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功能性醫學園地 (3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陽萎…牙周病可能是徵兆

作者: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1月23日 上午12:04






牙周病牙齒不健康拔牙,竟是影響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曹智惟昨(22)日表示,三總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共8000多筆、有勃起功能障礙病人的就醫資料後發現,男性病患因牙周病等牙疾拔牙過後的一年半,發生陽萎風險高出常人1倍以上。推測男性若有陽萎,牙周病可能是徵兆。


三總泌尿外科醫師曹智惟表示,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包含許多因素,包括年齡、吸煙、糖尿病、憂鬱症、高血壓等。其中對於心血管疾病血管患者的內皮功能的損害,已經證實與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密切相關。文獻研究指出,在男性患者中,牙周病併發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歸納出比無牙周病病患高出1.14倍。早期研究也發現,牙周病患者也會出現較嚴重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而這次研究則是發現,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與拔牙也有明顯關聯性。


曹醫師表示,依據健保資料庫分析;結果發現,在8000多名不舉男性個案中,有拔牙的男性,在拔牙後1至1年半間,要比沒有拔牙的男性,產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分別高出對照組1倍和1.2倍。尤其是40歲以下年輕族群,造成不舉的比例更是提升到1.78倍。


由於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和慢性牙齦疾病有相類似的危險因子,醫師推論,慢性牙齦疾病不但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密不可分,跟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也有同樣的致病機制。


鄭醫師補充:


需要拔牙的人,除了蛀牙,不少人士因為嚴重的牙周病困擾。牙周病會導致心血管發炎,男性性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也是血管發炎導致的併發症,過去也有相關研究證實:


Zadik Y, Bechor R, Galor S, Justo D, Heruti RJ (April 2009). "Erectile dysfunction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periodontal disease: two end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pectrum". J Sex Med 6 (4): 1111–6. doi:10.1111/j.1743-6109.2008.01141.x. PMID 19170861.


然而,身體慢性發炎問題,在一般醫療上的改善與控制並不容易做到,功能性醫學的營養建議與補充能有效降低發體發炎,減少相關健康風險,懷疑自己身體發炎的人,可以多了解相關概念及作法: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70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患飲食含精胺酸傷口復原快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1月19日 上午12:06






許多糖尿病患者傷口不容易好,常出現慢性傷口,根據統計,糖尿病下肢截肢病患中,有超過八成與足部潰瘍、慢性傷口有關。法國最新研究發現,飲食若含有豐富的精胺酸、脯胺酸,可幫助糖尿病患加速傷口復原。


精胺酸、脯胺酸屬於蛋白質分子,法國研究團隊發現,如果餵食糖尿病病鼠高蛋白飲食,且飲食含有豐富的精胺酸、脯胺酸,病鼠傷口復原速度便大大增加。


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美國生理學-法規、綜合與比較生理學期刊」。研究人員將十八隻糖尿病病鼠分成三組,其中一組採用標準飲食,另一組則採取高蛋白飲食,但沒有特別增加精胺酸、脯胺酸劑量,還有一組除了蛋白質飲食,再加入精胺酸、脯胺酸補充劑。


研究人員收集病鼠傷口組織液做分析,並製造傷口,以觀察病鼠皮膚生長、血管生長與復原狀況。皮膚研究人員也測量病鼠的血糖、胰島素與胺基酸濃度。


研究結果顯示,與採用標準飲食老鼠相比,採用高蛋白飲食老鼠體內氮平衡較佳。其中額外食用精胺酸、脯胺酸補充劑的老鼠長出了較多新生血管。如果傷口長出較多血管,傷口組織便能獲得更多氧氣、養份,復原速度就會比較快。


發炎反應會拖慢傷口復原腳步。研究分析也發現,老鼠如果額外食用精胺酸、脯胺酸,細胞激素刺激會減小,發炎反應也沒有那麼強烈,這些變化都有助傷口復原。


鄭醫師補充:


糖尿病患者最怕有傷口難癒合狀況,因為照顧問題變得很麻煩,癒合速度慢還可能造成感染,嚴重的話,無法控制感染甚至要截肢。精胺酸可以幫助受傷組織癒合,脯胺酸是膠原蛋白夠的重要原料,因此並用這兩種氨基酸能幫助糖尿病傷口癒合,言之成理。上述研究原文全文可以參閱:


http://ajpregu.physiology.org/content/303/10/R1053.full


Arginine plus proline supplementation elicits metabolic adaptation that favors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rats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October 3, 2012, doi: 10.​1152/​ajpregu.​00003.​2012


AJP - Regu Physiol  November 15, 2012 vol. 303 no. 10 R1053-R1061


精胺酸(L-Arginine)在營養醫學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幫助血液循環以及降血壓,日本研究發現以針劑來注射,可以幫助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正常範圍:


Nakaki, T., Hishikawa, K., Suzuki, H., Saruta, T., Kato, R. (1990). "L-arginine-induced hypotension". Lancet 336 (8716): 696. PMID 1975886.


精胺酸對於受傷組織的修復,包含骨頭的癒合,研究證實有效:


Stechmiller, J.K.; et al. (February 2005). "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and wound healing". 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20 (13): 52–61 REVIEW. doi:10.1177/011542650502000152. PMID 16207646.


Witte, M.B.; Barbul, A (Nov-Dec 2003). "Arginine physi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wound healing". 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11 (6): 419–423 REVIEW. doi:10.1046/j.1524-475X.2003.11605.x. PMID 14617280.


精胺酸有口服劑型,要提高吸收效率可以考慮針劑注射。補充足夠劑量的精胺酸也能幫助身體分泌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在抗衰老預防醫學的應用上非常普遍,但口服劑型效果比較不明顯:


Alba-Roth J, Müller O, Schopohl J, von Werder K (1988). "Arginine stimulates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by suppressing endogenous somatostatin secretio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67 (6): 1186–9. doi:10.1210/jcem-67-6-1186. PMID 2903866.


http://www.jarretmorrow.com/effect-l-arginine-supplementation-growth-hormone-igf-1-insulin-nitric-oxide-levels/


2011年的研究發現,妊娠高血壓,也就是子癲前症可以透過精胺酸來協助血壓降低:


Vadillo-Ortega F et al. (2011). "Effect of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with L-arginine and antioxidant vitamins in medical food on pre-eclampsia in high risk populatio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42: d2901–d2901. doi:10.1136/bmj.d2901. http://www.bmj.com/content/342/bmj.d2901.


對於緩解焦慮來說,精胺酸加離胺酸(L-lysine )也能有效調降壓力荷爾蒙,幫助過度焦慮的患者改善:


Smriga M, Ando T, Akutsu M, Furukawa Y, Miwa K, Morinaga Y. (2007). "Oral treatment with L-lysine and L-arginine reduces anxiety and basal cortisol levels in healthy humans".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28 (2): 85–90. PMID 17510493.


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昏迷的患者,靜脈注射精胺酸在臨床上建議使用而且效果佳:


Tissot-Favre A, Brette R (May–June 1970).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rginine malate in alcoholic cirrhosis". Therapie 25 (3): 629–33. PMID 543185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防骨鬆 台北人1天要曬半小時

中央社 – 2012年11月14日 上午11:22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4日電)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今天說,冬天台北人每天日曬至少半小時、中南部民眾約20分鐘,才能讓人體合成維生素D,預防骨鬆。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出,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吸收鈣質,進而促進骨密度,台灣雖處日照充足的亞熱帶,但國人普遍防曬過了頭,出門包緊緊以致皮膚日曬面積不足,減少維生素D的合成。


到底需要日曬多久才能幫助人體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學會估計,在夏天時,全台各地的民眾,每天日曬6到8分鐘即可;冬天紫外線減少,台北人至少需曬35到42分鐘,台中和高雄也各需約15到20分鐘。


日曬時間的計算基礎,是依2005年挪威的大氣研究(Calculation of Norwegian Institute for AirResearch),以台灣地區位置、地形與天候等變因,計算臉部、手及手臂於正中午全部需要暴露於日曬的時間。


學會指出,如果美國總統歐巴馬冬天來台北,每天可能需要日曬1小時,因為深膚色的人天生比較防曬,和老年人、肥胖者、腸道吸收維生素D吸收障礙的病人,都屬於缺乏維生素D風險較高的族群。


一般民眾每天需要攝取800到1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據衛生署2005、2008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國人的維他命D攝取量不足。1011114


鄭醫師補充:


去年北部冬天,平均十天才有一天見得到太陽,所以北部民眾想利用日曬來補足維生素D相當困難。


夏天太陽大,不必曬太久,維生素D就能補充足夠,但冬天,試問坐辦公室的人,誰有機會在太陽底下曬到30分鐘?加足維生素D的劑量?何況許多視身上的斑為洪水猛獸的女士,絕不可能讓他們在大太陽底下待超過三分鐘!


