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睡不著嗎? (2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研究:聽噪音睡得香甜 還能作個美夢

ETtoday – 2012年6月17日 下午12:0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多數人都以為聽點音樂或大自然之聲會睡得更香甜;但有研究發現,其實在交通吵雜聲中反而更能睡得好、做個好夢。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8千名受測者進入睡眠中的快速眼動期時,播放各種類型的背景音樂,但他們對自己熟睡時聽到的聲音均毫不知情,等到睡醒後,分別記錄下自己的夢。


科學家針對受測者對夢境的描述、用詞進行分析,將詞彙分為積極、消極兩面向,結論竟出人意料。那些聽鳥叫聲的實驗對象比沒聽任何聲音的人現地更消極;聽人的對話聲的受測者也表示做的夢十分消極;反倒是被播放辦公室場景聲音的人在睡醒後,表現地更加活力充沛。


赫特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的心理學教授理查德懷斯曼(Richard Wiseman)說,我們都一直以為鳥叫聲或者流水聲能夠使人做個好夢,顯然事實恰好相反,這些大自然的聲音反而讓人的夢變得更加消極,顯示人們並不願意待在一個過於「自然」的房間裡,處於熟悉的城市嘈雜聲中反而更能適應。


鄭醫師補充:


對某些焦慮的人來說,適當噪音反而還能幫助好睡一些,過去已有腦部影像學實驗證實,所以習慣睡覺聽電風扇噪音入睡的人,一下子沒有噪音反而還不好睡,上述研究也呼應這樣的研究結果。


上述原文報導可以參閱: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160107/Sleepers-likely-positive-dreams-surrounded-car-horns-commuter-noise.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 享「瘦」 秘訣 一夜好眠



(法新社阿姆斯特丹7日電) 今天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國際肥胖症研討會中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保持體態輕盈的秘訣之一是:一夜好眠


位於法國中部第戎(Dijon)的「歐洲味覺科學中心」(European Centre of Taste Science)在會中發表研究報告,該中心發現,「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會多吃550卡路里的食物,多出正常的22%」。


550卡路里相當於一個大漢堡的熱量


該研究摘要顯示,在測試組當中,晚上睡4小時的人比睡8小時的人更會餓。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增加食物攝取,這可能成為發胖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份由荷蘭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University)研究員所做的研究則發現,年輕人在青春期時睡得比以前少的人,比進入青春期之後睡眠型態沒有改變的人更胖。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5年估計,全球約有16億成人超重,其中至少4億人肥胖。


這場會議是由歐洲肥胖研究協會(Europea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所主辦。(譯者:賴秀如)


 


最近在歐洲召開的國際肥胖症研討會發現:睡眠不足會增加食物的攝取,這可能成為發胖的原因之一,因為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會多吃550卡路里的食物。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睡眠品質不好或者睡眠時數不足,跟食慾何以會扯上關係?


其實,睡得不好或者時數不足,首先就會衝擊我們的壓力系統,因為睡眠時數不夠,身體啟動的是危險模式 (像老祖先會遇到的飢荒或者逃難),身體的腎上腺皮質醇濃度升高,代表身體進入備戰狀態,身體也會想辦法儲存戰備糧食,一般睡不好壓力大的人,其腎上腺皮 質醇不均衡刺激身體各部分儲存脂肪,造成脂肪堆積在軀幹、胸部、頸部和臉等處,故睡眠不夠的人,就算食量不變,身體還是有會設法儲存脂肪,也就是壓力型肥 胖的主要原因。身體儲存的需求增加,也會刺激食慾,故白天增加卡路里的攝取順理成章。總之,讓身體處於危險模式(有壓力、擔心、威脅、睡不飽等等)等於在 告訴身體要準備存糧備戰,肥胖在所難免。


所以想避免肥胖,很重要的是幫助身體處於安全模式(不需準備戰糧),故適時抒壓、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及時數是遠離肥胖陰影的關鍵。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睡不好 容易誘發夢遊


自由 文/王志弘




一般人睡覺都是靜靜躺在床上,除了偶爾翻身、打呼、咬牙之外,身體很少有動作;不過,也有少數人,睡到一半會不由自主突然起床,甚至會換好衣服,到處亂逛,才又回到床上,但次日醒來,卻對夜間的事毫無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夢遊」現象。



嚴格來講,「夢遊」是個錯誤的說法,因為在發生的當時,當事人並非處於作夢的狀態,比較正確的名稱應該是「睡遊症」或「睡走症」。



睡眠可以分成動眼睡眠及非動眼睡眠兩種情況:在動眼睡眠時,我們的眼睛會快速移動,是作夢的主要階段;而在非動眼睡眠中,依睡眠深淺,可分1至4期,「夢遊」通常出現在第3至4期深睡眠階段,且多在入睡後的前3小時發生,發作時間一般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只有少數個案會發作長達半小時。



夢遊在兒童階段相當常見,據統計,4歲至8歲的小朋友,約1%至17%的人會有夢遊現象。原因可能是大腦尚未發育成熟,以致突然從熟睡中醒來,但又沒有完全甦醒,於是處於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進而從事一些簡單或重複的動作;大部分人會再入睡,隔天對所發生的事情完全沒有印象。



誘發夢遊的常見因素包括一些鎮靜藥物、睡眠剝奪、睡眠呼吸中止或是發燒。此外,不良的睡眠環境(如嘈雜的聲響、刺眼的光線),或是內在因素的刺激(如尿意、疼痛、壓力等),也容易將人從沈睡中喚醒,因而誘發夢遊現象。



一般而言,通常到了成年期,夢遊現象會自然消失,但約有20%的夢遊者在成年時仍會夢遊,有些人還會有家族病史。但是,如果到了成年才開始出現夢遊現象,就要考慮可能有其他身心問題。如果要確診,應利用睡眠生理檢查,觀察在非動眼睡眠時期,是否會出現一些走動現象。



夢遊的治療主要是避免誘發因子,並建立安全睡眠空間,以防受傷。發現家人夢遊時,可以溫和地引導他回到床上,切勿限制他的活動或將他叫醒,如此可能導致意識混亂或焦慮,甚至引發逃跑或暴力行為。除非情況非常嚴重,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



不過,有些現象可能與夢遊混淆,例如「夜驚」,是指兒童在睡眠中突然驚醒,大聲哭鬧,且非常恐慌;又如「快速眼動期行為失調」,主要是把夢境以行為表現出來,通常發生在50歲以後,有些與巴金森氏症有關;睡眠中的癲癇,需賴腦波檢查才能與夢遊區分。還有些人則在服用安眠藥後,也會產生夢遊現象。



他半夜夢遊 原來是…血糖太低


聯合 

 

血糖要是降得太低,可能導致夢遊!一名罹患糖尿病的中年男子最近半夜起床,在屋內沒有意識地走動,嚇壞了家人,最後找到原因,原來是因服用傳統降血糖藥物,造成血糖降太低,才會造成半夜夢遊。




糖尿病專科醫師游新表示,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目的,有些患者服用傳統降血糖藥物之後,因為東西吃太少,加上藥效發揮,胰島素不停地分泌,以致出現頭暈、發抖、神智不清,甚至夢遊等症狀。



「好餓!」游新表示,有人血糖太低時,會出現極餓的情況,拼了命,都想吃東西,或是餓到發暈。就算在睡覺,也會被餓醒,一定要立刻吃東西,否則大喊大叫,宛如喪失理智。



該名夢遊的中年糖尿病患者,平常服藥情況正常,血糖也控制得不錯,最近好幾次在夜裡出現夢遊,睡到一半,突然爬起來,到處走動,太太叫半天,也相應不理,病患根本不曉得自己晚上會沒有意識地趴趴走。



