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厭食死亡風險 常人5倍




(路透紐約11日電)最新研究指出,厭食症病患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暴食症與其他飲食障礙症死亡風險則是2倍。


刊登在「一般精神病學彙刊」(Archives ofGeneral Psychiatry)的研究指出,部分個案死亡原因不明,但因厭食症死亡者,有1/5是自殺。其他死亡原因可能與飲食障礙久而久之對身體的影響有關。


本研究主要作者亞希拉斯(Jon Arcelus)透過電郵告訴路透社:「飲食障礙症當然會出現嚴重生理後果。本篇研究無法確定患者死亡原因,但無庸置疑與疾病生理問題有關。」亞希拉斯為英國勞柏羅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學者。


研究團隊針對1966年至2010年36份研究進行統合分析,發現1萬7000名飲食障礙症患者中,有755人死亡。


研究顯示,每年1000名厭食症患者中有5人死亡,是一般人的5倍。而暴食症或其他飲食障礙症患者,是一般人的2倍。


加拿大卑詩省飲食障礙治療機構主管伯明罕(Laird Birmingham)指出,原因之一可能是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同時有精神與醫療上的問題。但大部分治療機構只注意精神問題。


伯明罕告訴路透社:「幾乎所有治療中心都只治療厭食症,忽略其他相關疾病。除非治療所有問題,否則患者不會康復。」


亞希拉斯與團隊寫道,研究結果凸顯飲食障礙症的嚴重性。他也指出,3種厭食症患者死亡風險特別高,包括年紀較長才診斷出疾病者、診斷時已嚴重過輕者及同時為酗酒者。中央社(翻譯)

 



厭食症的全名為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簡稱Anorexia,這個字是由希臘字來的,前面的An,是沒有、否定的意思,orexis是食慾的意思,加起來就是缺乏進食的意願。患者對自己的身體形象有不正常認知,強烈擔心發胖(即使旁人都已經覺得過瘦);臨床表徵為用自願透過禁食、催吐、服用瀉瀉藥等藥物、體能鍛鍊等方法,過度減輕體重,甚至在明顯消瘦的情況下還自太胖。其診斷主要分為兩類:限制型患者主要靠禁食和鍛鍊,暴食催吐型患者為間歇出現暴食,然後又用各種方法降低體重。


神經性厭食症平均發病年齡為17歲,大多為女性:


 "Society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 What is Anorexia Nervosa?". http://www.abct.org/sccap/?m=sPublic&fa=pub_AnorexiaNervosa.


女性患者跟男性患者的比例超過人數10比1:


Woodside et al Comparisons of Men With Full or Partial Eating Disorders, Men Without Eating Disorders, and Women With Eating Disorders in the Community. American journal of pyschiatry 2001 ;158 pp 570-574


發病之原因常伴隨壓力事件。心因性厭食症的病程與結果相當不一致,有的在單次發作之後完全康復,有的患者在體重恢復正常之後又再度發病。長期之死亡率大於一成以上,死因多半為飢餓、自殺、或者電解質不平衡、電解質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器官衰竭等併發症。兒童和青春期的患者因為缺乏營養可能出現生長遲緩、體內激素濃度降低、腎上腺皮質醇濃度升高。


心因性厭食症患者之自尊心受到其身材與體重影響極深,能夠成功減輕體重被視為自律的象徵,而變胖或者體重增加則被認為是一種恥辱和無法接受的自我控制失敗。有些患者也會承認自己是瘦的,但否認體重持續減少帶來的嚴重合併症。女姓患者會有停經的表現,也常被視為是該病的臨床表徵。最新的研究提醒厭食症的死亡率跟一般人相比高達五倍,部分個案死亡原因不明,但因厭食症死亡者,有1/5是自殺。其他死亡原因可能與飲食障礙久而久之對身體的影響有關: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68/7/724


由於厭食症的真正原因未明,一般建議的藥物及心理治療,反應效果不一,立即需要醫療介入的往往是已經造成停經或者危及生命的狀況,以預後來說,長期來看大體上來說會好轉,但也有些追蹤研究發現:大約五分之一的患者仍然嚴重,另外剩餘的五分之三的患者好好壞壞:


Gelder, Mayou and Geddes 2005


在營養學上,也有些研究值得參考,鋅可以優先考慮,好幾個研究都發現厭食症患者即使不缺鋅,但補充鋅都能讓他們體重增加:


Safai-Kutti S (1990). "Oral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anorexia nervosa".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Supplementum 361: 14–7. PMID 2291418.


Su JC, Birmingham CL (March 2002).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 7 (1): 20–2. PMID 11930982.


 Birmingham CL, Gritzner S (December 2006). "How does zinc supplementation benefit anorexia nervosa?". 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 11 (4): e109–11. PMID 17272939. http://www.kurtis.it/abs/index.cfm?id_articolo_numero=3347.


必須脂肪酸對於情緒及認知功能改善都有研究支持,因此厭食症患者可以考慮補充,有個案報告指出嚴重的厭食症患者可以藉此改善:


Ayton AK, Azaz A, Horrobin DF (August 2004). "Rapid improvement of severe anorexia nervosa during treatment with ethyl-eicosapentaenoate and micronutrients". European Psychiatry 19 (5): 317–9. doi:10.1016/j.eurpsy.2004.06.002. PMID 15276668.


詳細的營養評估、諮詢及補充,對厭食症患者有其必要,因此完整的營養功能檢測及個人化營養處方,對厭食症患者改善相當重要。關於厭食症之前我也曾撰文討論,有興趣的人不妨點閱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6319&prev=6561&l=f&fid=4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焦慮孕婦生的孩子氣喘風險高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1小時24分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孕婦心情常焦慮、憂鬱、沮喪,生下的小孩較容易有氣喘問題。。


研究首席作者瑪麗蓮雷伊斯(MarilynReyes)表示,研究報告發現,懷孕期間心情高度焦慮、憂慮的孕婦,約有七成產下氣喘兒,孩子往往在五歲前就出現氣喘症狀。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年報」。


雷伊斯指出,了解母親心情憂鬱程度如何影響兒童呼吸道健康,這樣就能發展出更有效的治療、預防策略,以減少小兒氣喘發生風險。


研究作者瑞秋‧米勒醫師(RachelMiller)表示,氣喘病童常常咳嗽,症狀持續數天到數周不等;也可能突然發病,患者幾乎無法呼吸,需要趕快去急診。


不過,氣喘若經正確治療,小孩就能整晚獲得好眠,呼吸也會比較順暢,早上去保母家、托兒所或幼稚園較不會遲到。



已經發表的研究告訴我們,有過敏困擾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而經常因為過敏必須去求診的人,得到憂鬱症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三倍,可見過敏體質引起的發炎反應,的確會容易引發憂鬱及焦慮等狀況: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16&prev=23652&next=23454&l=f&fid=27


因此,要降低小孩氣喘的風險,重點在遺傳的過敏體質的控制,也就是幫助媽媽在懷孕時,過敏症狀的發作頻率與強度越低越好,過去我也幫一些有過敏體質的孕婦作完整的過敏原篩檢,透過結果作飲食調控,事後發現小孩罹患嚴重過敏或者氣喘的機率少很多。


