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有壓力怎麼辦?如何健康減重? (4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根據英國基爾大學研究:飆髒話有益心理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雖然講粗話,將讓他人有「沒水準」的觀感,但根據英國的研究指出,適度的罵罵髒話,除了能夠提高身體對痛感的忍受度,更能使穩定情緒,對於心理有正面作用,但研究也說,時常飆髒話的人,則會招來反效果,使情緒失控。

偶爾罵罵髒話 才有正面幫助

根據英國基爾大學,針對「說髒話對大腦的影響」研究指出,偶爾罵罵髒話,能夠提高對痛感的忍受度,也能撫平過於激動的情緒。

研究根據兩組受測組所得出,研究人員讓兩組受測者全拿裝滿冰塊和水的杯子,一組允許他們可以發自內心的飆髒話,一組則下令他們不出任何聲音,結果顯示,能罵髒話的組別,拿冰杯子的時間較長,顯示髒話能提高對痛感的忍受度,並且較能控制情緒。

太常飆髒話 則無效

但研究人員也提醒,並非髒話對身心都是好處,因為太常飆髒話的人,情緒反而較易失控,但若是偶而罵罵髒話,對身心的確有正面幫助。

 

 

鄭醫師補充:

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而不要壓抑,的確可以讓自己比較完整,而非表裡不一。表裡不一最容易給自己增加壓力。當然老是標髒話,無法管控自己的暴走情緒,背後應該有其他原因導致,最好能找出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625581/Swearing-emotional-creative-language-say-researchers-claim-GOOD-you.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壓力 易引起中風、心臟病

 

美國研究發現,憤怒、焦慮、憂鬱情緒不只會影響心臟功能,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當血管因動脈粥狀硬化而受到損害,就會影響大腦、心臟血液供給,進而引起中風、心臟病。血管一旦出現動脈粥狀硬化,身體中的「促發炎細胞激素」濃度便會增加。

過去醫學專家認為,當一個人持續承受壓力、常出現負面情緒,很容易造成「促發炎細胞激素」濃度上升,進而引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這次研究進一步探索大腦活動與發炎反應有何關聯。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生物精神病學」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

研究作者美國匹茲堡大學副教授彼德‧吉亞納羅斯解釋,研究時觀察大腦活動發現,大腦掌管情緒區域似乎也會影響身體發炎反應程度,這代表負面情緒與心臟病風險息息相關,若能好好控制負面情緒,或許就能減少心臟病發作機率。

研究人員以一百五十七名健康成年人為研究對象,這些人必須觀看一些令人感覺不舒服的圖片,研究人員請他們控制一下情緒反應,在這過程當中,研究人員以功能性掃描科技觀察他們的大腦活動,並檢測其血液中的發炎物質濃度、看一下有無動脈粥狀硬化病灶。

研究人員發現,控制負面情緒時,大腦反應越大,血液中的促發炎細胞激素「第六介白素」濃度就越高,頸動脈血管壁厚度也會比較厚,而頸動脈血管壁厚度為動脈粥狀硬化指標之一。

研究人員認為,要改善心臟健康、預防心臟病,可能必須從大腦著手,正視壓力、憂鬱等負面情緒對健康所帶來的衝擊。

 

 

 

鄭醫師補充:

壓力會導致身體促進心血管發炎物質的上升,進而增加中風以及心臟病的風險。因此我們說中風以及心臟病是一種長期累積下來的身心性疾病,一點也不為過。

所以如何管控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的身體的壓力,是預防醫學的重要一環。

想得知自己身體是否有過多壓力,已經影響身體的平衡,其實有相關客觀檢測可以協助我們了解。透過相關營養補充以及認知調整,對於身心平衡以及慢性疾病的預防,都是重要關鍵。

參考文獻:

Peter J. Gianaros, Anna L. Marsland, Dora C.-H. Kuan, Brittney L. Schirda, J. Richard Jennings, Lei K. Sheu, Ahmad R. Hariri, James J. Gross, Stephen B. Manuck. An Inflammatory Pathway Links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to Neural Activity Evoked by the Cognitive Regulation of Emot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4; 75 (9): 738 DOI: 10.1016/j.biopsych.2013.10.01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義研究 吃高熱量食物未必變胖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15日專電)多年來,想控制體重的人們斤斤計較食物的熱量,不少業者也順應趨勢,推出低卡洛里餐點。不過,義大利最新研究指出,飲食熱量高未必導致肥胖,更重要的是如何調配均衡菜單。

羅馬智慧大學研究團隊在第7屆「肥胖症研討會」發表初步成果指出,攝取一樣的熱量時,不同飲食習慣者的肥胖程度不一。也就是說,避免肥胖,更重要的是吃了什麼,而不是吃下多少卡洛里。

共有120名受試者參與這項研究,依照飲食習慣分為4組:純素食者、吃蛋奶的素食者、輕度肉食者和重度肉食者,每人每天攝取同樣的熱量,而且有類似的運動量。

研究結果顯示,某些類別的醣類、飽和脂肪以及乳酪比較容易導致體重增加,而纖維、蔬菜和全穀類則可以減少變胖的機會,即使吃下同樣的熱量,肉食者的體重和身高體重指數(BMI)超過素食者。

參與這項研究的內分泌醫師連齊(Andrea Lenzi)說,「重要的不只是吃下多少卡洛里,而是怎樣調配出均衡的菜單,飲食的品質比熱量高低重要。」

肉食者如果不喜歡吃蔬菜,體重過重、甚至成為肥胖症的機率高很多。

研究團隊表示,將在目前的成果上繼續研究,找出有助於健康和窈窕曲線的完美菜單。但必須注意,肥胖也和家族遺傳、生活習慣有關。

根據統計,從1980年至今,全球的肥胖症患者翻了一倍。在義大利有1/3的人口體重過重,9.7%的人有肥胖症。1021215

 

 

 

鄭醫師補充:

除非超低熱量,不然減重這件事,最好優先考慮食物攝取的內容,肉類、乳製品以及乳酪的比例應該降低。

原文報導參閱來源:

http://expathealthinsurances.blogspot.tw/2013/12/health-to-stay-lean-does-not-matter.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治療創傷症候群 K他命證實有效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第三級毒品K他命竟成醫療利器?知名科學期刊JAMA最新研究發現,K他命對於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有顯著療效。不但能夠在短時間內減輕症狀,長期下來也能夠緩解因PTSD所導致的身心狀況失調問題,其效果比過去常使用的鎮定劑、安眠藥更好,且風險也較低。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造成心理狀態失調,如在孩童時期遭受身心虐待、經歷性侵害、戰爭、嚴重車禍、目睹親人、愛人死亡、自然災害等,可能會因而導致惡夢、性格大變、易怒、失憶等症狀,進而引發重度憂慮、一般性焦慮失調或各種成癮症狀。

【K他命效果顯著】 此次由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費得所主持的實驗,找來了57位患者,並從中篩選出41名符合資格的受試者。他們隨機注射0.5毫克的K他命或0.045毫克的鎮定安眠藥「速眠安」,並在1周內規律施打。到了第2周,則選相對的另一種藥物施打。

根據Medpage Today報導,當研究者使用K他命靜脈注射治療後發現,其效果遠比注射速眠安來的更好。當病人首次施打後進行IES-R創傷事件影響量表評估時,注射K他命的病人從46分降到14分,而施打速眠安的病人僅從48分降到25分。然而兩種藥劑都存有負作用,使用K他命的患者產生特別明顯的情感解離症狀,但僅持續幾小時後便消退,也沒有產生瘋狂的情形。

【風險較鎮定劑更低】 亞特蘭大艾默理大學的創傷焦慮回復實驗主持人羅斯巴姆表示,此一研究對於PTSD治療有很大的突破,「過去就有研究指出,K他命能夠幫助治療憂鬱症和強迫症,但這是首次發現K他命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有顯著的療效。」另一位研究者卡羅指出,K他命過去本來就是用於手術麻醉劑,因此對於人體不會有害,反而是其他種類的鎮定劑比K他命帶來的風險更大。

Medscape指出,僅管K他命的注射能夠明顯改善PTSD和綜合性憂鬱症症狀,但此實驗還必須要擴大測試,並重複檢視K他命的使用安全性,避免重複注射的成癮性,才能真正用於臨床治療。

 

 

鄭醫師補充:

之前曾有零星小規模的研究發現,注射低劑量的K他命可以幫助改善難治型的憂鬱症。不管背後的機轉是K他命作用於認知功能系統的腦細胞受體或者是K他命本身的麻醉解離作用,除了患者本身心結以外,專業醫師誰敢用?

就像在佛洛伊德時代,安非他命是當是合法可以用來治療憂鬱的處方藥物一樣,僅僅為了療效,可以忽略藥物本身的副作用以及藥物依賴的風險,我想這是這類療法能否突破,廣泛應用的最大問題。

參考文獻:

Feder A, Parides MK, Murrough JW, et al.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Ketamin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sychiatry. 2014;():.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4.62.

http://archpsyc.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6085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是「開心」果!研究:天天吃奇異果 負面情緒少35%

豐含維生素C、水分高,奇異果不只營養,還具「開心果」的減壓效果!紐西蘭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食用奇異果、連續6周下來,感覺疲勞、憂鬱、失眠、壓力、暴食、怒氣等情緒困擾指標(TMD)可降低35%。國內醫師表示,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欠佳時,體內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8倍,補充有助穩定情緒。

這項刊登在「營養科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共針對35名、體內維生素含量較低的年輕男性進行,採隨機分組,一組每天食用半顆奇異果、一組每天食用2顆奇異果,期間並停止攝取其他含維生素C的食物或飲料。

研究結果發現,連續食用6周下來,血液與尿液檢驗顯示,不管任一組,體內維生素C濃度都明顯提升,且受測前後問卷的TMD指標,負面情緒足足降低35%,變得較正面、快樂。

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院長、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祝年豐也在國內進行類似臨床實測,他同樣讓40名、20至39歲的博碩士、醫院員工以及一般上班族,每天額外食用2顆奇異果,其他飲食不限制,14天後,受試者同樣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提升、自覺快樂的量表分數平均提升5分。

祝年豐表示,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欠佳時,因為肌肉、器官都處在緊繃狀況,體內所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8倍,尤其人緊張時會脫水,水分不夠,因此,平時多吃豐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葡萄柚、柳丁等,可以緩解緊張情緒,都是抗壓力的好食物,但仍要適量為止。

衛福部建議國人,成人每天應攝取100毫克的維生素C,以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居冠的奇異果為例,一顆黃金奇異果就有90毫克、綠色奇異果也有72毫克,接近一天所需量。

不過,祝年豐強調,一個人情緒的快樂與否,除了食物,與生活型態的關聯度更高,如果每天都能吃足「三蔬二果」的人,一定是極為注重自身健康、且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階層,自然感覺較為快樂;他建議,廣泛從天然蔬果中攝取各類營養素,不僅是預防生理疾病,更是防治心理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紐西蘭研究也發現,水果中的天然維生素C,比市售補充的錠劑來得好,因為一般市售維他命C大多為單一成分,與天然水果相較,缺乏了其他維生素、酵素、葉酸等營養素的協同效果,效果大打折扣。

 

 

鄭醫師補充:

這雖然是去年發表的小規模研究,但提醒我們補充足夠量的維他命c可以幫助身體抗壓能力以及提升心情。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吃的是金黃色的那種奇異果。

此外,也過敏體質者,最好先搞清楚對奇異果是否過敏?

參考文獻:

Mood improvement in young adult males following supplementation with gold kiwifruit, a high-vitamin C food

Anitra C. Carr, Stephanie M. Bozonet, Juliet M. Pullar and Margreet C. M. Vissers

DOI: http://dx.doi.org/10.1017/jns.2013.1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壓力大孩易胖

 

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父母如果壓力重重,小孩很容易體重上升,面臨肥胖問題。因此父母減輕一點身心壓力,或可幫助孩子控制體重、維持健康體重。

加拿大聖麥可醫院研究團隊研究顯示,父母承受較大壓力時,小孩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會變得比較高,與父母壓力較少的孩子相比,父母壓力大時,小孩身體質量指數增加約百分之二。當父母壓力變更大,小孩體重更增加約百分之七。

研究首席作者流行病學專家凱坦‧尚卡爾達斯醫師表示,父母有壓力時,小孩體重增加幅度雖然看起來很低,不過小孩身體還在發育,且還在發展飲食、運動習慣階段,因此體重增加所帶來的影響更大。

