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睡不著嗎? (24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午睡超過半小時 易三高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9月21日 下午12:53

大陸一項研究發現,午睡超過半小時容易有血糖、血壓或膽固醇過高的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找了兩萬七千名四十五歲以上的人做檢驗。測了他們的空腹血糖。


結果發現,有午睡習慣的人多半血糖較高。研究也發現,有午睡習慣的人有四成血壓較高,而不睡午覺的人只有三成三血壓超標。睡午覺的人裡有兩成四膽固醇較高,不睡的人膽固醇高的比例只有一成九。


研究人員說,午睡可以補充精力是很好的習慣,但是時間不可過長,超過三十分鐘就容易引起三高。他們研判,午睡會引發三高主要是因為缺乏活動。




鄭醫師補充:


這個研究的結論推斷我認為不盡合理,因為研究中並未把受測者的每天或者每周活動量納入分析。我提另外一種觀點給大家參考。


午睡需要超過半小時的人,體力較差,身體原本應該就有其他的狀況,因此是身體不好,導致午睡時間延長。身體沒問題的人,午睡有對身體好處,而且只要休息15-30分鐘即可,時間不用太久就會自動醒來。而且睡太久,生理時鐘會受到影響,可能影響晚上睡眠,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睡眠有助腦細胞新生

中央社 – 2013年9月4日 下午5:19

(中央社倫敦3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認為已找出必須睡覺的新原因,因為必須靠睡眠才能補充某種腦細胞。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睡眠會促進髓鞘(myelin)細胞生長。髓鞘是種腦中神經絕緣物質,用來保護大腦迴路。


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研究團隊表示,儘管還在老鼠實驗階段,但研究成果有助發現睡眠在大腦修復與生長的角色為何,以及有助進一步了解多發性硬化症 (MS)。


研究發表在「神經科學」(Neuroscience)雜誌。


威斯康辛大學的西瑞里(Chiara Cirelli)博士與研究團隊發現,當老鼠睡覺時,製造髓鞘的寡樹突細胞(oligodendrocytes) 的生長數量會加倍。


研究人員發現,當在和做夢有關的快速動眼期(REM)時,細胞增加最為顯著。


相對的,當老鼠被迫清醒時,和細胞死亡有關的基因與壓力反應就被開啟。


鄭醫師補充:

之前國內有一位睡眠研究的前輩說過:為何需要睡眠?睡眠不過是在避免沒有睡眠狀態下,所產生的身體危機。這項危機,就是身體待修復的地方,無法進行。
睡眠,是動物體處於安全模式,進行身體修復的絕佳時機,當然也包含腦細胞,上述這項研究就是清楚的例證。
上文提到的快速動眼期,屬於深睡期,也就是睡眠的深睡期對身體的修復非常重要。想了解自己的身睡期到底夠不夠,可以透過睡眠檢測來了解。一般人可以修先考慮居家睡眠檢測作為篩檢,比較方便。

參考文獻:

  • Michele Bellesi,
  • Martha Pfister-Genskow,
  • Stephanie Maret,
  • Sunduz Keles,
  • Giulio Tononi,
  • and Chiara Cirelli
Effects of Sleep and Wake on Oligodendrocytes and Their Precursor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4 September 2013, 33(36):14288-14300; doi:10.1523/JNEUROSCI.5102-12.2013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36/14288.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眠 記憶力變差

作者: 【記者陳敬哲/綜和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2日 上午12:00

一夜難眠是許多人長期困擾,不但工作效率嚴重受影響,安眠藥物也可能會越吃越重,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相對於一夜好眠的民眾,長期失眠可能讓大腦效率越來越差,白天時反應遲緩,無法順暢處理資訊,工作效率或學習情況因此無法提升,這項研究刊登於學術期刊「睡眠」。


研究團隊將接受實驗的二十五人,區分為睡眠障礙的實驗組,與無障礙的對照組,進行睡眠測試後,給予電腦斷層掃瞄,發現實驗組的受測者大腦有些為異 常,再經由記憶力測試得知,大腦功能因受到失眠影響,實驗組的表現與對照組差異很大,無法得到較高分數,推論失眠者的日常表現因此受到極大影響。


研究學者蕭恩博士說,透過實驗能夠得知,失眠研究影響大腦運作,長期失眠除生活品質差外,記憶功能也可能受損,常有人認為心理因素比較容易造成失 眠,身理也可能是關鍵之一,白天做事沒有效率,晚上可能因此受到影響無法成眠,白天更沒有工作效率,造成無止盡的循環,必須找到有效解決的方法。


英國睡眠學者尼爾表示,根據研究報告能看出,這是一個類似雞生蛋的問題,睡眠品質不好,導致工作效率變差,心理因素可能讓失眠更嚴重,至於為什麼失眠影響記憶力,後續的實驗必須找出原因,才能改善睡眠困擾與工作效率,實質幫助失眠民眾提升生活品質。




鄭醫師補充:


失眠導致記憶力變差,最直接的例子便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遭逢重大的天災人禍巨變,當事人避免自己回想,便是透過失眠來協助。反之,莘莘學子想要強化讀書的記憶力,優質的睡眠是必要條件。


失眠的人抱怨記憶力不好,應該設法透過完整的身心評估以及相關檢測來了解根本原因,針對根源來處理。安眠藥本身的副作用就會影響記憶力,長期使用,影響記憶力的狀況更容易。


提醒大家留意。


上述報導的參考文獻:


Drummond SPA; Walker M; Almklov E; Campos M; Anderson DE; Straus LD. Neural correlates of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 in primary insomnia. SLEEP 2013;36(9):1307-1316.


http://www.journalsleep.org/ViewAbstract.aspx?pid=2908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爾運動無助睡眠


 


作者: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8月19日 上午12:00







在周末劇烈運動,可能感到筋疲力盡,但未必讓人好睡。美國西北大學睡眠行為學研究計畫主任凱莉·葛萊瑟表示,只有規律的運動才能助眠,偶爾運動,即使感到疲累,也不一定好睡。


民眾常認為,白天多消耗體力,當天晚上必然好睡,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未必有效,長期規律運動才有效。以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如果有睡眠障礙,必須1周運動3、4天,每天30分鐘,大約16周後,睡眠時間才會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理想。


