛、以及憂鬱及焦慮的平均指數,且幾無副作用,顯見人體對SMA-e的治療適應極佳。SAM-e對纖維肌痛症的幫助,乃由於其抗憂鬱、抗發炎及陣痛的作用而來。


當然,疼痛是身體的直接反應,我常說想法會騙人,身體不會騙人,也就是平常慣用壓抑無法正視自己感覺,甚至選擇壓抑感覺的人,身體容易出狀況,這其實是一種提醒,但一般人在處理時,習慣以藥物來直接抑制,而不處理根本的情緒困擾,以致於藥效越來越差甚至依賴的情形發生,著實令人遺憾。


運動可以提升心情、減緩疼痛,重新學習正視自己的情緒甚至表達,是接納自己的第一步,對身體慢性疼痛的舒緩必然有正面的助益。最後關於纖維肌痛症一種慢性的肌肉疼痛,過去我也曾PO文討論過,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027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楊志良出新招 健保支付「論人計酬」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9/25 04:11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醫院靠照顧疾病賺錢,把病治好反而沒錢賺,衛生署長楊志良提出新的「論人計酬」支付制度,希望病人越健康、醫院賺越多,讓良醫得到應有回饋,現已開放醫院提出申請,希望最快明年展開試辦。



最快明年展開試辦



楊志良昨在衛生署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現今醫療制度讓醫師錯亂,即便病人恢復健康,若病看太少、檢驗開藥太少,醫師收入卻變少;如果民眾都生病,醫院賺大錢,卻不見得對民眾有好處。



鑑於預防保健工作做得越好,民眾少生病,醫師卻得不到應有回饋,楊志良提出「論人計酬」制度,現已擬定草案,鼓勵醫院跟病人進行衛教,讓病人採取正向行為,把病人照顧得越好,醫院賺越多。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論人計酬方案是以某一地區的責任醫院去結合多家醫院、診所,由此醫療群專責該區居民的醫療照護,對民眾來說,就醫的方式不變,可自由選擇去哪家醫院看病,也不必先登記,患者原先的就醫權益不受影響,醫院也不能拒絕患者就醫。



現行健保支付制度,是根據醫院申報的費用給予給付,但論人計酬制度則反其道而行,先把今年預估的虛擬總額付給以某一責任醫院為首的醫療群,若病人因健康而少開藥、檢查、住院而減少醫療支出,剩餘總額將以高比例,提撥做為醫院分紅盈餘。



減少醫療支出就賺錢



楊志良指出,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整合照顧為例,醫院透過公衛護士做衛教,病人因為飲食控制、正常作息、用藥、以及運動,逐漸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疾病獲得控制,醫療支出減少了,省下來的錢就是醫院賺來的。



楊志良透露,目前已有三家醫院有意參與,北部一家、南部兩家,預計明年一月試辦。醫學中心因服務範圍太廣,實施此制度的難度較高,地區醫院、區域醫院以及基層診所則可互相結盟,或者單獨做。



衛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黃焜璋表示,台北、桃園、屏東、基隆等署立醫院正在評估是否加入此試辦計畫。



過去我在一本書看過一千多年以前的醫師如何看病及收費的故事。當時的醫師看病不能先收費,而是要把患者治好,才能收到酬勞,因此醫師無不絞盡腦汁,除了症狀舒緩之外,還要對患者衛教,教導正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所有的治療,無不是希望病人趕緊痊癒,因此,當時的醫師的用來和患者交換的產品就是恢復健康,這跟現代的醫療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國外先進國家醫療支出的狀況不用說是一直攀升,健保費用在各種調控下,費用支出年年增加也難以抑制。


最近衛生署署長為了鼓勵把病看好的醫院及醫師,推出論人計酬的計畫,也就是幫助患者藥物減輕,醫療費用支出減少,相對來說,醫院的相關藥、衛材及人力付出成本也減少,卻可以把原本設定的總額的餘額當成獎金來優先提撥表現優秀的醫療院所,這實在是很棒的構想,如果這種方案能夠廣為執行,不僅對健保支出的控制會更簡單、同時看病民眾的健康更可以得到實質的提升,醫院也不會因為少看病人而沒有收入,醫師也會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藥物、檢查及相關醫療措施,大大減少病人的負擔,實在是一舉四得的政策。有兩方面對這種方案會難以接受,第一是藥廠,因為減少看病,藥量會減少,其次是靠藥價差來賺取院所收入的醫院,藥開得少,藥價差的收入自然少,藥價差高、開藥多、門診人次多的醫院,考量獎金與原本藥價差的收入,如果藥價差收入高,自然對新政策無太大興趣,故衡量實際狀況很多醫療院所不想加入,與此關係甚大。


不管如何,這個多方得利的政策值得我們喝采,期待有更多的醫療院所能加入,幫助就醫的民眾更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抗精神病藥物 增血栓風險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9/23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研究發現,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增加血栓風險,導致中風機率上升。這項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團隊追蹤超過25000個病例,研究顯示,過去兩年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機率會出現血栓疾病,如深靜脈血栓(DVT)等。而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血栓風險更高。



