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酶Q10(CoQ10)是牛肉、牛心、雞蛋中含有的天然營養素,波菜、穀類及豆子中也有但含量較低。隨著年紀增長,人類從食物消化吸收並合成的能力明顯下滑,所以在醫療保健上,醫療專業及研究人員都會建議使用輔酶Q10的營養補充劑作為攝取的主要來源。


對人類來說,除了攝取不足、減少合成及增加代謝會造成輔酶Q10的不足,很多並不清楚在藥物治療過程中也會導致輔酶Q10的合成受阻,最容易發生的狀況就是服用降膽固醇藥物,降膽固醇藥物可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但在抑制的同時,也造成體內合成輔酶Q10受阻,因此本身有服用降膽固醇藥物者,若不額外補充輔酶Q10,容易造成相關後遺症(例如肌肉無力或者酸痛),此外,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患者,本身合成能力下降,輔酶Q10也經常呈現不足的狀況。輔酶Q10的安全性極高,對於不健康的人來說,一天服用到3600毫克也沒有問題:


Hyson HC, Kieburtz K, Shoulson I, McDermott M, Ravina B, de Blieck EA, Cudkowicz ME, Ferrante RJ, Como P, Frank S 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high-dosage coenzyme Q10 in Huntington's disease and healthy subjects. Mov Disord 2010, 25(12):1924-1928.


臨床測試顯示一天服用到1200毫克是一般公認的安全範圍:


Hathcock JN, Shao A: Risk assessment for coenzyme Q10 (Ubiquinone).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06, 45(3):282-288.


為何輔酶Q10如此重要?事實上,輔酶Q10是人體細胞中的粒腺體產生能量的重要輔助物質,輔酶Q10不足,細胞能量產生就會不夠,身體功能隨之下降。不難想像,身體細胞能量需求量最多的兩個地方:心臟與大腦的需求量最大,因此,許多關於輔酶Q10的研究,也以這兩部分的系統改善為主。


分子矯正醫學之父Linus Pauling博士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出:即使缺乏運動,輔酶Q10補充劑也可以增強心臟功能,讓血壓回復正常、提升能量水平並延長壽命。


許多慢性心臟衰竭患者,臨床檢測都發現他們的輔酶Q10缺乏,長期預後好不好,與體內的輔酶Q10濃度夠不夠有直接相關,目前已有研究證實輔酶Q10可以對於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血管動脈硬化的元兇之一)有效果,進而減少動脈硬化的風險:


Mohr et al.,1992


Alleva et al.,1995


至於血壓的維持,臨床上報告很多,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相關文獻:


Cupp MJ and Tracy TS. Chapter 4: Coenzyme Q10 (Ubiquinone, Ubidecarenone), pp 53–85 in Dietary Supplements edited by Cupp MJ and Tracy TS Humana press, Totowa, New Jersey (2003)


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結果,根據研究結果分析,詳細的數字是收縮壓平均可以降低17mmHg,舒張壓可以平均降低10mmHg,而且沒有副作用:


Rosenfeldt, F L; Haas, S J; Krum, H; Hadj, A; Ng, K; Leong, J-Y; Watts, G F (2007). "Coenzyme Q10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trials".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21 (4): 297–306. doi:10.1038/sj.jhh.1002138. PMID 17287847.


2004年的研究發現:輔酶Q10對於心跳停止的預防有效果:


 Damian, M. S.; Ellenberg, D; Gildemeister, R; Lauermann, J; Simonis, G; Sauter, W; Georgi, C (2004). "Coenzyme Q10 Combin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A Preliminary Study". Circulation 110 (19): 3011–6. doi:10.1161/01.CIR.0000146894.45533.C2. PMID 15520321.


有一項雙盲交叉試驗的研究中分析12位心絞痛的病患,他們接受為期四週,每天150毫克的輔酶Q10的治療,結果與安慰劑相比,輔酶Q10的治療組胸痛發作頻率降低了53%。對於心絞痛的患者及二尖瓣膜脫垂,臨床醫師Robert M.Giller醫師發現輔酶Q10的幫助極大,而他使用的劑量大約是每天服用90-180毫克,大概使用1-3週即可看到效果。


在2002年有一項針對80名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研究,每天補充高達1200毫克的輔酶Q10,可以降低44%的疾病惡化:


Shults, C. W.; Oakes, D; Kieburtz, K; Beal, MF; Haas, R; Plumb, S; Juncos, JL; Nutt, J et al. (2002). "Effects of Coenzyme Q10 in Early Parkinson Disease: Evidence of Slowing of the Functional Decline". Archives of Neurology 59 (10): 1541–50. doi:10.1001/archneur.59.10.1541. PMID 12374491.


偏頭痛的研究過去我曾撰文討論,一項針對48名偏頭痛患者的試驗發現效果卓著:


Rozen, TD; Oshinsky, ML; Gebeline, CA; Bradley, KC; Young, WB; Shechter, AL; Silberstein, SD (2002). "Open label trial of coenzyme Q10 as a migraine preventive". Cephalalgia 22 (2): 137–41. doi:10.1046/j.1468-2982.2002.00335.x. PMID 11972582.


每天服用150-300毫克的輔酶Q10對於偏頭痛預防效果良好,尤其是配合補充鎂及B2的補充,效果更佳: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Migraine_Action_UK&action=edit&redlink=1


對乳癌症患者而言,輔酶Q10通常不足,適量的補充(大約每天300毫克)可以幫助癌症痊癒及治療副作用的緩解,相關研究請參閱:


 ClinicalTrials.gov NCT00976131 Study of CoQ10 During One Cycle of Doxorubicin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


 ClinicalTrials.gov NCT00096356 Coenzyme Q10 in Relieving Treatment-Related Fatigue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許多牙周病患者其輔酶Q10容易缺乏,適量補充經臨床驗證也有明顯改善效果:


Hanioka, T (1994). "Effect of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oenzyme Q10 on adult periodontitis". Molecular Aspects of Medicine 15: 241–8. doi:10.1016/0098-2997(94)90034-5.


