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睡不著嗎? (2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睡眠一般而言分為非快速動眼期(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以及快速動眼期(REM,Rapid eye movement),顧名思義,就是睡覺時,眼皮是否沒有快速跳動或者快速跳動,REM約占成人睡眠的20-25%,出現REM時就是當事人正在做夢(事後可以回想起來的夢)。此時腦波活要,但肌肉卻是完全鬆弛,沒有張力。一般人通稱的鬼壓床,醫學上的正式名詞為睡眠麻痺,也就是明明是睡眠而且正在作夢的腦波,但卻醒過來了,然而醒過來,肌肉卻完全無張力,不聽使喚。根據研究顯示,REM的腦波表現,跟人們清醒時差不多,因此有學者稱這階段為矛盾睡眠(Paradoxical Sleep):





 Myers, David (2004). Psychology (7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p. 268. ISBN 0716785951. http://books.google.com/?id=oYuBwPDsQZoC&lpg=PP1&dq=0716785951&pg=PA268. Retrieved 2010-01-09.


很多失眠或者自覺睡不好的人常會抱怨整晚做夢,睡眠很糟,但研究發現REM時,牽涉到膽鹼及正腎上腺的神經調節,同時在REM期間在海馬迴釋放的高濃度乙醯膽鹼會抑制從海馬迴(主管記憶)到新大腦皮質neocortex的回饋,而在新大腦皮質的低濃度的乙醯膽鹼和正腎上腺會促進新大腦皮質相關活動的散布,同時抑制從海馬迴來的控制,換句話說,快速動眼期時身體會處理記憶,尤其是會影響認知思考的記憶:


Cai, DJ; Mednick, SA; Harrison, EM; Kanady, JC; Mednick, SC (2009). "REM, not incubation, improves creativity by priming associative network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6 (25): 10130–10134. doi:10.1073/pnas.0900271106. PMC 2700890. PMID 19506253.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700890.


Hasselmo, ME (September 1999). "Neuromodulation: acetylcholine and memory consolida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3 (9): 351–359. doi:10.1016/S1364-6613(99)01365-0. PMID 10461198.


根據外電報導,刊登於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在快速動眼期階段,壓力系統、壓力化學物質就會停止作用,大腦會開始處理一些情緒記憶,讓傷心的回憶不再那麼沉痛、難熬。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與神經醫學副教授馬修‧沃克表示,到了睡眠作夢階段,大腦神經化學成份會出現變化,為身心創傷帶來療癒效果,就好像鎮痛軟膏般舒緩記憶中的痛楚。研究顯示,做夢與記憶有關。有些人在生命遇到重大創傷時,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情緒飽受困擾。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讓人對做夢有進一步的了解,或許可以幫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身心獲得平衡。


研究人員招募三十五位自願者,將他們分成兩組,研究人員用核磁共振攝影觀察其大腦活動狀況。大腦杏仁核主掌情緒反應,大腦前額葉皮層則是負責理性思考。研究人員發現,好好睡覺的人杏仁核活動量較低,而大腦前額葉皮層則較為活躍。沒有睡覺的人第二次看照片時情緒反應較大。研究人員相信,大腦在快速動眼期會產生化學變化,使身體可以適應情感打擊,以撫平身心創傷。


這個研究引用來源:


REM Sleep Depotentiates Amygdala Activity to Previous Emotional Experiences

Els van der Helm, Justin Yao, Shubir Dutt, Vikram Rao, Jared M. Saletin, Matthew P. Walker

Current Biology - 23 November 2011


10.1016/j.cub.2011.10.052


原文研究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11)01248-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7月14日發表於PoLS遺傳學的研究發現,不寧腿症候群患者的基因有兩處呈現變異。不寧腿症候群的患者在睡覺時,腿部容易發生不舒服的感覺,例如癢、刺及麻木感等感覺,患者為了減輕不適,必須去挪動、抖動甚至是走動身體來調整,因而導致睡眠更加惡化,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憂鬱症。


這項跨國研究,蒐集了4867位患者與超過7000位非患者進行基因比對,研究人員發現,在染色體的兩個新區域擔任重要的角色,其中一個是控制大腦活動,稱之為TOX3基因。


TOX3主要負責腦細胞的保護,但為何和不寧腿症候群有關,目前還不清楚。這樣的研究結果對於未來治療方向應該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治療處理方式。


以上研究引用出處:


Winkelmann J, Czamara D, Schormair B, Knauf F, Schulte EC, et al. (2011)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Novel Restless Legs Syndrome Susceptibility Loci on 2p14 and 16q12.1. PLoS Genet 7(7): e1002171. doi:10.1371/journal.pgen.1002171


對研究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連結原文網址: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_ylt=A8tUwY1B8b1Oey4AyTtr1gt.?ei=UTF-8&rd=r1&fr=yfp&p=%2BPLoS&fr2=sp-qrw-orig-top&norw=1


臨床上統計,其罹患率會隨年齡而增加,年逾65歲的罹患率高達十分之一,不過仍有機會在年輕族群出現。這個疾病是在1945年由瑞典的神經學專家Karl-Axel Ekbom所提出。目前主要的治療都是針對多巴胺不足來調整,一部份患者與鐵甚至是鎂的缺乏有關:


Hornyak M, Voderholzer U, Hohagen F, Berger M, Riemann D (1998). "Magnesium therapy for periodic leg movements-related insomnia and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 open pilot study". Sleep 21 (5): 501–5. PMID 9703590.


女性在懷孕的最後幾週容易出現相關症狀(可能是懷孕壓迫腿部循環有關),孩童若出現,容易和生長痛混淆,其症狀通常隨年紀而惡化。飲食建議上,建議建議少喝咖啡及酒精,睡前適當的緩和運動能夠伸展肌肉,舒緩症狀。


不寧腿患者常合併有性功能障礙,請參考部落格的討論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7134&prev=37134&l=a&fid=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最新發表的英國研究建議:有失眠的困擾的人不妨睡前來杯櫻桃汁,幫助增加睡意及提升睡眠品質。根據英國東北的Northumbria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睡前喝櫻桃汁,可以增加褪黑激素的濃度,提升睡眠品質。這項研究發現對於因輪班工作或者是長途飛行引發的入睡困難都有幫助。


這項研究的領導人Glyn Howatson博士讓20個志願受試者每天喝兩次30CC的櫻桃汁,以及不含櫻桃汁的安慰劑一週,所有受試者在研究前及研究後都收集尿液來測量褪黑激素的濃度,眾所周知,褪黑激素是影響生理時鐘及左右睡眠品質最關鍵的荷爾蒙。


同時受試者在戴上特製的研究監控儀器actigraphy watch sensor,直接監控他們睡眠及清醒的週期,並記錄他們每天睡眠的型態。


分析發現受試者喝了一週的櫻桃汁,跟安慰組相比,尿液測到褪黑激素濃度增加15-16%。


用actigraphy的紀錄也發現喝櫻桃汁的受試者增加15分鐘的睡眠,總睡眠時數增加25分鐘,睡眠效率提升5-6%,喝櫻桃汁受試者跟控制組相比,報告他們在白天打瞌睡時間比受測前減少,根據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第一個研究顯示,補充濃縮的櫻桃汁可以提升褪黑激素,幫助健康者睡眠品質提升。


研究小組原本是研究櫻桃汁對於重量訓練運動後的恢復的研究有興趣,但後來卻發現櫻桃汁可以幫助健康成人睡眠提升,幫助失眠、因輪班或者長途飛行所造成睡眠干擾的大眾都可改善睡眠,受益的不只運動員而已,由此也提醒我們,我們睡得如何跟我們吃什麼是有直接相關的。


這個研究刊登於歐洲營養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閱原文報導:


 http://www.northumbria.ac.uk/browse/ne/uninews/cherryjuice


原文研究內容可以連結參閱: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7754280q80247g61/fulltext.pdf


其實早在2010年已有另一個研究,針對15個年長者以櫻桃汁來提升睡眠品質的改善,證實櫻桃汁對睡眠品質提升明顯是有幫助的。引用出處為:


Pigeon WR, Carr M, Gorman C, Perlis ML. Effects of tart cherry juice beverage on the sleep of older adults with insomnia: 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10;13:579-583.


此外痛風患者也可以考慮喝櫻桃汁來幫助尿酸降低及痛風關節炎改善:


Jacob, Robert A., et al. June, 2003 Consumption of Cherries Lowers Plasma Urate in Healthy Women. Journal of Nutrition 133, pp 1826 18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成年值夜班易罹多發性硬化症

法新社 – 2011年10月19日 上午1:35






法新社斯德哥爾摩18日電) 今天發表的瑞典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值夜班不僅容易疲累,往後罹患多發性硬化症(MS)的風險也顯著增高。


領導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研究團隊的海德斯特洛姆(Anna Hedstroem)發表聲明說:「我們的研究分析披露,在年輕時值夜班與罹患多發性硬化症之間有明顯關連。」


研究報告刊登在「神經學年報」(Annals ofNeurology)。研究人員仔細調查兩項瑞典研究的資料,其中一項的研究對象包括自2004年起新診斷出罹患MS的1343人以及無此疾病的控制組2900人;另一項研究的對象為先前已確診罹患MS的5129人以及控制組的4509人。


所有研究對象的年齡都介於16歲至70歲,且詢問他們有關工作生涯以及是否曾於不正常時段工作。


研究團隊比較不同年齡值夜班(定義為晚間9時至清晨7時的任何時段)研究對象與未值夜班者的MS罹患率。結果令人大感驚訝:研究人員發現,20歲前曾值夜班越長期間者,罹患MS的風險是從未值夜班者的兩倍。


研究人員指出,擾亂人體的畫夜節奏,加上喪失睡眠,可能與罹患MS有關。


海德斯特洛姆告訴法新社:「擔任輪班工作,人體的生理時鐘會紊亂,且睡眠品質較差,這些都已證明會影響免疫系統


她又說,他的研究團隊把其他已知風險因素列入考量,且研究的假設是輪值夜班可能會升高罹患MS的風險,但令研究人員大感驚訝的是,似乎只有在20歲以前值夜班才會影響到罹患MS的風險