保險的做法,可能還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比較實際。除了預防骨鬆,維生素D還有許多重要的功能,例如調節免疫、延年益壽、幫助子宮肌瘤縮小、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甚至抗憂鬱等等: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5685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5165&sc=1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6378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197


趁著今天有太陽,到戶外接受半小時的維他命D充電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輔以N-乙醯基半胱氨酸對躁鬱症有效

作者:Deborah Brauser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24drs.com】新研究認為,輔以N-乙醯基半胱氨酸(NAC)可有效治療躁鬱症的憂鬱期。
  
  澳洲的研究者在第九屆國際躁鬱症研討會(ICBD)中發表了一篇開放標籤研究,躁鬱症患者在一般療程中加入2000 mg的NAC,顯示可顯著降低症狀嚴重度分數、增加功能以及生活品質分數。
  
  第一作者、澳洲Deakin大學醫學院心智健康研究中心的Olivia Dean博士表示,重點在於,NAC不只對症狀有效,也有助於功能性,真的是相當有幫助。
  
  研究者指出,這篇研究提出了躁鬱症治療的一個全新方式,聚焦在建立生物標記定義新的治療目標。
  
  Dean博士表示,因為有輕微的副作用,且躁鬱症的治療有限,因此相當值得納入這個製劑,特別是因為它名列常見的一般治療中,不需要停用任何藥物,只需加入它。
  
  這篇研究最近獲得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期刊審閱接受,近期即將發表。
  
  根據這篇研究,最近的研究發現氧化壓力及發炎與躁鬱症的病理生理學有關。
  
  研究者寫道,NAC是一種半胱氨酸類似物,可有效增加原發性抗氧化物榖胱甘肽(glutathione)的血漿值,NAC也可調節細胞激素、谷氨酸神經傳遞以及促進神經生成。
  
  這篇研究的研究對象是149名第一或第二型或非特定型躁鬱症的病患(67.8%是女性;研究開始時的年紀為45.8歲) (診斷時的平均年紀是35.9歲),每天給予2000 mg的NAC,併用原本的療法,為期8週。
  
  開始時,所有研究對象處於憂鬱期、蒙哥馬利亞斯伯格憂鬱量表(MADRS)分數為12分以上。
  
  主要結果是躁鬱症評比分數(BDRS)的改變,次級測量包括MADRS、臨床整體印象(CGI)、功能性整體評估(GAF)量表、社會與職業功能評估(SOFA)量表、源自縱向區間追蹤評估之現代版縱向臨床評估(SLICE/LIFE)、損害功能範圍量尺(LIFE/RIFT)、生活享受品質和滿意問卷(Q-LES-Q)以及楊氏躁症量表(YMRS)。
  
  結果顯示,各種測量指標在開始時和第8週時都有顯著差異(P < .001),發生的副作用僅屬輕微。
  
  Dean博士笑稱,有趣的是,當病患喝低卡可樂或柳橙汁的時候,就表示副作用消失了,不過這點沒有科學佐證。
  
  田納西州Knoxville的開業醫師、於田納西大學臨床學院進修的Kenneth Jobson醫師表示,這篇研究相當令人振奮。
  
  未參與這篇研究的Jobson醫師表示,實際上有許多病患使用NAC,我們對此並無太多臨床資料,但是在他的臨床經驗中,的確有某些人有此反應,因此相當樂見這篇研究有此結果。
  
  Dean博士報告指出,開放標籤期之後,所有研究對象參與一個6個月的隨機、安慰劑控制試驗,這些結果即將發表。
  
  研究團隊正進一步探討發炎標記、氧化生物學以及神經細胞生成,以更深入暸解NAC的效用;此外,他們正進行一篇探討NAC對最近診斷有自閉症孩童之治療效果的研究。
  
  Dean博士結論表示,自閉症在氧化因素方面被認為與許多精神疾患有相似變化,所以我們原則上就自閉症的氧化路徑探討。

鄭醫師補充:


為了高效率地利用我們所攝取的蛋白質,細胞裡必須要有足夠的胺基酸麩胱甘肽(amino acid glutathione)供應量。N-乙醯基半胱氨酸(NAC)是一種氨基酸,是人體含量最多且存在於每一個細胞的抗氧化劑。N-乙醯基半胱氨酸(NAC)在麩胱甘肽(glutathione)的形成時十分重要,因為它將直接影響我們合成攝取蛋白質的能力。


NAC補充可以幫助自閉症患者,相關研究之前在六月時曾專文討論過: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2272


這篇研究使用的NAC補充品劑量不低,一天需達2000毫克左右效果,上述研究的研究引用來源:


The efficacy of N-acetylcysteine as an adjunctive treatment in bipolar depression: An open label trial


Michael Berk, Olivia Dean, Sue M. Cotton, Clarissa S. Gama, Flavio Kapczinski, Brisa S. Fernandes, Kristy Kohlmann, Susan Jeavons, Karen Hewitt, Christine Allwang, Heidi Cobb, Ashley I. Bush, Ian Schapkaitz, Seetal Dodd, Gin S. Malhi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 December 2011 (Vol. 135, Issue 1, Pages 389-394, DOI: 10.1016/j.jad.2011.06.005)


http://www.jad-journal.com/article/S0165-0327(11)00324-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每週吃一次青花菜可降低罹癌機率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10月18日 下午3:43


英國「每日快報」引述「腫瘤學年鑑」一項醫學研究指出,每星期至少吃一次青花菜的人,可降低多種癌症罹患風險。


在此之前,已有多項研究指出,包括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胡蘿蔔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含有一種抗癌物質「異硫氰酸酯」,因此多吃有益,尤其這種抗癌物質在青花菜中含量最高。


最新研究指出,每星期至少吃一次青花菜的人,罹患腎癌的比例可降低百分之32,罹患食道癌的比例也可降百分之28,另外,口腔癌、腸癌及乳腺癌等都可降低百分之17。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發表於今年二月,報導的研究原文摘要請參閱:


http://annonc.oxfordjournals.org/content/23/8/2198.abstract


引用來源:


Cruciferous vegetables and cancer risk in a network of case–control studies



Ann Oncol (2012) 23 (8): 2198-2203. doi: 10.1093/annonc/mdr604


熟悉功能性醫學領域的專業都知道青花菜,也就是綠花椰菜含有豐富的抗癌物質「異硫氰酸酯」,除了抗癌之外,還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這是導致胃潰瘍以及胃癌的重要因子:




  1. Yanaka A, Fahey JW, Fukumoto A, Nakayama M, Inoue S, Zhang S, Tauchi M, Suzuki H, Hyodo I, Yamamoto M (April 2009). "Dietary sulforaphane-rich broccoli sprouts reduce colonization and attenuate gastritis in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mice and humans". Cancer Prev. Res. 2 (4): 353–360. doi:10.1158/1940-6207.CAPR-08-0192. PMID 19349290. Lay summary.  


  2.  Galan MV, Kishan AA, Silverman AL (August 2004). "Oral broccoli sprout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 preliminary report". Dig Dis Sci. 49 (7–8): 1088–1090. doi:10.1023/B:DDAS.0000037792.04787.8a. PMID 15387326. 

 


此外青花菜也含Indole-3-carbinol,簡稱I-3C,除了青花菜,想要攝取足夠劑量I-3-C,可以考慮相關的營養補充品來協助。研究證實的高效率抗癌物質,尤其是婦癌,因為可以幫助女性荷爾蒙健康代謝:


Park, N. I.; Kim, J. K.; Park, W. T.; Cho, J. W.; Lim, Y. P.; Park, S. U. (2010).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watercress (Nasturtium officinale) using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38 (8): 4947–4953. doi:10.1007/s11033-010-0638-5. PMID 21161399.


