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ANDAS,?這可不是貓熊的英文,而是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的縮寫,中文翻譯為伴隨鏈球菌感染的小兒自體免疫神經精神疾病。顧名思義,這類患者都是孩童,他們被確定有A型β溶血型鏈球菌感染之後,一般稱之為鏈球菌喉嚨(strep throat)以及腥紅熱(Scarlet fever)的狀況,隨後迅速發展出強迫症或者是妥瑞症的狀況,主要原因是因為細菌感染引發身體自體免疫反應而干擾神經細胞及系統的正常運作:


 NIH. PANDAS. Retrieved 7 September 2009.


 Kirvan CA, Swedo SE, Kurahara D, Cunningham MW (2006). "Streptococcal mimicry and antibody-mediated cell signal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denham's chorea". Autoimmunity 39 (1): 21–9. doi:10.1080/08916930500484757. PMID 16455579.


目前致病機轉仍不是很清楚,在2010年7月有一篇動物研究用這類特殊鏈球菌株注射到老鼠體內,某些老鼠會引發類似強迫症及妥瑞症的精神症狀及行為:


Molecular Psychiatry 15, 712-726 (July 2010) | doi:10.1038/mp.2009.77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15/n7/full/mp200977a.html


有些研究懷疑可能是大腦基底核受到影響,這是主管動作控制的區域,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患者的一些症狀類似舞蹈症的表現:


Singer HS (March 2005). "Tourette's syndrome: from behaviour to biology". Lancet Neurol. 4 (3): 149–59. doi:10.1016/S1474-4422(05)01012-4. PMID 15721825.


Swedo S (2002).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PANDAS)" (PDF). Mol Psychiatry. 7 Suppl 2 (s2): S24–5. doi:10.1038/sj.mp.4001170. PMID 12142939.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7/n2s/pdf/4001170a.pdf.


在臨床上目前無確定有效的療法可以協助控制改善,若以精神科藥物來控制症狀,效果反應往往很差,而且容易有藥物副作用產生。以功能性醫學角度觀點來看,免疫過度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是治療這類疾病的首要標的,因此透過相關檢測來了解身體功能失衡,透過根本的身體功能失衡改善,這類症狀才能根本或獲得控制及改善。


相關資料還可以參閱外電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070278/My-son-strep-throat-infection--week-later-developed-OCD.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得少也沒問題? 科學家發現少睡基因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新聞中心 2011-12-04 08:00


幾年前,曾經有一位女明星在廣告上,號稱一天只睡一個小時,被人罵到翻,沒想到在國外的研究發現,真的有少睡基因。根據研究團隊表示,過去有許多名人,像是拿破崙、佘契爾夫人、達文西等,都是一天只睡4到5個小時就可以,這是個人的意志力還是其他因素,引起研究團隊的好奇。經過研究後,他們發現到在人體當中有一個ABCC9的基因,可以影響睡眠時間。


研究人員徵求7個國家,總共4千多人參與研究,透過觀察被研究者的睡眠,研究人員找出那些睡眠時間較短的受試者,對他們進行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到這些人的身體當中具有兩個一模一樣的ABCC9的基因。而過去的研究發現,ABCC9這個基因,可以影響到心臟疾病與糖尿病,而透過這個研究,可以對於心臟與睡眠的關係,有越來越多有力的證明。


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卡拉博士(Karla Allebrandt)表示,透過這個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到,睡眠對於心臟疾病、糖尿病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會影響到基因的調變,進而影響到身體的狀況,因此我們相信睡眠對於人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ABCC9基因的既定作用在果蠅身上也得到了證實。該研究小組能修改果蠅的這種基因並縮短其睡眠時間。

鄭醫師補充:


1.這項研究的原始來源為:


A KATP channel gene effect on sleep duration: from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to function in Drosophila
Karla V. Allebrandt et.al.
Molecular Psychiatry online, 22. November 2011
Doi: 10.1038/mp.2011.142


2.部落格相關資料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440&prev=25114&next=22815&l=f&fid=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英國的臨床實驗發現在失智症的早期用疫苗治療,可以看到治療效果,這種每個月注射一次的療法可能在五年內會核准使用於臨床,不像其他已經上市藥物只是試圖處理失智症的症狀,而非失智症的潛在傷害,已經上市的藥物並非人人有效,而是會隨著服用的時間效果越來越弱。這種單株抗體疫苗(Gantenerumab)治療方式已經在英國進行臨床試驗,儘管不是治癒失智症的保證,但是如果能夠減緩失智症的發展,讓人們能夠正常生活久一點,延遲可能患者必須放棄工作及進入慢性醫療體系的時間,其實可以值得考慮。


