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有壓力怎麼辦?如何健康減重? (4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正面想法 偏頭痛藥療效更好

 

美國新研究發現,患者的期待對於偏頭痛治療效果有明顯影響。

美聯社報導,研究對象是66名偏頭痛患者,波士頓研究人員試圖量化他們在藥物治療後的舒緩效果,以及「安慰劑效應」占多少份量。

哈佛大學教授卡帕查克(Ted Kaptchuk)說:「每句話都有份量,不只是藥物多寡而已。」

卡帕查克和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Hospital)團隊進行這項新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在試驗過程中,醫師每次開立不同藥物時,會告訴病患這是有效偏頭痛藥物rizatriptan還是安慰劑,然而醫師不見得每次都會據實以告。

根據患者回報結果,當然真正的偏頭痛藥物還是遠比安慰劑有用;不過另項明顯結果是,患者即使知道是安慰劑,頭痛情況還是比完全不治療來得減輕。

研究人員表示,令人訝異的是,當醫師告知患者開的是真的偏頭痛藥物時,病患回報疼痛舒緩的程度,比醫師騙患者說開的是安慰劑,效果要好1倍以上。

卡帕查克說:「我們給的訊息愈正面,安慰劑效應就愈大。」卡帕查克說,效果不見得純粹是心理因素;他表示,服用藥物的「儀式」,可能會喚起一些讓人心理舒服的潛意識記憶。

鄭醫師補充:

在醫療上本來就有安慰劑效應的存在,換句話說,即使服用的是不具療效的安慰劑,但在當事人不知道的狀況下,服藥動作還是會啟動身體的自我療癒機制來改善病情,其中明顯的安慰劑效應,抗憂鬱劑絕對榜上有名。

自我暗示的力量不可輕忽,善用這股力量,將能幫助自己更健康。但也別撐過頭反而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參考文獻:

Altered Placebo and Drug Labeling Changes the Outcome of Episodic Migraine Attacks

  • Slavenka Kam-Hansen,
  • Moshe Jakubowski,
  • John M. Kelley,
  • Irving Kirsch,
  • David C. Hoaglin,
  • Ted J. Kaptchuk,
  • and Rami Burstein

Sci Transl Med 8 January 2014 6:218ra5. [DOI:10.1126/scitranslmed.3006175]

 http://stm.sciencemag.org/citmgr?gca=scitransmed;6/218/218ra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交響樂團員 壓力值破表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每每都有精湛演出的交響樂團成員,不管在彩排或是正式演出時,壓力值都面臨緊繃的狀態。維也納醫科大學針對奧地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成員進行研究發現,樂團團員表演當天皮質醇分泌就會偏高,其中又以指揮及首席小提琴手壓力最大,不過,若是懂得調適心情的人,與壓力相關的物質分泌則相對較低。

維也納醫科大學研究者皮爾格觀察了47位包括指揮在內的交響樂團成員,團員在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彩排與演出及表演結束後隔天,研究者便採集團員唾液及血液樣本,以便觀察「皮質醇」及「骨髓過氧化酶」(Myeloperoxidase)的分泌,以便了解每位團員是否仍會面臨壓力以及其壓力變化情形。

研究者表示,骨髓過氧化酶容易與發炎有關,還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為與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的動脈硬化形成過程中,骨髓過氧化酶就扮演最為關鍵的角色。

從結果發現,擔任指揮與第一小提琴手的壓力物質分泌是所有團員中最多的,皮爾格說,他們不只在演出當天,甚至連彩排時的骨髓過氧化酶與皮質醇分泌都相當高,證明即使成為交響樂團主軸是令眾人稱羨的,但「壓力」的無情考驗也非常人能夠想像。

不過,研究也發現,一個人如果懂得隨時保持好心情,似乎更具有「消壓」的優勢,因為研究者再從每位團員填寫的資料中發現,會利用各種方法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的人,骨髓過氧化酶分泌量竟是最少,反之情緒表現消極的人,分泌量則最多。

皮爾格補充說,稍早研究結果也發現,即使已是眾人稱羨的交響樂團團員,從事這種「夢幻」工作的人,偶爾還是會跟其他人一樣,有感到厭倦與無聊的時候。因此,每一個人都可能在各自工作場合與環境面臨到不同的壓力,而能運用好心情甚至多從「食物」鍛鍊面對壓力時的能力,也是方法之一。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合格臨床心理學家亞伯絲( Susan Albers)指出,富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例如橘子、草莓與花椰菜及奇異果,能提升免疫力與降低皮質醇分泌,是最好的天然「舒壓食材」。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Brain, Behaviour and Immunity》期刊。

 

 

 

鄭醫師補充:

當我們到音樂廳欣賞美妙的交響樂表演,常常覺得指揮優雅地指揮樂團演奏美妙的交響樂音,第一小提琴手的凌厲攻法,讓人讚嘆不已,殊不知這都是鴨子划水的結果,上述的研究清楚地證實這一點。大師不是那麼好當的,但成為一個知道如何自我調適心情的大師,大師生涯將能長長久久,當然,也是樂迷之福。

壓力指數,皮質醇的唾液檢測在功能醫學實驗檢測中,常常被用於偵測當事人是否壓力過荷,想了解自己身心壓力是否過大,不妨透過這類檢測來了解。

參考文獻:

Pilger, H. Haslacher, E. Ponocny-Seliger, T. Perkmann, K. Böhm, A. Budinsky, A. Girard, K. Klien, G. Jordakieva, L. Pezawas, O. Wagner, J. Godnic-Cvar, R. Winker.
Affectiv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mong orchestra musicians in performance situation.
Brain, Behaviour and Immunity, December 2013 DOI: 10.1016/j.bbi/2013.10.01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攝高脂干擾生理節奏