輔酶Q10的臨床應用很廣,但臨床上證實的有效劑量卻比一般市售產品來的高很多(一般最高只有30毫克,很多複方產品劑量更是偏低),故有相關疾病困擾的人,若考慮補充輔酶Q10,應先留意補充劑量是否足夠,最後提醒大家,輔酶Q10的服用時機建議飯後服用,效果較佳,主要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營養製劑都是脂溶性的,飯後配合服用有更大的吸收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天我在閱讀最新的醫學期刊中,找到一篇有趣的研究,在此特別介紹給大家參考:


很多人遇到心情不好、有壓力時,會用巧克力或者冰淇淋來幫助自己抒壓,醫學研究發現藉由這樣的方式,的確可以從腦部掃瞄檢查上看到兩者關連,而這也可以解釋部分的人為何面臨壓力實體重會增加的源由。


一個由比利時Leuven大學的Lukas Van Oudenhove 醫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他們藉由核磁共振造影(MRI)去評估腦部情緒變化,藉由直接在胃部灌注脂肪及生理食鹽水兩組對照實驗作比對兩者之間的是否有不同變化。
研究人員找了12個健康的志願受測者,讓他們聽悲傷及中性的音樂,把他們的腦部造影先記錄下來,接下來讓志願者直接把脂肪或者生理食鹽水灌注到胃裡面,但當事人完全不知到自己的胃被灌了何種物質,這部分是想剔除味覺對情緒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悲傷的音樂會讓受試者的心情往下掉,但是被灌了脂肪的受試人員,跟灌了食鹽水的那組相比,心情悲傷的程度減少了50%(由大腦掃瞄直接來看),所以研究人員做出結論:


食用脂肪會讓我們比較不受悲傷情緒的影響,即便我們不知道自己吃什麼。這樣的結果提醒我們在肥胖、飲食性疾患(如暴食症)甚至是憂鬱症都可以考慮相關原理的治療及應用。另一位共同作者提醒:如果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東西,缺乏愉快的味覺刺激,仍能調整我們的心情,那麼腸道與大腦之間必然有對話的形式。


詳細的研究內容請參閱:


http://www.jci.org/articles/view/4638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與否,一直缺乏明確的研究證據,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胎兒經常接觸電磁波,出生以後罹患氣喘的比例明顯提高。



美國加州研究人員先記錄了八百名孕婦接觸電磁波的情形。研究人員說,生活裡電磁波常見的來源包括吹風機、吸塵器、微波爐和電線桿。



經過十三年的追蹤發現,在母體裡經常接觸電磁波的孩子比較容易有氣喘的毛病。詳細的數字如下:


母親懷孕期間,每增加1毫高斯的電磁波曝露,小孩氣喘發生率便增加15%;孕婦曝露超過2毫高斯的電磁波,跟低曝露組(0.3-2.0毫高斯)相比,小孩氣喘的發生率提高3.5倍。


這也是第一次有研究證明,吹風機、吸塵器、微波爐和電線桿和兒童氣喘有關。提醒懷孕的準媽媽儘量減少電磁場的曝露,也有助於降低小孩氣喘的發生率。對研究報告的原文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閱:


http://archpedi.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archpediatrics.2011.13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翻閱一本由抗衰老預防醫學醫師菲利普‧米勒所著的「真的不會老」這本書,裡面提到在提升腦力方面,抗衰老預防醫學的專業人士會考慮使用的藥物,一般預防醫學領域的醫師考慮的用藥,安全性較高,且比較不具副作用,值得大家參考,故在此把部分內容節錄出來給大家參考:


美國核准L-deprenyl(商品名為Selegiline)治療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這兩種不疾病的特徵都是低濃度的多巴胺。正常來說,腦部的多巴胺會被單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分解,而deprenyl就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可以阻止多巴胺被分解,因而有助於提升多巴胺的濃度(更確切來說,deprenyl是一種單胺氧化酶B(MAO-B)抑制劑,沒有單胺氧化酶A抑制劑也就是抗憂鬱劑副作用的問題)。


即使不是這些疾病的患者,我們多巴胺濃度通常會隨著年齡而下降,利用deprenyl提高多巴胺濃度並使它回覆年輕時的濃度具有提升及穩定情緒的效果,顯著改善性慾,預防腦細胞受到氧化損害。


動物實驗顯示deprenyl可改善老年記憶喪失並且延長壽命。美國老年醫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的一篇回顧文章曾作以下的結論及提醒:


我們提議健康人士從45歲起開始每天服用10-15毫克的deprenyl,藉以對抗神經元(神經細胞)的老年退化,預防性的deprenyl藥物似乎提供合理願景:改善隨後數十年的生活品質、延遲自然死亡來到的時間,減少罹患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等老化神經性疾病的可能性。


deprenyl在歐洲廣泛用來預防老年失智,以抗老目的而言,四十多歲的人每天最佳劑量是2-3毫克,五十歲的人是4-5毫克,六十歲以上的人是5-6 毫克,而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患者通常是每天10毫克。


最後提醒:deprenyl不應與抗憂鬱劑藥物一同服用,除非有醫師特別指示。


想進一步了解藥物的資料也可以連結原文資料:


Riederer P, Lachenmayer L (November 2003). "Selegiline's neuroprotective capacity revisited". J Neural Transm 110 (11): 1273–8. doi:10.1007/s00702-003-0083-x. PMID 1462819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我不只一次討論過心碎症候群,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清楚,在此把相關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閱:





經歷過心碎的感覺嗎?這在醫學上是可以觀察及診斷的。早在十幾年前,最早被提出來的名稱就是Takotsubo cardiomyopathy,章魚壺心肌症,主要是這種情形發作時,左心室會像日本傳統用來捕捉章魚的壺的形狀,讓我們看看章魚壺到底長什麼樣:



A是心碎症候群發作時的心臟左心室的變化,B是一般正常的狀況。


這種因巨大壓力產生的非缺血性心肌病變,發生率約在33%到100%之間,大多是當事人因為情緒性的重大壓力(例如所愛的的人過世)導致的心臟肌肉暫時變虛弱所引發,當然,重大的身體壓力也可能會發生。有興趣深究的人可參考:


Eshtehardi P, Koestner SC, Adorjan P, Windecker S, Meier B, Hess OM, Wahl A, Cook S (July 2009). "Transient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allooning pattern, and long-term follow-up in a Swiss population". Int. J. Cardiol. 135 (3): 370-5.