對於平時活動量很少的人,研究人員建議先從每天散步10分鐘開始。調查顯示,多數民眾自覺運動的確有助改善睡眠,維持睡眠品質。調查發現,睡覺前運動,未必影響睡眠,很多人只有晚上有空,晚上運動也未必是禁忌。多數人只要培養適度運動的習慣,確實能改善睡眠。


有些民眾因為忙碌,睡眠時間少,也有人想要入睡,卻由於憂鬱問題,出現睡眠困難。醫師指出,如果是壓力增加及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相對缺乏的情況,也容易出現幸福感減弱,較難入眠、食慾大增及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多的情況,這類患者較難維持代謝的正常。


研究人員建議,除了規律運動外,建議睡前儘量少處理複雜的事物;平時不妨補充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可輔助使人情緒穩定,這類含色胺酸的食物,有助睡眠。


鄭醫師補充:


睡前避免激烈運動,建議大家若是從事會讓心跳達到130以上的強度運動,最好在睡前四個小時以前。否則太興奮,反而不容易入睡。


周末才運動的人,改善睡眠效果不彰,在門診經常看得到,提醒大家留意。腰果含豐富的色胺酸,有專家建議睡前吃點腰果,也有助於幫助睡眠,需要的人不妨試試。


原文報導可以參閱:


http://www.northwestern.edu/newscenter/stories/2013/08/exercise-is-no-quick-cure-for-insomni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前猛做彈舌、拉高音 研究:有助減少打鼾情形


 


ETtoday – 2013年8月18日 下午3:18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睡眠時打鼾一直是個困擾人的問題,不過現在或許有一個新方法可以改善,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在睡前做如唱歌般的發聲練習,可以減少打呼的情況。


研究將實驗對象分成兩組,每組各30人,其中一組每天睡前做發聲練習;另一組則沒有練習。經過三個月的測試,發現睡前做發聲練習的人,打鼾的情況獲得明顯改善。


醫生表示,這是因為發聲練習使得頷下肌的肌肉更緊實,透過訓練也強化了舌頭的肌肉,這些肌肉的增強都能有效減緩睡眠時打鼾的情形。不過醫生也強調,這些練習必須每天做才有效,且最好在青春期以前就開始做,效果會較為明顯。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在部落格提到,利用吹奏樂器訓練下巴(咽喉)附近的肌肉群,有助於減少打鼾的狀況,主要原理,是因為睡眠時,肌肉會放鬆,包含咽喉附近的肌肉群也是,若能透過鍛鍊,使咽喉附近的肌肉群在睡眠時,不至於太鬆軟,那麼改善打鼾甚至是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都是可以預見的。


這篇報導提到的狀況類似。不過在睡前做這些動作,不少人可能覺得嫌麻煩,國外也有研究,利用微弱的電流刺激下巴肌肉,強化肌肉力量而達到類似的效果,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參閱: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305949/Tickle-chin-banish-chronic-snoring.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圓時易失眠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29日 上午12:00

許多民眾常抱怨,只要一碰到月圓時刻,睡眠品質就會變差,晚上很容易睡不好。瑞士巴塞爾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月亮圓缺周期與人類睡眠品質確有關聯,當月圓之時,很多人深度睡眠會受到干擾,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入睡,睡眠時間也會縮短。


研究顯示,雖然很多人現在活在現代社會,生活都很舒適,不過月亮運行節奏還是會影響人類生活、睡眠情況。


瑞士巴塞爾大學精神科醫院克里斯‧卡裘漢研究團隊以三十三名自願者為研究對象,這些人有男有女,研究人員請他們睡在實驗室,在他們睡眠時,監測其眼球變化與大腦活動狀況。


研究數據顯示,每當到了月圓時刻,這些自願者進入深度睡眠時,大腦相關活動會衰減約百分之三十,且入睡時間也會多花五分鐘以上,整體睡眠時間減少約 二十分鐘。這些人多半感覺月圓時睡得比較不安穩,體內褪黑激素濃度也有下降趨勢。褪黑激素會控制睡眠、清醒生理循環,當濃度有所變動,睡眠自然也會受到影 響。


研究人員認為,有些研究發現,月亮周期可能不只會影響睡眠,還可能影響感覺、情緒、認知表現等。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當代生物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月圓是比較容易失眠嗎?國外甚至有人稱之為月圓性的失眠(Full moon insomnia)。到底有沒有或者可不可信?這項小規模的調查研究可以參考一下。




參考文獻:


Christian Cajochen, Songül Altanay-Ekici, Mirjam Münch, Sylvia Frey, Vera Knoblauch, Anna Wirz-Justice. Evidence that the Lunar Cycle Influences Human Sleep. Current Biology, 2013; DOI: 10.1016/j.cub.2013.06.029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1300754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睡午覺 遠離心臟病風險

作者: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7月25日 上午10:10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午睡對心臟有益?一項受試者高達2萬多人的大型希臘研究顯示,每週3次、每次至少30分的午睡可減少心臟病致死。研究人員推測,中午午睡可以減少壓力,或許能降低死於心臟病的風險。


儘管這項最新研究結果仍需進一步被證實,但該項計畫主持人DimitriosTrichopoulos醫師認為,午睡的害處很少,但可能對健康的好處卻很大。


他表示,大多數人沒有每天午睡,但如果能夠養成午覺習慣,應該有助於保護心臟。在地中海和拉丁美洲國家等地的心臟病死亡率較低,而午睡早已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這篇最新發表的希臘研究是由波士頓哈佛公共衛生學校和希臘的雅典醫學院的Tichopoulos醫師和同事們所執行,共針對2萬3681位沒有心臟病、中風、或癌症病史的希臘居民進行研究,平均追蹤6.3年。


在嘗試控制飲食和活動量等心臟病風險因素後,研究人員認為,每星期3次以上午睡且每次午覺時間至少30分鐘午睡的人,會比沒有定期午睡的人減少37%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


Trichopoulos醫師表示,即使每天午睡確實能降低心臟風險,但這也只是為什麼希臘人比美國人少死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許多解釋之一。其餘原因則包括傳統地中海飲食,攝取豐富的水果、蔬菜、豆類、榖類以及少量紅肉。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午睡不能太久,大致就是30分鐘左右。這是2007年的研究報告,原文報導資料可以連結參閱:


http://archive.sph.harvard.edu/press-releases/2007-releases/press02122007.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睏嘸好 焦慮又鬱卒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6月28日 上午12:00

