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用藥物的治療 (5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家對於從事創意的產業的相關人員的既定印象,很難與健康生活聯想一起,然而,從事創意工作的人,若是想讓自己的創意更發達,不妨參考最新的研究。

根據發表於科學期刊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的最新研究發現:運動幫助創意更發達。相較於埋首於辦公桌整天坐著,運動更能刺激創意思考。

這項研究透過分散思考與單一思考的測試來受試者對於藉由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來鑑別,分散思考解決能力越高的人,創意能力越佳。

結果發現,規律運動的人,也幫助大腦創意思考能力提升。這邊的規律運動是指一周四至少四次的運動,例如騎自行車等運動。相較於沒有規律運動的人,規律運動者替代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較高,因此研究人員提醒:

健康的身體=健全的心智(Healthy body = sound mind)

如同我之前在部落格不只一次強調的,對心臟健康有幫助的,對大腦都有幫助。所以想要幫助創意思考的人,建議從規律的運動來做。

參考文獻:

Lorenza S. Colzato, Ayca Szapora, Justine N. Pannekoek, Bernhard Hommel. The impa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thinking.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3; 7 DOI: 10.3389/fnhum.2013.00824

 

2012年一篇研究亦提到,透過規律的有氧運動,對於認知功能提升確有助益:

Hayley Guiney, Liana Machado. Benefits of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for 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healthy population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012; DOI: 10.3758/s13423-012-0345-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喝小酒 護眼

眼部疾病、外傷、先天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都可能造成視力受損,就算戴眼鏡,也無法解決視力受損問題。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偶爾喝點酒或許可幫助保護眼睛,預防視力受損問題。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眼科」醫學期刊。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一項長期眼科研究,並探索抽菸、喝酒、運動習慣等因素是否會影響視力受損發生率。這項研究涵括近五千人,年齡介於四十三歲到八十四歲,時間從一九八八年到二○一三年。在這二十多年時間,共有百分之五點四的人出現視力受損問題。

研究顯示,每星期運動三次以上的人最不容易視力受損,研究人員調整各項變數後發現,常運動的人出現視力受損機率比不常運動者減少約百分之五十。

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偶爾喝酒的人比從沒有喝酒習慣的人更不容易視力受損。與沒有喝酒習慣的人相比,偶爾喝酒的人視力受損機率減少約百分之四十九。

 

 

鄭醫師補充:

過去研究發現:小酌往往比完全滴酒不沾的人長壽,但關鍵還是得規律運動。單單小酌,效果有限。

這篇研究亦提到:吸菸是最傷眼的,增加65%的視力受損機率,因為吸菸增加自由基,自由基過多,眼睛視力必然受影響,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Relation of Smoking, Drink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to Changes in Vision over a 20-Year Period: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

Ronald Klein, Kristine E. Lee, Ronald E. Gangnon, Barbara E.K. Klein

Ophthalmology - 03 March 2014 (10.1016/j.ophtha.2014.01.003)

http://www.aaojournal.org/article/S0161-6420(14)00011-6/fulltext

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196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蒜殺菌功能強大 腸胃病不用愁

 

大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尤其是具有獨特生物活性的大蒜素,對各種細菌、病毒具有強大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可用於急慢性腹瀉、咽喉炎、感冒咳嗽、慢性胃炎、胃潰瘍的防治,食用大蒜還對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大蒜既可調味,又能防病健身可謂「天然的抗生素」。以前沒有抗生素時,要是傷口長了膿皰癤子,老人家都會將蒜瓣搗爛,敷在患處以盡消毒殺菌之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蒜的殺菌功效在於「大蒜素」,它對多種球菌、桿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所以被視認為是天然的盤尼西林(青黴素)、天然廣譜抗生素。

要發揮大蒜的抗菌效果,盡可能使用生大蒜,而不非煮熟的大蒜。因為大蒜素對溫度很敏感,溫度越高大蒜素分解得越快。有研究發現,大蒜提取液放在0度C的環境下,裡面的大蒜素會很穩定。連放五天後再測量,大蒜素的含量幾乎沒有明顯下降。但是倘若放在五十度C的環境下,大蒜素在隔日就幾盡消失。可想而知,只要將大蒜通過加熱,裡面的大蒜素就會被破壞,抗菌殺毒的效果就會減弱。

病毒性的腹瀉,可以試著食用生大蒜的方法來治療。但有個地方需注意,腹瀉時不建議只吃生大蒜,因為此時腸道較敏感,大蒜帶有一定的刺激性,單吃的話,反而會刺激腸道分泌更多液體,加重腹瀉。若配上米粥來吃,就可消除這個副作用。

  

鄭醫師補充:

很多醫師感冒不吃感冒藥,會吞大蒜,因為大蒜會幫助抑制病毒以及細菌,還會活化身體的免疫系統。但大蒜對於健康的好處,不只上述文章內容而已。

根據已經發表的研究,大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甚至幫助心血管健康:

  1. Sovová M, Sova P (May 2004). "[Pharmaceutical importance of Allium sativum L. 5. Hypolipemic effects in vitro and in vivo]". Ceska Slov Farm (in Czech) 53 (3): 117–23. PMID 15218732. 
  2. Ashraf, R., et al. Effects of garlic on dyslipid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17(3):60-64, 2005.
  3.  Ashraf, R; Aamir, K; Shaikh, AR; Ahmed, T (2005 Jul-Sep). "Effects of garlic on dyslipid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ournal of Ayub Medical College, Abbottabad : JAMC 17 (3): 60–4. PMID 16320801. 
  4.  