難以想像,對於紅斑性狼瘡(SLE)這種自體免疫疾病,I-3-C也可以幫助症狀改善:


Auborn, KJ; Qi, M; Yan, XJ; Teichberg, S; Chen, D; Madaio, MP; Chiorazzi, N (2003). "Lifespan is prolonged in autoimmune-prone (NZB/NZW) F1 mice fed a diet supplemented with indole-3-carbinol".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3 (11): 3610–3. PMID 1460808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發現,維他命D不足以及副甲狀腺濃度太高,會增加年長者的死亡率,尤其是非裔美國人或者是高加索人的族群更容易發生。


過去幾年,研究發現維他命D對於預防疾病與健康促進有關,最為人所知悉的便是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維他命D不足有直接相關。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發現,若是維他命D的濃度低於20 ng/ml,年長者的死亡率便增加50%,因此結論,維他命D不足是年長者的健康照護的重要一環。


這項研究調查2638位高加索與非裔美國人,年齡介於70-79歲,抽血之前,要求禁食12小時以求準確,每六個月,追蹤其健康狀況,研究發現維他命D濃度不同,與死亡率有直接相關。因此建議,年長者若無法從日曬中得到足夠維他命D,最好額外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D,尤其是冬天。


相關研究來源為:


Kritchevsky SB, Tooze JA, Neiberg RH, Schwartz GG, Hausman DB, Johnson MA, Bauer DC, Cauley JA, Shea MK, Cawthon PM, Harris TB, Rubin SM, Tylavsky FA, Houston DK. 25-Hydroxyvitamin D,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Mortality in Black and White Older Adults: The Health ABC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缺乏維生素D 心臟不Happy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27日 上午12:06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維生素D不足,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若適量補充維生素D,或可降低心臟病發作機率。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哥本哈根大學醫院共同進行這項研究,研究對象超過一萬人。研究作者哥本哈根大學醫院臨床生物化學系的彼德‧布隆唐-賈寇普森表示,這項大型研究主要在分析維生素D濃度偏低與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病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


布隆唐-賈寇普森指出,透過研究,觀察到一些數據,若體內維生素D濃度低於健康標準,出現缺血性心臟病機率就會上升約四成,且心臟病發作風險會增加百分之六十四,此外,提早死亡機率也會上升百分之五十七,因心臟病死亡機率更在百分之八十一以上。


過去傳統認為,維生素D不足容易影響骨頭健康。但有幾項大型研究指出,維生素D偏低似乎也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病風險。而缺血性心臟病包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心臟病發作等症狀。


還有一些其他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足可能讓血壓上升,當血壓上升,心臟病發作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研究人員指出,從統計數字來看,維生素D濃度偏低的確與心臟病、死亡風險大有關聯。雖然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直接導致心臟病、死亡悲劇,但也可能是健康狀況不好的人體內維生素含量原本就比較低,或許維生素D也是一項健康狀況指標。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兩者因果關係。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動脈硬化、血栓與血管生物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對於日曬不足的人來說,維他命D補充非常重要,我把部落格相關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


根據醫學研究院食物與營養委員會的報告,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副甲狀腺分泌過量、骨質更替速率過快、骨質疏鬆甚至發生輕微的軟骨症甚至增加髖部骨折的危險。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800到1000單位的維生素D,所攝取的綜合維生素中的鈣質也應該大幅提昇。補充維生素D也有助於預防癌症、漸進性骨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以及高血壓。如果要把維生素D當成藥物使用,正確的用藥劑量一定小心,但目前建議每天攝取兩百單位的劑量是絕對不夠的。


由於維生素D本身是脂溶性維生素,很多人擔心過量補充會產生毒性,過去研究發現這樣的機率並不高,有少數的人的中毒劑量,是一天補充超過2000單位的維生素D,然而,這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還不至於造成過量。由於現代人的日曬越來越不夠,靠自己日曬製造的維生素D普遍都不足,而且許多女性還會擔心會曬出斑來,因此,我們建議在營養補充上,D的額外補充的確有其必要。


美國臨床營養雜誌去年曾發表研究,該研究追蹤11萬9000名成人長達20年發現:研究發現,每天攝取維生素D至少600國際單位(IU)的男性,心臟病發或中風機率,比每天攝取不足100 IU的男性降低16%。之前我多次提到,許多現代人日曬及營養來源都不足,造成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非常普遍。以下讓我們參考其他研究資料,讓我們更了解維生素D不足的確對心血管疾病有負面影響。


談到維生素D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連性,過去已經有一些研究結果發表,一份針對將近5000名參與者的研究顯示,體內維生素D含量低的人會提高周邊動脈疾病的發生率,精確的研究數字是低於17.8ng/mL的話,會增加八成的罹患率:


 Melamed, ML; Muntner, P; Michos, ED; Uribarri, J; Weber, C; Sharma, J; Raggi, P (2008).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results from NHANES 2001 to 2004".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8 (6): 1179–85. doi:10.1161/ATVBAHA.108.165886. PMC 2705139. PMID 18417640.


在英國,夏天的那幾個月,園丁體內的膽固醇會明顯地下降。主要是園丁一定會曬太陽,過多的膽固醇會讓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尤其是導致心臟病發的冠狀動脈硬化疾病:


Grimes, DS; Hindle, E; Dyer, T (1996). "Sunlight, cholesterol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QJM 89 (8): 579–89. PMID 8935479.


維生素D血液濃度不足經常與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目前有些研究已經清楚地顯示兩者的關連性:


Pittas, AG; Chung, M; Trikalinos, T; Mitri, J; Brendel, M; Patel, K; Lichtenstein, AH; Lau, J et al. (March 2010). "Systematic review: Vitamin D and cardiometabolic outcom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2 (5): 307–14. doi:10.1059/0003-4819-152-5-201003020-00009 (inactive 2010-03-25). PMID 20194237.


Wang, L; Manson, JE; Song, Y; Sesso, HD (March 2010). "Systematic review: Vitamin D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2 (5): 315–23. doi:10.1059/0003-4819-152-5-201003020-00010 (inactive 2010-03-25). PMID 20194238.


以一般人而言,一天600IU仍明顯不足,建議大家可以跟這方面有經驗的醫師多討論,要知道自己體內的維生素D濃度夠不夠並不難,有相關的實驗室檢查25-hydroxy-vitamin D可以直接了解,透過客觀的數據,我們會更清楚自己的補充量是否足夠。


想補充維生素D可以考慮食用含有維他命D的食物,含量較豐富的有鯊魚肝油、沙丁魚、三文魚、青魚、牛奶,,素食者可以考慮蕃薯、苜蓿、香菇甚至燕麥,或維他命D補充劑等。接受陽光照射時,皮層中的黑色素會產生維生素D,每日只需進行三十分鐘左右的戶外活動已能讓身體產生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


上述報導的研究來源請參閱: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arly Death


Population-Based Study and Meta-Analyses of 18 and 17 Studies


Peter Brøndum-Jacobsen,Marianne Benn,Gorm B. Jensen,Børge G. Nordestgaard


ATVBAHA.112.248039


http://atvb.aha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2/08/30/ATVBAHA.112.248039.full.pdf+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童打抗生素 增腸疾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28日 上午12:04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兒童若使用某些抗生素,較容易罹患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


研究顯示,小孩越早使用一些抗厭氧菌抗生素,往後罹患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機率就越高。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小兒感染科副教授馬特‧克隆曼表示,小孩使用越多抗生素,罹病風險也會跟著升高。


過去有些研究發現,使用抗生素與發炎性腸道疾病互有關聯。這項發表於「兒科」醫學期刊的研究分析超過一百萬筆兒童病例,這些兒童年齡都在十七歲以下。研究人員追蹤這些資料達兩年以上。


研究人員發現,百分之六十四兒童曾用抗生素,約百分之五十八的人曾使用盤尼西林、阿莫西林、頭孢甲氧黴素等抗厭氧菌抗生素。


研究追蹤期間,有將近七百五十名兒童罹患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這些疾病症狀幫括腹部疼痛、腹瀉、體重減輕等,症狀通常維持很久。


研究數據顯示,一歲以下小孩若接受上述抗生素治療,出現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機率便增加五倍以上。如果年紀較長才使用藥物,罹病機率就會大幅下降。


整體來看,使用抗生素的小孩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風險約上升百分之八十四。


研究作者指出,抗生素會改變腸道天然環境,打亂腸道菌落平衡,可能是因為這樣而引發腸道發炎反應。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是一項大型的分析研究,可信度極高,抗生素會造成腸道菌叢失衡,因此有些醫療專業建議接受抗生素治療者,最好額外補充益生菌,益生菌服用最好和抗生素最好避開,免得一起被破壞。小兒科對於發燒感冒的治療,有些醫師習慣開上抗生素,即使是未滿一歲的寶寶,也會開上,殊不知其實暗藏巨大的健康風險。


Matt Kronman, M.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 an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 Seattle; William Muinos, M.D., co-director, gastroenterology, Miami Children’s Hospital,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ediatrics,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iami; October 2012 Pediatrics


某些營養醫學專家建議可以考慮天然抗生素,也就是維他命C,抗壞血酸來取代,不過劑量要足夠才有效果,提醒大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光維生素D 加速肺結核痊癒

路透社 – 2012年9月4日 上午9:11








遠早於抗生素在1930年代問世的18世紀末期,TB病患通常送往收容所多曬太陽,接受日光療法。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曬太陽時體內合成的高劑量維生素D,伴隨抗生素治療,似乎有助TB病患較快痊癒。


研究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of London)呼吸道感染與免疫學高級講師馬丁諾(Adrian Martineau)領導這份研究,他說,高劑量維生素D會抑制人體對感染的發炎反應,減少肺部受損。


