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用藥物的治療 (5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從 20 世紀早期的一項研究顯示波士頓馬拉松運動員賽後血液中的白血球激增以來,運動與發炎之間的關聯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想像。

 

現在,哈佛醫學院 11 月 3 日發表在《科學免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為這一百年觀察背後提供分子解釋。

這項在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證明,運動的有益效果可能至少部分是由免疫系統驅動的。它證明,運動引起的肌肉發炎會動員抗發炎 T 細胞(Treg),從而增強肌肉使用能量作為燃料的能力,並提高整體運動耐力。

研究小組表示,Tregs 長期以來因其在對抗與自體免疫疾病相關的異常發炎方面的作用而聞名,現在也成為運動過程中人體免疫反應的關鍵角色。

「免疫系統,特別是T 細胞,對組織健康具有廣泛的影響,其影響超出了抵禦病原體和控制癌症的範圍。我們的研究發現,免疫系統在運動過程中在肌肉內部發揮強大的作用,”研究資深人士研究員 Diane Mathis,HMS 布拉瓦尼克研究所莫頓格羅夫-拉斯穆森免疫學教授

研究人員警告說,老鼠不是人,這些發現仍有待在進一步的研究中重複。然而,這項研究是朝著詳細了解運動過程中發生的細胞和分子變化並賦予健康益處的重要一步。

了解運動的分子基礎

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糖尿病的風險,預防失智症。運動的有益效果已被充分證實。但運動到底是如何讓我們健康的呢?這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引起研究人員的興趣。

這些新發現是在人們加緊努力了解運動的分子基礎的過程中得出的。說明免疫系統在這個過程中的參與只是這些研究工作的一個面向。

「我們很早就知道體力消耗會導致發炎,但我們並不完全了解所涉及的免疫過程,」該研究的第一作者、馬西斯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肯特·蘭斯頓說。“我們的研究以非常高的分辨率展示了 T 細胞在肌肉中運動發生的部位的作用。”

先前大多數運動生理學研究都集中在運動過程中釋放的各種激素的作用及其對心臟和肺等不同器官的影響。這項新研究揭示了在實際運動部位(肌肉)內展開的免疫連鎖反應。

 

T 細胞英雄和引發發炎的惡棍

 

眾所周知,運動會對肌肉造成暫時性損傷,引發一系列發炎反應。它促進調節肌肉結構、新陳代謝和粒線體活動的基因表達,粒線體是為細胞功能提供燃料的微小動力室。粒線體透過幫助細胞滿足運動時更大的能量需求,在運動適應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小組分析了從曾經在跑步機上跑步過的小鼠和經常跑步的動物的後腿肌肉中提取的細胞中發生的情況。然後,研究人員將它們與從久坐小鼠身上獲得的肌肉細胞進行了比較。

 

在跑步機上跑步的小鼠的肌肉細胞,無論是一次還是定期,都顯示出典型的發炎跡象——調節各種代謝過程的基因活性更高,促進發炎的化學物質(包括干擾素)濃度更高。

 

兩組老鼠的肌肉中 Treg 細胞濃度均上升。進一步的分析證實,在兩組中,Treg 都能降低運動引起的發炎。在久坐小鼠的肌肉細胞中並沒有發現這些變化。

 

然而,運動對代謝和表現的好處只有在經常運動的人身上才明顯,也就是那些反覆跑步的老鼠。實驗顯示,在該組中,Treg 不僅可以抑制勞力引起的發炎和肌肉損傷,還可以改變肌肉代謝和肌肉表現。這項發現與對人類的既定觀察結果一致,即單次運動不會導致表現顯著提高,並且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定期活動才能產生好處。

 

進一步的分析證實,Tregs 確實為定期運動者帶來了更廣泛的益處。缺乏調節性T細胞的動物會出現不受控制的肌肉發炎,其特徵是後腿肌肉中促發炎細胞的快速累積。他們的肌肉細胞也有明顯腫脹的粒線體,這是代謝異常的跡象。

 

更重要的是,缺乏 Tregs 的動物無法像具有完整 Tregs 的小鼠那樣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的運動需求。他們沒有從運動中獲得相同的全身益處,並且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這些動物的肌肉中還含有過量的干擾素,干擾素是已知的發炎驅動因素。進一步的分析證明,干擾素直接作用於肌肉纖維,改變粒線體功能並限制能量產生。阻斷干擾素可預防缺乏 Tregs 的小鼠的代謝異常並改善有氧健康。

 

「這裡的罪魁禍首是干擾素,」蘭斯頓說。“在缺乏守護Tregs的情況下,干擾素會繼續造成不受控制的損害。”

 

眾所周知,干擾素會促進慢性發炎,這是許多慢性疾病和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的基礎,並已成為目的在減少發炎的治療的誘人目標。作為治療一系列以異常發炎為特徵的免疫疾病的治療方法,Treg 也引起了科學家和業界的關注。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讓我們得以一窺運動抗發炎作用背後的細胞內部運作機制,並強調運動在利用人體自體免疫防禦方面的重要性

 

人們正在努力設計針對特定免疫調控疾病背景下的 Tregs 的干預措施。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異常發炎引起的免疫疾病需要仔細校準的治療方法,但運動是對抗發炎的另一種方法。

 

「我們的研究說明,透過鍛煉,我們有一種自然的方式來增強身體的免疫反應以減少發炎,」馬西斯說。“我們只觀察了肌肉,但運動也有可能促進身體其他部位的 Treg 活動。”

鄭醫師補充:

大約六七年前,國內曾舉行一場營養醫學研討會,期間邀請一位來自德國的醫師分享他的臨床心得,他也曾提到最直接有效且經濟的抗氧化抗發炎的法寶,就是規律運動。

的確,在運動的時候,身體會產生自由基甚至是發炎反應,但運動後,身體產生的自體修復作用,會幫助身體產生更直接有效的抗發炎能力,這篇研究就是很好的說明,也願大家都能落實規律的運動,幫助自己擁有更穩固的抗發炎能力,預防更多慢性疾病的產生,還能提升免疫力,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參考文獻:

  1. P. Kent Langston, Yizhi Sun, Birgitta A. Ryback, Amber L. Mueller, Bruce M. Spiegelman, Christophe Benoist, Diane Mathis. Regulatory T cells shield muscle mitochondria from interferon-γ–mediated damage to promot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erciseScience Immunology, 2023; 8 (89) DOI: 10.1126/sciimmunol.adi537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專業人士長期以來一直稱讚不溶性纖維對腸道規律性和整體健康的益處。明尼蘇達大學的新研究證實,我們應該在日常飲食中優先考慮纖維的更多原因。在《營養》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每種植物來源的不溶性纖維都含有獨特的生物活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2 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有關,具有纖維以外的潛在健康益處。

論文的合著者Joanne Slavin 表示:「人們了解纖維的需求以及它與腸道健康的關係,隨著科學研究不斷揭示纖維對整體健康和福祉的影響,這個健康領域變得越來越重要。 ”明尼蘇達大學食品、農業和自然資源科學學院教授。「纖維是健康的標誌,它包含在我們的飲食指南中並在產品標籤上找到,但我們的研究證明,我們需要確保含纖維植物來源的其他有價值的成分(生物活性物質)也被認為可以提供對人類健康具有寶貴的益處。”

該研究總結了有關不溶性膳食纖維植物來源中生物活性物質對健康益處的現有文獻。

他們發現:

  • 各種植物性食品,包括水果、蔬菜、豆類、堅果、種子和全穀物都含有不溶性膳食纖維,每種來源都含有獨特的生物活性物質,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健康。
  • 在多種也含有不溶性膳食纖維的植物性食品中發現了槲皮素、白藜蘆醇、兒茶素、花青素、葉黃素、番茄紅素和β-胡蘿蔔素等理想的生物活性物質。
  • 具有生物活性和不溶性膳食纖維的植物來源可用於強化加工食品,以提高其營養價值。果皮、外殼、果肉或果渣等食品生產副產品通常富含纖維和生物活性物質,因此永續來源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
  • 消費者研究發現,低程度使用這種加強製品並不會降低消費者對食品的接受度。

「多吃水果和蔬菜的建議並不是一個新想法,但大多數人仍然難以做到這一點,」該研究的合著者、醫學、科學和衛生部門高級副總裁簡·威廉·範·克林肯( Jan-Willem Van Klinken) 說。Brightseed 的監管事務。如果我們能夠提供廣泛使用的纖維強化產品,這些產品是為了增強而不是消除生物活性成分而開發的,那麼我們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的營養價值。

這項關於生物活性物質對人類健康影響的最新研究進一步闡明了工業界、學術界和政府需要聯手推動食品和衛生系統中生物活性物質的廣泛認識和教育。

「我們回顧的文獻集和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作為食品和健康行業以及消費者如何看待不溶性膳食纖維和生物活性物質的範式轉變,」主要作者、共同作者馬德琳蒂姆說。她在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生課程的研究。“持續的研究以及在食品和補充劑中廣泛添加生物活性物質可以對人類健康產生真正的影響。”

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定保存和優化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萃取和加工方法。

參考文獻:

  1. Madeline Timm, Lisa C. Offringa, B. Jan-Willem Van Klinken, Joanne Slavin. Beyond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Bioactive Compounds in Plant FoodsNutrients, 2023; 15 (19): 4138 DOI: 10.3390/nu151941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一項針對健康成年人的大型多方面研究的新證據,魚和魚油補充劑中富含 Omega-3 脂肪酸,它似乎有望維持肺部健康。該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這種關聯,並強調了在飲食中添加 omega-3 脂肪酸的重要性,特別是考慮到許多美國人不符合現行指南。這項研究主要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下屬的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NHLBI) 資助,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呼吸與重症監護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我們對飲食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了解很多,但飲食在慢性肺病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研究,」通訊作者、營養科學部主任帕特里夏·A·卡薩諾博士說。在紐約伊薩卡康乃爾大學。“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健康飲食中的 omega-3 脂肪酸可能對肺部健康也很重要。”

人們越來越有興趣嘗試了解營養干預措施是否有助於肺部疾病的預防工作。過去的研究發現,omega-3 脂肪酸可能有所幫助,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已知的抗發炎作用。然而,到目前為止,還缺乏對這種關聯的強有力的研究。

為了了解更多訊息,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由兩部分組成的研究,調查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濃度與肺功能之間隨時間變化的聯繫。在第一部分中,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縱向觀察性研究,涉及NHLBI 聯合世代研究中的15,063 名美國人,該研究是NIH 資助的大型研究集合,幫助研究人員研究慢性肺病個體化風險的決定因素。

研究開始時,研究的參與者普遍健康,大多數人沒有慢性肺病的證據。他們由不同種族的成年人組成,平均年齡 56 歲,其中 55% 是女性。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追蹤平均長達 7 年,最長可達 20 年。

縱向研究證明,人類的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含量越高,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就越慢研究人員觀察到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的關聯性最強,DHA 是一種 omega-3 脂肪酸,在鮭魚、鮪魚和沙丁魚等多脂魚類中含量很高。DHA 也可作為膳食補充品。

在第二部分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一項針對歐洲患者(超過 50 萬名參與者)的大型研究的遺傳數據。他們研究了血液中的某些遺傳標記,作為膳食 omega-3 脂肪酸濃度的間接測量或替代指標,以了解它們與肺部健康的關係。結果說明,較高濃度的 omega-3 脂肪酸(包括 DHA)與更好的肺功能有關。

 

目前研究的一個警告是它只包括健康成年人。作為這個正在進行的計畫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正在與 COPDGene 研究合作,檢查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濃度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或 COPD 患者(包括重度吸菸者)肺功能下降速度之間的關係。以確定是否發現相同的有益關聯。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康奈爾大學卡薩諾研究團隊成員、營養學家 Bonnie K. Patchen 博士說:“我們在營養研究方面開始出現轉折點,真正邁向治療肺部疾病的精準營養。” “將來,這可能會轉化為針對慢性肺病高危險群的個人化飲食建議。”

 

目前,研究人員指出,美國農業部的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人們每周至少吃兩份魚,但大多數美國人遠遠達不到這個目標。除了魚和魚油外,Omega-3 脂肪酸的其他來源包括堅果和種子、植物油和強化食品。

 

「這項基於人群的大型研究證明,具有抗炎特性的營養素可能有助於維持肺部健康,」NHLBI 肺部疾病部門主任 James P. Kiley 博士說。“需要更多的研究,因為這些發現為未來關於 omega-3 脂肪酸與肺功能之間聯繫的前瞻性研究提出了有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Bonnie K. Patchen, Pallavi Balte, Traci M Bartz, R. Graham Barr, Myriam Fornage, Mariaelisa Graff, David R Jacobs Jr, Ravi Kalhan, Rozenn N Lemaitre, George O'Connor, Bruce Psaty, Jungkyun Seo, Michael Y Tsai, Alexis C Wood, Hanfei Xu, Jingwen Zhang, Sina A Gharib, Ani Manichaikul, Kari North, Lyn M Steffen, Josée Dupuis, Elizabeth Oelsner, Dana B Hancock, Patricia A Cassano. Investigating Associations of Omega-3 Fatty Acids, Lung Function Decline, and Airway Obstru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3; DOI: 10.1164/rccm.202301-0074OC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澳大利亞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海參是深受亞洲人喜愛的海洋美食,但不起眼的海參也被證明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成分。

在探索海參(Holothuria scabra)的藥用特性時,研究人員發現,用鹽提取物加工的海參乾可以抑制一種與糖尿病風險增加相關的化合物,從而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迄今為止,還沒有市售治療劑可以抑制這種稱為高級糖基化終產物(AGE)的化合物的形成。

當蛋白質和/或脂肪與血液中的糖結合時,就會形成 AGE。當積累濃度較高時,它們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包括心臟病、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腎病和癌症。

首席研究員、南澳大學的 Permal Deo 博士表示,了解海參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何抑制 AGE 可以預防這些疾病。

我們知道 AGE 的積累與 2 型糖尿病的併發症有關,因此預防這種情況的策略可能會降低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Deo 博士說。

“藥用植物和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新型化合物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潛在治療劑。

“眾所周知,海參具有一系列治療特性,包括發炎和抗氧化特性,因此我們想探索其作為 AGE 抑制劑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我們發現,含有鹽提取物和膠原蛋白的加工乾海參可以透過降低體內一系列與糖相關的代謝物來顯著抑制 AGE,從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在澳大利亞,近 130 萬人患有 2 型糖尿病。全球約有 4.22 億人患有糖尿病,每年有 150 萬人直接死於該疾病。

幾乎 60% 的 2 型糖尿病病例可以通過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來延遲或預防。

“這些結果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證明海參可以開發為功能性食品,以幫助對抗糖尿病和糖尿病併發症的發作。”

參考文獻:

  1. Hoi Y. Wong, Emma L. Jaunay, Wai C. D. Lau, Brock Peake, Ravinesh Ram, Paul C. Southgate, Permal Deo. Holothuria scabra Jaegar 1833 (Sandfish) extracts and collagens modulate protein‐bound N ε ‐carboxymethyllysine, N ε ‐carboxyethyllysine and me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8 (4): 1962 DOI: 10.1111/ijfs.1634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走不跑!研究揭「這動作」可降血壓 效果是有氧運動2倍

 

17:412023/07/26 
中時新聞網
 

 