也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以及降血脂:

  1. Steiner M, Lin RS (June 1998). "Changes in platelet function and susceptibility of lipoproteins to oxidation associated with administration of aged garlic extract". J Cardiovasc Pharmacol 31 (6): 904–8. doi:10.1097/00005344-199806000-00014. PMID 9641475. 
  2.  Kojuri J, Vosoughi AR, Akrami M (March 2007). "Effects of Anethum graveolens and garlic on lipid profile in hyperlipidemic patients". Lipids Health Dis 1 (6): 5. doi:10.1186/1476-511X-6-5. PMC 1821028. PMID 17328819.

對降低同半胱胺酸,穩定血糖也有助益:

關鍵是大蒜含豐富維他命C,因此也可以預防壞血病:

Jones W, Goebel RJ (2001). "Garlic and Health". In Watson RR. Vegetables, Fruits, and Herbs in Health Promotion. Boca Raton: CRC Press. pp. 205–216.

此外,大蒜也可以提升性功能,原因是刺激腦下垂體刺激素分泌,增加睪固酮的產生:

Oi, Y; Imafuku, M; Shishido, C; Kominato, Y; Nishimura, S; Iwai, K (2001 Aug). "Garlic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testicular testosterone and decreases plasma corticosterone in rats fed a high protein diet.".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1 (8): 2150–6. PMID 1148141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過50 強化肌力訓練

健康專家表示,年過50歲的人或許得考慮調整運動計畫,理由是隨著年紀增長,也面臨了關節愈來愈僵硬、運動傷害復原變慢以及淨體重(LBM,減除脂肪後體重)減少的狀況。

研究已顯示,即使到了90歲,仍能增強肌肉,因此50歲是開始舉啞鈴鍛鍊肌力的好時機

「年過50的肌力訓練」(Strength Training Past 50)一書共同作者魏斯柯特(Wayne Westcott)表示,隨著年齡增長,維持身體淨體重變得愈來愈難。

麻州南岸YMCA健康研究主任魏斯柯特說:「體態良好的男性,淨體重與脂肪比平均是85%比15%,女性則是75%比25%。」

他表示:「這點隨著年紀增長愈來愈具挑戰性,但若進行肌力訓練,就能維持淨肌肉直到大約70歲。」

魏斯柯特並認為心臟訓練一樣重要。

他表示:「我們建議每週進行2到3次20到30分鐘的阻力訓練,以及4到5次同時間的有氧運動。」

 

 

 

鄭醫師補充:

一般研究經常提到有氧運動,但有氧運動對於肌肉的維持與增強,不如重量訓練效果好。肌肉質量越高,身體體溫不容易掉,且有助於血糖以及新陳代謝還能保護關節,一舉數得!

重量訓練幫助身體維持肌肉,最好著重於核心肌群以及下肢的肌肉鍛鍊,再配合上肢的阻力訓練,效果較佳。原因是核心肌群以及下肢的肌肉質量比較高(比較大塊)。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patriotledger.com/x919120787/KEEPING-FIT-Add-muscle-lose-fat?rssfeed=tru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氧運動 減少失明機率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規律進行中度有氧運動,可幫助減緩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速度。當眼睛黃斑部受到損害,規律做中度有氧運動有助維持黃斑部神經細胞功能運作,細胞結構也較能維持完整。

這項研究即將發表於二月十二日所出版的「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退化性黃斑部病變常造成年長者失明,主要原因在於黃斑部感光神經細胞逐漸死亡,導致視力衰退。過去有些動物、臨床實驗顯示,運動可以保護神經,避免一些神經退化性疾病、減少神經受損機率。不過很少人花時間研究運動是否能影響視力。

美國亞太蘭大退伍軍人視力與神經損傷復健醫學中心、美國艾默理大學大學研究團隊以老鼠進行實驗,讓老鼠眼睛接受亮光照射,進而引起老鼠眼睛黃斑部逐漸退化,研究人員在老鼠接受亮光刺激前後兩星期讓牠們跑跑步機。結果顯示,跑步機訓練似乎可以幫助老鼠保留黃斑部感光細胞功能,感光細胞較不容易死亡。

研究作者指出,這是首次研究報告發現只要透過簡單運動,就能幫助維持黃斑部健康、保存視力,避免視力一再退化。這代表未來透過運動,或將運動、藥物治療相互結合,或許可以進一步改善一些眼科疾病,減少患者失明機率。

  

鄭醫師補充:

儘管這只是動物實驗,但卻足以提醒我們運動不僅對於心血管以及大腦功能有幫助,同時還能幫助減緩眼睛黃斑細胞病變,預防失明。

Eric C. Lawson, Moon K. Han, Jana T. Sellers, Micah A. Chrenek, Adam Hanif, Marissa A. Gogniat,Jeffrey H. Boatright, and Machelle T. Pardue. Aerobic Exercise Protects Retinal Function and Structure from Light-Induced Retinal Degenerat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February 2014 DOI: 10.1523/JNEUROSCI.2062-13.201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研究:檸檬或可預防脂肪肝


