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用藥物的治療 (5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健康飲食富含氨基酸、omega-3 脂肪酸和維生素 C 等抗氧化劑,但這些微量營養素對心血管健康到底有多大益處一直存在爭議。現在,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的一項新的薈萃分析提供了一些清晰的訊息。

研究人員系統地回顧了迄今為止關於微量營養素作為膳食補充劑的 884 項研究,並分析了他們的數據。他們確定了幾種確實可以降低心血管風險的微量營養素,以及其他沒有任何好處甚至有負面影響的微量營養素。超過 883,000 名患者參與了聯合研究。

布朗大學流行病學和醫學教授 Simin Liu, MD, MS, MPH, ScD 說:“我們第一次開發了一個全面的、基於證據的綜合圖來描述和量化微量營養素補充劑對心臟代謝結果的潛在影響。”和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微量營養素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益處和風險之間的平衡。”

他說,這些發現可以作為未來臨床試驗的基礎,以研究微量營養素的特定組合及其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補充抗氧化劑對心臟健康有一定作用。這是因為這些營養物質可以減少氧化壓力,而氧化壓力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已知誘因。地中海飲食和抗高血壓飲食法 (DASH) 等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以天然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為特色。然而,抗氧化劑補充劑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這也是這種方法尚未在預防性心臟病學中廣泛採用的原因之一。

“關於微量營養素補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一或幾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健康影響上,”劉說。“我們決定採取全面和系統的方法來評估所有報告所有微量營養素的公開可用和可取得的研究,包括植化素和抗氧化劑補充劑及其對心血管危險因素和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研究人員研究了評估 27 種不同類型的抗氧化劑補充劑的隨機對照干預試驗。他們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其中幾種對心血管有益。其中包括 omega-3 脂肪酸,它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葉酸,可降低中風風險;和輔酶 Q10,一種有時作為 CoQ10 銷售的抗氧化劑,可降低全因死亡率。Omega-6 脂肪酸、L-精氨酸、L-瓜氨酸(citrulline)、維生素 D、鎂、鋅、α-硫辛酸、褪黑激素、兒茶素( catechin)、薑黃素、黃烷醇(flavanol)、大豆異黃酮(flavanol)和槲皮素也顯示出降低心血管風險的證據。

並非所有的補充劑都是有益的。維生素 C、維生素 D、維生素 E 和硒對長期心血管疾病結果或 2 型糖尿病風險沒有影響。β-胡蘿蔔素補充劑增加了全因死亡率。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發現證實需要更加客製化、精確的飲食干預措施,包括有益補充劑的特定組合。需要進一步研究,包括大規模、高品質的干預試驗,以調查某些微量營養素對健康的長期影響。

“確定微量營養素的最佳混合物很重要,因為並非所有的都有益,有些甚至可能產生有害影響,”劉說。

參考文獻:

  1. Peng An, Sitong Wan, Yongting Luo, Junjie Luo, Xu Zhang, Shuaishuai Zhou, Teng Xu, Jingjing He, Jeffrey I. Mechanick, Wen-Chih Wu, Fazheng Ren, Simin Liu. Micro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2; 80 (24): 2269 DOI: 10.1016/j.jacc.2022.09.04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總是昏昏欲睡、沒精神? 研究證實「4件事」決定精神狀態:早餐要吃高碳水化合物

2022年12月5日 

早上工作時總是自覺昏昏欲睡、提不起勁,可能不單單只是前一晚的睡眠出問題,與前一天的運動狀況、和早餐的攝取內容也有關聯?《Nature Communication》的刊載研究,針對個人生活習慣建立分析,表明「4大因素」可能是決定早晨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的關鍵。

 研究曝「4大因素」 決定早晨精神力

 研究團隊特別著眼於「睡眠惰性」(Sleep Inertia)對人體的影響。睡眠惰性是指人體被喚醒過後,歷經警覺性較低、認知下降、昏昏欲睡的階段,也就是「起床」至「清醒」中間的睏倦狀態。研究團隊經由過往的薈萃分析,選出與睡眠惰性最高關聯的4種因素:前一晚的睡眠狀況、前一天的身體活動、早餐的營養成分,以及早餐後的血糖水平。

為了檢驗這些因素的影響,研究團隊召集833名18-65歲的受試者,在2週內透過穿戴式裝置獲取其睡眠狀況、運動量、血糖等健康數值,並以0-100做為早晨的精神狀態評估分數。經由2週的觀察後,4項結果分析如下:

 

1. 睡眠持續時間。前一晚睡眠持續時間比平時更長、起床時間更晚,能夠越早脫離睡眠惰性。要注意的是,賴床、睡回籠覺等延長睡眠時間的行為,對於提升早晨的精神沒有助益,反而可能釋放困倦的訊號給大腦、使睡眠惰性時間更長。

2. 前一天運動量前一天較高的運動量與幫助早晨精神狀態更佳有關。不過,研究表明,只有前一天身體最活躍的10小時內進行運動,對於減緩睡眠惰性才有助益;而在夜晚進行運動,則較低的早晨精神狀態有關。因此研究建議,在白天訓練對睡眠的助益可能比在晚上更大

3. 早餐攝取內容。研究團隊分別給予受試者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與高纖維飲食做為早餐,比較後發現食用高碳水化合物早餐組,與早晨精神變得更好有關;而高蛋白飲食則可能延長睡眠惰性。研究表示,可能的原因是高碳水早餐含有23%其他營養素、16%脂肪與7%蛋白質,營養來源較多影響了結果。

4. 餐後血糖水平。餐後2.5小時內血糖較低者,與早晨的精神狀態較佳有關。但根據第3項研究結果,高碳水化合物應與更高的血糖水平有關,為何兩者的結果不同?研究團隊解釋,在測量受試者血糖時,僅用「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OGTT)做為評判標準,與食物碳水化合物中的多元營養素相比,純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對血糖的影響可能更加劇烈。

不吃早餐是否會影響早晨精神?   缺乏營養恐引發「長期疲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項因素相互獨立影響早晨精神,尚不確定是否共同執行4種措施,會加強或減弱睡眠惰性的情況。總體而言,除了血糖、睡眠時間與膳食內容之外,更積極的情緒表現、年齡較大、白天進食頻率較低,以及睡眠質量較好,亦為預測早晨精神狀態的重要因素。

研究作者Raphael Vallat表示,研究尚未將體內血糖容易波動者,如慢性病或糖尿病患者納入列隊,未來的研究須更關注早餐的營養內容,對其早晨精神的影響。另外,早餐的進食與否,是否將影響早晨的精神狀態,也須要進一步的釐清。不過,根據過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不吃早餐者攝取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吃早餐的人還要少;其中又以葉酸、鈣、鐵和維生素A、C、D以及維生素B1、B2、B3差異最為明顯。

該研究首席作者Christopher Taylor指出,不吃早餐者在一天中攝取的營養素,有時連最低建議攝取量都達不到,且飲食質量也比習慣吃早餐者更低,如在一天當中攝取的糖分、碳水化合物和膽固醇比吃早餐的人來得多。Taylor表示,此現象可能是因為不吃早餐的人習慣透過零食、宵夜補充缺失的卡路里,而這些食物往往較不健康。此外,因為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的長期稀缺,不吃早餐而缺乏營養者可能將出現更長時間的疲倦感、精神不佳與注意力不集中。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

鄭醫師補充:

優質的睡眠(含睡眠時數及睡眠品質)一向是早上起床精神好不好的主因,睡好睡飽自然起床有精神,而運動的時間很重要,記得有中醫師建議,晚上是身體準備休息的時段,最好不要激烈運動,以免影響入睡,以自律神經觀點來看,激烈的有氧運動會刺激交感神經,讓人有精神,故晚上運動激烈反而不利於放鬆,自然影響睡眠,進而導致隔天起床的精神狀態。

在目前推崇低碳飲食為王道的健康潮流中,以及不斷強調168飲食的優點,看到這篇研究的結論不免讓人感到迷惑,其實對東方人來說,早餐還是很重要的一餐,而內容更要慎選,想要早上起來有活力且持續到中午不斷電,這篇研究提醒我們: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攝取兩者都很重要。

參考文獻:

Vallat, R., Berry, S.E., Tsereteli, N. et al. How people wake up is associated with previous night’s sleep together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food intake. Nat Commun 13, 7116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503-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4503-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喝一杯茶可以幫助您在晚年享受更好的健康——但是,如果您不喝茶,您還可以在飲食中添加其他東西。