馬丁諾說:「發炎反應有時會造成組織傷害,導致肺部空洞。」


「如果我們能幫助空洞加速癒合,就能縮短病患感染時間,進而降低肺部受損情況。」


研究人員也表示,維生素D能抑制發炎反應,卻不會干擾抗生素作用,意味服用抗生素的肺炎、敗血症以及其他肺部感染病患,也能輔以維生素D。


2010年全球有880萬人感染TB,其中140萬人死亡,證明富裕國家往往誤認為過去疾病的TB,至今仍是棘手難題。中央社(翻譯)

 

鄭醫師補充:

請留意,這裡提到的高單位維他命D必須從高劑量的維他命D養補充品來補充,而非只是曬太陽而已。此外,維他命D的補充對身體而言夠不夠,有相關抽血檢測可以直接得知。

研究方面,研究人員從醫療機構中隨意挑選出95個接受標準治療(抗結核菌藥物)將他們分成兩部分,第一組有44位,接受高劑量維他命D的補充,之後追蹤八週,另一組有51位患者接受安慰劑的治療。結果發現服用維他命D的肺結核患者,其發炎指數掉得更快也更多,表示病情恢復快速。

同時對於結核菌患者清除咳出痰的結核菌更快速,平均服用23天後就再也測不到結核菌的反應,只吃抗結核菌藥物合併安慰劑那組則要花36天。

結論: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D可以幫助降低結核桿菌的發炎反應,縮短結核病的病程。

研究引用來源:

"Vitamin D accelerates resolu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during tuberculosis treatment", by Anna K. Coussens et al. PNAS.

 

過去也有相關的研究可以參考比對:


 

維他命D如何幫助免疫系統作最佳調控,部落格有相關文章可以對照參閱: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糟鼻 毛囊蹣蟲可能是禍首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3日 上午12:05

有些人為酒糟鼻、臉部肌膚紅粗而飽受困擾。愛爾蘭最新研究發現,可能是細菌引起。


愛爾蘭梅努斯大學研究人員凱文‧卡瓦納表示,酒糟鼻不會影響整體健康,卻會造成疼痛、尷尬狀況。研究團隊發現,有些住在皮膚上的蹣蟲帶有細菌,而這些細菌很可能就是造成酒糟鼻的元兇;特別是一種住在毛囊周圍的「毛囊蹣蟲」,帶有芽孢桿菌會分泌一種蛋白質,促使患者皮膚出現免疫反應,進而出現酒糟鼻症狀。


研究人員表示,當這些蹣蟲死去,細菌會滲入皮膚組織,造成組織退化、發炎;如果能針對這些細菌使用抗生素治療,減緩發炎反應並抑制生長,或許就能預防酒糟鼻。


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醫學微生物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如果到網路去找毛囊蹣蟲的資料,就會發現毛囊蹣蟲不只影響酒糟鼻,連嚴重的青春痘也可能是它的傑作。讓我們先處理這一個問題,也就是環境一直有毛囊蹣蟲的存在,為何一般人不會出現特異的免疫反應,造成症狀,而患者會? 功能性醫學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解決之道:


對於有酒糟鼻的人而言,小腸的細菌過度生長極可能是一項重要的病因,滅菌療程用於酒糟鼻的治療,療效可見: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in rosacea: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its eradication. Parodi A, Paolino S, Greco A, Drago F, Mansi C, Rebora A, Parodi A, Savarino V.


近來有一項臨床研究發現,有酒糟鼻的人在做氫氣呼吸測試(Hydrogen breath test)的反應,出現異常的比例跟一般人相較,明顯偏高(47% v. 5%),這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時會被檢測出來的結果,也就是有酒糟鼻的人,往往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情形,經過滅菌治療,酒糟鼻亦隨之完全改善,比例有多高,是驚人的96%,療效可長達超過九個月。剩下的4%,經過分析,仍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又再度發生了,因此有酒糟鼻困擾的患者,若要根本處理與治療,務必從腸道健康來著手:


 Parodi A,Paolino S,Greco A,Drago F,Mansi C,Rebora A,Parodi AU,Savarino V (May 2008).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in Rosacea: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Its Eradication".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6 (7): 759. doi:10.1016/j.cgh.2008.02.054. PMID 18456568.


此外,有酒糟鼻困擾的人,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應該節制,其他研究也發現減少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緻的糖等製品)的攝取,能減少壞菌的繁殖(壞菌喜歡甜食),進而改善症狀:


 http://www.bmj.com/cgi/pdf_extract/1/5485/459


以功能性醫學而言,要改善腸道菌叢失衡,除了滅壞菌,也要儘量補充高劑量的益菌,不管對腸躁症或者酒糟鼻患者而言,滅壞菌與補好菌應該雙管齊下,效果會快更明顯復發率也會更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幾歲停經 抽血測荷爾蒙可預測

中央社 – 2012年9月2日 上午9:26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日專電)美國「生殖力與不孕」期刊報導,最新醫學研究發現,透過抽血檢查測量女性體內抗穆氏管荷爾蒙指數變化,就能在30多歲時準確估算停經年齡。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統計顯示,一般婦女更年期平均年齡為51歲,但有的婦女40歲就已停經,有些婦女則過了55歲才停經。


如何準確推算婦女更年期何時到來,到目前為止醫學界都還沒有標準答案。


「生殖力與不孕」期刊(Fertility andSterility)上週刊登賓州大學 (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研究人員發表的最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透過抽血檢查,測量卵巢分泌的抗穆氏管荷爾蒙指數(anti-mullerian hormone,AMH)變化,就能提早在婦女才30多歲的時候,準確估算幾歲將會停經。


研究人員以293名年齡在30歲至40多歲間的婦女做為研究對象,連續5年記錄她們的抗穆氏管荷爾蒙指數變化,並且繼續追蹤長達14年,觀察她們的更年期在幾歲發生。


研究結果發現,抗穆氏管荷爾蒙指數變化幅度最多的婦女,更年期會比指數變化較少的婦女提早大約2年到來。


主持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弗利曼(Ellen Freeman)指出,這種測量方式對於35歲以下的女性較不準確,因為女性體內的抗穆氏管荷爾蒙指數通常要到35歲以後,才會開始慢慢降低。


鄭醫師補充:


婦產科的醫師都了解,不孕或逾三十五歲婦女想得知能否生育,可抽血做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檢測,評估懷孕指數。發現AMH大於四者,取卵數平均為十一點一顆,AMH二至四者七點五六顆,低於二者降至三點八四顆,顯示AMH愈低,卵巢功能愈差,生育率也會下降。AMH低於一時已達危險警戒期,懷孕機率很低,想懷孕者要相當積極,AMH介於一至二則是中度危險期,生育率已受影響。


最近美國賓州大學研究人員更發現AMH變化幅度大者,更年期會提早兩年來報到,以功能性醫學來說,停經或者是否能正常排卵,與卵巢功能有直接相關,卵巢功能提早老化,想要懷孕的困難度大增,卵巢功能一旦老化到無法正常排卵或者更年期提早,大概就難有「子」望。想了解自己的卵巢是否提早衰竭的最直接方式,便是透過功能性醫學的女性荷爾蒙分析來了解最直接了當。想懷孕生子的人若想了解自己卵巢功能是否提早退化,建議可以多利用相關的檢測來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卵巢功能,擬定生育計畫做人成功。


上述研究的原文摘要可以參閱:


http://www.fertstert.org/article/PIIS0015028212018924/abstract


引用來源:


Contribution of the rate of change of antimüllerian hormone in estimating time to menopause for late reproductive-age women


Ellen W. Freeman, Mary D. Sammel, Hui Lin, David W. Boorman, Clarisa R. Gracia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24 August 2012 (10.1016/j.fertnstert.2012.07.113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日由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針對乳癌或者大腸癌換的研究發現,如果規律運動能夠減少癌症復發率達50%,同時也能減少癌症症狀,恢復生活功能,日前也有另一篇乳癌研究報告指出,乳癌患者若是減重,能夠大幅降低乳癌復發的風險,原因在於過多脂肪會增加雌激素的濃度,讓乳癌風險居高不下。規律運動可以幫助體重控制,這不須再贅言。

此外,今年三月發表的研究亦提到癌症患者若能規律運動,也能有效減輕憂鬱症狀,增加存活率,尤其是尤其是47到62歲的乳癌患者效果更佳: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30955

引用來源:

Brown JC, Huedo-Medina TB, Pescatello LS, Ryan SM, Pescatello SM, et al. (2012) The Efficacy of Exercise in Reducing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ancer Survivors: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7(1): e30955. doi:10.1371/journal.pone.0030955

不管如何,規律運動會讓癌症患者身心狀態感覺更平穩,也能減少癌症復發,在癌症患者的長期保健上,最好能維持,以利癌症預後狀況提升!