身體中有些分子代謝專門控制內在生理時鐘運作,進而調節肝臟代謝功能,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食用高脂食物可能干擾這一連串生理時鐘分子代謝過程,進一步影響肝臟代謝功能。一旦生理節奏受到干擾,便可能造成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等多種代謝疾病困擾。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團隊近日在「細胞」期刊發表上述研究。研究團隊也發現,如果飲食恢復均衡、營養,改成低脂飲食,少吃點脂肪,生理節奏就能恢復正常。這代表生理時鐘也會受飲食影響,只要調整飲食,就能讓生理時鐘運作、新陳代謝功能變得更健康。

研究作者解釋,人體生理時鐘對器官生理機能運作非常重要。生理時鐘會隨著外在環境變化,當白天、夜晚時間改變,生理時鐘會隨時做調整,以因應這些變化。當這些生理節奏受到干擾,身體健康就會大受影響。人體最多有百分之十五基因受生理時鐘白天、夜晚模式影響,而其中有些基因與肝臟代謝過程大有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高脂飲食會影響調節生理時鐘基因「CLOCK : BMAL1」,且高脂飲食也會促使某些基因變得過度活躍、震盪,進而造成發炎反應,並導致脂肪組織形成。

研究人員未來想進行更多的研究,以了解高脂飲食是否也會對脂肪組織、大腦、血液生理時鐘運作產生其他影響。

  

鄭醫師補充:

吃高脂食物會影響肝臟的生理時鐘進而影響全身的生理時鐘調節,非常有趣的研究發現。生理時鐘與細胞代謝息息相關,兩方面可以雙向調節,交互影響。同時,基因可以透過飲食來調控,好或壞可以自己決定,上述研究清楚告知我們這一點。

參考文獻:

Reprogramming of the Circadian Clock by Nutritional Challenge

Kristin L. Eckel-Mahan, Vishal R. Patel, Sara de Mateo, Ricardo Orozco-Solis, Nicholas J. Ceglia, Saurabh Sahar, Sherry A. Dilag-Penilla, Kenneth A. Dyar, Pierre Baldi, Paolo Sassone-Corsi

Cell - 19 December 2013 (Vol. 155, Issue 7, pp. 1464-1478)

10.1016/j.cell.2013.11.034

http://www.cell.com/abstract/S0092-8674(13)01485-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發表於美國心臟醫學會的中風期刊的一篇一就發現:比較焦慮的人,中風的風險較高!

焦慮顯然是現代人普遍的健康問題,交常覺得擔心、有壓力、緊張或者神經質等等,都是焦慮常見症狀。

這項研究蒐集了6019位25-74歲大的代表族群,參與者皆做訪談以及透過採血測試、醫學檢查以及完成精神狀態的問卷填寫去評估焦慮以及憂鬱程度。之後住院或者安養院的或者死亡證明等紀錄追蹤中風情形,結果發現,即使是些許的焦慮程度,中風風險都會提高。跟無焦慮症狀的人相比較,最焦慮的人,中風機率更高出33%。

研究人員提醒,每個人多少都會焦慮,但焦慮持續升高或變成慢性的焦慮狀態時,血管系統的壓力便會增加,往中風的這條路走。焦慮的人比較愛吸菸、身體活動量也比較低,這也部分解釋焦慮和中風的關聯。同時壓力荷爾蒙、心跳或者血壓比較高的人,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

過去的研究發現,憂鬱指數高的人,中風風險也比較高。相對於焦慮症狀,憂鬱是指經常出現持續的無望感、沮喪以及缺乏能量等其他症狀。

參考文獻:

http://blog.heart.org/anxiety-linked-to-higher-long-term-risk-of-stroke/

憂鬱導致中風風險提高甚至增加死亡率的參考文獻:

http://www.newswise.com/articles/depressed-stroke-survivors-may-face-triple-the-risk-of-death

http://newsroom.heart.org/news/depression-linked-to-almost-doubled-stroke-risk-in-middle-aged-women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年女小減重 降10%好處多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中年肥胖、體重過重女性只要在兩年內減去百分之十體重,就能幫助減少心臟病、糖尿病等風險。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

共有四百一十七名女性參與減重計畫,持續二十四個月,研究顯示,在兩年內減去百分之十以上體重的女性,總膽固醇、壞膽固醇、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胰島素、葡萄糖與發炎指數都出現下降趨勢。研究剛開始罹病風險最高的女性只要稍微減重,就能獲得最大好處。

研究作者美國亞利桑納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指出,要一個人減重,非常具有挑戰性,不過女性若能減去百分之十體重,並持之以恆控制體重,就能對身體產生很大影響,並減少心臟病、糖尿病發生機率。

參與研究女性平均年齡為四十四歲,參與研究時體重將近兩百磅重(近九十公斤)。研究作者表示,像常進行靜態工作、重複懷孕、進入更年期等許多原因都會造成中年女性體重攀升。女性減重時,很需要健康醫療人員、健康照護者提供支持,只要能長時間維持健康體重,就能減少肥胖相關疾病風險。研究人員表示,減重成功、維持健康體重不只能讓衣服尺寸縮小,還能明顯降低心臟病、糖尿病等風險。

  

鄭醫師補充:

減重,最重要的是降低身體的負擔,以及代謝系統的工作量,代謝系統不要超量以及超時工作自然有餘裕幫助身體運作更有效率,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糖代謝有關的指數以及發炎等狀況自然能獲得良好的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是中風的發生機會。

參考文獻:

Predictors of Improvement i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With Weight Loss in Women

http://jaha.ahajournals.org/content/2/6/e00015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健怡可樂 當心腰圍壯大

 