關鍵是類黃酮,它是許多常見食品和飲料中天然存在的物質,例如紅茶和綠茶、蘋果、堅果、柑橘類水果、漿果等

人們早就知道它們對健康有很多好處——然而,伊迪絲考恩大學 (ECU) 的新研究發現,它們對我們的好處可能比以前想像的還要好。

心臟基金會支持一項針對 881 名老年婦女(中位年齡為 80 歲)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如果她們在飲食中攝取大量類黃酮,則她們患腹主動脈鈣化 (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簡稱AAC) 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AAC 是腹主動脈的鈣化——身體中最大的動脈,將含氧血液從心臟供應到腹部器官和下肢——並且是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預測因子。

它還被發現是晚年失智症的可靠預測指標。

ECU 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所研究員兼研究負責人 Ben Parmenter 說,雖然類黃酮有很多飲食來源,但有些含量特別高。

“在大多數人群中,一小部分食物和飲料——類黃酮含量特別高——貢獻了膳食類黃酮總攝取量的大部分,”他說。

“主要貢獻者通常是紅茶或綠茶、藍莓、草莓、橙子、紅酒、蘋果、葡萄乾/葡萄和黑巧克力。”

類黃酮家族

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類黃酮,例如黃烷 3 醇和黃酮醇,研究證實它們似乎也與 AAC 有關係。

攝取較多的總類黃酮(total flavonoids)、黃烷-3-醇和黃酮醇的研究參與者罹患廣泛型AAC 的可能性降低 36-39%。

紅茶是研究對象中總類黃酮的主要來源,並且與廣泛 型AAC 的機率顯著降低有關。

與不喝茶的受訪者相比,每天喝兩到六杯茶的參與者罹患廣泛型 AAC 的機率要低 16% 到 42%。

然而,其他一些類黃酮的飲食來源,如果汁、紅酒和巧克力,並未顯示出與 AAC 的顯著有益關聯

不僅僅是茶

雖然紅茶是研究中類黃酮的主要來源——可能是因為參與者的年齡——Parmenter 先生說人們仍然可以在不打開水壺的情況下從類黃酮中受益。

“在不喝紅茶的女性中,較高的非茶類黃酮攝取總量似乎也可以防止動脈廣泛鈣化,”他說。

“這意味著當不喝茶時,來自紅茶以外來源的類黃酮可能對 AAC 具有保護作用。”

Parmenter 先生說這很重要,因為它可以讓非茶飲者仍然從飲食中的類黃酮中受益。

“在其他人群或人群中,例如年輕人或來自其他國家的人,紅茶可能不是類黃酮的主要來源,”他說。

“AAC 是血管疾病事件的主要預測因子,這項研究發現,在大多數人的飲食中很容易攝取類黃酮,可以預防 AAC。”

“較高的習慣性膳食類黃酮攝取量與年長婦女的腹主動脈鈣化程度較低有關”發表在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學期刊(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上。

參考文獻:

 

  1. Benjamin H. Parmenter, Catherine P. Bondonno, Kevin Murray, John T. Schousboe, Kevin Croft, Richard L. Prince, Jonathan M. Hodgson, Nicola P. Bondonno, Joshua R. Lewis. Higher Habitual Dietary Flavonoid Intake Associates With Less Extensive 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in a Cohort of Older Women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022; 42 (12): 1482 DOI: 10.1161/ATVBAHA.122.31840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人員發現,兩週吃大量番茄的飲食增加了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並改變了腸道細菌,使其在幼豬中變得更有利。

在通過短期干預觀察到這些結果後,研究小組計劃在人類中進行類似的研究,尋找飲食中的番茄與人類腸道微生物群(生活在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胃腸道變化之間的健康相關聯繫。

俄亥俄州立大學園藝和作物科學與食品科學與技術助理教授、資深作者傑西卡·庫珀斯通說:“番茄有可能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來傳遞益處。”

“總體飲食模式與微生物組組成的差異有關,但尚未對食物特定的影響進行太多研究,”庫珀斯通說。“最終,我們希望確定這些特定微生物在人類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促成潛在的健康結果。”

該研究發表在《微生物學光譜》(Microbiology Spectrum)期刊上。

該研究中使用的番茄由俄亥俄州立植物育種家、番茄遺傳學家和合著者大衛弗朗西斯開發,是番茄罐頭產品中常見的類型。

10 頭最近斷奶的對照豬飼餵標準日糧,10 頭豬飼餵經過微調的標準日糧,使 10% 的食物由番茄製成的凍乾粉組成。

兩種飲食的纖維、糖、蛋白質、脂肪和卡路里是相同的。對照豬群和研究豬群分開生活,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將他們與豬相處的時間減至最少——一系列預防措施旨在確保研究飲食中看到的任何微生物組變化都可歸因於番茄中的化學物質。

在研究開始前和引入飲食後 7 天和 14 天採集的糞便樣本中檢測到豬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

該團隊使用一種稱為 shotgun metagenomics的技術對樣本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 DNA 進行測序。結果顯示,飼餵以番茄為主的日糧的豬的微生物群發生了兩個主要變化——腸道中微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增加,哺乳動物微生物群中常見的兩種細菌的濃度向更有利的分佈轉變。

與存在於微生物組中的擬桿菌門( phyla Bacteroidota)相比,這種較高的擬桿菌門(以前稱為擬桿菌門)的比例已被發現與積極的健康結果有關,而其他研究發現若是 Bacillota比例比較高(擬桿菌門比較低),則易肥胖。

在西方飲食中,番茄約佔蔬菜攝入量的 22%,之前的研究證實,食用番茄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各種疾病的風險。

但是番茄對腸道微生物組的影響仍然是一個謎,庫珀斯通說,這些在豬身上的發現——它們的胃腸道比囓齒動物更類似於人類的胃腸道系統——證實這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途徑。

“這是我們第一次調查食用番茄如何影響微生物組,我們已經描述了存在哪些微生物,以及它們的相對多樣性如何隨著番茄干預而發生變化,”她說。

“要真正了解這些機制,我們需要長期在人類身上做更多此類研究。我們還想了解複雜的相互作用——食用這些食物如何改變微生物的組成,以及功能,那有什麼作用?

“更好的理解可以為長期健康帶來更多基於證據的飲食建議。”

參考文獻:

  1. Mallory L. Goggans, Emma A. Bilbrey, Cristian D. Quiroz-Moreno, David M. Francis, Sheila K. Jacobi, Jasna Kovac, Jessica L. Cooperstone. Short-Term Tomato Consumption Alters the Pig Gut Microbiome toward a More Favorable ProfileMicrobiology Spectrum, 2022; DOI: 10.1128/spectrum.02506-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圖森精神病學系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人在接受藍光治療後睡眠品質更好,PTSD 症狀的嚴重程度降低,治療效果也更有效。,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行為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期刊

睡眠對於維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睡眠不足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長期健康、人際關係、認知能力(如學習和康復)產生嚴重影響。

睡眠中斷對 PTSD 症狀嚴重程度的影響已得到充分證實。那些尋求治療以減輕其 PTSD 症狀的人通常面臨一個惡性循環,即睡眠不足會干擾治療的有效性,從而抵消任何症狀的減輕,進而導致睡眠中斷。為了減少和消除創傷記憶對情緒的影響,患者需要優質的睡眠來整合透過認知或暴露療法實現的療癒機制。

“這項研究令人興奮且獨特,因為它指出了一種易於使用的方法,可以幫助患有 PTSD 的人在治療結束後很長時間內保持治療的益處,”精神病學教授 William "Scott" Killgore 博士說。社會、認知和情感神經科學 (SCAN) 實驗室和該論文的資深作者,“早晨藍光治療改善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睡眠不適、症狀嚴重程度和恐懼消退記憶的保留。”

Killgore 博士和 SCAN 實驗室團隊對具有臨床顯著程度PTSD 的個體進行了每日早晨藍光照射的綜合評估。目標是確定藍光療法是否有助於改善睡眠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並維持學習的恐懼消退記憶,這是一種創傷治療的類似物。

研究參與者承諾在六週內每天進行 30 分鐘的晨光照射,其中一半的參與者使用藍色波長的光,另一半使用琥珀色的光。研究人員檢查了研究期間的神經生物學、自律神經和行為結果變化。