相關報導請見: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069328/Jab-halts-Alzheimers-destroy-lives.html#ixzz1fZmDPCJX


單株抗體治療失智最早用於臨床試驗於2006年,相關資料可以參閱:



  1. Statement On A Nonproprietary Name Adopted By The Usan Council - Gantenerumab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 ClinicalTrials.gov NCT00531804 A Multiple Ascending Dose Study of R1450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真正要預防失智,建議大家可以由功能性醫學的做法及檢測,過去的研究發現早在失智症狀發生之前,腦細胞的破壞及損傷早已發生,根本預防之道仍是透過相關檢測,針對營養、重金屬是否過量、細胞能量代謝、賀爾蒙、身體發炎及腸道功能等問題來直接處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有興趣深究的人也可以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內容。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阻塞性的睡眠呼吸中止(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簡稱OSAS)會導致患者在睡眠時呼吸經常停止,根據統計,大約有2-4%的成年人有此困擾,如果肥胖的話,罹患機率會增加到20-40%,此時減重是治療建議的第一步。我在門診不時會有患者問我究竟有什麼飲食療法或者營養補充可以改善OSAS,過去因為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我的回答都是沒有相關研究證實飲食或者營養療法可以改善。直到我最近看到一篇相關的研究才有了答案。


今年11月發表於歐洲呼吸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的研究,希臘的CRETE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40位罹患有肥胖困擾同時有OSAS困擾,20位給予精緻食物,另外20位給予地中海飲食,兩組都鼓勵他們增加體能活動,大部分都是每天只少步行30分鐘。


兩組患者同時都接受持續陽壓呼吸道療法(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簡稱CPAP),這是睡覺時戴著產生氣流的面罩,在睡眠時持續維持呼吸道暢通。研究人員也透過多導程睡眠檢測做監控,了解睡眠時腦波的變化(監視熟睡及淺睡程度變化)及打鼾的狀況,睡眠檢測分別在研究開始即療程進行六個月之後分別記錄,比較患者前後變化。


結果顯示地中海飲食明顯降低睡眠呼吸中止的頻率,研究同時也發現地中海飲食這組,不管在熱量控制、增加體能活動及腹部脂肪減少,效果都比較好。儘管這是小型的研究,也呈現了睡眠周期中快速動眼期的改善,但還未呈現全面性的改善。研究人員建議可以透過更大型的研究來進行深入的了解。


研究來源請見:


C. Papandreou, S. E. Schiza, I. Bouloukaki, C. M. Hatzis, A. G. Kafatos, N. M. Siafakas, N. E. Tzanakis. Effect of mediterranean diet vs prudent diet combin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on OSAS: a randomised trial.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1; DOI: 10.1183/09031936.001034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在門診常常會問診到一些年長者,他們在服用了精神科藥物(安眠藥物居多),服用之後半夜起床如廁,因為藥效仍在,所以經常發生跌倒甚至需要就醫的狀況,鎮靜作用較輕的安眠藥物況且如此,鎮靜作用更強的抗精神病藥物的危險性更加提高。在精神科的治療中,年長者若罹患失智出現混亂或者破壞性行為,抗精神病藥物往往會被開上用來控制症狀,類似狀況在國內也常見,但潛在的風險,開藥的醫師鮮少會先知會患者家屬或照顧者。


這樣的做法被美國醫療專家視為一種既危險又浪費資源的治療方式,應該予以終止。根據外電報導,日前於美國參議院的老人事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中,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督察長李文生(Daniel Levinson)說:「隨著嬰兒潮世代逐漸老化,當務之急是解決療養院內,失智患者濫用及誤用抗精神病藥的問題。」更多焦點應該放在辨別失智症患者出現反常行為原因並予以根治。


李文生說,最近政府審計結果引發對療養院失智老人使用抗精神病藥的關注,擔心死亡風險因此升高,同時浪費美國醫療系統經費。


舉例來說,政府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2007年不該為一半以上此類處方支出,浪費約2.3億美元,因為患者並未出現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症狀。這項聽證會的報告紀錄請連結參閱:


http://oig.hhs.gov/testimony/docs/2011/levinson_testimony_11302011.pdf



早在2004年英國的藥物安全委員會( Committee for the Safety of Medicines ,簡稱CSM)就提出警告,金普薩(OLANZAPINE)與理司必妥(RISPERIDONE)不應該給年長者開立使用,因為除了增加中風的風險之外,有時侯也會造成異常的睡眠型態改變以及極度的疲倦及虛弱。在2005年四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要求藥廠必須標出最嚴重的黑框警告(black box warning )提醒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給失智症患者使用會增加相關風險,非典性抗精神病藥物應該減少使用:


 Dorsey, ER; Rabbani A, Gallagher SA, Conti RM, Alexander GC (11). "Impact of FDA black box advisory on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use".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70 (1): 96–103. PMID 2006520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65205. Retrieved 11/9/2011.