由於擔心夢遊可能危及健康,該名患者到神經科就診,接受了腦波檢查,結果正常,找不出原因。幾天後,他突然暈倒,被送至急診室,才發現原來血糖太低,血糖值只有16mg/dL。



游新表示,正常人飯前血糖值(mg/dL)約在40、50至90附近,16實在太低了,白天可能還沒有異狀,到了晚上,體內血糖太低,才會導致患者夢遊,嚇壞了家人,在換藥之後,血糖不再偏低,就不再夢遊了。




第一篇文章把夢遊的現象介紹的很詳盡,在此幫大家作個歸納與補充:夢遊是發生在深睡期的現象,這時因為不是快速動眼期,所以並沒有作夢(英文是SLEEP WALKING)。睡眠時期一般的分法:第一、二期算淺睡期,第三、四期算深睡期,作夢為主的快速動眼期有人歸納成第五期,也算深睡期,這些分期在睡眠檢查時,腦波的波形可以顯示得非常清楚。

一般夢遊並不需藥物治療,相反地,反而是一些安眠藥或者抗焦慮劑才會誘發。


大部分的夢遊出現在孩童時期,到了成人時通常會消失,但若是成人時期才出現的,往往是身心問題所導致,應該積極瞭解原因與處理。老年人才出現的夢遊,則可能與巴金森氏症有關。此外,附上第二篇報導,比較特別罕見的個案,是低血糖引發,值得注意與參考,感覺比較像低血糖引發的譫妄狀況。所以有糖尿病史也在服用或注射藥物的患者,請注意一下是否有血糖過低的情形。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睡覺打鼾 罹癌率高4.8倍

自由時報 – 2012年5月22日 上午4:31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打鼾與其他類型的「睡眠呼吸障礙」,可能導致身體長時間缺乏足夠氧氣,科學家認為,血氧濃度偏低恐刺激提供腫瘤細胞養分的血管增生,促進癌細胞生長,未來醫師可能藉由阻止打鼾來協助打擊癌症。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科學家在一項長達22年、有關睡眠問題的研究中,檢視逾1500人罹癌的機率,結果發現患有嚴重睡眠呼吸障礙(SDB)者罹癌的死亡率是沒有類似問題者的4.8倍;患有中度SDB者的癌症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倍;輕度患者的癌症死亡率則較一般人高出約10%。


血氧濃度低 促進癌細胞生長


在睡眠呼吸障礙中,最普遍的類型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患者的呼吸道在呼吸週期中經常塌陷,造成患者喘不過氣來,典型的症狀是打鼾及反覆醒來。


睡眠呼吸中止已知與其他疾病如過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發作及中風等有關。由於過胖本身即可能引發癌症,因此研究人員特別考量到參與研究者的體重,以及其他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因素如年齡、性別以及是否抽菸。即使考量這些因素,睡眠呼吸障礙與癌症間的關聯依舊存在,而且對體重正常者的影響甚至比體重過重者更大。


研究人員相信,這表示睡眠呼吸障礙本身即可能增加罹癌風險,而非僅為健康不佳的徵兆之一。


實驗室研究也顯示,間歇性缺氧或低氧在罹患皮膚癌的老鼠身上可促進腫瘤細胞生長,缺氧會刺激提供腫瘤養分的血管生長,即「血管新生」。


據主持研究的尼耶托博士表示,從動物實驗與人類流行病學的證據都一致顯示,間歇性缺氧會造成血管新生與腫瘤生長,這項研究也首次顯示睡眠呼吸障礙與癌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未來還須進行更多研究來證明這兩者間的關聯。


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胸腔學會國際會議,並將刊登在「美國呼吸暨重症照護期刊」上。


鄭醫師補充:


根據過去的研究報告顯示,罹癌的原因之一就是細胞缺氧,對於睡眠呼吸中止患者而言,身體缺氧的狀況一直持續,因此讓罹癌風險大增。睡眠呼吸中止可以藉由相關睡眠檢測來確認,一旦被發現,建議務必透過積極治療來改善身體缺氧的狀況。


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Vol 185. pp. A1047, (2012)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Cancer Mortality: Results From The Wisconsin Sleep Cohort Study


F. Javier Nieto, MD, PhD 1 , Paul E. Peppard, PhD 1 , Terry Young, PhD 1 , Laurel Finn, MS 2 , Mae Hla, MD 1 and Ramon Farre, PhD 3


1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WI,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3Universitat of Barcelona /, Barcelona, Spai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對情緒記憶與情緒反應的影響

作者: PanSci 泛科學網 | 台灣立報 – 2012年5月21日 下午9:48






作者:蔡宇哲、林弘庭 我睡故我在@PanSci、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為了認得有威脅性的敵人以便日後躲避,負面情緒(恐懼、驚嚇…等)的記憶深刻些對生存而言是好事。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研究發現睡眠不僅可加深記憶,同時也會減少情緒反應的衰退。但這種生存優勢在現代社會反而會是缺點,人們在遭受重大創傷後久久無法忘懷並不是件好事。


許多研究指出睡眠具有記憶鞏固(Memory Consolidation)的效果,並非只是單純休息而已。同時睡眠不單單只是影響了記憶,可能也會調節情緒反應能力。研究團隊即是試圖了解睡眠對於情緒記憶鞏固與情緒反應的影響。


研究包括106名健康受試者,第一階段他們要對60張圖片(30張負向情緒、30張中性)進行情緒與激發性的評估。第二階段圖片增加為180張,同樣是負向與中立情緒各半,當中包含了第一階段看過的60張圖片。受試者除了同樣評估情緒與激發性外,還需回應是否看過此圖以作為記憶表現的指標。所有受試者隨機分派為四組:睡眠組於晚上8點進行階段一作業,經過12小時(含睡眠)後進行階段二;清醒組則在上午8點進行階段一作業,經過12小時(完全清醒)後進行階段二。另外安排白日與夜晚兩控制組(階段一、二間隔45分鐘)以排除生理時鐘對記憶與情緒的影響。


結果發現無論是負向或中立情緒圖片,睡眠組的再認記憶明顯高過清醒組,顯示睡眠確實有幫助記憶鞏固的效果。而對於負向圖片的情緒反應評估,在經過12小時後兩組都變得較為正向也較不激發,但清醒組會明顯比睡眠組更為正向,這表示睡眠會保留了較多對刺激的情緒反應。因此對負向刺激而言,睡眠不但會加深記憶,同時也會減少情緒反應的衰退。但情緒反應是否受記憶程度深淺影響?進一步分析後發現正確率與情緒反應變動程度並無相關,意即情緒性記憶與情緒反應可能為兩獨立系統所運作。


以演化的觀點而言,增加負向記憶同時保持對負向刺激的情緒反應,這樣的行為更有利於生存,不但能夠記得危險,也不會因而減少情緒反應以維持適當的反應能力,但對於遭受重大創傷的人們而言,這樣的機制可能反而造成了過度的痛苦,甚至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發生。或許在受創時限制他們睡眠是一個可行的介入方式,一方面可減少傷痛的記憶,另一方面也減少遇到觸發傷痛時的情緒反應,有助於受創者日後進行調適。但不可忽略的是睡眠剝奪有疲勞、降低注意力等負面影響,如何安排才能對受創者有最大的幫助,還需治療者多方思量。


編譯:林弘庭


鄭醫師補充:


這篇發表於2012年一月的研究提醒我們些事情,學生想讓學習內容印象深刻,務必睡飽,這樣記憶才會加深,而且是快樂學習的關鍵。


遭逢重大創傷經驗(天災、人禍等等),當事人在事後往往難以成眠,以研究結果來看,這是為了要保護自己免於負面情緒的刺激的自然保護機制。不過這樣的效應只是暫時的情緒反應止血,最終如要根本處哩,最好能透過有效的心靈技術的協助來做根本處理。


在部落格也有類似議題的討論,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對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7494&prev=27672&next=27164&l=f&fid=29


