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上午8:05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2018年4月發表於《臨床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焦慮症、飲食疾患的病史,以及喝酒和吸食古柯鹼、安非他命,為青少年和年輕成人藥物使用過量的風險因子。
研究:蓄意比意外服用過量患者更傾向有自傷行為和精神病史
該研究由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團隊進行,研究者以14至26歲參加物質濫用疾患治療方案的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為對象,共有200名患者參加,評估其101年1月至102年6月於「成癮治療中心」的初診資料,由接受過藥癮訓練的社工、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進行去識別化數據的回溯性分析,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病史的詳細資料。
研究發現,200名患者中有58名至少發生過一次服用過量的情形,其中36名患者,約62%為意外、18名約31%為蓄意,兩者皆曾發生的患者有4名,約7%,且有24名患者藥物服用過量次數不只一次;相較於單一物質使用疾患的患者,兩種以上的患者發生過量服用的機會為三倍以上,且蓄意者比意外服用過量患者更傾向有自傷行為和精神科住院病史。結果顯示,過量服用的預測因子為酒精、古柯鹼和安非他命,精神方面則是飲食疾患、憂鬱和焦慮。
濫用藥物件數成長十倍 情緒問題是主因
根據臺灣食藥署濫用藥物檢驗通報系統顯示,97年至106年國內濫用藥物件數自3.8萬增加超過12.3萬件;而2012年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也發現,重度憂鬱的青少年經過12週治療後,其中有效緩解症狀者濫用藥物比例僅有10%,治療未見成效者比率卻高達25%,顯示治療憂鬱症能預防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問題。
鄭醫師補充:
藥物濫用或者是過量大家都知道不好,但為何有些人就是執迷不悟?甚至一犯再犯,原因到底何在?
我偶爾會到外面做藥物濫用的演講,許多聽眾不是家人有藥物濫用問題不然就是自己有類似問題。我常常會問:為何人要吸毒(或藥物濫用)?說穿了,一定是吸毒帶來一些好處,讓當事人樂此不疲,但等到發現毒品幫忙的程度越來越低,其它因為成癮及吸毒導致的功能衰退與法律問題讓當事人動彈不得,往往為時已晚。
以營養醫學的研究,有甲基化偏低體質的人,往往容易出現物質濫用的問題,就是當事人藉由毒品或者藥物的使用提升甲基化而幫 助自己放鬆,穩定情緒,而且甲基化偏低的人,往往有自殺意念,因此這篇報導提到的藥物過量(意圖自殺)的風險提高便容易出現。這篇麻省總醫院的研究的物質濫用的分類,皆為中樞神經興奮劑為主,甲基化偏低的人在物質濫用的選項上,往往也是以興奮劑來提升甲基化反應而達到放鬆的效果。
藥物處理方向對,甲基化反應佳,當然可以減少物質濫用甚至過量的機會,然而是否會形成對藥物的依賴?甚至是物質以及藥物的雙重依賴?值得我們深思。透過營養醫學的檢測以及分子矯正的營養品調整,可以有效調整甲基化失衡,一樣能穩定情緒以及減少物質濫用風險,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營養的力量》這本書的內容,裡面有詳盡的說明。
參考文獻:
Risk Factors for Overdose in Treatment-Seeking Youth With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