抗精神病藥物通常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疾病,有時也會用來減緩噁心、持續暈眩等症狀,或幫助失智症患者穩定情緒。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過去有些研究指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較容易出現血栓,而這次研究也出現相似結果。研究中有將近一萬六千名患者有血栓問題,其中超過九千名患者血栓位置在肺部,出現「肺動脈栓塞」。



研究人員提醒,抗精神病藥物雖然很有效,但醫師開立藥物時一定要特別謹慎,患者也要持續接受定期追蹤、檢查,隨時注意血栓威脅。



研究數據顯示,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出現血栓機率增加73%,而其他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血栓風險則增加兩成八。患者剛開始服用新藥時血栓風險最高。研究人員表示,若未來還有其他研究也證實抗精神病藥物會增加血栓風險,醫師在開立藥物處方時就要格外小心,特別是那些原本血栓風險就高的患者,用藥更需謹慎。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或稱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有別於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引發錐體外症候群(例如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症狀諸如肌肉僵硬、坐立不安及不自主顫抖等等副作用),相對來說程度輕微一些,對傳統抗精神病藥物長期服用可能引發永久性的動作障礙M及遲發性運動不能的機率也大減,一般而言,開藥的醫師為了要讓服藥的患者安心,都會告知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少,還能改善一些負性症狀(例如表情淡漠、人際退縮、缺乏興趣、動機等等),然而這種一般開給精神分裂症、躁鬱甚至是強迫症患者也可能服用的藥物,真的沒什麼副作用嗎?


早在2004年,英國的藥物安全委員會就針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最普遍的兩種藥物Risperidone (原廠商品名為理斯必妥)及olanzapine(原廠商品名為金普薩)發出正式的官方警語,不能給有失智症困擾的年長者服用,因為臨床數據顯示,明顯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同時某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也會導致睡眠型態的不正常轉移(相位改變,生理時鐘異常),而導致白天極度的疲倦與虛弱,這在門診中非常容易看得到,因為不少人服用藥物之後,日夜顛倒,白天很累起不來,晚上反而睡不著。


在2006年,在美國,著名的媒體USA TODAY發表了一篇有關孩童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文章。以孩童來說,最容易被開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診斷是妥瑞症,針對這部份我們要瞭解的重要資訊就是沒有任何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被核准使用於孩童治療(包含大塚安立復這種號稱副作用很少的藥物),儘管過去收集的臨床數據有限,但是該篇報導收集從2000-2004年相關的臨床個案分析,有45個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致死個案,致死的主因,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被列為第一嫌疑,同時有1328個嚴重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副作用的臨床報告,這也包含了遲發性的運動不能(tardive dyskinesia)及肌肉; 失張(Dystonia)等等類似傳統抗精神病藥使用的副作用:


New antipsychotic drugs carry risks for children (USA Today 2006)


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容易產生代謝症候群,進而增加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相關臨床研究資料請參考:


Kabinoff, G.S., Toalson, P.A., Masur Healey, K., McGuire, H.C. & Hay, D.P. (2003) Metabolic Issues with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Primary Care: Dispelling the Myths, Primary Care Companion To The Journal of Association of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5(1) 6-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3028/


性功能障礙在臨床上也經常看到,以男性來說容易出現的包含減少性趣及無法射精等等:


McKim, W. (2007) Antipsychotics in Drug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Pharmacology (pp.241-260).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女性則容易導致月經週期異常及不孕:


McKim, W. (2007) Psychomotor Stimulants in Drug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Pharmacology (pp.241-260).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不管男性或者女性,乳房容易漲大,甚至泌乳,這與藥物增加服用者體內泌乳激素的濃度有關。


跟傳統抗精神病藥比起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要發展成遲發性的運動不能狀況機率相對來得低,但累積的效應,最後臨床觀察仍然有機會發生:


Seeman, P. (2002).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Mechanism of Ac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47(1), 27.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Collection database.


在所有副作用當中,最廣為人知的副作用即是代謝問題,近日有一位求診的患者,提到她服用理司必妥,三年胖了20公斤,她詢問原來開藥的醫師,是否服用這類藥物會讓她發胖,但開藥的醫師一直跟她保證不會,最重要的原因是怕當事人知道有這類副作用就不吃藥了。早在2003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已經所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製造商必須在藥物說明上加註藥物服用會增加血糖上生及糖尿病的風險,當中最明顯的兩種藥物就是Clozapine及 olanzapine,主要影響就是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February 2004).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obesity and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7 (2): 596–601. doi:10.2337/diacare.27.2.596. PMID 14747245.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27/2/596. 