接受藍光治療的 43 名參與者不僅表現出其 PTSD 症狀嚴重程度的顯著改善,而且還報告說睡眠有所改善,並提升對恐懼消退記憶的保留。相比之下,接受琥珀光照射的 39 名研究參與者並沒有表現出同樣的消退記憶保留,而是表現出原始恐懼記憶的恢復。

“雖然該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樣本量適中和難以監測依從性,但利用一種相對簡單、無毒且價格低廉的治療方法的可能性可以為大量生活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後期挑戰中的人們帶來希望,”Killgore 博士說。

“這些數據令人興奮,”圖森精神病學系醫學院教授兼系主任喬丹·卡普 (Jordan Karp) 說。“這種非藥物干預對於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來說是一種有希望的改變生活和挽救生命的可能性。”

鄭醫師補充:

藍光治療,就是照光治療,除了藍光,過去的研究發現全光譜或是綠光(設計成光盒子或是眼鏡)的照射(必須映入眼簾),都可以幫助大腦合成血清素,進而轉化成褪黑激素,幫助情緒及睡眠穩定。

 參考文獻:

  1. John R. Vanuk, Edward F. Pace-Schott, Ayla Bullock, Simon Esbit, Natalie S. Dailey, William D. S. Killgore. Morning blue light treatment improves sleep complaints, symptom severity, and retention of fear extinction memory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022; 16 DOI: 10.3389/fnbeh.2022.8868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肉桂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最新研究這麼說

2022-10-09 14:53:50 

肉桂是一個不令人感到陌生的存在,在過去無數歲月裡除了風味獨特,常以風味成分作使用外,藥用也是書籍裡常見的記載形式,從過往到現在不間斷的研究結果已經陸續證實,肉桂富含多種功能性化合物,對於癌症、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的風險具有預防效果。

 而今,最新來自《Journal of Future Foods》發表於2022年6月的科學研究期刊中就提及,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具有緩解第二型糖尿病併發症的作用,未來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緩減將具重要貢獻。

 

最新研究結果:肉桂可緩解第二型糖尿病併發症

長久以來作為世界上最常被食用的香料成員,肉桂在亞洲國家一直被用作香料和草藥。肉桂來自樹皮的內層,這種熱帶植物主要有兩種大支線:C. zeylanicum、Cinnamon cassia,除了作為主要使用的部位外,樹葉、花朵、果實,甚至是根莖都有藥用用途或是烹飪的使用歷史,主要的種植地分布在東南亞、中國、澳洲等地。

在印度教與佛教的傳統醫學「阿育吠陀」上,肉桂被認為對於呼吸道、消化系統和婦科等疾病上有所幫助。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早已發布肉桂屬於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公認安全)範圍標準,要符合標準必須具有充沛的數量、質量的科學證據,說明其在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之間都被證實極具價值。

那麼,為何錫蘭肉桂會有可以緩解第二型糖尿病併發症的作用呢?

 錫蘭肉桂能緩解糖尿病 原因來自高濃度的它!

 肉桂中含有許多活性成分,每個部位存有的有效成分也各不相同,在醫學臨床實驗上肉桂及其萃取物對糖尿病患者確實有治療效用。根據研究部分的體外實驗結果發現,由於肉桂萃取物中含有高濃度已知的胰島素增強劑「鉻」,此外更發現這類萃取物同時可以為餐後容易高血糖的族群提供緩解效果,進而達到穩定血糖的作用。

研究證實,這類物質未來不論是用做食品添加物或是藥物成分作為輔助,都有機會成為未來血糖相關疾病的新解方,也為肉桂的藥用功效再添一筆。

鄭醫師補充:

之前也有類似的研究,證實肉桂的確在血糖穩定上有明確的臨床證據:

1.Medagama AB. The glycaemic outcomes of Cinnamon, a re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clinical trials. Nutr J. 2015 Oct 16;14:108. doi: 10.1186/s12937-015-0098-9. PMID: 26475130; PMCID: PMC460910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09100/

2.Allen RW, Schwartzman E, Baker WL, Coleman CI, Phung OJ. Cinnamon use in type 2 diabetes: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 Fam Med. 2013 Sep-Oct;11(5):452-9. doi: 10.1370/afm.1517. PMID: 24019277; PMCID: PMC376771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67714/

上述報導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566922000234

Bhashika Sithijanee Senevirathne, Madhura Arunoda Jayasinghe, Dayani Pavalakumar, Chamath Gayan Siriwardhana,
Ceylon cinnamon: a versatile ingredient for futuristic diabetes management,
Journal of Future Foods,
Volume 2, Issue 2,
2022,
Pages 125-142,
ISSN 2772-5669,
https://doi.org/10.1016/j.jfutfo.2022.03.01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今天發表在 ESC 期刊《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上的研究,與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與更長的壽命和更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1研究結果適用於研磨、即溶和不含咖啡因的種類。

“在這項大型觀察性研究中,研磨咖啡、即溶咖啡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心血管疾病或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的同等降低有關,”研究作者貝克心臟與糖尿病研究所的彼得·基斯特勒教授說,澳大利亞墨爾本。“結果證實,輕度至中度攝取研磨、即溶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應被視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關於不同咖啡製劑對心臟健康和生存的影響的資訊很少。這項研究使用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檢查了咖啡類型與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和死亡之間的關聯,該銀行招募了 40 至 69 歲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充血性心臟衰竭和缺血性中風等等。

該研究包括 449,563 名基線時無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中位年齡為 58 歲,55.3% 為女性。參與者完成了一份問卷,詢問他們每天喝多少杯咖啡,以及他們通常喝即溶咖啡、研磨咖啡(如卡布奇諾咖啡或過濾咖啡)還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然後將它們分為六種每日攝取量類別,包括每天不喝、少於 1 杯、1 杯、2 到 3 杯、4 到 5 杯和超過 5 杯。198,062 名 (44.1%) 參與者使用研磨咖啡,82,575 名 (18.4%) 使用的是即溶咖啡,68,416 名 (15.2%) 使用的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有 100,510 (22.4%) 名非咖啡飲用者作為對照組。

在調整了年齡、性別、種族、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吸煙狀況以及茶和酒精攝取量後,將喝咖啡者與不喝咖啡者的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發生率進行了比較。結果資料來自醫療記錄和死亡記錄。中位追蹤時間為 12.5 年。

追蹤期間共有 27,809 名 (6.2%) 參與者死亡。所有類型的咖啡都與減少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有關。與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的風險降低幅度最大,這與不含咖啡因、研磨和即溶咖啡的死亡可能性分別降低 14%、27% 和 11% 相關。

在追蹤期間,43,173 名 (9.6%) 參與者被診斷出心血管疾病。所有咖啡亞型都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降低有關。同樣,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的風險最低,與不喝咖啡族群相比,無咖啡因咖啡、磨碎咖啡和即溶咖啡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降低了 6%、20% 和 9%。

在追蹤期間,30,100 名 (6.7%) 參與者被診斷出心律不整。研磨咖啡和即溶咖啡,不含咖啡因攝取組,與包括心房顫動在內的心律不整降低有關。與不飲酒者相比,每天 4 到 5 杯研磨咖啡和 2 到 3 杯即溶咖啡的風險最低,風險分別降低了 17% 和 12%。

Kistler 教授說:“咖啡因是咖啡中最著名的成分,但這種飲料含有 100 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很可能是不含咖啡因的化合物導致了飲用咖啡、心血管疾病和長壽。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不應該勸阻飲用適量的各種咖啡,而是可以作為一種提升心臟健康的行為來享受。”

鄭醫師補充:

這篇提到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也能提升心血管健康及幫助長壽,可見咖啡的健康益處關鍵絕非是咖啡因。和即溶即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相比,研磨咖啡的益處最大,建議想從咖啡飲用得到最大的健康益處,還是以研磨咖啡為主!

參考文獻:

1Chieng D, Canovas R, Segan L, et al. The impact of coffee subtypes on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rhythmias, and mortality: long-term outcomes from the UK Biobank. Eur J Prev Cardiol. 2022. doi:10.1093/eurjpc/zwac189.

