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用藥物的治療 (5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健康網》「嘿咻」有5大益處! 研究:女性護心、男性防攝護腺癌

2022/06/27 21:30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性行為不僅帶來高潮快感,對健康也有益處,根據外媒《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報導,有研究發現,針對女性能有效幫助心臟健康、降低血壓,男性則能降低攝護腺癌風險,至於男女更能增強免疫系統、緩解壓力以及改善睡眠等好處。另外,性還可以改善情緒、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

幫助心臟健康

性行為似乎對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尤其是對女性而言。根據2016年研究顯示,性活躍的女性發生心臟病風險較低。不過該研究還得出結論,過度刺激的性活動可能會增加男性心血管風險。但這結論與大多數早期研究相矛盾,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這種風險。

此外,患有心臟病患者應向醫生詢問,多少性行為是安全的。還應該具體說明,性行為的規律性和強度,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心臟的潛在壓力。

降低血壓

根據2016年的同一項研究還測量了血壓作為心臟健康的標誌之一。研究人員發現,對性生活表示滿意的老年女性患高血壓的可能性較小。然而,研究作者並沒有在老年男性身上發現同樣的結果。

美國心臟協會表示,高血壓會影響性慾和男性勃起能力,且高血壓藥物也會降低性慾導致勃起功能障礙。但它可能表明血壓和性健康之間存在聯繫,因此許多高血壓患者在性行為方面有安全問題,如果因高血壓藥物導致勃起困難,建議就醫診斷,並與醫師說明開出不同的藥物或劑量來減輕副作用。

增強免疫系統

研究發現,規律的性生活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有效性。且研究人員也發現,每週一到兩次性行為的人,體內的免疫球蛋白A(IgA)比其他人多。IgA是一種存在於黏膜組織中的抗體,例如唾液腺、鼻子和陰道組織。

另外,一項研究對女性進行試驗,以了解性活躍者和非性活躍者的免疫活性是否存在差異,該研究檢查了他們的免疫系統,在月經週期的不同時間點殺死不同傳染性病原體的能力。雖然結果表明各組之間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在得出任何結論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研究發現,高頻率射精可能會降低患攝護腺癌的風險。該研究調查了近3萬名男性,了解他們在生活的不同階段射精的頻率。研究發現,每月射精超過21次的人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低於每月僅射精4至7次的男性。

緩解壓力

性行為是一種自然的緩解壓力方式。根據2019年的研究顯示,與伴侶的親密關係對皮質醇水平的影響有關。皮質醇是一種類固醇激素,可在身體內循環以應對壓力。且研究人員也發現,無論是否有性行為,親密的表達都有助於男女性皮質醇水平恢復到正常範圍內。此外,性會觸發催產素、內啡肽釋放,進而達到減壓效果。

改善睡眠

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性行為對睡眠有荷爾蒙益處。不僅能減輕壓力和焦慮,相同激素也會導致嗜睡。此外,性行為會導致全身釋放催產素、多巴胺和內啡肽。一個人達到性高潮後,身體裡的催乳素會開始循環,幫助滿足感和放鬆感

參考文獻:

1.Liu H, Waite LJ, Shen S, Wang DH. Is Sex Good for Your Health? A National Study on Partnered Sexu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among Older Men and Women. J Health Soc Behav. 2016 Sep;57(3):276-96. doi: 10.1177/0022146516661597. PMID: 27601406; PMCID: PMC505267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52677/

2.Charnetski CJ, Brennan FX. Sexual Frequency and Salivary Immunoglobulin A (IgA).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4;94(3):839-844. doi:10.2466/pr0.94.3.839-844

3.Leitzmann MF, Platz EA, Stampfer MJ, Willett WC, Giovannucci E. 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Subsequent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JAMA. 2004;291(13):1578–1586. doi:10.1001/jama.291.13.1578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198487

4.Ditzen, Beate PhD; Germann, Janine PhD; Meuwly, Nathalie PhD; Bradbury, Thomas N. PhD; Bodenmann, Guy PhD; Heinrichs, Markus PhD Intimacy as Related to Cortisol Reactivity and Recovery in Couples Undergoing Psychosocial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January 2019 - Volume 81 - Issue 1 - p 16-25 doi: 10.1097/PSY.0000000000000633

https://journals.lww.com/psychosomaticmedicine/Abstract/2019/01000/Intimacy_as_Related_to_Cortisol_Reactivity_and.4.aspx

5.https://thesleepdoctor.com/physical-health/sleep-and-sex/

 

報導來源:

1.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6954

2.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7335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需要另一個理由來開始新的一天喝一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與那些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可能會降低急性腎損傷 (acute kidney injury,AKI) 的風險。

5 月 5 日發表在《腎臟國際報告》期刊上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喝任何數量的咖啡的人罹患 AKI 的風險降低了 15%,在每天喝 2 到 3 杯咖啡的族群中觀察到的降幅最大(降低22% - 23% 的風險)。

“我們已經知道,定期喝咖啡與預防慢性和退化性疾病有關,包括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病,”該研究的通訊作者、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Chirag Parikh 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腎臟內科和醫學教授。“我們現在可以將 AKI 風險的可能降低添加到咖啡越來越多的健康益處列表中。”

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的描述,AKI 是“在幾小時或幾天內發生的腎功能衰竭或腎損傷的突發事件”。這會導致廢物在血液中積聚,使腎臟難以維持體內液體的正確平衡。

AKI 症狀因病因而異,可能包括: 排出體外的尿液太少;腿部和腳踝以及眼睛周圍腫脹;疲勞; 呼吸急促; 混亂; 噁心; 胸痛; 在嚴重的情況下,癲癇發作或昏迷。這種疾病最常見於腎臟受到醫療和手術壓力和併發症影響的住院患者。

研究人員利用社區動脈粥狀硬化風險研究(一項在美國四個社區進行的心血管疾病調查)的數據,評估了 1987 年至 1989 年間招募的 14,207 名中位年齡為 54 歲的成年人。參與者在 24 年期間接受了七次調查,以確定他們每天喝的 8 盎司咖啡的數量:零、一、二到三或三杯以上。調查期間,共記錄急性腎損傷1694例。

考慮到人口統計學特徵、社會經濟地位、生活方式影響和飲食因素,有喝咖啡的參與者與不喝咖啡的參與者相比,AKI 的風險降低了 15%。在調整其他合併症時——例如血壓、體重指數 (BMI)、糖尿病狀態、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和腎功能等等——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的人發生 AKI 的風險仍然降低 11%。

“我們懷疑咖啡影響 AKI 風險的原因可能是與咖啡因結合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咖啡因本身改善了腎臟內的灌注和氧氣利用,”Parikh 說。“良好的腎功能和對 AKI 的耐受性——取決於穩定的血液供應和氧氣。”

Parikh 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喝咖啡對腎​​臟可能的保護機制,特別是在細胞層面上。

“據推測,咖啡因可以抑制導致化學失衡的分子的產生和腎臟中過多氧氣的使用,”他解釋說。“也許咖啡因有助於腎臟維持更穩定的系統。”

Parikh 和他的同事指出,咖啡添加劑,如牛奶、半乳糖、奶精、糖或甜味劑也可能影響 AKI 風險,需要進一步調查。此外,作者說,飲用其他類型的含咖啡因飲料,如茶或蘇打水,應被視為一個可能的混雜因素。

鄭醫師補充:

咖啡除了咖啡因還有其他營養成分,例如核黃素、錳、鉀、鎂、維生素B3、維生素B5、多酚類物質…等營養素,而其中綠原酸這種高抗氧化成分的多酚類物質對身體的保護效果絕不下於咖啡因,關於咖啡的健康益處研究,個人不認為只是咖啡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Kalie L. Tommerdahl, Emily A. Hu, Elizabeth Selvin, Lyn M. Steffen, Josef Coresh, Morgan E. Grams, Petter Bjornstad, Casey M. Rebholz, Chirag R. Parikh. Coffee Consumption May Mitigate the Risk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Results From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 2022; DOI: 10.1016/j.ekir.2022.04.09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飯前喝少量乳清蛋白已被證明可以幫助 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在一項具有對該病進行飲食管理的潛力的研究中,2 型糖尿病患者在飯前喝了一種預先製作的含有低劑量乳清蛋白的飲品。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監測一周。

為了比較乳清蛋白的潛在益處,相同的參與者還花了一周時間喝了不含蛋白質的對照飲品,以相互衡量結果。

連續血糖監測結果顯示,餐前服用乳清蛋白補充劑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與沒有乳清蛋白的相比,他們平均每天多出兩個小時的正常血糖濃度。此外,與服用不含任何乳清蛋白的補充劑相比,他們的每日血糖濃度降低了 0.6 mmol/L。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人類營養研究中心和糖尿病研究小組的高級講師兼首席研究員 Daniel West 博士說:“雖然之前在實驗室進行了幾個小時的研究顯示了這種飲食干預的潛力,但這是人們第一次在正常生活中監控發現。