最近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出最新的研究報告:


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團隊追蹤超過25000個病例,研究顯示,過去兩年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機率會出現血栓疾病,如深靜脈血栓(DVT)等。而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血栓風險更高。過去有些研究指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較容易出現血栓,而這次研究也出現相似結果。研究中有將近一萬六千名患者有血栓問題,其中超過九千名患者血栓位置在肺部,出現「肺動脈栓塞」。

研究數據顯示,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出現血栓機率增加73%,而其他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血栓風險則增加兩成八,患者剛開始服用新藥時血栓風險最高。原文資料請見:


http://www.bmj.com/cgi/doi/10.1136/bmj.c4245


所以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仍潛在有諸多副作用及風險,這些藥物資訊對當事人及家屬不可不知,很多開藥的醫師並不會告知患者,所以一旦發生,往往有許多疑惑,解除疑惑最佳辦法就是直接獲得相關資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壓力」滋養乳癌細胞!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9/23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動物研究發現,壓力會滋養乳癌細胞,長期處於壓力的老鼠,乳癌擴散程度增三十倍之多。



身體免疫細胞原本應該要努力對抗癌症腫瘤,不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研究中心發現,壓力會徹底改變免疫細胞,把免疫細胞轉化為「抓耙仔」,應該保護身體的免疫細胞反會教唆、協助癌細胞擴散,在承受長期壓力的老鼠身上,乳癌腫瘤擴散速度更快,擴散速度比沒有承受壓力的老鼠多三十倍。



長久以來,醫界一直認為壓力會促使人體癌細胞滋長,這項研究不只發現壓力會增快癌症病程,研究也揭開其中奧秘。研究指出,壓力改變免疫細胞的生理作用,使得免疫細胞反倒幫助癌症擴散、轉移到其他器官,導致癌症病情更惡化,更加難以治療。研究成果發表於九月中出版的「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



研究首席作者瓊森癌症中心的艾莉卡‧史隆(Erica Sloan)指出,這是第一次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讓癌細胞流竄、移居到其他遠端器官。



研究人員表示,年輕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時,往往還有很多事要做,她們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大,因此未來研究重點會放在年輕女性患者身上。



研究也發現,乙型阻斷劑可以減輕壓力衝擊,幾項大型乳癌研究顯示,乙型阻斷劑似乎可以預防乳癌復發、擴散。除了使用藥物以外,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學習舒壓技巧等,也可以幫助減緩癌症病情。



長期以來,我在門診看到一些有癌症困擾的患者,探究其生活領域,有不少人都有實際的慢性壓力存在。最近美國的動物研究,壓力會滋養乳癌細胞,長期處於壓力的老鼠,乳癌擴散的速度增加了三十倍。



讓我們瞭解一下,何謂慢性壓力,慢性壓力是指當事人對於一些自己長期經歷無法控制的不愉快事件所產生反應,慢性壓力常啟動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分泌類固醇,持續太久會讓當事人的生理及心理都造成實際的傷害。


慢性壓力對大腦產生的影響,主要的部位是在大腦前額內側區域的海馬回(負責情緒反應與空間、步驟記憶)及紋狀體,當然也會造成相關大腦區域的神經細胞得傷害及傳導物質的不平衡,以致於影響到工作記憶、空間記憶及增加攻擊性。


慢性壓力產生的症狀很多,一般來說不外乎是焦慮、憂鬱、社交畏縮、頭痛、腹痛、失眠、背痛、注意力難集中、易怒、心情起伏大、皮疹、工作效率下降(與專注力變差有關)、有些人甚至會出現自殺的想法,嚴重的壓力也會導致恐慌發作。根據研究,高血壓、靜脈曲張及痔瘡等等根血液循環有關的疾病,也與慢性壓力有關:


Metcalfe, C; Davey Smith G, Macleod J et al. (March 2003). "Self-reported stress and subsequent hospital admissions as a result of hypertension, varicose veins and haemorrhoids".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edicine 25 (1): 62–68.


免疫力有關的研究有關的還包含愛滋病,患者若有慢性壓力,也會加快病程的發展:


Cohen S, Janicki-Deverts D, Miller GE (2007).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disease.". JAMA 298 (14): 1685–7. doi:10.1001/jama.298.14.1685. PMID 17925521. http://jama.ama-assn.org/cgi/content/extract/298/14/1685. 


一般而言,處理慢性壓力建議可以用運動、健康飲食、壓力處理、放鬆技巧、適當休息等等方式,來幫助抒壓,在營養補充上,研究顯示鎂的補充也有幫助:


 Cernak I, Savic V, Kotur J, Prokic V, Kuljic B, Grbovic D, Veljovic M. (2000). Alterations in magnesium and oxidative status during chronic emotional stress. Magnes Res. 13(1):29–36. PMID 10761188



乙型阻斷劑,本身具有抗焦慮的效果,在醫療的研究上,發現也可以幫助減少壓力感,但是長期服用,提醒大家要小心其相關的副作用及後遺症: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891&prev=19289&next=18292&l=f&fid=33


在心理上的壓力釋放對很多人來說,困擾最大,然而方向正確的話還是有機會可以根本處理,請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846&prev=18868&next=18270&l=f&fid=34