上述研究原文摘要: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2/3/1035.abstract


研究的引用來源為: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8 January 2012, 32(3): 1035-1042; doi: 10.1523/​JNEUROSCI.2532-11.2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胃不適者 多數睡眠品質差

 


優活  uho編輯部



睡眠不足與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有人忙到沒時間睡覺,卻也有人躺在床上輾轉難眠;消化系統疾病更是當今社會的文明病,有人忙得不可開交,有一餐沒一餐,也有人天天交際應酬,喝酒買醉暴飲暴食,各式各樣的壓力導致胃腸不適。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羅鴻源醫師指出,睡眠與消化系統疾病間其實互相影響,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亦可改善睡眠品質。



羅鴻源醫師表示,消化性潰瘍的成因是胃腸道攻擊因子與保護因子間角力的結果,主要以上腹部疼痛及出血來表現,在十二指腸潰瘍與睡眠的研究發現,基礎胃酸分泌的尖蜂是在半夜,胃酸分泌與睡眠週期並不相關,但在睡眠週期的前二小時胃酸分泌不易被抑制,用藥物抑制夜間的胃酸分泌,可以促使潰瘍癒合亦可預防潰瘍復發。



其次是胃食道逆流疾病,胃食道逆流主要以胸口有燒灼感、嘔酸水、不明原因胸痛及其他非典型症狀來表現,在一份美國調查發現,79%胸口燒灼感發生於半夜,75%的病患因此影響到睡眠,40%的病患因此影響到隔天的精神,甚至27%影響到枕邊人的睡眠。對於胃酸逆流,人體會藉由分泌唾液及吞嚥動作減少胃酸對於食道的傷害,這些動作在進入睡眠後都會減少,加上睡眠時平躺,這種種因素都導致夜間胃酸逆流,胃酸與食道接觸時間比日間要長,而且造成傷害較大。另一方面,胃酸逆流至食道會伴隨著短暫的清醒,這是人體的自然防禦機制,目的是避免胃酸逆流至氣管造成傷害,但是如此睡眠週期因而被打斷,於是睡眠片片斷斷而造成失眠。



最後談談胃腸功能障礙,所謂胃腸功能障礙表示消化系統並無器質上的病變,目前的致病機轉並不清楚,可能與腸胃道蠕動、腸胃道對痛覺過度敏感及個人精神官能症等因素有關,症狀主要有腹痛、腹脹、便秘及腹瀉等等。在西方國家的研究調查顯示,在腸躁症及胃腸功能障礙的病患中,有睡眠障礙的比沒有睡眠障礙的要多,臺灣的研究調查亦出現相同的結果。羅鴻源醫師表示,胃腸功能障礙的病患中大約25-30%有睡眠障礙,而且當晚的睡眠品質與隔天的胃腸症狀有很大的關係。



林林總總談了一些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與睡眠之間的關係,良好睡眠品質是為第二天充電,不好的睡眠品質會影響到隔天的表現,也會讓你覺得腸胃不適,更可能透露出潛在的疾病。


 


這篇報導提醒大家,若腸胃有問題,不管是消化性潰瘍、胃酸逆流或者胃腸功能障礙(最常見的便秘或腸躁症等等),大家在改善睡眠過程中,都應設法先改善腸胃問題,進而讓睡眠更安穩否則就算是猛吃安眠藥物,改善仍然有限。


急性期,藥物使用常常無法避免,但長期下來如果都想藉藥物來穩定腸道功能,恐怕當事人會大失所望,主要原因在於長期使用藥物控制腸胃功能,藥效通常越來越差,甚至連最簡單的制酸劑,若持續使用,將導致胃酸pH 失衡,讓腸胃對於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更困難。


以便秘來說,長期以瀉劑或浣腸來處理,不僅無法恢復腸道原本功能,還會讓便秘變本加厲。建議大家選用簡單又便宜的營養品來幫助自己改善,如亞麻仁油等等,這種號稱天然的消化馬達的營養品,不但明顯幫助腸道蠕動,又可補充必須脂肪酸OMAGA-3,一舉數得,提供給大家參考。


關於腸道改善,不少人的困擾在於慢性食物過敏導致的腸漏症所導致的相關狀況如:消化不量、噁心、嘔吐、打嗝、口瘡潰瘍、腸躁症、腹瀉、便秘、放屁、腹脹、胃潰瘍、肛門搔癢、腹部劇痛、腸絞痛及胃炎等等,透過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找出過敏原加以隔離,減少甜食及添加物的攝取,補充益菌來改善腸道環境,腸道健康的維護與改善通常可以不藥而癒。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美國研究:睡飽自然就會瘦

中央社2012年5月1日 下午9:40

(中央社台北1日電)力求苗條體態的妳,吃頓飯別再斤斤計較精算食物熱量,美國研究表示,給自己多一些睡眠時間可能就得以輕鬆享「瘦」。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科學家表示,如果你天生易胖,「睡眠」可能就是最好的肥胖救星。


研究員總結,每晚睡不到7個小時可能會助長基因活動,導致體重增加,每晚睡9個小時以上則能抑制基因作祟。


學者研究1000多對雙胞胎後,有了這項發現。同卵及異卵雙胞胎都為研究對象。


同卵雙胞胎彼此擁有相同基因,藉由比較同卵及異卵雙胞胎兩個對照組的差異,科學家得以確定體重增加罪魁禍首究竟是基因還是環境因素。


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不到7個小時的人,體重差異70%都與基因有關。


但那些平均睡眠時間超過9個小時的人,體重差異只有32%與基因有關。


主導研究的學者華森(Nathaniel Watson)表示:「結果表示,較短睡眠時間所營造環境讓肥胖相關基因更能夠作威作福。或可能是睡眠時間延長對肥胖基因有壓制作用,能避免體重增加。」


這項研究發現刊登在「睡眠」(Sleep)期刊上。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學者在研究中表示,現代人生活繁忙,睡眠時間不足可能是肥胖的原因。(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10501


 




鄭醫師補充:
睡足時間不易胖,過去有許多研究證實上述研究確實指出理想時間應該是七個小時,相關研究原文摘要可參閱:
http://www.journalsleep.org/ViewAbstract.aspx?pid=28504

研究引用來源:
SLEEP DURA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IN TWINS
Sleep Dura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in Twins: A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http://dx.doi.org/10.5665/sleep.181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變想法提升睡眠品質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4月30日 上午12:28





每天那裡痛、這裡痛,飽受慢性疼痛之苦?美國最新研究建議,慢性疼痛患者只要學著轉換念頭,不要將心思全部聚焦於疼痛,盡量擺脫負面思想,這樣晚上就會睡得比較香甜,疼痛症狀也會獲得改善。


共有兩百一十四位慢性臉痛、慢性下巴痛患者參與研究計畫。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副教授路易斯‧比伊納佛表示,研究顯示,常專注於疼痛感覺、對疼痛抱持負面想法的人往往睡不好,因此更加容易受疼痛折磨。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疼痛」醫學期刊。


參與研究的患者都有顳顎障礙(TMD),這種疾病可能與壓力有關,患者臉部、顳顎部位會感覺疼痛。參與研究者以女性居多,平均年齡為三十四歲。研究人員以問卷評估他們的睡眠品質、憂鬱程度、疼痛程度,以及對疼痛有何情緒反應等。研究結果顯示,對疼痛若有負面思想,患者睡眠品質就不好,疼痛感覺也會越加劇烈。負面思維很容易影響睡眠,睡眠不好,神經傳導也會受到干擾,疼痛感覺就會加劇。研究人員分析,大約八成慢性疼痛患者有睡眠障礙,過去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睡眠習慣改變,對疼痛就會變得更敏感。患者若常專注於疼痛現象,對疼痛抱持負面想法,疼痛感覺就會越加明顯。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或可幫助患者改變想法,讓患者對疼痛改觀,如此就能打破惡性循環,患者感覺會舒服一點,不一定非得吃安眠藥、止痛藥。