“我們相信乳清蛋白有兩種作用,首先,通過減慢食物通過消化系統的速度,其次,通過刺激一些重要的激素來防止血糖攀升太高

“隨著我們看到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罹患糖尿病,研究食品補充劑等藥物替代品的潛力變得更加重要。”

18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 7 天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前 10 分鐘喝了一小杯含 15 克蛋白質的 100 毫升飲料,並繼續服用處方糖尿病藥物。連續血糖監測追踪一周內的血糖濃度。

紐卡斯爾大學博士生 Kieran Smith 負責監督血糖監測並分析數據,他說:“人們能夠堅持這一配方,並喜歡這種建議在飯前服用、方便、美味、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預製飲料的想法。”

該團隊打算進一步探索在更大規模和長達六個月的更長時間內運行該研究的非醫療干預的好處。他們還計劃研究替代蛋白質,例如來自豌豆、真菌和土豆等植物來源的蛋白質,為素食和宗教飲食需求提供選擇。

鄭醫師補充:

過去營養醫學的研究就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前,若能搭配蛋白質或是纖維,就能延緩血糖進入血液的速度,也保護在胰臟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免於承受過度的壓力,這種壓力往往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當然,同樣的飲食內容,但把順序擺對,可以增加特定腸道內分泌,進而幫助胰島素調控,幫助穩定血糖甚至是體重控制,已被近幾年的諸多研究證實。因此在食用碳水化合物(澱粉)之前,能透過簡單有效的飲食干預協助血糖的調控,對患者本人幫助血糖穩定助益很大,有血糖困擾的人不妨試試這種飯前引用乳清蛋白輕鬆簡單的飲食干預,應該對血糖控制能更有效率。

參考文獻:

 

  1. Kieran Smith, Guy S Taylor, Lise H Brunsgaard, Mark Walker, Kelly A Bowden Davies, Emma J Stevenson, Daniel J West. Thrice daily consumption of a novel, premeal shot containing a low dose of whey protein increases time in euglycemia during 7 days of free-living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 2022; 10 (3): e002820 DOI: 10.1136/bmjdrc-2022-00282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適量食用雞蛋可以增加血液中心臟健康代謝物的數量,他們近日在eLife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證實,每天最多吃一個雞蛋可能有助於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雞蛋是膳食膽固醇的豐富來源,但它們也含有多種必需營養素。關於食用雞蛋對心臟健康有益還是有害,存在相互矛盾的證據。2018 年發表在《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雞蛋(每天大約一個雞蛋)的人患心髒病和中風的風險大大低於不經常吃雞蛋的人現在,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關係,這項工作的作者進行了一項基於人群的研究,探索雞蛋攝取如何影響血液中心血管健康的代謝物。

“很少有研究關注血清膽固醇代謝在雞蛋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因此我們希望幫助解決這一差距,”第一作者、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理學碩士 Lang Pan 解釋說, 北京大學,北京,中國。

潘和團隊從中國嘉道理生物庫中選擇了 4,778 名參與者,其中 3,401 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377 人沒有。他們使用一種稱為標靶核磁共振掃描( targete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的技術來測量取自參與者血液的血漿樣本中的 225 種代謝物。在這些代謝物中,他們確定了 24 種與自我報告的雞蛋攝取量相關的代謝物。

他們的分析發現,吃適量雞蛋的人血液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稱為載脂蛋白 A1(apolipoprotein A1),它是高密度脂蛋白 (HDL) 的組成部分,也被稱為“好膽固醇”。這些人的血液中尤其含有更多的大 HDL 分子,這有助於清除血管中的膽固醇,從而防止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阻塞。

研究人員進一步確定了 14 種與心臟病有關的代謝物。他們發現,與經常吃雞蛋的人相比,吃雞蛋少的參與者血液中有益代謝物的含量較低,而有害代謝物的含量較高

北京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系副教授、作者 Canqing Yu 說:“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為吃適量雞蛋如何有助於預防心臟病提供了潛在的解釋。”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驗證脂質代謝物在雞蛋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因果關係中影響的作用。”

“這項研究也可能對中國的國家飲食指南產生影響,”資深作者、北京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系博雅特聘教授李黎明補充道。“目前中國的健康指南建議每天吃一個雞蛋,但數據發現平均食用量低於此水平。我們的工作強調需要採取更多策略來鼓勵人群適度食用雞蛋,以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總體風險疾病。”

參考文獻:

 

  1. Lang Pan, Lu Chen, Jun Lv, Yuanjie Pang, Yu Guo, Pei Pei, Huaidong Du, Ling Yang, Iona Y Millwood, Robin G Walters, Yiping Chen, Weiwei Gong, Junshi Chen, Canqing Yu, Zhengming Chen, Liming Li. Association of egg consumption, metabolic marke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eLife, 2022; 11 DOI: 10.7554/eLife.729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對於 Long COVID 沒有醫學上認可的治療方法,但運動可能會打破發炎的惡性循環,發炎可能會在一個人從病毒中恢復數月後罹患上糖尿病和憂鬱症。

“我們知道 Long COVID 會導致憂鬱症,而且我們知道它可以將血糖濃度升高到人們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程度,這是一種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潛在危及生命的疾病,”Candida Rebello 博士說.,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學家。“運動可以提供幫助。運動可以解決導致血糖升高的發炎以及糖尿病和臨床憂鬱症的發展和進展。”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患有 Long COVID。但估計感染人數的 15% 到 80% 不等根據這些數據,路易斯安那州可能有多達 100 萬居民患有長期新冠肺炎。

 Long COVID  導致疾病控制中心描述為“一系列其他使人衰弱的症狀”,包括腦霧、肌肉疼痛和疲勞,這些症狀在一個人從最初的感染中恢復後可能會持續數月。

“例如,一個人可能不會因 COVID-19 而病得很重,但六個月後,在咳嗽或發燒消失很久之後,他們罹患糖尿病,”雷貝洛博士說。

一種解決方案是運動。Rebello 博士和她的合著者在《運動與運動科學評論》期刊上發表的“運動作為 COVID-19 持續性神經內分泌症狀的調節劑”中描述了他們的假設

“你不必跑一英里,甚至不必以輕快的速度走一英里,”雷貝洛博士說。“慢走也是鍛鍊。理想情況下,你會做一次 30 分鐘的鍛鍊。但如果你一次只能做 15 分鐘,那就試著做兩次 15 分鐘的鍛鍊。如果你只能步行 15 分鐘一次一天,就這樣做。重要的是嘗試。從哪裡開始並不重要。你可以逐漸建立到建議的運動強度份量。

“我們知道身體活動是健康生活的關鍵組成部分。這項研究證實,運動可以用來打破導致高血糖的發炎連鎖反應,進而導致 2 型糖尿病的發展或進展, ” Pennington Biomedical 執行董事 John Kirwan 博士說,他也是該論文的合著者。

鄭醫師補充:

為數不少的人染上新冠病毒,在急性期的症狀消失後,新冠病毒的陰影並未就此消失,因為身體過度免疫發炎所導致的 Long COVID產生的腦霧、肌肉疼痛和疲勞甚至是腦損及其他身體器官的實際損害所造成的慢性疾病甚至是精神疾病,才是挑戰的開始,目前醫療對於Long COVID並沒有標準的治療指引,若沒有獲得妥善的治療及改善,當事人因此失能甚至隨之而來的醫療照顧成本,恐怕難以估算。因此如何預防及治療Long COVID是接下來公衛系統的重大課題。

這篇研究報告建議的鍛鍊與運動,提醒大家最天然、有效的抗發炎抗氧化,逆轉過度發炎的妙方仍是適度規律的運動,不管預防或是對治Long COVID,都值得參考及付諸實行。

參考文獻:

  1. Candida J. Rebello, Christopher L. Axelrod, Charles F. Reynolds, Frank L. Greenway, John P. Kirwan. Exercise as a Moderator of Persistent Neuroendocrine Symptoms of COVID-19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2022; Publish Ahead of Print DOI: 10.1249/JES.00000000000002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保護腦細胞。一項針對這種關係所涉及機制的新研究發現,運動在維持胰島素和體重指數方面影響的作用可能有助於保護腦容量,從而有助於避免失智症。該研究發表在 2022 年 4 月 13 日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期刊 Neurology® 在線期刊

研究作者、Inserm 研究中心的 Géraldine Poisnel 博士說:“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體育活動如何影響大腦健康,這可能會指導我們制定策略來預防或延緩與年齡相關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下降。”法國卡昂。“身體活躍的老年人可以獲得心血管益處,這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大腦結構完整性。”

相比之下,研究人員發現,運動與大腦中葡萄糖代謝之間的關係不受胰島素或體重指數 (BMI) 的影響。在失智症患者中可以看到大腦中葡萄糖代謝降低。

該研究招募 134 名平均年齡為 69 歲且沒有記憶問題的人。這些人填寫了關於他們過去一年的身體活動的調查。他們進行了腦部掃描以測量體積和葡萄糖代謝。收集了有關 BMI 和胰島素濃度以及膽固醇、血壓和其他因素的資訊。