高血壓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2017至2020年的數據,台灣18歲以上成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高達26.8%,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並可能導致腦中風、腎臟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

過去有研究建議,改善高血壓症狀,除了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改善外,每周還需至少進行150分鐘有氧運動,不過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靜態的等長運動如棒式、靠牆深蹲也有幫助,效果甚至是有氧運動的2倍。

 

根據《衛報》25日報導,英國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和萊斯特大學(Leicester University)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比較不同形式運動「降血壓」的效果。研究人員針對270項臨床試驗、超過1萬5千名參與者進行檢視,結果發現,無論是有氧或無氧運動都能有效幫助降低血壓,但等長運動(isometric exercise)的效果最為顯著。

該研究作者之一、心血管生理學資深講師奧德里斯科(Jamie O’Driscoll)解釋,等長運動顧名思義,指的是當肌肉收縮時,肌肉的長度維持不變。在進行這類訓練時,由於肌肉收縮,使血管受到擠壓,從而減少流向肌肉的血液和供氧。當肌肉休息、放鬆時,大量血液則會回流通過血管,這一點和等張運動形式不同,可能是促使血流調節,讓血壓獲得改善的原因。

奧德里斯科建議,「每周進行3次靠牆深蹲,一次做4回合,每回合2分鐘,間隔休息2分鐘,是降低血壓的有效方式。」而進行棒式運動時,則以每回合持續60秒為目標。他也強調,等長運動應該搭配其他運動一起實行,才能達到最多元的鍛鍊效果。

參考文獻:

Edwards JJDeenmamode AHPGriffiths M, et al
Exercise training and resting blood pressure: a large-scale pairwise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末才有空沒關係,美研究顯示對心血管益處不輸規律運動者

作者 Alan Chen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24

 

現代人工作繁忙,往往到了週末才有時間運動,不過美國醫院研究顯示,只在週末運動與週間固定運動人士之間,對心血管的幫助效果其實非常接近。

WHO 曾在 2020 年公布運動建議,每名成人每週應至少運動 150 分鐘以上中度到激烈運動,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也呼應這項建議,並提出快走、慢跑、跳舞、網球、足球和快速騎單車等運動強度都適合心血管保健。

此外,英國國家健康署也建議,每週 150 分鐘最好平均分布在四至五天之內完成,保健效果更為有效,不過對於現代人工作繁忙、照顧家庭等情況下,很少人能夠在週間抽出時間,因此多半直到週末才能運動,號稱「週末戰士」(Weekend Worriors)。

為了調查週末戰士運動模式與 WHO 建議之間的差異,美國麻塞諸塞州總醫院特別從「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調出 89,573 人 2013~2015 年期間資料進行比對。

資料中受試者透過穿戴式手環記錄一週運動頻率、時間、強度和心跳等資料,42.2%(37,872 人)屬於週末戰士,24%(21,473 人)屬於週間規律運動者,另外有 33.7%(30,228 人)屬於不活躍類型,每週運動時間低於 WHO 建議的 150 分鐘。

研究顯示,週末戰士通常一或兩天內運動時間與強度,會超過 WHO 建議標準 50%,不過據受試者心血管健康狀況,週末戰士與規律運動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幅度相當接近,心臟病風險降低機率分別為 27% 和 35%、心臟衰竭風險降低 38% 和 36%、心房顫動或心律不整風險降低 22% 和 19%、中風風險降低 21% 和 17%。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艾列略博士(Patrick Ellinor)指出,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每週僅能抽出一或兩天運動,只要時間和強度能達到甚至超過 WHO 建議的 150 分鐘標準,心血管保健效益也不輸給規律運動者。

不過作者也表示這項研究資料來源 UK Biobank 有幾項弱點,包括人種多為白人、受試者因知道要測試,可能改變運動習慣等,都有可能影響資料數據準確性。

擔心只有週末有時間運動的人,只要注意運動時間長度和強度,仍能有效保護心血管健康

參考文獻:

Khurshid SAl-Alusi MAChurchill TWGuseh JSEllinor PT. Accelerometer-Derived “Weekend Warri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MA. 2023;330(3):247–252. doi:10.1001/jama.2023.10875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80728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芬蘭科學家發現,補充高劑量維生素 D 或能降低心律不整風險

 

作者 YAP KUO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10 日

維生素 D 可預防骨質疏鬆症,也能助免疫功能正常發揮,缺乏時甚至可能導致憂鬱症。最近芬蘭科學家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芬蘭長者長期補充高劑量維生素 D 後,也能降低心律不整避免中風及心臟病發風險。研究 6 月開放讀者於《美國心臟》(American Heart Journal)期刊網站下載或線上閱讀。

 

東芬蘭大學(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科學家招募2,495位60歲以上健康長者,隨機分成三組。對照組長者可選擇不補充或補充最多20微克維生素D,另兩組(實驗組)每日補充40或80微克等較高劑量。實驗五年間,陸續有190名受試者診斷出心律不整,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長者心律不整機率比對照組低約30%。 

 

全球約20%人口缺乏維生素D,主因為攝取不足、吸收不良及代謝異常等。之前許多研究指出,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缺少維生素D可能會使鈣離子失衡,影響骨骼肌正常收縮,也可能影響心肌收縮導致心律不整,有大量研究證明,維生素D缺乏與心律不整、突發性心臟死亡風險有關。

 

然而以前研究,另外補充維生素D並未降低受試者心律不整風險。此次科學家嘗試詳細比較實驗條件與以前實驗有何差異,才導致結果不同,但仍無法獲得明確結論。故這次研究結果需謹慎解釋,還不能下斷語。

 

除了先天心臟異常,多數心律不整是生活習慣引起血糖、血壓過低,自律神經失調及電解質失衡等。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及維持情緒穩定等都有益避免心律不整。而維生素D補充,只要照射足夠陽光,人體就可自行合成80%~90%用量。過量維生素D也可能有害健康,因此補充高劑量維生素D時最好謹慎並詢問醫生。 

參考文獻:

 

  1. Jyrki K. Virtanen, Sari Hantunen, Christel Lamberg-Allardt, JoAnn E. Manson, Tarja Nurmi, Matti Uusitupa, Ari Voutilainen, Tomi-Pekka Tuomainen. The effect of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on atrial fibrillation in generally healthy men and women –the Finnish Vitamin D Trial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23; DOI: 10.1016/j.ahj.2023.05.02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抗生素耐藥性列為全球健康十大威脅之一。因此,非常需要新的解決方案來應對耐抗藥性細菌並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推出了一種新型噴霧劑,甚至可以殺死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細菌,並且可以用於傷口護理以及直接用於植入物和其他醫療設備。

“我們的創新可以在對抗抗生素抗藥性方面產生雙重影響。該材料已被證明可以有效對抗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菌,包括那些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例如抗安摩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簡稱MRSA) 同時它還具有預防感染的潛力,從而減少對抗生素的需求,”該研究的研究負責人、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系教授馬丁·安德森(Martin Andersson)說。

據估計,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每年導致全球近 130 萬人死亡。作為減緩抗藥性傳播和發展的努力的一部分,查爾默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抗菌材料,該材料可用於醫療保健,並成為對抗抗生素抗藥性的有效工具。

該材料由配備有一種胜肽*的小水凝膠顆粒組成,可有效殺死和結合細菌。將胜肽附著到顆粒上提供了保護環境並增加了胜肽的穩定性。這使得它們能夠與血液等體液一起作用,否則會使胜肽失去活性,使它們難以在醫療保健中使用。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如何將胜肽用於傷口護理材料,例如傷口敷料。他們現在發表了兩項新研究,其中殺菌材料以傷口噴霧劑的形式使用,並作為引入我們體內的醫療設備的塗層。研究的這一新進展意味著該創新可以以更多方式使用,並為醫療保健帶來更大的好處。