儘管有這些官方警告,但根據知名的媒體BBC在2008年6月的調查,大部分的執業醫師都忽略這樣的警語,其他相關資料也可以參考國外的專業分析報導: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TLcF3zT1Pdo


此外,在2008年4月刊登於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期刊的研究也提醒我們,跟沒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年長者相比,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年長者發生肺炎的機率提高60%,這是臨床上抗精神病藥物過度鎮靜引發吸入性肺炎經常見到的狀況:


Wiley-Blackwell (2008, April 15). Antipsychotic Drugs Increase Risk Of Developing Pneumonia In Elderly, Study Suggests.


在此提醒大家,大部分老年人的精神症狀,與其原本的身體功能失衡或者長期的營養缺失或者不平衡有關。所以在評估老年人的精神症狀時,應先作詳細的身體檢查,瞭解可能相關的生理因素,如能針對生理因素或者營養缺失作處理,泰半的老年人改善狀況都蠻明顯的。若不針對根源處理,除了原本不適症狀持續存在,且為了控制症狀而服用精神科藥物,反而會讓當事人因為藥物副作用而更不舒服。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D不足 死亡風險高3倍


  • 2011-11-30
  • 中國時報
  • 陳文和/綜合報導



     最新的大規模醫學研究顯示,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足的人,出於任何因素的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三倍,但只要補充維生素D,即可降低各類因素致命機率達六十%。這是首度有大型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D足以顯著降低死亡風險。


     美國堪薩斯大學對其附屬醫院一萬多名病患進行資料分析發現,其中逾七十%血清中維生素D濃度低於每毫升卅奈克的正常值,他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兩倍,出現高血壓與心肌病變的機率則比正常人高約四十%和三十%。


     他們罹患其他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也明顯比一般人高很多,包括周邊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新陳代謝併發症等。


     相關論文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期刊。


     堪薩斯大學醫院暨醫學中心心臟專科教授瓦契克指出,缺乏維生素D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性極高,兩者相關的強度超乎研究人員預期,令人驚訝。


     據美國國家衛生與營養檢驗調查報告估計,二五%到五七%的美國成年人有血清中維生素D濃度過低的問題。其他的研究甚至顯示,有此問題的美國人已高達七成。


     瓦契克表示,人體的維生素D高達九十%是經陽光照射皮膚而生成,只有約十%來自食物。


     每個人在暖活的季節,每天至少要全身曝曬陽光廿分鐘,才能產生充足的維生素D。魚油、蛋和強化的奶製品都是極佳的維生素D來源。


     在陽光較不充足的冬季期間,成年人可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彌補減少的日照量,每天約可攝取一千到兩千國際單位。


 


鄭醫師補充:


1.這篇原文研究摘要可連結參閱: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071212


2.維生素D到底夠不夠,驗血可知。


3.維生素D本身可以幫助維生素A,加速鈣與磷的吸收,強化骨骼與牙齒,同時也能促進應幼兒正常成長。一般而言,維生素缺乏會有偏頭痛、肌肉僵硬、骨頭變形、脊椎受傷(與骨質疏鬆有關)、嚴重的蛀牙、經前症候群、動作不靈活及腰酸背痛等等當然若副假狀分泌過量也會影響。


魚肝油富含維生素A和D(非一般魚油),其餘像鮭魚、沙丁魚、鰹魚或鯡魚也含量不少,鯖魚、鮪魚、小魚乾或者秋刀魚都可以考慮。茹素的人或者素食來源可以考慮燕麥、苜蓿、蕃薯、或者香菇等等,當然有些其他像蛋奶或者奶油也含,只不過容易過敏,建議優先考慮前面的來源,脫脂奶粉不含維生素D,也提醒大家。


4.長期室內工作的人,維生素D濃度難以達到理想濃度,建議最好額外補充。一般市售的維他命D的劑量只有400國際單位,以研究建議(每天1000-2000國際單位)來看,得至少服用三到五顆,因此想省事的人可以考慮補充高劑量產品。