梅約醫學中心相關研究原文摘要請參閱:


http://www.jpsmjournal.com/article/S0885-3924(12)00139-X/abstract


引用來源:



Insights Into the Reluctance of Patients With Late-Stage Cancer to Adopt Exercise as a Means to Reduce Their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ir Function


Andrea L. Cheville, Ann Marie Dose, Jeffrey R. Basford, Lori M. Rhudy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 July 2012 (Vol. 44, Issue 1, Pages 84-94, DOI: 10.1016/j.jpainsymman.2011.08.0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研究-女性更年期提早罹心臟病風險高

作者: 諶悠文╱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21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46歲之前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是其他女性的2倍。論文發表於《更年期》(Menopause)期刊。


這項研究由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魏倫絲博士主持。她和同事調查2509名婦女,包括331名華人、641名黑人和550名西語裔女性的健康資料。


參與研究的婦女有28%(近700人)在46歲之前已經停經(美國的婦女平均停經年齡為51歲),包括自然提早停經和子宮切除造成停經。


研究開始進行時,受試者都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追蹤調查平均5年時間,以了解她們後來是否罹患心臟病或中風。


結果發現,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3.3%曾心臟病發作、心跳停止或死於心臟病,高於其他女性的1.5%;提早停經的婦女出現中風的比率為2.6%,也比其他女性的1%多出一倍以上。


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女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原因並不清楚。魏倫絲表示,可能與雌激素有關,因為女性停經後,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微乎其微。不過,並沒有證據證明,補充女性荷爾蒙可以降低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魏倫絲認為,另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與卵巢功能有關的基因,可能也和心血管疾病有關聯。她建議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接受傳統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檢查,控制膽固醇和血壓,以避免發生心臟病。



健康調查-飲酒 吸菸 肥胖 影響停經年齡

作者: 蔡鵑如╱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21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蔡鵑如╱綜合報導】


飲酒、吸菸和肥胖,皆為已獲科學驗證的健康殺手。一項英國最新研究更指出,這3大生活型態因素,甚至會導致女人的停經年齡提早2年。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報告,調查5萬名年紀介於48至98歲的英國婦女。參與者均填寫一份問卷,告知體重,飲食與運動習慣,以及是否已度過更年期等相關資訊。


研究團隊分析資料後發現,抽菸是影響更年期最大的生活型態因子,抽菸女性比起完全不碰香菸者,停經的年紀平均會提前2年。


不過,研究領導人莫里斯博士指出,體重對更年期的影響反倒相反,認定自己肥胖的受訪者,更年期到來的年齡比體重正常者平均晚1年。莫里斯博士認為,可能是脂肪對雌激素產生影響之故。


25至49歲之間、每天飲酒量超過2杯的女性,有從事高強度運動習慣的30至49歲女性,以及素食者,更年期年齡同樣會延後,但影響時間不到1年。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發現的重要性在於,更年期年齡延後,恐將成為乳癌等疾病的風險因素。



鄭醫師補充:


在功能性醫學門診中,不時會看到某些女性的月經周期在46歲之前就停經,有些嚴重者更提早到40歲左右,千萬不要以為月經不來,少了一件麻煩事,不該這麼早結束的月經周期,對身體反而是一項危機。


最新發表於更年期期刊的研究發現:


46歲之前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是其他女性的2倍。


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3.3%曾心臟病發作、心跳停止或死於心臟病,高於其他女性的1.5%;提早停經的婦女出現中風的比率為2.6%,也比其他女性的1%多出一倍以上。

此外,吸菸、飲酒與肥胖同樣化影響停經時間。肥胖之所以讓停經時間延後,是因為脂肪細胞也能持續製造成有活性的雌激素E1,不管男性或者女性,肥胖都是雌激素可能過多的重要原因。肥胖讓女性增加婦癌風險(例如乳癌等等),男性則會影響生質能力以及讓男性更年期症狀更嚴重。


更年期太早不好,太晚結束,也會加雌激素過度刺激女性生殖器官而致癌風險增加。不管如何,若能透過相關營養調整幫助雌激素正常代謝,婦科癌症風險都能大幅降低。


相關研究原文摘要可以參閱:


http://journals.lww.com/menopausejournal/Abstract/publishahead/Early_menopause_predicts_future_coronary_heart.98807.aspx


研究引用來源:


Early menopause predicts fu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Wellons, Melissa MD, NCMP; Ouyang, Pamela MBBS; Schreiner, Pamela J. PhD; Herrington, David M. MD; Vaidya, Dhananjay PhD


Menopause:

POST EDITOR CORRECTIONS, 11 June 2012

doi: 10.1097/gme.0b013e3182517bd0

 

美國流行病學期刊的研究摘要:

 


 

引用來源:

Body Mass Index, Exercise, and Other Lifestyle Factors in Relation to Age at Natural Menopause: Analyses From the Breakthrough Generations Study


Danielle H. Morris,Michael E. Jones, Minouk J. Schoemaker, Emily McFadden, Alan Ashworth and Anthony J. Swerdlow



Am. J. Epidemiol. (2012) 175 (10): 998-1005. doi: 10.1093/aje/kwr447


某些婦產科專業建議更年期若出現不適症狀,應該以賀爾蒙替代療法來治療,原因除了可以紓解症狀之外,還能降低心臟病以及中風的風險。然而長期使用,又會增加婦科癌症的風險,很多人因此陷入兩難,不知如何是好。


一般門診開立的女性荷爾蒙,不是動物荷爾蒙(例如馬尿的萃取物)或者化學合成,因此,容易對女性生殖器官的細胞受體造成過多的刺激,導致癌變危機。功能性醫學對於女性更年期的狀況,除能透過完整的實驗室評估,找出身體賀爾蒙缺乏或者不平衡的真正原因,除提供適當的生物賀爾蒙(與動物與化學荷爾蒙不同)補充,還能利用配套營養補充來幫助雌激素代謝,減少賀爾蒙過度刺激致癌的風險。


建議為更年期提早、為更年期症狀所苦,醫師評估心血管風險不低(例如肥胖、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糖過高等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的女性,可以多了解功能性醫學的觀念與作法,幫助減輕更年期症狀和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真正幫助自己避免傷害且預防日後重大疾病的發生,一舉兩得。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蔬果護體空污不侵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8月19日 下午11:07






如果常接觸空氣污染,更要多吃蔬菜、水果。許多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維生素C,英國一項小型研究發現,維生素C或可減少空氣污染對身體所造成的危害,讓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不會那麼痛苦。


研究人員以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一旦戶外空氣污染指數飆高,而這些患者體內的維生素C濃度又偏低,患者便很容易出現呼吸道症狀。


研究人員指出,維生素C等抗氧性營養素也許能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傷害。當空氣污染進入肺部,便會形成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可能造成心臟病、癌症、呼吸道疾病風險增加。在自由基傷害細胞之前,抗氧化營養素可以先抑制自由基作用,將自由基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流行病學」期刊。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團隊追蹤兩百多名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這些患者年齡多半介於54到74歲,也有患者非常年輕,只有十八歲。患者大多曾有抽菸習慣。在患者住院前後,研究人員也追查當時戶外空氣污染濃度,主要以空氣中的懸浮顆粒濃度為空氣污染指標。


研究顯示,空氣中每立方公尺的懸浮顆粒數量每增加10微克,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住院機率就會上升35%。患者體內維生素C濃度若過低,住院風險更增加1.2倍之多。


像柑橘類水果、花椰菜與波菜等深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維生素C。研究人員也提醒,呼吸道疾病患者平常要規律服藥,當戶外空氣品質變差,呼吸道疾病患者更要盡量避免外出,以免空氣污染進一步傷害身體。


鄭醫師補充:


熟悉營養醫學的專業都了解,維他命C攝取不足可能引發氣喘,而高劑量的維他命C怎可以緩解氣喘。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la Nutrition)曾有報告發表:減少食用含維他命C食物,以及血中維他命C含量減少,都與氣喘有關。


有些專業醫師建議每日服用劑量可以使用1.5萬克到5萬毫克,並分八次服用。在維他命C腸道耐受度劑量下(不拉肚子之前),氣喘經常能獲得緩解,氣喘患者若經常運動,可以藉由高劑量維他命C來緩解症狀,有些臨床實務發現,因病毒引發的氣喘患者,經常可以藉由高劑量的維他命C來減輕病情。原因是高劑量的維他命C可以穩定肥大細胞釋放免疫球蛋白IgE,減輕過敏反應以及症狀。


最近發表於流行病學期刊的英國研究再度證實上述事實:


維生素C或可減少空氣污染對身體所造成的危害,讓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不會那麼痛苦。


維生素C等抗氧性營養素也許能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傷害。當空氣污染進入肺部,便會形成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可能造成心臟病、癌症、呼吸道疾病風險增加。在自由基傷害細胞之前,抗氧化營養素可以先抑制自由基作用,將自由基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想要之道自己體內抗氧化營養是否充足,功能性醫學相關檢測能提關完整的檢測分析(當然也包含維他命C的濃度)幫助患者本人直接了解。針對有問題的部分加強補充改善。