日本「三重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發現在檸檬當中,可能含有一種能夠「預防脂肪肝」的成分,或許有助於預防肝硬化和肝癌。

 研究人員說,一般人只知道地中海沿岸的居民,不太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認為可能是他們飲食當中的「橄欖油」與紅酒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三重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注意到,地中海地區的檸檬消費量也非常大,但先前的研究中,卻很少研究到檸檬與健康的關係,因此他們決定進行這項研究。

他們後來發現,檸檬中的一種成份,可以遏止人體肝臟細胞中的脂肪蓄積,因此,他們確定檸檬有助於預防脂肪肝。接下來他們也希望證實,檸檬是否也對預防肝硬化與肝癌,也具有顯著成效。

 

 

鄭醫師補充:

檸檬本身含多種生物類黃酮,對於預防肥胖以及協助代謝症候群改善有幫助。研究中提到的檸檬特殊成分為eriocitrin (eriodictyol 7-rutinoside),主要與粒線體功能活化,增加脂肪代謝有關有關。

參考文獻:

Eriocitrin ameliorates diet-induced hepatic steatosis with 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Journal name: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4,Article number:3708
DOI:doi:10.1038/srep03708
Received 12 April 2013
Accepted 10 December 2013
Published 15 January 201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2週咳不停 糖漿別喝上癮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6日電)這一波流感疫情,大多數病患咳嗽不止,門診醫師也發現病患把止咳藥水當糖水天天喝,不但會喝上癮,還可能而掩蓋病因。

台北中山醫院感染科謝從閭醫師表示,最近2到3週,診間的咳嗽聲從開診到門診結束幾乎沒停過,有咳嗽症狀的患者比1個多月前激增近5成,許多患者都要求鎮咳藥水或止咳藥,甚至希望醫生多開幾瓶藥水,也有不少人一咳嗽就猛喝感冒糖漿,令人擔心會喝上癮。

「咳嗽別急著止咳」,謝從閭強調,有一名70歲老翁,3個月來咳嗽不止, X光檢查顯示胸腔一片霧茫茫,疑似罹患肺癌或肺結核,到另一家醫院尋求第二意見時,發現過度服用止咳藥,痰排不出,累積造成肺部積痰阻塞,才會X光狀似罹癌。

一名61歲婦女飽受咳嗽及氣喘之苦,不時會咳到嘔吐或尿失禁,去年底因嚴重咳嗽,走路、走路都困難,經感染科醫師做了痰染色顯微鏡檢查,認為是非典型性感染,導致氣管收縮引發氣喘,經適當藥物治療後,才逐漸改善咳嗽困擾。

台語俚語「先生驚治嗽」,謝從閭說,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刺激的反射反應,目的是排出異物、髒東西,維持呼吸道通暢與乾淨,許多呼吸道感染都會引起咳嗽,包括季節性流感、新型禽流感、肺結核,還有更多細菌感染,另外非典型的感染、過敏氣喘等疾病,也會以咳嗽來表現。

謝從閭指出,止咳藥物或糖漿只可以潤喉,無法真正止咳,許多止咳藥物大多含有可待因,直接作用在腦部的咳嗽中樞,降低呼吸道黏膜對外來刺激物質的敏感度,減少咳嗽反射動作的產生。目前可待因在台灣屬管制藥品,屬於具有成癮性的止咳藥物,要依照醫師的指示服藥。

他表示,痰咳不出來才糟糕,可能引發肺炎、肺膿瘍、敗血症、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大多數的類流感症狀都會自然痊癒,症狀不會超過2週,如果超過2週,不要再吃止咳藥,就要請專科醫師診治。1030126

 

 

鄭醫師補充:

感冒糖漿或者止咳藥水,裡面含可待因,這是結構類似嗎啡的管制藥品,持續服用,容易產生依賴以及上癮,何況,咳嗽是身體自然機制,咳代表身體想排異物或者是痰,排不出來造成肺部淤積,情況更慘。這個道理跟腹瀉不能隨便止瀉的道理一樣。

一直咳也不是辦法,一般感冒或者過敏引發的咳嗽,可以考慮一種非藥物療法:高劑量的維生素C,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拒絕庸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適度曬太陽 有助降血壓

(法新社巴黎20日電) 研究今天指出,適度曬太陽可能有助降低高血壓。高血壓是心臟病發與中風的危險因子。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陽光能改變皮膚的一氧化氮濃度,使血管擴張,達到降血壓的作用。

英國南部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Southampton)實驗醫學教授費利許(Martin Feelisch)說:「少部分的一氧化氮就會從皮膚進入循環系統,擴張血管。」

他說:「血壓一旦降下來,心臟病發與中風的風險也跟著降低。」

研究對象是24名志願者,實驗分成2階段,在第1階段,研究人員讓受試者接受助曬燈照射,吸收紫外線與熱能,時間持續20分鐘;在第2階段,研究人員阻隔紫外線,只讓燈發出熱能,時間也是20分鐘。