(中央社台北10日電)健怡可樂一直都被視為減肥者的好朋友,但這種汽水可能就是無法甩掉頑固粗大腰圍的原因。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妝網站Get The Gloss說,部分健康專家現在認為,可樂中的化學物質,事實上可能會讓身體將脂肪囤積在腰部周圍,形成所謂的「健怡可樂肚」(diet cola belly)。

不只這樣,部分專家也認為,健怡可樂中的蘇打水、色素與像是阿斯巴甜(aspartame)與醋磺內酯鉀(acesulfame K)等甜味劑,也可能加速老化過程並帶來悲慘健康後果。

一群營養學家與科學家現在聲稱,健怡可樂被塑造成含9茶匙糖一般可樂的「健康」替代品,完全不適當。

瑞士食物、營養與健康研究院(Institute ofFood, Nutrition and Health)在「肥胖評論」(Obesity Reviews)期刊發表一篇論文,根據研究人員潘恩(Amanda Payne)的說法,健怡可樂中的果糖、人工甜味劑與糖醇(另一種低卡甜味劑),都會干擾天然的腸道細菌。

這會打亂新陳代謝並干擾身體提醒你已吃飽的方式。結果身體會分泌更多胰島素,也就是控制血糖濃度與脂肪儲存的荷爾蒙,導致形成所謂的「健怡可樂肚」,在你想要甩掉脂肪的部位堆積更多脂肪。1021210

  

鄭醫師補充:

減眾切勿一味限於熱量迷思,上述報導就是很清楚的例子。

這幾年的研究告訴我們,某些肥胖原因與腸道菌叢失衡有關,而發表於肥胖評論的專家意見提醒:

低卡可樂的添加物質,會干擾腸道菌叢生態,進而影響胰島素的代謝,增加肥胖風險。

結論:

可樂不管低不低卡,為了減重和健康,還是少碰為妙。

參考文獻:

Lacroix, C., Payne, A. and Chassard, C. (2012), Fructose impacts on gut microbiota and obesity – response to H. C. Stevens. Obesity Reviews, 13: 1184–1185. doi: 10.1111/j.1467-789X.2012.01045.x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冥想可改變基因表現

過去一直認為冥想技巧可以幫助紓壓,對心理健康很有好處。美國、西班牙、法國最新研究發現,冥想會改變基因表現,進一步提升生理健康、增強身體修復能力。

研究團隊以兩組人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組成員經過一整天密集練習而知道一些冥想技巧,另一組成員沒有經過訓練,只進行靜態活動,不說話。兩組成員分別進行八小時冥想、靜態活動後,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進行冥想的人基因活動、身體分子都出現變化,這些人的基因調節作用有些改變,促使發炎基因也減少不少,因為促使發炎的基因減少,因此身體面對壓力時,修復能力會變得比較好、比較快。

研究作者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科學教授李察‧大衛森表示,這是首次研究顯示,當進行冥想技巧時,可以快速改變部分基因表現。另一位研究左者西班牙巴塞隆納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波爾拉‧卡里曼指出,很有趣的一點在於,目前很多抗發炎藥物、止痛、陣痛藥物也是針對這些基因表現作用。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心理神經內分泌學」醫學期刊。

過去有些研究發現,練習冥想技巧有助緩和發炎反應。研究作者分析,像「RIPK2」基因、「COX2」基因都會促使身體產生發炎反應,身體面對壓力時,這些基因表現若能減少,荷爾蒙可使復原更加迅速。研究剛開始時,兩組成員基因表現並無差異,但經過練習後,只有冥想者基因表現出現改變。

大衛森表示,基因表現、運作是很活潑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內心真正沉靜下來,就能影響這些基因表現、基因運作。未來透過冥想,或可治療各種慢性發炎性疾病。

 

鄭醫師補充:

笑口常開,沒有壓力是長壽的秘訣大家都知道,在不傷害身體的原則下,透過任何方式來幫助身體減少壓力,可以幫助調控發炎基因表現降低,進而讓身體加速復原,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是這篇研究要提醒的重點。

參考文獻:

Volume 40, February 2014, Pages 96–107

Rapid changes in histone deacetylases and inflammatory gene expression in expert meditators

http://dx.doi.org/10.1016/j.psyneuen.2013.11.004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645301300407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罪惡感」吃東西 研究:容易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什麼?!你怎麼吃都吃不胖?」相信民眾若碰到聲稱自己怎麼吃都吃不胖的朋友,尤其自己正值減肥禁時期,聽見有人如此說,眼睛一定會猛然睜大,面露羨慕、驚訝,甚至是夾雜忌妒的複雜表情,來接受「我就是吃不胖啊!」所帶來的心靈衝擊,而國外就出現了一則研究,分析「為什麼就是有人吃不胖?」研究出乎意料的解釋,因為吃不胖的人,都是「快樂」的把食物吃下,不帶任何罪惡感。

吃東西罪惡感重重 較容易胖

在這幾乎是全民視肥肉為敵人時刻,尤其是上班族,不管事正餐還是甜點,多吃一口都會產生強大的罪惡感,但這份來自《食慾》期刊所發表的研究,根據300名18到86歲的志願者,首先調查他們的飲食習慣,詢問每當他們在吃甜點時,是否帶著罪惡感把食物吞下肚,其中,73%的人認為他們每次吃甜點,自認為都是快樂且沒有罪惡感,27%的人認為,每當他們吃甜點時,罪惡感重重。

而在調查完之後,持續追蹤這些受測者十八個月,研究得出驚人的發現,前者快樂吃甜點的人,平均體重並沒有明顯增胖,而每每都帶著罪惡感把食物吃下肚的人,平均體重卻大幅增加,這幾乎是顛覆了所有人,認為「罪惡感能控制食量」的舊有觀念。

罪惡感 恐導致飲食變得不正常

研究進一步解釋,人們吃東西產生罪惡感並不會使人達到控制食慾的效果,因為罪惡感的產生,會讓人們放棄正常的飲食,開始陷入不健康飲食的惡性循環當中,進而造成體重的增加。因此,此項研究也提醒我們,要減重可以,但三餐還是要正常吃,別因為吃東西產生罪惡感捨棄吃正餐,小心飲食不均衡反而變胖!