在門診中,常常看到一些母親帶小孩做過敏方面的評估,仔細觀察,媽媽們本身除了有過敏體質外,也容易表現出焦慮及容易擔心的特質,當然我不是因此就斷定媽媽們有焦慮及憂鬱的困擾,相反地,媽媽們若發現自己小孩跟自己一樣都有過敏的體質,常會過分擔心與憂慮的話,此時有機會應該考慮先處理身體過敏引發的發炎問題,處理方向正確的話,焦慮與憂鬱應該會很快緩解,孕婦的焦慮與憂鬱的處理禁忌,就是精神科藥物,之前多篇文章討論過相關副作用及影響,對任何懷孕的婦女來說,懷孕期間的任何藥物治療應該越保守越好,這是常識。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悶動起來 計步器是幫手




治療憂鬱症,最好動起來,董氏基金會指出,國外醫療機構將走路和運動視為憂鬱症治療的處方之一,使用計步器累計記錄運動成效,抗憂解鬱成果也看得到。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研究顯示,運動可使人體產生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等神經傳導介質,不假外求,和治療憂鬱和焦慮的藥效相同。


董氏基金會在最新1 期大家健康雜誌的「憂鬱症新知」專欄中,引用美國的健康夥伴醫療集團相關報告指出,醫師開立憂鬱症的治療處方,除藥物和心理治療,還包括計步器,鼓勵患者每週從事3到5天、每天3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運動。


葉雅馨指出,運動可做為整合治療計畫中的一環,使用計步器目的是以科學方式記錄運動行為,敦促使用者藉此逐步達成具體目標,增加運動意願,養成運動的習慣,增進體能、緩和焦慮以及幫助睡眠。


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系兼任教授、台灣健康運動聯盟理事長葉金川表示,把計步器當作處方,很有意思,也很正確,因為無論藥物、心理治療或是其他處方,在治療過程中都有其極限,運動的效果卻是可預期、可看見的。


他說,許多人都忽略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好處,聽到運動,多半會聯想到減重,其實大錯特錯,透過運動,可足進心肺、代謝及免疫系統的功能,但是運動本身所消耗的熱量很有限。1000710



根據研究,如果規律散步,中年之後一週步行的距離約為10-15公里左右,能夠有效的預防大腦功能退化及失智,而之前的文章我也提到可以利用計步器來協助自己是否達到標準: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0304&prev=21118&l=f&fid=38


然而想用散步當運動來抗憂鬱,效果可能不是那麼好,今年五月有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的研究明確地提醒大家,當運動強度及時間都足夠,才能幫助大腦產生足夠的腦內啡來幫助心情提升,其關鍵在於要產生腦內啡,一定要運動強度足夠的運動,一般會說心跳至少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參考體適能的定義,每個年紀的最大心跳率為220減去年齡,運動時心跳至少要達到最大心跳率的50%,運動時心跳不要超過最大心跳率的70%,一次運動至少要三十分鐘效果較好。腦內啡一直被視為是讓跑者HIGH起來的重要物質,在2008年德國研究人員利用正子攝影(PET)發現,一個跑步的人在跑步前後做比較,大腦的腦內啡在跑步之後,大腦會大量釋放腦內啡:


Boecker H, Sprenger T, Spilker ME, Henriksen G, Koppenhoefer M, Wagner KJ, Valet M, Berthele A, Tolle TR (February 2008). "The Runner's High: Opioidergic Mechanisms in the Human Brain". Cerebral cortex (New York, N.Y. : 1991) 18 (11): 2523. doi:10.1093/cercor/bhn013. PMID 18296435.


結論:散步可以預防失智,但要抗憂鬱,必須讓運動強度增加,只有散步的話,抗憂鬱的效果有顯。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生素、抗發炎藥物加強憂鬱治療24Drs.com (2011-07-08 01:49)


【24drs.com】研究者在2011年皇家精神科醫師學院國際研討會中表示,在抗憂鬱劑中加入一種抗發炎藥物可擴大效果與促進療效。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科研究中心的Carmine Pariante博士向與會代表表示,過去5年內發表的一系列研究提供了明確證據支持併用抗發炎藥物和抗憂鬱劑治療的效果。
  
  Pariante博士表示,發炎是憂鬱症致病的關鍵因素之一,使用抗發炎藥物是20多年來一個全新的抗憂鬱療法。
  
  根據英國生物精神科研究者所組「Psychiatric Research into Inflammation, Immunity and Mood Effects (PRIME)」這個論壇,Pariante博士表示,一般認為長期疾病是憂鬱症的一個誘發因子,有慢性疾病者的發炎標記、細胞激素值也較高。
  
  來自Brighton、Glasgow和Bristol與國王學院的PRIME研究者進行的臨床試驗顯示出這些關聯,最近,英國科學家的兩篇研究顯示,當給予人們C型肝炎藥物和傷寒疫苗時,臨床憂鬱程度顯著上升,而這兩種製劑都會使發炎程度上升。
  
  併用抗生素治療也對嚴重多發性硬化症、X染色體脆折症、中風和巴金森氏症等疾病有幫助。
  
  發表時,Pariante博士討論比利時Erasme醫院精神科Julien Mendlewicz醫師等人的一篇文章,該文指出,單用SSRI治療4週失敗的憂鬱症患者使用乙醯水楊酸(ASA)加上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可改善反應率,延長緩解時間。
  
  Pariante博士表示,選這篇研究來討論是因為這是最典型的抗發炎藥物研究,ASA在這個劑量下的副作用也還好。在報告中也提及,這些作者們還有一些動物研究資料認為具有抗憂鬱效果;他自己的研究則顯示,多種憂鬱模式的發炎程度偏高。
  
  發炎程度偏高包括憂鬱症狀,特別是那些比較生理性的,如疲倦,食慾不振,睡不安穩;因此,因為憂鬱症狀的致病原因包括發炎程度偏高,降低發炎現象應具抗憂鬱效果。
  
  英國Bristol大學精神科學院的John Potokar醫師指出,抗發炎藥物對憂鬱有用的一個理論是,憂鬱症和發炎有類似的演化生物學。
  
  Potokar醫師在研討會的一篇聲明指出,我們稱為憂鬱的所有行為也可被視為疾病,在發炎時發生的行為改變,人們可能藉由這些行為作為保護機制。
  
  Pariante博士表示,他也考慮了minocycline這個抗生素,可能可併入抗憂鬱治療。
  
  我們對minocycline有興趣是因為它便宜、耐受良好,已經被用於其他有心智健康問題之研究對象的發炎,但令人意外的是,未曾用於憂鬱症;另一個重點是,minocycline使用作為抗生素,但是具有我們希望可幫助憂鬱症的抗發炎效果,是透過直接的抗發炎作用而與抗生素作用無關。
  
  他表示,最終目標是提出使用抗發炎藥物於憂鬱症的計畫;Minocycline是我們考量的選項之一。



過去這幾年,我一直在呼籲及推廣一個重要的概念:身體功能失衡會引發精神症狀,其中也包含發炎及腸道失衡,今天看到英國的研究人員提出治療發炎可以幫助加強憂鬱症的療效,很欣慰開始有些精神領域的專業研究願意正視憂鬱症的真正成因及治療方式不再侷限於單單是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單一因素。


身體持續的發炎,細胞激素(Cytokines)的過度分泌也經常看到,尤其是身體經過一個感染之後,身體免疫系統被不當地引發反應,目前研究皆認為不當遞細胞激素過度分泌的確會引發憂鬱症的症狀發生,直接的證據就是這些憂鬱患者體內的IL-6以及TNF-α血液濃度跟非憂鬱患者相較高出許多:


 Dowlati Y, Herrmann N, Swardfager W, Liu H, Sham L, Reim EK, Lanctot KL. A meta-analysis of cytokines in major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67(5):446–457. doi:10.1016/j.biopsych.2009.09.033. PMID 20015486.