與體育活動最少的人相比,體育活動最多的人大腦中的灰質體積更高,平均約為 550,000 立方毫米 (mm³),而一班平均約為 540,000 立方毫米。當研究人員只觀察受阿茲海默症影響的大腦區域時,他們發現了相同的結果。

活動最多的人大腦中葡萄糖代謝的平均速率也高於活動最少的人。

較高的體育活動與人們大腦中有多少類澱粉蛋白斑塊無關。類澱粉斑塊是阿茲海默症的標誌物。

Poisnel 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些關係背後的機制。“通過體育鍛鍊保持較低的 BMI 有助於防止在老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胰島素代謝紊亂,從而促進大腦健康,”Poisnel 說。

該研究並未證明運動可以保護腦容量。它只顯示一個關聯。

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人們報告了自己的身體活動,因此他們可能無法準確記住它。

該研究得到了歐盟地平線 2020 研究和創新計劃、諾曼第地區和 MMA 未來企業家基金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Francesca Felisatti, Julie Gonneaud, Cassandre Palix, Antoine Garnier-Crussard, Florence Mézenge, Landeau Brigitte, Anne Chocat, Anne Quillard, Eglantine Ferrand-Devouge, Vincent de La Sayette, Denis Vivien, Gaël Chételat, Géraldine Poisnel. Rol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Brain Integrity Markers in Older AdultsNeurology, 2022; 10.1212/WNL.0000000000200270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027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稱,保持充足的水分可能會降低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上,發現終生攝取足夠量的水分不僅可以支持基本的身體功能,還可以降低未來發生嚴重心臟問題的風險。

心臟衰竭是一種慢性病,也就是心臟不能打出足夠的血液來滿足身體的需要時,它影響了超過 620 萬美國人,佔人口的 2% 多一點。在 65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也更常見。

“與減少鹽攝取量類似,喝足夠的水和維持水分是支持我們心臟的方法,可能有助於降低患心臟病的長期風險,”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和研究員 Natalia Dmitrieva 博士說。隸屬於 NIH 的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NHLBI) 心血管再生醫學實驗室。

在進行了發現脫水與心臟纖維化、心肌硬化之間存在聯繫的臨床前研究後,德米特里耶娃和研究人員在大規模人口研究中尋找了類似的關聯。首先,他們分析了 1987 年至 1989 年間參加社區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ARIC) 研究的 15,000 多名 45-66 歲成年人的數據,並分享了 25 年期間就診的資訊。

在選擇參與者進行回顧性檢視時,科學家們關注的是那些補充水分在正常範圍內並且在研究開始時沒有糖尿病、肥胖或心臟衰竭的人。最終分析中包括大約 11,814 名成年人,其中研究人員發現 1,366 人(11.56%)後來發展為心臟衰竭。

為了評估與水合作用的潛在聯繫,該團隊使用幾種臨床措施評估了參與者的水分補充狀態。觀察隨著體液量的下降而增加的血清鈉濃度,對於幫助識別罹患心臟衰竭風險增加的參與者特別有用。它還有助於識別患有心臟衰竭和左心室肥大(心臟擴大和增厚)風險增加的老年人。

例如,血清鈉濃度從每升 143 毫當量 (mEq/L) 開始的成年人——正常範圍是 135-146 mEq/L——與患有心臟衰竭的成年人相比,在中年發生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了 39%。較低的濃度。在 135-146 mEq/L 的正常範圍內,血清鈉每增加 1 mEq/L,參與者發生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5%。

在大約 5,000 名 70-90 歲的成年人的世代中,中年血清鈉濃度為 142.5-143 mEq/L 的人發生左心室肥大的可能性要高 62%。從 143 mEq/L 開始的血清鈉濃度與左心室肥大風險增加 102% 和心臟衰竭風險增加 54% 相關。

基於這些數據,作者做出結論,中年血清鈉濃度高於 142 mEq/L 與晚年發生左心室肥大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人員說,需要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這些初步發現。然而,這些早期關聯證實,良好的水分補充可能有助於預防或減緩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心臟變化的進展。

“在臨床檢查中可以輕鬆評估血清鈉和液體攝取量,並幫助醫生識別可能從學習補充水分的方法中受益的患者,”心血管再生醫學實驗室負責人 Manfred Boehm 醫學博士說。

液體對於一系列身體功能至關重要,包括幫助心臟有效地給血、支持血管功能和協調循環。然而,研究人員說,許多人攝取的量遠遠少於他們需要的量。雖然液體指南根據身體的需要而有所不同,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還提供了支持健康水分補充的提示,研究人員建議女性每天攝取6-8 杯(1.5-2.1 升)的液體,男性每天攝取 8-12 杯(2-3 升)的液體。

參考文獻:

 

  1. Natalia I. Dmitrieva, Delong Liu, Colin O. Wu, Manfred Boehm. Middle age serum sodium levels in the upper part of normal range and risk of heart failure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DOI: 10.1093/eurheartj/ehac1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評估了膳食纖維的攝取是否與老年人發炎的減少有關,以及纖維是否與心血管疾病呈負相關。結果發現,總纖維,尤其是穀物纖維,而非水果或蔬菜纖維,始終與較低程度的發炎和較低的 CVD(心血管疾病) 發病率相關。到目前為止,關於老年人纖維與發炎之間聯繫的數據有限,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發炎程度更高。研究結果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

該研究包括來自一個大型且特徵明確的老年人前瞻性世代的數據,以及有關飲食攝取、發炎和 CVD 發病率的詳細數據。該研究證實了先前觀察到的膳食纖維與 CVD 之間的關聯,並將這些調查擴展到包括纖維的來源、纖維與多種發炎指標的關係,並測試發炎調節與膳食纖維與 CVD 之間的關係。

在從 1989 年到 1990 年參加心血管健康研究的 4125 名成年人中,參與者接受了一份食物頻率問卷,該問卷被發放給那些在登記時尚未出現 CVD ,之後就發展為 CVD(中風、心肌梗塞和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死亡)的人,透過評估血液樣本的發炎指標,進行追蹤至 2015 年 6 月。

“較高的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較低的 CVD 風險相關。一個常見的假設是較高的纖維攝取量可減少發炎,從而降低 CVD 風險,”哥倫比亞梅爾曼學院流行病學助理教授 Rupak Shivakoti 博士說。“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我們現在了解到一種特殊類型的膳食纖維——穀類纖維——而不是水果或植物纖維與較低的發炎有關。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我們現在了解到穀物纖維具有減少發炎的潛力,需要在未來的干預研究中進行測試。”

Shivakoti 指出,儘管有數據發現,一般而言,纖維可能透過改善腸道功能、改變飲食和飽腹感(例如,減少脂肪和總能量攝取)以及改善脂質和葡萄糖代謝代謝而具有抗發炎作用,但為什麼是穀物纖維而不是蔬果纖維?是否與較低的發炎相關尚不清楚,需要進一步調查。此外,他指出,尚不清楚穀物纖維本身或富含穀物纖維的食物中的其他營養素促成了觀察到的關連。

“此外,我們了解到發炎調節在觀察到的穀物纖維與 CVD 之間的反向關聯中僅有些許作用,”Shivakoti 觀察到。“這說明發炎以外的因素可能與穀物纖維相關的 CVD 發生率降低發揮更大的作用,並且需要在未來對特定人群的干預中進行測試。

參考文獻:

 

  1. Rupak Shivakoti, Mary L. Biggs, Luc Djoussé, Peter Jon Durda, Jorge R. Kizer, Bruce Psaty, Alex P. Reiner, Russell P. Tracy, David Siscovick, Kenneth J. Mukamal. Intake and Sources of Dietary Fiber,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lder US AdultsJAMA Network Open, 2022; 5 (3): e225012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5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第71屆美國心臟病學會年度科學會議上發表的研究,喝咖啡——尤其是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不僅可以降低患心臟病和危險心律的風險,還可以延長壽命這些趨勢適用於患有和未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分析——關於咖啡在心臟病和死亡中潛在作用的最大分析——提供了一種保證,即咖啡與新的或惡化的心臟病無關,實際上可能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因為咖啡可以加快心跳速度,有些人擔心喝咖啡會引發或惡化某些心臟問題。這就是停止喝咖啡的一般醫療建議的來源。但我們的數據發現不應該勸阻每天攝取咖啡,澳大利亞墨爾本阿爾弗雷德醫院和貝克心臟研究所的教授兼心律不整研究負責人、該研究的高級研究員、醫學博士 Peter M. Kistler 說,而是將其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作者。“我們發現喝咖啡要不然具有中性效應——意味著它沒有害處——也與心臟健康有益。”

Kistler 和他的團隊使用了來自 UK BioBank 的數據,這是一個大型前瞻性數據庫,其中包含來自超過 50 萬人的健康資訊,這些人至少被追踪了 10 年。研究人員研究了從每天一杯到六杯以上的不同咖啡攝取量以及與心律問題(心律不整)的關係;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和中風;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非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總死亡人數和與心臟相關的死亡人數。患者根據他們報告每天喝多少咖啡進行分組:0、<1、1、2-3、4-5、>5 杯/天。咖啡飲用量是根據進入登記處時完成的問卷來評估的。總體而言,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的受試者擁有最多的健康益處,比兩到三杯量少或是多的健康益處遞減。