 

 

鄭醫師補充:

罪惡感=有壓力,有壓力,身體會設法囤積能量,身體一旦意識到危機,隨後的慣性便是如此。因此,減重務必先減壓。過去我曾推薦一本書(健康腦 身心沒煩惱)裡面談到的樂食療法,一部分也是在說這件事:

快樂吃就健康的「樂食療法」:所謂的樂食,就是想吃蛋糕時把一整盒吃完也沒關係、不論幾點吃晚餐都可以。這些聽起來「違反常識」的觀念其來有自,正是大腦神奇的調節機制。當大腦得到滿足了,食慾及體內的代謝機能就能彼此平衡,即使攝取了太多熱量,也會被身體代謝掉。從臨床實驗上也得到了相當有力的證明,300多位進行樂食療法的人,在一年後,不管是體重、血糖值、體脂肪、總膽固醇,通通都下降了。更神奇的是,減重成功率高達97%,並塑造了不會二度復胖的體質。

上述報導的參考文獻:

 

 

Chocolate cake. Guilt or celebration?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y eating attitudes, perceived behavioural control, intentions and weight-loss

  • Roeline G. Kuijer
  • Jessica A. Boyce

 http://dx.doi.org/10.1016/j.appet.2013.11.013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566631300469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女吃減肥藥成植物人 2醫遭訴

 

(中央社記者王朝鈺新北市26日電)一名女子到新北市中和區診所就醫,長期服用兩名醫師提供的減肥藥,導致昏倒送醫,成了植物人。檢方今天起訴兩名醫師。

新北地檢署起訴書指出,一名現年32歲的印尼籍劉姓女子,雖然體重僅49公斤,但因自認過胖,前往新北市中和區某診所就醫,劉姓和陳姓兩名醫師開給她特殊減肥藥「減7」。

劉女服用4年多後,卻在民國99年5月間突然在家中昏倒,經送醫急救後成了植物人。劉女丈夫提告,認為兩名醫師涉嫌業務過失重傷害。

檢方認為,兩名醫師在患者初診時竟未測量BMI值,且「減7」用藥包含口服抗抑鬱劑、排便劑、利尿丸、緩瀉劑等多種藥物,經病患長期服用,副作用加乘,導致最後因缺氧性腦病變、電解質異常(低血鉀)等症狀,呈現植物人狀態。

兩名被告在檢方訊問時否認涉犯業務過失重傷害,辯稱劉女患有低血鉀和突然昏倒並無因果關係,但檢方根據法醫石台平的鑑定報告,指出劉女罹患重度低血鉀,顯然因長期服用「減7」藥品合併產生的症狀。

石台平在報告指出,醫師多年來一昧給藥,卻疏於定期檢察劉女身體狀況,直到患者發生休克狀態,依醫學原理,處方醫師有明顯的過失。檢方偵查後,依業務過失傷害罪起訴劉姓和陳姓兩名醫師。1021126

 

  

 

鄭醫師補充:

減重用的雞尾酒療法(合併多項藥物),經常會使用抗憂鬱劑、緩瀉劑以及利尿劑等等。其中,利尿劑會改變人體的電解質平衡,像是留住身體的鈉,把鉀排除掉,因此長期使用,當事人可能導致血鉀過低。血鉀過低嚴重的話,的確潛在嚴重的健康風險,提醒大家留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之前曾幫忙寫過序,因最近常有網友詢問恐慌焦慮或者自律神經失調,如何自助DIY來幫助自己真正改善,遠離藥物依賴?我發現這本書提到的內容,用面對、接受、飄浮以及給自己一點時間的觀念以及作法相當實用且容易奏效。因為任何對抗,只會更加強恐懼以及讓症狀得更嚴重。過去曾有人稱之為陰影效應。也就是存在的事實,當事人如果不面對以及接受,只是想否認或者逃跑,後面出現的反彈力道會更兇猛。

以下我把書籍介紹的部分內容節錄出來給大家參考:

★我到底怎麼了?

  生活在節奏緊張、充滿壓力的社會,許多人不時會緊張冒汗、心跳加快、心悸、發抖、頭痛、失眠、心神不寧、呼吸困難、腸胃不適……整天這裡不舒服、那裡不痛快,看了醫生也不見好轉,檢查又一切正常。你會想「我到底怎麼了?」你有可能患了神經失調(精神官能症),這是由焦慮引起的身心疾病,你愈是焦慮不安,身體就會愈不舒服。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憂鬱症、恐慌症、強迫症等。

  ★焦慮導致的神經失調不是不治之症

  你可能會因為神經失調導致情緒低落,凡事負面思考,覺得世界黯然無光,生活在谷底,常常陷入絕望,但請記住,不論你的神經失調有多嚴重,痛苦了多久,都可以痊癒,並再次迎向幸福人生。

  ★病因只有一個--都是恐懼惹的禍

  當身體出現異狀,恐懼也會跟著出現,形成「恐懼-腎上腺素-恐懼」的惡性循環,愈是恐懼,腎上腺素愈是分泌,身體器官會愈受到刺激,因而產生更強烈的不適,直到病人陷入迷惘和困惑。