Link will go live on publication:

https://academic.oup.com/eurjpc/article-lookup/doi/10.1093/eurjpc/zwac18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剋星找到了!阻止感染人體細胞 殲滅所有變異株

 

2022/09/26 東森新聞 責任編輯 張祐寧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從2020年初肆虐全球,爆發至今已有2年多,從最早出現的「武漢病毒株」,再到主宰全球的「Delta病毒株」,後續又演變成「Omicron」各種子型,近期取而代之的是「BA.5」,病毒不斷變異,每個時期主流的病毒株都不相同,然而,美國科學家表示,已經研究出一項能夠抑制住所有變異株的分子。

這場病毒與人類的競速賽,在2019年末於中國大陸武漢市首次爆發,隨後病毒株也不斷變異,迅速擴散全球,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宣布,新冠大流行已經結束了,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目前又有3支變異株病毒開始擴散,秋冬恐會再度爆發疫情。

 

不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論文指出,一個跨國科學團隊研發出一項分子,名為HR2胜肽(HR2 peptide),HR2胜肽能夠與新冠病毒緊密結合,讓病毒失去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利用HR2胜肽,針對Delta、Omicron及其亞型變異株等主要變種病毒進行測試,實驗結果完全相同,HR2胜肽皆會緊密包覆新冠病毒,以及病毒用來感染人體細胞的棘蛋白,阻斷感染人體的能力。

該跨國科學團隊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國菁英,包含:哈佛、史丹佛、赫爾辛基大學及多間知名學術機構,該團隊在論文中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有著合適序列的簡單胜肽,能夠成為有效且划算的治療方式」,接著解釋這項胜肽與胺基酸鏈較短的胜肽相比,效果好上100倍。

大多數國人已完成接種3劑疫苗,若要等待HR2胜肽,研發出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及療法,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且未來變異株持續變化,這項療法對於未來變種病毒是否一樣有效,都是有待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Nanomolar inhibi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by an unmodified peptide targeting the prehairpin intermediate of the spike protein

Kailu Yang  etc

 

119 (40e22109901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吃飽後散步就能降血糖!醫師教穩定血糖靠三大原則

2022年9月6日 

血糖波動很無感!需監飯前、飯後自我監測

血糖控制對於糖友們極為重要,與未來預後、併發症機率、身體保護能力有極大關係,桃園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林嘉鴻主治醫師坦言:「 若病友沒監測血糖變化,他們對血糖的升高、下降確實是很無感的!」

其實做好血糖控制工作不單單只有糖尿病友,一般民眾也要對血糖有所認識,因為血糖的快速飆升和快速下降會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特別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有機會藉由生活型態調整,血糖是有機會回到正常值的。

到底該如何知道血糖的狀況,林嘉鴻說:「主要是需要配對試驗血糖,飯前跟飯後兩個小時做比對,依據每天不同餐的比對,可以了解血糖波動的狀況,有沒有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如此嚴密的監測主要是針對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

為什麼飯前、飯後血糖波動超大?

正常人血糖波動不會那麼大,理論應該飯前與飯後控制在 30 mg/dl,針對糖尿病友飯則是控制在 60 mg/dl 以內為佳,往往當飯前、飯後血糖差距過大,極有可能是當餐醣量過多、飲食不均衡,可能需要再次審視一下自己的飲食菜單,越早將血糖穩定控制越能控制相關併發症。

民眾別把穩定控制血糖想太複雜,林嘉鴻坦言:「只要吃飯要定時、定量,同時搭配適度的運動,並且選擇低 GI 的食物幫助血糖的波動,如果已經確診糖尿病醫師有開藥的話也一定規律服藥。」

 

吃飽散步2-5分鐘也對降血糖有幫助

先前《運動醫學》期刊發表一項研究,其實吃飽後散步的 2-5 分鐘,也對於降血糖有所幫助。該項研究主要是分析過去的研究資料,比較了坐著、站著、間單步行對身體胰島素和血糖水平影響,發現一天當中哪怕只是站起來多活動、散步,其實對穩定血糖都是有益處的。

研究也特別提到,因為血糖會在進食後 60-90 分鐘內飆升,想要藉由散步穩定血糖,在吃飽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有些本身還沒有運動習慣的糖尿病友,不妨先從三餐飯後簡單的散步、甚至站起來活動一下,對於飯後降低血糖都是有幫助。

林嘉鴻也提到:「藉由上述方式調整之後,我們會觀察一週到兩週,血糖雖然然後不會馬上改變,仍建議患者每天找至少一餐做飯前、飯後配對的血糖監測。」

參考文獻:

Buffey, A.J., Herring, M.P., Langley, C.K. et al. The Acute Effects of Interrupting Prolonged Sitting Time in Adults with Standing and Light-Intensity Walking on Biomarkers of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 52, 1765–1787 (2022). https://doi.org/10.1007/s40279-022-01649-4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279-022-01649-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做效果加倍!運動後洗三溫暖 可降低血壓和膽固醇

2022-08-17 11:50:54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想要降低血壓和膽固醇,別忘了在運動之後洗個三溫暖!《美國生理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刊出一篇芬蘭研究發現,與單獨運動相比,運動之後進行15分鐘的三溫暖,可獲得額外的心臟健康益處。


新研究證實 三溫暖效果媲美中強度運動


先前已有其他研究已闡明了三溫暖如何促進心臟健康的好處,因此該篇研究並沒有特別說明。不過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的研究員Earric Lee,也就是研究作者指出,新研究證實三溫暖對心血管的一些反應,可以與中等強度的運動效果媲美。


在為期8個星期的研究當中,47名年齡在30至64歲之間久坐不動的成年人被分為3組:每週3次,每次50分鐘的阻力和有氧運動;每週3次阻力和有氧運動,每次50分鐘,然後進行15分鐘的三溫暖;最後1組則是沒有運動或進行三溫暖。一般來說,跑步或快走等有氧運動可以加強心臟功能,而阻力運動則可鍛練肌肉增加肌力。

每位研究對象至少有1個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例如高膽固醇、高血壓、肥胖、吸煙或心臟病家族史。受試者被告知若在炎熱中感到不舒服,可以在15分鐘內就離開桑拿房,但研究過程中並沒有人這樣做。


收縮壓下降近9毫米汞柱 最大攝氧量增


研究之後發現,運動後進行三溫暖的人血壓和總膽固醇都低於不運動的人。具體來說,收縮壓下降了近9毫米汞柱,而總膽固醇則分布在從高到可接受的範圍之間。


與對照組相比,運動後進行三溫暖組和僅運動的組別來說,他們的最大攝氧量都增加了;最大攝氧量是指身體在運動時可以使用多少氧氣,這個數字越高,表示身體素質越好。研究發現,除了降低血壓和膽固醇之外,運動後洗三溫暖的人的最大攝氧量增加得更多。


協同效應更有益 但心血管疾病者須多注意


Pennsylvania州立大學運動機能學博士後學者S. Tony Wolf指出,三溫暖會帶來一些心臟健康益處是有道理的。像是熱量會使得血管變得比較寬,身體因此可以保持恆定的溫度,進而增加血流量和心率。熱療法還可以提高一氧化氮(NO)的可用性,一氧化氮對人體有許多益處,如對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S. Tony Wolf說,運動也能產生類似的好處,但如果能將熱量與運動訓練相加起來,就會產生協同效應,保護心臟健康的能力就更強大。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行三溫暖,像是患有嚴重、不穩定的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會因為低血壓而變得更加危險,因此應該避免進行三溫暖;但對於心血管疾病狀況穩定的人來說,風險就很小,但要切記多喝水,別讓自己脫水了。

鄭醫師補充:

上述報導參考文獻:

Earric LeeIiris KolunsarkaJoel KostensaloJuha P. AhtiainenEero A. HaapalaPeter WilleitSetor K. Kunutsor, and Jari A. Laukkane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022 323:3R289-R299

https://journals.physiology.org/doi/full/10.1152/ajpregu.00076.2022

2017年同一個的研究團隊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桑拿(烤箱)等同中等程度運動,有助於幫助血壓下降:

芬蘭的科學家發現,桑拿浴與多種健康益處有關。2017年發表的研究使用實驗設置,研究小組現在研究了桑拿熱暴露可能影響一個人健康的生理機制。他們對 100 名測試對象的研究證實,桑拿浴 30 分鐘可以降低血壓並增加血管擴張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心率,類似於中等強度的運動:

 