研究結果支持血壓與心血管疾病關連。心血管疾病好發率已知會隨季節與居住緯度而異。

在冬天以及在較高緯度的地區,心血管疾病好發率較高,陽光紫外線也在這個季節與這些地區較低。

費利許說:「避免過度曝曬是預防皮膚癌的關鍵,但完全不曬太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發表在「研究皮膚科學期刊」(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之前研究告訴我們維生素D濃度比較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較高,維生素D濃度是否充足?與曬不曬太陽有直接相關。這篇報導則直接告訴我們,曬太陽有助於體內的一氧化氮(NO),從皮膚進入血管,一氧化氮對於血管有舒張的效果,因此可以幫助血壓調控更理想。

冬天氣溫低,本來就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若再加上天冷不願外出曬太陽,或者天氣陰雨不斷,即使外出也不一定有太陽可曬,血壓不穩定的狀況會更惡化。

營養補充品方面,除維生素D外,可以考慮卵磷脂、Omega-3脂肪酸、B群(尤其是B3)、維生素E、C還有Q10的補充。透過減壓放鬆,也能有效幫助血壓調降。

參考文獻:

UVA Irradiation of Human Skin Vasodilates Arterial Vasculature and Lowers Blood Pressure Independently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doi:10.1038/jid.2014.27

http://www.nature.com/jid/journal/vaop/naam/pdf/jid201427a.pdf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年過90 運動依然有益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老骨頭也一樣要運動!國外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即使年過90,定期的肌肉與耐力訓練也有益身心,一週運動2次並持續3個月,也能提升身體的柔軟度、力量與耐力。研究員說,持續運動的老人比較不會罹患疾病或因意外受傷。

專家表示,多數的退休人士並不了解定期運動為他們帶來的益處。西班牙拿瓦拉大學將24名年齡介於91至96歲的人分成2組,進行3個月的研究,其中一組11人每週運動2次,進行較劇烈的肌肉及平衡訓練。另一組13人則進行較和緩的伸展及彈性訓練。

訓練結束後,研究員發現,第一組人不但走路速度大幅提升,他們的髖部及膝蓋柔軟度也跟著提高。研究員表示,他們的肌肉密度提高,更容易從椅子上站起來,也較不會跌倒。另一組人在生理上則沒有展現明顯的進步。

領導研究的伊斯基耶多教授說,缺乏運動會導致肌肉的流失及身體虛弱,「運動訓練可提高身體機能、減低摔倒的風險,並提高肌肉力量。」他進一步指出,透過運動將有助防止老化、改善身心健康,並協助他們適應所處的環境。

英國先前的研究也發現,人們即使60歲後才開始運動也能獲益良多,且會減少老化的徵兆。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指出,與長期不運動的人相比,經常運動且持續4年的老年人,他們的身體健康可以提升7倍之多。

研究員說,定期運動不但降低罹患疾病與受傷的風險,也可以促進心理健康、使心智保持敏銳,並且維特一個健康的社交生活。

此研究發表在「年齡」期刊。

 

 

 

鄭醫師補充:

我們常說一句俗語:活到老,學到老。若以這篇報導來看,可以改成活到老,動到老。不管如何,規律運動,維持耐力與肌力,就是提醒身體用進廢退,也就是不運動身體就會生鏽,運動了,身體就會越來越聽話且聽使喚。

參考文獻:

September 2013

Multicomponent exercises including muscle power training enhance muscle mass, power output,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institutionalized frail nonagenarians

 

Title
Multicomponent exercises including muscle power training enhance muscle mass, power output,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institutionalized frail nonagenarians
Journal AGE


DOI 10.1007/s11357-013-9586-z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57-013-9586-z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腔也要排毒!「油漱法」3好處

都說「病從口入」,許多病菌都是經由口腔進入身體,造成身體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進而導致許多疾病的產生。在印度有一種留傳千年的自然療法叫做「油漱法」(Oil Pulling),可以幫助減少牙齒間細菌、病毒的滋生,進而改善口腔健康、促進身體健康;美國《赫芬頓郵報》更有專家指出,此種天然療法可以達到3大療效,包括讓牙齒變白、皮膚變好等。

「油漱法」又稱為油拉或油拔法,源自於古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學,主張「萬病源於口」,口腔內有大量的細菌和微生物,若牙齒因為牙齦和牙周病變而產生出血或潰瘍情形,細菌和微生物就容易進入血液,例如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在口腔繁殖並進入血液的話,就容易引起身體炎症,例如心臟病;進行40天油漱法後,就能降低口腔內2成左右的細菌。

【油拔法】

1.剛開始嘗試的話,可以選在飯前或空腹時進行,可先喝一杯水。

2.取2~3茶匙的椰子油含在嘴裡,像漱口一樣將油浸遍牙齒、牙齦各處,讓油和唾液混和,約15~20分鐘後就會呈乳白色,將油吐到垃圾桶中。

3.用水漱口完喝一杯水清潔,每天至少進行一次以上步驟。
 

剛開始做油漱法時,因為體內排毒現象,會感覺口腔、喉嚨、鼻子出現流鼻涕、喉嚨有痰等症狀,也有可能會有拉肚子、噁心等反應。但過了一周之後,就會發現不舒服症狀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感覺到皮膚變好、牙齦牙齒乃至整個口腔也變更健康。