她還指出,其他研究同樣顯示,只有年輕時期的肥胖才會增加罹患MS的風險,如果是成年後肥胖,則根本毫無影響。


先前的研究顯示,值夜班或從事輪班工作,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患、甲狀腺毛病及癌症的風險,也是由於擾亂生理節奏和睡眠而影響到免疫系統。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2008年有一篇研究提到:由於具有相互關聯的基因發生變異,證明糖尿病和高血糖病患比起一般人,更易出現睡眠失調的問題,反之亦然。研究證明,睡眠品質不佳的人,愈容易體重超重。這項刊登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的研究論文則進一步指出,生理時鐘和睡眠模式異常,與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的風險有相互的關係。




  這項研究以1萬5464 名法國丹麥芬蘭三國不同人群為研究對象,證因rs1387153 發生變異時,會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達兩成。rs1387153靠近MTNR1B基因,MTNR1B正是具有控制褪黑激素訊號通路的基因。


  研究指出,褪黑激素扮演著控制生理時鐘的角色,它可調解人體的睡眠、飲食,以便適應晝夜的節奏;而血糖則是受胰島素控制,胰腺在24小時身體自然週期的不同時段,分泌不同量的胰島素。其中,胰島素分泌在白天達到高峰,以便處理攝入食物中的糖,並在夜間降至最低點;相反的,褪黑激素在白天分泌少,而夜間最多。


  據稱,當影響褪黑激素和睡眠模式的基因出現異常時,血液中的胰島素也會受到干擾,血糖也就無法控制。原文研究摘要請見: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41/n1/abs/ng.277.html


過去我還在花蓮的區域醫院服務時,有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奉派支援急診大夜班的掛號職務,歷經半年的時間日夜顛倒,導致空腹血糖一下子飆升到五百多(之前完全無糖尿病史),從這篇研究報告的結果來分析,不難解釋其中的關連。根據外電報導:最近1期《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期刊登載美國糖尿病協會(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最新研究,顯示缺乏睡眠與高血糖呈現正相關,這會產生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夜間沒有好好休息的人有高血糖的現象。他們在1所第3級兒童照顧醫院的臨床轉化研究中心以及睡眠實驗室,針對62名平均14歲的肥胖青少年進行連續36小時的觀察研究。檢查的項目包含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OGTT)、體位測量、整夜多功能睡眠檢查,以及減少樣本量的靜脈葡萄糖耐受量測試(FSIGT)等。每個人的睡眠時間和胰島素與血糖的數據都被加以計算、比較。



研究顯示,缺乏睡眠會降低身體製造胰島素的量



這篇論文的執筆者中Dr. Dorit Koren在結論中指出,他們的研究發現顯示,青少年要想維持血糖穩定,就必須每天睡上7.5到8.5個小時。



Koren醫師說,這項研究證實了1個觀點:讓青少年有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他們抵抗第2型糖尿病的侵襲。相關原文研究摘見請見: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1/09/19/dc11-1093.abstract?sid=25441f78-a4d3-4c6c-8324-0df27c61e79b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國內的媒體報導:有研究顯示,夜間輪班人員的褪黑激素僅正常班人員的一半,調查也顯示褪黑激素濃度與乳癌有顯著相關,輪班者罹患乳癌的危險性是未輪班者的二.三九倍。醫師強調,褪黑激素分泌與外界光線變化有關,晚上喜歡開燈睡覺、熬夜、生理時鐘混亂者,都會干擾其分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輪班作業列為「2A類之致癌職業」,即已有動物實驗證明夜晚期間暴露光照具致癌性。我國約有八十萬名「輪班族」,其中製造業佔四成、醫療保健業一成五;若就職業別來看,醫療保健業有三成員工必須輪班,是輪班人員最多的行業。


光照與褪黑激素如何產生關連?透過眼睛接受到特定波長的光源,就能有效地讓視網膜上的節細胞將此特殊的訊息送給腦內的視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SCN再將光線訊息傳給腦中的及其他控制睡眠週期的部位如松果腺(PINEAL GLAND),因而達到有效、正確地影響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來達到睡眠困擾地改善。白天有光線的刺激,對松果腺製造褪黑激素是抑制的效果,到了傍晚黃昏,光線刺激慢慢減弱,松果腺的光抑制效果減弱,開始製造及分泌褪黑激素,所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定律,由此掌控。夜班工作者的光源刺激不足以讓身體自然產生足夠濃度的褪黑激素,長期下來對身體一定會有不良影響。


在2005年曾有一項系統性的臨床研究,針對643位癌症患者使用褪黑激素的追蹤分析,結果發現對於死亡率的降低有幫助:


Mills, Edward; Wu, Ping; Seely, Dugald; Guyatt, Gordon (2005). "Melatonin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39 (4): 360–6. doi:10.1111/j.1600-079X.2005.00258.x. PMID 16207291.


在2007年的研究也發現,女性在夜班工作的女性,照明來源只有白熾燈泡,跟在光亮環境工作的女性相較,其褪黑激素分泌減少50%,罹患乳癌風險相對提高:


Navara, Kristen J.; Nelson, Randy J. (2007). "The dark side of light at night: physiolog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43 (3): 215–224. doi:10.1111/j.1600-079X.2007.00473.x. PMID 17803517. http://www.psy.ohio-state.edu/nelson/documents/JPinealRes2007.pdf.


因此在2004年的報告早就提醒:夜班工作的女性,因為褪黑激素的下降,乳癌風險增加:


Schernhammer, ES; Rosner, B; Willett, WC; Laden, F; Colditz, GA; Hankinson, SE (2004). "Epidemiology of urinary melatonin in women and its relation to other hormones and night work".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co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reventive Oncology 13 (6): 936–43. PMID 15184249.


一般營養補充品,不建議大家亂吃,想要提高褪黑激素,還可以考慮照光療法,目前有隨身型的照光儀器,只要經過生理時鐘的調查及評估,可以在工作時的某些時段來照光,改善褪黑激素分泌不足的狀況。對褪黑激素及照光調整相關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105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纈草的英文名字Valerian源自拉丁文valere,其意思為「使強壯或健康」,通常認為是指其藥物用途,雖然也有很多人認為也可能是指其強烈的香味;而按照《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1989年)所述,valerian出自人名Valerius的拉丁文形容詞形式。纈草的德語俗名Baldrian源自北歐神話中的神,意為「巴德爾之光」。纈草至少是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被當作一種草藥使用。希波克拉底描述了纈草的特性,之後蓋倫指出其可作為治療失眠的藥物。


纈草主要作為鎮靜、抗驚厥、治療偏頭痛和止痛的藥物,因此基礎醫學研究致力於纈草各成分與GABA神經遞質受體系統間的相互作用,發現發現可以用來取代傳統安眠藥物使用:


Bent S, Padula A, Moore D, Patterson M, Mehling W (December 2006). "Valerian for slee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Med. 119 (12): 1005–12. doi:10.1016/j.amjmed.2006.02.026. PMID 17145239. http://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02-9343(06)00275-0.


Hadley S, Petry JJ (April 2003). "Valerian". Am Fam Physician 67 (8): 1755–8. PMID 12725454. http://www.aafp.org/afp/20030415/1755.html.


Schmitz M, Jäckel M (1998). "[Comparative study for assessing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xogenous sleep disorders (temporary sleep onset and sleep interruption disorders) treated with a hops-valarian preparation and a benzodiazepine drug]" (in German). Wien Med Wochenschr 148 (13): 291–8. PMID 9757514.


根據外電報導,對於更年期婦女引發的失眠困擾,纈草治療效果反應良好:



「更年期」(Menopause)期刊報導這項最新研究中,伊朗研究人員隨機指定100名有失眠症狀更年期婦女,每天服用2顆纈草膠囊或沒作用的安慰劑,長達1個月。


德黑蘭大學學者塔沃尼(Simin Taavoni)及其同僚寫道:「纈草對有失眠困擾的更年期婦女睡眠品質,有改善效果。」「這項研究新發現,更加支持臨床使用纈草治療失眠據報有效的說法。」


原文研究摘要請見:


http://journals.lww.com/menopausejournal/Abstract/2011/09000/Effect_of_valerian_on_sleep_quality_in.6.asp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我還在大學念書時,有一次和室友周末聊天,室友到外面買了幾瓶啤酒,大夥一邊聊天一邊喝酒,平時不常喝酒的我,只記得第一個動作是爬上床睡覺,第二個動作就是張開眼睛,但是已經天亮,而且整晚感覺沒做夢,醒來精神好得不得了。我想對於喝過酒的人來說,這是不陌生的經驗,因此在臨床門診常會聽到許多人幫助自己入眠的方法:用酒把自己灌睡,但根據臨床的研究提醒大家,喝酒幫助入眠,也許短期可以見效,但長期下來,睡眠結構會被壓縮及破壞,品質會越來越差,而且睡眠時間也會越來越短,結果就是越早醒來,精神越差。相關的學術研究說明請參考:


http://alcoholism.about.com/cs/alerts/l/blnaa41.htm


http://www.sleepdex.org/barbituates.htm




最近刊登在《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期刊的最新研究也提醒喝酒不利睡眠品質的維持,日本研究人員利用心跳變異率(HRV)檢測,進行小型實驗發現,睡前飲酒會傷害心臟,也會影響睡眠品質,研究人員認為長期睡前飲酒,可能會讓失眠等副作用更明顯。



日本秋田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邀請10位男大學生參與實驗,睡覺前40分鐘前分別給予低量、高含量與不含酒精的飲料飲用,並觀察其腦部活動與心跳,結果發現酒精影響副交感神經活動而容易出現失眠,喝進酒精成分較高飲料的民眾,後半段的睡眠品質明顯變糟。若是長期睡前飲酒,所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會更加明顯。



研究人員提醒:雖然飲酒後,前半段的睡眠狀況似乎很好,不過整體評估結果顯示,喝酒並不會帶來一夜好眠,反而會導致失眠。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西野誠司也表示,「這次的研究已指出,睡前喝酒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如果民眾一直保持這種習慣,等於讓副交感神經活動降低的情況一直發生,可能更容易出現各種疾病。」


原文研究摘要請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530-0277.2011.01558.x/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許多有睡眠呼吸中止困擾的患者並無法由門診的問診及評估直接確認,一定要透過睡眠檢測來確認及了解到底嚴重度為何。睡眠呼吸中止症,目前最客觀的儀器測量最常使用「多重生理記錄器(PSG, polysomnography)」,這是目前最詳細準確的測試方式,有些醫院或健檢中心的睡眠檢查作的就是這個檢測,包括心電圖、腦波、眼電圖等項目,受測者必須在特定的實驗室進行睡眠測試,身上大量的感應電極與訊號線妨礙睡眠,所以感覺是勞師動眾,許多為了要做這樣的檢測還得服用安眠藥物,原因是不熟悉醫院的睡眠環境。