在身體發炎的原因裡,過敏是不容忽略的主題,跟憂鬱症的發生率有直接的相關,我在部落個也曾專文討論過: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16&prev=23652&next=23454&l=f&fid=27


以功能性醫學而言,發炎只是現象,除了抑制發炎,發炎的原因也要一併找出來,針對源頭來滅火才能一勞永逸: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707&next=18640&l=f&fid=16


至於抗生素,鑑於細菌的抗藥性問題日漸嚴重,建議大家最好不要亂用與濫用,然而抗生素為何與憂鬱症治療有關,同樣在功能性醫學中也強調,主要還是與腸道健康有關。

重量級醫學期刊,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曾刊出一篇由Henry Lin醫師所寫的論文,他提出關於腸躁症的新思維,以及腸躁症患者所出現的心理症狀。他排除眾議提出的觀點如下:


小腸的細菌作怪(細菌從大腸進入原本無菌狀態的小腸),觸發了免疫與神經系統反應,傳遞訊息回到大腦(腸胃功能不佳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穩定)造成病態性的行為、失眠、焦慮沮喪以及認知功能障礙。腸道免疫系統告訴大腦,傳遞發炎的訊息,激發了下視丘大量分泌刺激腎上腺分泌的因子CRF,提高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改變了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腸道其實一職與大腦有聯繫,在這些細菌的干擾之下,造成溝通不良,結果就是腸道過度生長的不良細菌(或稱潛在致病菌)觸發了一連串的免疫與神經事件,阻礙了大腦的正常功能,這是腸道傳遞不良健康訊息給大腦的主要方式之一。


最近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新發現,證實福昔明(rifaximin)這種不會進入血液循環的抗生素,有助紓解部分惱人的腸道症候群,腸躁症會引發脹氣、腹痛、腹瀉或便秘,過去10年來的研究發現,這往往由腸道細菌所引起。相關原文研究內容請參閱: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004409#t=articleBackground


但福昔明(Rifaximin)並非新藥,早在1998年FDA就已核准這種半合成,幾乎不會穿越腸壁的藥物,口服用於治療旅行者腹瀉及肝腦病變(肝功能急速衰退,腸道產生的毒素無法由肝臟分解,導致毒素往中樞跑,影響患者的意識狀態)。福昔明本身副作用少,不像其他抗生素容易產生抗藥性,因此使用它並不會導致日後抗生素的使用問題:


DuPont, H (2007). "Therapy for and Prevention of Traveler's Diarrhe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45 (45 (Suppl 1)): S78–S84. doi:10.1086/518155. PMID 17582576.


目前國內並沒有這種藥物流通,如果經過相關檢測確認,確有腸道菌叢失衡導致的狀況,以功能性醫學的方式也有相關治療方式可以加以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長期運動 可收斂暴戾之氣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以色列一所大學針對600位男童進行的研究發現,長期參與運動的男生會提高男童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降低暴戾之氣,研究人員也指出,口頭勸告雖可以達到矯正的效果,但是透過運動則較可以消除負面的情緒。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邀請649位來自社經背景較差家庭的學童參與研究,其中一半的學生被安排參加不同運動,包括籃球或足球與空手道每週長達5小時,在經過24週之後,發現曾參加運動的學生自制與自律能力增加,同時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男童原有的暴力傾向有降低的趨勢。不過,研究卻發現,同樣的結果在女生上則較不明顯。


研究人員莎哈爾表示,「當他們找到動力後,等於找到他們生活的目的,同時也可能因此降低或做出脫序行為的機率,他們有興趣的事物,學生就會更樂意參與。」


研究人員這次邀請來自24所不同學校3年級到6年級學生參與實驗,研究結果發表於特拉維夫大學兒童福利與保護中心年度會議上。



在運動改善大腦這本書曾提到: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是調節注意力系統的主角,因此用廣泛的科學解釋來說,運動能緩解ADHD的原理就在於他能增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含量,而且是立即見效。有了規律的運動,我們就能藉由刺激某些腦部區域的神經新生,提升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基準值。

有一組包括喬治亞大學的羅得尼.第許曼教授的研究人員,透過可間接得知多巴胺活動量的運動功能測驗,檢視了運動對ADHD兒童的功效結果令第許曼大為震驚,因為它會對男、女產生不同的反應。對男孩來說,激烈運動可以改善他們瞪直眼睛並深長舌頭的能力,這種代表肢體反射抑制較佳的現象,正是過動缺乏的部分。


此外這本書的49頁也舉出一個明顯的例子:

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伍蘭小學(Woodland Elementary School)是一所幾乎所有學生都靠政府補貼營養午餐費的學校(表示大部分的學生家境並不理想),2005年,該校的體育老師決定把體育課從原本的每週一節增加到每天上45分鐘,而且幾乎完全以心肺運動為主;在實施一學年之後,學生的體是能水準有了驚人的改善,輔導人員也反映校內的暴力事件從228件大幅減少到95件。


最近以色列一所大學針對649位男童的研究也發現:


實驗人員讓學生被安排參加不同運動,包括籃球或足球與空手道每週長達5小時,在經過24週之後,發現曾參加運動的學生自制與自律能力增加,同時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男童原有的暴力傾向有降低的趨勢。


國內其實也有一些有心人士在作這樣的努力,過去我也曾引用討論,有興趣了解的人不妨點進去瞧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5967


一直以來,在ADHD的改善治療中,我一直強調運動的重要性,運動能不能幫助小孩穩定的關鍵,仍在於強度與頻率,一週只有一到兩次的運動(這卻是大部分的孩童運動的常態),其實幫助有限,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濫用安眠藥戒酒癮 恐多了藥癮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09 04:11



記者蔡孟尚/竹東報導



戒酒癮濫用安眠藥,結果酒癮沒戒成,反養出藥癮!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說,有戒酒癮患者服用安眠藥對抗失眠,但不是邊喝酒、邊吃藥,就是服藥過量,甚至有患者一天吃了4顆安眠藥還睡不著,更不利身體健康。



蘇柏文說,近期為戒酒前往台大竹東分院求診的患者不少,但其中有將近3/4已先在其他醫院或診所看診且服用安眠藥物,也有人還服用兩種以上的安眠藥,其中不乏服用FM2、使蒂諾斯等較易成癮的安眠藥,其中有兩人因此出現藥物成癮症狀。



蘇柏文說,這些患者之所以會吃安眠藥,是因為戒酒癮初期會有焦躁不安、失眠或嚴重一點的譫妄、全身抽搐等酒精戒斷症候群。適度服用鎮靜劑類的安眠藥可維持正常生活,但有患者誤以為吃安眠藥可以戒酒,甚至喝了酒還吃安眠藥,反而讓病情惡化。