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 382,​​535 名沒有已知心臟病的人的數據,以了解在 10 年的追蹤期間喝咖啡是否在心臟病或中風的發展中發揮了作用。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 57 歲,其中一半是女性。一般來說,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與最大的益處相關,這意味著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心律問題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降低了 10%-15%。研究人員確實觀察到與咖啡攝取量和新發現的心律問題存在 U 型關係。

第二項研究包括 34,279 名基線時患有某種心血管疾病的個體。與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與較低的死亡機率有關重要的是,喝任何量的咖啡都不會增加心律問題的風險,包括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ib) 或心房撲動( atrial flutter),而 Kistler 說這往往是臨床醫生所關心的問題。在納入分析的 24,111 名基線時有心律不整的人中,喝咖啡與較低的死亡風險相關。例如,每天喝一杯咖啡的 AFib 人比不喝咖啡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低近 20%。

“臨床醫生通常對患有已知心血管疾病或心律不整的人繼續喝咖啡感到有些擔憂,因此他們經常會謹慎行事,並建議他們完全停止喝咖啡,因為擔心它可能會引發危險的心律,”基斯​​特勒說. “但我們的研究證實,定期攝取咖啡是安全的,並且可以成為心臟病患者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雖然一天兩到三杯咖啡似乎是最有利的,但奇石勒說人們不應該增加咖啡的攝取量,尤其是當咖啡讓他們感到焦慮或不舒服的時候。

咖啡可以通過一系列機制降低死亡率並對心血管疾病產生有利影響,”他說。“喝咖啡的人應該感到放心,即使他們患有心臟病,他們也可以繼續享用咖啡。咖啡是最常見的認知增強劑——它可以喚醒你,讓你精神更加敏銳,它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

那麼咖啡豆如何有益於心臟呢?人們經常將咖啡等同於咖啡因,但咖啡豆實際上含有超過 100 種生物活性化合物。Kistler 說,這些物質可以幫助減少氧化壓力和發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促進新陳代謝,抑制腸道對脂肪的吸收,並阻斷已知與異常心律有關的受體。

在第三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咖啡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是否存在差異,這取決於人們喝的是即溶咖啡還是研磨咖啡,還是含咖啡因或無咖啡因的。他們再次發現,無論他們是否喝咖啡粉或即溶咖啡,每天喝兩到三杯與心律失常、心臟動脈阻塞、中風或心臟衰竭的風險最低相關。所有咖啡類型的死亡率都較低。無咖啡因咖啡對預防心律不整沒有積極作用,但確實減少了心血管疾病,但心臟衰竭除外。Kistler 說,研究結果證實含咖啡因的咖啡更受歡迎,選擇無咖啡因的咖啡而不是含咖啡因的咖啡對心血管沒有好處。

這些研究有幾個重要的局限性。研究人員無法控制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飲食因素,也無法調整任何奶精、牛奶或糖的攝取量。參與者主要是白人,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些發現是否擴展到其他人群。最後,咖啡攝取量基於通過研究進入時填寫的問卷進行的自我報告。在解釋研究結果時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儘管 Kistler 指出,研究證實人們的飲食習慣在成年期或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沒有太大變化。Kistler 說,結果應該在隨機試驗中得到驗證。

這項名為“習慣性飲用咖啡對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和死亡率的影響:英國生物銀行的調查結果”的研究將於2022年4 月 3 日星期日發表。

第二項相關研究“定期攝取咖啡與提高流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關”,將於4 月 2 日星期六以虛擬方式呈現。

第三項相關研究“研磨咖啡、即溶咖啡還是低咖啡因咖啡?不同咖啡亞型對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影響”將於4 月 3 日星期日發表。

參考原文報導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3/220324104420.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本月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同行評審期刊《高血壓》上的一項新研究,均衡飲食,包括來自更多種類的蛋白質,可以幫助成年人降低高血壓罹患的風險。

近一半的美國人口患有高血壓或高血壓——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時治療,高血壓會損害循環系統,是導致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

營養可能是對抗高血壓的一種容易獲得且有效的措施。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一樣,蛋白質是三種基本常量營養素之一,”研究作者、南方國家腎臟病臨床研究中心的秦先輝醫學博士說中國廣州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飲食品質差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在其 2021 年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飲食指南中,美國心臟協會建議人們食用健康的蛋白質來源,主要來自植物,可能包括海鮮和低脂或無脂乳製品,如果需要,還可以吃瘦肉和未加工形式肉類或禽肉。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吃一到兩份或 5.5 盎司的蛋白質。

該研究的作者分析了居住在中國的近 12,200 名成年人的健康資訊,這些成年人參與了 1997 年至 2015 年 7 輪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每 2-4 年進行一次)中的至少兩輪。參與者的初始調查被用作基準,而他們上一輪的數據被用作後續比較。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 41 歲,其中 47% 為男性。該調查測量了連續三個 24 小時飲食回想和家庭食物清單中的飲食攝取量。在每一輪調查中,訓練有素的採訪者在同一周的 3 天內收集了 24 小時的飲食資訊。

根據報告的 8 種不同蛋白質來源的數量,參與者獲得了蛋白質“品種評分”:全穀物、精製穀物、加工紅肉、未加工紅肉、家禽、魚、蛋和豆類。每種蛋白質來源得一分,最高品質評分為 8 分。研究人員隨後評估了新發高血壓與蛋白質品種評分的關係。

新發生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最高值)血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最低值)≥90mmHg,服用降壓藥,或自行- 報告一名醫生自上次調查訪問後診斷出高血壓。平均追蹤時間為 6 年。

分析發現:

  • 在近 12,200 名參與者中,超過 35% 在追蹤期間出現了新發生的高血壓。
  • 與蛋白質攝取品種評分最低(低於 2)的參與者相比,品種評分最高(4 或更高)的參與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 66%。
  • 對於 8 種蛋白質類型中的每一種,都有一個攝取量的窗口,其中高血壓的風險較低。研究人員將此描述為適當的攝取量。
  • 當考慮蛋白質攝取總量時,攝取量分為五等(五分位數),從最少到最多攝取量。攝取最少總蛋白質(種類不足)和攝取最多蛋白質的人罹患新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最高。

“心臟健康資訊是,均衡飲食和不同來源的蛋白質,而不是專注於單一來源的膳食蛋白質,可能有助於預防高血壓的發展,”秦說。

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其觀察性設計。由於研究人員使用了先前的健康訊息,他們無法明確證明任何種類或數量的蛋白質攝取會導致或預防新發高血壓。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南方醫院傑出青年發展計劃、南方醫院臨床研究計劃和南方醫科大學的資助。

參考文獻:

  1. Chun Zhou, Qimeng Wu, Ziliang Ye, Mengyi Liu, Zhuxian Zhang, Yuanyuan Zhang, Huan Li, Panpan He, Qinqin Li, Chengzhang Liu, Xianhui Qi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Variety of Proteins With Appropriate Quantity From Different Food Sources and New-Onset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2022;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1.18222

鄭醫師補充:

1.含豐富植物蛋白的9種食物 每 100 g 的植物蛋白含量 穀物堅果類 花生:26 g 葵花籽:21 g 藜麥:20.2 g 豆類 大豆:36 g 鷹嘴豆:19 g 毛豆:11 g 蔬菜類 花椰菜:4.3 g 蘆筍:2.2 g 菠菜:2.1 g


2.蛋白質食物  主要來源

肉類

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內臟、〈如肝、腦等〉肉類加工品〈肉

鬆、肉乾、魚類、海鮮等〉。

豆類

黃豆、蠶豆、花生、豆製品〈如豆干、豆腐、豆干絲、素雞、豆漿、黃豆

粉等〉。

蛋類

雞蛋、鴨蛋等。

奶類

高蛋白奶粉、全脂奶、奶製品〈如奶油、冰淇淋等〉。

其他

麵筋、麵腸、綠藻、酵母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對於 Long COVID(COVID-19 長期的副作用) 沒有醫學上認可的治療方法,但運動可能會打破發炎的惡性循環,持續的發炎可能會在一個人從病毒中恢復數月後導致糖尿病和憂鬱症的罹患。

“我們知道 Long COVID 會導致憂鬱症,而且我們知道它可以將血糖濃度升高到人們罹患糖尿病酮酸中毒的程度,這是一種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潛在危及生命的疾病,”Candida Rebello 博士說.,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學家。“運動可以提供幫助。運動可以解決導致血糖升高的發炎以及糖尿病和臨床憂鬱症的發展和進展。”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患有 Long COVID。但估計感染人數的 15% 到 80% 不等根據這些數據,路易斯安那州可能有多達 100 萬居民患有 Long COVID長期新冠肺炎。