其實,睡眠檢測不一定得在醫院作,根據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他們結合睡眠醫學,心電圖分析,統計物理及生理訊號演算的專家,研發出一套心肺耦合偵測的技術來作為居家睡眠的檢測方法,經實驗證明與PSG分析記錄的比對可靠度高達91%。相關研究技術,已發表於SLEEP期刊VOL.28,NO.9,2005。它的特點是操作簡單,攜帶方便,在家就可DIY檢測。一旦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一定要積極處哩,最近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學者克莉絲汀·亞夫(Dr. Kristine Yaffe)研究團隊以費時5年比較2組65歲以上民眾,發現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民眾,發生失智或認知異常的比例較高。



研究人員比較105名65歲以上,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婦女及193名未患有睡眠問題的婦女,結果顯示,有睡眠呼吸中止困擾的婦女日後失智或出現認知障礙的風險較高。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學者評論,此研究顯示,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是是降低失智風險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原文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考:


http://jama.ama-assn.org/content/306/6/613.short


一旦被診斷有睡眠呼吸中止,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


1.手術治療:扁桃腺及堵塞氣道周邊的咽喉組織作部分切除,但這並非一勞永逸之道,還是有可能復發。


2.藥物治療:未有有效藥物可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治療過敏性鼻炎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徵


3.其他:睡眠時帶呼吸器,如連續式正壓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以氣壓衝開上呼吸管道、睡眠衛教、減重、牙科的止鼾牙套。


一般來說,還是以連續正壓呼吸氣的治療為主,目前機器購置的成本相對於十年前已經大幅降低,所以患者使用上的經濟負擔以明顯較低。此外,體重控制對睡眠呼吸中止的改善相當重要,造成體重一直下不來的原因,最好找專業醫師評估及安排相關減重療程,幫助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改善失眠 請試試不補眠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8/07 04:11



文/王興耀



近20年來,科學家進行的睡眠相關研究眾多,最值得注意的新發現是「不補眠」有助改善睡眠品質,例如可以讓人入睡較快,且處於熟睡的狀態。



補眠常是淺睡 只會更加倦怠



美國、德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睡眠準則」一致強調「定時、準時起床」的重要,才能保住「生物時鐘」的正常運作。



以下舉兩個常見的補眠時段案例說明如下:



●早晨補眠



張先生失眠多日後,在晚間12點上床,翻來覆去到凌晨4點才入睡。



由於他堅持一天要睡足6小時,因此他改變以往清晨7點起床的習慣,補眠到10點才起床,甚至拖到11至12點才吃「早午」餐。



其實張先生補眠3到4小時,全是淺睡、睡眠效率不佳、醒來,只會更加倦怠。



研究也發現,這樣做會使得體內發炎細胞激素多,細胞粒腺體酵素受損。



假日睡到中午 只會惡化失眠



●週六、週日補眠



美國上班族偏愛在週六、週日上午補眠,台灣上班族也有類似傾向。



這類補眠者通常睡眠品質不佳,「生物時鐘」早已部分受到破壞,如果延遲起床時間,只會惡化失眠現象。



研究顯示,在週六、週日上午補眠不僅會造成細胞的發炎反應,也會產生更多激發氧化作用(oxidative stress)。



臨床上,常見失眠者會用運動、曬太陽、按摩、服藥等方式改善失眠,但效果普遍不彰。



定時準時起床 強化熟睡效果



建議失眠者採取下列「不補眠」策略,能部分強化熟睡效果:



●定時、準時起床



用鬧鐘叫醒自己,初期或許整日疲倦,但絕對不要睡回籠覺,可藉由洗溫水澡、穴位按摩、散步、靜坐及營養攝取等方式改善。



●週六、週日不補眠



按照非假日的時間起床,夜間有睡意時,立即上床,不再刻意保持清醒。遠離電腦、電視,因為螢幕閃光會破壞生物時鐘。



●營養攝取



攝取適量魚油(內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他命礦物質、SOD、Q10等保健食品,能改善失眠所破壞的酵素,以及緩和激發氧化作用。



●減重



肥胖常合併失眠,也容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食道逆流、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症等。



若能有效減重,有科學報告,可一併改善上述疾病及失眠。



失眠已經很累了,為什麼補眠反而更糟?真的完全不能補眠嗎?


要幫助身體能修復的睡眠,關鍵是主管生理時鐘運作的褪黑激素分泌是否適當?很少人了解褪黑激素的製造並不是高等生物的專利,藻類本身就能製造,換句話說,藻類已經開始有白天計夜晚不同運作的機制,遑論更高等的植物也有相關運作系統:


Caniato, R; Filippini, R; Piovan, A; Puricelli, L; Borsarini, A; Cappelletti, EM (2003). "Melatonin in plant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527: 593–7. PMID 15206778.


至於固定的生理時鐘運作,是到了更高級的動物演化才有。褪黑激素透過相關受體對體內細胞有直接的作用,以身體保護的觀點來看,褪黑激素是身體強力的抗氧化劑,對細胞核及粒線體的DNA具有保護作用:


 Hardeland, RüDiger (2005).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by Melatonin: Multiplicity of Mechanisms from Radical Detoxification to Radical Avoidance". Endocrine 27 (2): 119–30. doi:10.1385/ENDO:27:2:119. PMID 16217125.


 Reiter, Russel J.; Acuña-Castroviejo, Dario; Tan, DUN-Xian; Burkhardt, Susanne (2006). "Free Radical-Mediated Molecular Damage".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939: 200–15. doi:10.1111/j.1749-6632.2001.tb03627.x. PMID 11462772.


哺乳類的褪黑激素由腦部的松果腺分泌,俗稱黑暗荷爾蒙(晚上才分泌),分泌之後進入血液影響全身。根據臨床研究報告,癌症、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憂鬱、季節性情感疾患甚至是性功能障礙與褪黑激素分泌異常都有關係,最近的研究報告也發現褪黑激素有調節藥物濫用的作用,像是古柯鹼等等:


Uz, Tolga; Akhisaroglu, Mustafa; Ahmed, Rehan; Manev, Hari (2003). "The Pineal Gland is Critical for Circadian Period1 Expression in the Striatum and for Circadian Cocaine Sensitization in Mice".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117–23. doi:10.1038/sj.npp.1300254.


睡眠到底睡多久才夠?這個問題的前提必須建立在是否睡對時間,否則再久都沒用,反而更累,真正健康睡眠的關鍵在於在對的時間睡足時數,因為體內的褪黑激素在睡眠中才會達到最高濃度,才能達到足夠深睡時間,幫助身體修復。相關資料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9121


白天補眠,難以達到夜晚深睡期的修復效果,還會破壞生理時鐘的規律,若前一天真的睡眠品質不佳想補眠,建議大家最長不要超過半個小時,這是一般建議午睡的最佳時間長度。


想透過褪黑激素的調控來幫助睡眠品質恢復正常,可以考慮照光治療來調整,照光治療是透過眼底節細胞的光線刺激,把訊號傳到腦部的視交叉上核,最後訊號傳給松果腺來調節褪黑激素的分泌,白天光線刺激抑制分泌,晚上光線刺激減弱,褪黑激素濃度升高,對於有時差困惱或者生理時鐘失調導致失眠的人來說,這是最直接的治療調整方式:


Buscemi, N. et al. (2004). "Melatonin for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Summary, Evidence Report/Technology Assessment: Number 108" (Review).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http://www.ahrq.gov/clinic/epcsums/melatsum.htm. Retrieved 2010-05-25.


照光必須經專業的評估,了解自己的約日節律(生理時鐘)失調是哪一種,透過適當的照光時間把生理時鐘調整回來,目前有居家照光設備,而且可以隨身攜帶,不想舟車往返醫院,想省時省錢的人來說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至於褪黑激素補充品,一般建議在睡前30-90分鐘前服用,配合照光治療效果更佳:


Mundey, K; Benloucif, S; Harsanyi, K; Dubocovich, ML; Zee, PC (2005). "Phase-dependent treatment of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with melatonin". Sleep 28 (10): 1271–8. PMID 16295212.


目前已有臨床數據顯示,夜班工作者的罹癌比率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褪黑激素本身也抗氧化及癌症抑制效果,長期在人為光源工作環境的人,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通常偏低:


Schernhammer, ES; Rosner, B; Willett, WC; Laden, F; Colditz, GA; Hankinson, SE (2004). "Epidemiology of urinary melatonin in women and its relation to other hormones and night work".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co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reventive Oncology 13 (6): 936–43. PMID 15184249.


有些研究建議長期夜班工作者可以透過褪黑激素的補充品來提高體內濃度,避免相關不利健康的效應:


Straif, Kurt; Baan, Robert; Grosse, Yann; Secretan, BéAtrice; Ghissassi, Fatiha El; Bouvard, VéRonique; Altieri, Andrea; Benbrahim-Tallaa, Lamia et al. (2007). "Carcinogenicity of shift-work, painting, and fire-fighting". The Lancet Oncology 8 (12): 1065–6. doi:10.1016/S1470-2045(07)70373-X. PMID 19271347.


褪黑激素本身也與記憶及學習有直接關係,而失智症患者常常會發生日落症候群(sundowning syndrome),這是生理時鐘失調明顯的症狀,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症:


 Pappolla, M.; Bozner, P; Soto, C; Shao, H; Robakis, NK; Zagorski, M; Frangione, B; Ghiso, J (1998). "Inhibition of Alzheimer beta -Fibrillogenesis by Melatonin".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3 (13): 7185–8. doi:10.1074/jbc.273.13.7185. PMID 9516407.


 Volicer, L.; Harper, DG; Manning, BC; Goldstein, R; Satlin, A (2001). "Sundowning and Circadian Rhythm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8 (5): 704–11. doi:10.1176/appi.ajp.158.5.704. PMID 11329390.


對老年人來說,若發生譫妄困擾也可以透過低劑量的褪黑激素來協助穩定:


Al-Aama, Tareef; Brymer, Christopher; Gutmanis, Iris; Woolmore-Goodwin, Sarah M.; Esbaugh, Jacquelin; Dasgupta, Monidipa (2011). "Melatonin decreases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6 (7): 687–694. doi:10.1002/gps.2582. PMID 20845391.


