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 Southwestern(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發現,經常用於評估動脈硬化的X射線檢查可以幫助醫生確定服用阿斯匹靈預防首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益處是否大於使用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風險。
這項發現今天在線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心臟病學雜誌》(JAMA Cardiology)上,可以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更具體的指導方針,以做出重要決定。
由於具有抗凝血特性,阿斯匹靈被廣泛地用於已患有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臟病發作或缺血性中風)的患者的預防措施。但是,研究負責人,內科學教授,醫學博士Amit Khera解釋說,阿斯匹靈在避免心臟病初次發作和中風一級預防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在通常使用阿斯匹靈用於一級預防的數十年之後,美國心臟協會(AHA)和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的最新指南建議,由於出血風險增加,對於心臟病發風險最高的患者,應更謹慎選用。
凱拉說:“我們過去常說阿斯匹靈,是的,偶爾是。” “有了這些新的指導方針,我們已經修改建議,而且不應該將阿斯匹靈用於大多數人的一級預防。”
但是,他補充說,考慮出血的風險,目前尚不清楚如何選擇哪些患者仍可能從阿斯匹靈治療中受益最大。他說:“我們需要工具來找到阿斯匹靈最有益的地方,並抵消相關風險。”
在這項研究中,Khera和他的同事們進行了一項診斷測試-冠狀動脈鈣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 (CAC) scanning,簡稱CAC)掃描-看看它是否可以幫助醫生做出這一重要決定。CAC掃描是一種斷層掃描,可對覆蓋心臟動脈的鈣量進行評分,通常用於檢測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
研究人員從達拉斯心臟研究中心收集了數據,這項正在進行的研究追踪了達拉斯市6000多名成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發展情況。最初,參與者被邀請進行三次訪問,以收集健康和人口統計資訊,實驗室樣本以及各種影像學研究,包括CAC掃描。然後平均追踪這些志願者12年,以追踪那些患有心臟病,死於心臟病,非致命性或致命性中風(統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醫療問題)和/或出血事件導致住院或死亡。
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2191名平均年齡為44歲的參與者的數據,這些參與者進行了CAC掃描和隨機資訊。女性約佔57%,黑人約佔47%。
總體而言,約有一半的參與者的CAC得分為0,這表明動脈中鈣的積聚很少甚至沒有。約有7%的CAC得分超過100,表明鈣積累嚴重。其餘的中間值(1-99)。
當Khera和他的同事在研究組中檢查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簡稱ASCVD)和出血的發生率時,他們發現隨著CAC分數的升高,這兩種疾病意外均以分級的方式增加。但是,當他們使用統計模型查看阿司匹林的使用可能預防了多少次ASCVD事件時-基於最近的綜合分析收集的值(該數據為AHA和ACC指南提供的資訊)-他們發現阿司匹林的僅對於CAC評分高於100的患者的益處高於風險。這一組,ASCVD風險約為15,其出血風險為CAC評分為0的患者的三倍。
同時,Khera說,這種效果僅適用於那些原本的出血風險已經很低的人,這意味著在臨床中,如指南中所述,如果某人先前有過明顯的出血發作,出血的危險因素或正在服用藥物會增加出血,因此無論其CAC評分如何,都不應服用阿斯匹靈作為主要預防措施。
Khera說,這些發現共同加強了新的指導原則,證實阿斯匹靈用於一級預防僅適用於特定患者,並且CAC掃描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做出這一決定。
“使用阿斯匹靈並不是一種千篇一律的療法,”負責達拉斯高血壓和心臟病委員會的主席赫拉說。“ CAC掃描可能是幫助我們訂定護理的有價值的工具,以幫助更多的患者避免初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鄭醫師補充:
冠狀動脈之鈣化現象,在動脈粥狀硬化早期就會發生,血管狹窄程度與鈣化程度成正比,當冠狀動脈鈣化越多越嚴重,則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使用電腦斷層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可以迅速瞭解冠狀動脈血管鈣化狀況。若鈣化指數大於0,表示或多或少有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產生。研究顯示,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與鈣化程度成正比,鈣化指數越高,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
這篇研究的結論是中高程度的冠狀動脈硬化,出血風險低(之前未出現出血狀況或未服用任何抗凝血劑)的患者,才可能從阿斯匹靈服用得到疾病預防效果。大部分的人並不適用,相反地,反而增加出血風險。
參考文獻:
Ezimamaka Ajufo, Colby R. Ayers, Rebecca Vigen, Parag H. Joshi, Anand Rohatgi, James A. de Lemos, Amit Khera. Valu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anning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Net Benefit of Aspirin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MA Cardiology, 2020; DOI: 10.1001/jamacardio.2020.493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