在功能性醫學上可以針對腎上腺皮質功能作完整的評估及處理,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6372


長期壓力也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衡,這部份也可以透過自律神經檢測來瞭解以及不靠藥物來改善: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9313&prev=19395&next=18902&l=f&fid=3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百憂解抑制魚類性慾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9/22 09:20 吳家豪







(法新社加拿大/渥太華21日電) 今天公佈的加拿大研究指出,若把常見的抗憂鬱劑「百憂解」(Prozac)滲入水中,會抑制魚類交配行為。



這項研究由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學系杜魯道(Vance Trudeau)和穆恩(Tom Moon)主持。研究者發現,接觸百憂解的雄金魚對性暗示沒反應。



按天性,雌金魚會釋放稱為費洛蒙的化學物質,藉此提示雄魚她們準備好可以交配。



正常情況下,雄魚會像人類一樣嗅聞到這些化學物質,受到費洛蒙刺激的雄魚就會釋出精子以繁殖後代。



但是接觸百憂解的雄金魚對費洛蒙並不起反應,因此也不會釋出精子。



杜魯道透過聲明表示:「即使雌魚在水中散發強烈費洛蒙,接觸百憂解的雄魚也不釋出精子,無法進行繁殖。」



他說:「由於百憂解對魚類的影響已獲證實,現在我們必須思考,類百憂解藥物可能成為環境污染源,導致魚類繁殖異常。」



  這項研究刊登在知名期刊「水產毒物學」(AquaticToxicology)上。



他提到,全世界販有百憂解的地區,都已在當地排放廢水中檢驗出這類藥物成分。全球有超過5400萬人服用百憂解。(譯者:中央社吳家豪)



百憂解,學名為Fluoxetine,在本地有非常多的同成分藥物,要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服用,必須看學名而非商品名。它不是第一個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卻是第一個讓SSRI這類抗憂鬱劑廣為人知的藥物。過去我多次提到SSRI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會影響性功能及性慾,當然也包含了百憂解,有興趣的人可以把原文的資料找出來研究:


NTP_CERHR Expert Panel Report o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fluoxetine. Cen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Risks to Human Reproduction. April 2004. http://cerhr.niehs.nih.gov/chemicals/fluoxetine/fluoxetine_final.pdf. 


最近國外知名的環境科學期刊水產毒物學(Aquatic Toxicology)發表百憂解對於魚類繁殖的影響,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一般正常狀態下,雌金魚在水中釋放費落蒙的化學物質,雄金魚接觸後會釋放精子來進行繁殖,但是接觸過百憂解的雄魚,即使水中有濃度較高的費落蒙,雄魚也性趣缺缺,不會釋放精子來進行繁殖。研究人員擔心,目前廣為使用的抗憂鬱劑SSRI,人類經尿液排放到環境中,已經變成一種破壞生態的環境毒素,直接威脅魚類的繁殖。研究人員也提醒大家,全世界有販售SSRI藥物的地方,都已在當地排放的廢水檢驗出這類藥物的成分。


對百憂解及SSRI這類藥物的相關副作用想深入瞭解的人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913&prev=17914&next=17850&l=f&fid=33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914&prev=18010&next=17913&l=f&fid=33


當我們提到SSRI這類藥物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主要與一種副作用有很大關係,即靜坐不能。靜坐不能的副作用一般較常出現在抗精神藥物,傳統的抗精神藥物及新一代的抗精神藥物都可能出現,程度差別而已。靜坐不能若發生的話,通常與SSRI這類抗憂鬱劑開始治療或者增加劑量有關,患者一旦產生這種副作用後,往往會讓他們有自殺的想法甚至是嘗試自殺,原文相關資料請參照以下三篇臨床研究報告:


Rothschild AJ, Locke CA (1991). "Reexposure to fluoxetine after serious suicide attempts by three patients: the role of akathisia". J Clin Psychiatry 52 (12): 491–3. PMID 1752848. 


Hansen L (2001). "A critical review of akathisia, and its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suicidal behaviour". Human Psychopharmacolog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16 (7): 495–505. doi:10.1002/hup.325. PMID 12404546. 


Hansen L, Kingdom D (2006). "Akathisia as a risk factor for suicid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 188: 192. doi:10.1192/bjp.188.2.192. PMID 16449715. 


最後提醒,懷孕婦女最好不要服用百憂解,因為百憂解會降低新生兒的適應能力,餵奶的母親也不建議服用。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考:


NTP_CERHR Expert Panel Report on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fluoxetine. Cen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Risks to Human Reproduction. April 2004. http://cerhr.niehs.nih.gov/chemicals/fluoxetine/fluoxetine_final.pdf. 