其他關於維他命D資料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659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30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之前我曾聽聞過一個宗教鼓勵生育的說法,女性至少要生育四次,才能減少罪或業,另外一個類似的說法,是我到峇里島旅遊時,聽到當地人的說法,結婚後女性要儘量生育,因為生越多,罪越少。如果不能生產,對於當地人來說,其實是很大的打擊。以本地來說,少子化已然是一個趨勢,要做到似乎不易,但是上述的說法,在一項剛發表的美國研究證實的確有其根據,根據外電報導:






科學家發現,曾懷孕4次以上的婦女,和從未生過小孩的人相比,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可能較低。



該研究調查美國南加州近1300名停經後婦女發現,生小孩多寡的主要影響是中風的發生率,擁有大家庭的媽媽死於此病的機率減少一半。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 San Diego)研究人員指出,懷孕期的高荷爾蒙濃度,或許對血管有長久的助益。這項研究中的婦女,若懷孕超過4次,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低。


相關研究引用出處:The association of reproductive history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the Rancho Bernardo Study
Jacobs, Marni B. / Kritz-Silverstein, Donna / Wingard, Deborah L. / Barrett-Connor, Elizabeth,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Nov 2011
doi:10.1016/j.fertnstert.2011.10.0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型控糖藥 糖漸平

作者: 張雅芳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1月29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張雅芳】


台灣衛生署已於本月頒發新一代口服抗糖尿病藥物Linagliptin(Trajenta;中文藥名為糖漸平)之藥品許可證,該藥物中只有10%需要肝臟來做代謝步驟,其他90%是由原型來排除,而排除的途徑中,也只有5%是經由腎臟,因此患者不需因肝腎功能調整劑量。


醫師也不需在處方前後,額外作肝腎功能監測,對於需要長期與控糖作戰的患者來說,是另一個更為安全方便的用藥選擇。


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台的糖尿病人口約為140萬,並已成為國人洗腎的最主要原因(43.2%),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患因長期的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控制不良導致腎臟受損,腎絲球過濾率也會隨年齡增加而衰退,腎臟的代謝功能變差後,就容易累積殘留藥物,如未查覺而繼續處方原劑量,恐讓體內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嚴重的後果。


新型DPP-4抑制劑Linagliptin,主要從膽汁及腸道分泌,不像其他DPP-4抑制劑需要調整劑量、或不建議腎功能衰退的患者使用。Linagliptin用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時,無論其腎功能損害程度、或年齡大於75歲的老年人皆不需要調整劑量。



Incretins,中譯名為腸促胰素,意思就是一群在腸道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物質,這種物質的釋放,主要是吃東西之後,腸道有食物進入,就會開始釋放,甚至在血糖升高之前就已經產生作用了。除此之外,腸促胰素也可以減緩胃的排空,而直接減少進食,同時也可以抑制昇糖素glucagon(幫助血糖上升)的分泌。能夠符合這兩種作用目標的生化物質就是GLP-1(類昇糖脢胜肽-1)以及胃抑制胜肽(或稱GIP,葡萄糖依賴胰島素釋放多胜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不管是GLP-1以及GIP都會被DPP-4(Dipeptidyl peptidase-4,雙肽肽酶-4)快速地去活性,而DPP-4抑制劑就是針對DPP-4來抑制,使得人在進食時,GLP-1以及GIP能夠持續釋放與作用,幫助胰島素分泌及抑制昇糖素,達到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


根據長期的臨床研究觀察發現目前還未因為使用這類藥物而致死或者因而導致其他疾病(上市不久,長期臨床觀察證據尚未建立),臨床試驗中常見的副作用包含鼻咽發炎(感冒症狀)、頭痛、噁心、過敏及皮膚反應,此外其他可能副作用還包含過敏及胰臟炎發生: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 (‘gliptin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PS RADAR. August 1, 2010. http://www.nps.org.au/health_professionals/publications/nps_radar/2008/august_2008/gliptins. Retrieved August 6, 2010.


由於DPP-4有抑制發炎的效果,因此DPP-4抑制劑可能會導致發炎細胞急劇增加而促進身體發炎反應:


Forssmann, Ulf; Stoetzer, Carsten; Stephan, Michael; Kruschinski, Carsten; Skripuletz, Thomas; Schade, Jutta; Schmiedl, Andreas; Pabst, Reinhard et al. (2008). "Inhibition of CD26/Dipeptidyl Peptidase IV Enhances CCL11/Eotaxin-Mediated Recruitment of Eosinophils In Vivo". Journal of Immunology 181 (2): 1120–7. PMID 18606664. http://www.jimmunol.org/cgi/pmidlookup?view=long&pmid=18606664.