【油拔法的3個好處】

1.有助美白牙齒:椰子油含有天然抗生素和抵抗病毒的效果,可以清潔牙齒表面,讓牙齒去除表面黃垢,變較為亮白,也可以幫助改善牙齦健康、消除口中異味。

2.消滅臉上痘痘:因為油拔法有很好的排毒效果,有效清除口腔以及隱藏在牙齒之間和牙根管等部位的細菌,因此自然也會減少皮膚發炎、皰疹情形。

3.讓皮膚變好、氣色佳:油在嘴巴中將微生物吸附出來,清除牙齒與牙齦之間的髒汙,消除口腔中的細菌,同時也等於為身體進行了排毒,對於偏頭痛、失眠、牙疼、牙齦出血等都可能有改善效果。體內毒素排盡,皮膚自然也會變得光滑亮麗。

 

鄭醫師補充:

這個方式,之前曾有營養師跟我分享過,我自己身體力行一段時間,感覺還不錯,建議大家選用優質的處女冷壓椰子油來試試。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紅黴素可治乾眼症

 

乾眼症是很普遍的一種眼科疾病,而眼瞼瞼板腺功能異常常會引起乾眼症,為乾眼症主因之一。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並沒有核准任何藥物可治療瞼板腺功能異常。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利用抗生素「紅黴素」(Azithromycin)或可幫助治療瞼板腺功能異常所造成的乾眼症。

美國斯格本斯眼科研究所、麻州眼科醫醫院與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上述研究。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斯格本斯眼科研究所、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劉洋(YangLiu,音譯)表示,研究顯示,有一種稱為「紅黴素」的抗生素藥物可直接刺激人類眼瞼瞼板腺上皮細胞,改善眼瞼瞼板腺功能。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醫學會-眼科醫學期刊」(JAMA Ophthalmology)。

在臨床觀察上,結果非常明顯,在美國,目前大多使用紅黴素治療瞼板腺功能異常,不過都是適應症外用藥,代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還沒有針對這種藥物在治療瞼板腺功能異常上進行效果評估,現在也還沒有核准這種藥物用於治療瞼板腺功能異常。

紅黴素這種藥物通常用於對抗感染、對抗細菌入侵,醫界認為這種藥物有效是在於藥物可能抑制瞼板腺功能異常相關發炎反應,或阻止眼瞼細菌孳生。

研究資深作者大衛‧沙利文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紅黴素會直接作用於瞼板腺上皮細胞,刺激細胞分化,這樣就能增加油脂分泌數量,並改善皮脂腺全漿分泌。

研究人員期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可以核准醫界使用紅黴素治療瞼板腺功能異常所造成的乾眼症,讓更多患者受惠。

 

 

鄭醫師補充:

除了眼科醫師建議的人工淚液、避免環境太乾燥、太陽眼鏡或者上述研究報告提到的紅黴素,有些小秘訣可以試試。

1.減少鹽分攝取。要看是否有效?早上起來喝一杯水(跟咖啡杯容量差不多),眼睛乾澀以及視力狀況迅速改善,這個方式可能幫得上忙。白天也可以長是多喝純水試試。

2.補充必須脂肪酸DHA的食物來源以及營養,外加維他命B6和C。

3.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一般而言,吸菸、喝酒過量、藥物使用以及熬夜或者生活作息不正常、慢性壓力等等,都會增加自由基來增加乾眼症的發生機會,因此抗氧化的加強,例如增加深綠色蔬菜、莓類食物的攝取,補充抗氧化營養補充品等等。

4.補充鉀和鋅,鉀太低容易導致乾眼。海藻、小麥胚芽、杏仁、美洲山核桃、香蕉、葡萄乾以及椰棗等等可以考慮。

鋅則是眼睛相關細胞代謝過程中重要的輔酶,補充食物鋅的來源,例如海藻、啤酒酵母、紅棗、魚、啤酒酵母、肝臟、菇類、葵花子、豆莢類以及全穀類等等食物來源。

 

參考文獻:

Liu Y, Kam WR, Ding J, Sullivan DA. Effect of Azithromycin on Lipid Accumulation in Immortalized Human Meibomian Gland Epithelial Cells. JAMA Ophthalmol. 2013;():. doi:10.1001/jamaophthalmol.2013.6030.

http://archopht.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792853

http://www.livestrong.com/article/80865-foods-dry-eye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日一蘋果 降低慢性病風險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古諺,在最新研究中又再度獲得證實。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50歲以上民眾每天吃一顆蘋果,可以避免8千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專家認為,日常飲食多攝取蔬果的確有益人體健康,但目前已經在服藥的人,千萬別因此貿然停藥。

牛津大學研究者以每天服用「司他汀類」(Statins)藥物的民眾與每天吃蘋果的民眾進行對照分析,並從模組推算兩者可減少50歲以上民眾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的人數,結果發現每天服用司他汀類藥物的人,可因此減少死於心血管疾病人數達9400人;但如果每天吃蘋果,同樣可以減少8500人死亡。

除了數據相差不遠外,服用藥物還可能有副作用。研究者發現,每天服用司他汀類藥物,可能額外造成1千多人出現「肌肉病變」(myopathy),糖尿病例則多出1萬多人。因此,英國中風協會研究部副主任寇爾曼表示,民眾的確可以從均衡的飲食獲得益處,他說,「蘋果是抗氧化物與類黃酮的天然來源,這些成分都有益人體健康。研究證實,搭配蔬菜水果的健康飲食內容中,吃一顆蘋果便可以降低中風或心臟疾病的風險。」