蘇柏文強調,戒酒最重要的關鍵是,病患是否做好戒酒的長期抗戰心理準備。因為戒酒初期可以投藥化解戒斷症狀,但中期以後就要逐漸減少鎮靜劑用量。過程中,需要定期回診,由醫師評估身心狀況和進行衛教諮詢。



許多酒癮患者開始經常飲酒,主要是想靠酒來助眠,然而身體經過適應之後,耐受性漸漸產生,酒喝再多也難以入睡,安眠藥物治療介入,又把不穩定的因素導入。就如同開始飲酒一樣,開始效果很好,但同樣經過適應調整之後,藥同樣步入酒精作用的後塵,一部分患者會拿酒來配安眠藥物,加強鎮靜效果,但身體耐受性再度產生,這就是我們在門診經常看到酒癮患者合併有藥癮的重要原因。


酒癮難戒的真正關鍵,必須了解患者本人為何要喝酒?不可否認,有些患者喝酒會產生欣快感且不易喝醉,這是標準酒癮的體質,因此有此體質的人不想成為酒癮的患者,應該儘量跟酒保持距離。此外,其他有喝酒習慣的人,有些人根本是討厭酒味,喝酒純粹是為了可以幫助抒壓而已,不要忘了,酒精如同抗焦慮及安眠藥物,都是中樞神經抑制劑,甚至在酒精的急性戒斷症狀出現時,醫師的處方就必須開上取代酒精作用的抗焦慮劑及安眠藥物,預防抽筋。酒癮問題的第一步是幫助身體穩定,一般人以為有嫌惡及難受反應的戒酒發泡錠一直在治療上難以推廣,原因是當事人一旦服過解酒發泡錠又去喝酒,出現異常難受的類似酒精中毒反應,反而變成患者本身的反向行為治療(原本是讓患者本人忌憚,不能再喝酒,但反而讓患者不願再服用戒酒發泡錠,導致治療失敗)。


不想讓酒癮問題越來越嚴重,酒精戒斷期的藥物使用應該越短越好,同時透過相關營養品來幫助身體、心情及睡眠穩定,接下來就是幫助患者本人找出原本的身體功能失衡或者心理壓力的真正原因,幫助當事人願意以及有能力去面對及處理,那麼酒癮問題才有真正的出路,一般門診無法針對根源來處理,長期藥物使用的機會不低,提醒大家留意。


對酒穩治療及改善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部落格的其他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190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064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談到自閉症之風險,從來沒有任何報告提到母親服用SSRI(選擇性血清素會收抑制劑)會提升小孩自閉症之風險,最新研究由美國奧克蘭凱薩醫療機構「自閉症研究計畫」領導的研究,觀察抗憂鬱症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明顯增加自閉症風險。研究團隊以近300名自閉症兒童及1500名隨機挑選兒童為對象,觀察其母的醫療記錄。


研究結果發現,生產前一年有服用抗憂鬱藥的母親,生下自閉症兒的比率是對照組的兩倍;如果抗憂鬱藥物是在懷孕最初3個月服用,風險更高達3倍。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原文的研究摘要: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archgenpsychiatry.2011.73


很多人並不知道,SSRI(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這類抗憂鬱劑,算是一種致畸胎物質,大家熟知的百憂解,就是最有名的代表藥物,但提醒大家:SSRI不只是百憂解而已。這類藥物會通過胎盤,因而影響到胎兒。根據臨床研究,Sertraline及Paroxetine這兩種藥物被發現與新生兒先天異常有關,特別是心臟的中隔缺損。某些研究結果也發現,SSRI與新生兒的併發症發生有明顯的關連,例如新生兒戒斷症狀:在2003年11月,有文獻指出93個關於母親服用SSRI導致新生兒產生癲癇或戒斷症狀的狀況,因此建議母親若被診斷有精神疾病,也應避免開立這類藥物。


此外,孕婦服用SSRI還容易造成胎兒持續性的肺高血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6年 7月19日提到哺乳的母親若服用SSRI,必須要和開藥的醫師詳細討論。相關原文資料請參閱:


 Medical News Today - Lancet Press Release. Feb 05 2005


Gentile S, Rossi A, Bellantuono C (2007). "SSRIs during breastfeeding: spotlight on milk-to-plasma ratio". 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 10 (2): 39–51. doi:10.1007/s00737-007-0173-0. PMID 17294355. 


更讓人擔心還可能造成永久的神經精神變化,早在80年代,研究人員以傳統的三環抗憂鬱劑給懷孕的老鼠服用,結果導致成鼠的行為變化,這在人類的研究也相仿:


Vogel G, Neill D, Hagler M, Kors D (1990). "A new animal model of endogenous depression: a summary of present finding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14 (1): 85–91. doi:10.1016/S0149-7634(05)80164-2. PMID 2183099


待SSRI研發出來,相關的研究也再度證實懷孕婦女服用SSRI,的確會導致新生兒大腦的血清素傳導永久變化而導致行為的改變:


Popa D, Léna C, Alexandre C, Adrien J (April 2008). "Lasting syndrome of depression produced by reduction in serotonin uptake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sleep, stress, and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8 (14): 3546–54. doi:10.1523/JNEUROSCI.4006-07.2008. PMID 18385313. 


 Maciag D, Simpson KL, Coppinger D, et al. (January 2006). "Neonatal antidepressant exposure has lasting effects on behavior and serotonin circuitr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1 (1): 47–57. doi:10.1038/sj.npp.1300823. PMID 16012532. 



英國藥物管理局針對懷孕婦女早已提出警告:孕婦服用SSRI,胎兒罹患肺高血壓的機率比不服用SSRI的孕婦生出肺高血壓的危險性提高兩倍半,另外的研究的相關危險性更高達六倍,因此FDA也有類似的呼籲:


FDA Public Health Advisory - Treatment Challenges of Depression in Pregnancy


針對懷孕的婦女,醫師為胎兒安全起見,應該避開這類抗憂鬱劑。日前我在某電視節目看到有些用藥積極的醫師,只要媽媽過去有憂鬱病史或者懷孕後,情緒稍微低落甚至有些情緒不穩,她的作法就是積極的開上抗憂鬱劑來預防懷孕及產後憂鬱,對照上述的資料,這種積極用藥的治療還蠻普遍的,但多數懷孕的婦女或者哺乳的媽媽並不瞭解藥物潛在的副作用及危險性,著實令人擔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形「三手菸」 幼童胎兒受害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1/07/06 00:17 本報訊



【本報訊】衛生署推廣拒吸二手菸多年,二手菸有害健康已經是國民基本常識,但是大部分的人以為只要開窗戶或等香菸煙霧散開就不會有害,美國麻州波士頓兒童醫院醫師發表在「小兒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殘留在吸煙者頭髮、衣物、窗帘甚至地毯上的有毒氣體微粒,就算煙霧飄散後仍有毒性,這種菸害在國外被稱作「三手菸」,不只會對大人,也會對嬰幼兒產生危害,甚至連胎兒都會受害。