相關研究原文摘要:


http://journals.lww.com/epidem/Abstract/2012/07000/PM10_induced_Hospital_Admissions_for_Asthma_and.13.aspx


引用來源:


July 2012 - Volume 23 - Issue 4 - p 607–615

doi: 10.1097/EDE.0b013e3182572563


PM10-induced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Modifying Effec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Canova, Cristina; Dunster, Christina; Kelly, Frank J.; Minelli, Cosetta; Shah, Pallav L.; Caneja, Cielito; Tumilty, Michael K.; Burney, Peter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重量訓練助於防止罹患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8月10日 下午3:30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眾所皆知運動對身體是有益的,且經常鍛煉身體甚至還可以預防疾病。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僅有氧運動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舉重(重量訓練)等運動也可以。 研究人員發現,舉重對糖尿病患有所相關,從1990年到2008年之間,根據來自 32,000名健康男性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每100個人中會有4個人罹患糖尿病。但是有參加有氧運動或做重量鍛煉的男性,他們每天至少花30分鐘,一週5次來進行游泳,慢跑或打網球等有氧運動的人與無任何有氧運動的人相比,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減少34%。且即使你不常運動,但只要一個星期運動一個小時,也能減少12%的罹患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舉重訓練不僅可以增加肌肉質量、減少腹部脂肪堆積。雖然任何類型的運動都有利於預防糖尿病,但舉重訓練結合有氧運動能得到最好的效果。當然健康的飲食一樣重要,只是運動對那些糖尿病患者來說,可以幫助控制血糖。


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也說,其實運動不僅可減少糖尿病的罹患率,甚至對所有慢性疾病預防都是有關的,建議的運動方式,每天先做無氧運動10分鐘後,再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較能消除脂肪的堆積,及減少胰島素的分泌。


 


鄭醫師補充:


過去認為重量訓練對身體幫助比較沒有像有氧運動幫助多,但近幾年的相關研究已經打破這個迷思,哈佛醫學院最新發表的研究再度證實這樣的說法,提醒大家重量訓練對身體的好處不下於有氧運動。


很多人以為重量訓練一定是舉重那種費力的運動,但近年來,醫療專家其實更鼓勵大家能朝核心肌群的鍛鍊來幫助身體健康,所謂核心肌群就是指腹肌、背肌、大腿及臀部肌肉等等,這些肌肉比上肢或者胸肌的質量更大,把核心肌群練起來,除了幫助體溫維持,還可以持續幫助胰島素作用更好,改善血糖代謝平衡,已經罹患糖尿病的人也可以透過重量訓練來幫助血糖維持更穩定,減少藥物控制劑量。


上述研究的原文研究全文可以參閱:


 http://archinte.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307571


研究引用來源:


A Prospective Study of Weight Training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Men FREE ONLINE FIRST


Anders Grøntved, MPH, MSc; Eric B. Rimm, ScD; Walter C. Willett, MD, DrPH; Lars B. Andersen, PhD, DrMED; Frank B. Hu, MD, PhD





Arch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06, 2012. doi:10.1001/archinternmed.2012.31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須防白內障風險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8月9日 上午12:05






服用降膽固醇藥物須留意白內障風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指出,使用史他汀類(Statin)降膽固醇藥物可能增加退化性白內障發生機率,風險高低與糖尿病患很相近。研究發表於美國驗光學會八月號「視光學與視覺科學」期刊。


研究數據顯示,使用史他汀藥類物、罹患糖尿病都可能增加白內障發生機率。另如性別、抽菸、高血壓也有影響;研究人員調整各項變數後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白內障風險比一般人增加百分之八十二,而使用史他汀類藥物的患者白內障風險則上升百分之五十七。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在服用史他汀類藥物,但糖尿病、用藥這兩個危險因子似乎彼此獨立。年長糖尿病患者若服用史他汀類藥物,白內障風險增加速度容易增快。糖尿病患者如果也在服用史他汀類藥物,白內障出現時間平均會比一般人提早五點六年。


過去有動物實驗發現,長時間使用高劑量史他汀類藥物與白內障病情息息相關。這次研究則顯示,在人類身上也有這種現象。研究人員指出,研究結果無法證明就是史他汀類藥物引起白內障,還需要做深入研究,才能證明藥物與白內障之間的因果關係。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的原文期刊資料可以連結參閱:


http://journals.lww.com/optvissci/Fulltext/2012/08000/Age_Related_Cataract_Is_Associated_with_Type_2.12.aspx


以下我把降膽固醇藥物可能引發的相關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考:


血漿中的膽固醇來源有分外來性和內生性兩種途徑。外來性膽固醇主要來自食物,可通過飲食調整來控制攝入量;內源性的則在肝臟中合成。在肝細胞的細胞中,由乙酸經26步驟合成內生性膽固醇。


其中HMG-CoA 還原酶是該合成過程中的速限酶(控制合成的關鍵酶,一經啟動,整個生化代謝流程就會啟動),能催化HMG-CoA還原為mevalonic acid。此步驟是內源性膽固醇合成中關鍵一步,若抑制HMG-CoA還原酶,則內源性膽固醇合成減少。  相關生化過程請參考最下端的附圖。


Statins最常見的副作用有兩個,一個是肝指數升高,另一個是肌肉疼痛,相對於安慰劑的服用,39%服用藥物的人會出現副作用:


Silva MA, Swanson AC, Gandhi PJ, Tataronis GR (January 2006). "Statin-related adverse events: a meta-analysis". Clin Ther 28 (1): 26–35.


Statins(例如Lipitor及Zocor等等藥物)在抑制內生性膽固醇生成作用的同時,也抑制了輔酶Q10的製造,輔酶Q10是粒線體運作的重要營養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的發電廠,人體消耗能量最多的地方就是大腦,這裡有最多的粒線體,細胞能量就是源自於小型發電廠,能量是記憶、學習以及體內所有資訊流通所必須的,充分的能量意味著快樂、健康及專注敏銳的大腦。之前有研究顯示精神狀態遲緩、憂鬱、焦慮、巴金森氏症、與失智症甚至是自閉症等情緒障礙的原因,與粒線體功能障礙有關。


最後建議大家若需服用這類藥物一段時間,最好加強輔酶Q10的補充,輔酶Q10也能預防肌肉發炎的產生:


Ghirlanda G, Oradei A, Manto A, Lippa S, Uccioli L, Caputo S, Greco A, Littarru G (1993). "Evidence of plasma CoQ10-lowering effect by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Clin Pharmacol 33 (3): 226–9. PMID 8463436. 


Marcoff L, Thompson PD (2007). "The role of coenzyme Q10 in statin-associated my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J. Am. Coll. Cardiol. 49 (23): 2231–7. doi:10.1016/j.jacc.2007.02.049. PMID 17560286. 


提醒大家:膽固醇代謝異常,可以考慮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找出身體代謝功能不良的真正原因,藉由直接功能調整的營養療法、配合運動、飲食的改善,有機會不必長期依賴藥物來降低膽固醇,避免藥物副作用產生更多難以預測的後遺症及危害。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更年期女性體力下滑

路透社 – 2012年7月27日 下午8:30








刊載於更年期期刊(Menopause)的這項研究表示,體力下滑的詳細原因還不清楚,但和體重增加和憂鬱症狀似乎略有相關。


主要研究員、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學生曾麗莎(LisaTseng)表示:「更年期停經和體力下滑絕對有密切關聯性,許多女性都認為自己更年期後體力下降。」


曾姓研究員表示,她的研究顯示,這一切和停經後的生理變化有關。停經後,女性身體容易橫向發展,肌肉密度下降。雌激素下降後,骨質密度也會連帶下滑。


男性的肌肉密度和骨質密度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但研究顯示,女性停經後的密度會加速下滑。


這項研究對象是2200位屆齡40至50歲的美國女性,3/4的受訪者表示,停經後,不論是要做運動或完成日常工作,都感到些許吃力。


相較之下,停經前女性僅10%表達有此困擾。

 

鄭醫師提醒:

更年期婦女的女性,身體的變化就是雌激素的降低,大腦有雌激素的接受體,不管體力、情緒甚至是心情,皆容易反應出相關症狀的變化。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不只能透過完整的賀爾蒙檢測,項目高達十項以上,也包含抗壓力賀爾蒙DHEA的濃度檢查,這是更年期以及停經後女性雌激素原料的重要來源,一般最為人擔心的賀爾蒙補充療法所隱含的癌症風險,除了透過生物性荷爾蒙(不同於動物或者化學荷爾蒙)的補充來避免,檢測也能偵測是否有雌激素占優勢的體質,透過相關營養補充來幫助雌激素安全代謝,避開傳統賀爾蒙替代療法的可能衍生的後遺症。