睡眠不足的人很容易焦慮。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發現,當缺少睡眠的時候,大腦特定部位就會受到刺激,因此這人很容易就會憂心忡忡、焦慮萬分。


大腦杏仁核、腦島皮質專門負責情緒表現。神經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一旦睡眠不足,很容易就會啟動大腦杏仁核、腦島皮質等部位,這些區域過於活躍,便會放大、增強焦慮情緒。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時,大腦所出現的變化與焦慮症患者非常類似。研究認為,有的人天生就比較容易焦慮,這種人若睡不夠、睡不好,所受傷害更大,焦慮感會更為劇烈。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教授馬修‧沃克教授指出,研究讓人了解到,特些天生就特別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受到影響。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


共有十八名健康成人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在一夜好眠與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接受大腦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掃描,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誘發受試者預期性焦慮反應,研究人員觀察其大腦活動變化,而有上述發現。研究人員表示,從實驗結果可知,睡眠對身心健康有多重要。


研究人員另指出,焦慮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若接受睡眠治療,對病情也許會有幫助。過去有研究發現,睡眠治療對憂鬱症、躁鬱症與其他身心疾病患者都有好處。




鄭醫師補充:


我在門診做睡眠衛教時,常把睡眠不足比喻成身體在逃命,當事人因此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況。上述研究透過詳細的腦部影像學檢查來確認,的確如此。睡眠不佳,往往也會加重神經原本就敏感的人,更遑論有精神困擾者,良好的睡眠品質是確保身心狀況穩定的重要基石。


一般門診,由於看診時間短,根本無暇多了解,因此往往得到的建議就是安眠藥物,安眠藥物固然是方便,但不可諱言,也潛藏許多後續風險,不可不慎。睡眠治療,應該是透過完整的評估,找出當事人不利於睡眠或者破壞睡眠的根源,直接針對源頭透過非藥物整合療法來解決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參考文獻:




  • Andrea N. Goldstein,
  • Stephanie M. Greer,
  • Jared M. Saletin,
  • Allison G. Harvey,
  • Jack B. Nitschke,
  • and Matthew P. Walker
Tired and Apprehensive: Anxiety Amplifies the Impact of Sleep Loss on Aversive Brain Anticipat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6 June 2013, 33(26):10607-10615; doi:10.1523/JNEUROSCI.5578-12.2013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26/10607.abstract


就內分泌的觀點而言也是一樣,睡眠不足,隔天壓力賀爾蒙就會升高,影響大腦相關區域,增加焦慮程度:


Sleep. 1997 Oct;20(10):865-70.

Sleep loss results in an elevation of cortisol levels the next evening.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41594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去我曾不只一次在部落格提到不寧腿症候群的相關臨床現象以及治療建議,這種發生率約為5到10%的睡眠疾病,其實並不少見,嚴重患者大約占1-2%左右。根據哈佛醫學院的學者最新研究,罹患不寧腿症後群的患者,較一般人的死亡風險高出39%,這項研究於6月12日,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神經學(Neurology)。


這項研究起始年份為1986年,蒐集18425位年紀介於40-75歲的男性來參與,2002年開始做分析,當時有3.7%的人出現不寧腿症候群至少五項症狀,時間超過一個月。不寧腿症候群的典型症狀,便是睡覺時腿部出現不適反應,藉由移動身體來減緩不適,但也干擾當事人的睡眠穩定性。


2010年追蹤發現,有2765位研究對象死亡,數據分析顯是不寧腿症候群的患者,死亡率提高39%,即便扣除慢性疾病的影響因素,死亡率仍高出三成。研究人員提醒,即便不寧腿症候群的原因可能來自於某些慢性疾病續發所產生,但排除後,死亡率仍明顯高出非患者。


若是透過補充鐵、鎂、葉酸、維生素B12以及抗焦慮藥物等相關治療方式而本身有多發性硬化疾病的患者,死亡率危險增加的比率只有25%。


研究人員提醒對這種原因尚未完全了解的疾病,若能透過診斷以及配套改善,應該能減少死亡率的發生。目前絕大部分的患者因為不了解這類疾病,接受治療者少之又少。


參考文獻:


Prospective study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d mortality among men

  1. Yanping Li, PhD,
  2. Wei Wang, MD, PhD,
  3. John W. Winkelman, MD, PhD,
  4. Atul Malhotra, MD,
  5. Jing Ma, MD, PhD and
  6. Xiang Gao, MD, PhD

Neurology 10.1212/WNL.0b013e318297eee0


http://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3/06/12/WNL.0b013e318297eee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睡眠少於6小時 易患心血管疾病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6月10日 上午12:00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女性睡眠不足、晚上睡覺時間少於六小時,身體發炎狀況就會加劇,導致心臟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大增加。相較之下,男性睡眠不足較不會產生這種反應。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科助理教授、臨床心理學家阿瑞克‧普拉瑟表示,發炎是心血管健康重要指標,證據顯示,長時間睡眠不足,會增加身體發炎反應,影響身體健康。


過去研究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身體發炎反應會上升,可能增加心臟病等慢性病風險。這項研究以近七百名冠心病男、女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患 者平均年齡為六十六歲,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六十四歲,經過五年追蹤發現,女性若睡眠不足、睡眠品質低落,身體發炎指數很容易就會飆升,但男性就沒有這種現 象。


研究數據顯示,女性睡眠不足、睡不飽,身體發炎指數平均比睡眠不足男性多出二點五倍。另外,女性若早上太早起床,睡眠品質往往也不是很理想,體內發炎反應也較為明顯。研究中,大約半數女性早上起床時間過早,只有百分之四十一的男性有這種困擾。


研究作者指出,參與研究多為更年期婦女,體內雌激素濃度較低,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女性睡眠不足容易出現身體發炎反應。男性有較多睪固酮,可能是睪固酮減輕睡眠不足傷害。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精神病學研究期刊」。




鄭醫師補充:


睡眠是身體幫助身體修復的絕佳時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身體發炎,因為身體無法利用睡眠時間來進行修復,健康風險隨之提高,這項報導提到的心血管風險就是很好的例證。


雌激素與身體發炎指數,功能性醫學領域都可以透過相關檢測來了解並透過非藥物方式來改善。


參考文獻: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of self-reported sleep quality with biomarkers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 Findings from the Heart and Soul Study