此外DPP-4在身體裡面扮演腫瘤及癌症的抑制者,因此有些體外實驗發現DPP-4抑制劑可能會增加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不過長期藥物使用的致癌性尚未確定:


Masur, K; Schwartz, F; Entschladen, F; Niggemann, B; Zaenker, K (2006). "DPPIV inhibitors extend GLP-2 mediated tumour promoting effects on intestinal cancer cells". Regulatory Peptides 137 (3): 147–55. doi:10.1016/j.regpep.2006.07.003. PMID 16908079.


在一些草本或者藥用植物可以萃取出來的黃連素Berberine就是一種天然的DPP-4抑制劑,而且跟藥物不同的是黃連素本身還可以抑制發炎。臨床研究顯示對於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控制都有臨床實效:


 Gu Y, Zhang Y, Shi X et al. (May 2010).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rberine on type 2 diabete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metabonomics". Talanta 81 (3): 766–72. doi:10.1016/j.talanta.2010.01.015. PMID 20298851.


 Al-Masri IM, Mohammad MK, Tahaa MO (July 2009). "Inhibition of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 IV)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of berberine". 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0 (5): 1061–6. doi:10.1080/14756360802610761. PMID 19640223. 

 Liu L, Yu YL, Yang JS et al. (March 2010). "Berberine suppresses intestinal disaccharidases with beneficial metabolic effects in diabetic states, evidences from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y".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381 (4): 371–81. doi:10.1007/s00210-010-0502-0. PMID 20229011.



超乎一般人想像,黃連素對於精神疾病的改善也有研究支持,尤其是憂鬱症的改善:


Kulkarni SK, Dhir A (July 2008). "On the mechanism of antidepressant-like action of berberine chloride".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589 (1–3): 163–72. doi:10.1016/j.ejphar.2008.05.043. PMID 18585703.


Y Hu, E A Ehli, J J Hudziak and G E Davies (2011). "Berberine and evodiamine influence serotonin transporter (5-HTT) expression via the 5-HTT-linked polymorphic region". The Pharmacogenomics Journal. doi:10.1038/tpj.2011.24.


失智症也有相關臨床研究證實:


 Xiang J, Yu C, Yang F (December 2009). "Conformation-activity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berberine with acetylcholinesterase: Physical chemistry approach".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 (12): 1721–5. doi:10.1016/j.pnsc.2009.07.010.


下圖為DPP-4抑制劑作用機轉圖示: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復健科醫師討論到眼睛到底作雷射好不好?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直接可以找答案的方式就是眼科醫師自己,許多眼科醫師有近視不是戴眼鏡就是戴日拋的隱形眼鏡,如果眼睛作雷射這麼好,眼科醫師為何自己不作?同樣的,許多醫師推薦的感冒成藥,不知道醫師自己感冒的時候吃或不吃?感冒藥幾乎都會添加的普拿疼成分如果不小心過量對身體可能的傷害,市面常見止痛藥如普拿疼、百服寧,主要成分都是「撲熱息痛」(paracetamol,乙醯氨酚),廣告都告訴大眾普拿疼很安全,不會對身體有負面影響,服用之後24時就會完全排出體外,也鮮少有醫師對服用的患者提醒,但事實上,因為這類藥物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臨床上也發現因為過量使用而導致後遺症的報告越來越多,因此國外衛生主管當局及藥廠都主動把每次服用劑量、每日建議服用的安全劑量甚至是小孩服用劑量往下調降。根據外電報導再次提醒我們關於這種藥物使用安全不能輕忽:


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警告說,平日習慣服用這類止痛藥的病患要特別小心,因為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用藥過量,對身體造成致命傷害。此研究結果發表於《英國臨床藥理學期刊》。


愛丁堡大學附設醫院「肝臟移植中心」醫師辛普森及其同僚,針對六年間內因撲熱息痛引起肝臟損害而入院的六百六十三名病患進行研究,發現其中一百六十一人屬於「階段性用藥過量」病例,這些病患更易出現肝臟和腦部病變,以及需要洗腎或靠機械協助呼吸。他們也更可能死於相關併發症。


辛普森醫師指出,這些病患不像企圖自殺的人是一次大量服用撲熱息痛,而是長時期用藥過量,最後因藥物沉積體內造成傷害。病患若長期服用撲熱息痛過量,由於驗血檢驗不出來,可能肝臟已受損都不自知。


上述研究的引用出處為:DOI: 10.1111/j.1365-2125.2010.03819.x,原文研究可以連結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365-2125.2010.03819.x/abstract