研究者布里吉斯表示,「只要在飲食內容上做些改變,就可以產生如此的效果,雖然已經服藥的民眾無需因此停藥,但是一般人多吃水果總是好的。」

英國心臟基金會代表特博德表示,「水果有益健康,但是千萬別以水果取代司他汀類藥物,因為這次研究結果已經指出可以減少死亡。」

根據統計,目前約有800萬英國人每天服用司他汀類藥物,如果其他500萬人同樣服用該藥物,則一年可以再避免2千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不過專家擔心藥物可能產生其他副作用,包括失眠甚至肺部異常。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期刊。

  

鄭醫師補充:

「司他汀類」(Statins)藥物是臨床上目前用於降低膽固醇最常用的藥物。而臨床上常見的副作用便是肌肉病變和血糖代謝異常導致得糖尿病風險,一般內科醫師對此類藥物副作用並不陌生。

這篇研究提醒大家,透過天然水果的抗氧化與類黃酮物質,有助於身體提升抗氧化以及抑制發炎的效果,進而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http://www.bmj.com/press-releases/2013/12/17/apple-day-keeps-doctor-away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周周做運動 降腎結石風險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一周只要稍微做點運動,像健走一小時或走路約三小時,就能減少腎結石風險,罹患腎結石風險最多可下降百分之三十一。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八萬四千多名更年期女性資料,比較其飲食、運動習慣。結果發現,只要規律進行輕度運動,就能預防腎結石形成。即使只是做點園藝工作,也能幫助抑制腎結石發生。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腎臟病學會期刊」。

研究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馬修‧索倫森醫師表示,研究顯示,不需要特別做跑馬拉松,就算只做少量運動,也許也能降低腎結石風險,運動強度似乎不是重點,只要有運動習慣就能幫助保護腎臟。

目前腎結石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女性,更容易出現腎結石。有些學者認為,腎結石不只與腎臟有關,很可能是全身系統性疾病。有些研究指出,腎結石與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臟病息息相關。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肥胖的人很容易出現腎結石,如果一天攝取熱量超過兩千兩百卡,出現腎結石風險就會增加百分之四十二。

索倫森醫師指出,想要讓身體更健康,避免發生腎結石,就要多注意飲食熱量攝取,並好好控制體重,以免體重直線上升。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道與腎臟疾病研究所資訊,腎結石患者在排尿時可能會感覺疼痛,也可能出現血尿症狀,有些患者在背部、下腹部會有疼痛感覺,疼痛可能持續很短時間,但也可能維持很長時間,疼痛時患者可能還會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如果腎結石較小,腎結石也可能順利通過泌尿道而沒有引起任何症狀。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最早在今年五月的美國泌尿科年會發表過。這篇研究報告主要提醒我們:腎結石可能是代謝症候群的結果,也就是身體因為代謝變差,因此,跟著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臟疾病一起發生的可能性跟著提高。因此,除了規律運動,飲食控制也極為重要,關鍵是體重控制。

參考文獻:

Activity, Energy Intake,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Kidney Ston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Report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 Mathew D. Sorensen,
  • Thomas Chi,
  • Nawar M. Shara,
  • Hong Wang,
  • Ryan S. Hsi,
  • Tonya Orchard,
  • Arnold J. Kahn,
  • Rebecca D. Jackson,
  • Joe Miller,
  • Alex P. Reiner,
  • and Marshall L. Stoller

JASN ASN.2013050548;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December 12, 2013, doi:10.1681/ASN.2013050548

http://jasn.asn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12/11/ASN.2013050548.abstract

原文參考報導:

http://www.medpagetoday.com/MeetingCoverage/AUA/3888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吃含油脂魚類可降低老人智力衰退風險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五日專電)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規律性的食用鮪魚或其它含有油脂的魚類,不但能減少老年人智力衰退的風險,也能使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避免發生腦部疾病。


 


比利時通訊社」今天報導,根據芬蘭對三千六百六十名六十五歲以上男女進行的研究結果,每週至少食用三次鮪魚或其它含有Omega-3豐富脂肪酸魚類的老年人,發生經常會造成老年痴呆毫無預警腦部病變及其它腦部疾病的風險,約較未能規律性食用上述魚類的老年人低百分之二十六。


 


研究結果並顯示,如每週僅食用一次含有油脂的上述魚類,將能降低百分之十三發生腦部疾病及腦部受損的風險。


 


由芬蘭庫奧皮奧大學進行的研究同時顯示,規律性食用上述魚類的老年人,腦脊椎的灰色物質也較少會損壞。


 


不過,報導指出,參加這項研究的庫奧皮奧大學人員表示,雖然規律性食用鮪魚及其它含有油脂魚類,具有對抗失憶及發生腦部疾病的保護性效果,但並未證實在規律性食用油炸魚時,也會獲得同樣的效果。


    