Aric A. Prather, Elissa S. Epel, Beth E. Cohen, Thomas C. Neylan, Mary A. Whooley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 07 June 2013 (10.1016/j.jpsychires.2013.05.004)


http://www.journalofpsychiatricresearch.com/article/S0022-3956%2813%2900144-1/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根據美國知名的公共衛生研究單位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最新研究發現,中年失眠,可能是日後年紀較長可能會住院治療的重要指標。研究人員透過分析發現,中年失眠患者,日後使用居家健康照護,護理之家以及住院的機率明顯提高,換句話說,中年經歷失眠困擾,年老時使用醫療資源照護機率提升。

 研究人員分析研究對象有40%的人至少有一項失眠症狀,這與之前研究發現失眠是人們常見健康困擾相符。假使失眠狀況與日後醫療資療利用有關,那麼預防失眠將能減少日後這些人約6-14%的醫療資源使用率。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失眠是所有年齡層最容易出現的健康抱怨,六十歲以上的人有半數為失眠所苦,失眠症狀包含入睡困難、難以沉睡等等,有失眠困擾的當事人,經常會主述自己睡太少、睡眠品質不佳以及難以從睡眠中得到充電以及精力飽滿的感覺。 研究對象被詢問的睡眠困擾包含他們有多常出現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早醒以及睡眠中斷後難以再入睡,以及起床後還是感覺疲累等狀況,另外再追蹤調查他們日後使用醫療資源的狀況。

 結果證實中年失眠與日後年長使用醫療資源的機率呈現明顯相關,研究人員提醒中年失眠切勿輕忽,最好透過治療與監控,進而減少日後使用醫療資源的機率,也就是提升當事人年長的健康狀況,可以從中年失眠的治療與監控開始。

 參考文獻:

 Christopher N. Kaufmann, Sarah L. Canham, Ramin Mojtabai, Amber M. Gum, Natalie D. Dautovich, Robert Kohn And Adam P. Spira. Insomnia and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Journal of Gerontology: Medical Sciences, 2013 DOI: 10.1093/gerona/glt05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失眠不只傷身 更傷害人際關係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綜合報導】據統計,英國有3成的民眾飽受失眠之苦,長期失眠與憂鬱症、缺乏抵抗力、心血管疾病等有密切相關,而最近的一項英國報告更指出,失眠者的人際關係較差,注意力也較不集中。



這份報告是由心理健康基金會(Mental Health Foundation)所發表,有6800位民眾線上參與調查,報告指出,失眠和人際關係差、精神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相關,報告呼籲加強醫生訓練,以辨識出相關症狀。



有關人際關係的問題,報告顯示,失眠者和一覺好眠者有很大的差別,失眠者比起睡得好的人,有人際關係問題的機率高出4倍,容易感到沮喪與缺乏專注力的機率均高出3倍。



研究者、心理健康基金會資深研究員羅伯山博士(Dr Dan Robotham)表示,人們可能會困在睡不好的循環中,睡不好導致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進而導致睡得更糟。他表示,如果能提升睡眠品質,就能有效打破這種循環,「這點極為關鍵。」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睡眠中心的艾絲比(Colin Espie)教授表示,民眾不能忽略睡眠問題的影響,因為那關乎個人的健康、經濟和每天的心情。



最近英國研究指出,長期失眠的患者,容易出現人際關係問題,報告顯示:失眠者和一覺好眠者有很大的差別,失眠者比起睡得好的人,有人際關係問題的機率高出4倍,容易感到沮喪與缺乏專注力的機率均高出3倍。這提醒我我們睡眠不僅對我們身體健康很重要,對人際關係的維繫也關係至大。


談到失眠,這是許多現代人經常會出現的困擾,一般民眾到門診求診,鮮少有醫師會幫患者仔細找出失眠的原因,大多是直接開立安眠藥來「控制」失眠,短時間往往能快速見效,但若沒有找出真正的失眠原因,失眠困擾持續在所難免,因此,安眠藥物的依賴及戒斷等等相關負面效應,往往是患者本人更驚人的夢魘。


失眠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根據臨床研究及觀察,在一般的醫療狀況下,大致可以區分如下:


1.興奮劑的使用:特定藥物(例如氣喘噴劑、支氣管擴張劑等等)咖啡因、尼古丁、古柯鹼、安非他命、利他能、搖頭丸以及modafinil(嗜睡症用藥)。


2.特定抗生素的使用,例如Fluoroquinolone,其毒性反應通常會出現慢性的失眠。


3.不寧腿症候群(或者腿不寧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4.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PLMD), 睡眠持出現的不自主肢體抽動。


5.疼痛:不管是身體受傷或者術後引發


6.賀爾蒙不平衡,例如更年期引發的不適導致的失眠困擾、腎上腺皮質賀爾蒙失調。


7.生活事件的壓力、壓抑或者失落產生的焦慮、恐懼及不確定感。


8.疑似精神疾病引發的失眠。


9.糟糕的睡眠環境(例如噪音、震動的干擾)。


10.晝夜節率失調,經常發生於長途飛行、頻繁的日夜班交替者。


11.特定的腦部疾病,例如腦部創傷或者腫瘤等等。


12.安眠藥物的濫用或者突然戒斷產生的反彈性失眠,酒精戒斷也往往或造成失眠。


13.特殊的醫療狀況,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類風性關節炎等等。


14.特殊睡眠疾患例如夢魘、夢遊及夜驚等等。


15.激烈的運動導致過度興奮而難以入睡。


長期失眠對身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容易產生種種負面影響,在精神表現上,容易出現易怒、整體專注力下降、反應變慢、憂鬱及焦慮風險提高。心血管的負面效應諸如血壓升高以及心臟病風險增加。免疫力亦隨之降低,胰島素功能變差,糖尿病風險提升、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的可能性亦隨之增加。


在治療上,安眠藥物是最長被醫師所使用的,帶其背後可能付出的代價,往往事後來出現嚴重依賴成癮、反彈性失眠以及認知功能退化的服藥患者所無法想像的。一般精神科的治療,如果一般安眠藥效變差以後,抗憂鬱劑甚至是抗精神藥便可能紛紛出爐,但相關藥物潛藏的副作用其實更多也更複雜,建議大家在藥物的使用上務必保守謹慎,且在有經驗的專業協助下,儘快研擬藥物使用的退場機制。


在非藥物的改善上。營養品的補充上,如果是長途飛行導致的生理時鐘混亂,可以考慮使用褪黑激素來改善,不過一般而言,照光治療的效果會更好,當然兩者也可以合併使用。特殊氨基酸的使用,例如色胺酸等等,可以幫助心情改善,提升睡眠品質,這也是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的反應主要路徑:


Morton Walker, DPM - The Restoration of L-Tryptophan with Its Numerous Physiological Benefits


其他天然補充品,例如一些天然的助眠草藥,在臨床上,都有相關的研究結果支持改善:


Donath F, Quispe S, Diefenbach K, Maurer A, Fietze I, Roots I (2000).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valerian extract on sleep structure and sleep quality". Pharmacopsychiatry 33 (2): 47–53. doi:10.1055/s-2000-7972. PMID 10761819.