部落格相關文章也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10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觀念提到過敏反應,常認為海鮮容易過敏,誠然,有人的體質對海鮮容易過敏,但其比例可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有些醫師建議過敏體質的人應該少碰海鮮,但其中應該把魚排除在外,在2004年小兒呼吸道免疫期刊以及臨床免疫過敏期刊的研究報告都證實吃魚有助於減少過敏的發生,第一項研究是南加州大學曾追蹤近七百位孕婦的追蹤調查研究發現,常吃魚的寶寶,寶寶出生到五歲前的氣喘發生率減少七成,孕婦吃魚越多,寶寶發生氣喘的機率也更低。另一個研究針對有氣喘病史的媽媽,追蹤研究五百多個一歲半的幼兒發現,平時補充不飽和脂肪酸(例如DHA)的幼兒,氣喘發生率較低。在2009年瑞典的研究團隊發現孕婦在孕期服用魚油,寶寶罹患溼疹機率降低16%,食物過敏發生率也降低13%。


最新發表於 Acta Paediatrica journal期刊瑞典的研究同樣指出九個月以前的幼兒常被餵食鮭魚或者鱈魚,之後發生氣喘聲(WHEEZING)的機率比那些沒被餵魚的幼兒比起來減少一半。這個研究追蹤每一個幼兒在他們六個月、十二個月以及四歲半時的飲食及健康狀況。最後統計發現每五個就有一個幼兒至少發生過一次氣喘聲的症狀,每二十個幼兒就有一個反覆發作氣喘聲的狀況,這些幼兒超過一半的人被診斷有氣喘。然而在九個月大之前就被餵過魚(通常是白魚,例如鮭魚或者像比目魚這種扁平海魚)的幼兒,氣喘聲發生機率減少一半。這份研究引用來源為:


Emma Goksör, Hrefna Thengilsdottir, Bernt Alm, Gunnar Norvenius, Göran Wennergren, Prenatal paracetamol exposure and risk of wheeze at preschool age, Acta Paediatrica, 2011, 100, 12


DOI: 10.1111/j.1651-2227.2011.02411.x


對原文研究內容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651-2227.2011.02411.x/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天氣變化大,有不少人染上感冒,有些網友不想服用可能讓身體負擔增加的感冒藥,向我詢問有沒有營養補充可以達到預防感冒甚至是可以縮短感冒時間的作用。在此我把今年七月發表的於醫學期刊 Open Respiratory Medicine Journal的臨床研究給大家參考:


最早科學家會對鋅含片治療感冒有興趣,主要是在1980年代恰巧觀察到一位罹患有白血病的年輕女性,她染上感冒期症狀因為使用鋅含片(以口含代替吞服),感冒症狀迅速消失。從那個時候起,許多關於鋅含片治療感冒是否有效的研究被提出來,但這些研究的結果卻不盡相同。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 Harri Hemila 博士執行一個對所有安慰劑-控制組研究僅行比對分析,去檢查鋅含片對於自然的流感傳染的效果。有13項臨床研究做比較辨認,其中有五項研究發現每天劑量使用都低於75毫克的鋅,五項比較研究都發現鋅沒有效果。有三項試驗每天使用醋酸鋅的劑量超過75毫克,平均達到減少感冒時間達42%。另外五項不是用醋酸鹽而是其他的鋅鹽,結果發現感冒時程減少20%。


使用這些鋅含片可能短暫影響味覺,但無證據顯示鋅含片使用可能導致長期的傷害性。最近研究顯示就算一天吃到92毫克,跟安慰劑相比,也無明顯不良反應,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因為大部分的研究證實沒有不良反應,因此鋅含片對於流感的治療可視為一個治療的選擇,這項研究的來源可以連結參閱:


Harri Harri. Zinc Lozenges May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Colds: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Open Respiratory Medicine Journal, 2011; 5 (1): 51 DOI: 10.2174/1874306401105010051


此外在今年二月發表的一篇研究分析也指出:


服用鋅可以明顯減少感冒的負擔,孩童若是持續使用鋅的糖漿或者是含片超過五個月,將會幫助他們更少感冒而更少缺課。鋅同樣也可以降低孩童使用抗生素的機率,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少用抗生素,就能避免因為過度使用抗生素產生細菌抗藥性:


Wiley-Blackwell (2011, February 15). Zinc reduces the burden of the common col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27,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11/02/110215191627.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睡眠一般而言分為非快速動眼期(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以及快速動眼期(REM,Rapid eye movement),顧名思義,就是睡覺時,眼皮是否沒有快速跳動或者快速跳動,REM約占成人睡眠的20-25%,出現REM時就是當事人正在做夢(事後可以回想起來的夢)。此時腦波活要,但肌肉卻是完全鬆弛,沒有張力。一般人通稱的鬼壓床,醫學上的正式名詞為睡眠麻痺,也就是明明是睡眠而且正在作夢的腦波,但卻醒過來了,然而醒過來,肌肉卻完全無張力,不聽使喚。根據研究顯示,REM的腦波表現,跟人們清醒時差不多,因此有學者稱這階段為矛盾睡眠(Paradoxical Sleep):





 Myers, David (2004). Psychology (7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p. 268. ISBN 0716785951. http://books.google.com/?id=oYuBwPDsQZoC&lpg=PP1&dq=0716785951&pg=PA268. Retrieved 2010-01-09.