 Long COVID導致疾病控制中心描述為“一系列其他使人衰弱的症狀”,包括腦霧、肌肉疼痛和疲勞,這些症狀在一個人從最初的感染中恢復後可能會持續數月

“例如,一個人可能不會因 COVID-19 而病得很重,但六個月後,在咳嗽或發燒消失很久之後,他們就會患上糖尿病,”雷貝洛博士說。

一種解決方案是鍛鍊。Rebello 博士和她的合著者在《運動與運動科學評論》期刊上發表的“運動作為 COVID-19 持續性神經內分泌症狀的調節劑”中描述了他們的假設

“你不必跑一英里,甚至不必以輕快的速度走一英哩,”雷貝洛博士說。“慢走也是鍛鍊。理想情況下,你會做一次 30 分鐘的鍛鍊。但如果你一次只能做 15 分鐘,那就試著做兩次 15 分鐘的鍛鍊。如果你只能步行 15 分鐘一次一天,就這樣做。重要的是嘗試。從哪裡開始並不重要。你可以逐漸加強到推薦的運動強度。

“我們知道身體活動是健康生活的關鍵組成部分。這項研究證實,運動可以用來打破導致高血糖的發炎連鎖反應,進而導致 2 型糖尿病的發展或進展, ” Pennington Biomedical 執行董事 John Kirwan 博士說,他也是該論文的合著者。

鄭醫師補充:

鍛鍊是最簡單直接幫助身體抗發炎的方式,儘管身體在鍛鍊或是運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自由基,但運動後,身體會啟動抗氧化機制,幫助身體去除自由基進而抗發炎。

這裡提到的 Long COVID的相關症狀及疾病形成,都與身體長期的慢性發炎有關,包含第一型糖尿病及憂鬱症等等。

參考文獻:

 

  1. Candida J. Rebello, Christopher L. Axelrod, Charles F. Reynolds, Frank L. Greenway, John P. Kirwan. Exercise as a Moderator of Persistent Neuroendocrine Symptoms of COVID-19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2022; Publish Ahead of Print DOI: 10.1249/JES.00000000000002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札特奏鳴曲K448神奇功效 幫助癲癇患者腦內平靜

2021/9/17 17:15(9/18 10:35 更新)

(中央社巴黎16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去年一項發表的研究結果,莫札特奏鳴曲K448能讓癲癇患者的腦部活動平靜下來,這種治療效果可能要歸功於製造出驚喜感的旋律。

法新社報導,這項研究的對象是16名對藥物治療沒有反應的癲癇住院患者,結果令人燃起希望,或許音樂可以當作一種新的非侵入性療法

這項研究刊登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共同作者、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研究員庫恩(Robert Quon)表示:「我們的最終夢想是定義出『抗癲癇』音樂類型,並利用音樂來改善癲癇患者的生活。」

很多人知道,18世紀奧地利音樂家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對認知及其他腦部活動具有良效,但研究員仍在釐清原因。

科學家在研究中播放這支奏鳴曲給患者聽,他們腦部植入用來監測發作間期癲癇放電(IED)的感測器,患者在發作之間出現這種現象的時間很短,但對腦部有害。

研究員發現,患者聆聽音樂30秒後,發作間期癲癇放電有所減少,對腦內與情緒相關的部分有顯著影響。

當研究員比對這種反應和曲子結構時,發現效果在較長的樂句過渡之間更為明顯,每個樂句至少要長於10秒。

庫恩說,這些發現意味著較長的樂句可能營造出某種期待感,再以一種超出預料的方式來回應,引發了積極的情緒反應。

1993年,科學家宣稱,聆聽10分鐘K448作品有助於提升空間推理能力,此後,所謂的「莫札特效應」就一直是研究主題。

後來的研究測試了K448在不同大腦功能和失調方面的效果,包括癲癇。

今天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說,這是第一次有研究依據曲子結構去解析觀察結果,他們認為曲子結構「由對比鮮明的旋律主題組織起來,每個主題都有本身蘊藏的和諧」。

一如過去的研究,這項研究的患者聽到有別於K448的曲子或接受其他聽覺刺激時,腦部活動並無改變,即使是聽他們最喜歡的音樂也一樣。

在這項研究中,患者還聽了90秒德國音樂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一首作品,特色是和聲多變,但不太容易辨認出旋律。

聆聽華格納並未造成任何令人平靜的效果,因此研究員轉而專注探索K448的旋律。

研究內容提到,未來的測試可採用其他審慎挑選的樂曲作為對照,以便進一步確定K448曲中有療效的成分。(譯者:曾依璇/核稿:劉學源)1100917

鄭醫師補充:

關於莫札特效應在醫療的研究與應用,K448對於癲癇的改善的相關研究由來已久,這篇報導的研究再次驗證K448的確有某種程度協助癲癇控制改善。

除此之外,幫助提升短期注意力及專注力也有相關研究證實:

Limyati Y, Wahyudianingsih R, Maharani RD, Christabella MT. Mozart’s Sonata for Two Pianos K448 in D-Major 2nd Movement Improves Short-Term Memory and Concentration. JMH [Internet]. 2019Aug.27 [cited 2022Feb.25];2(4). Available from: https://journal.maranatha.edu/index.php/jmh/article/view/1127

有興趣感受這首神曲到底有什麼魔力的人不妨連結試聽:https://youtu.be/oMfvVDRfkv0

參考文獻:

Quon, R.J., Casey, M.A., Camp, E.J. et al. Musical components important for the Mozart K448 effect in epilepsy. Sci Rep 11, 16490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95922-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9592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所周知,李子對腸道有益,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它們也可能對骨骼健康有益。

在一項研究回顧中,研究人員發現李子可以幫助預防或延緩停經後婦女的骨質流失,這可能是因為它們能夠減少發炎和氧化壓力,這兩者都會導致骨質流失。

營養科學和生理學副教授康妮·羅傑斯說:“在停經後女性中,雌激素濃度較低會引發氧化壓力和發炎的增加,從而增加可能導致骨折的骨骼變弱的風險。” “在飲食中加入李子可能有助於透過減緩或逆轉這一過程來保護骨骼。”

該評論最近發表在《營養進展》( Advances in Nutrition)期刊上。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變弱或變脆的疾病,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這種情況,但據研究人員稱,骨質疏鬆症在 50 歲以上的女性中最為常見。這種疾病影響著全世界 2 億多女性,造成近 900 萬每年都有骨折。

雖然存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但研究人員表示,人們對透過營養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越來越感興趣。

“富含酚酸( phenolic acid)、類黃酮和類胡蘿蔔素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水果和蔬菜可能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運動機能學和生理學教授 Mary Jane De Souza 說,“尤其是李子在之前的研究中受到關注。”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骨骼在整個成年生活中都是通過不斷構建新骨細胞同時去除舊骨細胞的過程來維持的。但在 40 歲之後,舊細胞的分解開始超過新細胞的形成。這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發炎和氧化壓力,即體內自由基和抗氧化物質失衡。

然而,李子具有許多營養益處,例如礦物質、維生素 K、酚類化合物和膳食纖維——所有這些都可能有助於抵消其中的一些影響。

為了進行審查,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囓齒動物模型的 16 項臨床前研究、10 項臨床前研究和兩項臨床試驗的數據。在整個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證據表明,吃李子有助於減少發炎和氧化壓力,並促進骨骼健康。

例如,臨床試驗發現,每天吃 100 克李子——大約 10 個李子——持續一年,可以提高前臂和脊柱下部骨骼的骨礦物質密度,並減少骨質流失的跡象。

此外,與不吃李子的女性相比,連續六個月每天吃 50 或 100 克李子可防止總骨礦物質密度降低並降低 TRAP-5b(骨吸收的標誌物)。

“綜合起來,來自體外、臨床前研究和有限臨床研究的證據發現,李子可能有助於減少骨質流失,”羅傑斯說。“這可能是由於骨質流失改變以及抑制發炎和抑制氧化壓力標誌物所致。”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影響的一個潛在機制是李子引發腸道微生物組的變化,從而降低結腸發炎。這可能會降低促發炎細胞因子和氧化損傷標誌物的濃度。

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在 De Souza 領導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中進一步報告 12 個月內食用李子對骨骼結果、發炎徑路和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Janhavi J Damani, Mary Jane De Souza, Hannah L VanEvery, Nicole C A Strock, Connie J Rogers. The Role of Prunes in Modulating Inflammatory Pathways to Improve Bone Health in Postmenopausal WomenAdvances in Nutrition, 2022; DOI: 10.1093/advances/nmab16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進行的一項小型隨機試驗,定期吃一小份乾枸杞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健康中年人患老年性黃斑變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AMD 是老年人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估計在美國影響超過 1100 萬人,在全球影響超過 1.7 億人。

“AMD 會影響您的中心視野,並可能影響您閱讀或識別臉孔的能力,”該研究的合著者、眼科和視覺科學系副教授 Glenn Yiu 說。

研究人員發現,13 名 45 至 65 歲的健康參與者每週 5 次連續 90 天食用 28 克(約一盎司或一把)乾枸杞,增加了他們眼睛中保護性色素的密度。相比之下,14 名研究參與者在同一時期服用了商業眼部健康補充劑並沒有增加。