造成心碎症候群的主要生理變化,是因為人體內,當事人因為心理壓力承受過大,讓體內的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濃度急速上昇(大部分是腎上腺素及正腎上腺素),一般而言,這類的心肌病變在兩個月之內就會完全恢復。以發生機率而言,在停經的婦女身上比較多,相關資料可以參照:


Azzarelli S, Galassi AR, Amico F, Giacoppo M, Argentino V, Tomasello SD, Tamburino C, Fiscella A. (2006). "Clinical features of 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Am J Cardiol. 98 (9): 1273–6.


雖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很少會造成當場死亡,當事人也能在幾天或者接下來的幾星期內恢復,不過,有出現心碎症候群的人,也不要忽略了這其實對身體是一種警訊,在2008年三月有一項觀察研究發現:當所愛的去世接下來的一年,遭逢變故的婦女死亡率是一般人的兩倍,而男性是一般人的六倍。所愛的配偶死亡對所有的人壓力很是很大的再一次得到證明,以上的研究分析資料可參閱:


http://www.actuaries.org.uk/__data/assets/pdf_file/0006/128832/Spreeuw_modelling.pdf



最近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員以兩百五十六位壓力性心肌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遍及歐洲、北美洲。患者年齡從三十歲到九十歲不等,平均年齡為六十九歲。分析結果發現:


患者有八成一是更年期女性,另外有百分之八的女性年齡在五十歲以下,有百分之十一是男性。


研究中有三方之二的人知道發病背後隱藏的原因,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是因為情緒受到波動,情緒波動原因包括親友、寵物辭世,人際衝突、失業等。


另有百分之四十一的人是因為生理、疾病因素引起壓力性心肌病變,壓力來源包括手術、接受化療等,有些慢性阻塞性病患、氣喘患者呼吸困難,這也會形成壓力,誘發心肌病變。


值得專業人員注意的是「心碎症候群」患者接受冠狀動脈攝影檢查,高達七成五的患者檢查結果正常。必須透過心臟核磁共振造影檢查,才能發現病徵,患者心臟腫大,心臟收縮型狀像顆熱氣球,患者左心室功能衰退,心臟也有發炎反應。


研究人員指出,要盡早診斷壓力性心肌應變,可考慮使用心臟核磁共振造影檢查。若及時治療,左心室功能多半可以恢復正常。


對這篇原文期刊內容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參考:


http://jama.ama-assn.org/content/306/3/277.abstract?sid=f6ff3b5c-e944-4a2b-af39-21192c313fa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吃對了 你也能瘦〉 香蕉含色胺酸 正確吃真的能瘦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31 04:11


記者/洪素卿



最近香蕉盛產、價格下滑,為了幫助蕉農,不少人掏腰包買香蕉,不過部分怕胖的美眉,擔心熱量高不敢多吃。但事實上,不僅日本女星深田恭子曾靠早餐吃香蕉減重法,3個月瘦了12公斤,醫師也表示,香蕉含有色胺酸,可以提升滿足感;如果把香蕉當成代餐,正確使用香蕉成為熱量控制的工具之一,吃香蕉不僅不發胖,也能減重。



早餐吃香蕉 日星深田恭子瘦身



日本女星深田恭子將早餐換成「香蕉加一杯開水」,配合每天提早入睡,3個月的時間瘦了12公斤,一度引起香蕉減肥風潮。究竟這是怎麼做到的?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表示,跟其他水果相比,香蕉的熱量其實不算低,以一根中型香蕉大約相當於3份水果來看,而1份水果的熱量60卡計算,1根香蕉的熱量有可能達到180大卡,與芭樂等其他水果相較,熱量真的不低。



香蕉熱量高 但色胺酸有飽足感



既然熱量不低,為什麼香蕉能夠減肥?蕭敦仁認為,可能與香蕉裡面的色胺酸有關。他表示,色胺酸進入身體後,可以轉化成血清素,血清素可以提升滿足感。也因此,與同樣熱量的食物相比,吃香蕉可能有相對高的飽足感,加上其中又有不少果膠以及膳食纖維。也因此,如果用來當作代餐、替代原本的餐食,確實可以減少熱量攝取。



例如,早餐本來固定要吃一碗稀飯,這碗稀飯的熱量可能跟一根香蕉差不多,但是吃稀飯的血糖升得快、還不到中午就餓了,但以開水加香蕉、卻可以滿足比較久,相對抑制食慾。



採用這個減肥法並配合早睡(目前已經知道睡太少容易發胖),也因此更能提高減重的效益。



重點還是要注意總熱量控制,午餐跟晚餐不能過量,這樣才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肥胖醫學會曾漢棋醫師表示,很多人原本早餐就吃得少,香蕉加開水替代早餐,能夠降低的熱量不是很高,建議可以用在替代晚餐的一部份,但同時要酌加其他食物、避免熱量過低。



由於香蕉的鉀含量不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特別提醒,腎臟病患者切記不能過量攝取。



今年香蕉價格大幅下跌,大家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多多食用香蕉,幫助健康。許多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期間,為了要補充能量,預防抽筋,都會吃香蕉。香蕉也含豐富的鉀,一般而言,鉀有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分平衡(維持滲透壓)、維持正常血壓、利尿並排除多餘鹽分、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以及調節並參與神經傳導等作用。


有不少人知道香蕉含氨基酸的色胺酸,這是身體血清素的原料,然而就是食物成分的分析比較來說,色胺酸的含量並不高,比較多的部分是香蕉皮,有人開玩笑說失戀要吃香蕉皮,其實是補充色胺酸幫助血清素提升,改善憂鬱情緒。

真正含色胺酸的食物來源的前幾名是巧克力、燕麥、乾棗、牛奶、優格、白乾酪、紅肉、蛋、魚、家禽類、芝麻、雞豆、南瓜籽、螺旋藻、以及花生(以單位重量含量來看):


 Tryptophan background

支鏈氨基酸對人體而言是必須氨基酸(也就是不從外面攝取,自己不會製造的氨基酸),在肌肉中有35%的氨基酸構成是支鏈氨基酸,對哺乳類動物來說,40%的氨基酸需求是支鏈氨基酸,香蕉含豐富的支鏈氨基酸,對於想增加自己肌肉發達的人來說在進行肌肉訓練之前先攝取含有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纈安酸(Valine)這些支鏈氨基酸(BCAA),之後再攝取蛋白質的效果更佳:


 "Exercise Promotes BCAA Catabolism: Effects of BCAA Supplementation on Skeletal Muscle during Exercise". J. Nutr. 134 (6): 1583S-1587S. 2004. 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134/6/1583S.full. Retrieved 22 March 2011.