Prozac Medication Insert. Eli Lilly and Company Indianapolis, IN 46285, USA Literature revised December 4, 20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衛局推廣地中海飲食 預防老人失智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9/21 04:11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今天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台北市衛生局推廣「地中海飲食」,建議民眾掌握多吃蔬果、深海魚類,並以橄欖油取代飽和性脂肪,及適量飲用紅酒,從精選食物開始調整生活,可減緩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失智症盛行率為2至4%,若以台北市6月人口數推估,全市65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約為1萬3000人。



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游麗惠說,根據研究顯示,在地中海地區,如希臘義大利等國家居民發生心血管疾病比例偏低,當地所盛行的「地中海飲食」型態,也被認為能有效降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而減緩失智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張惠萍說,地中海飲食型態為一種金字塔結構的飲食方式,金字塔最底層,代表每天應該吃最多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全穀、橄欖油、核果等。



金字塔第二層代表可以常吃,如一星期2次以上、但是不必天天吃的食物,包括魚類和海產;再上層則是家禽、蛋類和乳製品,蛋類最好每星期1至3次,每次適量;至於金字塔最頂端的食物,如紅肉、甜點,只能偶一為之。



張惠萍說,蔬果中的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質可減少失智症的發生;另外,多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群,也有助於腦部的血液循環,同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此外,過往研究中指出,攝取飽和性脂肪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張惠萍也建議,可用含未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來烹調或調拌沙拉,或選用台灣在地生產的苦茶油也有同樣功效;其他包括瓜子、堅果及松子仁等也含未飽和脂肪酸,但老人家一天最好不要食用超過一個手掌大小的份量。



「地中海飲食」中也建議以家禽和鮪魚、鱈魚等深海魚做為主要肉類來源,少吃紅肉。若平常有小酌習慣的長者,每天可酌飲3小杯紅酒(約140cc),但不宜過量,無飲酒習慣者則不宜嘗試。



不看新聞,連我也不知道921是國際失智症日。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在盛行地中海飲食的希臘及義大利等地,心臟血管及病的發生率偏低,當地老年人有認知功能障礙比例也相對來的少很多,因此,有學者建議大家若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不妨參照地中海飲食作為日常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的保健。


所謂地中海飲食,簡單幾句話,就是每天吃蔬果、豆類、全穀類、橄欖油(國內冷壓的苦茶油效果類似)及核果等等,儘量少攝取飽和脂肪酸,魚類與海產一週可以吃兩次以上,家禽、蛋及乳製品一週不超過三次,紅肉及甜點則越少越好。至於酒,有飲酒習慣的人,建議可以酌量飲用紅酒,但一天不能超過140C.C.,沒有飲酒習慣的人不必勉強。


看完地中海飲食的原則,我想很多人馬上會發現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完全偏離這些健康的飲食原則,難怪現在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的發生率逐年高升。改變永遠不嫌晚,健康的生活就從今天改變飲食開始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


 

一、基本資料:


被篩檢人姓名:                     齡:               居住地址:                        


主要聯絡人:                連絡電話:(H             (手   機)           


    別:□ 男   □ 女             教育程度:□小學  □國中  □高中  □高中以上


是否診斷為失智症:□是  □否        是否領有失智症身障手冊:□是  □否


二、簡易心智狀態篩檢:(SPMSQ)


依下表所列的問題,詢問長輩並將結果紀錄下來,(如果長輩家中沒有電話,可將4-1題改為4-2),答錯的問題請記錄下來。





















































錯誤請打X



        



     



 



1.今天是幾號?



年、月、日都對才算正確。



 



2.今天是星期幾?



星期對才算正確。



 



3.這是什麼地方?



對所在地有任何的描述都算正確;說我的家或正確說出城鎮、醫院、機構的名稱都可接受。



 



4-1.您的電話號碼是幾號?



經確認號碼後証實無誤即算正確;或在會談時,能在二次間隔較長時間內重覆相同的號碼即算正確。



 



4-2.您住在什麼地方?



如長輩沒有電話才問此問題。



 



5.您幾歲了?



年齡與出生年月日符合才算正確。



 



6.您的出生年月日?



年、月、日都對才算正確。



 



7.現任的總統是誰?



姓氏正確即可。



 



8.前任的總統是誰?



姓氏正確即可。



 



9.您媽媽叫什麼名字?



不需要特別証實,只需長輩說出一個與他不同的女性姓名即可。



 



10.203開始算,一直減3減下去。



期間如有出現任何錯誤或無法繼續進行即算錯誤。



心智狀態篩檢結果


    □正常:錯0~2 □輕度:錯3~4   □中度:錯5~7   □重度:錯8~10


三、失能評估:


























1.進食



□需協助



□不需協助



4.洗澡



□需協助



□不需協助



2.移位



□需協助



□不需協助



5.平地走動



□需協助



□不需協助



3.如廁



□需協助



□不需協助



6.穿脫衣褲鞋襪



□需協助



□不需協助



 


上面的表格是簡易心智狀態的量表,建議家中有65歲以上的長者,發現其功能或者記性越來越糟,可以利用上面的失智症篩檢量表,自行為家中的長者施測,如果結果是中、重度以上,建議最好就醫再做確認。