安眠藥、止痛藥可幫助改善睡眠、舒緩疼痛,但效果未必比認知行為療法來得好。像有些壓力引起的疼痛、頸痛,或大腸激躁症等壓力相關病症患者可能都面臨相似的情況。研究人員表示,這或許聽起來很簡單,只要改變想法,就能改變感覺,或可幫助擺脫疼痛糾纏。


鄭醫師補充:


慢性疲勞的患者經常出現纖維肌痛症的困擾,這種疼痛甚至會影響當事人的入睡,造成睡眠障礙。心理感受會影響當事人對疼痛的忍受度,這是經過臨床研究證實的事實,因此若能藉由有效的心靈技術來改變想法當事人的認知,相對來說揮之不去的疼痛感也會減輕很多。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為:


Evidence for indirect effects of pain catastrophizing on clinical pain among myofascial 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 participa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leep disturbance


Luis F. Buenaver,Phillip J. Quartana,Edward G. Grace,Eleni Sarlani,Mpepera Simango,Robert R. Edwards,Jennifer A. Haythornthwaite,Michael T. Smith


相關研究也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95912000504


類似研究也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9591200050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安眠藥突然戒 整夜噩夢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一名30多歲的女子,因為丈夫外遇婚姻觸礁,夜夜難眠的她,只好吞服大把的安眠藥,一晚至少吃20多顆,兩年來過著與安眠藥共枕眠的日子。醫師呼籲,即使是安眠藥成癮者,也應循序漸進戒癮,突然戒斷會出現晚上噩夢連連,白天焦慮、手汗等戒斷症候群。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光輝說,戒斷安眠藥的方法很多,「假日戒除法」是星期日、一、二、三、四,隔天要上班的日子吃安眠藥,星期五、六不吃安眠藥,臨床效果不錯。

此外,也可將短效安眠藥,逐步換成中效(如Imovane等)、長效安眠藥(FM2)。也可以採用間斷戒除法,每周一、三、五吃安眠藥,二、四、六不吃。

李光輝說,很多吃安眠藥上癮的病患,自行採用遞減法減藥,本來吃一顆,自行減藥為半顆,結果還是睡不著,隔天反彈需要吃一顆半才能入睡,導致藥物效果越吃越差。

戒安眠藥的手段也不能過於激烈,否則會出現戒斷症候群,晚上睡覺時噩夢連連,不斷驚醒,白天則會焦慮、手汗、呼吸急促,整個人感覺不對勁,全身的協調變差,甚至有少數人會出現胃痛、胃痙攣。

精神科門診經常遇到「騙」安眠藥的病患,一天內掛多個精神科門診,初來乍到的病患一開口就要醫師一天開四、五顆使蒂諾斯,若是藥量超過二顆,可能都已經是成癮病患。

李光輝說,安眠藥成癮的病患很多,若是短效型的藥物已經無效,可以改用中、長效型。但病患往往對某種藥物執著,一旦一次吃到二、三十顆,藥物對病患已經沒有幫助,應該改用別種藥物。
聯合晚報


 


在台灣健保這麼發達的地方,藥物取得一點都不是問題,我們有的是藥物氾濫的狀況,因而我們在健保體制下,面對的是藥物過多引發的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甚至是洗腎的問題。另一方面,肝功能也需注意,因為絕大部分的藥物,必須藉助肝臟來分解,而且分解的化合物,如果是不自然的化學製劑,那麼身體在分解過程中,得花身體更多的力氣來處理,常有醫師安慰病人,藥物並不會傷腎,換句話來說,藥物一定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大部分藥物經腎排除)。


面對安眠藥的問題,常會讓許多人陷入兩難,一來擔心睡不好會影響白天的情緒及工作效率,同時,對免疫力及心臟血管也有直接的影響,長期下來的藥物依賴的結果,很多人反而藥物是越吃越多,甚至到頭來都覺得沒睡著,只是吃藥之後昏迷而已。


如果照報導上的建議來減藥,也許可以減少一點藥量,但對真正想停藥的人而言,幫助不大。我建議過渡期可以考慮一些助眠的營養品來輔助,如此配合減藥與停藥,不但能減少戒斷期的不適,同時還能增加斷藥的成功率,當然接下來就是要考慮源頭在哪裡了。我想提醒大家,您不會無緣無故失眠,必然是生理上有些狀況或者功能有些衰退,再則是一些生活的壓力與困惑所導致,至於嚴重精神狀況引發的比例較少,但不管如何,對於根源的處理如果是有效的技術,那麼並不需花很長的時間,因為真正能幫助人們的技術就是簡單又有效。


願大家都能擁有安適的睡眠,長懷千歲憂及秉燭夜遊能免則免,不是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睡眠不足 會讓人喪命

有些人經常熬夜甚至不睡覺,以為睡眠不足沒關係。但英國調查顯示,長期睡眠不足不但有害健康,還會讓人喪命。


據路透社報導,英國〔華維克大學〕長達十七年追蹤調查顯示,如果一個人把每天七小時的睡眠縮短到五小時甚至更短,他們因為各種疾病死亡機率會比正常睡眠的人,高出一點七倍;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機率,會比正常睡眠的人高出一倍。


這份報告目的是提醒人們,繁忙的現代化生活方式隱藏危險,長期睡眠不足危害健康。


 


很多人長期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面對這種狀況有不同的處理與認知:有些人覺得習慣就好,所以長期下來 每天即便如此,也不以為意。而其實大家都瞭解,睡眠時數不夠或品質差,白天注意力較難集中,思考也會差些,打瞌睡,易怒,工作效率差更不在話下。所以有人 為了好睡,自力救濟的方法從運動,作瑜珈,泡澡,製造負離子環境(包括衣服,負離子產生器,負離子床),整脊,拔罐針灸,服用助眠營養品,進而服用安眠藥 或喝酒,甚至有些人會藉毒品來強迫入眠,顯然睡眠真的很重要,不然我們也不會把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作這件事。


其實睡的好不好,是一種身體或心靈的健康指標,我們不會無緣無故睡不好,睡不好代表我們的身體或心靈或二者間而有之有狀況,不去處理根本問題,一昧地依賴酒精或藥物只會造成更複雜的狀況。


以身體而言,睡眠直接牽涉到身體的修補,所以大家若有陣子睡不好,精力必定差,當然免疫力也不好,也 有研究顯示睡不好與老年失智也有明顯的相關,年輕人或小朋友與生長激素的分泌直接關係,俗語說一眠大一吋就是這個道理。而睡的不好也常與內分泌不平衡有 關,這又是老化與抗老化很重要的關鍵。


以前我曾接觸一個個案,他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因為工作需要,有半年日夜顛倒,結果血糖從正常值飆到5百多(正常參考值是70-110),所以提醒大家睡眠的時間點也很重要,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生理時鐘,常常顛倒打亂也容易出狀況。


針對失眠,我在光能身心診所提供了一系列的處理對策,主要就是希望大家遠離酒精藥物,針對根本問題作直接處理。長期依賴這些物質,弊多於利,類似的討論請大家參考我部落格裡的討論,祝大家每天都能安安穩穩一夜到天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顧心臟 睡眠6到8時恰恰好

法新社 – 2012年3月26日 下午3:05





(法新社芝加哥25日電) 根據美國今天公布的研究,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或是超過8小時的人,比睡眠時間介於6至8小時者更容易罹患心臟疾病。


這項研究的結果與過去較小型研究所得相符,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是基於3000人的全國性代表樣本,一共涵蓋5種不同的心臟疾患,以及它們與睡眠時間的關聯。