殺死細菌而不會對傷口癒合產生不利影響

傷口噴霧劑可以到達深層傷口和細菌可以進入的身體其他開放區域,它非常靈活,對於治療和預防感染非常有用。與現有噴霧劑和消毒劑相比,新材料具有許多優點

這種傷口噴霧劑中的物質完全無毒,不會影響人體細胞。與現有的殺菌噴霧劑不同,它不會抑制人體的癒合過程。這種材料只需噴灑在傷口上,也能殺死傷口中的細菌。”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系工業博士生、這篇科學文章的主要作者之一埃德文·布洛姆斯特蘭德 (Edvin Blomstrand) 說。

 

降低進入體內的材料感染的風險

對於將植入物和導管等材料插入我們體內的治療,感染是一個主要問題。因此,非常需要新的抗菌生物材料,即治療、替代或改變生物體內的器官、組織或功能的材料。醫院獲得性感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來自導尿管的使用。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的新塗層現在可以成為降低這種風險和預防感染的有效新工具。

雖然導管在打開包裝時是無菌的,但它們在被引入體內時可能會被細菌污染,從而導致感染。這種塗層的一個主要優點是細菌一旦接觸到就會被殺死。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系博士生 Annija Stepulane 表示:“另一個原因是,它可以應用於醫療保健領域已經使用的現有產品,因此無需生產新產品。”該文章的主要作者。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測試了用於導管的有機矽材料上的塗層,但他們看到了將其用於其他生物材料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Edvin Blomstrand, Anand K. Rajasekharan, Saba Atefyekta, Martin Andersson. Cross-linked lyotropic liquid crystal particles functionalized with antimicrobial peptid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22; 627: 122215 DOI: 10.1016/j.ijpharm.2022.122215
  2. Annija Stepulane, Anand Kumar Rajasekharan, Martin Andersson. Multifunction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DMS for Antibacterial Contact Killing and Drug-Delivery of Polar, Nonpolar, and Amphiphilic Drugs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2022; 5 (11): 5289 DOI: 10.1021/acsabm.2c0070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胜肽,可以幫助對抗生物膜(biofilm)中生長的細菌,這種細菌在高達 80% 的人類感染中出現。

當存在生物膜時,治療感染變得更具挑戰性,因為它們不僅會降低抗生素的有效性,還會引起多種醫療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包括關節置換、義肢裝置後的感染,以及導管和其他醫療設備的污染。缺乏特定的治療方法使得生物膜的管理和治療異常困難

由聖安德魯斯生物學院的 Clarissa Melo Czekster 博士和 Christopher Harding 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與鄧迪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抗菌胜肽,在《自然化學生物學》期刊(6 月 29 日星期四發表。該胜肽針對生物膜中生長的有害細菌有效抑制。

該團隊確定了生物膜中關鍵酶 (PaAP) 的工作原理,並開發了一種革命性的新策略來抑制該蛋白質。它們的抑制劑是有效的,並且針對生物膜中人類病原體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細胞。綠膿桿菌是世界衛生組織最關注的病原體之一,可引起囊性纖維化和其他疾病患者的慢性感染,這意味著迫切需要生物膜抑制劑。

Czekster 博士和團隊目前正在與聖安德魯斯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和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衍生公司 Locate Bio 合作,將該技術商業化。Locate Bio 團隊正在試驗這些胜肽,看看它們如何與公司的程序藥物釋放技術一起開發新的骨科生物解決方案和產品。技術轉移中心已提交英國優先專利申請。

Czekster 博士說:“我們的研究揭示了設計的抑制劑如何針對細菌毒性中的關鍵酶,提供適用於多種生物體中氨肽酶( aminopeptidases)的分子層面的見解。

“這項非凡的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針對細菌生物膜的創新策略,並為更好地治療細菌感染展開新頁。”

參考文獻:

  1. Christopher John Harding, Marcus Bischoff, Megan Bergkessel, Clarissa Melo Czekster. An anti-biofilm cyclic peptide targets a secreted aminopeptidase from P. aeruginosa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23; DOI: 10.1038/s41589-023-0137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 UBC Okanagan 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建議,對一天中的第一餐進行簡單調整可能有助於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簡稱T2D) 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濃度。

Barbara Oliveira 博士與 Jonathan Little 博士在 UBCO 健康與社會發展學院的運動、代謝和發炎實驗室一起開展研究。他們上週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證實,從傳統的西式低脂早餐(如燕麥片、吐司和水果)轉變為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高的低碳水化合物餐(如雞蛋)與培根或奶酪一起食用,可以幫助患有 T2D 的人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更好地控制血糖。

事實上,只改變一頓飯有助於控制血糖

“我們不是在談論徹底的飲食改革,”奧利維拉博士說。“T2D 患者的許多併發症之一是餐後血糖濃度迅速或大幅升高。我們的研究證明,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低碳水化合物餐,似乎有助於全天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濃度對於減少包括發炎和心血管疾病在內的 T2D 併發症至關重要——這是 T2D 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

“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和血糖快速變化的治療策略對於控制這種情況至關重要,”她補充道。“我們已經確定,如果一天中的第一餐是低碳水化合物且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較高,我們就可以限制高血糖波動。”

Oliveira 博士解釋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近年來變得流行,並被認為是改善血糖控制的飲食策略。然而,與所有飲食類似,它很難遵循,尤其是長期。她和 Little 博士並沒有要求患者承諾每頓飯都是低碳水化合物的,而是研究了只做一天中第一頓低碳水化合物的想法,看看這會如何影響飲食依從性,更重要的是,影響血糖濃度。

 

他們為期 12 週的研究將 121 名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人被建議選擇含有大約 8 克碳水化合物、25 克蛋白質和 37 克脂肪的低碳水化合物早餐,而另一組人被建議選擇含有約 56 克碳水化合物的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早餐。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質和15克脂肪。兩組的所有早餐選項均提供 450 卡路里熱量。

參與者有多種早餐選擇,並被要求上傳他們用餐的照片,由研究營養師審查以確認符合實驗條件。

所有參與者都獲得了他們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佩戴的連續血糖監測設備,並在 12 週之前和之後進行了 A1C 血液測試,以測量他們的平均血糖濃度。他們還在試驗開始和結束時測量了他們的體重和腰圍。隨著研究的繼續,他們報告了飽足感、精力和活動程度。

奧利維拉博士指出,雖然低碳水化合物組和其他組在體重、體重指數或腰圍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低碳水化合物組的血糖濃度確實有所降低,而且一些人能夠降低血糖——降低藥物。低碳水化合物組的血糖濃度上下波動(稱為血糖變異性)也明顯較低,這說明低碳水化合物早餐有助於全天穩定血糖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吃低碳水化合物早餐的人在午餐和一天的剩餘時間內自我報告了較低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這可能說明,富含脂肪和蛋白質但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的早餐會影響日常飲食習慣。

她補充說:“早餐少吃碳水化合物不僅更符合 T2D 患者全天處理葡萄糖的方式,而且對於那些在早上與血糖濃度奮戰的 T2D 患者來說也具有不可思議的潛力。” “通過對單餐而不是整個飲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進行小幅調整,我們有可能顯著提高依從性,同時仍然獲得顯著的好處。”

參考文獻:

 

  1. Barbara F. Oliveira, Courtney R. Chang, Kate Oetsch, Kaja Falkenhain, Kara Crampton, Matthew Stork, Malvinder Hoonjan, Thomas Elliott, Monique E. Francois, Jonathan P. Little. Impact of a Low-Carbohydrate Compared with Low-Fat Breakfast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Tri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3; DOI: 10.1016/j.ajcnut.2023.04.03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狗都喜歡與人類打交道? 研究揭「這種狗」最好相處