  ★藥物只能治標,心病還需「心」藥醫

  有些神經失調患者需要用藥物控制,否則症狀得不到舒緩;但藥物的療效畢竟是暫時性的,如果要得到長久的舒緩,藥物不是解決之道,而是要從你的「心」著手。

  ★運用「四個步驟」、「三大幫手」展開療癒之旅,走出生命的困頓和低潮

  透過大量真實個案和症狀的描述,引領你運用「面對」、「接受」、「飄浮」、「給自己一點時間」四個簡單步驟,並配合三大幫手:「工作」、「勇氣」、「宗教信仰」,幫助你找回正常的生活。

 

幸福就在轉念後:啟動焦慮症的自我療癒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最簡單的減肥妙方是…?!美研究:定時起床及睡覺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不少人時常為了瘦身而苦惱,不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其實最簡單的減肥妙方,仍是與正常的作息密切相關,研究指出,若是每天的就寢時間與起床時間皆一致,較易達到減肥效果。

根據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報導,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研究團隊,以300名年齡介於17歲至26歲的女性為研究對象,並對其睡眠情況進行觀察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固定就寢及起床時間的女性,身體脂肪的比例比其他人來得低。研究指出,除了固定就寢及起床時間外,睡眠長度也相當重要及品質也要相當重要的。

研究指出,若是每天習慣睡低於6.5個小時、多於8.5個小時的人,身體脂肪較容易增加,而最佳的睡眠長度為每晚睡8至8.5個小時。另外,睡眠品質較好的人,也較容易達到瘦身目標。

 

  

鄭醫師補充:

規律睡眠,身體減壓,不會想透過攝取食物來抗壓或者舒壓,是幫助身體微持理想體重的重要關鍵。

這篇研究也提醒我們,睡眠不足,絕對是體重控制的殺手。6.5個小時是基本需求,睡太久,往往是身體有其他狀況引發,最好找出根源直接處理。

參考文獻:

Bruce W. Bailey, Matthew D. Allen, James D. LeCheminant, Larry A. Tucker, William K. Errico, William F. Christensen, and Marshall D. Hill (2013) Objectively Measured Sleep Patterns in Young Adult Women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Adiposity.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In-Pres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親近森林有益健康

作者: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 健康醫療網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致力於「森林益康」的推廣,從民國99年起委託馬偕醫學院,由林一真、申永順、廖天賜3位教授從心理園藝治療、環工和森林等層面,搭配科學儀器進行跨領域的合作,評估在不同海拔的森林環境特性,以及民眾生理與心理反應的關聯性,提出適合我國研究森林益康的人體生理與心理評估指標,和量測森林環境特性。


研究團隊在海拔2000公尺的太平山、海拔500公尺的鳩之澤,針對120位民眾,為推動森林益康提供科學實證,如今有了初步的成果;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在步行鳩之澤自然步道、太平山原始森林步道前後,其中並經過冥想之後,收縮壓、心跳、末梢血流量、壓力身心症狀,都出現正向的變化。


羅東林管處表示,「森林益康」是指經由人在親近或觀賞森林時,增進個人身體、心理及靈性健康,並促進社區文化和環境生態發展的歷程。民眾常常走入森林提升健康,也可為我國林務發展帶入新的里程碑。


 

鄭醫師補充:


漫步森林裡面,有人稱之為森林浴,對人有什麼好處?國外已經發表的研究證實除了可以幫助人們紓壓、降血壓、強化免疫系統甚至是協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改善。根據芬蘭學者 Eeva Karjalainen 的研究證實有這些效果:


http://www.iufro.org/media/iwc2010-news-stories/jul10-healing-effects/


一些學者建議森林步行,會讓人們步行距離增加,也增加運動量,在放鬆的環境下,協助身體進行修復,對抗疾病。至於抗壓部分,醫學研究證實壓力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風險提高,因此在疾病預防上,紓壓以及抗壓絕對不可或缺,美國學者 Roger Ulrich 的研究,透過膽囊切除患者的術後比較,發現窗景是自然綠樹的患者恢復速度,遠比窗景是磚牆建築的患者恢復速度快,相關資料可以參閱:


Paper for conference, Plants for Peopl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Floriade 2002
Health Benefits of Gardens in Hospitals
Roger S. Ulrich, Ph.D.


http://greenplantsforgreenbuildings.org/attachments/contentmanagers/25/HealthSettingsUlrich.pdf


南韓也發表過類似的研究,在2007年一篇針對931位辦公室的工作者,半數的人窗景有綠樹,半數沒有,結果顯示有綠樹窗景的人,對工作滿意度以及壓力調適度都比較高,這些結果與工作者本身的年紀、職位或者薪資都沒有關係:




The influence of forest view through a window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stress



Author: Shin, Won Sop


Sourc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Volume 22, Number 3, 2007 , pp. 248-253(6)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tandf/sfor/2007/00000022/00000003/art00009


亞洲學者 Qing Li 發現,經過三天兩夜的森林旅行,當事人體內的壓力荷爾蒙明顯下降:


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 2008 Jan-Mar;22(1):45-55.