研究人員每一年為兒童測量身體質量指數,此外研究人員也針對父母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身心承受多大壓力,並詢問這些父母生活中遇到哪些難關、困境,對於生活中的種種事務是否能控制、處理。結果顯示,父母承受壓力時,小孩體重很容易上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小兒肥胖」醫學期刊。

尚卡爾達斯醫師認為,父母遇到壓力時,一些行為可能會出現變化,舉例來說,做家事次數減少、活動量減少,或多吃不健康食物。此外,父母也可能為孩子製造壓力,使小孩吃得更多,小孩身處壓力時,生理也容易產生變化,導致體重增加。

尚卡爾達斯醫師指出,與其叫父母改變行為,還不如在這些家庭面臨難關時多給予支持,讓這些家庭有機會吃到健康食物,或讓這些家庭知道有哪些資源可幫助度過難關。

 

        

鄭醫師補充:

有此一說:小孩的狀況反應父母的狀況。

壓力大,體重容易增加,小孩比父母更明顯。面臨小孩肥胖或者壓力大的問題,別忘了父母親壓力狀況的評估,他們可能才是源頭關鍵。

參考文獻:

K. Shankardass, R. McConnell, M. Jerrett, C. Lam, J. Wolch, J. Milam, F. Gilliland, K. Berhane. Parental stress increases body mass index trajectory in pre-adolescents. Pediatric Obesity, 2013; DOI: 10.1111/j.2047-6310.2013.00208.x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想瘦 請早起享受晨光

 

(中央社華盛頓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發表研究指出,想要瘦下來很簡單,只要早起吸收一些晨間陽光就可以。

科學家針對54名志願者進行小型研究,發現最瘦的幾位志願受測者吃得不一定比其他人均衡,運動量也不一定比較多。他們只是吸收比較多晨間陽光。

研究人員說,吸收的陽光愈早,身體質量指數愈低,吸收的陽光愈晚,身體質量指數愈高。(譯者:中央社何世煌)1030403

 

鄭醫師補充:

光曝露,不僅影響睡眠以及生理時鐘,這篇研究主要還在提醒生理時鐘是否規律與正常,還會關係到體重控制。

儘管這是小規模研究,但整體而言,還適值得大家參考。

生理時鐘混亂,會造成身體壓力,讓身體壓力荷爾蒙上升,身體有壓力,讓體重更難控制。

有體重過重的人,想要調控體重,務必留意作息是否規律,只靠一般減重療法,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減重務必先減壓,提醒大家。

參考文獻:

Reid KJ, Santostasi G, Baron KG, Wilson J, Kang J, et al. (2014) Timing and Intensity of Light Correlate with Body Weight in Adults. PLoS ONE 9(4): e92251. doi:10.1371/journal.pone.0092251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92251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northwestern.edu/newscenter/stories/2014/04/morning-rays-keep-off-the-pounds.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染皮蛇 中風機率增74%

 

中國時報【諶悠文】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感染俗稱皮蛇(閩南語)的帶狀皰疹患者,日後容易罹患中風或心臟病,這種相關性在18歲至40歲染上帶狀皰疹的人身上尤其明顯。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團隊研究近32萬人病歷平均6年時間,有些病例甚至追蹤長達24年。研究結果顯示,40歲以下感染帶狀皰疹的人,中風機率大增74%,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50%。

罹患帶狀皰疹也會增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時稱為「小中風」)的風險,比起沒有得過帶狀皰疹的人,帶狀皰疹患者發生小中風的風險升高2.4倍。

此外,如果是40歲以上的帶狀皰疹患者,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增加10%,不過在這項研究中,得到帶狀皰疹後中風的患者,僅占參與研究者的0.21%。這項研究已將肥胖、抽菸和高膽固醇等傳統危險因子列入考量。

主持這項研究的病毒學家布若伊兒博士說,帶狀皰疹患者,尤其是年輕人,應該篩檢中風危險因子,而接種帶狀皰疹疫苗能使感染機率降低約50%,如今需要研究接種疫苗,是否也能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發生率。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動,生長繁殖。

 

 

鄭醫師補充:

小時侯或者年輕時得過水痘,後來症狀全無,但水痘病毒並未被殲滅,而是藏在身體某些地方,待當事人免疫力不佳時,便會再跑出來為害,帶狀皰疹的禍首便是水痘病毒。

讓免疫力不佳的重要原因,便是過度或者持續的壓力,因為壓力導致腎上腺皮質醇增加,幫助身體應付壓力,然而腎上腺皮質醇持續升高,會抑制免疫系統,因此當事人在過度壓力下,免疫力會降低,因此之前得過水痘的人,又出現帶狀皰疹的機率大增。

中風以及心臟病都是身體承受過度壓力下的衍生物,因此,這項研究提醒我們,過度壓力導致免疫力下降,同時提高心血管以及中風等疾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Herpes zoster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TI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K

  • Judith Breuer,
  • Maud Pacou,
  • Aline Gauthier,
  • and Martin M. Brown

January 21, 2014 82:206-212;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anuary 2, 2014

http://www.neurology.org/content/82/3/20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焦慮睡不好 每天10顆杏仁入夢鄉

「反服貿學運」吵的沸沸揚揚,許多人緊盯媒體,心情隨著上下起伏,時而擔憂,時而緊張,幾天下來引發頭痛、疲勞、睡不能眠等症狀,長期恐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和情緒性疾病。營養師建議壓力大到失眠、睡不好的民眾,平常可適度攝取原味杏仁,豐富的麩醯胺酸有助於安定大腦神經,幫助提升睡眠品質。

杏仁助眠關鍵:麩醯胺酸、鎂

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李玉彩表示,杏仁含有豐富的麩醯胺酸(Glutamine),屬於「非必需胺基酸」,但麩醯胺酸經轉化成麩胺酸(Glutamate),再進一步轉化成GABA(Gama-aminobutyric acid),主要存在人體的腦部,是很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使腦部機能正常運作。適當濃度的GABA可以使情緒放鬆、安定大腦神經,改善頭痛、疲勞等症狀,因此有抗焦慮和助眠的功效。

此外,杏仁也被視為天然的助眠尖兵,含有可提供人體生化代謝的鎂,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和穩定情緒的作用,也能消除疲勞、鎮定精神。

吃杏仁舒緩情緒 每天10顆助眠

吃杏仁可舒緩緊張的情緒、改善睡眠品質,不過,衛生福利部對堅果的攝取建議量是一天一份就好,以杏仁來說,一份大約是10顆左右。李玉彩營養師也特別提醒,杏仁果的食用方式是鼓勵攝取原形的果仁,而非蜜汁或鹽酥等已加工過的杏仁果,以免同時吃進過多的鹽分、糖分或油脂,反而影響健康和睡眠。建議以杏仁果入菜的方式來食用,比較不易有過度攝取的問題。

 

鄭醫師補充:

最近老緊盯電視,讓自己心神不寧難入睡嗎?