再強調一次,自己幫家人做起來結果嚴重的話,並非就一定是失智症,務必經由專業來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診斷來確認。


目前藥物並無法治癒失智,這類抑制乙醯膽鹼水解酶的藥物,只能對部分的患者減緩退化程度。在處理及改善上,如果想在積極些,不妨參考功能性醫學的觀點及作法: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399&prev=18695&next=17231&l=f&fid=38


失智的年長者,有些合併會出現精神症狀,例如妄想、幻聽及干擾行為等等,由於許多抗精神藥物老人家服用後容易出現跌倒(與藥物引發的姿勢性低血壓有關),故在用藥考量上,仍應保守為宜,相關資料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017&prev=13156&next=12894&l=f&fid=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促進腦部異常活躍 做白日夢會變聰明!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09/20 13:26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父母總是告誡子女:「做人要腳踏實地」、「幻想是不切實際的」。但國外專家指出,發呆空想、做白日夢時,頭腦並不是在休息,反而是讓某些腦部區塊活躍,以保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甚至變得更聰明。



最新一期《天下雜誌》報導,愛做白日夢、愛幻想的孩子常會被評斷為過動兒,甚至被要求服用「利他能」等控制情緒的藥物,但你可曾想過這是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美國聖路易斯士華盛頓大學神經學家馬克斯.賴可研究發現,做白日夢時,腦部不但沒有在休息,甚至有許多區塊會異常活躍,「進行更有意義的活動」。



耶魯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傑若米.辛格也發現,做白日夢能讓孩子保有創造力與想像空間,更能藉此學會自制力與自我規劃,甚至讓人變得更聰明、更機靈。



許多父母最常跟孩子說「快點起床」、「快點吃飯」等「實際」的話,希望孩子把握時間學習,不要浪費時間在空想、發呆等「沒意義」的事情上,但這些都屬於「不豐富」言談,長期下來,會影響孩子的創意發展。



相反地,豐富的言談可引導孩子去發想、觀察事物,「重要的不是說話量,而是言談品質」。對此,退休的榮總神經內科醫師、阿滋海莫症專家劉秀枝表示,「別讓求學問的管道只剩下Google,只剩跟電腦互動」,要多透過與人聊天、問問題來學習;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也指出,背景知識愈廣,愈有助資訊的吸收,所以人人都應該多讀、多談、多探索,以豐富大腦知識。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一定要服藥嗎?在些專業堅稱不給小孩用藥,小孩會早早變成中輟生的威脅下,最近國內發行量名列前茅的雜誌,提出完全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他們引述國外專家的研究,提醒家中有疑似注意力不足的小孩,在用藥時應該要保守些,理由是這些小孩在做白日夢時,腦部某些區域的活動更活躍,也就是進行更有意義的活動。


許多讓小孩用過藥的家長,除了有些直接被藥物本身的副作用嚇到以外,更多的父母並不是否認藥的效果,相反地,藥的效果太超過,讓小孩太鎮定,太安靜,變成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小孩,把父母嚇到而不敢用藥,因為用藥後讓他們幾乎不認識自己的小孩。


因此國外的教授也建議讓小孩做白日夢,就是讓孩子保有創造力與想像空間,更能藉此學習自制力與規劃,甚至讓人更聰明、更機靈。因此,父母們一旦被告知孩子有注意力不足的狀況,到底要不要急著用藥,我想以上的資料非常值得參考。當然,如果老師也能一起認知及重視這些資訊,相信在幫助這些被懷疑有注意力缺損小孩發揮創意及潛力上,會有更大的空間與效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經前症候群,顧名思義就是女性月經來之前的生理、心理及情緒等等症狀,根據統計,85%的女性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經前症候群,但對一般健康的女性來說,真正一再反覆嚴重發作的個案約佔2%-5%,超過二百種狀況都成被描述成經前症候群的相關症狀,但其中最容易被提到的三種症狀卻都與情緒有關,分別是易怒、壓力感及不悅,相關資料請參照:


Lori M. Dickerson, Pharm. D., Pamela J. Mazyck, Pharm. D., and Melissa H. Hunter, M.D. (2003). "Premenstrual Syndrome". Premenstrual Syndrome.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http://www.aafp.org/afp/20030415/1743.html. Retrieved 2008-01-10. 


經常性的情緒反應還包含了焦慮、失眠、頭痛、倦怠、情緒起伏、情緒敏感及性慾改變: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 Menstrual Abnormalities". 2005-11. http://www.merck.com/mmpe/sec18/ch244/ch244g.html. Retrieved 2007-02-02. 


常見生理不適反應則以下腹脹、腹部絞痛、便秘、乳房種脹、週期性的春春痘、以及肌肉關節酸痛:


Johnson S, PHD. "Premenstrual Syndrome (Premenstrual Tension)". Menstrual Abnormalities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rmenian Health Network, Health.am. http://www.health.am/gyneco/more/premenstrual-syndroma-premenstrual-tension/. Retrieved 2008-01-10. 