對頭痛患者來說,不管是偏頭痛或者是叢發性頭痛的預防性治療,褪黑激素補充都已被證實效果佳:


 Gagnier, JJ (2001).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elatonin in migraines and other headache types".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 a journal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6 (4): 383–9. PMID 11578254.


憂鬱症(包含季節性情感失調,俗稱冬季憂鬱)患者經常合併有失眠困擾,褪黑激素也被發現能夠有效改善:


http://www.nimh.nih.gov/press/sad-melatonin.cfm


有膽結石困擾的人,不妨也可以考慮褪黑激素的補充,根據研究,褪黑激素對於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預防氧化壓力、增加膽結石從膽囊排出都有正面的效應:


Koppisetti, Sreedevi; Jenigiri, Bharat; Terron, M. Pilar; Tengattini, Sandra; Tamura, Hiroshi; Flores, Luis J.; Tan, Dun-Xian; Reiter, Russel J. (2008).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he Hypomotility of the Gall Bladder as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s with Melatonin: A Review".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53 (10): 2592–603. doi:10.1007/s10620-007-0195-5. PMID 18338264.


由於高抗氧化能力,不管是動物或者人體試驗都發現對於輻射引發身體的自由基傷害,褪黑激素都具有去除自由基的效果,因此擔心日曬產生自由基對身體造成老化、基因變性等後遺症的人可以考慮補充褪黑激素:


 Shirazi, Alireza; Ghobadi, Ghazaleh; Ghazi-Khansari, Mahmoud (2007). "A Radiobiological Review on Melatonin: A Novel Radioprotector". 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 48 (4): 263–72. doi:10.1269/jrr.06070. PMID 17641465.




褪黑激素的化學結構圖示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逼你的打鼾床伴吹喇叭吧,這可能救他一命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1/07/19 00:07 PanSci 泛科學網



作者: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網主編)



在他因為打鼾打到睡眠中止死掉、或是你的睡眠因為他鼾聲太大而中止而想要他死掉之前,送他一根「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吧!



打鼾可不是可以等閒視之的小事情,有些人打鼾的原因是因為患了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患者會因此在睡眠中發生無呼吸或是低呼吸的情形,嚴重可能致死。



這種疾病多半的患者是中年人,患者的喉嚨的軟組織因為鬆弛而阻塞上呼吸道,而由於肥胖會讓軟組織增加,所以體重過重的患者身上更容易發生這種問題。



某些嚴重的患者會因此血液中含氧量不足,醫生會建議使用連續式陽壓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好以氣壓衝開上呼吸管道,但是對於那些還沒有那麼嚴重的患者該怎麼辦呢?答對了,就是吹迪吉里杜管!



這裡又得介紹一下什麼是迪吉里杜管了。這種樂器是澳洲北部的原住民在起碼1500年前發明出來的,就像是天然的木頭小喇叭,現在在澳洲還有世界上許多地方也都有人演奏;製作者通常會在長長的管子上頭作畫,現在常常在一些民族風演奏場合看見。



因為吹奏迪吉里杜管需要學會循環呼吸法(一種樂器吹奏者一邊靠鼻子吸氣,一邊用嘴巴吐氣的呼吸法,可以讓樂器發出長音,並鍛鍊呼吸道的肌肉,保持暢通),研究者將迪吉里杜管分發給一群志願者,提供免費課程,並要求他們每週起碼練習五天,每天起碼練習20分鐘,結果真的「奏效」了!學會循環呼吸法的受試者睡眠情形顯著改善,枕邊人的睡眠當然也是。



研究者的結論認為這些患者的上呼吸道肌肉受到強化,因此不會鬆弛,阻塞住呼吸道。但這只是假設,畢竟還沒有真的透過外科手術來檢查這些人的肌肉是否真的變結實。不管怎樣,的確是個可喜的發現。



根據這個發現,基本上,只要學會循環呼吸,並且長期固定這麼做,就可以鍛鍊肌肉,讓睡眠時的呼吸道暢通,是否可以換成別的吹奏型樂器呢?如果家裡頭不想擺上那麼一大根迪吉里杜管,小喇叭、長笛或是黑管應該也行。為了彼此的睡眠品質,甚至是性命著想,這應該是個不錯的投資。



資料來源:Friday Weird Science REPOST: Curing your snoring problem with



quick and easy digeridoo lessons!



過去討論到睡眠呼吸中止或者打鼾的治療,都是屬於被動的改善,也就是藉由外力的方式來改變呼吸道在睡眠時因為氣道週邊組織鬆弛而堵塞的狀況。不管手術、止鼾牙套或者是連續正壓呼吸器都一樣。


有一些研究指出藉由訓練呼吸道的肌肉,這種透過主動強化呼吸道肌肉的治療可以改善打鼾的療法,在2006年首度被提出相關的臨床研究報告證實有效,這就是藉由吹奏迪吉里杜管吹奏訓練來改善的正式研究文獻:


Puhan MA, Suarez A, Lo Cascio C, Zahn A, Heitz M, Braendli O (February 2006). "Didgeridoo playing as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332 (7536): 266–70. doi:10.1136/bmj.38705.470590.55. PMC 1360393. PMID 16377643.


在2009年也有類似的療法被提出來,透過語言治療強化口咽部的運動,也可以有效改善輕度到中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


 Kátia C. Guimarães, Luciano F. Drager, Pedro R. Genta, Bianca F. Marcondes and Geraldo Lorenzi-Filho Effects of Oropharyngeal Exercises o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Vol 179. pp. 962-966, (2009)


以下摘錄今天報導的部分內容給大家參考:


吹奏迪吉里杜管需要學會循環呼吸法(一種樂器吹奏者一邊靠鼻子吸氣,一邊用嘴巴吐氣的呼吸法,可以讓樂器發出長音,並鍛鍊呼吸道的肌肉,保持暢通)來強化呼吸道肌肉,研究者將迪吉里杜管分發給一群志願者,提供免費課程,並要求他們每週起碼練習五天,每天起碼練習20分鐘,結果真的「奏效」了!學會循環呼吸法的受試者睡眠情形顯著改善,枕邊人的睡眠當然也是。


基本上,只要學會循環呼吸,並且長期固定這麼做,就可以鍛鍊肌肉,讓睡眠時的呼吸道暢通,是否可以換成別的吹奏型樂器呢?如果家裡頭不想擺上那麼一大根迪吉里杜管,小喇叭、長笛或是黑管應該也行。為了彼此的睡眠品質,甚至是性命著想,這應該是個不錯的投資。


今天順便上網查了一下,國內也有販售這種樂器,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點閱:


http://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b6279816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短眠基因」 1天只要睡4小時


TVBS 更新日期:2011/04/12 13:30







只要科學家能破解基因密碼,未來就可以自己決定,1天到底需要多少睡眠時間!美國科學家從加州一對母女身上,發現了「短眠基因」,她們1天只需要睡4小時,就可以跟普通人一樣生龍活虎,連午睡補眠,還是提神咖啡都不需要。



人一天的睡眠到底要多久才足夠?很多人可能會回答8小時這個標準答案,但是美國科學家卻發現,某些特殊族群只要睡4個小時,一樣生龍活虎!


加州一對母女每天半夜才上床,清晨4點就起床,等於只睡了4個小時,一整天都精力充沛,完全沒有睡眠不足的困擾,甚至連提神咖啡都不需要;經過基因檢驗才發現,這對母女都擁有一種異變基因,讓她們不需要睡太多,精神一樣好。


用基因工程技術將這種基因複製到老鼠身上,發現老鼠需要的睡眠時間真的比較少,這些天生的短眠族,除了瘦、個性會比較樂觀外向、情緒高亢,對疼痛和挫折的忍受度也較高。


在歷史上像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美國發明家富蘭克林、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跟柴契爾夫人,都是以睡得少而出名的名人,但科學家說,如果在下午會需要補眠的話,就不屬於天生的短眠族,擁有這樣特殊基因的人,只佔美國人口極少數,只有1至3%的比例而已。


其實所謂的最佳睡眠時間,應該是因人而異,每個人遺傳基因不一樣,所需要的睡眠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因此良好的睡眠品質,比時間長短會來得更重要。



國內已故的睡眠醫學專家李宇宙醫師曾在他的演說中提到睡眠的目的是什麼?


簡而言之,就是可以避免睡不著的不良後果。


若我們把白天清醒時,需要專注、應付壓力時的狀況稱之為放身體在放電,那麼睡眠對身體來說,就是充電時間,睡不好對身體來說,是處於持續放電的狀態,身體自然有許多後遺症來陸續產生。


已經出爐的臨床研究告訴我們,睡眠是身體處於高度合成代謝的關鍵時刻,因此舉凡小孩生長、神經、免疫、肌肉及骨骼系統,皆需要身體在睡眠時來進行或者重建。


許多失眠的患者或者睡眠品質堪慮的人,常會在門診問這個問題:


「到底一個晚上要睡多久才夠?」


其實對一個瞭解睡眠醫學的專業人員來說,這種問題並無實質意義,因為睡眠到底效果好不好,重點不是時間長短,而是有沒有睡對時間,如果時間不對,睡再久效果仍然不佳。以成年人為例,臨床研究發現,在最低體溫可以睡至少六個小時,即能充分發揮睡眠的效果,而這些人在睡眠的中期所測到的褪黑激素濃度最高。所以只要睡對時間,即使六個小時,都比睡錯時間,睡超過八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效果好很多,很遺憾地,許多服用精神科藥物治療的患者,正是這樣的景況。這也無怪乎他們即使睡了很久,還是覺得好累,精神科藥物的服用常常會改變生理時鐘,這也無怪乎李宇宙醫師在醫學院給學生授課時會語重心長地說:你們不要以為給病人服藥是在醫治他們,常常不小心,我們反而害了病人。


最近美國研究人員找到從一對母女身上找到短眠基因,也就是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只要晚上睡到四個小時,白天及生龍活虎,除了不用咖啡或者其他提神飲料之外,也不須再補睡或者午休,這些天生的短眠族,除了瘦、個性會比較樂觀外向、情緒高亢,對疼痛和挫折的忍受度也較高。有些人會把這類人歸納為有輕躁的狀況,但如果當事人狀況OK,工作及人際互動都沒有太大問題,輕躁這樣的標籤就完全無意義。不過這些人只佔極少數,根據美國統計,只佔人口數的1-3%而已。