很多失眠或者自覺睡不好的人常會抱怨整晚做夢,睡眠很糟,但研究發現REM時,牽涉到膽鹼及正腎上腺的神經調節,同時在REM期間在海馬迴釋放的高濃度乙醯膽鹼會抑制從海馬迴(主管記憶)到新大腦皮質neocortex的回饋,而在新大腦皮質的低濃度的乙醯膽鹼和正腎上腺會促進新大腦皮質相關活動的散布,同時抑制從海馬迴來的控制,換句話說,快速動眼期時身體會處理記憶,尤其是會影響認知思考的記憶:


Cai, DJ; Mednick, SA; Harrison, EM; Kanady, JC; Mednick, SC (2009). "REM, not incubation, improves creativity by priming associative network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6 (25): 10130–10134. doi:10.1073/pnas.0900271106. PMC 2700890. PMID 19506253.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700890.


Hasselmo, ME (September 1999). "Neuromodulation: acetylcholine and memory consolida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3 (9): 351–359. doi:10.1016/S1364-6613(99)01365-0. PMID 10461198.


根據外電報導,刊登於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在快速動眼期階段,壓力系統、壓力化學物質就會停止作用,大腦會開始處理一些情緒記憶,讓傷心的回憶不再那麼沉痛、難熬。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與神經醫學副教授馬修‧沃克表示,到了睡眠作夢階段,大腦神經化學成份會出現變化,為身心創傷帶來療癒效果,就好像鎮痛軟膏般舒緩記憶中的痛楚。研究顯示,做夢與記憶有關。有些人在生命遇到重大創傷時,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情緒飽受困擾。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讓人對做夢有進一步的了解,或許可以幫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身心獲得平衡。


研究人員招募三十五位自願者,將他們分成兩組,研究人員用核磁共振攝影觀察其大腦活動狀況。大腦杏仁核主掌情緒反應,大腦前額葉皮層則是負責理性思考。研究人員發現,好好睡覺的人杏仁核活動量較低,而大腦前額葉皮層則較為活躍。沒有睡覺的人第二次看照片時情緒反應較大。研究人員相信,大腦在快速動眼期會產生化學變化,使身體可以適應情感打擊,以撫平身心創傷。


這個研究引用來源:


REM Sleep Depotentiates Amygdala Activity to Previous Emotional Experiences

Els van der Helm, Justin Yao, Shubir Dutt, Vikram Rao, Jared M. Saletin, Matthew P. Walker

Current Biology - 23 November 2011


10.1016/j.cub.2011.10.052


原文研究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11)01248-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夜醒來睡意失 有新藥可治法新社 – 2011年11月24日 下午12:35









加州製藥公司Transcept Pharmaceuticals生產的Intermezzo,是低劑量安眠藥劑zolpidem配方。美國在1992年首次核准zolpidem,含有zolpidem且較為人知的失眠治療藥是Ambien。


FDA發表聲明:「這是FDA首次通過治療這種情況的藥物。」


「Intermezzo只能用在躺在床上至少4小時還睡不著的患者,且不應該在飲酒及其他睡眠輔助下使用。」


Intermezzo的建議劑量為男性3.5毫克,女性劑量則是男性的一半,因為臨床檢驗發現,女性代謝zolpidem的速度較男性慢。


FDA藥品評估暨研究中心 (Center for DrugEvaluation and Research)的譚普爾(Robert Temple)說:「在此低劑量下,睡醒時人體藥物含量過高的風險較低。體內藥物含量過高會導致危險的睏意與駕駛失常。」(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1.這裡提到的新藥Intermezzo其實不是新藥,其學名是Zolpidem,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安眠藥物使蒂諾斯stilnox(在美國的商品名為Ambien)。這是短效的安眠藥物,許多有藥物耐受性的失眠患者睡到半夜醒過來無法再睡,自己也會再吞半顆stilnox,半顆劑量是5毫克,接近藥商的新的劑型3.5毫克。