食用枸杞、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組中色素增加,可過濾有害藍光並提供抗氧化保護。兩者都有助於在老化過程中保護眼睛。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就像你眼睛的防曬霜,”主要作者、營養生物學項目的博士生李向說。

“視網膜中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含量越高,你獲得的保護就越多。我們的研究發現,即使在正常健康的眼睛中,這些光學色素也可以通過每天少量的枸杞來增加,”李說。

該研究發表在《營養素》期刊上。

漿果在中國用於眼睛健康

枸杞是 Lycium chinenseLycium barbarum的果實,這兩種灌木叢生長於中國西北地區。乾漿果是中國湯的常見成分,作為涼茶很受歡迎。它們類似於葡萄乾,作為零食食用。

在中醫中,據說枸杞具有“明目”的功效。李在中國北方長大,對“明目”是否有任何生理特性感到好奇。

“存在許多類型的眼部疾病,因此尚不清楚'明目'針對的是哪種疾病,”李說。

她研究了枸杞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發現它們含有大量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已知它們可以降低與 AMD 相關的眼部疾病的風險。據李說,枸杞中的玉米黃質形式也是一種高度生物利用的形式,這意味著它很容易被消化系統吸收,因此身體可以使用它。

目前對 AMD 中期階段的治療使用稱為 AREDS 的特殊膳食補充劑,其中含有維生素 C、E、鋅、銅、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尚未顯示任何已知的療法會影響 AMD 的早期階段。

Yiu 表示,AMD 的原因是複雜且多因素的,涉及遺傳風險、與年齡相關的變化以及吸煙、飲食和日曬等環境因素。AMD 的早期階段沒有症狀;但是,醫生可以在定期全面的眼科檢查中發現 AMD 和其他眼部問題。

“我們的研究發現,枸杞是一種天然食物來源,除了服用高劑量營養補充劑外,它還可以改善健康參與者的黃斑色素,”Yiu 說。“我們研究的下一步將是研究早期 AMD 患者服用枸杞是否能改善。”

儘管結果很有希望,但研究人員指出,研究規模很小,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Xiang Li, Roberta R. Holt, Carl L. Keen, Lawrence S. Morse, Glenn Yiu, Robert M. Hackman. Goji Berry Intake Increases 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 in Healthy Adults: A Randomized Pilot TrialNutrients, 2021; 13 (12): 4409 DOI: 10.3390/nu131244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小的扭動空間可能正是醫生所需求的。

新研究表發現,用於治療 2 型糖尿病的胜肽——短蛋白質分子——如果能夠在不同形狀之間靈活地來回移動,可能會更有效。

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改進這些糖尿病藥物和可能的其他治療性胜肽的藥物設計。

更廣泛地說,這一發現反駁了普遍的看法,即體內的分子信號機制是基於有一個理想的——靜態的——夥伴來活化細胞受體。生命的機制可能比以前想像的更有活力。

這種被稱為 GLP-1 的胜肽以前已知採用剛性螺旋、開瓶器形狀。與鎖定在這種螺旋形狀中的胜肽相比,經過工程改造以在其末端附近形成突然扭結的胜肽更好地活化了其細胞標靶,從而促進了胰島中的胰島素釋放。很可能,在體內,GLP-1 能夠在這兩種形式之間來回切換,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效力。

“我認為大多數分子科學家都認為這種與受體結合的胜肽具有單一的理想形狀,”負責這項新研究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化學教授 Sam Gellman 說。“我們要說的是,這兩個單元之間理想相互作用的願景可能過於簡單化了。為了有效,該胜肽需要以某些方式保持移動。”

Gellman 和研究人員的國際合作於 12 月 22 日在《自然化學生物學》(l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這項研究由布賴恩·卡里 (Brian Cary) 領導,當時他還是 Gellman 實驗室的博士生。

許多賀爾蒙是胜肽,包括胰島素和 GLP-1。這些胜肽為影響新陳代謝的細胞提供關鍵信息,例如透過控制血糖。胜肽透過結合併活化細胞外部的特化受體蛋白來傳遞這些信息。

生物學家經常將胜肽想像成一把鑰匙,可以插入並打開受體的鎖。就像鑰匙一樣,正確的形狀對於胜肽的正常工作至關重要。

製藥商經常嘗試調整胜肽的形狀以使其成為更好的藥物。由於 GLP-1 採用開瓶器形狀,因此假設迫使胜肽更螺旋可能會使 GLP-1 更好地活化其體內靶標。

然而,當 Cary 設計 類GLP-1 胜肽以更好地形成這種開瓶器形狀時,他發現它們的效力較低。

為了深入研究這一意外發現,Cary 設計並創造了一系列不同形狀的 GLP-1 變異體進行測試。使用通常在天然胜肽中找不到的氨基酸,Cary 能夠產生兩種類型的形狀。一類在其整個長度上呈螺旋狀,而另一類在靠近一端處理過的角度彎曲較大。

當研究小組測試這些不同的形狀時,他們發現了一個謎團:螺旋胜肽與受體結合較緊,但在活化受體方面卻很糟糕;扭結的蛋白質結合很弱,但當它們最終對接時有效地活化了受體。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該團隊提出了一個關於 GLP-1 可能如何工作的新模型。在這個模型中,GLP-1 結合併活化其作為螺旋的目標——適合鎖的正確形狀的鑰匙。然後,GLP-1 能夠切換到靠近末端的扭結的新形狀。扭結有助於重置 GLP-1 的細胞目標,使其準備發送新信號。然後胜肽可以切換回螺旋以再次完全對接並再次活化目標。

Gellman 說:“透過來回移動,但永遠不會完全脫離受體,你可以繼續發出信號,並作為一種更有效的信號誘導胜肽。” 只有能夠來回切換的胜肽才能完成這一壯舉。

該模型得到數據的支持,該數據顯示類GLP-1胜肽以其兩種不同形狀與其受體結合。這種不同蛋白質形狀的分子級成像,稱為 Cryo-EM,可幫助科學家了解生物機制如何組合在一起發揮作用。

“看到 Cryo-EM 結構並認識到有兩種狀態的樂趣是看到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存在第二種狀態在這裡發揮功能作用,”Gellman 說。

展望未來,Gellman 說製藥商應該考慮他們選擇的胜肽是否可能同樣受益於能夠採用多種形狀。

“我們通常會考慮我們試圖獲得的單一理想化結構。但我會從這些結果中得出結論,實際上最有效的方法是確保保持特定的靈活性模式,”他說。“如果有這個想法,那麼你就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分子。”

參考文獻:

 

  1. Brian P. Cary, Giuseppe Deganutti, Peishen Zhao, Tin T. Truong, Sarah J. Piper, Xinyu Liu, Matthew J. Belousoff, Radostin Danev, Patrick M. Sexton, Denise Wootten, Samuel H. Gellma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among agonist-bound states of the GLP-1 receptor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21; DOI: 10.1038/s41589-021-00945-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簡稱CP) 是兒童常見的殘疾,其特徵是步態模式異常以及無法保持姿勢和平衡。雖然這種情況無法治治癒,但物理療法在改善運動和平衡方面大有幫助。一種這樣的治療方法是 hippotherapy  (簡稱HPOT),它使用騎馬來改善 CP 兒童的功能活動能力。儘管科學研究支持作為 (CP) 的有效治療方法,但遺憾的是,關於 HPOT 如何導致改善的數據很少。

最近,來自韓國和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解決了這個問題,調查了 HPOT 期間馬和患有 CP 的兒童之間的身體互動指標。“我最初的研究興趣在於神經障礙患者的康復,特別是步態和平衡。然而,直到 2016 年,我才知道 hippotherapy。在意識到它對治療 CP 兒童的有效性之後,我有動力去進一步探索它,”領導這項研究的韓國光州科學技術研究所 (GIST) 的 Pilwon Hur 博士解釋說。該論文於 2021 年 9 月 6 日在線發布,並發表在《神經工程與康復期刊》(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第 18 卷第 132 期中。

研究小組在八次物理治療課程中研究了四名患有腦性麻痺的兒童。他們在馬匹和孩子身上安裝了傳感器來記錄他們的動作並跟踪他們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他們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自馬和孩子的數據開始彼此相似,證實馬和騎手之間存在同步。他們還在每次訓練結束後對孩子們進行了活動能力測試,並觀察到他們在實驗結束時運動技能的改善

“我們發現 CP 兒童與馬之間的身體互動,其特點是兒童適應馬的運動,反之亦然,這對於有效康復極為重要,”Hur 博士說。

對這些發現感到興奮,該團隊希望他們的研究將為進一步研究 HPOT 提供基礎。“據我所知,我們的研究是第一個量化這些相互作用並將它們與有效性聯繫起來的研究,”Hur 博士說。“這樣的理解將幫助我們優化物理治療方案,提高 CP 兒童的生活質量。”

鄭醫師補充:

很難想像騎馬這樣古老的運動,可以幫助腦性麻痺的患者,過去也有相關研究證實騎馬改善自閉症的相關研究。看來騎馬作為兒童心智甚至是某些特定疾患的肢體復健,值得更進一步研究與推廣。

參考文獻:

Priscilla Lightsey, Yonghee Lee, Nancy Krenek, Pilwon Hur. Physical therapy treatments incorporating equine movement: a pilot study explor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 horse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2021; 18 (1) DOI: 10.1186/s12984-021-00929-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疼痛感覺起源的調查導致開發出一種新穎且持久的發炎性疼痛治療​​方法,這可能是鴉片類藥物的有希望的替代品。臨床前研究由神經科學家和藥理學家進行,他們都在布法羅大學雅各布斯醫學和生物醫學科學學院。它於 10 月 4 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發表

該研究已導致 UB 申請了兩組新型脂化胜肽(用脂質分子修飾的胜肽)的專利,這些胜肽注射到受傷部位。在 UB Business 和 Entrepreneurial Partnerships 的協助下,研究人員還成立了一家名為 Channavix, Inc. 的初創公司,該公司正在開發用於止痛的非鴉片類藥物以協助商業化。

“我們的小型胜肽能夠穿透神經末梢並在單次給藥後提供持久的疼痛緩解,”資深作者、雅各布斯學院藥理學和毒理學副教授 Arin Bhattacharjee 博士說。

UB 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被稱為傷害感受器的感覺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會因受傷引起的疼痛而活化。

通知大腦

“疼痛通常被認為是受傷的症狀,”巴塔查吉說。“疼痛神經元將它們的訊息傳遞給大腦,告知大腦損傷的位置和損傷的嚴重程度。在分子水平上,我們的研究正在幫助解開組織損傷如何向疼痛感知神經元發出訊號。如果我們可以的話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理解這一點,然後我們可以確定新的止痛目標。”

Bhattacharjee 和第一作者 Rasheen Powell 博士於 8 月從 UB 獲得博士學位,他發現為了發出疼痛訊號,特定類型的疼痛神經元需要內吞作用,即細胞吞噬外部材料或膜上的材料的過程。這些神經元,稱為含有降鈣素基因相關胜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 peptide,簡稱CGRP) 的疼痛神經元,優先表達一種稱為 AP2A2 的特定內吞作用亞基,而其他感覺神經元則沒有。

“這一發現特別令人興奮,因為周圍神經系統背根神經節 (dorsal root ganglia,簡稱DRG) 中的特定疼痛神經元亞群表達 AP2A2,而 DRG 中的其他感覺神經元群則不表達,”鮑威爾說,他現在是該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哈佛醫學院神經內科學系。“這表明該亞基在這些特定的疼痛神經元中具有重要作用,這些神經元負責在囓齒動物和人類中觀察到的大多數發炎性疼痛行為。”

研究人員使用遺傳和藥理學方法發現,這些神經元中的內吞作用對於發炎性疼痛的發展和維持至關重要。

深度減輕疼痛

“但是當我們用遺傳或藥理學方法抑制內吞作用時,我們觀察到指示疼痛的行為顯著減少,”鮑威爾說。

即使在促進疼痛神經元過度活躍的條件下,研究人員發現,當他們用新的胜肽分子阻止內吞作用時,他們可以顯著減少這種過度活躍——從而減少疼痛感知。

“通過抑制內吞作用,我們能夠阻止痛覺神經元將疼痛信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鮑威爾說。

地方優勢

研究人員開發的胜肽的一個關鍵優勢是,當局部應用於疼痛神經末梢時,它們會破壞內吞作用。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一直使用局部方法來阻止疼痛,”Bhattacharjee 說。麻醉劑可以有效地阻止疼痛,但問題是,它們會阻塞所有感覺神經元,因此患者會感到麻木,而且它們的壽命很短。麻醉劑在幾個小時內消失後,通常需要服用止痛藥

“我們發現,當局部應用時,我們的胜肽在多種發炎性疼痛模型中減少了長達六天的疼痛結果,”他說。

局部給藥的優勢在於避免了大多數不良副作用,尤其是成癮的風險。不良副作用也是新藥經常得不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一個關鍵原因;藥物的局部投藥避免了這種不利因素。

Bhattacharjee 指出,然而,藥物的局部投藥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們往往會迅速從給藥部位擴散開來。“我們的新技術似乎透過進入神經末梢並停留在那裡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說。“結果是疼痛反應的長期降低。”

疼痛的性別差異

UB 的研究還強調,男性和女性對疼痛的體驗不同。在他們進行的動物研究中,如果疼痛已經確定,女性對胜肽的反應不如男性。但是,如果在受傷時服用這種胜肽,女性的疼痛反應比男性要好得多。

“這些數據遵循人類臨床研究,”Bhattacharjee 說,“人類慢性發炎和術後疼痛的患病率和強度存在性別差異。這強調了性別考慮在止痛治療發展中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計劃專注於關鍵的臨床前製劑和毒理學研究,以實現一種用於人體測試的新研究藥物應用。

Bhattacharjee 和 Powell 的合著者是藥理學和毒理學系的 Kerri D. Pryce、Kwaku Bonsu 和 Abduleh Amhed,以及神經科學項目的 Garrett Sheehan 和 Violet A. Young,他們都在 Jacobs 學校。

這項工作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

鄭醫師補充:

過去在臨床上的觀察研究發現胜肽有助於降低發炎與疼痛反應,但實際生理機轉並不清楚,這篇研究報導清楚說明胜肽為何可以取代鴉片成為幾乎沒有副作用且避免成癮風險的止痛實際原理與機轉,非常值得參考。

參考文獻:

Rasheen Powell, Violet A. Young, Kerri D. Pryce, Garrett D. Sheehan, Kwaku Bonsu, Abdulelah Ahmed, Arin Bhattacharjee. Inhibiting endocytosis in CGRP nociceptors attenuates inflammatory pain-like behavior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 DOI: 10.1038/s41467-021-2610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所周知,肥胖與人類多種疾病的發展有關。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在肥胖個體中極為常見。然而,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身體器官是如何因慢性肥胖而具體惡化和喪失功能的。在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東京醫科牙科大學 (TMDU) 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小鼠模型實驗來研究高脂肪飲食或基因誘導的肥胖如何影響頭髮稀疏和脫落。作者發現,肥胖可通過誘導某些發炎信號導致毛囊幹細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簡稱HFSCs)損耗,阻斷毛囊再生,最終導致毛囊丟失。

通常情況下,HFSCs 會在每個毛囊週期自我更新。這是讓我們的頭髮不斷長回來的過程的一部分。隨著人類年齡的增長,HFSCs 無法自我補充,導致 HFSCs 減少,從而導致頭髮稀疏。雖然超重的人患雄激素性脫髮的風險更高,但肥胖是否會加速頭髮變薄,其機制和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TMDU 小組旨在解決這些問題並確定了一些機制。

“高脂肪飲食餵養藉由 HFSCs消耗 來加速頭髮稀疏,而HFSCs 是幫助頭髮的成熟細胞,特別是在老年小鼠中。”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Hironobu Morinaga 說。“我們比較了 高脂肪飲食 餵養小鼠和標準飲食餵養小鼠之間 HFSCs 中的基因表達,並追踪了這些 HFSCs 在活化後的命運。”我們發現,高脂肪飲食餵養的肥胖小鼠中的 HFSCs 將它們的命運轉變為皮膚表面角質細胞(corneocytes)或在活化時分泌皮脂的皮脂細胞(sebocytes)。這些小鼠表現出更快的脫髮和更小的毛囊以及 HFSC 的消耗。”

“即使連續四天餵食高脂肪飲食,HFSC 也顯示出氧化壓力增加和表皮分化的跡象。”

“來自高脂肪餵養小鼠的 HFSC 中的基因表達表明 HFSC 內發炎細胞因子訊號的活化”,資深作者 Emi K. Nishimura 描述道。HFSCs 中的發炎信號顯著抑制了在 HFSCs 毛囊再生中扮演關鍵作用的 Sonic Hedgehog (音速小子)信號。

研究人員證實,在此過程中活化 Sonic Hedgehog(音速小子)信號通路可以挽救 HFSCs 的耗竭。“這可以防止高脂肪飲食帶來的脫髮。”西村說。

這項研究為高脂肪飲食或遺傳性肥胖後可能發生的特定細胞命運變化和組織功能障礙提供了有趣的新見解,並可能為未來預防和治療頭髮稀疏以及了解肥胖相關疾病問題打開大門。

鄭醫師補充:

仔細留意,不少有肥胖困擾的人,也有容易脫髮的困擾,這篇日本的研究團隊刊登於自然期刊的研究,透過動物模式的研究,直接找到高脂肪飲食導致容易脫髮的根本機制與原因。如果本身正在執行高脂肪飲食也出現脫髮增加困擾,也許改變高脂飲食是減少脫髮最直接的方式。

參考文獻:

Hironobu Morinaga, Yasuaki Mohri, Marina Grachtchouk, Kyosuke Asakawa, Hiroyuki Matsumura, Motohiko Oshima, Naoya Takayama, Tomoki Kato, Yuriko Nishimori, Yuriko Sorimachi, Keiyo Takubo, Takayoshi Suganami, Atsushi Iwama, Yoichiro Iwakura, Andrzej A. Dlugosz, Emi K. Nishimura. Obesity accelerates hair thinning by stem cell-centric converging mechanismsNature, 2021; 595 (7866): 266 DOI: 10.1038/s41586-021-03624-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具體的飲食指南能否幫助雙極性情感障礙(躁鬱症)患者更好地管理他們的健康?根據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也許有一天。臨床試驗結果證實,透過改變參與者攝取的特定脂肪酸濃度的飲食可能有助於患者減少情緒波動。

雙極性情感障礙影響多達 2.4% 的人口,是一種精神健康疾病,個人會經歷週期性、異常升高和/或憂鬱的情緒狀態。在急性發作期間,大腦中調節情緒的部分失去控制,導致躁狂高潮或憂鬱低潮。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方法來幫助患者緩解發作之間的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包括疼痛、焦慮、衝動和易怒

“作為臨床醫生,我們明白,如果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的患者更好地控制發作之間的這些症狀,就可以幫助減少他們為急性復發的次數,”Shively-Tan 教授兼系主任 Erika Saunders 博士說Penn State Health Milton S. Hershey 醫療中心精神病學和行為健康博士。“我們這項試驗的目標是看看特定的飲食干預是否可以幫助患者在發作之間出現情緒變化。”

桑德斯和她的同事設計了一種飲食來改變特定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濃度——在許多食物中發現的營養素——讓參與者在參與雙極性情感障礙研究期間的常規護理時攝取,包括情緒穩定藥物。先前的研究證實,治療雙極性情感障礙的藥物會改變身體分解或代謝脂肪酸的方式。這個過程的副產品會活化免疫系統的不同部分,包括影響身體如何感知疼痛的其他化學過程,這是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報告的常見症狀。

研究人員假設,通過改變攝取的脂肪酸的類型和數量,身體會產生具有特定目的的代謝物,例如可減輕疼痛或發炎。實驗飲食通過限制紅肉、雞蛋和某些油來減少 omega-6 脂肪酸的攝取,並通過添加亞麻籽和鮪魚和鮭魚等脂肪魚來增加 omega-3 脂肪酸的消耗。為了讓參與者不知道他們屬於哪一組,該團隊向參與者提供了具體的膳食計劃,並說明如何準備他們的食物以及未標記的食用油和特製的零食和烘焙產品。

超過 80 名患有雙極性情感障礙的人參加了飲食諮詢,並在 12 週內獲得了特定的食物。他們每天兩次在他們的行動設備上完成關於他們的情緒、疼痛和其他症狀的調查。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參與者還進行了血液檢查,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測量脂肪酸濃度以及食物如何影響他們的身體。據研究人員發現,實驗性飲食改善了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的情緒變化。結果發表在《雙極性情感障礙》期刊上。

“目前,我們還不能向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推薦這種飲食,儘管我們發現這種飲食是安全的,”桑德斯說,並指出需要後續研究。“這個精心構建的營養計劃顯示出在躁症和憂鬱發作之間調節情緒的希望,但我們不確定這是否可以被廣泛採用,因為患者遵循這個嚴格的計劃將是一個挑戰。”

未來,研究小組將繼續評估脂肪酸代謝物如何影響雙極性情感障礙的疼痛。桑德斯說,通過重複這項研究,他們希望為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提出合理、科學的飲食建議,這些建議可以更容易地在日常生活中實施。

“這種飲食並不意味著治療患有急性、嚴重憂鬱或躁症的雙急性情感障礙患者,”桑德斯說。“相反,我們的目標是開發解決方案,幫助患者更好地長期管理他們的症狀,包括疼痛。”

鄭醫師補充:

養成優質的膳食習慣(生活型態重要一環),可以幫助身體降低發炎及疼痛,甚至減少躁鬱症急性發作的次數及可能性,這作法對於心理健康領域,值得大大推廣,若能落實,除幫助患者身心狀態更為穩定之外,也減少相關健康領域的財政負擔,一舉數得。

這項研究的重點仍在於透過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比例的提高,改變體內OMEGA-3/OMEGA-6比值,功能醫學非常強調,過多的OMEGA-6及不足的OMEGA-3是身體持續發炎的關鍵原因,尤其是現代人的飲食,若不多加留意,這兩項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的失衡俯拾即是,而有精神疾患困擾的當事人,出現比例更高。因此適當提高OMEGA-3脂肪酸飲食來源,降低OMEGA-6攝取,可以幫助身體減少發炎穩定情緒,真的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Erika F. H. Saunders, Dahlia Mukherjee, Tiffany Myers, Emily Wasserman, Ahmad Hameed, Venkatesh Bassappa Krishnamurthy, Beth MacIntosh, Anthony Domenichiello, Christopher E. Ramsden, Ming Wang. Adjunctive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 bipolar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modified double‐blinded trial of a high n‐3 plus low n‐6 dietBipolar Disorders, 2021; DOI: 10.1111/bdi.131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硬皮病是一種慢性且目前無法治癒的孤兒病,其組織損傷會導致潛在的致命皮膚和肺部疤痕形成,但目前仍知之甚少。

然而,系統性硬化症(硬皮病的最嚴重形式)的定義特徵是影響皮膚和內臟器官的不可逆和進行性疤痕形成。

發表在iScience 上,密西根醫學的硬皮病計劃以及風濕病學和皮膚病科與芝加哥的西北硬皮病計劃和梅約醫學中心合作,使用人類患者樣本、臨床前小鼠模型和移植的人類皮膚調查致殘疤痕的原因。

我們發現硬皮病炎症會顯著增加 CD38,這是一種通常會分解代謝營養素 NAD+ 的酶。當 NAD+ 濃度度降低時,組織損傷會變成慢性並進展為疤痕形成而不是健康修復,”研究作者 John Varga 醫學博士說,密西根醫學風濕病科主任。

根據這項研究,阻止小鼠體內 NAD+ 減少的治療,無論是透過基因上還是藥理學上提高營養素的濃度,都可以防止皮膚、肺和腹膜形成疤痕

“這是第一次發現 CD38 與硬皮病之間的關係,以及發炎和新陳代謝與皮膚和器官疤痕形成之間的聯繫的研究之一,”研究作者、密歇根醫學院皮膚科醫生、醫學博士 Johann Gudjonsson 說。 .

通過前體煙酰胺核苷(Nicotinamide riboside,一種安全且廉價的膳食補充劑)促進 NAD+ 可防止皮膚和其他器官形成疤痕,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以前未發現的 CD38 在硬皮病疤痕形成中的致病作用。

“這些結果為纖維化和硬皮病的全新治療打開了大門。使用精準醫學,這些治療可以選擇性地針對阻斷 CD38 升高的硬皮病患者的 CD38,”研究作者 Bo Shi 博士說,一項研究西北醫學皮膚科助理教授。

研究結果還為使用預先存在的藥物或耐受性良好的膳食補充劑恢復 NAD+ 濃度創造了可能性。這兩種治療方法都是阻止硬皮病最令人衰弱的副作用的全新策略。

現在,Varga 期待更多地了解密西根醫學硬皮病計劃中使用安全、廉價的藥物治療硬皮病的這些可測試方法,該計劃是美國診斷、預防和治癒系統性硬化症的卓越綜合臨床和研究計劃之一。

“我們已經定義了一種途徑,首次將發炎和新陳代謝與系統硬化症中的疤痕機械地聯繫起來。這些結果為揭露這種疾病的複雜性提供了重大進展,這種疾病是慢性的、進行性的,對許多受影響的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瓦爾加說。

鄭醫師補充:

任何能提高NAD+濃度的營養補充品,都能幫助逆轉這篇報導提到的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機轉,也就是CD38的造成的NAD+濃度的的造成的降低,隨之而來的發炎和新陳代謝與皮膚和器官疤痕形成。除了研究提到的補充品外,市面上可以購得的NMN或是NADH,若持續補充皆能有效提高NAD+,逆轉身體退化的發炎與新陳代謝,幫助健康恢復。

參考文獻:

Bo Shi, Wenxia Wang, Benjamin Korman, Li Kai, Qianqian Wang, Jun Wei, Swarna Bale, Roberta Goncalves Marangoni, Swati Bhattacharyya, Stephen Miller, Dan Xu, Mahzad Akbarpour, Paul Cheresh, Daniele Proccissi, Demirkan Gursel, Jair Machado Espindola-Netto, Claudia C.S. Chini, Guilherme C. de Oliveira, Johann E. Gudjonsson, Eduardo N. Chini, John Varga. Targeting CD38-dependent NAD+ metabolism to mitigate multiple organ fibrosisiScience, 2021; 24 (1): 101902 DOI: 10.1016/j.isci.2020.10190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