每個人應該了解自己的生理時鐘,在對的時間睡夠睡眠時數,對有失眠困擾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睡眠呼吸中止症+服鎮靜劑 老翁昏迷送醫




中廣 更新日期:2011/03/04 19:05







一名八十二歲老翁,早上睡不醒,家人送醫急救,昏迷指數三,二氧化碳濃度比正常值高一倍,立即插管治療,兩天後拔管,又出現二氧化碳累積昏迷,只好再插管。醫師追蹤發現,老翁體型肥胖,有睡眠呼吸終止症,平常呼吸中斷,會自動醒來,但服用鎮定劑後,抑制呼吸,二氧化碳過濃,陷入昏迷,險些喪命。(寇世菁報導)



署立台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子敬表示,這名八十二歲老翁,因為家人叫他起床吃早餐,一直叫不醒,送台中醫院急診室,發現昏迷指數只有三分,二氧化碳濃度高達 80mm-hg(毫米汞柱),比正常值35~ 40mm-hg高出一倍;醫師排除腦中風可能,確定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造成,立即插管,兩天後拔管,二氧化碳又累積,只好以呼吸器輔助呼吸。醫師追蹤發現,患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身高一百六十公分,體重近百公斤,脖子粗短,平常睡覺鼾聲如雷,動輒睡眠中斷,因為睡不好睡不飽,服用安眠藥,反而因為鎮定劑抑制呼吸,平常睡眠中斷時,二氧化碳升高,會刺激血管收縮,自動呼吸,助眠藥讓老翁反應變慢,醒不過來,陷入昏迷,幾乎喪命。



醫師提醒,體型肥胖,睡覺時鼾聲太大,家人發現呼吸聲音會中斷,當事人總感覺睡不飽,白天容易頭暈頭痛,坐下來想睡,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危險群。建議儘速就醫檢查。至於治療方式,醫師建議最好減肥,其次就是手術開刀,把呼吸道擴張,或是使用外部呼吸器協助呼吸。


代謝症候群者 易睡不好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3/05 11:48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5日電)根據一項針對客運、鐵路司機研究顯示,有代謝症候群者,晚上睡覺發生「微醒覺」指數偏高,也就是無法進入深層睡眠,研究也發現,睡眠問題是導致代謝症候群惡化的原因之一。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講師王志寰今天在台灣睡眠醫學會學術研討會中發表睡眠障礙與代謝症候群關係,利用1年半時間收案553名客運、鐵路司機。



王志寰說,結果發現,原本就有代謝症候群者,晚上睡覺時「微醒覺」指數偏高,也就是睡眠不好,無法進入深層睡眠。



王志寰說,分析發現,睡眠障礙者中,88.7%有代謝症候群,睡眠問題可能是讓代謝症候群惡化的原因之一,睡眠過程中醒來次數愈多、睡眠效率愈低,睡眠過程呼吸中止次數愈多,罹患代謝症候群危險性愈高。



不過,王志寰說,睡眠問題與代謝症候群的因果關係,未來將進行3到5年的研究,追蹤一群沒有代謝症候群者,觀察其睡眠資料,以及發生代謝症候群狀況,了解其因果關係。1000305



睡眠呼吸中止(sleep apnea),顧名思義就是睡眠時,呼吸停止或者進氣量減少一半以上的發生頻率過高的睡眠障礙。主要的原因,就是睡眠時,肌肉放鬆,患者本人的氣道口被舌頭堵住,無法自然進氣(請參閱下圖)。一般而言,中年男性,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到8倍,平均20個成年人會有一個人被發現,老年人的發生率則為10%。此外,肥胖、扁桃腺過大、鼻骨移位、酗酒、吸煙及服用安眠藥的人,也比較容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


有此困擾的人,除了打鼾頻率高、聲音大之外、還容易有血壓高、白天專注力及認知功能下降,影響工作效率。白天容易產生嗜睡情形,所以出意外的機會比較高,尤其是交通意外。由於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態。就是身體缺氧,因此病發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危險都會大幅提高。情緒方面,因睡眠呼吸中止都是淺睡的狀態,因此睡眠品質不高,患者平時表現出情緒不穩、暴躁及易怒的狀況。


有待謝症候群的人,肥胖幾乎都是合併出現的現象,因此,也讓睡眠呼吸中止的風險提高,如果本身已有肥胖問題又加上睡不好,想以安眠藥來幫助入睡,反而是雪上加霜,國內最近就有一個病例報告:


一名八十二歲老翁,早上睡不醒,家人送醫急救,昏迷指數三,二氧化碳濃度比正常值高一倍,立即插管治療,兩天後拔管,又出現二氧化碳累積昏迷,只好再插管。醫師追蹤發現,患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身高一百六十公分,體重近百公斤,脖子粗短,平常睡覺鼾聲如雷,動輒睡眠中斷,因為睡不好睡不飽,服用安眠藥,反而因為鎮定劑抑制呼吸,平常睡眠中斷時,二氧化碳升高,會刺激血管收縮,自動呼吸,助眠藥讓老翁反應變慢,醒不過來,陷入昏迷,幾乎喪命。


想確定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最妥當的方式是到大一點的醫院做詳細的睡眠檢測,也就是睡眠多維圖(Polysomnography, PSG),透過呼吸、腦波、血氧監測及肌肉張力的偵測來判定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一般判定的標準可分成兩種:



  • 無呼吸(Apnea):口、鼻的氣流停止流動超過十秒
  • 低呼吸(Hypopnea):十秒以上的換氣量降低了50%或以上

「無呼吸.低呼吸指數」(Apnea-hyponea Index, AHI)是指平均一小時無呼吸及低呼吸事件的次數。在成人,AHI高於5,就可診斷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兒童,診斷數值未有定案,有人將AHI高於1.5定義為睡眠呼吸中止症。


除此之外,也有簡便的居家睡眠檢測,這是哈佛醫學院經過多年跨部門的研究,跟PSG的結果作比對,準確率高達九成,算是蠻方便的篩檢方式。


一旦被診斷有睡眠呼吸中止,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


1.手術治療:扁桃腺及堵塞氣道周邊的咽喉組織作部分切除,但這並非一勞永逸之道,還是有可能復發。


2.藥物治療:未有有效藥物可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治療過敏性鼻炎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徵


3.其他:睡眠時帶呼吸器,如連續式正壓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以氣壓衝開上呼吸管道、睡眠衛教、減重、牙科的止鼾牙套。


一般來說,還是以連續正壓呼吸氣的治療為主,目前機器購置的成本相對於十年前已經大幅降低,所以患者使用上的經濟負擔以明顯較低。此外,體重控制對睡眠呼吸中止的改善相當重要,造成體重一直下不來的原因,最好找專業醫師評估及安排相關減重療程,幫助改善。


 



3月8日補充:


一般睡眠呼吸中止常在中年人才會出現但由於有些年輕的學子因為肥胖的關係,因此年紀輕輕也可能產生,甚至引發注意力缺乏,嚴重影響學習能力導致學業明顯下滑的狀況,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最新的臨床個案報導:


胖生不專心 竟是呼吸中止症候群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3/08 02:57 馮惠宜/台中報導



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身高一百七十公分、體重九十公斤,身材高胖的高三生,原本成績中上,但上學期突然成績下滑,老師向爸媽反映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父母也責怪他不用功,後來母親有次半夜幫兒子蓋被子,才發現兒子打鼾嚴重,擔心睡眠品質差帶兒子就醫,發現體重過重造成兒子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台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楊文達表示,肥胖青少年愈來愈多,最近開始出現胖少年診斷出呼吸中止症候群個案,建議家長注意維持青少年的體重,避免年紀輕輕就罹病,影響睡眠品質與功課。



台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個管師賴燕君說,該學生檢查時發現一小時睡眠中段廿次,已經屬於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醫師建議他側睡,同時配合減重,因為過胖者脖子脂肪層囤積導致氣管狹窄,睡覺放鬆肌肉直接壓迫管徑機率大。



台中醫院胸腔內科部主任楊文達指出,好發於四十歲以上中年人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約占六成,但近來因為小胖子多,也有高中大學生陸續出現白天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症狀



楊文達說,主要發生原因是睡覺時呼吸道肌肉放鬆壓迫到氣管,導致呼吸暫時中斷,中斷次數過高者會產生血氧濃度過低昏迷,長期甚至可能出現糖尿病、高血壓、心律不整等併發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晝夜節律不尋常 腦可能產生錯亂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1/26 00:27 【中央社華盛頓24日法新電】



美國一項研究今天表示,國際航空常客在恢復作息長達1個月後,仍可能還會感覺到疲憊和健忘,那是因為時差造成腦中產生長期變化。



研究表示,時常更換早晚班或上班時間非比尋常者,腦部也可能產生類似錯亂症狀。這項研究是大腦解剖學中,研究錯亂生活作息對人體長期影響的先驅。



加州柏克萊大學心理系副教授科斯弗德(LanceKriegsfeld)表示:「這代表不論是空服人員、住院醫師或輪班人員,一再攪亂晝夜節律,將對自身的認知行為和功能產生長期的影響。」



研究生吉布生(ErinGibson)表示:「我們的研究直接顯示,時差會減低腦中海馬體的神經形成。」海馬體負責人體記憶部份功能



研究指出,「研究結果對輪班人員及時常長途旅行者的意義可能更大,他們當中許多人深受『反應變慢、較易患有糖尿病、心臟疾病、高血壓、癌症,以及生育力下降』之苦」。



若要減緩症狀,副教授科斯弗德建議,每經歷1小時時區轉換就休息1天。值晚班者應在漆黑、安靜的房間入眠,讓身體適應時程改變。



此項研究報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One)。



不只是動物,其實連植物都有生理時鐘,哺乳類的生理時鐘,是位於下視丘的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簡稱SCN),動物實驗發現:SCN被破壞後,醒與睡的規律的睡眠規律就會完全被破壞。在眼底的視網膜不只含有一般的感光細胞,還有特殊的神經節細胞,這部份專門負責光感應,與SCN有神經徑路相連,生理時鐘知己上與光感應的刺激息息相關,如果這類細胞被破壞,外在的光刺激對生理時鐘的影響也會消失。SCN得到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光刺激的訊號解讀後再傳給松果腺,松果腺本身會分泌褪黑激素(夜晚或者光刺激變弱時),褪黑激素在晚上濃度上升因為光刺激變弱之故。決定人類的生理時鐘除了褪黑激素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影響因子,及核心體溫及體內cortisol(壓力荷爾蒙)的濃度,請參閱相關研究資料:


Benloucif S, Guico MJ, Reid KJ, Wolfe LF, L'hermite-Balériaux M, Zee PC (April 2005). "Stability of melatonin and temperature as circadian phase markers and their relation to sleep times in humans". 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 20 (2): 178–88. doi:10.1177/0748730404273983. PMID 15834114. 