  1. Tanjaniina Laukkanen, Setor K. Kunutsor, Francesco Zaccardi, Earric Lee, Peter Willeit, Hassan Khan, Jari A. Laukkanen. Acute effects of sauna bathing 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2017; DOI: 10.1038/s41371-017-0008-z
  2. Earric Lee, Tanjaniina Laukkanen, Setor K Kunutsor, Hassan Khan, Peter Willeit, Francesco Zaccardi, Jari A Laukkanen. Sauna exposure leads to improved arterial compliance: Findings from a non-randomised experimental study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17; 25 (2): 130 DOI: 10.1177/20474873177376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日前發表在歐洲心臟病學會 (ESC) 期刊《歐洲心臟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吃香蕉、酪梨和鮭魚的女性可以減少飲食中鹽的負面影響1研究發現,富含鉀的飲食與降低血壓有關,尤其是在高鹽攝取的女性中。

眾所周知,高鹽攝取與血壓升高以及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有關,”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作者 Liffert Vogt 教授說。“健康建議的重點是限製鹽的攝取量,但當我們的飲食包括加工食品時,這很難實現。鉀有助於身體從尿液中排出更多的鈉。在我們的研究中,膳食鉀與女性的最大健康受益有關。”

該研究包括 EPIC-諾福克研究的 24,963 名參與者(11,267 名男性和 13,696 名女性),該研究在 1993 年至 1997 年間從英國諾福克的全科診所招募了 40 至 79 歲的參與者。平均年齡為男性 59 歲和 女性58 歲。參與者完成了一份關於生活習慣的問卷,測量了血壓,並收集了尿液樣本。尿鈉和鉀用於估計膳食攝取量。參與者根據鈉攝取量(低/中/高)和鉀攝取量(低/中/高)分為三組。

研究人員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和鈉攝取量後,分析了鉀攝取量與血壓之間的關係。鉀的攝取量(以克/天為單位)與女性的血壓有關——隨著攝取量的增加,血壓下降。當根據鈉攝取量(低/中/高)分析相關性時,僅在鈉攝取量高的女性中觀察到鉀與血壓之間的關係,其中每日鉀每增加 1 克與收縮壓降低 2.4 mmHg 相關血壓在男性中,鉀和血壓之間沒有關聯。

在 19.5 年的中位隨訪期間,13,596 名(55%)參與者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或死亡。研究人員在調整了年齡、性別、體重指數、鈉攝取量、使用降脂藥物、吸煙、飲酒、糖尿病和過往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後,分析了鉀攝取量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聯。在整個研究對象中,與鉀攝取量最低的人群相比,鉀攝取量最高的人群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了 13%。當分別分析男性和女性時,相應的風險降低分別為 7% 和 11%。飲食中鹽的含量不影響男性或女性鉀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係。

沃格特教授說:“結果證實鉀有助於保持心臟健康,但女性比男性受益更多。無論鹽攝取量如何,鉀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係都是相同的,這證明鉀還有其他保護心臟的方法,即增加鈉的排泄。”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至少攝取 3.5 克鉀和少於 2 克鈉(5 克鹽)。2高鉀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堅果、豆類、乳製品和魚。例如,115 克香蕉含有 375 毫克鉀,154 克熟鮭魚含有 780 毫克,136 克馬鈴薯含有 500 毫克,1 杯牛奶含有 375 毫克。

Vogt 教授總結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心臟健康的飲食不僅僅是限製鹽分,還可以提高鉀含量。食品公司可以通過在加工食品中用標準​​鈉鹽替代鉀鹽來提供幫助。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應該優先考慮新鮮的、未加工的食物,因為它們富含鉀和低鹽。”

參考文獻:

  1. Rosa D Wouda, S Matthijs Boekholdt, Kay Tee Khaw, Nicholas J Wareham, Martin H de Borst, Ewout J Hoorn, Joris I Rotmans, Liffert Vogt. Sex-specific associations between potassium intake,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the EPIC-Norfolk study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DOI: 10.1093/eurheartj/ehac3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吃一個酪梨持續六個月對超重或肥胖者的腹部脂肪、肝臟脂肪或腰圍沒有影響。然而,它確實導致不健康的膽固醇濃度略有下降。

在隨機試驗中,包括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研究小組還發現,吃酪梨的參與者在研究期間的飲食品質更好。

雖然之前的小型研究發現吃酪梨與降低體重、BMI 和腰圍之間存在聯繫,但這是迄今為止關於酪梨對健康影響的最大、最廣泛的研究,包括大量參與者和研究的時間長度。

“雖然酪梨不影響腹部脂肪或體重增加,但該研究仍然提供證據證實酪梨可以成為均衡飲食的有益補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埃文普格大學營養科學教授 Penny Kris-Etherton 說。“在這項研究中每天加入一個酪梨並沒有導致體重增加,還導致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略有下降,這些都是改善健康的重要發現。”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營養科學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娜·彼得森說,這項研究還發現,每天吃酪梨可以將參與者飲食的整體質量提高 8 分,滿分為 100 分。

“在美國,對美國人飲食指南的遵守情況普遍較差,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吃一個酪梨可以大大提高整體飲食品質,”彼得森說。“這很重要,因為我們知道更高的飲食品質與降低多種疾病的風險有關,包括心臟病、2型糖尿病和一些癌症。”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上,是與洛馬琳達大學、塔夫茨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聯合進行的,並得到了維克森林大學的協調支持。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為期六個月的實驗,招募超過 1,000 名超重或肥胖的參與者,其中一半被要求每天吃一個酪梨,而另一半則繼續他們的日常飲食,並被告知將他們的酪梨攝取量限制在更少一個月兩次以上。在研究之前和結束時,使用 MRI 精確測量腹部和其他器官周圍的脂肪。

羅馬琳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Joan Sabaté 說:“雖然每天吃一個酪梨並不能顯著改善腹部脂肪和其他心臟代謝風險因素,但每天吃一個酪梨並不會導致體重增加。” “這是正面的,因為從酪梨中攝取額外的卡路里不會影響體重或腹部脂肪,並且會略微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他們還發現,每天食用酪梨可使總膽固醇降低 2.9 毫克/分升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 2.5 mg/dL。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他們將繼續分析研究數據。例如,參與者沒有被告知如何每天吃鱷梨,未來的研究可以調查參與者如何將酪梨納入他們的飲食中,以及是否根據參與者吃酪梨的方式觀察到結果的任何差異。

參考文獻:

 

  1. Alice H. Lichtenstein, Penny M. Kris‐Etherton, Kristina S. Petersen, Nirupa R. Matthan, Samuel Barnes, Mara Z. Vitolins, Zhaoping Li, Joan Sabaté, Sujatha Rajaram, Shilpy Chowdhury, Kristin M. Davis, Jean Galluccio, Cheryl H. Gilhooly, Richard S. Legro, Jason Li, Laura Lovato, Letitia H. Perdue, Gayle Petty, Anna M. Rasmussen, Gina Segovia‐Siapco, Rawiwan Sirirat, April Sun, David M. Reboussin. Effect of Incorporating 1 Avocado Per Day Versus Habitual Diet on Visceral Adiposity: A Randomized Tri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2; DOI: 10.1161/JAHA.122.025657

 

鄭醫師補充:

2021年一項針對酪梨改善女性腹部脂肪的研究可對照參考:

每天一個鱷梨可以幫助女性重新分配腹部脂肪,使其更健康。105 名超重和肥胖的成年女性參加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該試驗每天提供一餐,持續 12 週。將酪梨作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的女性減少了更深的內臟腹部脂肪。

參考文獻:

 

  1. Naiman A Khan, Caitlyn G Edwards, Sharon V Thompson, Bridget A Hannon, Sarah K Burke, Anne D M Walk, Richard W A Mackenzie, Ginger E Reeser, Barbara H Fiese, Nicholas A Burd, Hannah D Holscher. Avocado Consumption, Abdominal Adiposity, and Oral Glucose Tolerance Among Persons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1; 151 (9): 2513 DOI: 10.1093/jn/nxab18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網》「嘿咻」有5大益處! 研究:女性護心、男性防攝護腺癌

2022/06/27 21:30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性行為不僅帶來高潮快感,對健康也有益處,根據外媒《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報導,有研究發現,針對女性能有效幫助心臟健康、降低血壓,男性則能降低攝護腺癌風險,至於男女更能增強免疫系統、緩解壓力以及改善睡眠等好處。另外,性還可以改善情緒、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

幫助心臟健康

性行為似乎對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尤其是對女性而言。根據2016年研究顯示,性活躍的女性發生心臟病風險較低。不過該研究還得出結論,過度刺激的性活動可能會增加男性心血管風險。但這結論與大多數早期研究相矛盾,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這種風險。