研究對象為45歲以上成人,都是美國全國健康營養研究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Examination Survey)的受試者,目的是調查美國家庭的健康問題。


受試者需描述他們的睡眠習慣,且會被詢問過往是否有充血性心臟衰竭、心臟病發作、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或中風等病史。


研究人員指出,晚上睡太少的受試者,與每晚睡6至8小時的受試者相比,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機率為2倍,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機率則是1.6倍。


另一方面,每晚睡超過8小時的受試者,出現心絞痛機率為2倍,冠狀動脈疾病機率為1.1倍。


首席研究員、芝加哥醫學院(Chicago MedicalSchool)醫學教授艾若拉(Rohit Arora)表示:「現在我們有跡象顯示睡眠可以影響心臟健康,而且必須被優先列入考慮。」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看來在長期上來說,每晚睡眠6至8小時帶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少。」(譯者:中央社楊盈)


鄭醫師補充:


1.睡得少,身體修復不足,壓力賀爾蒙也容易隨之升高,心臟病及中風風險容易升高。


2.睡得多的人,在解讀上應該是結果,也就是身體本身有問題的人,需要睡眠的時間會比一般人來得長,而且有些睡眠呼吸中止的患者的睡眠時間往往比一般人長,但因為睡眠時間缺氧,因此白天也容易累,心血管壓力以及失智風險都會增加。


3.這篇調查研究的原文可以參閱: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2, March 26). Sleeping too much or too little can be bad for your heart. ScienceDaily. Retrieved March 27, 2012,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12/03/120326113805.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官方研究證實吃安眠藥可能夢遊失憶


記者: 楊明暐、黃庭郁/綜合報導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十四日宣佈,包括Ambien(中文的商品名稱叫使蒂諾斯)、Lunesta在內的十三種安眠藥,須在外包裝和仿單加註「可能導致怪異夢遊行徑」等強烈警語,藥廠也須印製說明手冊,提供赴藥房購買處方安眠藥的病患。


FDA表示,服用安眠藥導致怪異夢遊的案例很罕見,但有關失眠病患服用安眠藥後,出現不尋常副作用的報導愈來愈多,包括夢遊駕車、夢遊飲食和夢遊交歡等。


我國衛生署昨天也宣佈跟進,共有七種成分、五十九種安眠藥將加註警語,包括全球使用量第一的「使蒂諾斯」。


包裝須加註警語 台灣跟進


FDA經過近一年研究,認為夢遊副作用未嚴重到需要禁售安眠藥的程度,但有必要對這種藥品加註新警語。


FDA並未說明究竟發生多少起安眠藥引起的夢遊駕車事件。該局神經藥理類用藥主管拉索.凱茲博士表示,他們得知這類案例有十幾起。夢遊駕車非常危險,FDA決定採取幾項新措施。


首先,十三種安眠藥製造商須在外包裝和仿單加註警語,服用這種藥物可能會出現兩種罕見卻很嚴重的副作用:一、夢遊駕車及其他較不危險的夢遊行為,如打電話、烹煮和吃下食物,還有在睡眠狀態下與人交歡;二、出現可能致命的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或臉部腫脹。這兩個情況可能首次服藥即出現,也可能服用多次後才發生。FDA第二項措施是,本周起致函有 關 醫師,告知他們該局已發出上述警告。接著,今年稍後,病患向藥房購買處方安眠藥,都將獲得一本用藥指南手冊,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服用這些藥物有哪些危險。


美國每年開出數以百萬計安眠藥處方箋,在藥商廣告攻勢下,二○○○年迄今,美國人的安眠藥用量增加了六○%。僅去年一年,AmbienLunesta銷售額便超過卅億美元。


隨著安眠藥銷量大增,安眠藥導致怪異副作用的案例也增加。不少服用者透過網 路或向 醫師抱怨,他們出現夢遊,產生幻覺、暴怒、在睡眠中進食以及最糟糕的夢遊駕車等。


夢遊駕車飲食 闖禍猶不知


有些夢遊進食者宣稱,他們醒來時,發現床上有墨西哥玉米片或巧克力包裝紙,要不就是食物無故失蹤,廚房洗碗槽水滿為患,甚至爐子的火還在燃燒。夢遊駕車者說,他們記得自己明明上床睡覺,醒來時卻發現自己身穿內衣褲或睡衣,在路邊被警察銬上手銬。


早在去年三月,美國媒體就曾報導,服用Ambien後會出現夢遊、甚至夢遊駕車,不少交通事故肇事者在意外發生前曾服用Ambien


FDA神經藥理類用藥主 管凱茲 博士說,並非只有Ambien才會造成服用者夢遊駕車,任何具鎮靜和催眠作用的藥物,都可能導致這一結果。FDA至今未接獲夢遊駕車致人於死的案例。


 


    今天的報紙與網路頭條都是寫關於吃安眠藥物可能會導致失憶夢遊。以精神科醫師的臨床經驗來說,這是「舊聞」。因為有些人在吃了安眠藥物後,往往就像喝酒一樣,有一段記憶空白,英文我們叫」black out」,其實酒和安眠藥物一樣都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此外,有不少人的「犯罪行為」都會怪罪「喝酒」、「服藥」,然而,以法律來說,要以此卸責還是蠻困難的。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要不要吃安眠藥?這個問題的確困擾許多人,我們也知道,睡不好對於腦部的記憶、認知學習、免疫力的抑制都有關係,但為了「不擇手段」地睡著,而不管失眠的原因為何?這就有待商確。以營養品來說,鈣鎂因為都能舒緩神經,所以其功能較為大家所熟悉,奇異果就富含這二種成份,所以有人睡前二顆,可以幫忙提昇睡眠品質。另外,全穀物營養品中富含GABA(r-氨基丁酸),補充這類的食品也可達到不錯助眠的效果。像是發芽玄米麩就是蠻方便的產品,味道也還不錯。


    此外,還有在牛奶中提煉出來的十胜肽也有幫助:這是法國科學家發現嬰兒在喝完奶後比較放鬆甚至想睡都是因為嬰兒的消化機制不同於孩童與大人,嬰兒的胃中特殊的消化酶能把牛奶迅速分解成能與GABA受體結合的十胜肽,所以衹能說大自然的機制真是美妙。


    當然草藥有助眠效果,或者棗類的提煉物質也都有安神效果,不少人是藉助這些療方。


    然而,身體還是要好好檢測一下,排除呼吸道、荷爾蒙或其他身體狀況,若是因那些狀況引起,必須先對症處理。如果有心靈上的困惑,還是得靠有效的技術來處理。祝大家都能一眠到天亮,最重要的是不要一直依賴藥物;即使不會夢遊,但您會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思考力及介斷力愈來愈糟。


    最後,「散步援助法」可以幫助不少有睡眠困擾的人,透過散步看東西,衹要大約半小時,有不少患者都藉此減少安眠藥物的使用而一夜好眠,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羅恩.賀伯特所著的「工作的問題」這本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點醒4迷思,朝氣十足

作者: 出處:Cheers雜誌第138期 作者/吳永佳、吳佳珍 圖片/廖祐瑲 | Cheers雜誌 – 2012年3月10日 下午4:55





早起就是剝奪睡眠時間?早餐只要有吃就好?打破小迷思,清晨會變得更有吸引力!


1.睡覺都不夠,還要我早起?