研究結果顯示,吸菸時裡面的尼古丁及焦油、微粒及污染物會四處飄散到環境中,其中會造成「三手菸」毒物包含毒氣氰化氫、打火機中的丁烷、油漆中的甲苯、時常造成中毒一氧化碳及重金屬鉛、砷、及鎘,其中鎘因為容易黏在家具上,且半衰期要三十年,在體內長期累積,恐會引發骨頭及腎臟病變,除此之外,「三手菸」內還具高度放射性的物質釙210,恐有致癌風險。 研究指出,一般人都以為,只要不在孩子面前抽菸,例如在戶外抽菸,或是躲在廚房抽菸,把窗戶打開再抽菸,就不會讓孩子受到菸害,事實上,傳統的衣物上就很容易附著菸害的物質,只要父母一抱小孩就很容易讓孩子把有害物質吃下肚,如果孕婦接觸到,胎兒未來早產、體重過輕、罹患支氣管炎及死胎的機率也會較高,享受抽菸快感的後果就是讓家人受害。 正常狀況下,香菸燃燒會產生四千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兩百五十多種會危害身體,六十多種會致癌,傷害自己也傷害家人,雖然目前市面上已經有「除煙噴霧」、「除煙墊片」等商品上市,也有知名機能性纖維品牌發明「除菸味纖維」製成Polo衫及其他衣物,利用專利技術分解有害物質,可以解決降低菸害,但戒菸還是維護自身與家人身體健康最佳的選擇。



三個月前,我曾撰文討論過三手煙的影響,當時我曾提醒大家抽煙最好到室外: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588


但最新出爐的研究提醒我們到戶外抽煙仍不夠,因為:


美國麻州波士頓兒童醫院醫師發表在「小兒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殘留在吸煙者頭髮、衣物、窗帘甚至地毯上的有毒氣體微粒,就算煙霧飄散後仍有毒性,吸菸時裡面的尼古丁及焦油、微粒及污染物會四處飄散到環境中,其中會造成「三手菸」毒物包含毒氣氰化氫、打火機中的丁烷、油漆中的甲苯、時常造成中毒一氧化碳及重金屬鉛、砷、及鎘,其中鎘因為容易黏在家具上,且半衰期要三十年,在體內長期累積,恐會引發骨頭及腎臟病變,除此之外,「三手菸」內還具高度放射性的物質釙210,恐有致癌風險。


在門診,也有些小孩做重金屬檢測,常發現不少受測者年紀小小的,但體內好幾種重金屬殘留卻不低,包含鎘、砷、鉛甚至是銻等,而這些人的家裡經常是有人抽煙的,根據上面的研究,污染的來源無法排除是三手煙影響。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健康,最好還是戒煙最妥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戒菸藥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1/07/05 13:35 陳怡君



(法新社華盛頓4日電) 研究今天指出,輝瑞藥廠(Pfizer)的戒菸藥物「戒必適」(Chantix)有重大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輝瑞藥廠隨即反駁這項指控。



這份刊登在「加拿大醫學會期刊」(Canadian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的研究指出,戒菸藥物varenicline(商品名戒必適)涉及增高72%嚴重心臟血管不良事件的住院風險,如心臟病發作、心律不整。



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Medical Center)的費伯(Curt Furberg)領導這份研究調查,他表示:「根據回報給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嚴重反效果病例數量,我們多年來都知道,戒必適是美國市場上最有害的處方用藥之一。」



費伯在聲明中表示:「戒必適恐引發失去意識、視覺障礙、自殺、暴力、憂鬱以及糖尿病惡化。」「如今這些副作用清單還要再加上嚴重心血管事件。」



輝瑞藥廠隨即回應這項指控,並批評這項研究的方法論,表示研究中,戒必適和安慰劑的兩組人所回報的心血管疾病案例,實際上相差不到0.25%。(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戒必適的學名為Varenicline (美國的商品名為 Chantix ,加拿大為Champix ),這是不同於過去戒煙治療的機轉,本藥是由Cytisine改變化學結構製成,Cytisine是尼古丁部分致效劑,服用劑量太高,會抑制呼吸,可能有致命的風險。18歲以下、孕婦及哺乳的母親都不建議服用。


服用戒必適最常出現的副作用就是噁心、其他包含頭痛、入睡困難及做惡夢等等,比較少見的副作用包含味覺改變、嘔吐、異常疼痛、脹氣以及便秘等等: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ncer Drug Guide: Varenicline". http://www.cancer.org/docroot/CDG/content/CDG_Varenicline.asp. Retrieved 2008-01-19.


在2009年7月1日,FDA要求戒必適廠商必須加上黑框警語,因為在臨床的使用上的確出現憂鬱、自殺想法及行為等狀況:


FDA. "Public Health Advisory: FDA Requires New Boxed Warnings for the Smoking Cessation Drugs Chantix and Zyban". 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PostmarketDrugSafetyInformationforPatientsandProviders/DrugSafetyInformationforHeathcareProfessionals/PublicHealthAdvisories/ucm169988.htm. Retrieved 2009-07-01.


早在2007年11月FDA就陸續接到臨床的使用報告出現自殺的意念及自殺的行為等報告,包含不理性行為及嗜睡等等狀況,之後FDA陸續針對此藥做提醒:使用此藥與精神症狀出現有關,FDA亦提醒專業人員必須監督使用者是否出現行為及情緒變化:


 "Early Communication About an Ongoing Safety Review: Varenicline (marketed as Chantix)".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November 20 200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12-05. http://web.archive.org/web/20071205222932/http://www.fda.gov/cder/drug/early_comm/varenicline.htm. Retrieved 2007-11-21.


到了2008年,製造廠商也自行加註警語:某些服用患者出現行為改變、激動、憂鬱及自殺想法及行為等狀況: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Chantix". http://www.chantix.com/content/important_info_about_chantix.jsp. Retrieved 2008-05.


至於心血管風險,在2011年6月11日FDA發表戒必適服用會稍微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近則是在7月4日,四個科學家發表在加拿大醫學會期刊的雙盲回顧性研究,他們發現戒必適服用者跟安慰劑服用者相比,明顯增加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至於是否如原廠聲稱沒有那麼明顯,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原文的報告來比對:


Cohn, Meredith (July 4, 2011). "Chantix may cause more heart attacks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PDF). The Baltimore Sun (Tribune Company). http://www.cmaj.ca/content/early/2011/07/04/cmaj.110218.full.pdf+html. Retrieved July 4, 2011.  and Singh S, Loke Y, Spangler J, and Furberg C (July 4, 2011). "Risk of serious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ssociated with vareniclin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DF).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CMAJ). doi:10.1503 (inactive 2011-07-04). http://www.cmaj.ca/content/early/2011/07/04/cmaj.110218.full.pdf+html. Retrieved July 4, 20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孩學才藝 音樂 美術首選


蘋果日報2011年 07月05日




【美容組、潮流組╱台北報導】家長們望子成龍,不僅是課業上的發展,現在還講求文武雙全、多才多藝,本次我們針對50位3~12歲有學才藝男童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超過5成的男童每周得上3~10小時的才藝班,而在50位上才藝班的男童中,更有高達9成2是學齡兒童,顯示在課業表現外仍得培養才藝,已經是家長們的共識。
受訪家庭中共有6成男童選擇學習音樂類,其中超過8成是學鋼琴,可見鋼琴仍是兒童的熱門才藝。此外,54%的男童學美術類,以學畫畫的人數居多;至於運動類則有46%的學習率,在運動課程中則以學游泳的居多。
至於學習才藝的動機,孩子主動要求學習的就佔了58%,且有超過9成的父母認為學習才藝是為了「培養多方面興趣」,而認為學才藝能「培養一技之長」的父母僅佔24%。