Klerman, Elizabeth B.; Hayley B. Gershengorn, Jeanne F. Duffy, Richard E. Kronauer (April 2002). "Comparisons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ree Markers of the Human Circadian Pacemaker". J Biol Rhythms (SagePub) 17 (2): 181-193. doi:10.1177/074873002129002474. http://jbr.sagepub.com/content/17/2/181.abstract.


人類體溫大概到清晨五點是最低的時候,因此體溫也會隨著生理時鐘而有所變化,甚至互為影響。壓力荷爾蒙的不平衡也會干擾生理時鐘,長期處在過度壓力下導致壓力荷爾蒙失調,節律失調引發的睡眠障礙(包含睡不著、嗜睡、太累起不來等等)非常易見。



過去也有研究發現,透過醫療介入來調整生理時鐘,會幫助心血管系統,降低血壓及幫助左心室功能更為提升。很多晚上睡不好的人,擔心白天小睡,反而會讓晚上更睡不著,其實根據研究:適當的小睡(power-nap,不進入深度睡眠,平均15-30分鐘) 不但不會影響正常的睡眠,還能減輕壓力,增加生產力:


Pilcher JJ, Michalowski KR, Carrigan RD (2001). "The prevalence of daytime napp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ighttime sleep". Behavioral Medicine 27 (2): 71–6. doi:10.1080/08964280109595773. PMID 11763827. 


 Emily Rolston, Judy R. Sandlin, Michael Sandlin, and Rosanne Keathley (2007). "Power-Napping: Effects on Cognitive Ability and Stress Level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ower-Napping: Effects on Cognitive Ability and Stress Level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iberty University. http://aahperd.confex.com/aahperd/2007/finalprogram/paper_10353.htm. Retrieved 2008-11-11. 


 在生理時鐘失調的狀況下,容易產生情緒、睡眠甚至影響到白天起床及專注力等等問題,諸如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睡眠相位後移症(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甚至是其他節律失調疾患(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在治療上,透過適當的照光治療可以把混亂的生理時鐘調整回來,幫助情緒、睡眠甚至是白天的專注力作大幅的提升與改善。


最近美國發表的研究讓生理時鐘混亂對身體的負面影響更加清楚,研究發現:


國際航空常客在恢復作息長達1個月後,仍可能還會感覺到疲憊和健忘,那是因為時差造成腦中產生長期變化。時常更換早晚班或上班時間非比尋常者,腦部也可能產生類似錯亂症狀。




不論是空服人員、住院醫師或輪班人員,一再攪亂晝夜節律,將對自身的認知行為和功能產生長期的影響。研究直接顯示,時差會減低腦中海馬體的神經形成,海馬體負責人體記憶部份功能。

我在門診也經常會遇到經常輪班或者長期夜班的工作者會產生上述的狀況,甚至是類似慢性疲勞群的症狀,其根本原因與生理時鐘的混亂有直接相關。


相關研究也可以參閱:


http://aeromedical.org/Articles/Pilot_Fatigue.html Pilot Fatigue Study


所以節律失調會衍生許多生理及心理狀況,不過調整並不難,適當照光治療可以在兩到三週的時間幫助患者恢復生理時鐘的規律性,這是不用藥物最經濟的改善之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不足發炎指數高 心臟病風險卡多

更新日期:2010/11/17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睡眠不足,身體容易發炎?美國艾默理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人身體發炎指數比較高,身體較容易發炎,進而增加心臟病、中風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科學研討會。研究團隊以問卷調查了解525位中年民眾睡眠狀況,包括睡眠品質、睡眠時間長短等,然後再比對三項發炎指標,包括纖維蛋白原、白細胞介素-6與C-反應蛋白等,結果顯示,睡眠不夠、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人,體內發炎指數偏高。



研究人員解釋,急性睡眠不足、睡眠剝奪會導致體內發炎荷爾蒙增多,血管功能也隨之改變。研究發現,和睡眠時間達6到9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人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較高,多出約百分之二十五。即使抽菸、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因素都納入考量,結果還是一樣。身體中的C-反應蛋白居高不下的話,心臟病風險增加約一倍,中風機率也會上升。



過去研究發現,晚上睡眠時間在7、8小時的人活得比較久。而睡眠時間太長、太短和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和心理壓力有關,這些因素也都會影響心臟病、中風風險。



睡眠是身體處於安全模式下所進行修復的重要時間,也就是身體的自律神經的副交感主導,幫助身體來充電,幫助身體重整,好讓身體能平順地應付接下來的挑戰。然而睡眠時數不足或者品質不佳,會讓身體一直處於危險模式(像逃命一般),此時身體如驚弓之鳥一般,自然無法啟動安全模式,此時身體的腎上腺的壓力荷爾蒙持續分泌,會導致免疫系統受到干擾而開始出問題。最容易出現的其實就是身體慢性發炎反應,最近美國艾默里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針對睡眠不足的人進行發炎的檢測與分析,結果發現:


睡眠不夠、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人,體內發炎指數偏高。睡眠不足、睡眠剝奪會導致體內發炎荷爾蒙增多,血管功能也隨之改變。研究發現,和睡眠時間達6到9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人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較高,多出約百分之二十五。身體中的C-反應蛋白居高不下的話,心臟病風險增加約一倍,中風機率也會上升。因此,足夠的睡眠時數及良好的睡眠品質對於預防心臟病及中風有極大的助益。


 


想要知道自己身體發炎指數是否過高,一般醫療院所都能提供C-反應蛋白的檢測,如果指數過高,最好能針對引起發炎的原因積極處理,否則日後的心臟病及中風的機率將會居高不下。以功能性醫學的角度來說,造成身體長期發炎的源頭可能與消化系統失調、毒素、食物、急慢性過敏原、潛伏的感染有關,而營養素的缺乏則讓發炎的情況更為惡化。


 


讓我們更深入瞭解發炎反應到底是什麼?對身體可能還會造成哪些深遠的影響?發炎是身體本身對抗感染、刺激、毒素與外來分子的防衛系統。當身體偵測到這類的問題時,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活動,動員白血球與細胞激素的化學物質保護身體,避免外來的侵略。也就是說,一般的發炎是好事,因為是身體免疫系統對抗所有類型的外來侵略的自然反應


 


然而,當免疫系統自然的平衡(所造成的適度發炎情況剛好控制發炎、過敏、毒素或其他壓力源)受到干擾時,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會停不下來,在全身散佈發炎的悶燒之火,也就是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停不下來。接下來原本是要保護身體避免外來侵略的免疫系統,開始攻擊自己的細胞與組織,在發生這種情況時,問題就愈來愈嚴重了。血管內皮在這種長期慢性發炎的影響下,容易淪為被自己免疫攻擊的目標,導致心臟血管的病變。在此要提醒大家:


 


關於慢性疾病方面(不管是生理或心理),不只是心血管疾病,還包括了失智症、沮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慢性疲勞、肥胖、癌症、當然還有自體免疫疾病等等,對身體影響範圍超乎一般大眾的想像。因此做好預防醫學保健,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以下是從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節錄出來的發炎問卷,想知道自己身體是否有發炎狀況的人不妨自己篩檢一下:


 


 


發炎測驗


 


我有季節性或環境的過敏。


 


我對食物過敏,或是我在用餐之後會覺得不舒服(遲緩、頭痛、慌亂等)


 


我在照明不佳、充滿化學物質和/或通風不良的場所工作。


 


我暴露於殺蟲劑、有毒化學物質、大聲的噪音、重金屬和/或中毒的老闆與同事的環境之下。


 


我經常感冒與感染。


 


我有慢性感染的病史,例如肝炎、皮膚感染、口腔潰傷、唇皰疹。


 


我有鼻竇炎與過敏。


 


我有支氣管炎或氣喘。


 


我有皮膚炎(濕疹、青春痘、紅疹)


 


我有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磨損)


 


我有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甲狀腺功能不足等)


 


我有結腸炎或發炎性的腸道疾病。


 


我有腸激躁症候群 (痙攣性大腸症)


 


我有神經炎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情緒與行為等問題)


 


我有心臟疾病或是有過心臟病發作。


 


我有糖尿病或體重過重 (BMI大於25— BMI為體重/(以公尺計算的身高的平方)


 


我有帕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或是相關的家族病史。


 


我的生活壓力很大。


 


我每星期喝酒三杯以上。


 


我並沒有每星期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


0-6,可能有輕微的發炎反應
7-9,可能有中度的發炎反應

                                  10以上,可能有嚴重的發炎反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點才開課 學生成績躍進 2010/11/13   


在台灣,不少中學生都會抱怨睡不飽,每天都睡臉惺忪地趕去上學,英國有所中學,從去年開始試辦早上10點才上學,結果學生成績不但有進步,曠課人數比例也跟著降低。

早上9點鐘,英國其他中學的學生都已經坐在教室,但13歲的里昂現在才從床上爬起來,因為他上的學校10點才上課,這所位於英格蘭北部的蒙席頓中學,去年10月開始嘗試,將第一堂課延後到10點,結果一年多試驗下來,學生睡飽吃飽來上學,腦袋清楚,功課也進步了,除了英數2科成績有顯著提升,遲到和曠課人數比例也跟著下降。