這篇報導提醒大家,適當的補充魚類,可以從中攝取足夠的OMAGA-3來幫助腦部功能,防止退化。建議大家有機會應多補充含OMAGA-3的食物或營養品。植物性來源可以考慮亞麻仁油,但因為OMAGA-3含量只有5%,故攝取量須多一些。此外,一些藻類或從藻類萃取出來的DHA也可以考慮。魚油,一定要有純度認證(第三獨立檢驗室的背書)才能安心服用,一般海狗油或海豹油因為是吃魚為生,以食物鏈的觀點看來,比魚類更容易累積重金屬,故選購上要更注意。OMAGA-3的適量補充好處多多,文獻上的研究像是過敏、心血管問題、注意力缺乏或過動、眼睛保健、關節、結腸功能及情緒提升與穩定上,都有助益,所以有人又稱OMAGA-3是萬能的特效藥,由於OMAGA-3身體無法自行製造,一定要從外面補充,建議大家一定在平時就注意是否補充足夠的OMAGA-3來保健身體。一般常見的好油像橄欖油或葡萄籽油等等,是以OMAGA-6為主,現在普遍的狀況就是OMAGA-3對OMAGA-6攝取的比例太低,導致許多因OMAGA-3缺乏引起的身體疾患越來越多,所以一定要額外補充OMAGA-3來保健身體。


最後補充:這裡提到的魚油不是魚肝油,一般魚肝油含有高量的維他命A和D,攝取過量有中毒的危險。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研究證實:芝麻油可降低膽固醇與血壓

中國時報【綜合外電】

(中時健康╱外電編譯)最近食安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特別是食用油品頻頻出包,讓人一聽到油就唯恐避之而不及。但撇除黑心製造的疑慮,油類(脂肪)還是人體必需的五大營養素之一。根據研究顯示,芝麻油(Sesame oil)具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功能,對於改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很有幫助,此研究刊登於《藥物強化性食品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s)上。

此項研究一共找來了40位同時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患者,且他們都有在服用控制血壓的藥物。研究人員要求這40位參與者,暫停使用原本家中用來烹飪的油品,並改以芝麻油取代,為期45天。待45天結束後,立刻換成棕櫚油或是花生油繼續使用45天。

結果顯示,當這些患者在使用芝麻油進行料理時,他們血壓的收縮壓與舒張壓都有顯著地下降,但當換成棕櫚油或是花生油時,收縮壓和舒張壓就會再度上升。

此外,研究中也觀察到,這些患者在食用芝麻油的期間,無論是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或腰臀圍都有降低的趨勢,就連血糖、三酸甘油脂和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low-density lipoprotein)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至於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麻油中含有大量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這兩種成分目前已經被證實可以降低膽固醇和血壓,並改善心臟健康。

值得提醒的是,雖然芝麻油有益於心血管,但仍不宜攝取過量,以免本末倒置, 害了身體健康。

 

   

鄭醫師補充:

降血壓以及減少體重的關鍵:攝取富含單元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

原文參考資料:

http://online.liebertpub.com/doi/abs/10.1089/jmf.2006.9.408?prevSearch=M%2BRamakrishna%2BRao&searchHistoryKey=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告別脂漏性皮膚炎 黃金穀飯補B6

缺乏維生素B6 易誘發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是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頭皮、鼻翼兩側、眉毛、耳朵和前胸等皮脂腺較多的部位,發作時皮膚容易有紅疹、搔癢和發黃的油膩皮屑。而天氣乾冷、血液循環差、工作壓力大、頭皮代謝慢,都是誘發脂漏性皮膚炎的危險因子。

不過,維生素B6攝取不足,也會增加脂漏性皮膚炎的發作機會。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王進崑表示,脂漏性皮膚炎是因皮膚中的調控蛋白缺乏有效調控脂肪的能力,造成皮膚油脂分泌過於旺盛所致,而影響調控蛋白的最重要營養素就是維生素B6。

維生素B6可增強皮膚抵抗力、鎮靜消炎,以及預防皮膚疾病,特別是脂漏性皮膚炎。研究發現,維生素B6可透過調控蛋白,抑制皮膚分泌太多油脂,明確且直接改善和預防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此外,脂漏性皮膚炎發作也與免疫力有關,而維生素B6正好也有調整免疫力的作用。



其他與調控蛋白有關的營養素,如維生素B12、B群、維生素C等,對於脂漏性皮膚炎的幫助相對較小,僅有間接的輔助合成和調控作用。

專家:全穀類是最好的B6來源

王進崑教授指出,維生素B6含量較高的食物來源為全穀類和藻類,因其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攝取過量會自動排出體外,沒有過量的問題。不過,台灣人喜歡以精緻化的白米飯當成主食,飽度之餘,只吃下大量澱粉,維生素B6普遍攝取不足。

若要透過飲食補充維生素B6降低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生率,王進崑教授建議,每天吃的飯可採用綜合穀類,取白米、燕麥、糙米或其他豆類,依5:4:1的比例混合和烹煮,不僅可保留穀粒應有的營養素,也能提高適口性,讓不習慣吃全穀飯的民眾漸漸愛上穀飯的美味。

防脂漏性皮膚炎 少攝取脂肪辛辣食物

全穀飯替代白米飯,不僅可補充維生素B6,也能補充維生素B群的其他營養素、維生素C,以及其他微量礦物質。

其他預防脂漏性皮膚炎的飲食原則,還有多攝取含有維生素C的天然蔬果,有助於調控蛋白的合成;減少攝取過多脂肪、油炸或辛辣的食物,以免調控蛋白失去作用,反讓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導致脂漏性皮膚炎的發作。

 

 

 

鄭醫師補充:

維生素B6改善脂漏性皮膚炎在營養學上面經常被提出來:

 Schwartz RA, Janusz CA, Janniger CK. Seborrheic dermatitis: an overview. Am Fam Physician. 2006, 74 (1): 125–30. PMID 16848386.