Meolie AL, Rosen C, Kristo D, et al (2005). "Oral nonprescription treatment for insomnia: an evaluation of products with limited evidence".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 JCSM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1 (2): 173–87. PMID 17561634.


鎂的缺乏,也容易引起失眠,因此建議可以補充鎂來幫助睡眠品質提升,尤其是不寧腿症候群的患者,更可以優先考慮:


Hornyak M, Voderholzer U, Hohagen F, Berger M, Riemann D (1998). "Magnesium therapy for periodic leg movements-related insomnia and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 open pilot study". Sleep 21 (5): 501–5. PMID 9703590.


精胺酸、SAM-e、特殊的牛奶胜肽在臨床上對失眠改善也可以看到不錯的效果:


Billiard, M, Kent, A (2003). Sleep: physiology, investigations, medicine. pp. 275–7. ISBN 9780306474064. http://books.google.com/?id=IorPrIY6dOYC&pg=PA275&lpg=PA275#v=onepage&q&f=false.


至於甘胺酸這種令人感到平靜的氨基酸,在臨床上也有報告證實,因此有些改善睡眠的複方產品,會添加這種東西來提升效果:


Yamadera W, Inagawa K, Chiba S, Bannai M, Takahashi M, Nakayama K (2007). "Glycine ingestion improves subjective sleep quality in human volunteers, correlating with polysomnographic changes". 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 5 (2): 126–131. doi:10.1111/j.1479-8425.2007.00262.x.


透過一些行為治療的放鬆療法,可以幫助副交感神經較為活絡,緩解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的失眠,在臨床上也常常被應用,此外對睡眠的錯誤認知及習慣也往往會導致失眠一直難以改善,有經驗的耐心的醫師都會在門診和患者仔細討論,並透過行為及認知的改變來改善睡眠。


此外,透過注意力外放的散步,也可以幫助睡眠品質變好,詳細資料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748


最後仍提醒大家:失眠只是現象,原因務必找出來,藥物使用必須保守謹慎,否則一旦成癮,到頭來恐怕得不償失。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英國美少女罹患睡美人症 醫師束手無策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15歲美少女露易莎‧波爾(Louisa Ball)罹患罕見疾病「克萊李文綜合症」(Kleine-Levin Syndrome)又稱為「嗜睡症」、「睡美人癥」,明明只是想打個小盹,沒想到睜開眼卻發現自己竟昏睡近一周,且期間無論如何推她、搖她、叫她都無法叫醒她。對此,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指出,此類疾病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目前仍是不治之症,連醫生也束手無策。

睡美人露易莎的母親日前接受NBC招牌節目《今天》(Today)訪問,她表示,女兒多年前先是出現如感冒般的病徵後,沒多久就轉變成昏睡不醒的怪病,經醫師診斷後證實,露易莎罹患「嗜睡症」。據了解,全球釐患嗜睡怪病的人還不滿一千人,患者會在無預警的情況下,連續昏睡多日甚至幾個星期不等;露易莎睡得最長一覺足足達13天。



昏睡過程中,嗜睡症病患會短暫地醒來,露易莎的父母就會趁機強迫女兒起來上廁和進食;回想起女兒變成「睡美人」的過程,露易莎媽媽表示,「我不停的叫著她,喊著請妳醒醒啦,吃一些東西啦!她就是運打開眼皮的力量也沒有。」如今露易莎的友人已掌握了她的發病過程,即先是想打小盹,之後就變得沉默或煩躁,這就意謂著露易莎該回家睡覺了。



生病後,露易莎的生活上也起了極大變化,包括學業成績也無法幸免於難,漸漸追不上同儕的學習進度。對此,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發作性睡病中心主任米格諾特(Emmanuel Mignot)表示,嗜睡症可能是病毒感染,「我們認為有些人先天感染了(病毒),後來就定期病發,而一睡幾天就是病症。」

↓露易莎.波爾在舞蹈排練的空檔睡著了。


醫學科技至今還無法解開嗜睡的謎團,米格諾特相信,此病感染的過程可能隨著成長而慢慢減弱,但何時又會病發則無法捉摸,「這是最大問題,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病人何時病發),有時可以是兩星期,有時可能幾個月,有些人會以為自己不發病一段日子就是痊瘉了,怎料它又回來了!」

嗜睡癥與猝睡癥(或稱「發作性睡病」,Narcolepsy)不同,後者易倦並會隨時隨地睡著,米格諾特表示,「這兩病完全是兩回事,猝睡症病患隨時隨地都可以睡,同時他們很難保持清醒,是纏繞一生的惡疾;相反,那(嗜睡癥)是間歇性的,時有時沒有,這才是最戲劇性的地方。」



謂的睡美人症候群,英文原名為Kleine-Levine Syndrome,簡稱KLS,這是一種會反覆出現過度的睡眠及行為改變的疾病。病發時往往在白天及晚上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或者嗜睡,只有上洗手間及吃東西時才會醒過來。即便是醒過來,當事人的舉止也會改變,神智仍然恍惚或者像小孩一樣。他們也會經歷神智不清、定向感錯亂以及全身倦怠感或者情緒淡漠等等。患者常因疾病發作而無法正常上學或者工作。大部分的人幾乎整天躺床、疲倦甚至無法和人溝通。