2.藥商很厲害,可以用半夜醒來無法再入睡,當作一種新的治療的適應症,把劑量再減量,又變成一種新藥,儘管劑量比較低,但新藥通常藥價比較高。新藥出來,藥費保險給付又要提高。


3.這樣治療的結果就是患者吃的安眠藥越來越多,提醒大家,失眠只是結果,原因不找出來,只想靠安眠藥物來幫助入眠或者繼續中斷的睡眠,長期下來,往往就是安眠藥物的依賴甚至過量使用(耐受性產生)。關於使蒂諾斯相關資料可以參閱部落格之前的討論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98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肌無力的遺傳疾病中,有一種名為Nemaline Myopathy (NM)的疾病,這兩天由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醫學研究人員發表的動物實驗發現:酪胺酸可以明顯改善。


酪胺酸是人體內建構蛋白質的二十個氨基酸之一,屬於非必須胺基酸,也就是吸收到人體的必須胺基酸可以轉化,這種胺基酸於1846年由德國的化學家Justus von Liebig從起司中的酪蛋白發現的。天然的攝取來源包含大豆、雞肉、火雞肉、魚、核桃、起絲、牛奶、南瓜籽等等,也能從營養補充品來加強補充。  


在大腦的多巴胺細胞中,酪胺酸會被轉化成LEVODOPA,之後再轉變為多巴胺,在腎上腺髓質中,酪胺酸會被轉化為正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的T3及T4,也是酪胺酸轉化而來的。


罹患NM疾患的小朋友,手腳的動作發展會比較慢以及肌肉無力(除了四肢還包含軀幹、喉嚨及面部肌肉)。如此會導致呼吸及動作困難,嚴重的話甚至有致死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實驗的老鼠與人類疾病類似,許多幼鼠也在很小的時候就死掉,然而經過酪胺酸的餵食,研究團對觀察發現有機肉的伸展、活動性及肌肉的病理現象都有明顯的進步及改善。研究的領導人哈德曼教授指出:


這是第一個明顯的證據證實酪胺酸補充能夠明顯降低NM的臨床及病理表現。酪胺酸可以直接取得而我們的資料建議長期使用也相當安全。再則,酪胺酸對於病鼠快速及戲劇性的影響提高了肌肉無力其他肌肉退化疾病病童使用他它來治療的可能性。


這個研究刊登於大腦期刊,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閱::


M.-A. T. Nguyen, J. E. Joya, A. J. Kee, A. Domazetovska, N. Yang, J. W. Hook, F. A. Lemckert, E. Kettle, V. A. Valova, P. J. Robinson, K. N. North, P. W. Gunning, C. A. Mitchell, E. C. Hardeman. Hypertrophy and dietary tyrosine ameliorate the phenotypes of a mouse model of severe nemaline myopathy. Brain, 2011; DOI: 10.1093/brain/awr27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天吃3奇異果 有效降低血壓


台灣醒報記者陳懿勝綜合報導】「一天1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話將可改成「一天3奇異果,高血壓遠離我。」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研究發現,一天若食用三顆奇異果,能讓血壓下降,進而預防心臟病。


路透社報導,奧斯陸大學附屬醫院研究團隊研究50名男性與68名女性,將平均年齡55歲的118名成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每天吃3個奇異果,另一組每天吃1個蘋果,研究期限為8個星期,每天24小時隨機測量受試者的血壓情況。


結果顯示,8個星期後,每天吃3顆奇異果的降血壓效果比每天吃一個蘋果更好,收縮壓平均可降低3.6毫米汞柱。研究人員也發現,食用奇異果後,舒張壓也會降低,但不確定是否與食用奇異果有關。


研究負責人米特.斯文德森表示,奇異果果肉營養豐富,其中含量較高的抗氧化劑葉黃素,具有降血壓功效。紐約預防心臟病學家蘇珊娜.斯坦巴姆同意研究成果,她認為在有益心臟健康的「每日5蔬果」飲食中,應該包括奇異果。


不過,美國心臟協會心臟病專家告誡,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具有降低心臟病發作的功用,大眾不能因為這項研究而盲目補充葉黃素補劑。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艾略特.安特曼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令人高興,但高血壓患者切勿因此而擅自停藥。


鄭醫師補充:


奇異果本身除了含抗氧化物質葉黃素,高鉀濃度及高纖以外,也富含鈣跟鎂,這是可以幫助肌肉及自律神經放鬆甚至助眠的營養物質,因此有人建議在睡前食用。上述研究是日前在美國奧蘭多召開的美國心臟協會年會的研究發表,原文可以參閱:


http://www.foxnews.com/health/2011/11/15/kiwi-shown-to-lower-blood-pressur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