而香蕉就是含有這三種支鏈氨基酸的天然來源。除此之外,香蕉也含豐富的鉀,一般而言,鉀有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分平衡(維持滲透壓)、維持正常血壓、利尿並排除多餘鹽分、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以及調節並參與神經傳導等作用。


在臨床上常會把支鏈氨基酸拿來作為燒傷患者的營養補充來源,幫助燒傷患者復原速度:


 "Therapeutic use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in burn, trauma, and sepsis". J. Nutr.. 1 Suppl 136 (30): 8S-13S. 2006. 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136/1/308S.short. Retrieved 22 March 2011.


對於有些肝腦病變的患者,臨床實驗也證實有幫助:


 "Nutrition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Nutr Clin Pract. 25 (3): 257–64. 2010. doi:10.1177/0884533610368712. http://ncp.sagepub.com/content/25/3/25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纖維肌痛患者 常做瑜伽舒緩疼痛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7/29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纖維肌痛患者往往長期忍受疼痛折磨,加拿大研究發現,纖維肌痛患者做點瑜珈有助紓緩疼痛。纖維肌痛患者以女性居多,主要症狀包括慢性疼痛、疲勞無力等,患者常有肌肉僵硬、睡眠障礙、腸胃不適、焦慮、憂鬱等困擾。



過去研究發現,纖維肌痛女性患者的荷爾蒙可體松濃度大多低於平均值,可體松是一種壓力荷爾蒙,一旦身體承受壓力就會分泌,以減緩壓力傷害,可體松濃度偏低可能引起疼痛、疲倦,讓身體對壓力變得更敏感。



參與研究的患者一周要上兩次「哈達瑜珈」課程,一次七十五分鐘,一周上兩次,連續上八周。患者上完瑜珈課後,研究人員在為她們測量唾液中的可體松濃度,結果發現,所有患者的可體松濃度都上升了。



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研究生凱瑟琳‧柯蒂斯(KathrynCurtis)為研究計畫主持人,她表示,在理想狀況,當早晨起床後三十到四十分鐘,可體松濃度會升到最高點,經過一天,可體松濃度慢慢下降,直到就寢。但纖維肌痛患者的可體松分泌卻常出現異常。



身體遇到壓力來襲,「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會產生連鎖反應,以應付壓力,而分泌可體松也是反應鏈一環。



柯蒂斯解釋,哈達瑜珈可幫助身體放鬆,舒緩交感神經活動,心跳速率就會變得比較慢,呼吸量也會增加,相信這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會有正面效果。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疼痛研究期刊」。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常合併有纖維肌痛症,這種全身上下有多處痛點,壓了會痛,傍晚時疼痛往往會加劇,許多病人抱怨情緒會受到影響,睡眠品質也差的身體狀況,以功能性醫學的觀點並不難解釋:因為過度的壓力,導致身體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濃度上升,血流的過量皮質醇使身體組織加速損壞,並失去自我修復的功能,導致肌肉與關節傷害和慢性疼痛,因此纖維肌痛症的產生是必然的。有些患者的疼痛到了傍晚疼痛會加劇,這是因為腎上腺皮質醇過了下午四點以後,濃度降低引發的。也就是這些多處肌肉與關節的病理反應,早在疾病成性前就開始進行。在身體的延長壓力過程中,儘管壓力荷爾蒙已經升高,但因為壓力荷爾蒙本身能夠抑制發炎,故疼痛還不至於太明顯,但到了慢性疲勞、欲振乏力的階段,壓力荷爾蒙怎麼分泌都不夠(所以腎上腺皮質純都是偏低的),之前肌肉與關節造成的傷害與疼痛,沒有足夠的壓力荷爾蒙來抑制,疼痛當然會一發不可收拾。


一般醫療處理,因為不知道原因,只能症狀治療,所以藥物(包含止痛、肌肉鬆弛、抗憂鬱、抗焦慮等等)常被建議,但只能治標不治本,復發率極高。在功能性醫學的處理上,應從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開始,瞭解腎上腺是否因為長期壓力關係導致不平衡,如果確定,也可透過功能性醫學的營養補充品,協助腎上腺皮質醇(可體松)上升。幫助身體恢復抗壓能力,當然在疼痛緩解及穩定心情上,也有相關檢測及營養補充品可以幫忙。如果有長期的心理壓力,能透過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來協助,恢復會更好。


此外,多巴胺及血清素濃度不足是常被提出討論的原因之一,所以透過可以增加相關傳導物質的氨基酸,例如苯丙胺酸及色胺酸的補充,或者能直接提高神經傳導物質製造的SAM-e,不僅能抒壓還能緩解疼痛,有纖維肌痛症不想依賴藥物的患者可以多參考相關治療改善方式。


此外,增加心血管耐力的運動,已經證實可以有效改善纖維肌痛症:


Busch A, Schachter CL, Peloso PM, Bombardier C (2002). Busch, Angela. ed. "Exercise for treating fibromyalgia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3): CD003786. doi:10.1002/14651858.CD003786. PMID 12137713.


Gowans SE, deHueck A (2004).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in 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 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 16 (2): 138–42. doi:10.1097/00002281-200403000-00012. PMID 14770100.


Goldenberg, D. L.; Burckhardt, C.; Crofford, L. (Nov 2004). "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 syndrome" (Free full tex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92 (19): 2388–2395. doi:10.1001/jama.292.19.2388. ISSN 0098-7484. PMID 15547167. http://jama.ama-assn.org/cgi/pmidlookup?view=long&pmid=15547167. 