多數病人會描述每一件事都無法聚焦,而且對聲音及光線都特別敏感,暴食的狀況在某些個案上可以觀察到,在發病時,有些男性會發生過度的性衝動,有些女性則會憂鬱。


對某些患者來說,有時候會出現好幾週、好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沒有症狀,然後因為一些小警訊又復發了。對發病者來說,他們的健康報告通常無明顯異常。目前,這種疾病的原因仍不清楚,有些研究人員懷疑自體免疫、大腦下視丘功能異常(下視丘主管睡眠、食慾等等功能)大腦紋狀體的多巴胺分泌不足因此治療方面也沒有特別有效的療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褪黑激素不足 糖尿病風險高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4月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黃文正╱綜合報導】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量降低,可能增加罹患成年發病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褪黑激素是由大腦內松果體生成的一種荷爾蒙,主要在睡眠時大量分泌。一般來說,人體在入睡後三至五小時,血液內的褪黑激素濃度最高。這種荷爾蒙被認為有助於人體「生理時鐘」功能正常運作。

 美國波士頓布里翰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針對在二○○○年至二○一二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三百七十名女性患者進行分析;對照組則是另外三百七十名與試驗組族裔、年齡相同、但未罹患糖尿病的女性。 研究人員在檢驗受測者血液和尿液樣本後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第二型糖尿病患組夜間分泌的褪黑激素較少。這項研究指出,夜間褪黑激素分泌量低的受試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分泌量高受試者的兩倍。

 布里翰婦女醫院的研究員麥穆倫(Ciaran McMullan)說:「這是首次建立褪黑激素夜間分泌量,以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之間關聯的研究。褪黑激素可能影響胰腺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以及人體對胰島素的感受性,這兩點都可能引發第二型糖尿病。」

 這篇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鄭醫師補充:

不要小看生理時鐘的影響,除了過去之前提到的睡眠以及心情的影響,連細胞的能另代謝都會因此產生改變。以直 觀來看晚上市身體該進入休息睡眠的時候,如果光刺激擾亂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身體會覺得還需要多準備一些存糧因應,因此胰島素代謝異常以及肥胖風險隨之提 高。 以前我曾接觸一個個案,他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因為工作需要,有半年日夜顛倒,結果血糖從正常值飆到5百多(正常參考值是70-110),所幸後來透過作息時間調整配合治療,血糖回到正常值。

所以提醒 大家睡眠的時間點也很重要,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生理時鐘,常常顛倒打亂也容易出狀況。

 參考文獻:
McMullan CJ, Schernhammer ES, Rimm EB, Hu FB, Forman JP. Melatonin Secre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JAMA. 2013;309(13):1388-1396. doi:10.1001/jama.2013.2710.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67423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太多不僅會更累 也會短命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1日電)美國今年的日光節約時間,從東岸時間11月1日凌晨2時結束,美國民眾必須把時鐘倒撥1小時,也就是在這個週日的凌晨,可以多睡1個鐘頭。



聽起來似乎是好事,但美國專家指出,睡眠時間延長,有時睡醒之後反而會更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0日報導,加州拉荷亞(La Jolla)斯克里普斯診所睡眠中心(Scripps Clinic Sleep Center)主任克里普克(Daniel Kripke)說:「許多人會告訴你,週末睡太久,睡眠品質有點差。」



他說:「週末睡很多,精神似乎不見得會更好。」但他也指出,原因目前仍然不明。



許多專業人士從週一到週五,每天大約睡5小時,等到週末再補眠,一睡就是8到12小時,但有時候睡完一場大覺後,醒來反而太累不想動。



伊利諾州艾凡斯頓(Evanston)的北海岸睡眠醫學機構(Northshore Sleep Medicine)醫學主任雪芙絲(Lisa Shives)表示,這就稱為「睡醉」(sleepdrunkenness),處於半睡半醒之間。



以往有個案例,一名病人發生睡醉情況,被送到急診室,因為他太太誤以為先生中風。



專家說,偶爾睡太多不會嚴重影響健康,但若成為經常性習慣,健康可能已亮起紅燈,壽命也可能縮短。



亞利桑那州斯科斯岱(Scottsdale)的西南脊椎與運動機構(Southwest Spine and Sports)睡眠部門臨床主任布勞斯(Michael Breus)說:「目前至少有兩份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如果睡不足5小時或超過10小時,死亡風險會上升。



2007年的一份芬蘭研究發現,如果睡眠超過8小時,死亡風險便增加20%左右。同年一份英國研究發現,睡眠不滿5小時或超過8小時,風險也會增加。



另一項研究指出,晚上睡眠時間經常超過8小時的人,中風機率也隨之提高。(譯者:中央社蔣天清)981031




 


當我們提到睡得過少或睡眠品質不好,必須找其他時間來補眠,這種情況被稱之為睡眠債,大量的睡眠債務導致精神、情緒及生理的疲憊,儘管目前還未有明確的原因被找出來,這其中腎上腺皮質醇可能扮演了重要的關鍵因素。如果睡眠時間或品質不佳,深度睡眠時間不夠(這可由睡眠檢測得知),容易導致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腎上腺皮質醇,因此當事人在白天的專注力及精神就會差很多。腎上腺皮質醇本身還會刺激大腦產生足夠的正腎上腺素,這種東西若不足,容易產生憂鬱或者焦慮的狀況。 


睡眠債導致一個人的高級大腦認知功能減少,經由大腦精密的影響學檢查可以發現,良好的睡眠可以改善額葉的血流,增加當事人的穩定性與功能,相關研究請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490000


睡眠過多或過少,我認為都反應了當事人身體有問題,睡得很多的人,常常有精神困擾、睡眠呼吸中止或者慢性疲勞問題,不管睡眠呼吸中止或者慢性疲勞,身體潛在容易有心血管問題、及身體缺氧所引發的老化與負擔。故當我們在探討一個人睡眠時間過長時,應針對根本原因,直接處理才是解決之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般安眠藥作用在腦細胞的受體都是以GABA為主,但長期使用容易產生耐受性、影響專注力、第二天的精神大受影響,同時記憶力也可能受損。因此許多人對於安眠藥物使用於失眠困擾的藥物疑慮一直難以去除。昨天我去參加睡眠醫學會的研討,期間得知今年八月有一種作用與褪黑激素相近的藥物即將上市,由於本人也缺乏使用經驗,因此把已經發表的藥物研究以及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考。


這種藥物學名為Remelteon,商品名為Rozerem,主要作用受體就是位於腦部的視交叉上核(Supracshimastiac Neucleus,簡稱SCN)的褪黑激素受體MT1和MT2,是一種褪黑激素受體的致效劑。視交叉上核約有20000個神經元,是大腦主管約日節律,也就是生理時鐘的地方:


 Fahey, Jonathan (2009-10-15). "How Your Brain Tells Time". Out Of The Labs. Forbes. http://www.forbes.com/2009/10/14/circadian-rhythm-math-technology-breakthroughs-brain.html.