暑假到了,許多父母不希望小孩荒廢了暑假的時間,因此都會利用暑假給小孩學才藝。以前我還在大學時,有機會在救國團帶團,有一個暑假我負責一個青少年高爾夫研習營,在帶隊的期間我觀察到大部分學員的父母經濟狀況都很不錯,但有趣的是,將近一半的小朋友在營隊活動期間都難以配合,怨聲載道,一部份原因除了營隊的居住環境沒有家裡舒服,但真正原因,他們主動表示都是被父母逼來的,他們自己一點興趣也沒有,相反地,其他有興趣的人,在營隊過程中大多能充分享受學習及活動的趣味,在結業時也比較能有收穫,差異立見。


上個週日我去參加一場討論天賦智能的研習,在休息時間和一個媽媽聊到她之前因為不了解小孩,為了圖接送方便,讓姊姊妹妹一起上鋼琴課程。令媽媽高興的是姊姊學得津津有味,成果有模有樣,但妹妹則讓媽媽傷透腦筋,因為她根本沒興趣,坐在那邊指頭也不願意動,白白浪費了不少時間與金錢。後來經過分析,才知道妹妹的個性及擅長部分,根本不是音樂及樂器這個領域,媽媽感嘆如果能早點知道這種分析,就能針對每個小孩的個別差異,節省許多時間與資源,直接幫助孩子順強發展,讓才藝學習更有成就感也更快樂。我在門診也發現,有些家長為了幫助小朋友靜下來,帶小朋友去學圍棋或者樂器,結果小孩除了抱怨無聊之外,反而更躁動。仔細詢問之下,他們有興趣的往往是武術、舞蹈或者是運動方面的才藝,相信這也是許多家長及小孩共同的經驗。


您了解您的小孩嗎?您知道他們的個性及真正的潛能是什麼嗎?您的小孩適合通才發展或者是特殊才能教育?身為父母如果想把資源用在刀口上,同時讓小孩也感受到父母的美意,建議大家可以多了解這類工具來幫助小孩在學習發展更順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切忌肥胖 當心無後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1/07/05 06:50 張佑之







(法新社斯德哥爾摩4日電) 根據今天在歐洲1項生育會議中提出的精子品質比較結果,體重超標或肥胖的男性一如相同狀況的女性,不孕的機會較高。



醫生們在這項他們所稱同類規模最大的研究中,查看了1940名男性的精液檢體,並將結果與捐精者的體重比對。



研究指標是身體質量指數(BMI),這是成年人的體脂肪測量標準。正常體重為18.5─25BMI,過重為25─30BMI,肥胖為30BMI以上。



研究發現,體重愈是過重,精子品質就愈低,尤其是肥胖族群。相關報告在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技術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embryology)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年會中提出。



科學家柯恩─巴克里(Paul Cohen─Bacrie)說:「體重超標會引起精子特徵轉變,這可能是荷爾蒙被攪亂的結果,而這又會造成精蟲數量、活動力和生命力下降。」



他在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最後這會導致受孕能力喪失。」(譯者:中央社張佑之)1



在男性更年期或者性功能的問卷中,肥胖或者腹部脂肪增加,是其中的一項明顯的指標,對相關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之前的相關文章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428


許多中年發福的男性,會發現自己的生殖器官有縮水的趨勢,最近在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技術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embryology)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年會中提出相關研究報告也同樣提醒:


研究人員從1940名男性的精液分析發現體重愈是過重,精子品質就愈低,尤其是肥胖族群。研究指標是身體質量指數(BMI),這是成年人的體脂肪測量標準。正常體重為18.5─25BMI,過重為25─30BMI,肥胖為30BMI以上。


到底肥胖如何導致荷爾蒙混亂?在功能性醫學的分析中發現,脂肪細胞本身就會分泌女性荷爾蒙,過多會造成男性荷爾蒙的混亂或者不平衡。因此,如果女性一直不孕,但檢查都正常,男方有體重過重的問題,那麼我們可以大膽假設不孕的主因可能與男方體重過重導致荷爾蒙失衡,進而影響精子的品質有關。發現這樣的狀況當務之急當然是是幫助男方處理肥胖的問題來改善精子品質,提高受孕的成功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蜇皮鬆餅 含鋁超標 恐增阿茲海默症風險


教育廣播 更新日期:2011/07/04 17:16 林宜箴



根據研究,鋁可能跟阿茲海默症有相關,因此國內的消費者也已經養成習慣,減少用鋁鍋烹煮食物,但根據消基會抽樣調查研究發現,市面上的海蜇皮和鬆餅類等糕餅,高達九成的抽樣鋁含量超標。



夏天常吃的涼拌海蜇皮,許多人早餐和下午茶喜歡吃的鬆餅,竟然隱藏了含高量鋁的風險。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營養管理系副教授李哲瑜表示,海蜇皮是利用水母脫水製成,加工過程常使用明礬,由於明礬就是硫酸鋁,所以常吃的海蜇皮就含有高量的鋁。而鬆餅若是使用含鋁化物的發粉,或是鬆餅要有多孔膨鬆的口感,除了發粉,也必須添加酸性鹽類,所以也常添加明礬或鉀明礬作為酸性鹽類使用,使得這次抽驗,15件抽驗的海蜇皮樣本,鋁含量都超過500ppm,10件鬆餅樣本,有9件介於100到500ppm之間。若以中國大陸的食品檢測標準為例,他們對不同食品有不同的鋁殘留量限制,但最高殘留限制是100ppm,我們由於法規沒有任何規範,所以市面上測得的樣品,超標量甚至高達五倍。以200克的鬆餅為例,若含鋁量為100ppm,小孩1週吃1個,可能就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暫定的每週容許量。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應盡速針對食品製造過程中需要的添加物、附加物的含鋁量進行把關,確保國人的食品安全。



(2011-07-04 17:02:32 林宜箴)



很多人看到自己或者家人的重金屬檢測報告,會很訝異自己某些重金屬的檢測值會超出安全值甚多,甚至不知來源從何而來,以鋁為例,鋁是我們並不陌生的重金屬,過多的鋁會影響體內的生化代謝,導致氨的毒性難以排除,鋁也會和DNA本身的磷酸基結合,阻斷蛋白質的的合成與分解。在臨床研究上,鋁過高常與老年失智症(老年癡呆)與成年或小孩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關,一般洗腎患者也容易發現有此問題。


過去,一般認為制酸劑(大家胃痛常吃的胃乳或者胃藥)、鋁鍋及乳酪製造過程等,常會讓我們接觸過量的的鋁,最近國內的學者調查兩種食物來源竟然發現有超量的鋁,一為海蜇皮,另一為鬆餅。


海蜇皮一直被視為富含膠質、營養價值高、單位熱量較低,是一種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的食物。海蜇皮因含有豐富的膠質,可以維持肌膚彈性;除了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外,還有含一種類似乙醯膽鹼的物質,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其本身所含的甘露多糖膠質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幫助。
海蜇皮本身並不含鋁,但處理過程會用明礬(硫酸鋁),研究人員抽樣15件,每件都超標。至於鬆餅,發粉及增加口感的添加物常會用到含鋁的化合物,研究抽樣十件,九件超標。對人體而言,少量累積並不會馬上造成不適,早期的鋁過多會產生疲勞、頭痛及磷流失的症狀,然而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影響到神經系統,卻是不容忽視的潛在健康危害,提醒大家留意。鋁在體內是否過量,可以透過血液、尿液或者頭髮作定量分析,一旦過量,也可以透過相關的處理來幫助身體排除,不必太驚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欲除內臟脂肪遠離慢性病每天多攝10公克膳食纖維