多數人從小被教導要早睡早起,但根據牛津大學神經學教授的研究,青少年的生理時鐘平均比成年人慢2到4小時,逼他們早早到校學習,基本上是事倍功半,還不如晚點上學,在下午頭腦清醒時學習,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蒙席頓中學的校長根據這套理論,決定將上學時間延後1小時到10點,但放學時間只延後半小時,試辦下來,學生當然舉手叫好,但家長並非每個都贊同,有其他專家也認為,其實晚上學只是讓學生可以熬夜上網玩更晚,而且將來出社會重新適應職場作息也會有障礙,在各界還有質疑聲時,這種延後上學時間想要全面推動,恐怕不太容易。(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最近英國的的蒙席頓中學根據牛津大學神經學教授的研究,把學校的學生的上學時間往後移到十點才上第一節,只延後半個小時下課,這樣的措施除了讓學生大有進步:缺課及曠課的情形也大有改善。其實各個年齡層的學童受到睡眠不足的損害,然而青少年這個年齡更明顯,根據醫學研究,兒童的生理時鐘進入青春期會出現相位轉移(phase shift),也就是大腦的生理時鐘比一般人向後移動大約九十分鐘的時間,瞭解相位轉移,就會知道即使十點上床,也難以入睡,這可以說明青少年時期的作息都是晚睡而無法早起。


在美國,有些教育當局對這類研究有興趣,因此他們決定把上學時間往後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明尼蘇達州的Edina學區,該地是明尼亞波利市近郊的富裕小城,城裡的高中生上學時間從7點25分,往後延到8點30分,結果成效非常驚人,對成績好的尤其幫助最大,讓我們看看前後統計數字的差異:


改變到校時間的前一年,學校一千六百名高中生的SAT分數,數學最平均的10%,平均是683,語文最頂尖的10%是605,一年後,兩種平均得分分別進步到739及761。多睡一個小時,學生更容易有學習動機,心情也明顯改善。


美國的肯塔基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美國高中生做過睡眠調查,第一年(九年級),60%的學生平均至少睡八個小時,第二年降到30%,他們的情緒也跟著惡化,鮮少人會知道:睡不足八小時會讓憂鬱症的發生率增加一倍,在美國有八分之一以上的的高中生符合憂鬱症的標準,其實有不少人跟睡不飽有關,但憂鬱症篩檢對這部分的影響完全視而不見。如果只是符合憂鬱症標準,就轉介給專業人員診療,而專業人員本身缺乏生理時鐘及睡眠影響方面的相關知識,那麼後續治療或者調整可能衍生的偏離可能難以避免。其實已有許多學者都再三提醒:現代青少年的許多特點,例如常鬧情緒、衝動控制差,不愛理人看似心理健康問題,其實與睡眠不足大有關係。


最後,我提醒大家,生理時鐘並非不能調整,照光治療就是蠻好的調整方式,藉由問卷調查把整個生理時鐘的相位找出來,藉由特定時間的照光處理,生理時鐘可以在一到兩週左右的時間獲得調整(年輕人會更快),若學校的上課時間還未調整以前,但本身生理時鐘有相位後移影響白天的學習效率及情緒困擾的學子們,建議不妨可以考慮這種不需藥物就能自然調整的生理時鐘相位後移的問題,來幫助自己狀況改善。有興趣深入瞭解的人也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1054&prev=11537&next=10735&l=f&fid=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 開燈睡覺恐怕會發胖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10/12 06:35 張佑之







(法新社華盛頓11日電) 今天提出的1項報告指出,夜間燈光太亮似乎會導致人體發胖。這項報告的依據在於對老鼠進行的研究,為肥胖的原因提供了新線索。



研究人員發現,夜間暴露在微弱燈光下8週的老鼠,較生活在正常日夜週期下的老鼠增加了大約50%的體重。



這項研究報告的主要執筆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員方肯(Laura Fonken)說:「儘管兩者的活動力和日常食物攝取量沒有差別,生活在夜間開燈環境下的老鼠,比其他老鼠要胖。」



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這項報告指出,體重增加也許顯示,光線會對新陳代謝產生影響。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報告另1執筆人納爾遜(Randy Nelson)說:「夜間光線使得我們研究下的老鼠想在不適當的時間吃東西,以致無法充份代謝這些食物。」



納爾遜說,這些研究結果若是經過人體驗證,那麼將顯示,深夜進食可能是身體肥胖的特定風險因素。(譯者:中央社張佑之)



有不關燈睡覺(即便燈光微弱)習慣,又有體重過重的人,最好改掉這個習慣,最近美國有研究發現:夜間暴露在微弱燈光下8週的老鼠,較生活在正常日夜週期下的老鼠增加了大約50%的體重。而這兩組老鼠在白天的活動及飲食,並沒有太大差別。研究人員懷疑光線刺激,讓老鼠即便在晚上,也會想吃東西,讓我們找找過去相關的研究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過去也有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夠,跟睡眠時間充足的更容易發胖的研究:睡眠時間足六小時的人比較,睡眠時間平均少於六小時的〔肥胖比率〕明顯增加,高出了四成之多。長期12小時輪班者比沒有輪班的人更容易發胖。睡得少反而易胖,主要是睡太少體內的荷爾蒙「瘦體素」(leptin)會減少,但刺激食慾的物質(grehlin)會增加。


除此之外,科學家曾經針對一群年輕的研究對象進行一項實驗,他們持續一個星期每天只睡4個小時,
結果研究對象的的血糖值平均提高了30%,所以睡眠不足會造成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使得壓力荷爾蒙升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壓力荷爾蒙升高,身體肥胖無法避免,過去我提到睡眠的時段,是身體處於安全模式進行身體修復的時段,如果該睡沒睡好,就會讓身體處於危險模式,身體感到有危機,自然就是要囤積脂肪,準備應付危機。睡覺不關燈,會讓身體覺得不是晚上睡覺的時間,故也難以真正休息。


不管如何,睡眠狀況不好又有肥胖困擾的人,想要讓體重控制更有效率,一定要設法讓睡眠時數及品質都兼顧才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女睡多久較長壽?研究:5小時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10/03 08:49







(中央社台北2日電)新研究顯示,女性不用擔心睡眠不足,每晚睡不到7至8個小時並不會要命,事實上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還可能更長壽。



今年稍早有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每天睡眠不到7小時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另一項研究則斷言,每晚睡不到6小時的人,比較可能在65歲前告別人世。



不過,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這項以459位年長婦人為對象的最新研究發現,睡眠時間略少於先前所建議7小時的人,壽命長於那些睡眠時間較多的人。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現有助消除許多人認為自己睡眠不足的想法。雖然專家建議成人每晚應睡上7至9小時,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但許多人其實睡眠時間遠低於這個標準。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自1995年展開研究,追蹤這些最初年齡在50到81歲之間的女性,想要確立睡眠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每晚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的人享有最長存活率。



他們展開研究時,利用手腕活動監控器觀察研究對象的睡眠習慣,這些裝置能夠藉由活動情況判定對象是睡是醒,然後算出一晚的總睡眠時間。



去年研究人員在14年後設法聯繫所有這些婦女,看看他們是否還在世,結果發現每晚睡眠時間超過6小時半的人,以及不到5小時的人,至今仍活著的可能性低了許多。



主持研究的克里普克(Daniel Kripke)教授表示:「令人意外的是客觀地衡量睡眠時間時,發現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的人存活率最佳。」



他表示,這項刊登在「睡眠」期刊(Sleep)的研究報告,應可以減輕某些人覺得自己睡眠不足的憂慮。(譯者:中央社林治平)991002



我們每天晚上到底睡幾個小時?睡眠品質到底好不好?大部分的人並不清楚,唯一可以自我評量的是幾點上床睡覺,幾點起床,起床後及白天感覺自己精神好不好,此外,沒有客觀的評量可以告訴自己到底睡了幾個小時,晚上睡眠品質是否OK,然而真的沒有辦法可以瞭解嗎?


以睡眠來說,最方便的檢測就是居家睡眠檢測,受測者透過胸口體積不大的心率偵測記錄儀,只要在自己平常熟悉的環境,就能清楚瞭解自己從上床睡覺,花了多久時間才入睡?入睡後睡眠品質決定於熟睡期時間是否足夠?淺睡時間是否在適當時間內?作夢或醒的時間過多?當然還有重點,就是那些打呼嚴重的人,是否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


另外一種手腕活動監控器,這是屬於較長時間的睡眠記錄器,受試者在不管白天晚上都戴上記錄器,記錄器能夠把受試者在記錄時間內每天的上床後真正入睡的時間、起床時間以及白天活動都記錄下來,這種記錄器,提供睡眠研究及照光治療非常關鍵的資料,也就是藉由這些資料的分析,可以清楚知道受試者本人每天的睡眠時數及睡眠週期是否恰當?在專業的睡眠中心,一般都會提供這種檢測記錄方式幫助治療者更瞭解受試者的實際睡眠時數及約日節律(生理時鐘)是否有狀況。


經過這些檢測的結果,與受試者本人的認知對比對,在一部分自認失眠的個案身上,常發現認知與實際差別頗大的狀況,也就是有些自認有失眠困擾的人,經過檢測其實睡眠品質還不差,也有些老是覺得自己整晚沒睡的人,其實檢測結果顯示受試者其實有熟睡,而且時間並不如當事人想像地那麼糟。


所以到底一個人每天睡多長時間才夠?才算健康?以年逾五十歲的婦女來說,最近美國針對459位50-81歲的研究對象分析她們的睡眠平均時數,來和死亡率作比對,結果顯示每天睡5-6小時的人最長壽,這比一般專業建議的七到九小時少了一些,研究人員希望藉由這樣的研究結果,提醒大眾,我們實際上所需要的睡眠,並不如我們所認知的那麼長。在睡眠的認知行為治療中也包含避免看時間的方式,也就是有入睡困難、睡眠中斷甚至是早醒的人,往往在睡不著、睡眠中斷時會焦慮地盯著時鐘,此時對時間的迷思及焦慮感會大增,導致當事人更不好睡或者覺得自己明天一定精神不好,因為忍不住會去估算自己今晚的睡眠時數不足幾小時,明天起床後一定精神狀況不佳等等。因此,在睡眠的行為認知治療中,都會建議失眠者不要去看時間,唯一他們要做的,就是設定起床時間,此外不管上床後多久才睡著,中間醒過來幾次,都不要看時間,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不看時間的失眠者,其失眠都明顯獲得改善,老是看時間的人,睡眠品質依然不佳,這是臨床實驗的鐵證,提醒大家,睡眠提升,一定要排除對時間的焦慮感,否則難以真正變好。



手腕活動監控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規律有氧運動 讓你夜夜好眠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9/17 00:4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許多中年人、老人家飽受失眠之苦,美國西北大學范柏格醫學院、西北紀念醫院研究發現,規律進行有氧運動有助提升睡眠品質,也能幫助改善心情,讓身體更有活力,這帖運動良方應可讓失眠者夜夜好眠。