最近發表於疼痛醫學期刊的加拿大研究發現:


一周要上兩次「哈達瑜珈」課程,一次七十五分鐘,一周上兩次,連續上八周。患者上完瑜珈課後,研究人員在為她們測量唾液中的可體松濃度,結果發現,所有患者的可體松濃度都上升了,當然纖維肌痛症的症狀也跟著改善。


因此,即使和緩的瑜珈運動也有機會改善纖維肌痛症。對許多作於加的人來說,瑜珈本來就不只是一項運動,本身還可以抒壓,所以換句話說,任何可以幫助纖維肌痛症患者抒壓及運動的治療,容易出現療效。



纖維肌痛症容易出現的對稱痛點部位。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星期三晚上我在診所和一些來賓討論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內容。其中有一部份,是關於食物如何引發身體壓力的內容:




我們所吃的壓力食物不只造成身體的壓力,也引發了基因的改變,導致更多的壓力。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ian Nutrition)有一份引人矚目的研究,發現以精製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的人,體內的壓力基因、發炎基因與胰島素抗性基因都被啟動了。24


 


研究檢視二組都有胰島素抗性的人員。他們所吃的二份飲食是完全一樣的:相同的熱量、等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纖維。


 


唯一的差異是一組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是小麥、燕麥與馬鈴薯,另一組是裸麥。裸麥含有不同的訊息分子,被分解與吸收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小麥、燕麥與馬鈴薯。 


 



實驗的結果具有革命性的意涵。


 


在十二星期之後,採取脂肪切片,並測量基因表現的改變。體重沒有變化,但是基因表現的差異卻是十分驚人。


 


在小麥、燕麥與馬鈴薯組,有62種引起發炎、產生壓力分子與荷爾蒙,提高胰島素抗性與肥胖的基因被啟動。在裸麥組,有71種改善胰島素功能與避免細胞死亡的基因被啟動。


 


由以上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精製食物對於身體的影響負面多於正面,目前市面上的甜點、速食、零食都是精製食物為主的來源。以營養學的觀點,應該儘量食用全穀類來源,也就是讓食物的訊息分子被消化及吸收的速度越慢越好。這不禁讓我想到之前曾有一位會計師和我分享他的養生之道,他描述之前因為白髮開始增多,聽從朋友的勸告,把早餐全部改成全穀類的來源經過半年,頭髮全部變黑,完全不需要染髮,對照上述的研究結果,的確有其道理。


因此,對自己健康注重的人,應該儘量減少精製食物的來源,多食用消化及分解速度慢的全穀類來源。


這是裸麥也叫黑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血液中同半胱胺酸濃度高 20歲失聰男 1年中風3次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28 04:11







記者何宗翰/苗栗報導



苗栗縣一名20歲的年輕男子,最近一年已發生2次頭暈及臉部麻痺,他日前騎單車時跌倒,第3度出現右側臉麻、嘴歪、右側肢體無力等症狀,送醫後發現罹患急性腦中風,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偏高,治療後已出院,並持續復健中。



苗栗縣頭份鎮為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日暉表示,這名年輕患者的左側腦部內囊有血管梗塞,右側腦部內囊和丘腦分別有2個舊的梗塞病灶,抽血發現「同半胱胺酸」濃度偏高,即「高同半胱胺酸血症」。



林日暉指出,「高同半胱胺酸血症」在台灣的發生率約50萬分之1,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或長期茹素者身上,因為飲食缺乏維他命B12或葉酸攝取不足而病發,腎功能不良、糖尿病、內分泌失調者也是高危險群。



林日暉表示,患者父親在36歲就因心血管疾病猝死,患者也有失聰及智能較差情形,推測病發原因可能和遺傳造成的氨基酸代謝異常有關,已補充葉酸、維他命B12改善。



他說,高量「同半胱胺酸」會造成血管內壁功能障礙,易形成血塊,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許多健檢已列入檢測項目。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會導致B群流失,包含阿司匹靈、雌激素(包含避孕藥與類固醇)、利尿劑、抗癲癇藥物(傳統抗癲癇藥物如tegretol與Depakote)、普洛芬等消炎藥以及巴金森氏症的控制藥物Simet等。B群流失與動脈硬化有關,其原兇即是同半胱氨酸,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化合物,透過氧化損傷血管壁,導致動脈硬化的危險,當然也包含腦血管)。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有心臟病(約佔10%,算是遺傳性疾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問題,若去相關的基因檢測,就會發現他們常常在葉酸、B12及B6的代謝有先天的缺損。下面圖示中可看到,左側是葉酸的代謝循環,藉由葉酸及B12的幫助,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才能轉化為蛋氨酸(methionine,又稱甲硫氨酸),而B6可以幫助同半胱氨酸轉化為其他物質而減少累積。想預防及減緩解決這樣的問題,可藉由多補充葉酸、B12、B6及甜菜根萃取物(TMG)等等的營養來源或者補充品來預防:


Coen DA Stehouwer, Coen van Guldener (2001). "Homocysteine-lowering treatment: an overview".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2 (9): 1449–1460. doi:10.1517/14656566.2.9.1449. PMID 11585023.


Legal note: Metabolite Laboratories is defending a patent as of March 2006 that may cover the mere mention or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vitamin B12 and homocysteine levels. See Crichton, Michael (March 19, 2006). "This Essay Breaks the Law".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http://www.nytimes.com/2006/03/19/opinion/19crichton.html?ei=5088&en=9addb806498d2739&ex=1300424400. Retrieved 2006-03-20.


除了心血管的風險之外,同半胱胺酸濃度太高,也會讓年長者骨質脆弱,增加骨折的風險,因此,透過營養補充來降低同半胱胺酸的濃度,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的風險之外,也可以減少骨折的風險:


Sato Y, Honda Y, Iwamoto J, Kanoko T, Satoh K (March 2005). "Effect of folate and mecobalamin on hip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93 (9): 1082–8. doi:10.1001/jama.293.9.1082. PMID 15741530.


附帶一提,B12的建議用量,年長者若從食物來源補充不足,可能一天必須額外補充100微克(mcg)或者從肌肉注射來改善預防。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經痛與許多原因引發,這是許多女性經歷過的身體不適,一般人會藉由甜食或者止痛藥來抒解,但少數的經痛可能潛藏女性器官的或者荷爾蒙失調的失調或者疾病,最好藉由專業的評估及檢查來確認是否需進一步處理,一直靠止痛藥,的確不是根本解決之道。


在營養品的考量上,我們不妨考慮必須脂肪酸的補充,在臨床上不少醫師都會推薦Omega-6的補充來源,例如月見草油,這種含有γ-亞麻脂酸(gamma-linolenic acid)的補充品。一般臨床研究發現,月見草是一種藥用植物的在氣喘性的咳嗽、腸道疾病、哮喘以及止痛上有幫助,此外,月見草油對於經痛、經前症候群甚至是乳癌的預防都有明顯的幫助:


"Plant oil 'acts like cancer drug'". BBC News. 2005-11-02. http://news.bbc.co.uk/2/hi/health/4395826.stm.  (describing work by Dr Javier Menendez and colleagues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nd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根據臨床研究也發現,嚴重荷爾蒙失調的女性經常缺乏鎂,因此鎂也常用來抒解經前症候群的不適,在198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鎂的補充可以降低女性94%的經前乳房刺激(如漲痛等)、95%的體重增加(通常是水腫)以及89%的神經緊張。另一向研究也發現對於緩解經前症候群中的情緒起伏不定效果佳,主要可能原因,來自於鎂可以幫助調節壓力荷爾蒙的活性,減少升高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對腦部的刺激。



在印度的研究發現治療女性經痛的藥物可能是維他命B1,舉例來說,有一項針對556名12-21歲換有中度到重度經痛的婦女,每天服用100毫克B1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相較,服用B1這組有87%的人報告已經不再為經痛所惱,8%有顯著改善,只有5%顯示沒有效果。接受B1治療的女性即便結束治療後的兩個月,儘管沒有持續服用,但也沒有惱人的經痛再犯。


土耳其讓25名孕婦在六個月試驗期中的四星期,每天服用250毫克的B6及B1個250毫克,結果能有效改善其腿部的痙攣,其中有10名病患所有症狀均獲抒解,14名有明顯改善,只有一名病患對治療無反應,懷孕婦女體內的B1與B6會大量的損耗,研究人員建議應補充足量。


一般食物來源可以考慮麥芽、啤酒酵母、扁豆、豌豆、全穀類、米糠、瘦豬肉、大豆粉、堅果、雞蛋、魚肉、梅乾、葡萄乾、甘藍、菜花、玉米、萵苣及芥蘭菜等等,建議大家於日常飲食中可以多留意。


其他相關內容還可以參考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985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而言,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高血壓、中風病史、暫時性腦缺血(TIA)、糖尿病、高膽固醇、抽煙、心房震顫。高血壓是公認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變數。在預防上透過適當飲食與營養,特別是地中海式的飲食,使中風風險人口減少一半以上:




Spence JD (September 2006). "Nutrition and stroke prevention". Stroke 37 (9): 2430–5. doi:10.1161/01.STR.0000236633.40160.ee. PMID 16873712.


同半胱氨酸過高,是血管硬化患者經常會被發現的現象,用葉酸和其他補充劑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與可減少中風的風險以往的實驗的分析發現,用葉酸和其他補充劑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與可減少中風的風險:


Wang X, Qin X, Demirtas H, et al (2007). "Efficacy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stroke prevention: a meta-analysis". Lancet 369 (9576): 1876–82. doi:10.1016/S0140-6736(07)60854-X. PMID 17544768.



吸煙 是不能忽視的危險因子:根據世界醫學權威雜誌《刺胳針》指出:男士吸煙是同女士一樣能導致中風,如及早戒煙可更進一步預防或治療中風所引發之危機。


最近發表於醫學學術期刊「中風」的美國研究:


針對6044位沒有中風病史的研究對象作分析,追蹤兩年之後,有88人不幸中風,調整抽煙、喝酒、婚姻、慢性病、心理疾病及活動量的變數之後,結果發現:樂觀的個性有助於降低中風的風險。


另外有一項荷蘭的研究也發現:悲觀程度越低,中風的風險也會跟著降低。顯見對事物的看法,的確會影響中風的機率。


要樂觀,先要恢復一個人大腦的活力程式,建議大家不妨參閱「健康腦,身心沒煩惱」這本書的實際作法,以下是我幫這本書寫序的部分內容:


大腦皮質接受外在輸入資訊,往主管情緒反應的邊緣系統傳遞,邊緣系統會直接轉傳給間腦,啟動活力或者疲憊指令,大腦皮質認定為正面或者負面訊息,在邊緣系統會加入情緒訊息給間腦。情緒好,則活力程式啟動,反之情緒不好,疲憊程式也隨之開啟。身體老是處於接收大腦疲憊程式的人,容易對身體造成諸多負面效應,例如肥胖、便秘、頭痛、倦怠、記憶力減退等等症狀,想要根本改善,唯有利用自我接納、恢復感官能力等等方式,將大腦的疲憊程式轉換為活力程式,進而讓身體的各系統接受正面的指令,身體的自癒能力自能源源不絕,就像作者強調的大腦皮層的餘欲很多,自然沒有身心方面的困擾及相關疾病產生。壓抑,只會讓一個人的大腦皮質不斷轉傳負面訊息啟動疲憊程式而已,唯有真實面對自己的感受,誠實以對,並根據真實的感受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大腦的活力程式才能源源不絕地運轉,確保身體及心理的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五有一位國際人道主義工作者從越南來台,我有幸聆聽她為我做她目前在越南進行的工作簡報,其中,影片有些內容讓我印象深刻,在此提出來跟大家分享與討論。






她之所以會到越南,是因為在2006年左右,她知道了許多越南當地的居民仍生活在越戰的陰影下,這裡指的不是心靈的創傷而已,而是直接反應在身體健康的危象及許多下一代年紀輕輕就猝死或者出生就嚴重畸形的個案。這些現象的原凶就是越戰當時,美軍使用了大量的落葉劑成分即是已知毒性物質最強之一的戴奧辛。過去,我在演講排毒的重要性時,都會把越南當地因為遭受過落葉劑污染的母親所生的畸形兒的照片放出來,並強調不是電腦特效,而這次的簡報中,我看到的不只是照片,而是影片,看到嚴重畸形的小朋友在影片中活動,令人更加鼻酸。同時,也看到人類若是濫用污染物質,影響的層面難以想像,尤其是戴奧辛這種毒素會在土壤與人體中長期累積,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656&prev=797&next=468&l=f&fid=17


 


中國是目前經濟發展及經濟成長的區域之一,但也常難以避免環境污染的代價,最近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國的研究清楚地呈現孕婦體內污染毒素濃度高,易生畸形兒的研究:


 


曝露在煤煙及殺蟲劑環境中的孕婦,產下嚴重先天缺陷嬰兒的機率高達一般孕婦的4倍。


科學家研究了腦部和脊髓有缺陷的80名新生嬰和流產胎兒,結果發現,和其他健康嬰兒相比,他們母親的胎盤中的化學物質明顯高出許多。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先天缺陷嬰兒的母親,因吸入煤煙和接觸殺蟲劑,胎盤中含有高濃度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s, PAHs),以及諸如DDT、六氯環己烷(HCH)和安殺番(Endosulfan)等合成殺蟲劑。