第一先關掉電視一周,隔離干擾源。感覺會輕鬆些。

臨床上,我們補充麩醯胺酸(Glutamine),在體內會先轉換為麩胺酸(Glutamate),然而麩胺酸本身對身體來說是屬於興奮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建議大家若要補充杏仁,建議在白天。鎂在營養醫學上,常用於放鬆神經。

麩胺酸除了幫助神經興奮,還可以幫助學習以及記憶力:

  1. Meldrum, B. S. (2000). "Glutamate as a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brain: Review of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0 (4S Suppl): 1007S–1015S. PMID 10736372.  
  2. McEntee, W. J.; Crook, T. H. (1993). "Glutamate: Its role in learning, memory, and the aging brain". Psychopharmacology 111 (4): 391–401. doi:10.1007/BF02253527. PMID 7870979. 

身體很有意思,一定要先把能量補充足夠,才能轉換為放鬆物質GABA。很多人睡不飽或者很累還睡不著,其實是身體能量代謝不足所致。

要補充GABA及鎂,有直接營養補充品可以幫忙。

以上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研究:找護士量血壓較準 千萬別找醫生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醫生量的血壓都比護士量的要高,不少病人因此而不必要的吃了藥或增加了劑量。所以,去醫院量血壓最好找護士,別讓醫生量。

「艾克斯特」大學醫學院分析了十個月,一千名病人去醫院分別讓醫生和護士量的血壓。結果顯示,醫生量到的都比較高。醫生量到的收縮壓會比護士量到的高七個毫米汞柱,舒張壓高四個。

以往有種說法叫「白袍恐懼症」,也就是病人看到醫護人員會緊張,血壓就會飆高。不過,這項研究證實,會讓病人緊張的是醫生,護士的影響較小。

 

鄭醫師補充:

護士量和醫師量,血壓值會有差異?這絕不是護士比醫師常量血壓,醫師量有誤差的問題。關鍵在於患者本身的狀況反應。

在家量血壓,血壓都正常,到了醫院,尤其是給醫師量血壓,血壓會飆高,在在都說明了這是情境引發,有人稱之為白袍恐懼症或者白袍症候群,或者可以稱之為心因性高血壓。我也有遇到一位患者,他在家量血壓都OK,但到了醫院,自己到電子血壓計去量血壓,血壓馬上飆高。這類患者的血壓高是因為擔心與緊張的想法介入,導致心血管壓力增加,他們需要的不是高血壓藥物,而是學習如何放鬆與面對。一般的放鬆技巧訓練以及認知行為療法應該有些助益。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673173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飯前先聞水果 飲食選擇更健康

用餐時間到了,你會選擇吃豐盛的滿漢全席,還是健康無負擔的低卡輕食呢?每個人每天都要面臨這種吃什麼的抉擇,總是有兩種聲音在大腦裡掙扎,不過現在科學家想出了一個方法可以讓選擇變得更為簡單:先聞水果!研究發現,水果氣味可以改變人大腦的飲食偏好,傾向於選擇吃健康食物。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法國勃艮第大學(University of Bourgogne)的心理研究,以「研究用餐時溝通情形」為由進行盲測,將115名18~50歲的男女性分為兩組進入不同房間內等待,其中一間事先經過噴灑新鮮梨子氣味,一間則否。

經過15分鐘之後,再將他們帶往另外一個房間,並從眼前的自助餐菜單中選出3道餐點,前菜為冷盤肉類,或是磨碎的胡蘿蔔,主菜為肉餡捲,或是鮭魚蔬菜燉飯;甜點則是巧克力布朗尼或是蘋果拼盤。

待在有水果香氣房間的組別,前菜與主餐的選擇跟另一組沒有明顯差異,但在甜點的選擇上則明顯不同。待在未聞水果香氣房間的人,其中有4分之3選擇吃布朗尼,而聞過水果氣味的人,僅有一半以下的人選擇布朗尼。研究結果顯示,人類的食慾不知不覺在潛意識中會受到氣味刺激所影響。

控制食慾,飲食有妙方

刊登於線上「食慾」期刊(Appetite)的報告內容提出,這是第一份提出水果氣味會影響人對食物選擇的研究結果,會讓人更傾向於選擇含水果、較清爽的食物。將這樣的影響應用到需要飲食控制的人身上,可以試著在吃飯前先聞聞水果的清香氣味,或許有助於讓吃飯時較不容易陷入暴飲暴食,或吃太油膩高熱量的選擇中。

事實上,人的食慾可以透過各種不同方式來控制,例如美國研究就曾發現,杏仁具有抑制食慾的效果,或是三餐飯前將黑木耳粉泡水喝,木耳的大量纖維可以增添飽足感、進而降低食慾,用餐時也就不會吃進過多的熱量。

  

鄭醫師補充:

嗅覺連結的其實是相當原始的大腦,這部分與每個人的情緒反應甚至是潛意識都有直接相關,因此透過嗅覺來改變飲食的理論以及做法,以英文來說是MAKE SENSE!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583913/Sniffing-fruit-improves-diet-Smells-trick-brain-choosing-healthy-option-faced-treat.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方式會減壽

 

 澳洲研究人員表示,許多人為了減肥採取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他們不吃米飯、馬鈴薯及麵包等食物,這或許有助減輕體重,但是卻可能帶來疾病、甚至加速死亡。

澳洲一項研究針對900隻白老鼠給予不同的飲食組合,有的以蛋白質為主,有的著重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結果顯示,飲食中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配合限量肉類及豐富蛋白質食物的那一組老鼠,活得比較健康、長壽。

另一組給予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則顯示出這群老鼠的血壓及膽固醇不會太高,對於葡萄糖的耐受度也比較高。

而攝取高蛋白、低碳食物的老鼠雖然比較瘦、但健康較差、壽命也較短。研究人員指出,不少人為了維持身材,經常處於半飢餓狀態,這樣做可能會影響健康、而且會減少壽命。

 