早起的前提,一定是睡好。會做事的人通常都善於掌控睡眠時間。長年研究睡眠、著有《一定睡得好!黃金4.5小時深層熟睡法》、《積極人生晨起術》等書的日本醫學博士遠藤拓郎,相當推薦「進攻型睡眠」,也就是自我控制睡眠時間;研究發現,每天睡4.5小時的效果最好。


睡眠是由淺眠(快速動眼期)與深眠(非快速動眼期)交替循環出現,約每90分鐘一次,所以睡眠時間最好以此為倍數,理想時間是6小時。忙碌的上班族恐怕很難達成,因此遠藤拓郎根據成長荷爾蒙、可體松及黑色素的分泌,得到最佳數字:上班期間睡4.5小時,週末則可睡7.5小時。


也就是說,睡眠的關鍵不在時間長短,而是「高品質睡眠」。同時,適時小睡15分鐘也不可或缺,不妨利用通勤或午休時間打個小盹。良好的睡眠能有效修護並再生腦細胞,彷彿讓大腦「重開機」。也因為睡眠中會進行記憶重組及強化,若有疑難雜症待解決,可以晚上稍微思考後再睡,隔天早上通常能獲得答案。


2.陽光真的能讓心情變好?


早晨5點半起床,並曬到足夠的陽光,就能消除壓力,遠離憂鬱。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IMH)1984年針對「冬季憂鬱症」患者的醫學實驗,證明「光線」有助於治療憂鬱症;晚期的研究更證明,光療法對一般憂鬱症同樣具有效果。


因此,若利用早晨時光走出戶外,多曬點太陽,尤其是長期背負業績壓力的業務人員,不僅能舒緩心理壓力,更能排解憂鬱!


3.吃早餐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遠藤拓郎指出,腎上腺皮質素是儲存於身體的營養素,具有幫助脂肪及葡萄糖固態物質肝醣代謝,並轉換成熱量的功能。受生物時鐘支配,腎上腺皮質素在深夜3點左右開始大量分泌,在你睡著時,將儲存於體內的脂肪及肝醣轉換成熱量,提供夜晚睡覺時所需能量。


所以當你週末熬夜,睡到隔天中午才起床時,是否常感覺:「明明睡得很夠,身體卻還有氣無力?」那是因為中午起床,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已經降低,血糖值也降低了。


因為腎上腺皮質素所製造的葡萄糖通常到上午10點左右便會耗盡,如果想在上午完成一天的重要工作,就必須趁腎上腺皮質素還在分泌、熱量仍大量運作時,補充熱量,攝取早餐,才能持續充滿活力。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38期,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0795


鄭醫師補充:


1.第一點根據睡眠週期理論來說,可以那麼解釋,但如能質量並重,也就是睡對時間以及睡夠時間最好,反之退而求其次,睡對時間,最低需求睡眠長度,根據過去發表的研究,睡眠至少6.5的小時左右應該足夠,除非有短眠基因,也就是某些人因為體質使然睡3到4小時就夠,否則最好睡到四個睡眠周期左右為宜,也就是至少六個半小時左右。睡對時間對睡眠質為關鍵,有人提倡早睡,八、九點就可以準備上床睡覺。根據上面報導的理論,皮質醇到凌晨三點開始大量分泌,因此,如果九點睡,三點多醒來,腦袋最清楚。中午補眠建議15-30分鐘的活力小憩,根據研究幫助腦力效果最佳,而且不會進入深度睡眠,讓自己更累甚至影響到睡上的睡眠周期。


2.自然的陽光的確是健康活力的來源,睡眠品質與心情也跟陽光是否充分照射有關,然而以本地來說,冬天常常難得看到陽光露臉,就算春夏,許多人怕曬黑長斑,怎麼辦?幸好現在有照光機,不僅能幫助心情提升,還能讓晚上睡更好,至於紫外線幫助維他命D產生也至為重要,不想曬黑,最好也規律補充。但提醒大家,最省錢經濟的方式就是接受陽光的洗禮。


3.腎上腺皮質醇的確是早上分泌多,下使四點左右就會大幅降低,一般被稱之為壓力荷爾蒙,像樂器的弦一樣,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很多人對的時間即使睡足時間起床後還是很累,這時最好檢視腎上腺皮質醇是否充足。適量的腎上腺皮質醇能讓我們睡眠時,幫助大腦做修復,太多難以放鬆,太少則無法讓大腦修復,功能性醫學評估及處置可以直接了解,不需費疑猜。


相關文章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6246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538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什麼是失眠?


失眠是因為:1.入睡困難、2.半夜醒得太多而難再入睡、3.太早醒來、或者是:4.即使晚上睡了七、八個鐘頭,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而導致太少,或者品質不佳的睡眠?


不論如何,失眠在白天會造成許多的問題:像是睡過頭、倦怠、無法清晰思考或持續注意力、感覺沮喪或者易怒,的確帶給人非常大地影響。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有關失眠的問題。


失眠的種類可大致分為:


l      暫時性失眠:失眠從一個晚上到幾週。


l      間歇性失眠:失眠期不長,偶爾才會發生。


l      慢性(持續性)失眠:每周至少三個晚上,時間超過一個月或者更久。


也有人分為:


l      原發性失眠:沒有與任何其他健康問題有關的失眠(這個歸纇基本上是偷懶的分法)


l      次發性失眠:由於身體狀況引起,像是癌症、氣喘、關節、藥物、壓力或者心理衛生的問題(例如憂鬱)或者是不良的睡眠環境(例如光線太強或者噪音太大)


專業省思


身為一個身心科醫師,最難過的是看到患者一直拿藥,睡眠時數越來越少,品質越來越差,但藥卻得越吃越多,怎麼辦?


失眠代表的意義為何?


一般而言,失眠是一種狀況,而非一種疾病。如果您的失眠不明原因,只是您的醫師尚未找到原因而已。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失眠。如果你有失眠的問題,其實代表你有某種必須處理的狀況。以下,都是您可以去檢視的失眠原因:


另類的失眠解讀:


l      您是否吃了某些導致難以入睡的藥物?


l      您是否有便秘的情形,或是腸道問題?


l      您是否有內分泌不平衡的問題(包含停經症候群)


l      在您的身上是否有某些藥物殘留,或物質依賴的情形?


l      您有呼吸道的問題嗎?(這是胸腔內科或耳鼻喉科醫師會特別注意的事。)


l      您的脊椎是否不平衡?


l      您對於某事務感到困惑而導致無法入眠?


l      您有身體疼痛的狀況未處理,而影響睡眠?


l      一些營養素的缺乏也極易導致失眠的狀況。不只鈣鎂會導致這種情況;若缺乏維他命A、維他命D、葉酸等等,也會造成失眠的狀況。


l      即使怎麼休息也睡不飽的人,像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更須注意是否有內分泌不平衡的狀況。


l      過敏症狀之中也可能導致失眠,尤其是慢性食物過敏的影響。


結論


l      事出有因,您不會無緣無故失眠。


l      身體的?心靈的?請您務必找到!


l      藥物幫助一時,依賴藥物,雪球越滾越大。


l      失眠只是提醒:狀況沒處理!


l      您可以為您的失眠做點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更年期婦女睡眠障礙 酸棗仁湯助好眠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3月10日 上午9:00






許多婦女進入更年期容易出現失眠、睡不好等睡眠障礙,臨床上中醫師常使用加味逍遙散來改善婦女更年期不適的症狀。臺北慈濟醫院中醫科吳炫璋醫師針對60位主訴有失眠困擾的中年婦女(40-60歲)研究發現,酸棗仁湯比起加味逍遙散更能有效改善睡眠效率與延長睡眠時間,且一般更年期婦女平均3-4成有睡眠障礙,其中1成有使用安眠藥的習慣,長期使用恐怕造成依賴性。


在健保資料庫分析中,中醫治療更年期症狀使用劑量最高的方劑是加味逍遙散,而酸棗仁湯是最常用來治療失眠的方劑,為了比較酸棗仁湯和加味逍遙散對於治療更年期失眠的效果,研究團隊採取嚴謹之雙盲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選取60位40-60歲於過去一個月內有失眠主訴的更年期婦女,分為酸棗仁湯和加味逍遙散兩組,每位婦女服用酸棗仁湯或加味逍遙散一天三次,每次四公克,為期一個月,再以匹芝堡睡眠品質量表、生活品質問卷評估療效。