此外,患有心臟病患者應向醫生詢問,多少性行為是安全的。還應該具體說明,性行為的規律性和強度,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心臟的潛在壓力。

降低血壓

根據2016年的同一項研究還測量了血壓作為心臟健康的標誌之一。研究人員發現,對性生活表示滿意的老年女性患高血壓的可能性較小。然而,研究作者並沒有在老年男性身上發現同樣的結果。

美國心臟協會表示,高血壓會影響性慾和男性勃起能力,且高血壓藥物也會降低性慾導致勃起功能障礙。但它可能表明血壓和性健康之間存在聯繫,因此許多高血壓患者在性行為方面有安全問題,如果因高血壓藥物導致勃起困難,建議就醫診斷,並與醫師說明開出不同的藥物或劑量來減輕副作用。

增強免疫系統

研究發現,規律的性生活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有效性。且研究人員也發現,每週一到兩次性行為的人,體內的免疫球蛋白A(IgA)比其他人多。IgA是一種存在於黏膜組織中的抗體,例如唾液腺、鼻子和陰道組織。

另外,一項研究對女性進行試驗,以了解性活躍者和非性活躍者的免疫活性是否存在差異,該研究檢查了他們的免疫系統,在月經週期的不同時間點殺死不同傳染性病原體的能力。雖然結果表明各組之間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在得出任何結論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研究發現,高頻率射精可能會降低患攝護腺癌的風險。該研究調查了近3萬名男性,了解他們在生活的不同階段射精的頻率。研究發現,每月射精超過21次的人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低於每月僅射精4至7次的男性。

緩解壓力

性行為是一種自然的緩解壓力方式。根據2019年的研究顯示,與伴侶的親密關係對皮質醇水平的影響有關。皮質醇是一種類固醇激素,可在身體內循環以應對壓力。且研究人員也發現,無論是否有性行為,親密的表達都有助於男女性皮質醇水平恢復到正常範圍內。此外,性會觸發催產素、內啡肽釋放,進而達到減壓效果。

改善睡眠

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性行為對睡眠有荷爾蒙益處。不僅能減輕壓力和焦慮,相同激素也會導致嗜睡。此外,性行為會導致全身釋放催產素、多巴胺和內啡肽。一個人達到性高潮後,身體裡的催乳素會開始循環,幫助滿足感和放鬆感

參考文獻:

1.Liu H, Waite LJ, Shen S, Wang DH. Is Sex Good for Your Health? A National Study on Partnered Sexu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among Older Men and Women. J Health Soc Behav. 2016 Sep;57(3):276-96. doi: 10.1177/0022146516661597. PMID: 27601406; PMCID: PMC505267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52677/

2.Charnetski CJ, Brennan FX. Sexual Frequency and Salivary Immunoglobulin A (IgA).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4;94(3):839-844. doi:10.2466/pr0.94.3.839-844

3.Leitzmann MF, Platz EA, Stampfer MJ, Willett WC, Giovannucci E. 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Subsequent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JAMA. 2004;291(13):1578–1586. doi:10.1001/jama.291.13.1578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198487

4.Ditzen, Beate PhD; Germann, Janine PhD; Meuwly, Nathalie PhD; Bradbury, Thomas N. PhD; Bodenmann, Guy PhD; Heinrichs, Markus PhD Intimacy as Related to Cortisol Reactivity and Recovery in Couples Undergoing Psychosocial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January 2019 - Volume 81 - Issue 1 - p 16-25 doi: 10.1097/PSY.0000000000000633

https://journals.lww.com/psychosomaticmedicine/Abstract/2019/01000/Intimacy_as_Related_to_Cortisol_Reactivity_and.4.aspx

5.https://thesleepdoctor.com/physical-health/sleep-and-sex/

 

報導來源:

1.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6954

2.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7335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需要另一個理由來開始新的一天喝一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與那些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可能會降低急性腎損傷 (acute kidney injury,AKI) 的風險。

5 月 5 日發表在《腎臟國際報告》期刊上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喝任何數量的咖啡的人罹患 AKI 的風險降低了 15%,在每天喝 2 到 3 杯咖啡的族群中觀察到的降幅最大(降低22% - 23% 的風險)。

“我們已經知道,定期喝咖啡與預防慢性和退化性疾病有關,包括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病,”該研究的通訊作者、醫學博士、醫學博士 Chirag Parikh 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腎臟內科和醫學教授。“我們現在可以將 AKI 風險的可能降低添加到咖啡越來越多的健康益處列表中。”

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的描述,AKI 是“在幾小時或幾天內發生的腎功能衰竭或腎損傷的突發事件”。這會導致廢物在血液中積聚,使腎臟難以維持體內液體的正確平衡。

AKI 症狀因病因而異,可能包括: 排出體外的尿液太少;腿部和腳踝以及眼睛周圍腫脹;疲勞; 呼吸急促; 混亂; 噁心; 胸痛; 在嚴重的情況下,癲癇發作或昏迷。這種疾病最常見於腎臟受到醫療和手術壓力和併發症影響的住院患者。

研究人員利用社區動脈粥狀硬化風險研究(一項在美國四個社區進行的心血管疾病調查)的數據,評估了 1987 年至 1989 年間招募的 14,207 名中位年齡為 54 歲的成年人。參與者在 24 年期間接受了七次調查,以確定他們每天喝的 8 盎司咖啡的數量:零、一、二到三或三杯以上。調查期間,共記錄急性腎損傷1694例。

考慮到人口統計學特徵、社會經濟地位、生活方式影響和飲食因素,有喝咖啡的參與者與不喝咖啡的參與者相比,AKI 的風險降低了 15%。在調整其他合併症時——例如血壓、體重指數 (BMI)、糖尿病狀態、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和腎功能等等——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的人發生 AKI 的風險仍然降低 11%。

“我們懷疑咖啡影響 AKI 風險的原因可能是與咖啡因結合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咖啡因本身改善了腎臟內的灌注和氧氣利用,”Parikh 說。“良好的腎功能和對 AKI 的耐受性——取決於穩定的血液供應和氧氣。”

Parikh 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喝咖啡對腎​​臟可能的保護機制,特別是在細胞層面上。

“據推測,咖啡因可以抑制導致化學失衡的分子的產生和腎臟中過多氧氣的使用,”他解釋說。“也許咖啡因有助於腎臟維持更穩定的系統。”

Parikh 和他的同事指出,咖啡添加劑,如牛奶、半乳糖、奶精、糖或甜味劑也可能影響 AKI 風險,需要進一步調查。此外,作者說,飲用其他類型的含咖啡因飲料,如茶或蘇打水,應被視為一個可能的混雜因素。

鄭醫師補充:

咖啡除了咖啡因還有其他營養成分,例如核黃素、錳、鉀、鎂、維生素B3、維生素B5、多酚類物質…等營養素,而其中綠原酸這種高抗氧化成分的多酚類物質對身體的保護效果絕不下於咖啡因,關於咖啡的健康益處研究,個人不認為只是咖啡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Kalie L. Tommerdahl, Emily A. Hu, Elizabeth Selvin, Lyn M. Steffen, Josef Coresh, Morgan E. Grams, Petter Bjornstad, Casey M. Rebholz, Chirag R. Parikh. Coffee Consumption May Mitigate the Risk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Results From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 2022; DOI: 10.1016/j.ekir.2022.04.09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飯前喝少量乳清蛋白已被證明可以幫助 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在一項具有對該病進行飲食管理的潛力的研究中,2 型糖尿病患者在飯前喝了一種預先製作的含有低劑量乳清蛋白的飲品。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監測一周。

為了比較乳清蛋白的潛在益處,相同的參與者還花了一周時間喝了不含蛋白質的對照飲品,以相互衡量結果。

連續血糖監測結果顯示,餐前服用乳清蛋白補充劑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與沒有乳清蛋白的相比,他們平均每天多出兩個小時的正常血糖濃度。此外,與服用不含任何乳清蛋白的補充劑相比,他們的每日血糖濃度降低了 0.6 mmol/L。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人類營養研究中心和糖尿病研究小組的高級講師兼首席研究員 Daniel West 博士說:“雖然之前在實驗室進行了幾個小時的研究顯示了這種飲食干預的潛力,但這是人們第一次在正常生活中監控發現。