這是第一份研究檢驗有氧運動是否能治療失眠。中年人、老年人之中,大約有一半比例的人坦承自己長期失眠。根據有氧運動臨床實驗顯示,有氧運動能大幅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品質,和其他非藥物治療方式相比,規律做有氧運動的失眠者睡眠時間也會拉長。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西北大學睡眠障礙中心主任菲利斯‧李(PhyllisZee)表示,隨著年齡增加,失眠機會越來越多,大約到了中年,睡眠就會開始出現變化。最重要的是要從行為著手提升睡眠品質。現在研究證實,有氧運動是一種簡單方法幫助民眾睡得更好,感覺更有朝氣。研究成果發表於10月號的「睡眠醫學」期刊(SleepMedicine)。



李主任指出,要改善失眠困擾,得先提升失眠患者的身心健康。「睡眠是健康的溫度計,」如果一個人抱怨自己失眠,很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像高血壓、糖尿病病情失控,都會影響睡眠。



總共23人參與研究計畫,以女性居多,年齡都在55歲以上,平常都不太愛活動,她們都有睡眠障礙,有的人很難入睡,有些人睡不好,一到白天精神就變得很差,失眠患者中以女性居多。



研究人員將這23人分組,有的人一周做四次有氧運動,一次運動持續20分鐘,也有人一周進行有氧運動四次,一次30到40分鐘,為期16周。另外還有一組人去上烹飪課,或到博物館上課,一周上課3到5次,一次上課45分鐘,也是一樣為期16周。結果發現,有氧運動組成員晚上睡眠品質大幅獲得改善,憂鬱症狀較少,較有活力,白天也不再昏昏欲睡。李主任表示,運動不只幫助調整新陳代謝、控制體重、改善心血管健康,對改善睡眠品質也很有好處。



運動能否改善睡眠?答案是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最近美國西北大學范柏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針對23位55歲以上的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研究對象都有睡眠障礙、平時也不愛運動,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也好不到哪裡去。研究人員把他們分成兩組,第一組是每週四次的有氧運動,一次至少20分鐘以上,另一組是去上烹飪課或者是去博物館上課,十六週之後,有氧運動這一組,晚上的睡眠品質大幅提昇、憂鬱指數也大減,活力增加,白天也不再昏昏欲睡,非運動組的則沒有改善,因此研究結論證實:有慢性失眠困擾的患者,可以透過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提升睡眠品質,改善憂鬱,提升生活品質。


我曾和一位愛運動的會計師談過他如何治療失眠的個人心得,他說過去有好幾次突然失眠的經驗,事後回想那段時間都比較忙,缺乏運動,因此他調整的方式就是恢復規律運動來助眠,事後證實效果非常好,他很慶幸自己靠運動可以不用向他其他同業必須依賴安眠藥來幫助睡眠。


最近我又翻閱運動改善大腦這本書,找到一些相關內容,在此摘要一些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當抗憂鬱劑百憂解問世時,很多人對這類藥物發明寄予高度的期望,甚至一度被期待不只抑制負面情緒,還能激發自尊心,所以過去有人說百憂解的上市是憂鬱症治療的一大里程碑。然而20多年以後,事實證明百憂解及其他SSRI(選擇性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並不適合每個人,就連其他影響到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及血清素的標的抗憂鬱劑也一樣,問題就出在副作用上。舉例來說,許多患者都在服用SSRI後都出現性生活方面的問題,某些研究數據還顯示,有五成以上的患者抱怨他們有過這類困擾,從失去性慾到出現性功能障礙都有,這也多少解釋為何SSRI常被用來治療早洩及性侵行為。在大力宣傳精神科藥物神奇功效的現代(例如憂鬱會痛等等廣告),這類問題很容易被刻意規避,但對親身經歷這類副作用的人來說,卻是非常惱人的困擾。無疑地,性的感受與渴望是我們都有的內在驅力,若受到壓制,我們將會失去許多生命的熱情、親密感及許多機會,這種困擾是否比憂鬱症來得更嚴重,可能是見仁見智,但一旦發生,往往是當事人難以面對的狀況。現在SSRI這類藥物經臨床追蹤與觀察,FDA已經要求所有的抗憂鬱劑製造廠商必須加註服藥可能會增加自殺的風險性的警語,而部分的抗憂鬱劑服用後不容易停藥的臨床研究也紛紛傳出,尤其是Venlafaxine(原廠商品名為速悅)這種藥物。因此藥物的使用的確存在潛在的副作用及依賴的風險。


雖然大家一直提到運動可以改善憂鬱,效果並不亞於藥物,然而在臨床上一直沒有系統的研究結果可以讓大家信服,直到1999年,美國知名的DUCK大學的研究學者James Blumenthal與其同仁率先於一項名為SMILE(Standard Medical Intervention and Long Term Exercise,標準醫療介入及長期運動)的劃時代研究,對運動及SSRI類的藥物Sertraline(商品名為樂復得,Zoloft)進行16週的實驗研究,才讓真相揭露。研究人員將156名重度憂鬱患者隨機分為三組:服藥組、運動組及運動合併藥物服用組。運動組被指定以百分之70到85的有氧能力,在跑步機上進行,一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步行或者慢跑),結果三組的憂鬱症狀全都明顯減少,且半數患者完全康復,只有13%的人病情有進步,但未康復。因此研究人員結論:運動的抗憂鬱效果和藥物一樣好。


更值得大家關注的是,研究六個月後,研究人員繼續追蹤,以便瞭解受試者的恢復程度,結果他們發現,從長遠來看,運動比藥物更有效,運動組有30%的人仍然有憂鬱症狀,但藥物治療組的是50%,運動合併藥物是55%(更高);若以上次研究中症狀完全緩解的患者來看,運動組的只有8%憂鬱症復發,藥物治療組的卻有38%,差別甚大。所以運動與藥物兩種方式,到底哪一種對於憂鬱症的治療及預防效果較好,答案不言可喻!之前我也曾提到運動改善憂鬱的相關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177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金睡眠時間 7小時剛剛好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8/02 04:11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根據1日發表的最新研究,一天睡眠時間(包括打盹)少於或超過7小時都不好,有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之虞。如果一天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天睡7小時者的1.5倍。



睡太多太少 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



西維吉尼亞大學醫學系的研究人員指出,一天睡少於5小時(包括打盹)者,罹患心絞痛、冠心病、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倍增;至於睡眠多於7小時者,則有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之虞。這篇發表在「睡眠」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最危險族群,是60歲以下、每天睡眠5小時或更少的成年人;這些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每天睡足7小時者的3倍。女性若每天只睡5小時或更少(包括打盹),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2倍半。該研究指出,睡眠持續時間過短與心絞痛有關,而睡太少與太多則與心臟病及中風有關。



同樣刊載於「睡眠」期刊的另外一篇研究指出,對那些不得不縮短睡眠時間的人而言,偶爾好好睡一覺對健康也有幫助。賓州大學醫學系睡眠與時間生物學小組負責人丁吉斯發現,142名睡眠時間持續5天遭嚴重剝奪的成年人(即多數人每週5天因工作犧牲睡眠),其反應時間較慢,且很難集中精神。



但在好好睡了一覺之後,該研究受試者的警覺性明顯改善,其中改善最大的是那些歷經一週5天每天只睡4小時、之後好好睡了10小時的人。丁吉斯說,在經過一段睡眠不足的期間後,額外多睡1、2個小時對恢復行為警覺性確實有所助益。



一個人一天到底要睡多久才夠呢?讓我們先參考已經發表的的睡眠研究:所謂理想的睡眠,與一個人的約日節律(生理時鐘)有關,大部分的睡眠障礙與睡的時間不足與不當有關,也就是不夠長及時間不對。好的睡眠最好是一個人處於最低體溫的狀態下睡至少六個小時,因為這樣身體才能分泌最大量的褪黑激素:


Dijk, Derk-Jan; Steven W. Lockley (February 2002). "Functional Genomics of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 Invited Review: Integration of human sleep-wake regulation and circadian rhythmicity". J Appl Physiol 92 (2): 852–62.


在2002年曾有學者研究,大部分的人每天充足的睡眠時數為六到七小時:


Rhonda Rowland (2002-02-15). "Experts challenge study linking sleep, life span". http://archives.cnn.com/2002/HEALTH/02/14/sleep.study/index.html. Retrieved 2007-04-22. 


睡眠不足,引起的身體負擔相當多,與睡眠剝奪有關已經出爐的報告告訴大家,睡不夠會有下列症狀:


易怒認知功能缺筍、記憶受損、道德判斷力便差、嚴重的哈欠、幻覺(過去我在門診的確看過幾個個案是嚴重睡眠引發幻覺)、類似ADHD的症狀、免疫失調、糖尿病風險增加、心跳變異率增加及心臟病風險增高、反應變慢、顫抖、粉刺青春痘、生長抑制、肥胖及體溫降低等等:


Reference list is found on image page in Commons: Commons:File: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svg#References


""Researchers say lack of sleep doubles risk of death... but so can too much sleep"". http://www2.warwick.ac.uk/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researchers_say_lack/. 


Ferrie JE, Shipley MJ, Cappuccio FP, et al. (December 2007). "A prospective study of change in sleep duration: associations with mortality in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leep 30 (12): 1659–66. PMID 18246975. 


當然,有關精神的狀況也會引發睡眠時數的不足,例如憂鬱、躁鬱或者酒癮問題,根據研究,憂鬱患者的睡眠問題高達九成。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低於五個小時的睡眠容易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高於九的小時的睡眠,罹患新血管問題的風險是睡7個小時的1.5倍。因此建議大家最好能每天睡七個小時左右最理想。提醒大家,這裡的提到的睡眠時數是一天的睡眠時數總和,而非單單指晚上睡眠時間。


那麼不同年紀的人,每天適當睡覺時數又是如何?根據臨床的研究與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數據檢視一下,自己或者家人到底睡得夠不夠?

 





年齡層 每天睡眠時數總和























新生兒超過 18小時
1–12 個月14–18 小時
1–3 歲12–15 小時
3–5 歲11–13 小時
5–12 歲9–11 小時
青少年(13-18歲)9–10 小時
成年人7–8 小時
孕婦大於8小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