最後共有54位更年期婦女完成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方劑均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酸棗仁湯比起加味逍遙散更能有效改善睡眠效率與延長睡眠時間,而加味逍遙散的功效比較偏向於使人身心舒暢。一名55歲的陶女士表示,這幾年每天都睡不好,不但不易入睡,而且半夜還會醒來2-3小時,血壓偏高,服用安眠藥雖然可以入睡,早上起床卻感覺莫名的疲累;而服用酸棗仁湯一個月後,睡眠品質明顯改善,可以從晚上12點持續睡到早上7點,血壓也降下來了,整個人精神飽滿。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服用酸棗仁湯的婦女在治療後,血清中的膽固醇有顯著的下降,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這項研究發現已發表在歐洲地區權威性的另類醫學期刊《歐洲整合醫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鄭醫師補充:


酸棗仁是中醫常用來幫助患者改善失眠的處方,目前坊間也有一些營養補充品複方會加入酸棗仁成分,至於成效是否良好,還是看個案反應,臨床觀察常常看到若是沒有安眠藥物依賴的失眠患者,比較能靠這類天然安眠藥物來幫助睡眠品質提升,反之,若已經有安眠藥物依賴的人想要靠這類中藥配方來取代,難度較高,最好還是把失眠的原因找出來,針對失眠的原因來處理,再配合這類自然營養品來助眠效果會更好。


上述這篇研究來源為:


http://www.europeanintegrativemedicinejrnl.com/article/S1876-3820(11)00138-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月2次 安眠藥 害人罹癌早死

作者: 江靜玲╱倫敦廿八日電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2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江靜玲╱倫敦廿八日電】


根據《英國醫學月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使用安眠藥會增加提早死亡及罹患癌症的機率。每月服用安眠藥兩次,提早死亡的機率,比一般未服用安眠藥者,平均增加四倍;罹患癌症的機率則比未服用者,平均高出三五%。這項研究再次喚起安眠藥泛濫和服用問題。


這項發表在英國醫學刊物《British Medical Journal Open》的報告指出,美國加州的一家睡眠醫療中心以一萬五百名服用不同種類安眠藥,及二萬三千五百名未服用安眠藥的成人進行追蹤調查後,顯示習慣服用高劑量安眠藥Temazepam的人,未來兩年半內,提前死亡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六倍。


Temazepam屬於較早一代的安眠藥,需要經由醫生開處方簽,才能購買。另外兩種比較新一代的處方安眠藥Zolpidem和Zopiclone,也包含在這項調查研究中。報告指出,經常服用前者的提早死亡機率,是一般人的五點七倍;後者是英格蘭地區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安眠藥,二○一○年紀錄顯示,醫生共開出了五百三十萬張Zopcilone的處方簽。而在台灣,迄至二○○六年,Zolpidem,則是最普遍的安眠藥,佔台灣安眠藥處方簽的半數以上。


這項研究調查,安眠藥劑量愈高,危險性愈大。一年服用十八顆安眠藥提早死亡機率是未服用者的三點六倍;服用十八顆到一百三十二顆提前死亡機率為四點四倍;一百三十二顆以上者,提前死亡機率為未用藥者的五點三倍。


至於服用安眠藥的致癌機率,這項調查顯示,服用安眠藥者罹患癌症的機率平均比未服用者,高出三十五%。其中使用Temazepam者患癌症的機率為未服用者的六點六倍; Zolpidem則為五點七倍。


根據英國國家健康服務(NHS)服藥準則,低劑量的Zolpidem,最多只能服用四個星期;Zopiclone則為兩星期。


針對這項研究報告,英國藥劑學會發言人表示,這項報告足以提高公眾對安眠藥的警惕。


此間醫學和心理專家呼籲大眾多運動,保持身心平衡,並選擇以心理咨詢和行為認知療法,取代服用、依賴安眠藥的習慣。




有靠安眠藥助眠習慣的人的人請留意,根據美國Scripps Clinic 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有安眠藥依賴的人跟沒有服用安眠藥的人相比較,其死亡率高出4.6倍,包含癌症的罹患風險也明顯增加。研究人員提醒安眠藥物之所以增加死亡率的原因,主要也是因為癌症以及心臟病等其他疾病會一起存在,增加健康風險。


即便一年之內只有被開立1-18顆安眠藥物,死亡率仍比那些從未服用安眠藥物者增加3.6倍,這項研究的參與者都大於18歲,研究顯示安眠藥物服用增加的健康風險存在於所有的年齡層。


在癌症風險方面,每年被開立超過132顆安眠藥的人比那些未服用者的癌症罹患風險增加35%,上述研究數字的統計的研究分析對象超過40000人,其中10531人有安眠藥物使用平均使用時間為2.5年,23674人則屬未用安眠藥物的控制組。


研究人員建議失眠患者最好透過藥物以外的替代療法來幫助睡眠,減少健康風險,有些患者如果產生憂鬱症狀導致失眠,醫療人員應該針對憂鬱的來源來處理而非直接開上安眠藥物,因為直接開立安眠藥物已被證實是有害的。遺憾地,大部分的醫療系統會先開立安眠藥物來控制失眠,沒有處理失眠的根源往往淪為長期安眠藥物依賴。我常提醒失眠只是現象,治療失眠應該找出失眠的根源,建議大家最好透過有經驗的專業協助,找出失眠的真正原因,正本清源才是真正的保健之道!


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為:


Kripke DF, Langer RD, Kline LE. Hypnotics’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or cancer: a matched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12;2:e000850 DOI: 10.1136/bmjopen-2012-00085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睡不夠 影響腦細胞

記者:編譯陳世欽/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BBC)十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長時間不睡覺,可能使大腦停止生出新細胞。


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發表的報告中指出,他們以老鼠為實驗觀察對象,發現缺乏睡眠會使皮質酮濃度增高,從而影響職司形成記憶的腦部海馬迴。


研究人員比對被剝奪睡眠七十二小時的動物和睡眠正常的動物後發現,前者的皮質酮濃度高於後者,海馬迴區的新生腦細胞數量也大幅減少;如果皮質酮濃度保持不變,細胞增生的功能會受到影響。這意味因缺乏睡眠而導致皮質酮濃度提高,可能是成熟大腦的新細胞生成量減少的原因。


研究人員指出,儘管神經細胞生成在成熟大腦內扮演的角色仍然有待探討,「但與長時期剝奪睡眠有關的認知功能受損,可能就是因為成熟神經細胞受到壓抑」。


 


 


  


很多醫師會強調睡不著,會導致很多的問題,這篇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是以皮質酮濃度對腦部海馬迴(記憶的中樞,會將短期記憶轉變為長期記憶。自身的經驗也會儲存在這裏)的新生細胞的抑制來提醒大家睡眠很重要。

    在提及健康的道理,有人試圖一語道盡:「吃得下,排得出,睡得著。」來表示。其實,如果您真正健康,這些都不是問題,但是您如果不是,一定是那裏有狀況,我們才看不到這些健康的「現象」。


    「睡不著」不只是影響腦細胞的新生,之前研究還顯示早期的睡眠剝奪還會導致腦細胞的死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小朋友睡不飽,除了白天不穩定造成過動或注意力缺乏的現象,甚至長大以後,腦細胞的死亡也難以恢復。當然,學習、免疫力等也都和睡眠是有關的。


    有些醫師會因「一定要睡得著」而強調藥物的使用,甚至專業人員亦長期藉藥來助眠。但是造成睡不著的原因,我在部落格也多次提及像是:呼吸道問題、藥物影響、內分泌、腸道功能不佳、飲食不當、過敏、脊椎、困惑造成的心理壓力或者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等等都會造成睡眠品質不佳,短期不得已,找助眠的藥物作一時控制無可厚非,但長期下來如果須依賴這些安眠藥物,則衍生的問題,會像滾雪球一般愈來愈複雜。