更新日期:2011/07/04 10:4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引發各種慢性疾病。美國最新研究建議,想除去身體這種「壞脂肪」,最好每天多攝取10公克可溶性膳食纖維。



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危險,皮下脂肪只存在皮膚下方,而內臟脂肪躲在腹部深處,周遭有許多重要器官,對身體衝擊更大。美國威克森林大學浸信會醫學中心研究發現,想除去腹部深處脂肪,除了要規律運動,還要多吃可溶性纖維,像蔬菜、水果、豆類食物都含有可溶性纖維。



研究首席作者為內科副教授克莉絲汀‧海爾斯頓醫師,她表示,內臟脂肪過多的人較容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這項研究發現,只要簡單改變一點生活習慣,就能讓身體更健康。



研究團隊分析1114位民眾健康狀況,這些民眾都有很多內臟脂肪,也慢慢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其病。研究人員檢視他們的飲食、運動習慣,經過5年時間,再運用電腦斷層觀察內臟脂肪變化;結果顯示,每天多吃一點可溶性纖維,有助減少腹部脂肪、內臟脂肪,不過皮下脂肪則不受影響。5年下來,內臟脂肪約減少3.7%;每周做劇烈運動2─4次,每次30分鐘,持續5年則減少約7.4%。



一天如何攝取10公克可溶性纖維?研究人員解釋,一天吃2顆小蘋果、1杯豌豆和半杯花豆,就可達到目標。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肥胖」期刊。



纖維對人體的健康重要一直被強調,最近美國的研究發現每天補充10克可溶性纖維就可以有效減少內臟的脂肪,眾所周知,內臟脂肪太高容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謝性問題。


研究團隊分析1114位民眾健康狀況,這些民眾都有很多內臟脂肪,也慢慢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其病。研究人員檢視他們的飲食、運動習慣,經過5年時間,再運用電腦斷層觀察內臟脂肪變化;結果顯示,每天多吃一點可溶性纖維,有助減少腹部脂肪、內臟脂肪,不過皮下脂肪則不受影響。5年下來,內臟脂肪約減少3.7%;每周做劇烈運動2─4次,每次30分鐘,持續5年則減少約7.4%。所以如果飲食配合運動,效果更佳。最簡單的十克可溶性纖維攝取方法:一天吃2顆小蘋果、1杯豌豆和半杯花豆即可。時間不夠或嫌太麻煩的人,也可以直接利用現成的蔬果纖維製品來幫助自己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


關於纖維的分類以及如何幫助身體健康,我把過去整理過的資料再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纖維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及其他主要在食材的植物細胞壁可以找到的物質所形成的綜合物,這些物質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樹膠、果膠質以及木質素。對人體而言,儘管這些物質難以消化,但對人體健康維護非常重要。最近有研究發現,乾果類及豆類一進入腸道,細菌(腸道益菌)就會將其轉化為一種短鏈脂肪酸,這種物質除可減少腸道發炎的疾病外,甚至可以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像是氣喘、糖尿病及關節炎等等疾病也有預防效果。


纖維可分兩種:可溶性及不可溶性。可溶性纖維會溶解在水中成為黏稠狀,一般的水果、堅果、豆莢以及一些蔬菜中的果膠、豆膠、鹿角菜膠、海草、海藻膠、植物種子、樹膠等等。不可溶性纖維像是麥麩、全穀粒、蔬菜中的纖維素、水果、堅果、全穀粒以及蔬菜中的半纖維素等等都是。


由於現在飲食西化以及肉類攝取比例過高造成腸道的負擔增加,因而消化道疾患以及代謝不佳所衍生的相關疾病越來越普遍。過去的研究發現,纖維素能夠有效預防憩室性疾病。結直腸腺癌方面的預防,有一項針對病患的研究,研究發現不管男性女性,纖維攝取量與發病的比例成反比。纖維的種類只有蔬菜的纖維才具保護效力。


在膽固醇的控制方面,一項針對59名膽固醇中度過高的病患,連續36週每天服用20克纖維,他們所服用的纖維含豆膠、果膠、大豆、豌豆與玉米殼,結果經51週得治療以後,總膽固醇降低5%、低密度膽固醇(不好的膽固醇)降低9%、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的比值降低11%。


針對冠狀動脈硬化方面、一項芬蘭針對男性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超過10克纖維超過六年的人,他們罹患冠狀動脈硬化的比例降低了17%。值得注意的是可溶性纖維比不可溶性纖維更能降低血壓與膽固醇。在糖尿病的控制上,纖維與魚油(或者亞麻仁油)的合併補充對糖尿病患很有幫助。知名的內分泌學術研究機構North coast Institute of Diebetes and Endocrinology研究發現,病患每天服用20克的魚油,同時在研究進行到一半時,開始以15克的果膠來補充纖維質,其種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均明顯降低,連三酸甘油脂也降低了44%。


不同纖維有不同的適應症,以大腸激躁症而言,比較有效的纖維有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lose)或親水性聚合碳(polycarbophil)。甲基纖維素是一種樹膠狀衍生物,放在水中會膨脹,通常作為大量補充纖維的主要來源,也可作緩瀉劑。親水性聚合碳則當作為腸道吸收劑。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量咖啡恐引發神經質和易怒


中廣 更新日期:2011/07/04 12:55



有些人不喝咖啡好像就醒不來,不過,新的研究發現,攝取過量有可能影響專注力,同時會讓人變得神經質和易怒。



研究也發現,對低血壓的人,咖啡是很有效的興奮劑,晨起一杯,效用可以持續一整天,但是對血壓正常的人,它提神的效果大概只能持續十到三十分鐘。



咖啡雖然有振奮精神的效果,但是研究顯示,攝取量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適得其反。營養專家說,咖啡成癮的人,一旦喝的量不夠,就有可能產生戒斷性頭痛,所以戒咖啡,得慢慢來。



根據2009年英國研究顯示,喝太多咖啡可能會產生幻覺,以為自己活見鬼,或是聽到奇怪的聲音,每天喝七杯以上即溶咖啡者,出現幻覺的機率,是每天只喝一杯者的三倍。澳洲墨爾本拉籌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賽門‧克勞(Simon Crowe)研究團隊也發現,壓力重重,又酷愛喝咖啡的人出現幻聽、幻覺的比率是其他人的三倍。


咖啡因會提神,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咖啡因本身就是腺苷(adenosine)受體的抑制劑,腺苷本身就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幫助睡眠,而抑制腺苷,自然會去除睡意。


長期大量地飲用咖啡,會發生咖啡鹼中毒(caffeinism),咖啡鹼中毒的人除了咖啡因的依賴之外,常會合併出現許多身體及心理的症狀例如神經質、易怒、焦慮、發抖、肌肉緊繃、失眠、頭痛、過度換氣及心悸等等:


Leson, CL; McGuigan, MA; Bryson, SM (1988). "Caffeine overdose in an adolescent male.". Journal of toxicology. Clinical toxicology 26 (5–6): 407–15. PMID 3193494.