對一般婦女而言,經前症候群大部分的症狀都是可以預測的,也不會同時出現許多症狀,根據定義,這些症狀必須出現在月經來的前十天,在月經及排卵期之間至少一週的時間是一定不會出現的。也就是所謂經前症候群,就是出現在排卵以後的黃體期。


誰是經前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呢?根據統計,有下列幾項:


1.高咖啡因攝取者


2.月經來之前有壓力


3.年紀的增長


4.憂鬱症病史


5.家族史


6.飲食因素:特定維生素或礦物質缺乏容易引發,例如鎂、錳、維生素E及維生素D。


此外在基因因素在臨床上觀察也有明顯相關,也就是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一個有經前症候群的病史,另一個發生率也比較高,儘管有些醫師想要把躁鬱症及憂鬱症的相關性嘗試連結與經前症候群的相關性,但目前臨床上還無明確的研究證實有關。


維生素B群,尤其是其中的B6,可以協助經前症候群的緩解,請參照:


"Controversial vitamin may beat PMS", BBC News. Friday, May 21, 1999.


經前症候群的原因還未被瞭解清楚,而且性荷爾蒙的測量也都在正常值,現在比較被懷疑的是性荷爾蒙與中樞神經的傳導物質尤其可能是血清素的影響比較有關:


"Causes of PMS". Always. 2007. http://www.always.com/period/pmscauses.jsp. Retrieved 2007-02-11. 


1990年有一個研究發現,有經前症候群困擾的40%的患者,她們的beta-endorphin的濃度都比較低,由於它會和腦細胞的嗎啡受體結合,有止痛的效果,所以也有些研究學者把經前症候群視為與鴉片類藥品戒斷類似的症狀:


 Giannini AJ, Martin DM, Turner CE (1990). "Beta-endorphin decline in 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 Int J Psychiatry Med 20 (3): 279–84. PMID 2265889. 


一般已被證實可以改善的治療 或者調整方式包含有氧運動、減少咖啡因、糖及鹽的攝取,增加纖維及適當的休息與睡眠:


"familydoctor.org: PMS: What you can do to ease your symptoms?". familydoctor.org. 2005. http://familydoctor.org/141.xml. Retrieved 2007-02-02. 


在營養品的考慮上,可以考慮鈣、鎂、維生素B6、色胺酸、維生素E和錳的額外補充。長期以來,月見草油及聖潔莓兩種天然的食品,在處理經前症候群上,各自有其效果。對那些體內beta-endorphin過低的患者,臨床證實消旋苯丙胺酸(DL phenylaanine)這種既能鎮痛又能解憂的氨基酸可以幫助症狀舒緩:


AJ Giannini, DE Sternberg, DM Martin, K. Tipton. Prevention of 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 symptoms by DL-phenylalanine in women with abrupt beta-endorphin decline. Annals of Clinical Psychiatry,1:259-261,1989.


在藥物治療上常被建議有止痛藥、避孕藥、利尿劑等等,甚至降血壓壓藥,都可能被開立來減輕症狀,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到大醫院,最可能被開立的就是SSRI這類抗憂鬱劑,提醒大家,SSRI本身有一些副作用,其作用不外乎是想提升血清素的濃度,如果想不藉由藥物,上面提到的B6,色胺酸都能幫助血清素的提升,在2010年也有一篇最新的研究提到百憂解的自然版草藥(聖約翰草)也能有效減輕症狀:


Canning S, Waterman M, Orsi N, Ayres J, Simpson N, Dye L (2010). "The Efficacy of Hypericum perforatum (St John's Wort)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NS Drugs 24 (3): 207–225. doi:10.2165/11530120-000000000-00000. PMID 20155996.


最近國外有研究發現,如果想靠SSRI((例如百憂解)這類藥物來改善經前症候群,劑量其實只需目前市售的十分之一就夠了,然而現在並無這樣劑量的藥品上市,顯見目前的藥物劑量都太高了。建議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藥物所需劑量是如此低,不妨多考慮以自然營養補充來改善血清素的濃度,達到改善的目標。而且一旦服用SSRI,萬一懷孕,還得擔心有致畸胎的危險:



 "FDA Public Health Advisory Paroxetin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PublicHealthAdvisories/ucm051731.htm. Retrieved 05/02/2009. 