    而以「過渡時期」的作法而言,除了安眠藥物,其他營養方面,多注意鈣、鎂的補充,適時的補充褪黑激素,或是助眠的草藥,都有明顯的效果,而近十幾年來研發的新產品,從牛奶中提煉出來胜肽由於可以和腦中的GABA,也就是助眠的細胞受體結合,在臨床的應用上效果不錯,鼓勵大家盡量使用一些「Do no harm」,也就是沒有傷害性的作法來解決問題。當然,如果是心靈的問題還是得藉有效的技術來處理。


祝大家天天都能一眠到天亮。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睡得少也沒問題? 科學家發現少睡基因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新聞中心 2011-12-04 08:00


幾年前,曾經有一位女明星在廣告上,號稱一天只睡一個小時,被人罵到翻,沒想到在國外的研究發現,真的有少睡基因。根據研究團隊表示,過去有許多名人,像是拿破崙、佘契爾夫人、達文西等,都是一天只睡4到5個小時就可以,這是個人的意志力還是其他因素,引起研究團隊的好奇。經過研究後,他們發現到在人體當中有一個ABCC9的基因,可以影響睡眠時間。


研究人員徵求7個國家,總共4千多人參與研究,透過觀察被研究者的睡眠,研究人員找出那些睡眠時間較短的受試者,對他們進行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到這些人的身體當中具有兩個一模一樣的ABCC9的基因。而過去的研究發現,ABCC9這個基因,可以影響到心臟疾病與糖尿病,而透過這個研究,可以對於心臟與睡眠的關係,有越來越多有力的證明。


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卡拉博士(Karla Allebrandt)表示,透過這個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到,睡眠對於心臟疾病、糖尿病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會影響到基因的調變,進而影響到身體的狀況,因此我們相信睡眠對於人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ABCC9基因的既定作用在果蠅身上也得到了證實。該研究小組能修改果蠅的這種基因並縮短其睡眠時間。

鄭醫師補充:


1.這項研究的原始來源為:


A KATP channel gene effect on sleep duration: from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to function in Drosophila
Karla V. Allebrandt et.al.
Molecular Psychiatry online, 22. November 2011
Doi: 10.1038/mp.2011.142


2.部落格相關資料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440&prev=25114&next=22815&l=f&fid=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阻塞性的睡眠呼吸中止(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簡稱OSAS)會導致患者在睡眠時呼吸經常停止,根據統計,大約有2-4%的成年人有此困擾,如果肥胖的話,罹患機率會增加到20-40%,此時減重是治療建議的第一步。我在門診不時會有患者問我究竟有什麼飲食療法或者營養補充可以改善OSAS,過去因為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我的回答都是沒有相關研究證實飲食或者營養療法可以改善。直到我最近看到一篇相關的研究才有了答案。


今年11月發表於歐洲呼吸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的研究,希臘的CRETE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40位罹患有肥胖困擾同時有OSAS困擾,20位給予精緻食物,另外20位給予地中海飲食,兩組都鼓勵他們增加體能活動,大部分都是每天只少步行30分鐘。


兩組患者同時都接受持續陽壓呼吸道療法(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簡稱CPAP),這是睡覺時戴著產生氣流的面罩,在睡眠時持續維持呼吸道暢通。研究人員也透過多導程睡眠檢測做監控,了解睡眠時腦波的變化(監視熟睡及淺睡程度變化)及打鼾的狀況,睡眠檢測分別在研究開始即療程進行六個月之後分別記錄,比較患者前後變化。


結果顯示地中海飲食明顯降低睡眠呼吸中止的頻率,研究同時也發現地中海飲食這組,不管在熱量控制、增加體能活動及腹部脂肪減少,效果都比較好。儘管這是小型的研究,也呈現了睡眠周期中快速動眼期的改善,但還未呈現全面性的改善。研究人員建議可以透過更大型的研究來進行深入的了解。


研究來源請見:


C. Papandreou, S. E. Schiza, I. Bouloukaki, C. M. Hatzis, A. G. Kafatos, N. M. Siafakas, N. E. Tzanakis. Effect of mediterranean diet vs prudent diet combin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on OSAS: a randomised trial.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1; DOI: 10.1183/09031936.001034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睡眠一般而言分為非快速動眼期(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以及快速動眼期(REM,Rapid eye movement),顧名思義,就是睡覺時,眼皮是否沒有快速跳動或者快速跳動,REM約占成人睡眠的20-25%,出現REM時就是當事人正在做夢(事後可以回想起來的夢)。此時腦波活要,但肌肉卻是完全鬆弛,沒有張力。一般人通稱的鬼壓床,醫學上的正式名詞為睡眠麻痺,也就是明明是睡眠而且正在作夢的腦波,但卻醒過來了,然而醒過來,肌肉卻完全無張力,不聽使喚。根據研究顯示,REM的腦波表現,跟人們清醒時差不多,因此有學者稱這階段為矛盾睡眠(Paradoxical Sleep):





 Myers, David (2004). Psychology (7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p. 268. ISBN 0716785951. http://books.google.com/?id=oYuBwPDsQZoC&lpg=PP1&dq=0716785951&pg=PA268. Retrieved 2010-01-09.


很多失眠或者自覺睡不好的人常會抱怨整晚做夢,睡眠很糟,但研究發現REM時,牽涉到膽鹼及正腎上腺的神經調節,同時在REM期間在海馬迴釋放的高濃度乙醯膽鹼會抑制從海馬迴(主管記憶)到新大腦皮質neocortex的回饋,而在新大腦皮質的低濃度的乙醯膽鹼和正腎上腺會促進新大腦皮質相關活動的散布,同時抑制從海馬迴來的控制,換句話說,快速動眼期時身體會處理記憶,尤其是會影響認知思考的記憶:


Cai, DJ; Mednick, SA; Harrison, EM; Kanady, JC; Mednick, SC (2009). "REM, not incubation, improves creativity by priming associative network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6 (25): 10130–10134. doi:10.1073/pnas.0900271106. PMC 2700890. PMID 19506253.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700890.


Hasselmo, ME (September 1999). "Neuromodulation: acetylcholine and memory consolida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3 (9): 351–359. doi:10.1016/S1364-6613(99)01365-0. PMID 10461198.


根據外電報導,刊登於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在快速動眼期階段,壓力系統、壓力化學物質就會停止作用,大腦會開始處理一些情緒記憶,讓傷心的回憶不再那麼沉痛、難熬。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與神經醫學副教授馬修‧沃克表示,到了睡眠作夢階段,大腦神經化學成份會出現變化,為身心創傷帶來療癒效果,就好像鎮痛軟膏般舒緩記憶中的痛楚。研究顯示,做夢與記憶有關。有些人在生命遇到重大創傷時,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情緒飽受困擾。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讓人對做夢有進一步的了解,或許可以幫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身心獲得平衡。


研究人員招募三十五位自願者,將他們分成兩組,研究人員用核磁共振攝影觀察其大腦活動狀況。大腦杏仁核主掌情緒反應,大腦前額葉皮層則是負責理性思考。研究人員發現,好好睡覺的人杏仁核活動量較低,而大腦前額葉皮層則較為活躍。沒有睡覺的人第二次看照片時情緒反應較大。研究人員相信,大腦在快速動眼期會產生化學變化,使身體可以適應情感打擊,以撫平身心創傷。


這個研究引用來源:


REM Sleep Depotentiates Amygdala Activity to Previous Emotional Experiences

Els van der Helm, Justin Yao, Shubir Dutt, Vikram Rao, Jared M. Saletin, Matthew P. Walker

Current Biology - 23 November 2011


10.1016/j.cub.2011.10.052


原文研究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11)01248-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