“我們相信乳清蛋白有兩種作用,首先,通過減慢食物通過消化系統的速度,其次,通過刺激一些重要的激素來防止血糖攀升太高

“隨著我們看到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罹患糖尿病,研究食品補充劑等藥物替代品的潛力變得更加重要。”

18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 7 天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前 10 分鐘喝了一小杯含 15 克蛋白質的 100 毫升飲料,並繼續服用處方糖尿病藥物。連續血糖監測追踪一周內的血糖濃度。

紐卡斯爾大學博士生 Kieran Smith 負責監督血糖監測並分析數據,他說:“人們能夠堅持這一配方,並喜歡這種建議在飯前服用、方便、美味、可以隨身攜帶的小型預製飲料的想法。”

該團隊打算進一步探索在更大規模和長達六個月的更長時間內運行該研究的非醫療干預的好處。他們還計劃研究替代蛋白質,例如來自豌豆、真菌和土豆等植物來源的蛋白質,為素食和宗教飲食需求提供選擇。

鄭醫師補充:

過去營養醫學的研究就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前,若能搭配蛋白質或是纖維,就能延緩血糖進入血液的速度,也保護在胰臟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免於承受過度的壓力,這種壓力往往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當然,同樣的飲食內容,但把順序擺對,可以增加特定腸道內分泌,進而幫助胰島素調控,幫助穩定血糖甚至是體重控制,已被近幾年的諸多研究證實。因此在食用碳水化合物(澱粉)之前,能透過簡單有效的飲食干預協助血糖的調控,對患者本人幫助血糖穩定助益很大,有血糖困擾的人不妨試試這種飯前引用乳清蛋白輕鬆簡單的飲食干預,應該對血糖控制能更有效率。

參考文獻:

 

  1. Kieran Smith, Guy S Taylor, Lise H Brunsgaard, Mark Walker, Kelly A Bowden Davies, Emma J Stevenson, Daniel J West. Thrice daily consumption of a novel, premeal shot containing a low dose of whey protein increases time in euglycemia during 7 days of free-living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 2022; 10 (3): e002820 DOI: 10.1136/bmjdrc-2022-00282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適量食用雞蛋可以增加血液中心臟健康代謝物的數量,他們近日在eLife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證實,每天最多吃一個雞蛋可能有助於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雞蛋是膳食膽固醇的豐富來源,但它們也含有多種必需營養素。關於食用雞蛋對心臟健康有益還是有害,存在相互矛盾的證據。2018 年發表在《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雞蛋(每天大約一個雞蛋)的人患心髒病和中風的風險大大低於不經常吃雞蛋的人現在,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關係,這項工作的作者進行了一項基於人群的研究,探索雞蛋攝取如何影響血液中心血管健康的代謝物。

“很少有研究關注血清膽固醇代謝在雞蛋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因此我們希望幫助解決這一差距,”第一作者、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理學碩士 Lang Pan 解釋說, 北京大學,北京,中國。

潘和團隊從中國嘉道理生物庫中選擇了 4,778 名參與者,其中 3,401 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377 人沒有。他們使用一種稱為標靶核磁共振掃描( targete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的技術來測量取自參與者血液的血漿樣本中的 225 種代謝物。在這些代謝物中,他們確定了 24 種與自我報告的雞蛋攝取量相關的代謝物。

他們的分析發現,吃適量雞蛋的人血液中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稱為載脂蛋白 A1(apolipoprotein A1),它是高密度脂蛋白 (HDL) 的組成部分,也被稱為“好膽固醇”。這些人的血液中尤其含有更多的大 HDL 分子,這有助於清除血管中的膽固醇,從而防止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阻塞。

研究人員進一步確定了 14 種與心臟病有關的代謝物。他們發現,與經常吃雞蛋的人相比,吃雞蛋少的參與者血液中有益代謝物的含量較低,而有害代謝物的含量較高

北京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系副教授、作者 Canqing Yu 說:“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為吃適量雞蛋如何有助於預防心臟病提供了潛在的解釋。”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驗證脂質代謝物在雞蛋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因果關係中影響的作用。”

“這項研究也可能對中國的國家飲食指南產生影響,”資深作者、北京大學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系博雅特聘教授李黎明補充道。“目前中國的健康指南建議每天吃一個雞蛋,但數據發現平均食用量低於此水平。我們的工作強調需要採取更多策略來鼓勵人群適度食用雞蛋,以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總體風險疾病。”

參考文獻:

 

  1. Lang Pan, Lu Chen, Jun Lv, Yuanjie Pang, Yu Guo, Pei Pei, Huaidong Du, Ling Yang, Iona Y Millwood, Robin G Walters, Yiping Chen, Weiwei Gong, Junshi Chen, Canqing Yu, Zhengming Chen, Liming Li. Association of egg consumption, metabolic marke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eLife, 2022; 11 DOI: 10.7554/eLife.729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對於 Long COVID 沒有醫學上認可的治療方法,但運動可能會打破發炎的惡性循環,發炎可能會在一個人從病毒中恢復數月後罹患上糖尿病和憂鬱症。

“我們知道 Long COVID 會導致憂鬱症,而且我們知道它可以將血糖濃度升高到人們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程度,這是一種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潛在危及生命的疾病,”Candida Rebello 博士說.,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學家。“運動可以提供幫助。運動可以解決導致血糖升高的發炎以及糖尿病和臨床憂鬱症的發展和進展。”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患有 Long COVID。但估計感染人數的 15% 到 80% 不等根據這些數據,路易斯安那州可能有多達 100 萬居民患有長期新冠肺炎。

 Long COVID  導致疾病控制中心描述為“一系列其他使人衰弱的症狀”,包括腦霧、肌肉疼痛和疲勞,這些症狀在一個人從最初的感染中恢復後可能會持續數月。

“例如,一個人可能不會因 COVID-19 而病得很重,但六個月後,在咳嗽或發燒消失很久之後,他們罹患糖尿病,”雷貝洛博士說。

一種解決方案是運動。Rebello 博士和她的合著者在《運動與運動科學評論》期刊上發表的“運動作為 COVID-19 持續性神經內分泌症狀的調節劑”中描述了他們的假設

“你不必跑一英里,甚至不必以輕快的速度走一英里,”雷貝洛博士說。“慢走也是鍛鍊。理想情況下,你會做一次 30 分鐘的鍛鍊。但如果你一次只能做 15 分鐘,那就試著做兩次 15 分鐘的鍛鍊。如果你只能步行 15 分鐘一次一天,就這樣做。重要的是嘗試。從哪裡開始並不重要。你可以逐漸建立到建議的運動強度份量。

“我們知道身體活動是健康生活的關鍵組成部分。這項研究證實,運動可以用來打破導致高血糖的發炎連鎖反應,進而導致 2 型糖尿病的發展或進展, ” Pennington Biomedical 執行董事 John Kirwan 博士說,他也是該論文的合著者。

鄭醫師補充:

為數不少的人染上新冠病毒,在急性期的症狀消失後,新冠病毒的陰影並未就此消失,因為身體過度免疫發炎所導致的 Long COVID產生的腦霧、肌肉疼痛和疲勞甚至是腦損及其他身體器官的實際損害所造成的慢性疾病甚至是精神疾病,才是挑戰的開始,目前醫療對於Long COVID並沒有標準的治療指引,若沒有獲得妥善的治療及改善,當事人因此失能甚至隨之而來的醫療照顧成本,恐怕難以估算。因此如何預防及治療Long COVID是接下來公衛系統的重大課題。

這篇研究報告建議的鍛鍊與運動,提醒大家最天然、有效的抗發炎抗氧化,逆轉過度發炎的妙方仍是適度規律的運動,不管預防或是對治Long COVID,都值得參考及付諸實行。

參考文獻:

  1. Candida J. Rebello, Christopher L. Axelrod, Charles F. Reynolds, Frank L. Greenway, John P. Kirwan. Exercise as a Moderator of Persistent Neuroendocrine Symptoms of COVID-19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2022; Publish Ahead of Print DOI: 10.1249/JES.00000000000002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保護腦細胞。一項針對這種關係所涉及機制的新研究發現,運動在維持胰島素和體重指數方面影響的作用可能有助於保護腦容量,從而有助於避免失智症。該研究發表在 2022 年 4 月 13 日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期刊 Neurology® 在線期刊

研究作者、Inserm 研究中心的 Géraldine Poisnel 博士說:“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體育活動如何影響大腦健康,這可能會指導我們制定策略來預防或延緩與年齡相關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下降。”法國卡昂。“身體活躍的老年人可以獲得心血管益處,這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大腦結構完整性。”