 

編輯 蕭達多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6/04

 

狗狗經常被描述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與人類相處也有悠久歷史。不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並非所有類型的狗都具有與人類的社交能力,當中與人類互動最好的是牛頭㹴,互動最差的則是牲畜護衛犬。

據《每日郵報》報導,芬蘭赫爾辛基大學(Helsinki University)日前在期刊發布一項研究指出,品種會決定狗兒的幾種性格特徵,包括不安全感、受訓能力、服從度、活力、毅力、和狗的交際能力、與人的交際能力。

和人類的交際能力最好的,牛頭㹴位居榜首,依序下來是約克夏或吉娃娃等小型犬、黃金獵犬、傑克羅素㹴以及臘腸狗;不善與人交際的,以牲畜護衛犬為首,接著是如藏獒等亞洲犬種,以及各類型獵犬。

但也並非所有牲畜護衛犬都不擅與人類相處,像澳洲牧羊犬排在友好榜單第13名,贏過貴賓、柯基以及拉不拉多等。

除了品種之外,雌犬比雄犬更容易相處,隨著犬隻年齡上升,與人類的交際能力也會下降。研究人員建議,無論是甚麼樣的品種,飼主都應努力讓他們的寵物從小就適應人類。

 

 

 

最友好的犬種 

  1. 公牛型梗
  2. 茶杯犬
  3. 金毛獵犬
  4. 傑克羅素梗 
  5. 臘腸犬
  6. 短頭犬
  7. 惠比特犬
  8. 中國冠毛犬
  9. 北方伴侶斯皮茨
  10. 獵犬/法拉盛犬
  11. 帕森型梗
  12. 幸災樂禍 
  13. 澳大利亞牧羊犬
  14. 指針
  15. 貴賓犬
  16. 比熊犬
  17. 獒犬類
  18. 英國牧民
  19. 威爾士柯基犬
  20. 鬥狗
  21. 拉布拉多獵犬
  22. 其他品種
  23. 狩獵梗
  24. 其他伴侶犬
  25. 小型杜賓犬
  26. 邊境牧羊犬 

 

最不友善的犬種 

 

  1. 家畜護衛犬
  2. 亞洲原始品種
  3. 原始視覺獵犬
  4. 北方獵狐狸
  5. 雪橇犬
  6. 賓莎犬/雪納瑞犬
  7. 德國牧羊犬
  8. 新斯科舍鴨收費獵犬
  9. 中歐實用犬
  10. 光滑的牧羊犬 
  11. 拉普蘭牧民
  12. 芬蘭拉普蘭犬
  13. 迷你雪納瑞
  14. 歐洲獵犬
  15. 白色瑞士牧羊犬
  16. 西班牙水犬
  17. 德國斯皮茨相關品種
  18. 混種
  19. 庭院梗犬
  20. 比利時牧羊犬
  21. 尋香犬
  22. 喜樂蒂牧羊犬
  23. 粗牧羊犬
  24. 伯馬斯山犬
  25. 拉戈托羅馬尼奧洛

參考文獻:

 

Milla Salonen, Salla Mikkola, Julia E. Niskanen, Emma Hakanen, Sini Sulkama, Jenni Puurunen, Hannes Lohi,
Breed, ag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re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in dogs,
iScience,
Volume 26, Issue 5,
2023,
106691,
ISSN 2589-0042,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3.106691.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3)00768-X?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258900422300768X%3Fshowall%3Dtru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對 Look AHEAD 研究的分析中,來自布里格姆和喬斯林(Joslin )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與在一天中其他時間最活躍的參與者相比,下午進行體育鍛鍊的參與者的血糖降低幅度更大。

超過 3700 萬美國人患有糖尿病,其中 90-95% 的人被診斷患有 2 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預,例如健康飲食和定期體育鍛鍊計劃,是控製糖尿病的方法。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麻省總醫院 Brigham 醫療保健系統的創始成員)和 Beth Israel Lahey Health 旗下的 Joslin 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的一項新研究使用 Look AHEAD(糖尿病健康行動)的數據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與糖尿病支持和教育對診斷為 2 型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的患者的影響,以追踪心血管疾病隨時間的發展。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組評估了一天中特定時間的身體活動是否與血糖控制的更大改善有關。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在試驗一年後,下午進行體育鍛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改善最大。該團隊的結果發表在糖尿病護理期刊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患有 2 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在下午最活躍時血糖控制改善最大,”共同通訊作者、睡眠與晝夜節律障礙部的 Jingyi Qian 博士說。布里格姆。我們已經知道身體活動是有益的,但我們的研究增加了一種新的認識,即活動的時間可能也很重要。”

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期參加體育鍛鍊,以此作為控制血糖高低的一種方法。血糖濃度升高會使 2 型糖尿病患者面臨心臟病、視力障礙和腎臟疾病的風險。

該團隊分析了 Look AHEAD 研究第一年和第四年的身體活動數據,其中包括來自 2,400 多名參與者的數據。在研究期間,參與者佩戴腰部加速度測量記錄設備來測量身體活動。當 Brigham 和 Joslin 團隊審查第 1 年的數據時,他們確定那些在下午進行中等到劇烈體育活動的人血糖濃度下降幅度最大。比較第 4 年的數據後,下午組的血糖濃度保持下降。此外,下午組停止服用降血糖/糖尿病藥物的機率也最高。

Brigham 和 Joslin 團隊指出,他們的調查存在局限性;例如,他們的研究是觀察性的,無測量睡眠和飲食攝取等其他因素。

在未來的研究中,該團隊可能會透過實驗測試他們的發現,以研究可能解釋為什麼一天中的活動時間可能影響血糖控制的潛在機制。由此,該團隊或許能夠為患者提供具體的身體活動建議。

“時間似乎很重要,”喬斯林糖尿病中心助理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醫學博士 Roeland Middelbeek 說。“展望未來,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數據和實驗證據,為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建議。”

參考文獻:

 

  1. Jingyi Qian, Qian Xiao, Michael P. Walkup, Mace Coday, Melissa L. Erickson, Jessica Unick, John M. Jakicic, Kun Hu, Frank A.J.L. Scheer, Roeland J.W. Middelbeek. Association of Timing of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With Changes in Glycemic Control Over 4 Years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From the Look AHEAD TrialDiabetes Care, 2023; DOI: 10.2337/dc22-24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斑馬魚模型,該模型為大腦如何獲取必需的 omega-3 脂肪酸(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和亞麻酸 (ALA)提供了新的見解。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有可能提高人們對跨越血腦屏障的脂質轉運以及這一過程中可能導致出生缺陷或神經系統疾病的破壞的理解。該模型還可能使研究人員能夠設計能夠直接到達大腦的藥物分子。

Omega-3 脂肪酸被認為是必需的,因為人體無法製造它們,必須通過魚、堅果和種子等食物獲取。在大腦中DHA 濃度特別高,對健康的神經系統很重要。嬰兒從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獲取 DHA,這種脂肪酸的缺乏與學習和記憶問題有關。為了到達大腦,omega-3 脂肪酸必須通過脂質轉運蛋白 Mfsd2a 穿過血腦屏障,這對於大腦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儘管它很重要,但科學家們並不確切知道 Mfsd2a 如何運輸 DHA 和其他 omega-3 脂肪酸。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提供了斑馬魚 Mfsd2a 的結構圖像,它與人類對應物相似。這些快照首次詳細說明了脂肪酸如何穿過細胞膜。研究小組還確定了 Mfsd2a 中的三個隔室,這證明通過轉運蛋白移動和翻轉脂肪酸所需的不同步驟,而不是通過線性隧道或沿著蛋白質複合物的表面移動。這些發現提供了有關 Mfsd2a 如何將 omega-3 脂肪酸轉運到大腦中的關鍵信息,並可能使研究人員能夠通過這條途徑優化藥物輸送。該研究還提供了有關該轉運蛋白家族的其他成員(稱為主要促進超家族 (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簡稱MFS))如何調節重要細胞功能的基礎知識。