研究報告主要執筆者、北京大學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Control)教授朱彤(Tong Zhu)在電郵中告訴路透社,「除營養素和氧以外,污染物也能輕易越過胎盤形成前結構,影響胚胎的發育。」


 


那位人道主義工作者目前透過訓練當地的醫護人員學習排毒程式,直接幫助當地曾受落葉劑之害的人民走出長期健康狀況不佳的陰影,其中有一位越南的退伍軍人提到當他做完排毒程式,戰爭才真正結束,因為戰爭的落葉劑暴露讓他長期以來,都無法幫助家裡,一天只睡不到兩個小時,這幾十年來,整天都非常疲累,程式結束後,他一天可以睡六到七個小時,而且是熟睡,白天精神自然比以前好很多。


 


母親體內的污染物質過高,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與畸形機率增加,以優生的觀點,可以在懷孕前先透過功能性醫學的檢測,確認母親體內的毒素是否過高,如果有,也可以透過高效率的排毒程式或相關營養補充來增加身體排毒的效率,大幅減少下一代的健康威脅及畸形發生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浸會大學 鉤藤可治巴金森氏症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1/07/21 23:35 郭中翰







(法新社香港21日電) 香港浸會大學科學家研究顯示,中藥鉤藤能有效治療治巴金森氏症某些症狀,同時緩解服用西藥所造成的副作用。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李敏領導的研究群指出,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的中藥材鉤藤,能幫助巴金森氏症病人提高溝通能力、改善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等症狀。1位浸會大學發言人今天告訴法新社:「巴金森氏症至今無法治癒,但是這項研究顯示中藥對治療此症有所幫助。」



巴金森氏症使得人的運動神經系統失調日益嚴重,病患通常在50歲以上、也有年紀輕些的。患者通常表現出身體顫抖、僵硬、失去平衡等嚴重症狀。用於此症的西藥是左旋多巴,腦部會將它轉化為多巴胺以緩解這些症狀。但是此藥也會造成噁心嘔吐與產生幻覺。



李敏的研究發現,同時服用左旋多巴和鉤藤的病患出現的副作用較少,而且溝通能力明顯改進。她表示,研究發現也能提高中醫藥的水平。李敏說:「研究結果令人鼓舞,不但為鉤藤在巴金森氏症的治療提供了現代藥理學依據,更讓世界醫學界對中醫藥的效用和安全性有更深入的認識。」



研究團隊已經向美國申請專利。李敏告訴「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她預期在這項研究第2階段完成後的2013年,鉤藤將上市用於巴金森氏症的治療。(譯者:中央社郭中翰)1



勾藤屬(Uncaria)裡面有許多藥用植物,最為人所知的藥用植物有一種U. tomentosa,俗稱貓爪草(Cat  claw),其配醣體的成份已被確認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而生物鹼的成份會促進淋巴球的反應,對於病毒入侵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在巴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選項中,原本就有MAO-B抑制劑,例如Seligiline(Parkryl)或者Rasagiline等藥物,通常是在發病初期使用。在勾藤的種類中對中樞神經作用的種類應該是U. rhynchophylla ,這是一種強力的單胺氧化酶B(MAO-B)的強力抑制劑,對於神經退化疾病的幫助:


Lin RD, Hou WC, Yen KY, Lee MH (November 2003). "Inhibition of monoamine oxidase B (MAO-B) b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Phytomedicine 10 (8): 650–6. PMID 14692725.


最近香港的學者研究:中藥鉤藤能有效治療治巴金森氏症某些症狀,同時緩解服用西藥所造成的副作用。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勾藤屬幫助巴金森氏症病人提高溝通能力、改善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等症狀。


巴金森氏症的標準治療藥物為是左旋多巴(L-dopa),腦部會將它轉化為多巴胺以緩解這些症狀。但是此藥也會造成噁心嘔吐與產生幻覺,甚至是性慾高漲,病態性賭博等行為會出現。患者產生幻覺症狀後,開藥的醫師只能再把精神科常用的抗精神藥物來抑制幻覺,結果就是用藥越來越複雜,抗精神藥物本身也有副作用,因此長期下來,患者本身為了要改善正必須付出的代價及承受的折磨,令人難以想像。


在藥物及手術治療之外,還是有些研究證實可以改善,透過這些改善,減少對原本藥物的使用劑量,副作用的發生機會相對降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藥物副作用與使用劑量有關。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其他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6668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137


對巴金森氏症來說,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功能性醫學提供了完整的預防之道: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51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研究顯示體內的硒的量過低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硒是很重要的微量元素,同時是肝臟抗氧化物質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重要元素,有機硒同時能和汞有效結合,使汞不至於危害身體,硒也可以活化甲狀腺素T3,所以有些甲狀腺功能低下者顯示有硒的缺乏現象(Nature,348:438-440.1991),因此,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務必確認是否有汞中毒導致硒不足而無法順利製造甲狀腺素。研究報導也顯示硒與心臟病、癌症、氣喘有明顯的相關性。


硒的缺乏一般原因有:硒本身有機攝取不足、維他命E攝取不夠、暴露於有毒金屬、殺蟲劑、殺蟲劑及化學溶劑。硒的缺乏症狀與維生素E的缺乏類似,包含肌肉疼痛、增加發炎的現象、體重下降、肌肉退化、生長遲緩及免疫功能下降。


當然硒的攝取也不能過量,長期攝取過量,很可能損害大腦發育,肝腎、神經功能也會受影響,特別是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1天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20微克;成人男性1天建議攝取量為45微克,女性為40微克。


硒主要存在於土壤,蔬菜、水果就會有硒元素,特別是大蒜、根莖類植物,均衡攝取這些蔬菜、水果,硒元素便不致匱乏。現代的農業經常有農藥及化學肥料甚至是污染的問題,因此天然食物來源容易造成硒的攝取不足。


單單問診,沒有任何專業人員能夠直接確認當事人是否有某些營養素礦物質缺乏或者過量的問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功能性醫學的實驗室檢測,透過血液或者其他檢體來確認體內濃度是否足夠,談到硒的缺乏與否的關鍵,除了本身濃度不足之外,維生素E及身體暴露過多有毒物質過度暴露以及排毒功能不佳,都可能導致。最好補充方式就是針對功能性醫學檢測的相關結果,透過專業評估來建議,其中也包含客製化的營養配方補充,如此才能讓營養補充不至於過量或者不足。補充一段時間以後,也能透過追蹤檢測來確認是否補充足夠,這才是最科學的補充方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健康生活可防阿茲海默症