上述研究的原文摘要可以參閱:


研究引用來源:


The association of menopause status with physical function: 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Tseng, Lisa A. BA; El Khoudary, Samar R. PhD, MPH; Young, Elizabeth A. MPH; Farhat, Ghada N. PhD; Sowers, MaryFran PhD; Sutton-Tyrrell, Kim DrPH; Newman, Anne B. MD, MPH



doi: 10.1097/gme.0b013e3182565740

 

補充資料:雌激素占優勢容易衍生以下狀況:


1.胰島素抗性導致體重增加(代謝症候群)


2.乳房纖維囊腫


3.經前症候群


4.偏頭痛


5.月經不規則或者經血量過多


6.子宮內膜異位或者巧克力囊腫


7.子宮肌瘤


8.卵巢囊腫


9.乳癌


女性如果經常出現這些身體狀況或者有乳癌、婦癌家族史的女性,務必留意是否有雌激素不當刺激的狀況。藉由功能性醫學的檢測,可以知道身體是否存在雌激素占優勢的狀況,如經確認,可以補充相關營養品來幫助雌激素代謝、雌激素平衡及分解,避免環境毒素(尤其是環境荷爾蒙)的曝露、飲食上可以選擇高纖低脂,配合有氧運動,控制體重。必要時,利用營養品來增加肝排毒功能都是功能性醫學常用的改善方式。



圖示說明:estrogen(雌激素)往右邊代謝,2-oh開頭的代謝物是比較不具活性的雌激素代謝物,16跟4開頭的代謝物是仍具高度雌激素活性的代謝物,如果代謝路徑不是以2-oh路徑為主,導致雌激素代謝物質已16和4開頭的物質過多,這是雌激素戰優勢的主因,這也是目前乳癌或者婦癌主要致病因子。相關營養補充可以幫助雌激素代謝成沒有活性的物質,大幅改善雌激素占優勢的不利狀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食多攝抗氧化營養素 降罹胰臟癌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7月25日 上午12:05






一項發表於「腸道」醫學期刊的大型研究指出,飲食多攝取維生素C、維生素E與硒等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減少胰臟癌風險,罹癌風險最多可降低約三分之二。


歐洲前瞻性癌症研究英國諾福克研究小組主持這項研究計畫。全世界每年約有超過二十五萬人死於胰臟癌。這種癌症預後非常差,大約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能活超過五年。基因、抽菸、第二型糖尿病都是癌症危險因子。研究作者認為,飲食或許也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團隊追蹤兩萬三千五百多人健康狀況,他們年齡介於四十歲到七十四歲,都在一九九三到一九九七年之間參與研究計畫。每位參與的人都要填寫飲食問卷,讓研究人員了解他們過去七天食用哪些食物、食用多少份量,以及如何烹煮食物,


參加研究計畫的人當中,有四十九人在十年間罹患胰臟癌,到了二O一O年,罹患胰臟癌人數增加到八十六人,有百分之四十四為男性。患者診斷後平均存活六個月。


研究人員比較胰臟癌患者與近四千名健康人飲食、營養攝取上的差異。結果發現,與攝取最少硒元素者相比,每星期規律攝取最多硒元素的人得胰臟癌機率大約下降一半。此外,攝取充足維生素C、維生素E與硒的人罹患胰臟癌機率減少約百分之六十七。


研究作者解釋,抗氧化劑可能可以去除有害自由基、刺激免疫反應,就算體質上較容易得癌症,抗氧化劑說不定也能幫助扭轉乾坤。


鄭醫師補充:


胰臟癌的罹患率越來越高,更讓罹癌者以及家人擔心的是低存活率與預後不佳的狀況,最新發表的歐洲研究顯示:與攝取最少硒元素者相比,每星期規律攝取最多硒元素的人得胰臟癌機率大約下降一半。此外,攝取充足維生素C、維生素E與硒的人罹患胰臟癌機率減少約百分之六十七。


不管分子矯正醫學或者功能性醫學一再強調抗氧化營養補充品對於身體保健的重要。目前有些營養品大廠也把綜合維他命的成分的抗氧化部分再加強,強化保健效果,想從綜合維他命補充兼顧抗氧化的人,可以多了解這類產品。當然從自然食物來源捕加強身體抗氧化能力,最好也能兼顧。想知道自己的抗氧化來源補充是否充足,可以透過詳細的功能性醫學檢測(抗氧化來源營養檢測以及自由基檢查)或者簡單的定性尿液定性分析檢查來直接了解體內自由基是否過量都不麻煩。


不管抗老化以及癌症預防甚至是慢性退化疾病的預防,自由基的清除(抗氧化)絕不能忽略。上述相關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http://gut.bmj.com/content/early/2012/06/28/gutjnl-2011-301908.abstract


最後再補充國外討論報導文章:


研究者 Andrew R. Hart 醫師:「維生素 E、維生素 C 以及硒等營養素本身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益。此外,它們或許也有助於預防胰臟癌。不過在有更多的研究證實之前我們還無法斷言抗氧化物真的能預防胰臟癌。」Andrew 醫師是英國東安格利大學(Norwich Medical School in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消化內科資深講師。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估計 2012 年將會有 43,920 個人被診斷為胰臟癌,約有


37,390 個人死於此疾病。


抗氧化物減少胰臟癌風險


研究者們分析超過 23,500 位年齡 40 – 74 歲以上的人們的七日飲食日記。當中 49 位在進入研究的十年內發展為胰臟癌。接著,研究者們比較罹患胰臟癌者的飲食與將近四千位沒有罹患胰臟癌的人們的飲食。


飲食中硒吃比較多的人,胰臟癌的罹患風險比吃最少的人少了 50%。而那些飲食中維生素 C、維生素 E 與硒攝取量在前 25% 以上的人,其發展為胰臟癌的風險比攝取量最少者少了 67%。


研究者們只看有這些營養素的食物,而沒將個別的營養補充品納入調查。維生素 C 常見於各種水果和蔬菜,如:


柑橘類水果


紅莓


紅椒與青椒


富含維生素 E 的食物有:


植物油


堅果類


種籽


蛋黃


富含硒的食物有:


穀類




什麼原因導致胰臟癌呢?


胰臟是位在胃後面的長扁形器官。主要的功能是產生幫助消化的酵素,除此之外它還會產生某些維持血糖濃度的荷爾蒙。


研究者們目前依然不是完全地瞭解導致胰臟癌的原因。不過抽煙與糖尿病是已知的危險因子。某些證據指出肥胖是另一個潛在的危險因子。


其他的研究已經證實高量攝取維生素 E 與硒可能會增加其他如前列腺癌的風險。健康均衡的飲食對整體的健康是很重要事情,因此我們不會建議多攝取含有這些營養素的食物來降低胰臟癌的風險。


Vincent Vinciguerra 醫師對這個研究結果與它們對處在胰臟癌風險人們的影響持樂觀的態度。Vincent 醫師是 North Shore-Long Island Jewish Monter Cancer Center 血液腫瘤科主任。「這個研究結果為我們帶來希望,我們也許能影響導致胰臟癌的某些營養因素。如果這是真的,我們最終或許能為那些有高風險的人們提供些什麼。現實上想要證實抗氧化物對各種癌症的益處是很困難的事情。每種癌症都有所差異,尤其是對於降低胰臟癌的風險,我們其實沒什麼選擇,因此這個研究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光明。」


補充資料引用來源:



文章標題:Eat Antioxidants to Lower Pancreatic


Cancer Risk?


文獻與人物: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ndrew R. Hart, MD, senior lecturer,


gastroenterology, Norwich Medical School, East Anglia, Norwich, UK.


Simon Yeung, PharmD, pharmacist,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ew York City.


Vincent Vinciguerra, MD, chief, Don Monti


Division of Oncology/Hematology at North Shore-Long Island Jewish Monter Cancer


Center, Lake Success, N.Y.