參考文獻:

 

  1. Chi Nguyen, Hsiang-Ting Lei, Louis Tung Faat Lai, Marc J. Gallenito, Xuelang Mu, Doreen Matthies, Tamir Gonen. Lipid flipping in the omega-3 fatty-acid transporter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 (1) DOI: 10.1038/s41467-023-37702-7

鄭醫師補充:

當我們談到對大腦健康的脂肪補充,必須理解DHA的重要性遠大於EPA,尤其是想提升專注力的族群更須補對,而ALA則有助於衝動控制能力提升:

  1. Ariadna Pinar-Martí, Silvia Fernández-Barrés, Florence Gignac, Cecilia Persavento, Anna Delgado, Dora Romaguera, Iolanda Lázaro, Emilio Ros, Mònica López-Vicente, Jordi Salas-Salvadó, Aleix Sala-Vila, Jordi Júlvez. Red blood cell omega-3 fatty acids and attention scores in healthy adolescents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22; DOI: 10.1007/s00787-022-02064-w

而OMEGA-3對眼睛的功能維持也很重要,同樣也是要靠DHA: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3/03/230328145514.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風後,身體活動對於成功康復至關重要。哥德堡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中風後每週花四個小時鍛鍊的人在六個月內比沒有鍛鍊的人顯示更好的功能恢復。

該研究基於 35 家瑞典醫院的 1,500 名中風患者的數據,現已發表在科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參與者根據他們中風後的身體活動模式進行分組。

結果發現,增加或保持身體活動,每週鍛鍊四小時,可以使患者在中風後六個月恢復良好的機會增加一倍。男性和認知正常的人相對更經常地保持活躍的生活,恢復得更好。

運動中的積極編程

研究人員之前已經成功地證明了身體活動與實際發作時中風症狀的嚴重程度之間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係。這些新發現強調了中風後保持健康、活躍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Dongni Buvarp 是哥德堡大學 Sahlgrenska 學院臨床神經科學研究人員。除了她的研究實習外,她還是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專科培訓初級階段的住院醫生。

“在中風後,身體活動可以對大腦和身體進行有利的重新編程。鍛鍊可以改善身體在細胞層級上的恢復,增強肌肉力量和健康,並降低跌倒、憂鬱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無論多麼嚴重中風,那些受影響的人可以從更多的鍛鍊中獲益,”她說。

知識和支持至關重要

“身體活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風之後。這是衛生專業人員、中風患者和他們所愛的人都應該知道的訊息。女性和認知受損的人在中風後似乎變得不那麼活躍了。研究結果證明,這些團體需要更多支持才能開始體育鍛鍊,”Buvarp 說。

該研究的一個弱點是,除了少數例外,研究人員無法研究參與者在中風前的活動程度。納入的患者於 2014 年至 2019 年期間在瑞典接受治療。

參考文獻:

 

  1. Dongni Buvarp, Adam Viktorisson, Felix Axelsson, Elias Lehto, Linnea Lindgren, Erik Lundström, Katharina S. Sunnerhagen. Physical Activity Trajectorie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Acute Stroke Among Adults in SwedenJAMA Network Open, 2023; 6 (5): e2310919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109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和茶可影響糖尿病患者早逝風險?哈佛大學研究這麼說

2023-04-20 18:13:27 

如果你患有2型糖尿病,一項新研究建議你應該將含糖飲料換成咖啡、茶或白開水,可以降低早逝的風險。

根據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的一項研究顯示,大量飲用含糖飲料與2型糖尿病患者過早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增加有關,如果改飲用咖啡、茶、低脂牛奶和白開水等飲料則與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有關。過往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在該項研究中,分析了近15500名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飲食數據,他們是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每二到四年會通過問卷評估參與者喝含糖飲料、人工甜味飲料、果汁、咖啡、茶、低脂牛奶、全脂牛奶和白開水等八種不同類型飲料的頻率,平均隨訪時間為18.5年。

該研究結果顯示,在經常食用含糖飲料的人中,有較高的全因死亡率更高,以及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天增加一份含糖飲料與8%的全因死亡率增加相關。相反地,在經常飲用更健康飲料,例如咖啡、茶、低脂牛奶和/或白開水的人中,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若改飲用一份咖啡替代每天一份含糖飲料,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8%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0%相關;用茶葉替代的風險降低16%和24%;用白開水替代的風險分別降低16%和20%;用低脂牛奶替代的風險降低12%和19%。若改飲用人工甜味飲料也與更健康的結果有關,但效益相對較小:用人工甜味飲料代替每天一份含糖飲料與全因死亡率降低8%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5%相關。

整體而言,對於那些在被診斷出患有2型糖尿病之前是含糖飲料的鐵杆飲用者的人來說,當這些含糖飲料被咖啡或人造無卡路里飲料取代時,過早死亡的風險顯著下降。而當含糖和人造無卡路里飲料都被咖啡、茶、白開水和低脂牛奶所取代時,心臟病和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甚至更低。

該研究主要作者、哈佛大學營養和流行病學副教授Qi Sun指出,某些飲料絕對比其他飲料更有益,這取決於你比較的飲料類型。根據該研究結果,Sun表示自己會將黑咖啡、不加糖的茶和白開水排在低脂牛奶、果汁或人工甜味飲料之上。

Sun表示,糖尿病患者應該謹慎選擇如何補充水分,從含糖飲料轉向更健康的飲料將帶來健康益處。

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教授Nita G Forouhi在一篇相關的社論中表示,該項研究結果都指向同一個方向:較低的含糖飲料消費量和較高的咖啡、茶、白開水或低脂牛奶的消費量是2型糖尿病成人更好的健康結果的最佳選擇。

Forouhi提醒該項研究是觀察性的,因此不能通過因果關係的視角來看待研究結果。不過,飲料的選擇顯然很重要,避免含糖飲料的理由是令人信服的。

<br />圖/取自<a href="https://www.bmj.com/content/381/bmj-2022-073406" target="_blank">《英國醫學期刊》</a>

參考文獻:

Ma LHu YAlperet D JLiu GMalik VManson J E et al. Beverage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doi:10.1136/bmj-2022-073406

 

【資料來源】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link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remature death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New research reveals how coffee and tea can affect risk of early death for adults with diabete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性傷口是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的主要健康問題——在極端情況下,它們甚至可能導致截肢。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和德國弗萊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電刺激開發了一種加速癒合過程的方法,使傷口癒合速度提高了三倍。 

瑞典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永遠不要忽視一個小傷口或一個需要幫助的朋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小傷口不會導致任何嚴重的併發症,但許多常見的診斷會使傷口癒合變得更加困難。患有糖尿病、脊椎損傷或血液循環不良的人傷口癒合能力受損。這意味著感染和慢性傷口的風險更大——從長遠來看,這可能導致截肢等嚴重後果。 

現在,Chalmers 和弗萊堡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使用電刺激來加速癒合過程的方法。 

“慢性傷口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即使我們聽到的不多。我們發現了一種可以使傷口癒合速度提高三倍的方法,對於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等經常遭受巨大痛苦的人來說,這可能會改變無法癒合的傷口的遊戲規則,”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生物電子學副教授兼該項目研究負責人 Maria Asplund 說。

 

細胞電引導加快癒合

 研究人員根據一個古老的假設展開研究,即對受損皮膚的電刺激可用於治癒傷口。這個想法是皮膚細胞是趨電的,這意味著它們在電場中定向“遷移”。這意味著,如果將電場置於裝有皮膚細胞的培養皿中,細胞就會停止隨機移動,並開始向同一方向移動。研究人員研究瞭如何利用這一原理對細胞進行電引導,從而使傷口癒合得更快。使用微型工程芯片,研究人員能夠比較人造皮膚的傷口癒合情況,用電刺激一個傷口,讓一個傷口在沒有電的情況下癒合。差異是驚人的。 