A forest bathing trip increases human natural killer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anti-cancer proteins in female subject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394317


美國學者Linda Kruger研究發現往往20分鐘的森林步行就能幫助ADHD患者的情緒控制獲得改善:


http://www.fs.usda.gov/Internet/FSE_DOCUMENTS/stelprdb5274468.pdf


看來接觸自然綠樹對身心保健好處非常多,建議大家趁著天候不錯時,多和家人去走森林步道,既增加家人的相處時間又能紓壓改善情緒,預防疾病,一舉數得!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宅跟抽煙一樣傷身

 

美國研究人員說,每天關在家裡上網,不跟人打交道的宅男、宅女,罹患血壓高等疾病的機會跟抽煙的人差不多。


 


美國心理學家「卡奇歐普諾」說,孤獨會增加可體松的釋放,讓血壓增高,還會降低免疫力。他說,少跟人類來往的宅男宅女,比朋友多的人的血壓平均要高三十毫米汞住。這個差別就像抽煙跟不抽煙的人。


 


芝加哥大學心理教授「卡奇歐普諾」說,不跟外界來往的人也比較容易失眠,比較容易痴呆,也比較容易餓。他說,宅男、宅女餓了先別忙著找東西吃。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找個伴,而不是找食物。


 

 

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發表關於宅男宅女的研究,提醒大家鎮日上網、不跟人打交道罹患高血壓的機會跟抽煙的人差不多,如果這些宅男宅女又有抽煙的習慣的話,危險性可能更高。老是一個人,研究結果顯示容易增加壓力荷爾蒙CORTISOL的濃度,壓力荷爾蒙一般稱為腎上腺皮質醇,是身體遭受壓力時,身體會增加分泌來幫助壓力因應,當然這時候血壓就會跟著上升,至於免疫系統受到抑制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先把大部分的資源留給壓力對抗,所以免疫系統能動用的資源就變少了,因而長期壓力會導致免疫力降低或免疫力失調,主要的原因在此,過去也有些新聞報導有些人上網到猝死的狀況,應該與壓力系統失衡大有關係。宅男宅女比較容易產生飢餓感,也是與壓力荷爾蒙濃度升高有關,我們換個角度想:身體遇到壓力,需要能量對抗,所以必須備糧以備不時之需,一般壓力型的肥胖與此有關。


至於失眠或者記憶力減退,這是有抗壓力荷爾蒙DHEA有關,DHEA的中文全名為脫氫異雄固酮,這也是由腎上腺所分泌製造,是為了平衡及保護壓力荷爾蒙對於免疫系統或其他系統造成的傷害。長期壓力下,抗壓力荷爾蒙會慢慢失去平衡而濃度越來越低,隨之而來的失眠、記憶力減退甚至心情也會跟著低落,這些種種現象,其實都是腎上腺皮質功能失衡所致。


無論如何,大家應該多找機會散步或者運動,找朋友聊聊,除空間感加大(相對於房間內的小空間緊縮感),心情會比較輕鬆外,與人面對面的交流,也比透過電腦打字或講話要愉快許多(當然要找對人)。想知道自己的壓力系統是否失衡,也可以透過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這種功能性醫學檢測來瞭解,也可以針對結果,透過相關營養品來幫助身體抒壓,恢復當事人的抗壓能力。


太宅的話,的確會對人造成過多的壓力影響到身心健康,提醒大家注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高油脂、糖分食物如吸毒 會上癮!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常吃高油脂食物、高糖分食物就好像吸毒一樣,也會上癮!加拿大最新動物實驗顯示,常吃高油脂、高糖分食物會引起大腦化學物質改變,一旦戒吃,就會像戒毒一樣產生一些戒斷症狀,戒斷期間心情特別沮喪。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醫學院史黛芬妮‧富爾頓醫師進行老鼠實驗發現,老鼠如果食用高油脂、高糖分食物,大腦神經化學物質就會出現變化,當飲食習慣改變時,這種大腦神經化學物質也會跟著變動,導致憂鬱等戒斷症狀,此時,戒吃者對壓力刺激也會變得更加敏感,很可能就會再回到高油、高糖食物的懷抱,形成惡性循環。


研究人員發現,老鼠進行低脂飲食時,其中百分之十一熱量來自脂肪,高油脂飲食中,百分之五十八熱量來自脂肪,高油脂飲食雖讓老鼠腰圍增加百分之十一,卻沒有引起肥胖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吃高脂飲食的老鼠行為較為焦慮,且大腦皮質固酮濃度較高、大腦中的CREB分子也變得非常活躍,這些連鎖反應會影響到大腦多巴胺製造。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戒吃高油脂食物、高糖分食物會引起憂鬱等戒斷症狀。


 


鄭醫師補充:


不管皮質醇或者是多巴胺,功能性醫學都有相關檢測可以直接了解。壓力大的人,皮質醇容易升高,皮質醇升高,血糖容易降低,血糖低用甜食來快速拉高血糖,久了,胰島素對血糖調控失衡,血糖不穩定,結果可能是越來越憂鬱,而跟快樂以及動機調控有關的多巴胺調控也會跟著出問題。


上述研報導的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Adaptations in brain reward circuitry underlie palatable food cravings and anxiety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withdrawal


S Sharma, M F Fernandes and S Fult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 (11 December 2012) | doi:10.1038/ijo.2012.197


http://www.nature.com/ijo/journal/vaop/ncurrent/full/ijo2012197a.html


Sharma, S., Fulton, S., Diet-induced obesity promo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ur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neural adaptations in brain reward circuitry, Int J Obes, DOI:10.1038/ijo.2012.48 (2012).


Sharma, S., Hryhorczuk, C., Fulton, S. Progressive-ratio Responding for Palatable High-fat and High-sugar Food in Mice . J. Vis. Exp. (63), e3754, DOI: 10.3791/3754 (2012).