目前FDA已經核准Remelteon為長期使用助眠藥物。這種藥物目前沒有類似抗焦慮劑或者是安眠藥物的抗焦慮、肌肉鬆弛以及減損記憶力的作用,也由於這類藥物無依賴以及戒斷風險,安全性相對來說較高,主要適應症是延遲性睡眠相位症候群(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也就是生理時鐘往後延,在該入睡的時候難以入睡的患者。


目前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這種藥物與褪黑激素的作用有明顯差別,也就是這類藥物與天然褪黑激素生理作用一樣。以美加地區來說,褪黑激素的取得成本較低,不過本地褪黑激素的劑量限制較嚴,因此褪黑激素補充品在一般使用狀況下,難以達到跟藥物相仿的效果。


國外發表的動物研究發現跟褪黑激素相比,藥物可以讓貓睡眠腦波增加3倍:


 Miyamoto M, Nishikawa H, Doken Y, Hirai K, Uchikawa O, Ohkawa S (November 2004). "The sleep-promoting action of ramelteon (TAK-375) in freely moving cats". Sleep 27 (7): 1319–25. PMID 15586784.


四周臨床上的雙盲測試,跟安慰劑相比,証實入睡時間縮短15-20分鐘,這種效應在前兩周比較明顯,到實驗結束時,和安慰劑相比作用差別不大:


Zammit G, Erman M, Wang-Weigand S, Sainati S, Zhang J, Roth T (August 2007).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melteon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J Clin Sleep Med 3 (5): 495–504. PMC 1978328. PMID 17803013.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978328/.


這類藥物會導致泌乳激素分泌增加,因此已經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或者本身已有泌乳激素濃度過高問題的患者不建議使用。此外,因為代謝關係,不建議和抗憂鬱劑fluvoxamine一起並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運動有助睡眠品質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3年3月8日 下午3:34







美國睡眠基金會針對一千名美國民眾進行調查發現,運動的確可以決定睡眠品質,因為67%受訪者表示,有了運動後,過去幾天都睡了好覺,83%的人表示,在前兩周由於有運動,自己睡眠品質也獲得提升。


執行調查的研究員荷斯克威茲表示,「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現在只要從每天走路十分鐘開始,來提高好眠的機率,先從小地方著手,慢慢進入跑步或游泳等運動,讓自己獲得一夜好眠。」


調查發現,最喜愛運動的人,出現「每晚都好睡」的比例是不運動者兩倍以上,發現有睡眠問題的比率也微乎其微,超過60%愛運動的人表示自己沒有失眠的困擾。


另外,14%不愛運動的人曾在開車或吃飯與社交活動時想睡覺,44%有出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的症狀;其比例相較有運動習慣的人,白天想打瞌睡為4%,出現睡眠中止相關症狀的比例則僅有19%。


研究者柯蘭表示,「結果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現象發生在運動者的機率,僅有不愛運動者的一半,研究過程不難看出,有這種現象的人大多身材肥胖,因此,運動絕對是最好的解藥之一。」


美國賓州大學睡眠研究專家,同時也是美國睡眠醫學會發言人葛南德表示,「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是要動,擁有正確的運動方式與付出時間,身體自然可以正常地運作,這當中就包括了睡眠。」


鄭醫師補充:


幾年前,我和一位會計師談到他為何始終堅持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是幫助睡眠。他回憶有一段時間,諸事纏身,心情也受到明顯的攪擾,導致入睡困難。很多人以為睡不好,白天應該多休息,但這樣反而容易造成日夜顛倒或者生理時鐘大亂,結果可能更糟。


他選擇了繼續運動,不到一個禮拜,睡眠恢復正常。因此,即便是在報稅季節,工作最繁最重的時刻,他也始終堅持一周至少運動三次。對照上述研究,道理相同。因此我在門診時對失眠的衛教包含規律的運動,因為數不盡的文獻告訴我們,適度以及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提醒大家,睡眠前四個小時,最好避開激烈運動,因為運動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反而容易失眠。


美國睡眠基金會的原文資料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sleepfoundation.org/alert/national-sleep-foundation-poll-finds-exercise-key-good-sleep


http://www.sleepfoundation.org/sites/default/files/RPT336%20Summary%20of%20Findings%2002%2020%202013.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休後多煩事!? 鎮靜安眠藥用更多

作者: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3月5日 上午8:01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退休是人生一個重大階段,可以含飴弄孫,但也可能惡夢的開始!國內一項研究發現,與同年齡、未退休者相較,已退休者使用較多的鎮靜安眠藥,顯示退休者可能有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最新一期台灣公共衛生雜誌刊登「退休對心理健康之影響—以鎮定安眠藥之使用為指標」,重點在於探討退休者與未退休者在退休日期前後,鎮靜安眠藥使用的變化情形,結果引起不少公衛學者討論。


退休為人生重大的轉捩點,意味著個人離開職場、失去穩定的收入、生活作息也將失去約束。為此,個人運動習慣、社交活動及與家人的相處等在退休後出現的變化,這些都可能影響退休後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該項研究利用1999年至2009年的健康保險承保歸人檔資料,分析1萬149名50至64歲退休與未退休者,在退休者的退休日期前三年,以及後六年的鎮靜安眠藥每年定義日劑量的用量差異。


許多人都以為退休後,無事一身輕,領了退休金,可以輕鬆過活,其實不然,退休後反倒煩惱更多。這項研究發現,退休者的鎮靜安眠藥用量,在退休前後數年均顯著高於同年齡的未退休者。


另外,過去多項研究認為,睡眠問題可能導致民眾提早退休,且退休也被認為是失眠的高風險因子。這項研究則證實,退休者使用鎮靜安眠藥數量確實高於未退休者。


研究者推論,退休者可能有較大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使用較多的鎮靜安眠藥,而退休本身並無法改善其心理健康而減少鎮靜安眠藥的用量。另外,退休後的抗憂鬱劑使用似有增加的趨勢,這意味著,退休對民眾心理健康的影響,並非完全正面、有益。