相比之下,研究人員發現,運動與大腦中葡萄糖代謝之間的關係不受胰島素或體重指數 (BMI) 的影響。在失智症患者中可以看到大腦中葡萄糖代謝降低。

該研究招募 134 名平均年齡為 69 歲且沒有記憶問題的人。這些人填寫了關於他們過去一年的身體活動的調查。他們進行了腦部掃描以測量體積和葡萄糖代謝。收集了有關 BMI 和胰島素濃度以及膽固醇、血壓和其他因素的資訊。

與體育活動最少的人相比,體育活動最多的人大腦中的灰質體積更高,平均約為 550,000 立方毫米 (mm³),而一班平均約為 540,000 立方毫米。當研究人員只觀察受阿茲海默症影響的大腦區域時,他們發現了相同的結果。

活動最多的人大腦中葡萄糖代謝的平均速率也高於活動最少的人。

較高的體育活動與人們大腦中有多少類澱粉蛋白斑塊無關。類澱粉斑塊是阿茲海默症的標誌物。

Poisnel 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些關係背後的機制。“通過體育鍛鍊保持較低的 BMI 有助於防止在老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胰島素代謝紊亂,從而促進大腦健康,”Poisnel 說。

該研究並未證明運動可以保護腦容量。它只顯示一個關聯。

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人們報告了自己的身體活動,因此他們可能無法準確記住它。

該研究得到了歐盟地平線 2020 研究和創新計劃、諾曼第地區和 MMA 未來企業家基金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Francesca Felisatti, Julie Gonneaud, Cassandre Palix, Antoine Garnier-Crussard, Florence Mézenge, Landeau Brigitte, Anne Chocat, Anne Quillard, Eglantine Ferrand-Devouge, Vincent de La Sayette, Denis Vivien, Gaël Chételat, Géraldine Poisnel. Rol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Brain Integrity Markers in Older AdultsNeurology, 2022; 10.1212/WNL.0000000000200270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027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稱,保持充足的水分可能會降低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上,發現終生攝取足夠量的水分不僅可以支持基本的身體功能,還可以降低未來發生嚴重心臟問題的風險。

心臟衰竭是一種慢性病,也就是心臟不能打出足夠的血液來滿足身體的需要時,它影響了超過 620 萬美國人,佔人口的 2% 多一點。在 65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也更常見。

“與減少鹽攝取量類似,喝足夠的水和維持水分是支持我們心臟的方法,可能有助於降低患心臟病的長期風險,”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和研究員 Natalia Dmitrieva 博士說。隸屬於 NIH 的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NHLBI) 心血管再生醫學實驗室。

在進行了發現脫水與心臟纖維化、心肌硬化之間存在聯繫的臨床前研究後,德米特里耶娃和研究人員在大規模人口研究中尋找了類似的關聯。首先,他們分析了 1987 年至 1989 年間參加社區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ARIC) 研究的 15,000 多名 45-66 歲成年人的數據,並分享了 25 年期間就診的資訊。

在選擇參與者進行回顧性檢視時,科學家們關注的是那些補充水分在正常範圍內並且在研究開始時沒有糖尿病、肥胖或心臟衰竭的人。最終分析中包括大約 11,814 名成年人,其中研究人員發現 1,366 人(11.56%)後來發展為心臟衰竭。

為了評估與水合作用的潛在聯繫,該團隊使用幾種臨床措施評估了參與者的水分補充狀態。觀察隨著體液量的下降而增加的血清鈉濃度,對於幫助識別罹患心臟衰竭風險增加的參與者特別有用。它還有助於識別患有心臟衰竭和左心室肥大(心臟擴大和增厚)風險增加的老年人。

例如,血清鈉濃度從每升 143 毫當量 (mEq/L) 開始的成年人——正常範圍是 135-146 mEq/L——與患有心臟衰竭的成年人相比,在中年發生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了 39%。較低的濃度。在 135-146 mEq/L 的正常範圍內,血清鈉每增加 1 mEq/L,參與者發生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5%。

在大約 5,000 名 70-90 歲的成年人的世代中,中年血清鈉濃度為 142.5-143 mEq/L 的人發生左心室肥大的可能性要高 62%。從 143 mEq/L 開始的血清鈉濃度與左心室肥大風險增加 102% 和心臟衰竭風險增加 54% 相關。

基於這些數據,作者做出結論,中年血清鈉濃度高於 142 mEq/L 與晚年發生左心室肥大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人員說,需要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這些初步發現。然而,這些早期關聯證實,良好的水分補充可能有助於預防或減緩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心臟變化的進展。

“在臨床檢查中可以輕鬆評估血清鈉和液體攝取量,並幫助醫生識別可能從學習補充水分的方法中受益的患者,”心血管再生醫學實驗室負責人 Manfred Boehm 醫學博士說。

液體對於一系列身體功能至關重要,包括幫助心臟有效地給血、支持血管功能和協調循環。然而,研究人員說,許多人攝取的量遠遠少於他們需要的量。雖然液體指南根據身體的需要而有所不同,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還提供了支持健康水分補充的提示,研究人員建議女性每天攝取6-8 杯(1.5-2.1 升)的液體,男性每天攝取 8-12 杯(2-3 升)的液體。

參考文獻:

 

  1. Natalia I. Dmitrieva, Delong Liu, Colin O. Wu, Manfred Boehm. Middle age serum sodium levels in the upper part of normal range and risk of heart failure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DOI: 10.1093/eurheartj/ehac1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評估了膳食纖維的攝取是否與老年人發炎的減少有關,以及纖維是否與心血管疾病呈負相關。結果發現,總纖維,尤其是穀物纖維,而非水果或蔬菜纖維,始終與較低程度的發炎和較低的 CVD(心血管疾病) 發病率相關。到目前為止,關於老年人纖維與發炎之間聯繫的數據有限,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發炎程度更高。研究結果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

該研究包括來自一個大型且特徵明確的老年人前瞻性世代的數據,以及有關飲食攝取、發炎和 CVD 發病率的詳細數據。該研究證實了先前觀察到的膳食纖維與 CVD 之間的關聯,並將這些調查擴展到包括纖維的來源、纖維與多種發炎指標的關係,並測試發炎調節與膳食纖維與 CVD 之間的關係。

在從 1989 年到 1990 年參加心血管健康研究的 4125 名成年人中,參與者接受了一份食物頻率問卷,該問卷被發放給那些在登記時尚未出現 CVD ,之後就發展為 CVD(中風、心肌梗塞和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死亡)的人,透過評估血液樣本的發炎指標,進行追蹤至 2015 年 6 月。

“較高的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較低的 CVD 風險相關。一個常見的假設是較高的纖維攝取量可減少發炎,從而降低 CVD 風險,”哥倫比亞梅爾曼學院流行病學助理教授 Rupak Shivakoti 博士說。“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我們現在了解到一種特殊類型的膳食纖維——穀類纖維——而不是水果或植物纖維與較低的發炎有關。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我們現在了解到穀物纖維具有減少發炎的潛力,需要在未來的干預研究中進行測試。”

Shivakoti 指出,儘管有數據發現,一般而言,纖維可能透過改善腸道功能、改變飲食和飽腹感(例如,減少脂肪和總能量攝取)以及改善脂質和葡萄糖代謝代謝而具有抗發炎作用,但為什麼是穀物纖維而不是蔬果纖維?是否與較低的發炎相關尚不清楚,需要進一步調查。此外,他指出,尚不清楚穀物纖維本身或富含穀物纖維的食物中的其他營養素促成了觀察到的關連。

“此外,我們了解到發炎調節在觀察到的穀物纖維與 CVD 之間的反向關聯中僅有些許作用,”Shivakoti 觀察到。“這說明發炎以外的因素可能與穀物纖維相關的 CVD 發生率降低發揮更大的作用,並且需要在未來對特定人群的干預中進行測試。

參考文獻:

 

  1. Rupak Shivakoti, Mary L. Biggs, Luc Djoussé, Peter Jon Durda, Jorge R. Kizer, Bruce Psaty, Alex P. Reiner, Russell P. Tracy, David Siscovick, Kenneth J. Mukamal. Intake and Sources of Dietary Fiber,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lder US AdultsJAMA Network Open, 2022; 5 (3): e225012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5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