看到這篇研究,不禁讓我想到一本書,作者是一位多年來使用分子矯正醫學來幫助門診患者的日本醫師溝口徹。其中第四章,對於低血糖引發疑似憂鬱的症狀有深入的探討,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找「憂鬱,是食物造成的?」這本書來詳讀。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多巴胺控制幸福感 影響交感神經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0月17日 上午12:00

 

 

 

未來若一個人感到快樂、幸福,就能跟著治療高血壓問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發現,身體中的荷爾蒙多巴胺不但會讓人感到快樂、幸福,還會影響交感神經,若運用基因治療,這或許可以成為另一種治療高血壓新策略。

 

生化系統科學、工程學教授馬汀‧法森尼哲研究團隊發現運用多巴胺系統,可以達到一些治療目的,研究團隊研發一種新型基因治療方式可透過多巴胺進行高血壓治療。

 

研究人員發現,多巴胺不只可控制幸福、快樂感覺,也會左右身體其他功能。研究人員進行老鼠實驗,透過食用糖漿等方式讓老鼠產生中樞回饋反應,  大腦感覺快樂、幸福的時候,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也會經由血液進入周邊神經系統,研究人員運用高血當老鼠 壓老鼠做實驗,並針對這些老鼠進行新型基因治療, 結果顯示,當老鼠感到開心、幸福的時候,高血壓問題就會獲得改善。身體不只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交感神經系統也會產生多巴胺,大腦透過這些自律神經系統與身 體其他部位互動、連結,雖然因血腦屏障關係,大腦無法將多巴胺直接輸入身體循環系統,不過像腎臟、腎上腺、血管等部位都有多巴胺受體。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或許可以運用這種治療方式改善血壓,舉例來說,像享受美食可以創造快樂、幸福感覺,而這種快樂、幸福感覺會促使治療發揮作用

 

 

 

 

鄭醫師補充:

 

目前使用的降血壓藥物,沒有一項是透過提升多巴胺分泌以及增加愉悅感來幫助交感神經調控,讓血壓維持穩定,因此愉快的心情有助於幫助血壓維持穩定,協助高血壓控制。透過讓人愉悅的活動(包含運動、聆聽悅耳的音樂、性行為等等)或者是提升大腦多巴胺,可能是目前可以嚐試的治療新方向,基因治療的研發看來還要一段時日才能運用於臨床上。

 

參考文獻:

 

Citation: Rössger K, Charpin-El-Hamri G  &  Fussenegger M., 'Reward-based hypertension control by a synthetic brain-dopamine interface', PNAS 14th Oct. 2013. doi: 10.1073/pnas.131241411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日笑三回 心臟病降死亡風險


 


作者: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10月14日 上午4:26

 







最新研究指出,缺血性心臟病患若有正向態度,包括保持愉悅興奮心情、高滿足感等,五年下來可減少四成二的死亡風險。醫師表示,心情不好會增加壓力,造成免疫力下降,許多疾病找上門,提醒民眾每天要笑三次,血管會更穩定。


 


研究主要是針對六○七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探討好心情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成果刊登在九月份國際知名期刊「循環」網站上。


 


過去研究多是探討負面情緒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患者通常有較高比率憂鬱、焦慮及其他負面情緒,但對於正向心情的研究較少。這項研究發現,因好心情而降低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的人當中,半數會運動,顯示運動是調節心情及壓力的好方法之一。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主要是透過研究對象本身的生活態度調查,去檢視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對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的死亡風險之間的差異。


正向態度中,有一個重點:感激。研究發現經常感恩的人,有比較正向的關係、更好的睡眠、比較少的攻擊行為、比較少的焦慮以及憂鬱甚至心臟病風險也比較低。


國外的心臟科醫師建議大家要培養正向的心理態度,除了感恩之外,不妨從幾個方向去著手,例如像樂觀、珍惜你擁有的、微笑甚至大笑還有規律運動等等,對於提升心情以及降低心血管壓力,都有明顯的幫助,也都有相關研究支持,提供給大家參考。


類似研究參考文獻: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ositive Early-Life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Favor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dulthood



  • Allison A. Appleton,
  • Stephen L. Buka,
  • Eric B. Loucks,
  • Eric B. Rimm,
  • Laurie T. Martin,
  • and Laura D. Kubzansky
Circulation. 2013;127:905-912,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January 22 2013,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2.115782

 


http://circ.ahajournals.org/content/127/8/905.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吃代糖 會想吃更多食物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24日 上午12:00

有些人認為,以代糖代替蔗糖、果糖可以減少 熱量攝取,幫助減重。不過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很聰明,不會輕易就被代糖蒙騙。一般人吃甜食,主要是希望透過甜食獲得能量,對大腦來說,蔗糖、果 糖等糖類比代糖更能帶來滿足,當吃進代糖之後,身體反而會想要吃更多甜食、含糖飲料。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伊凡‧迪‧阿勞久表示,目前造成體重上升、肥胖的原因以飲用高熱量飲料為主,就算市場上引進含代糖飲料,結果還是一樣。這項研究顯示,生理狀況會影響一個人對糖份的選擇,因此這項研究對解決肥胖問題非常重要。


阿勞久教授指出,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處於飢餓狀態,或身心精疲力竭時食用低卡甜食、飲料,往後就會更想吃高熱量食物,以做為彌補。若要解決這問題,就得採用「快樂折衷法」,這種方法是在代糖當中摻入一點點傳統糖份,這樣就能減少熱量攝取,且身體能量代謝率也不會往下掉。


研究人員進行老鼠實驗發現,大腦遇到傳統糖份、代糖時,會發生不同生理訊號,這訊號會調節體內多巴胺濃度,當蔗糖、果糖等糖份受到分解,而細胞可以 使用這些能量,多巴胺濃度才會上升,當食用的是代糖,多巴胺濃度就會明顯下降。研究人員也發現,當老鼠很餓的時候,較喜歡食用傳統糖份,即使代糖比較甜, 老鼠還是會選擇傳統糖類食物。研究人員認為,在老鼠身上所顯現的結果應該也適用於人類。




鄭醫師補充:


減重的要訣之一,大腦的飽足感不能被忽略。上述報導提到的,就是一般人容易產生的熱量迷思,以為吃沒有熱量的代糖來取代過堂或者蔗糖,能夠幫助減重,殊不知,反而造成大腦對食物的渴求,原因是代糖無法像果糖或者是蔗糖一樣導致腦細胞的多巴胺上升,增加飽足感,相反地,還會降低多巴胺濃度,這是負責專注力、愉悅、飽足感、正向心情以及動機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代糖抑制多巴胺分泌,結果就是大腦發出飢餓訊號,吃下更多東西,得不償失。


此外,多巴胺被抑制分泌,後遺症不少,長期食用,影響動作協調性、認知以及記憶力,甚至會讓心情起伏不定,缺乏動機以及影響睡眠等等,建議大家最好少碰。


參考文獻:




  • Luis A Tellez,
  • Xueying Ren,
  • Wenfei Han,
  • Sara Medina,
  • Jozelia Ferreira,
  • Catherine Yeckel,
  • and Ivan E de Araujo
Glucose Utilization Rates Regulate Intake Levels of Artificial Sweeteners J Physiol jphysiol.2013.263103;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September 23, 2013, doi:10.1113/jphysiol.2013.263103

http://jp.physoc.org/content/early/2013/09/19/jphysiol.2013.263103.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9月12日甫發表於美國公共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造成的健康風險,不亞於吸菸和高血壓對人可能造成的死亡率,提醒大家,不跟他人互動或者往來,心理壓力造成身體的健康威脅,不容小覷。

研究人員透過16849位參與者的資料,以社交網絡指標(Social Network Index,簡稱SNI)作為評估工具,檢測是否出現社交孤立的狀況。SNI主要看當是人本身的婚姻狀態、與他人接觸的頻率、對宗教活動的參與以及參加社團、俱樂部或者組織的活動狀況。分數從0到四,分數約高,社交孤立程度越低。

分析結果發現:社交孤立越嚴重,死亡風險越高,換句話說,社交孤立對當事人健康造成的壓力影響,顯而易見。缺乏社交支持,對健康有害!

參考文獻:



http://ajph.aphapublications.org/doi/abs/10.2105/AJPH.2013.301261?journalCode=ajph&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飯後嚼口香糖可有助減重

作者: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9月18日 上午11:53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根據國際知名電子期刊《Elsevier》研究發現,在午餐過後3小時內,嚼食口香糖,能維持飽足感,並降低想吃甜食的慾望。醫師提醒民眾,中秋節大口吃肉、吃月餅時,也要記得保持運動的習慣,或藉由嚼食口香糖,降低口腹之慾。

研究發現,3餐飯後嚼食無糖口香糖,平均一天可減少550大卡的熱量攝取,持續半個月能減少1公斤、一個月可減少2公斤。




鄭醫師補充:


中秋節是體重上升與食慾對抗的節日,因為各類月餅以及燒烤食品全是高熱量的食物來源,因此各類提醒大眾飲食控制的報導紛紛出籠。2006年發表於食慾期刊(Appetite)報告提到口香糖的咀嚼有助於食慾抑制甚至幫助體重控制的研究報告是2006年發表的研究,有興趣的人可連結參閱:


Short-term effects of chewing gum on snack intake and appetite
Marion M. Hetherington
 Emma Boyland
Received 31 August 2006;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12 September 2006; accepted 4 October 2006

http://www.wrigley.com/it/documents/2_hetherington_appetite_study.pdf


今年發表在進食行為期刊(Eating Behaviors)的研究提出來的研究結論亦證實嚼口香糖可以幫助食慾抑制的效果,儘管無助於減重,因為零食少吃,但正餐吃多:

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of gum chewing on food reinforcement and energy intake

http://dx.doi.org/10.1016/j.eatbeh.2013.01.011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1015313000123

嚼口香頭到底能不能幫助減重?其實一直有矛盾點,因為嚼口香糖可以幫助熱量消耗,但嚼口香頭,嚼食行為會刺激進食的反應,進而增加正餐的進食量,整體而言,對體重控制幫助有限。但對想少吃零食的人來說,還是可以考慮。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輪班代謝症候選群


台灣新生報 



從事輪班工作的中年男子要特別小心代謝症狀群。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林育正研究發現,中年男性若肝功能指數上升,又從事輪班工作,很容易引起新陳代謝症候群,因此更要定期檢查身體。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世界腸胃病學期刊」(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研究中指出,中年工作族群檢驗「丙胺酸轉胺�」(ALT肝功能指數)時,許多人的肝功能指數往往呈現異常狀態。而這些肝功能指數異常的人很可能從事輪班工作。



研究人員以五年時間追蹤台灣男性工作者的健康狀態。結果發現,肝功能指數居高不下的人一旦從事輪班工作,作息不定,特別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若已經罹患代謝症候群,從事輪班工作的話,更會讓代謝症候群更為惡化。而過去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大有關係,是工作人口死亡主因之一。



研究建議,輪班工作者最好定期檢查身體,尤其是肝功能指數異常的人,更要切實注意身體狀況。如果已經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要特別留意,以免病情惡化。


 



最近國內有職業醫學的專科醫師研究發現時常輪班者,會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尤其是中年男性,已經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若常輪班,也會惡化代謝症候群。


這位研究者主要是針對肝臟機能的肝指數來做追蹤研究,但提醒大家,代謝症候群不只是肝指數異常而已。過去我還在區域教學醫院工作時,就曾遇到一個案例,這位年輕人(20歲出頭),在醫院工作,因為支援急診室大夜班的掛診及批價業務長達半年,他那半年的作息就是晝伏夜出,與其他人完全相反,結果開始出現多吃、多喝及多尿的糖尿病症狀,一驗發現空腹血糖高達五百以上,這也是長期輪夜班引發的代謝症候群的現象。因此,莫說只有中年男性會引發,其實年輕人也有機會。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