鄭醫師補充:

澱粉是身體能量最直接來源,改變身體的代謝也許短時間能幫助減重,但卻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加速死亡或者減少壽命。

減重第一步:不能讓身體感到飢餓,不然壓抑後就是更大的反撲。

參考文獻:

Samantha M. Solon-Biet, Aisling C. McMahon, J. William O. Ballard, Kari Ruohonen, Lindsay E. Wu, Victoria C. Cogger, Alessandra Warren, Xin Huang, Nicolas Pichaud, Richard G. Melvin, Rahul Gokarn, Mamdouh Khalil, Nigel Turner, Gregory J. Cooney, David A. Sinclair, David Raubenheimer, David G. Le Couteur, Stephen J. Simpson

Cell Metabolism - 4 March 2014 (Vol. 19, Issue 3, pp. 418-430)

http://www.cell.com/cell-metabolism/abstract/S1550-4131%2814%2900065-5

原文參考報導:

http://www.abc.net.au/news/2014-03-05/low-carb-diet-may-shorten-your-life-study-finds/529928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跌1千點 增5%精神病患住院

心情不好時,最好避免進出股市。國內最新研究顯示,只要國內股價每下跌一千點,就會增加近百分之五的精神疾病患者住院。

東華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林忠樑、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欽賢、台北大學財政系主任劉彩卿等人,蒐集一九九八年到二○○九年股市行情資料,再比對健保資料庫,共四十六萬八千筆因精神分裂症、重鬱症和躁鬱症住院資料(每天新住院人數),分成性別,及廿五歲到六十五歲以上等五個年齡層去比較。

結果發現,只要台灣證券交易所加權指數下跌一千點,就會增加百分之四點七一的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另外,股價每下跌百分之一,當天就會增加百分之零點三六的精神疾病住院率;如果股價連續下跌五天,第五天就會增加百分之一點六的住院率。

股價變動影響男性的精神健康,比女性來得明顯;尤其是連續的股價變動,對四十五歲到五十四歲男性患者影響較大。

這篇「股價會造成人們精神疾病嗎? 」(Do stock prices drive people crazy?)研究,日前已獲刊登在「健康政策與計畫」(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國際期刊。

林忠樑指出,股票市場是經濟指標之一,它雖不是造成人們產生精神疾病直接原因,但股價下跌往往會牽動財富減少、減薪、裁員,讓投資人擔憂;所以建議正受到壓力、憂鬱,或其他心理因素困擾的人,應避免關注日常股票市場的變化,特別是為工作、家庭所苦的中年人。

陳欽賢前年曾發表股市下跌百分之一、國內因中風住院會增加一人的研究。

劉忠樑表示,這篇研究則是股價與精神疾病住院是否相關的首篇研究,但研究仍然有些限制,例如無法排除教育、就業率、吸菸等個人及社會因素對精神疾病的影響。

 

鄭醫師補充:

精神病患本身大多不會去股市投資,因此股價下跌一千點,代表經濟面的緊繃,而非直接影響。

記得台灣有一段時間股市剛起飛,當是幾乎是全民瘋股市,聽聞有些家長反應,甚至極少數的老師在校也緊捉著收音機不放,只要聽到股價下跌,心情不佳,便無心上課。因此,股價下跌,影響是可能是精神病患周邊的人,精神病患者從周邊的人感受到冷落或者情緒的壓力,可能造成住院機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52670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研究:海帶有利於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為了減肥,相信許多人都下過許多苦心,試過各種減肥方法,但你知道吃海帶會或許也能幫助減重嗎?據英國研究指出,發現海帶中的海藻酸,可以抑制人體脂肪吸收。

英國紐卡斯爾(Newcastle University)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海帶中的一種物質可以抑制人的身體吸收脂肪。經實驗發現,海帶所含有的海藻酸(alginate),可以抑制腸胃對脂肪的分解。這個在《食品化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顯示,如果將海藻酸含量增加4倍,對脂肪的吸收可以降低75%。

此研究試驗,還將海藻酸摻入麵包,結果發現即便是少量攝入,人體對脂肪的吸收也減少了3分之1。研究人員對於實驗結果感到興奮,將著手臨床實驗,試著以海帶作為正常飲食的一部分,測試減肥的效果。不過,專家也說,雖然海帶可能有助於對付肥胖症,但避免肥胖的最佳辦法,首先還是要減少脂肪的攝入。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的採用方式是透過攝取海藻酸來幫助減重,而非直接攝取海藻,因此想應用相關方法來幫助減重的人,建議利用營養補充品來進行,效果會比較接近實驗的結果。海藻酸的原理主要是透過抑制腸胃對脂肪的分解,減少對脂肪的吸收,類似的作用機轉在目前專業減重藥物上也看得到。

原文參考報導來源:

http://www.ibtimes.co.uk/seaweed-supplemented-savoury-delights-promise-weight-loss-says-new-study-143846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像得肝炎…常吃速食傷肝

 






最危險速食︰薯條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美國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定期吃速食除了會導致體重增加,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而且傷肝程度一如肝炎;而其中最危險的速食,莫過於薯條。


這個發表在美國電視節目「醫生」(The Doctors)的研究結果,最令人關注之處在於:即使只持續吃一個月速食,就會讓肝臟出現重大變化,其中添加額外成分的薯條特別危險。醫生歐登(Drew Ordon)在節目中指出,大家都知道薯條加了鹽又是油炸的,但其實還加了能使之看起來金黃酥脆的糖。此外,炸雞與洋蔥圈也特別傷肝,因為脂肪與飽和脂肪量會造成脂肪肝。


吃1個月 肝臟出現「重大變化」


令人驚訝的是,據歐登形容,這些速食導致的肝酶的改變,與肝炎類似。肝炎有導致肝衰竭之虞。


美國每天有16萬家速食餐廳提供食物給5000萬名消費者。歐登說,「我們都有罪」,大家偶爾都想放縱一下,但問題是有這麼多人把速食當主食,特別是兒童,「這就是重點所在」。


更慘的是,加點沙拉均衡一下也沒用。歐登警告,消費者應該特別注意被速食餐廳標榜健康或新鮮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很可能被添加化學物。目前並未針對這些食物訂定明確規範。