Banim PJR et al. Gut. 2012. In pres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吃維他命E 可降低肝癌風險

中央社 – 2012年7月22日 下午7:40






(中央社台北22日電)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發表的新研究報告顯示,攝取更多維他命E,不論是從食物或維他命補充劑攝取,都可能降低肝癌風險。


肝癌是世界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約85%肝癌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光是中國大陸就占了54%。


維他命E是一種脂溶性維他命,也被視為一種抗氧化劑。大量研究顯示,維他命E或許可預防DNA損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團隊,決定探索維他命E攝取量與肝癌風險之間的關連。研究人員針對13萬2837人的資料進行分析,這些人參加了上海女性健康研究或上海男性健康研究,這兩項研究由上海市腫廇研究所及美國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聯手展開。


研究人員透過調查和訪談了解參與調查者的飲食習慣,且詢問參與者多常吃若干上海最受歡迎的食物,以及他們是否服用維他命補充劑,然後比較高維他命E攝取者與低攝取者的肝癌風險。


這項分析的對象包括參與研究兩年內罹患肝癌的267名病患。結果顯示,從飲食或補充劑攝取維他命E,都與降低肝癌風險有關連。


范德比大學流行病學中心醫學教授舒曉鷗(XiaoOu Shu)表示:「我們發現維他命E攝取量和肝癌風險間呈現反比關係。這項研究的核心發現是,不論是從飲或補充劑,攝取維他命E越充足,與降低中國的中年人或更年長者的肝癌風險有關。」


鄭醫師補充:


不管肝臟保健或者是癌症預防甚至是治療,自由基的清除與抗氧化能力是重要的關鍵,過去我在部落格曾多次探討抗氧化對於脂肪肝、肝炎甚至是肝癌的保健都有直接的助益。



一般我們談到維生素E這種脂溶性的營養素,其功效大致有抗氧化、延緩老化、消除自由基、增加皮膚抗氧化防禦、淡化疤痕等功效 同時還能清除血液中的的垃圾、降低心臟血管疾病與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同時還能減低因空氣污染造成的人體傷害。除此之外對老年人的疾病例如減緩阿茲海默症的功能退化、增強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等等都有研究報告,懷孕婦女服用可以減少子癲前症的危險。


維生素E的補充來源,可以優先考慮小麥胚芽(油)、葵花油、紅花籽油、花生(油)、杏仁、大豆油、糙米、燕麥片、花生醬等等。很多人並不清楚,維生素E其實是對兩種化學物質的總稱:包含生育醇(Tocopherols)與三烯生育醇(Tocotrienols),這兩種東西在體內作用相同,但活性不同。生育醇還分四種:alpha、beta、gamm以及delta。其間的差異在於甲機在酚環的數量與位置不同;三烯生育醇的差一則在於不飽和的側鏈。一般人到底缺不缺呢?讓我們參考以下的研究:在美國第三次國家衛生與營養檢驗調查計畫中,曾針對16295名、18歲以上的人做過營養狀態的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有27%的美國人體內維生素E含量過低。


在心血管疾病的初期,主要是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氧化作用影響。在一項針對健康的非吸煙男性所做的研究中,讓自願受試者每天攝取400、800或1200單位的維生素E,為期八週。結果發現,每天1200單位的維生素E對LDL的降低遠優於400單位的效果。在1996年的刺胳針(Lancet) 中,發現以維生素E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最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他們在報告中提到:每天攝取400及800單位的維生素E,能夠將致命性心臟猝發的發生率降低77%。另外一項加拿大的研究發現,維生素E可以降低許多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分析342名曾發生缺血性中風的病患,以及501名健康人士從飲食與營養品中所攝取的維生素E。結果發現有規律補充維生素E的人,可將缺血性中風的機率降低47%。


近年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三烯生育醇能以注射的方式幫助癌症腫瘤萎縮,儘管目前這種治療方式仍在試驗階段,但研究人員對這種療法的潛力充滿信心。其實,在2009年五月,美國研究人員以維生素E來幫助胰臟癌的治療也有相當令人鼓舞的效果,胰臟癌是一種預後非常差的癌症,一般統計,五年存活率不到5%。研究人員發現以三烯生育醇來治療胰臟癌,有類似化療藥物的效果(當然沒有化療藥物的副作用)。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346993


此外前列腺癌、乳癌及皮膚癌等等,也都有研究證實其效果。因此,維生素E(尤其是三烯生育醇)這種能自由進出大腦及肝等等部位的維生素E,其抗氧化的能力不可小覷,希望未來,可以看到這類的研究報告出爐,幫助更多為癌症所苦的人們。


前列腺癌的研究請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002171


乳癌的研究請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082043


以下為三烯生育醇的化學結構式:



至於這則報導的相關研究可以連結參閱研究原文:


http://jnci.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2/07/12/jnci.djs27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早衰了嗎? 研究:灰髮可能是健康標誌

NOWnews – 2012年7月22日 下午4:0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每個人只要一看到灰頭髮,總是會覺得討厭,尤其是越年輕的人若是有灰頭髮,通常都會被人們說,你是不是早衰了?但是你知道嗎?根據研究人員發現,頭髮的顏色可以預示未來的健康狀況,而擁有灰髮的人,將能夠有長壽又健康的人生。


人類的自然髮色共有黑色、褐色、金色、紅色4種,視個體的種族血緣而定,當然,也有遺傳學上的關聯。灰髮色是由於缺乏黑色素沉著所產生。灰髮通常是伴隨年齡增長生成,就少數人而言可能在十分年幼時即產生灰髮,如10歲的兒童。根據一份2005年的報告, 白種人大多是30多歲後髮色開始變灰,大多數黑種人則是40多歲,而亞洲人則是接近40歲時才開始。


根據研究野豬的西班牙科學家發現,擁有灰髮可能表明,你將擁有長而健康的人生;若是一頭紅髮似乎就沒那麼好了,至少在野豬的群體中是這樣的。他們在《生理和生化動物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紅色皮毛的野豬與同毛色更普通的野豬相比,有著更多的細胞受損現象。


研究人員表示,原因是紅毛野豬體內為了產生紅顏色而耗盡了一種抗氧化劑,而這種抗氧化劑本來可以用來消滅導致細胞受損的自由基。而透過各種研究發現,對於人類來說,紅髮和皮膚中的紅色素或黑色素,存在著較高的癌症發病率。


另外,研究人員說,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高等脊椎動物的皮膚和毛髮內都有著同樣類型的黑色素,這些研究結果增加了我們對色素沉著的生理學影響認識,其實目前這類的知識非常欠缺。


研究人員觀察了兩類黑色素,就是賦予我們頭髮和皮膚顏色的色素。真黑素是棕色或黑色的,而褐黑素會產生鮮豔的紅色或濃重的棕紅色。同真黑素不同,褐黑素需要一種叫做谷胱甘肽(GSH)的化學物質來製造顏色。GSH是一種抗氧化劑,這意味著它能阻止氧化反應。氧化反應會帶來自由基,從而導致細胞受損。


研究人員們想知道,產生紅髮是否會消耗GSH,使體細胞更易受自由基的侵襲?於是測試了西班牙西南部野豬的氧化壓力,這可反映自由基造成的損害。最後,他們發現,如果一頭野豬的皮毛中褐黑素越多,牠肌肉細胞中的CSH就越少,氧化壓力就越大,而灰髮是黑色素缺乏造成的,它在野豬中似乎是健康的標誌。


鄭醫師補充:


這個研究的關鍵就是 穀胱甘肽GSH,研究提醒我們毛髮的顏色與GSH功能好不好有關。毛髮灰色,是 GSH充足的象徵,如果是偏紅,代表褐黑素需求增加,GSH需求量增加,氧化壓力太大,肌肉細胞的GSH濃度下降,自由基增加,細胞以及DNA都容易受損,對身體不利。以下我把GSH相關資料整理給大家參考:


身體最重要的抗氧化物Glutathione (GSH,中文名為 穀胱甘肽),又稱麩氨基硫,由谷氨酸、半光氨酸及甘氨酸所構成,是動物細胞中的抗氧化劑,存在於充滿水的細胞內部,可以保護DNA免於氧化。


穀光甘肽是非常簡單的分子,可以由人體不斷地製造。穀光甘肽是結合蛋白質或氨基酸的三種簡單基本成分所組成的半胱氨酸(cysteine), 甘胺酸(glycine)與麩醯胺(glutamine)


 


而它的力量之鑰是其中所含的硫 (SH) 化學成分。這種硫分子的作用就像捕蠅紙一樣,會黏住體內所有不好的物質,從自由基到汞與其他重金屬等毒素。把它想像成體內的UPS FEDEX快遞系統,將所有不好的物質打包,並透過尿液與糞便排出體外。


我們從含硫的食物中製造穀光甘肽大蒜與洋蔥、十字花科蔬菜、蛋黃、以及大部分的蛋白質。這些都含有一種氨基酸,稱為半胱氨酸(cysteine),是製造穀光甘肽的基本成分。   多補充一些氨基酸,例如像甘胺酸(glycine)與麩醯胺(glutamine),以及一些維他命 (B6 B12與葉酸),這樣一來,神奇的甲基化與硫酸鹽化反應列車就會迸出一些穀光甘肽分子。


穀光甘肽功能好不好?功能性醫學相關檢測能直接偵測,有問題的話,也可以透過相關治療來直接改善。


上述研究的原文引用來源可以參閱: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ir Melanization, Glutathione Levels, and Senescence in Wild Boars


Ismael Galván, Carlos Alonso-Alvarez and Juan J. Negro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Zoology
Vol. 85, No. 4 (July/August 2012), pp. 332-347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rticle Stable URL: http://www.jstor.org/stable/10.1086/6666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