鄭醫師補充:


上述報導提到的研究參考文獻:


http://140.112.117.81/~tpha/Journal/Abstract/32-1/32-1-052-CA.pdf


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detail.aspx?DocIDs=U0015-1302201210233900


我經常跟門診的失眠患者提到一件事:生活有重心,對於心理健康的維繫相當重要。相反地,生活缺乏重心,容易胡思亂想,失眠或者憂鬱往往會跟著來。


在精神科門診求診的患者中,不乏一些剛退休的人。我常開玩笑地說,儘管有些人經常抱怨工作的內容或者上司對於工作的要求太過嚴苛,但換個角度來說,我們還真得感謝工作。因為工作讓我們的注意力在外,不至於胡思亂想,。


有人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如果你要讓一個人瘋狂,方法很簡單,你只要讓一個人不必擔心錢,並且規定當事人什麼事都不能做就可以了!」退休不正是如此?


因此,不少人的感想都是:沒有準備好,最好不要退休!言之成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豹腦半睡半清醒 助解睡眠謎

法新社 – 2013年2月21日 下午4:50






研究人員表示,發現這項「獨特的生物現象」如何運作,可能有助解決飽受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礙所苦的數百萬名患者。估計北美40%人口有這種困擾。


研究共同作者、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Toronto)的皮維(John Peever)解釋,海豹「在某些生物構造上很不可思議...牠們的大腦左半部能在睡眠狀態的同時,右半腦卻維持清醒」。


皮維說,海豹以這個方式在水中睡覺,但上岸睡覺時和人類相同。


研究人員測量海豹睡眠與清醒側腦部的化學物質如何變化,發現在睡眠側的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濃度較低,清醒側的濃度較高,意味乙醯膽鹼可能使清醒側的大腦維持警醒。


研究人員也發現,另種重要化學物質血清素(serotonin),則是無論何時都在兩邊大腦維持同樣濃度。


皮維說,這個發現令人訝異,因為科學家長期以來都認為血清素會讓大腦保持清醒。(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一般而言,血清素是幫助一個人心情穩定,正向,也能穩定某些衝動控制,因此在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中,憂鬱症與強迫症可能都與之有關。有趣的是白天血清素,到了夜晚會轉化為褪黑激素,因此血清素不足,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往往也有失眠困擾。想要提升血清素,一般是選擇含色胺酸濃度高的食物,例如像火雞肉、雞肉、芭樂、香蕉(皮更多)、腰果以及牛奶等等,現成營養補充品也不妨考慮。


至於乙醯膽鹼,負責記憶力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失智症被認為是大腦細胞的乙醯膽鹼不足,因此目前藥物控制,大多透過抑制乙醯膽鹼水解酶機制,來達到提升乙醯膽鹼的濃度的方式設法穩定症狀。在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裡面迷走神經(第十對腦神經),乙醯膽鹼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一般是透過放鬆技巧或者一些靜坐冥想來提升副交感神經作用。想要提升乙醯膽鹼,營養來源經濟的作法就是補充卵磷脂,裡面含豐富的膽鹼,膽鹼是身體合成乙醯膽鹼的重要原料。


不管是血清素或者是乙醯膽鹼,最好都能充足,否則容易導致大腦功能以及睡眠受損。


上述報導參考文獻: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6/2555.abstract


Jennifer L. Lapierre, Peter O. Kosenko,Tohru Kodama, John H. Peever, Lev M. Mukhametov,Oleg I. Lyamin, and Jerome M. Siegel


Symmetrical Serotonin Release during Asymmetrical Slow-Wave Sleep: Implications for the Neurochemistry of Sleep–Waking State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6 February 2013, 33(6):2555-2561; doi:10.1523/JNEUROSCI.2603-12.20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太多陽光更可能讓人自殺

 
 

(路透倫敦8日電)瑞典研究人員今天說,諸如格陵蘭等漫長夏天永畫的地方,因為陽光太多而時常讓人產生不眠症,但這種太多陽光的情形更可能讓人自殺。



儘管有人相信,在晚秋和初冬的那幾個月,由於黑暗,造成自殺案增加,但新的研究發現卻認為,在夏季,陽光經常普照的地方事實上是非常危險的。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的勃克斯登說:「長時間處於有光的環境中,保持某些畫夜節律以獲得足夠的睡眠和維持精神健康,十分重要。」中央社(翻譯)



基本上我們的生理時鐘與光刺激有直接的相關,透過眼底的節細胞將光刺激的訊息傳到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SCN)及松果腺(PINEAL GLAND),松果腺是產生褪黑激素(MELATONIN)的所在。白天光線強的時候,視交叉上核接受光刺激,會去抑制松果腺產生褪黑激素,因此白天體內褪黑激素濃度低,比較有精神而不會有睡意。到了晚上,光刺激減弱,松果腺被抑制的效果變弱,因此開始把血清素經過兩個步驟,轉換成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濃度慢慢攀升,故到了晚上,會比較想睡的原因就是褪黑激素啟動了身體睡眠的開關。褪黑激素何時增加、何時減少,在體內有固定的時間表,這叫約日節律,對一般健康的人而言,約日節律週期接近24小時,有不少人其實是25小時。


白天接受光線刺激的時候,也有循環中的L-色胺酸轉為血清素的效果,故我們談到多曬太陽或者照光治療,會讓心情變好的原理在此。在高緯度國家冬天因為日照世間大幅縮短而常見的季節性憂鬱,就是因為日曬時間不夠,光刺激太少,血清素濃度不足,接下來,血清素不足,褪黑激素的合成也不夠,故憂鬱與失眠常一起發生。反之,一直接受光刺激,儘管有比較多的血清素合成,然而因為抑制松果腺無法製造褪黑激素,導致約日節律不穩定而產生睡眠障礙,又形成另一個問題。故正常的作息對心情及睡眠的維持很重要,光線刺激的過與不足,都會影響睡眠或心情,甚至導致自殺,提醒大家注意。以我們的緯度來說,大部分的人接受的光刺激偏少,不想曬太陽的人,可以利用照光療法來幫助自己增加血清素及褪黑激素的合成,促進心情提升與睡眠品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