歐登說,有些餐廳甚至在沙拉裡添加具有抗凍作用的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以免葉菜類食物枯萎;雖說吃一點點抗凍劑死不了,但消費者顯然也可以選擇不吃。


鄭醫師補充:


上述報導的原文出處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cbsnews.com/8301-33816_162-57569746/fried-foods-have-similar-impact-on-your-liver-as-hepatitis/


今年春節,把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的DVD拿出來看,這部曾經得獎的紀錄片,講的就是上述報導的內容。導演兼主角,因為當時兩位過胖年輕女孩控告速食連鎖公司供應危險的食物,讓她們罹患嚴重的肥胖症,羞於見人,但法院判決駁回,因為無法證實肥胖與吃速食有關,除非都吃速食也導致肥胖才能證實,因此原本非常健康的導演讓自己連續一個月三餐都吃麥當勞,在食用之前還找三個醫師會自己的健康狀況做體檢,比較自己食用前後的健康變化,結果慘不忍睹,其中肝發炎以及脂肪肝就是明顯的臨床表徵,還有心情沮喪、性功能減退、體重明顯增加等等,據我所知,有些小學也把這部片作為教案在課堂上播出,提醒小朋友不要常吃速食,以免生憾。


以下我把網路對這部影片的報告找出來改大家參考:


你有想過連續吃一個月的麥當勞,且不食用任何其他食物!年輕的美國導演摩根史柏路克大膽地以自己的身體做實驗。連續30天,三餐只吃麥當勞所賣的食物。只靠麥當勞能維持人體基本機能運作嗎?身材會變成什麼樣子?這部紀錄片將為你揭曉答案!「Super Size Me」今年初在「日舞影展」上一鳴驚人,且獲得最佳導演(紀錄片類)大獎,並吸引不少戲院爭取放映。

關於本片:
美國人為什麼這麼胖?根據調查,大約有37%的兒童及少年體內脂肪含量過高,而大約每三個成人中就有兩個人屬於超重或者肥胖,這究竟是人們缺乏自制力的表現,還是速食公司的錯誤呢?
導演摩根史柏路克在影片中採訪美國20個大城市裡的各行各業,包括全美最肥胖的城市-休士頓。從外科醫生到健身教練,學校廚師到立法者,被採訪者們與觀眾分享了他們對美國人日益增長的腰圍的研究、見解以及複雜的感情。
在採訪的過程中,摩根還親自下海,把自己的身體當成白老鼠作實驗。連續30天,三餐只吃麥當勞所賣的食物。連水都是喝麥當勞的。而且不能挑食,菜單上的每項食品都必須吃一遍。在實驗開始之前,摩根還特地去看了三位醫師,證明自己是一位身體健康,心肺肝功能指數正常的年輕人。但在狼吞虎嚥一個月的漢堡、薯條後。悲劇發生了,摩根的體重驟然增加了12公斤,膝蓋因為驟增的重量而感到酸痛。連女朋友都受不了,對他大聲抨擊。
除此之外,影片中還向人揭示了學校午餐的弊病,日益減少的健康與體育的課程,以及食品上癮與肥胖症患者們如何通過減肥重新獲得健康。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診斷-一口唾液 可知心理壓力有多少

中國時報【楊明暐╱綜合報導】

壓力會耗盡一個人的精力。曾任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局長的桑特斯(Hector Sants)加入巴克萊銀行僅10個月,就因壓力過大辭職。英國著名板球選手特羅特(Jonathan Trott)日前退出澳洲巡迴賽,也是因為長期處在壓力之下。

其實從事任何行業、擔任任何職位,無論是公司主管或基層人員,都會有壓力。2012年英國工人因緊張、焦慮和抑鬱請病假,平均為5.3天。而英國因壓力帶來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140億英鎊。

為維護員工身心健康,大部分英國大型企業會提供一些心理諮商,並配合彈性工作,協助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不過,越來越多公司也開始使用最新的壓力診斷檢測設備和各種新技術,以期儘早發現問題。

提供體育界、軍隊和一般企業健康診斷服務的「IPRO互動公司」,運用一種便攜式唾液檢驗機,能在幾分鐘內判斷出受測人員心理承受的壓力。由德國Qiagen公司製造的這套設備,價格約1500英鎊(約台幣7萬4000元),能測量一個人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以及睾酮、免疫球蛋白等激素的水平。

研究顯示,壓力過高會削弱人的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染病和罹患冠心症。IPRO業務主管鄧巴(Joe Dunbar)表示,只要知道員工承受壓力到何種程度,便可以適時介入,好比鼓勵他們多運動,或是改變工作習慣。目前,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曼聯隊和曼城隊兩支球隊都使用這套工具,掌握那些A咖球員所受到的壓力。

擁有英國電信、德意志銀行等客戶的「全連貫公司」(Complete Coherence),則是透過心律及賀爾蒙檢測,協助客戶維護高階主管健康。該公司主管華金斯(Sarah Watkins)女士指出,心律變化是評估一個人是否疲憊以及是否可能猝死的良好指標,企業主管們穿戴心臟感測裝置將資料上傳,透過軟體分析處理,可幫助他們變換呼吸方式,改善他們的心律。

 唾液檢測壓力所費不貲嗎?

 

鄭醫師補充:

壓力檢測其實不必高價,透過功能醫學相關檢測可以直接了解壓力賀爾蒙(即腎上腺皮質醇)、睪固酮以及免疫球蛋白的數值。此外心律變化,就是一般稱之為自律神經的檢測,這兩部分都可以協助當事人了解自己最近的壓力狀態是否過度負荷或者疲勞等等,甚至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費用並不會像上述報導提到的那麼高。

不管前者檢測壓力值或者是後者檢測自律神經,我們都可以透過營養補充品做一定程度的調整,然而壓力系統失衡,往往有更前端的原因,根本解決之道,仍應設法透過有經驗的專業協助找出根源,針對根源來處理才是根治之道。

 

參考文獻:

http://www.cbi.org.uk/media/2150120/cbi-pfizer_absence___workplace_health_2013.pdf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2531669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壓力越大 頭越痛

德國最新研究發現,壓力越大,越容易引起頭痛,如果能讓壓力型頭痛患者採用一些放鬆技巧,或許會有點幫助。

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頭痛問題的人相比,常出現頭痛的人往往承受較大壓力。當壓力越來越大,頭痛症狀也就越加劇烈,無論哪一種型頭痛都是一樣,不過壓力型頭痛患者情況常更為嚴重。