“我們能夠證明關於電刺激的舊假設可用於使傷口癒合得更快。為了確切地研究它對傷口的作用,我們開發了一種生物芯片,在其上培養皮膚細胞,然後我們造成微小的傷口。然後我們用電場刺激一個傷口,這顯然導致它的癒合速度是沒有電刺激的傷口癒合速度的三倍,”Maria Asplund 說。

 

糖尿病患者的希望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還關注與糖尿病有關的傷口癒合,糖尿病是全球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的數據,如今每 11 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某種形式的糖尿病。 

“我們研究了傷口的糖尿病模型,並研究了我們的方法是否在這些情況下也有效。我們看到,當我們在細胞中模擬糖尿病時,芯片上的傷口癒合非常緩慢。然而,通過電刺激,我們可以加快癒合速度,使受糖尿病影響的細胞幾乎與健康的皮膚細胞相對應,”Asplund 說。

 

個體化治療下一步 

Chalmers 的研究人員最近獲得了一筆大額資助,這將使他們能夠繼續在該領域進行研究,並從長遠來看能夠為市場上的消費者開發傷口癒合產品。類似的產品之前已經問世,但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來開發有效的產品,以產生足夠的電場強度並以正確的方式刺激每個人。這就是 Asplund 和她的同事們發揮作用的地方: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不同的皮膚細胞在刺激過程中如何相互作用,以便更接近真實的傷口。我們希望開發一個能夠‘掃描’傷口並根據個體傷口調整刺激的概念。我們正在相信這是在未來有效幫助傷口癒合緩慢的人的關鍵,”Asplund 說。

參考文獻:

  1. Sebastian Shaner, Anna Savelyeva, Anja Kvartuh, Nicole Jedrusik, Lukas Matter, José Leal, Maria Asplund. Bioelectronic microfluidic wound healing: a platform for investigating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f injured cell collectivesLab on a Chip, 2023; 23 (6): 1531 DOI: 10.1039/D2LC01045C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所周知,花椰菜對我們的健康有益。例如,研究證明,增加十字花科蔬菜的攝取量可以降低癌症和 2 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花椰菜含有某些分子,這些分子可以與小鼠體內的受體結合,有助於保護小腸內壁,從而抑制疾病的發展。這些發現支持花椰菜確實是一種“超級食品”的觀點。

“我們都知道花椰菜對我們有好處,但為什麼呢?當我們吃花椰菜時,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農業科學 Hallowell 主席 Gary Perdew、H. Thomas 和 Dorothy Willits Hallowell 說。“我們的研究正在幫助揭露花椰菜和其他食物如何有益於小鼠和可能的人類健康的機制。它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和芽孢甘藍應該是正常健康飲食的一部分飲食。”

根據 Perdew 的說法,小腸壁允許有益的水和營養物質進入體內,但會阻止可能造成傷害的食物顆粒和細菌。腸道內的某些細胞——包括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腸細胞;杯狀細胞,在腸壁上分泌粘液保護層;Paneth 細胞分泌含有消化酶的溶酶體,有助於調節這種活動並保持健康的平衡。

Perdew 和他的同事在發表在《實驗室調查》期刊上的研究中發現,花椰菜中稱為芳基烴受體配體(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ligands)的分子與芳基烴受體 (AHR) 結合,後者是一種稱為轉錄因子的蛋白質。他們發現,這種結合會啟動多種影響腸道細胞功能的活動。

為了進行他們的研究,研究人員給一組實驗小鼠餵食含有 15% 花椰菜的飲食——相當於人類每天約 3.5 杯——並給對照組小鼠餵食不含西蘭花的典型實驗室飲食。然後,他們分析了動物的組織以確定 AHR 被活化的程度,以及兩組中各種細胞類型和粘液濃度的數量以及其他因素。

研究小組發現,未餵食西蘭花的小鼠缺乏 AHR 活性,這會導致腸道屏障功能改變、食物在小腸中的轉運時間縮短、杯狀細胞和保護性粘液數量減少、Paneth 細胞和溶酶體生成減少,以及腸上皮細胞的數量。

Perdew 說:“未餵食西蘭花的小鼠的腸道健康以多種已知與疾病相關的方式受到損害。” “我們的研究說明,花椰菜和其他可能的食物可以用作 AHR 配體的天然來源,富含這些配體的飲食有助於小腸的恢復力。”

更廣泛地說,Andrew Patterson、John T. 和 Paige S. Smith 分子毒理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補充道,“這些數據證明,通過 AHR 的活動傳遞的飲食線索可以重塑胃腸道細胞和代謝庫。”

該論文的其他作者包括周曉亮、Debopriya Chakraborty、Iain A. Murray、Denise Coslo、Zoe Kehs、Anitha Vijay、Carolyn Ton、Dhimant Desai 和 Shantu G. Amin。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農業部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癌症研究所參與這項研究。

參考文獻:

  1. Xiaoliang Zhou, Debopriya Chakraborty, Iain A. Murray, Denise Coslo, Zoe Kehs, Anitha Vijay, Carolyn Ton, Dhimant Desai, Shantu G. Amin, Andrew D. Patterson, Gary H. Perdew.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ctivation Coordinates Mouse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Programming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2023; 103 (2): 100012 DOI: 10.1016/j.labinv.2022.100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試驗發現,患有被稱為特發性顱內高壓 ( Idiopathic Intercranial Hypertension,簡稱IIH) 的“致盲”頭痛患者可以使用用於 2 型糖尿病的可注射胜肽進行治療。

 

該研究發表在Brain期刊上,今天報告了一種名為艾塞那肽(exenatide一種 GLP-1 受體致效劑)的藥物作為 IIH 潛在治療藥物的臨床二期試驗。

 

由伯明翰大學和伯明翰大學醫院的一組神經學家領導的 IIH 壓力試驗發現,對於接受常規注射藥物(目前已批准用於 2 型糖尿病)的 7 名患者,導致腦壓下降,分別在短期(2.5 小時和 24 小時)和長期(12 週)測量期間的大腦的腦壓。

 

該試驗還發現,在參加者參加的 12 週內,頭痛的次數顯著減少,與未治療前相比,治療組每月頭痛的天數平均減少 7.7 天,而安慰劑組僅減少 1.5 天。

 

亞歷克斯·辛克萊 (Alex Sinclair) 是伯明翰大學代謝與系統研究所的神經學教授、伯明翰大學醫院 NHS 基金會信託基金的名譽神經學家顧問以及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Alex Sinclair 教授說:

 

“這是針對罕見且使人衰弱的 IIH 患者的一項重大試驗,IIH 可能導致人們(通常是女性)失明並每天遭受致殘性頭痛。目前尚無治療 IIH 的許可藥物,因此這一結果是 IIH 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第二階段試驗導致我們的治療組在短期和 12 週時測量腦壓降低,並且在整個 12 週期間頭痛天數減少了近 8 天,並且所有女性都能夠繼續治療整個過程幾乎沒有副作用。我們現在希望看到一個更大的艾塞那肽試驗,以真正減輕世界上許多患有 IIH 的人的壓力。”

 

手臂注射用於 IIH 治療

 

特發性顱內高壓 (IIH) 是一種使人虛弱的疾病,會增加大腦壓力,並可能導致慢性頭痛,甚至永久性視力喪失。這種疾病通常會使患者的生活品質下降,主要影響 25 至 36 歲的女性,體重增加是發生 IIH 和疾病復發的主要危險因素。