關於SSRI的副作用,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850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323


建議在經前症候群的改善上,儘量以非藥物方式改善優先。此外,英國有研究發現,有六成女性的過度消費,可能與經前症後群有關,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以下的報導:



有此一說:經前症候群激起了購買慾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9/19 16:36



英國研究人員說,婦女的購買慾受到荷爾蒙控制。月經來以前最愛買東西。



英國哈特福郡大學研究人員在線上訪問了兩百五十名,十八歲到五十歲的婦女。他們請這些婦女回想一下上個星期買了哪些東西。最後,再請他們說出上次月經的日期。



分析以後發現,他們在月經來以前特別喜歡買東西。月經來以前,有六成的婦女會比平常多買大約一千塊台幣的東西。有三分之一的婦女甚至發現,經期來臨前他們會買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東西。



負責研究的潘凱倫教授說,知道自己在月經來以前會有購買的衝動,婦女應該就可以避免買些自己不需樣甚至買不起的東西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治關節炎 葡萄糖胺、軟骨素沒效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9/18 03:17 諶悠文/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許多民眾吃葡萄糖胺 (glucosamine)和軟骨素(chondroitin)來減輕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引發的關節疼痛,但瑞士科學家十七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這兩種膳食補充劑並無療效,衛生機關或保險業者不該為此支付費用。



瑞士伯恩大學(Bern University)教授尤尼(Peter Juni)帶領的研究團隊,綜合分析過去針對三千八百○三名髖或膝骨關節炎患者所做的十項人體試驗報告,評估補充葡萄糖胺、軟骨素或兩者合併服用之患者關節疼痛的變化程度,並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做比較。



結果發現,不論是單獨吃軟骨素、葡萄糖胺或是兩者併服,對關節疼痛「臨床上都沒有相關療效」。研究報告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研究團隊指出,儘管如此,有些病患依舊相信吃這些補充劑有效,這可能是因為關節炎疼痛的自然變化過程或是安慰作用。



隨著現代人的壽命延長,退化性關節炎罹患的的人越來越多,在電視、報紙及相關媒體的廣告上,關於退化性關節炎的保養品廣告,出現頻率非常高,不管是號稱原版或者山寨版,其實成分都一樣,主要是以葡萄糖胺(glucosmine)及軟骨素(chondroitin)為主。


談到退化性關節炎,大多以膝蓋關節為主,在醫院就是看骨科及復健科,藥物治療不外乎以止痛藥、類固醇不然就是復健治療為主,當然對退化嚴重的病歷,還可以視情況請醫師施打玻尿酸,除此之外,關節置換手術是最後的選項,中醫部分會建議針灸來減輕疼痛。


到底葡萄糖胺及軟骨素對退化性關節炎是否有療效呢?最近瑞士伯恩大學(Bern University)的一位Peter Juni帶領的研究團隊,綜合3803名髖關節或膝關節退化患者所做的十項人體試驗,評估補充葡糖糖胺、軟骨素或者兩者合併服用來觀察關節疼痛的變化程度,並予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做比對,結果令人驚訝,因為不論單獨服用或者合併服用,對關節疼痛而言都沒有臨床上的相關療效,這個研究發表在知名的研究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國醫學期刊)上。相關內容可以參閱:


"Effects of glucosamine, chondroitin, or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hip or knee: network meta-analysis -- Wandel et al. 341 -- bmj.com"


葡萄糖胺對退化性關節炎是否有療效,正反兩方面都各有其研究報告,但不管如何,如果足量補充超過六個月還不見療效或者明顯疼痛減輕,就可以停止補充,相關專業建議請參閱:


Zhang W, Moskowitz RW, Nuki G, et al. (February 2008). "OARSI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Part II: OARSI evidence-based, expert consensus guidelines". Osteoarthr. Cartil. 16 (2): 137–62. doi:10.1016/j.joca.2007.12.013. PMID 18279766. http://www.oarsi.org/pdfs/part_II_OARSI_recommendations_for_management_of_hipknee_OA_2007.pdf. 


有些複方產品會加上MSM(Methylsulfonyl methane),主要是因為MSM這種天然的硫化物本身有不錯的止痛效果,而且不會像一般止痛藥對長胃疾腎臟造成負擔。


過去我曾看過國內一位醫學中心的骨科醫師所做的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報告,臨床個案以膠原蛋白補充及安慰劑來作比較,結果發現跟安慰劑相較,服用膠原蛋白的實驗組其退化性關節炎有明顯的改善,因此,有些營養補充品在成分上加入膠原蛋白來加強其效果,談到這裡,不禁讓我想到一位讓人尊敬的長者,他現在已經七十餘歲了,每天還可以跑一二十公里,過去還是馬拉松比賽的金牌選手,完全無退化性關節炎的陰影與困擾,私底下,我曾詢問他保養的秘訣,他提到其實剛開始練馬拉松時,他的關節炎惡化非常嚴重,嚴重到他的教練請他直接放棄,否則關節一定報銷,但他自己不肯認輸,經過多方打聽,開始充分補充膠原蛋白的來源,結果關節炎完全恢復,後來比賽也多次奪牌,這就是他保養的秘訣。


在維持關節健康及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方面,根據德國的藍道大學(University of Landau)的Peter W. Billigmann醫師的研究報告,一種名為SAM-e(S-腺苷甲硫胺酸)的營養補充品,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主要是SAM-e本身能同時發揮抗發炎及止痛的效果,另外一項針對20621名研究對象的德國研究也發現:對膝蓋、髖骨、脊椎及手指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有80%的患者症狀都獲得減輕。所以想儘量減輕藥物劑量來改善退化性關節的人,都可以考慮上述這些營養補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