研究首席作者為德國杜伊斯堡艾深大學醫院的莎拉‧施蘭姆醫師,她表示,想要好好治療頭痛,就得針對不同類型頭痛患者量身打造壓力管理計畫。對於壓力型頭痛患者來說,舒壓治療可以帶來較多好處。研究成果將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醫學會年會。

研究人員以五千多人為研究對象,這些人年齡介於二十一歲到七十一歲,研究人員針對這些人進行問卷調查、評估,以了解他們的壓力程度與頭痛狀況,問卷調查一年做四次,持續兩年。

研究團隊發現,約有百分之三十一的人有壓力型頭痛,有百分之十四的人有偏頭痛,有百分之十一的人是偏頭痛合併壓力型頭痛,另有百分之十七的人頭痛類型無法做分類。

研究顯示,當一個人壓力越大,當月頭痛次數就會增加,而壓力型頭痛患者一旦壓力加大,頭痛次數會增加更多,頻率也會更頻繁。

醫學專家指出,頭痛問題非常普遍,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進而增加經濟、社會負擔,因此處理慢性壓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鄭醫師補充:

電視或者媒體常常廣告:頭痛藥吃某某止痛藥,藥到病除。然而,頭痛的根源是什麼,廣告卻沒說,因為說了,會影響銷路。

絕大部分的頭痛與壓力脫不了關係,這是醫療專業人員再明白不過的事。頭痛往往只是要提醒當事人一件事:你有壓力,趕緊去面對和處理。不然壓力不止,頭痛不斷,止痛藥服用將會沒完沒了。

參考文獻來源: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 "Does more stress equal more headaches?."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19 February 2014.

http://www.newswise.com/articles/does-more-stress-equal-more-headache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老年孤寂 早死率增2成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指出,老年時感到異常孤單,會提高死亡率達14%,也顯示孤單如同肥胖一樣有害健康。研究者建議,常與老同事或家人相聚可以增加與人相處的時間,另外,善用科技也可以增加與人互動的管道。

芝加哥大學研究者卡西皮歐找來2千多位50歲以上的長者,觀察他們隨著年紀增加,身體與心理健康下降的差距,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否讓年長者面對逆境時能更具彈性。結果指出,沒人陪伴造成的寂寞空虛感,與社經地位低落造成的健康傷害相差無幾。根據6年的觀察研究,前者提高死亡率可達14%,後者則為19%;而另一項在2010年的統合分析則指出,孤單造成早死的風險是肥胖的2倍。

因遠離人群而生的孤單感,會造成睡眠干擾、提高血壓以及壓力賀爾蒙的分泌,甚至憂鬱。卡西皮歐建議,要避免老年孤單,可與老同事保持聯繫,或參加家族聚會,分享快樂的事。他說,「退休後到鄉下定居養老,不全然對人有益,畢竟無法與家人保持親密關係。」

卡西皮歐也指出,從2011年至2030年期間,每天約有1萬美國人邁入65歲大關,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未雨綢繆,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品質預做打算。

2012年英國一項調查也發現,20%的老人常感到孤單,尤其在週末假期,更有75%因孤單而輾轉難眠。英國關懷老人組織「Age UK」代表亞伯哈罕絲表示,這次美國研究結果顯示,老人面對孤單時不僅日子難過,也會影響健康,她說,「我們要承認孤單是晚年快樂健康生活的可能威脅。」

不過,科技日新月異,許多產品融入生活中。有人以攝影為樂,也有人以網路認識朋友,讓自己與更多人互動。一名住在澳洲,住處離最近村莊90公里遠的漢絲便喜愛攝影,並在社群網站上分享照片,與網友緊密互動。她說,「以前我喜愛閱讀書籍,但隨著科技進步,我開始將時間投注在攝影上,不僅不會花費許多金錢,也讓我更容易得到滿足。」

卡西皮歐仍提醒,科技只是「工具」,應讓自己更融入而非遠離人群。本次研究結果已在今年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發表。

    

鄭醫師補充:

自我孤立主要是心理的壓力引發,其實當事人也無法獨處,社交生活是一個救贖,然而如能在年紀輕時便培養自處的能力,便能免於自我孤立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影響健康甚至是壽命的長短。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72705.php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58249.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油酸脂肪助減重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0月7日 上午12:00
 

並非所有脂肪都會傷害身體。美國德州科技大學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像亞油酸等脂肪可能會增加身體新陳代謝,反而對減重有利。

 

研究團隊以基因改造老鼠做實驗,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脂質研究期刊」。研究人員認為,透過研究,未來或許可以研發補充劑,或透過飲食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減重,或幫助減輕肌肉疲勞。

 

研究作者指出,肥胖的人骨骼肌當中含有一種「SCD1」特殊酵素,這種酵素可以將飽和脂肪轉化為不飽和脂肪,當脂肪轉化為不飽和脂肪,就會比較容易代謝。

 

吃進食物脂肪時,肝臟就會製造SCD1酵素,脂肪組織本身也會製造這種酵素,以調節脂肪多寡。大量運動者的肌肉、肥胖者的骨骼肌也都會產生這種SCD1酵素。

 

研究人員以基因改造老鼠做實驗,讓老鼠肌肉可以持續分泌SCD1酵素,然後拿這些老鼠與野外老鼠做比較。結果顯示,基因改造的老鼠比野生老鼠帶有更 多多元不飽和脂肪,特別是亞油酸濃度更高,身體多半是透過飲食攝取到亞油酸。基因改造老鼠吃比較多的食物,但研究人員卻發現,基因改造老鼠體重減輕幅度較 大,運動能力也獲得改善。

 

研究作者營養生化助理教授茄德‧帕頓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基因改造老鼠新陳代謝較為迅速,因此會消耗更多熱量,運動能力也提升不少。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當增加老鼠食物攝取量,同時提升SCD1酵素濃度,肌肉組織就會產生更多亞油酸,亞油酸會針對肌肉細胞DNA作用,促使細 胞產生更多線粒體,線粒體這種蛋白質會讓細胞消耗更多熱量,將多餘食物轉化為熱能。究人員指出,未來藉由食品補充劑,也許也能達到相同促進代謝效果。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提到的SCD-1酵素,幫助減重關鍵在於幫助細胞產生更多粒線體,粒線體本身就是細胞的發電廠可以幫助能量消耗,補充亞麻油酸可以幫助粒線體,肝臟就會增加SCD-1的製造,脂肪組織也會製造這種酵素,幫助身體把飽和脂肪酸轉變成不飽和脂肪酸,幫助脂肪代謝。這是補充好的脂肪,可以幫助身體脂肪代謝的絕佳說明。