至於咖啡因的戒斷主要是因為常喝咖啡,身體會慢慢習慣有咖啡因的刺激,而讓中樞神經系統腺苷的受器增加,於是讓咖啡因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開始出現耐受性的調整(也就是刺激作用減弱),反而對腺苷的刺激會更敏感,如果一下子減少對咖啡因的攝取,,就會讓腺苷的正常生理反應增加,於是就會出現惱人的咖啡戒斷反應:

Green, R M; Stiles, G L (1986). "Chronic caffeine ingestion sensitizes the A1 adenosine receptor-adenylate cyclase system in rat cerebral cortex.".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77 (1): 222–7. doi:10.1172/JCI112280. PMC 423330. PMID 3003150.



腺苷的部分生理作用會導致血管擴張,因此咖啡因戒斷時,會讓頭部的血流擴張而導致更多的血液流入腦部而頭痛及噁心。這意味著咖啡因有血管收縮的效果,而相反地不喝咖啡,減少兒茶酚胺的活動可能會導致倦怠及嗜睡(無法集中精神),減少或者停止咖啡使用的同時,也會讓血清素濃度降低而發生焦慮、易怒、無法集中精神以及動機減弱,嚴重的狀況甚至會導致輕微的憂鬱。一般咖啡因的戒斷症狀出現在咖啡因停用的12-24小時左右,到了48小時而達到高峰。


因此建議大家常喝咖啡,最好不要過量,否則反而因為身體被咖啡過度的刺激產生相關後遺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室內泳池三氯胺偏高 易誘發氣喘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04 04:11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夏天民眾喜歡到泳池戲水消暑,但學者研究發現,室內泳池空氣中的三氯胺會造成眼、鼻、喉嚨刺激,甚至誘發氣喘、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而泳池人數越多、三氯胺濃度越高,除可能造成救生員、教練的職業傷害外,兒童、泳客也應注意。



加氯是泳池常見的消毒方式,但泳池中的有機化合物會與氯反應產生消毒副產物,三氯胺是其中之一。



台大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蔡詩偉接受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委託,去年進行「室內游泳池勞工暴露於空氣中三氯胺」研究,檢測台北市十處室內泳池、採集五十四個樣本,同時對一○四個工作人員進行調查。



檢測發現,五十四個樣本三氯胺濃度在每立方公尺○.○一七毫克到○.一五毫克間,蔡詩偉指出,雖然WHO建議濃度為○.五毫克,但越來越多文獻指出,WHO建議濃度已無法充分提供保護,因為低於此濃度仍會出現症狀。



二成八員工有呼吸道症狀



蔡詩偉針對泳池員工進行調查更顯示,二成八出現呼吸道症狀、二成四過去一年持續有痰、二成二持續咳嗽。若把救生員、教練分為暴露組,其他泳池員工為低暴露組,結果喉嚨痛、持續有痰等症狀在暴露與低暴露組出現統計上顯著差異。



暴露愈久愈受影響



此外,三氯胺濃度與泳客人數、自由有效餘氯濃度有關,蔡詩偉解釋,因為人身上的汗水等其他代謝物,會跟水中的氯產生反應,夏天泳池人潮擁擠,三氯胺濃度也會跟著提高。



蔡詩偉提醒除救生員、教練外,經常進入室內泳池的泳客也應該當心,而兒童年紀小,容易受到環境變化影響,也是三氯胺的易感受族群,他現正進行兒童對於三氯胺暴露的研究。



他也建議泳池業者做好通風及衛生管理,相對於室內泳池,戶外池因通風良好,三氯胺並不易累積於空氣中。



注意通風 多喝牛奶與水



台北市中正運動中心游泳池館長吳正文表示,已聽聞三氯胺會引起呼吸道症狀與氣喘等工作傷害,所幸每年工作人員進行全身性健檢,至今沒有特別狀況,工作人員也聽從醫師的建議多喝牛奶、多喝水。該泳池除注意通風、使用加氯消毒,也會使用臭氧,但目前難以臭氧替代氯。



游泳救生協會秘書長黃玄光則認為,三氯胺對人體的影響,是個人體質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過去,我曾在門診聽過一些父母談到他們的小孩原本有過敏及氣喘的困擾,規律運動一段時間後,身體狀況明顯改善,而運動的項目中也包含游泳這一項,不過室內的游泳池常會用氯來作消毒,氯本身造成的健康風險,可能會惡化原本的氣喘症狀,最近國內有學者針對泳池的員工作抽樣調查發現室內泳池空氣中的三氯胺會造成眼、鼻、喉嚨刺激,甚至誘發氣喘、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泳池員工進行調查更顯示,二成八出現呼吸道症狀、二成四過去一年持續有痰、二成二持續咳嗽。若把救生員、教練分為暴露組,其他泳池員工為低暴露組,結果喉嚨痛、持續有痰等症狀在暴露與低暴露組出現統計上顯著差異。


去年西班牙的研究發現,在加氯的游泳池游泳四十分鐘後,即可觀察到基因毒性效應的證據,而且還會增加罹癌風險。雖然研究人員強調無意阻止游泳,但不加氯的游泳池現在是否存在,仍是一大問題。

氯這種應用極廣的殺菌劑在環境中,如果濃度超過2ppm,便能感覺到(味道關係),超過30ppm就會引發咳嗽及嘔吐的狀況,到了60ppm,對肺會造成損傷,如果超過1000ppm,就算吸入微量,也可能致命:


"WebElements.com – Chlorine". Mark Winter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and WebElements Ltd, UK]. http://www.webelements.com/webelements/elements/text/Cl/index.html. Retrieved 2007-03-17. 


本身有呼吸系統問題的人,即便接觸微量,仍會惡化原本呼吸系統的狀況,且同時會刺激眼睛,造成不適反應:


Winder, Chris (2001). "The Toxicology of Chlo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85 (2): 105–114. doi:10.1006/enrs.2000.4110. PMID 11161660. 


氯會對對細胞造成毒性,主要是因為它跟水結合後,會變成氫化氯及氫氧化氯,這都是強效的氧化劑,加了氯的游泳池,不只是氯的影響,因為加了氯以後產生負產物對健康也有負面影響:


"What's in your Water?: Disinfectants Create Toxic By-products". ACES News.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Consumer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09-03-31. http://www.aces.uiuc.edu/news/stories/news4724.html. Retrieved 2009-03-31. 


Richardson, D.; Plewa, J.; Wagner, D.; Schoeny, R.; Demarini, M. (Nov 2007). "Occurrence, geno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of regulated and emerging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a review and roadmap for research". Mutation research 636 (1-3): 178–242. doi:10.1016/j.mrrev.2007.09.001. ISSN 0027-5107. PMID 17980649.  



根據研究,三鹵甲烷的來源,游泳池的氯氣消毒佔了80%的來源,即便在所謂的安全游泳池游泳,游泳運動時毛細孔全開,攝入三氯甲烷的危險性也提高,想進一步瞭解請見參考文獻:


 Lindstrom, AB et al. (1997) Alveolar breath sampling and analysis to assess trihalomethane exposures during competitive swimming training. Environ. Health Persp., 105 (6), 636-642


 Drobnic, F.et al. (1996) Assessment of chlorine exposure in swimmers during train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8 (2), 271-274


因此,要利用游泳來幫助健康改善,還是要當心氯引發的健康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