 

IIH 的發病率曾經被認為是罕見的,但現在隨著全球肥胖率的上升而急劇上升,並且在過去 10 年中發病率上升了 350%。目前沒有許可的藥物選擇,現有的標籤外使用的藥物會因麻煩的副作用而變得複雜。

 

一個關鍵的發現是藥物的快速作用,結果證明使用藥物後兩個半小時內腦壓顯著降低。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種快速藥效對於可能導致快速失明的疾病至關重要。

 

 伯明翰大學神經學講師、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James Mitchell 博士說:

 

“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為尋找 IIH 的臨床治療方法打了一針強心劑。雖然我們需要做進一步的試驗才能在未來為患者提供這種治療方法,但我們對這項試驗的重要結果感到鼓舞這對接受治療的人產生了真正的影響,而且這種治療可能與導致腦壓升高的其他情況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藥物每天兩次注射到皮下組織中。為了減少未來頻繁注射的需要,伯明翰大學初創公司 Invex Therapeutics 將試用每週一次的名為 Presendin 的皮下注射劑。

 

患者慈善機構 IIH UK 的主席 Shelly Williamson 說:

 

“這是如此令人興奮的進展。新的藥物選擇對 IIH 至關重要,這項試驗為數百萬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帶來了希望。我們非常期待接下來的步驟,並看到該藥物在兩個大型 3 期臨床試驗中進行測試及試驗。”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驗發現 這種蘑菇可補腦 改善記憶與認知

 

2023/02/27 

中時新聞網

 

 

近年來,真菌提取物,在幫助大腦生長和功能方面的潛力而備受關注。不,這裡講的不是裸蓋菇素的迷幻效果,而是其他更無害的,能當食材的猴頭菇。

 

科學警報(Science Alert)報導,猴頭菇(yamabushitake)又叫鬃獅菇,是一種可在市場上買到的食材,不過它也一直享有各種心理健康益處的聲譽,最近的研究就支持它可以降低憂鬱症、降低失智損害的潛力,有人稱其為「菇中之王」。

 

由國際科學家團隊所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了猴頭菇的提取物有「補腦」的效果,可以促進腦神經生長,進而增強小鼠的記憶力。研究團隊主持人,昆士蘭大腦研究所(Queensland Brain Institute)的默尼耶(Frédéric Meunier)說:「幾個世紀以來,亞洲的傳統醫學一直相信,猴頭菇具有改善心智的療效,但我們想用科學方法確定它們對腦細胞的影響。」

 

研究人員從猴頭菇中分離出一種名為 N-de 苯乙基異香草素(N-de phenylethyl isohericerin,分子式 C19H25NO3)的化合物,被簡稱為「猴頭菇素A」(hericene A),提取之後,研究人員以大鼠為實驗,測試對神經元的影響。

 

報告稱,這些提取物具有「明顯的神經正向營養作用」,神經元軸突加長,神經突觸數量增加3倍,完全成長為功能建全的神經系統。

 

默尼耶博士說:「使用超分辨率顯微鏡,我們發現蘑菇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神經生長錐的大小,這對於大腦對環境的感知,以及大腦其他神經元建立新的聯繫尤為重要。」

 

研究也進行小鼠行為實驗,也就是餵食猴頭菇素是否對小鼠的記憶有效果,結果是正向的,似乎增強小鼠的識別記憶。

 

而且效果蠻明顯的且持久的,即使日後餵食的猴頭菇素,濃度已降低原本的50分之一,但是小鼠並沒有出現記憶得而復失的問題。

 

研究人員指出,增強記憶力的作用,或許是促進了神經元的形成,並不會因為不繼續食用而造成神經元衰退。

 

這種真菌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一直有相當高度的評價,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也在驗證它的效果,我們能夠用現今的科學,來瞭解這些蘑菇的正向潛力。

 

據支持這項研究的韓國CNG Bio生技公司主管李丹浩(Dae Hee Lee) 說:「這項新發現在今天可能尤其重要,因為許多老齡化人口都因記憶力衰退而困擾,或許他們知道該吃什麼。」

鄭醫師補充:

猴頭菇的萃取物「猴頭菇素A」(hericene A)動物實驗的效果明顯,期待在人體的臨床試驗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療效,讓更多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精神科或神經科的相關疾患的患者,可藉由相關輔助療法獲得明顯改善。提醒大家,這項實驗是由高劑量的「猴頭菇素A」投與兒觀察到的結果,單單想靠攝取猴頭菇來治療改善大腦疾患,難度很高。

參考文獻:

Martínez-Mármol, R.Chai, Y.Conroy, J. N.Khan, Z.Hong, S.-M.Kim, S. B.Gormal, R. S.Lee, D. H.Lee, J. K.Coulson, E. J.Lee, M. K.Kim, S. Y., & Meunier, F. A. (2023). Hericerin derivatives activates a pan-neurotrophic pathway in central hippocampal neurons converging to ERK1/2 signaling enhancing spatial memory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001– 18https://doi.org/10.1111/jnc.1576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拿鐵有超級神效? 最新研究發現「抗發炎作用」翻倍

 

 
 

 

民視新聞/林嘉玫、宮仲毅 台北報導

 

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統計,台灣人一年喝掉28.5億杯咖啡,上班族更是天天喝,哥本哈根大學最新發現,咖啡加牛奶,對抗發炎的作用翻倍,是只有咖啡的2倍,不過國內醫師認為,每個人對咖啡因的耐受性不同,還是要適量,最好每天不要超過4杯濃縮咖啡。

 

香醇咖啡,加上牛奶,不少上班族幾乎每天都要喝一杯拿鐵,提提神,不過,哥本哈根大學食品科學系卻發現,咖啡加牛奶一起喝,抗發炎的作用居然翻倍,能減少體內炎症引發的氧化壓力。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說,「天然的多酚物質可以減少發炎反應後的氧化壓力,很多東西含有多酚像植物蔬果、咖啡豆就含有很多多酚,多酚可以減少炎症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氨基酸可以加強多酚的效果。」

原來咖啡中的「多酚」,可以降低發炎發生,加入含有氨基酸的牛奶後,研究團隊發現,比起只加多酚,咖啡加牛奶的抗炎效果,多出兩倍,這項研究,也登上美國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接下來將進行動物實驗。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說,「除了咖啡多酚對身體有消炎效果外,咖啡裡還有咖啡因,咖啡因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有些人在非常低劑量咖啡因就容易心悸,有些心臟科病人喝了之後可能有心律不整,歐盟一天不要超過400毫克。台灣人大概200-300毫克是極限了。」

不過,喝咖啡還是要適量,歐盟就建議,每天不要超過400毫克的咖啡因,也就是最多只能喝4杯濃縮咖啡,否則過量的話,恐怕引發顫抖、心悸,反而更難受。

鄭醫師補充:

 

為了研究多酚與蛋白質結合的抗炎作用,研究人員將人工發炎應用於免疫細胞。一些細胞接受了不同劑量的與氨基酸發生反應的多酚,而其他細胞只接受了相同劑量的多酚。對照組什麼也沒收到。

 

研究人員觀察到,用多酚和氨基酸組合處理的免疫細胞在抗發炎方面的效果是僅添加多酚的細胞的兩倍。

這項研究的結果推翻了黑咖啡比那鐵抗發炎的效果更強的原本假設,不過添加牛奶,除了要考慮有人對乳製品敏感外,還有熱量的問題,若是要控制體重,拿鐵的杯數還是不宜過多。

參考文獻:

 

Phenolic Acid–Amino Acid Adducts Exert Distinct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in Macrophages Compared to Parent Phenolic Acids

 

    • Jingyuan Liu,Mahesha M. Poojary,Ling Zhu,Andrew R. Williams*, and Marianne N. Lund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2c0665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