 

類似概念協助減重的概念,有一種名為共軛亞麻油酸的東西,Conjugated Linoleic Acid,簡稱CLA,最早由美國威斯康新大學所分離出來,這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般常見於羊肉、牛肉、牛油、牛奶、酸乳酪及乳酪等食物中。CLA 可抑制 lipoprotein lipase 活性,減少內生性脂肪的合成;增加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 活性,加速脂肪的代謝。研究顯示,共軛亞麻油酸具有改變人體脂肪與肌肉組織比例的功用,可用於體重控制。但如果要用於治療用途,要從食物中攝取量會比平常 攝取量大很多,因此建議可以直接去服用商品化的製品,目前市面上可以購得的產品,都是從葵花油等油品的亞麻油酸轉換而來的。

 

CLA對心血管的系統幫助很大,根據1998年在瑞典對53名研究對象進行的雙盲實驗,之前兩週服用 安慰劑,之後十二週每天給予4.2克的CLA或安慰劑,對照研究發現服用CLA那組的體脂肪有明顯的下降。1997年在挪威針對10名男性及10名女性的 研究,每天服用3克的CLA三個月後體脂肪明顯的下降。

 

此外,醫學博士Ola Gudmudsen在挪威針對六十名中度肥胖的人進行CLA(3.4克)與橄欖油(4.5克)的比較實驗,為期十二週,服用橄欖油的那組不管血壓、體重都 無顯著的改變,然而CLA那組體重卻明顯下降了,而另一項比較研究發現:不管每天服用多少CLA(從1.8克到7.2克),和對照組相較,體重都有顯著的 下降。

 

Michael Pariza 博士在威斯康新大學的動物研究發現,CLA對體脂肪下降的效果分別是57%-70%,23%及22%。研究人員發現CLA的確能有效調節體脂肪的堆積及滯留。

 

此外,有些研究人員發現,CLA還可以抑制癌症的生長,包含黑色素瘤、乳房、結腸、卵巢與前列腺等等癌症防護效果,研究人員認為CLA有點像海綿,可以吸收身體產生癌變的氧化物。


有34篇研究結果都指出,CLA能夠有效減低人類的腹部脂肪,最好能配合生活形態及運動來改善,一般最理想的使用劑量為一天3.4克:

Blankson H, Stakkestad JA, Fagertun H, Thom E, Wadstein J, Gudmundsen O. (1 December 2000).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reduces body fat mas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humans". Journal of Nutrition 130 (12): 2943–2948. PMID 11110851. http://jn.nutrition.org/cgi/content/full/130/12/2943. Retrieved 2006-05-27.

 

 

 

上述報導的參考文獻:

 

  • Michael P. Rogowski,
  • Matthew T. Flowers,
  • Alexis D. Stamatikos,
  • James M. Ntambi,
  • and Chad M. Paton

SCD1 activity in muscle increases triglyceride PUFA content, exercise capacity, and PPARδ expression in mice J. Lipid Res. 2013 54:(10) 2636-2646. First Published on August 5, 2013, doi:10.1194/jlr.M035865

http://www.jlr.org/content/54/10/2636.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D 可緩解纖維肌痛

纖維肌痛症患者常飽受慢性疼痛、倦怠、全身不適之苦。奧地利最新研究發現,若能讓體內維生素D濃度偏低的纖維肌痛患者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許可以幫助減輕疼痛、舒緩不適。這種方法經濟、實惠,或許還可以搭配其他治療方式,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疼痛」醫學期刊(PAIN)。

纖維肌痛患者除了會出現疼痛、倦怠、全身不適等症狀,睡眠也常會受到干擾,有的人白天起床身體會比較僵硬、注意力較差,有時還會出現焦慮、憂鬱等身心症狀。這些問題都深深影響患者生活品質,有些患者甚至失去工作,或從此不再參與社交活動。目前沒有治療方式可以徹底治療這種疾病,不過若透過運動、認知行為治療、暫時用藥等方式,可幫助減輕部份症狀。

血液中的「骨化二醇」(Calcifediol)常被視為維生素D濃度指標。研究作者奧地利維也納骨科醫院骨科疼痛管理科醫師佛羅里安‧威普納表示,許多纖維肌痛、疼痛症狀嚴重的患者血液「骨化二醇」濃度偏低,目前還缺乏證據證明維生素D補充劑可能對纖維肌痛症患者造成哪些影響。因此希望透過研究,進一步了解增加「骨化二醇」濃度是否能幫助患者改善疼痛症狀。

研究人員以三十名纖維肌痛症女性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人血液中的「骨化二醇」濃度偏低。這些人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必需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讓「骨化二醇」濃度上升。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監測骨化二醇」濃度,研究持續二十四周。研究結果顯示,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的患者疼痛症狀明顯獲得緩解,生理運動功能也大幅提升。

研究人員認為,纖維肌痛症患者在冬天的時候最好定期檢查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若發現維生素D濃度過低,就要考慮接受治療,這樣或許能幫助改善不適症狀

 

 

鄭醫師補充:

 

維生素D對於身體非常重要,過去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維生素D濃度往往也容易偏低,而纖維肌痛症的患者往往容易有情緒困擾。

 

這篇研究報導提醒我們,纖維肌痛症患者可以透過維生素D檢測了解是否有不足或者缺乏的狀況,此外,還可以透過補充維生素D來改善症狀。到底補充是否足夠,可以透過實驗室檢測來監督。

外此,高劑量的維生素C以及鈣鎂(比例為2:1)補充也能有效減輕症狀,再配合規律運動以及認知調整,有效率的治療與改善並沒有想像中難。

 

參考文獻:

 

Florian Wepner, Raphael Scheuer, Birgit Schuetz-Wieser, Peter Machacek, Elisabeth Pieler-Bruha, Heide S. Cross, Julia Hahne, Martin Friedrich. Effects of vitamin D on patients with fibromyalgia syndrom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PAIN®, 2014; 155 (2): 261 DOI: 10.1016/j.pain.2013.10.00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