央廣 更新日期:2011/07/19 17:15 黃啟霖



美國學者最新的研究顯示,「照顧好你的身體可能拯救你的心靈」;如果能夠避免高血壓、抽菸、肥胖以及缺少運動等不利因素,也許可以防止全球數百萬人免於罹患阿茲海默症,也就是老人失智症。



美國加州大學精神醫學系副教授巴尼斯(Deborah Barnes)領導的研究指出,在全世界3,500萬個阿茲海默症病例中,半數以上跟7種條件或行為有關,既然這種會奪走人類心靈的疾病無藥可醫,不妨從預防下手。



這份研究是今天(19日)在法國舉行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上發表;同時也將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神經學(Lancet Neurology)」的網路上。



研究中指出,在全球阿茲海默症病例中,最大的衝擊來自「低教育水平」,就像營養不良一樣,會對心靈造成傷害,妨害腦力的發展。



其次是抽菸,第三是運動不足或根本不動。巴尼斯特別指出,美國有三分之一人口都有久坐的現象,並且因為動得太少而引發問題。



第四是沮喪,如果不加以治療或治療不足,會升高發展成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第五是高血壓。接著是肥胖,以及又抽菸又有高血壓。



如果能把這些因素減少25%,就可能在全球各地減少30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其中在美國就可以減少50萬人。如果只能減少10%,也可以讓110萬人免於罹患阿茲海默症。



根據估計,在2050年以前,全世界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增加為目前的3倍,大約是1億零600萬人。



減緩阿茲海默症 貼的有效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7/21 03:01 黃菁菁/東京廿日電



中國時報【黃菁菁/東京廿日電】



日本國內首度發售可抑止阿茲海默症症狀加重的貼布,也可以給吞嚥不易的病患使用,有助減輕患者及看護人員的負擔。



以往日本國內只有一種阿茲海默症治療藥,但受到高齡化影響,阿茲海默症患者增加,今年陸續有兩種相關新藥上市,小野藥品工業十九日推出日本首見的貼布型藥劑。



有些阿茲海默症病患不喜歡吃藥,痴呆症狀日漸加劇,也造成看護人員負擔。這種用貼的新藥只要貼在患者背部、手腕或胸部,一天只要換貼一次即可。



高瀨義昌醫師說,有些患者吃藥後會含在口中,等家人不在便吐出來,病患家屬也很難確認患者是否按時吃藥。用貼布使家人方便確認,因此期待會有更好的療效。



失智症藥物的貼片劑型並不是新藥,然而跟口服的劑型比起,比較沒有嘔吐的副作用,目前國內已經上市,健保給付必須先經完整的檢查及事先送審,審核通過後才能使用。唯一要留意的是國外曾發生失智症患者未將舊的貼片撕下,又貼上新貼片,以致藥物劑量加重,造成嘔吐、腹瀉、抽搐、呼吸困難等,因此健保局規定領貼片就不能拿口服用藥,每天一片為限。提醒大家藥物並無法根本治療失智的惡化,只能延緩部分患者失智的速度,以醫療照顧來說,就是把戰線拉長。真正要預防及處理失智症,建議可以參考功能性醫學的觀點及作法,這也是目前醫學界強調的根本預防處理之道,最新的英國醫學期刊Lancet提到的營養、抽煙(氧化壓力有關)、運動,之前我多次引用相關資料跟大家提醒過,至於沮喪,何以和失智症有關,到頭來還是身體功能失衡的影響,就是身體功能失衡會導致衰弱的大腦,其中也包含失智與沮喪等狀況,相關資料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52&prev=23733&next=23616&l=f&fid=2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16&prev=23652&next=23454&l=f&fid=27


阿茲海默症本身並無直接的診斷工具來確立診斷,因此看待阿茲海默症,最好視其為身體功能退化,導致大腦細胞跟著退化所產生的結果,身體功能的退化與否取決於七個關鍵:分別是營養、荷爾蒙、發炎反應、消化系統的功能健全、毒素、能量的新陳代謝及心靈的健康,以營養而言,根據巴爾的摩老化長期研究發現:研究對象有35%缺乏葉酸而他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提高了60%,另一項針對有記憶力減退的老年患者,以雙盲安慰劑的對照研究中,每天提供葉酸的補充,證實對記憶力大有改善。這個狀況同樣也發生在B12的補充上,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人缺乏B12的情況伴隨著更快速的認知功能衰退。因此,老年人有記憶力退化的問題,應該優先考慮補充B12及葉酸之類的營養來源或補充品。


另外我們摘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相關內容,在第八章有提到緩解發炎對治療阿茲海默症的重要性,更多詳細的資料請參考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原文。以下為部分內容的摘錄:


阿茲海默症: 著火的大腦


當我們檢視阿茲海默症大腦時,所看到的是著火的大腦。想想看,成長最快速的人口區塊是80歲以上的老人(而其中有一半以上罹患阿茲海默症),我們必須把焦點放在於找出根本原因。好消息是我們對於問題的真相已經有愈來愈深入的瞭解。


 


發炎的情況不斷出現於所有的疾病,而對老化與大腦的深遠影響,也不遑多讓。這是為什麼糖份、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壓力、感染、缺乏運動、 自體免疫疾病、肥胖、糖尿病、維他命缺乏症、腹腔疾病(來自於小麥與麩質的飲食) 以及結腸炎,這些都是發炎性的消化系統疾病,全部都會提高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15這些都會刺激發炎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像Advil這類的消炎藥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的原因,但是自己不要為了降低風險救亂服消炎藥。這些消炎藥物造成每年有十幾萬人因此住院,每年有16千人因為內出血而死亡。


每個人都在找尋造成像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一個原因。但是,原因不會只有一個。 我們的生活習慣與環境等多重因素,與體內基因之間的交錯互動,產生了問題。我們必須要處理所有的因子,才能協助大腦恢復健康。


就像自閉症一樣,如果著手處理所有的原因,許多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病情可以延緩惡化,甚至逆轉復原。大腦有卓越的療癒能力,如果我們提供適當的條件,就有機會可以復原。但是解決之道絕對不會是服用阿司匹靈或是Advil! 我們必須要處理疾病的根本原因,像發炎這類的根本原因。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