 此外,生物素(維他命H)、鋅、B群以及亞麻仁油等等也有研究支持可以幫助改善:

Murray, Michael; Pizzorno, Joseph (1997). "Encyclopedia of Natural Medicine" (Revised 2nd Edition) Three Rivers Press. ISBN 0-7615-1157-1

 Dreno, B; Moyse, D; Alirezai, M; Amblard, P; Auffret, N; Beylot, C; Bodokh, I; Chivot, M et al. (2001).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mparative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zinc gluconate versus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cne vulgaris". Dermatology (Basel, Switzerland) 203 (2): 135–40. doi:10.1159/000051728. PMID 11586012. 

此外,益生菌治療也可以考慮採用:

Ji, GE (2009). "Probiotics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opic dermatitis". Forum of nutrition. Forum of Nutrition 61: 117–28. doi:10.1159/000212744. ISBN 978-3-8055-9097-6. PMID 19367116. 

 A.G. Gueniche , D. Philippe , P. Bastien , E. Buyukpamukcu , P. Reygagne , I. Castiel(Clichy; France)Oral supplementation with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T improves dandruff condition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 宜攝足維生素C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常因肺部肌肉較為虛弱、沒有彈性,導致呼吸不順。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身體若有足夠維生素C,可幫助減輕肺部肌肉疲勞問題,呼吸功能自然也會獲得改善。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部肌肉常失去彈性,因此很容易產生呼吸困難症狀,有時不光運動,連爬樓梯、做家事等日常活動都會受到阻礙。患者肺部功能之所以變差,除了疾病因素,氧化壓力也是幫兇。自由基是一種不穩定分子,可能傷害身體組織,進而形成氧化壓力。有些研究認為,若抑制氧化壓力,或許就能改善肺部肌肉、骨骼肌功能。

美國猶他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員馬修‧羅斯曼為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生理學-調節、整合與比較生理學」期刊。

研究人員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是將維生素C以靜脈注射方式注入患者體內,另一組則是注射安慰劑,然後測量患者運動前後呼吸、心跳、血壓、血流、肺部肌肉功能等數據。結果發現,注射維生素C的患者肺部肌肉疲勞現象大為改善。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C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有助對抗氧化壓力,當肺部肌肉氧化壓力減輕,就會變得比較有力。

研究也發現,患者若注射維生素C,運動時肌肉較不會感覺疲勞,且呼吸也比較緩慢、順暢,較不會出現上氣不接下氣窘境。此外,注射維生素C的患者血液抗氧化活性也較高,休息時血壓、血流會比較平穩。研究人員認為,抗氧化劑未來或可用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幫助患者改善呼吸不順症狀。

 

 

鄭醫師補充:

這項臨床試驗這項臨床試驗的維他命C是利用注射來補充,每天2公克,口服若要達到類似效果,劑量必須提高許多。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Ascorbate infusion increases skeletal muscle fatigue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 , , , ,

http://ajpregu.physiology.org/content/early/2013/09/20/ajpregu.00360.201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腳爆青筋?靜脈曲張高危險群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明明擁有一雙名模般白皙修長的美腿,卻佈滿青紫色凸起血管,這對愛美的女性是多麼大的致命傷!皮膚科趙彥宇醫師表示,平時生活習慣的不良,可能造成靜脈曲張的現象,特別是需要長時間站立的上班族、專櫃小姐、老師或空姐都是此症狀的「高危險群」!


趙醫師說明,腳部的靜脈是負責把血液運送回來的重要血管,藉著腳部肌肉的收縮、胸腔的負壓和靜脈內的瓣膜,血液如同被抽水機往上抽一般回到心臟。一旦體內的抽水設備出現問題,腳部血液回不來,就出現了所謂的「靜脈曲張」,特別是因為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的人,肌肉因為無法適時收縮,使血液長時間積在腳部,造成腿部外觀腫脹突出、小血管回堵、甚至形成蜘蛛樣的血絲。


此外,靜脈曲張的患者往往也因為血液運送狀況不佳,血液大量堆積在靜脈中,養份、氧氣供給不足的區域就開始出現容易脹痛、色素沉澱、受傷不易癒合、皮膚容易感染,甚至引發出血、潰瘍等皮膚發炎反應,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使血管損害更加嚴重。長時間坐著的上班族、專櫃小姐、老師或空姐,還有肥胖的人和孕婦都應該特別注意許多能讓靜脈舒緩的小細節。


趙醫師也強調,要想解決靜脈曲張這類的血管病變,預防勝於治療,一般來說,若已有輕微症狀產生,應避免做三溫暖,造成周邊血管擴張,令症狀惡化;但除非是症狀嚴重需要雷射手術治療,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從以下五點所建議的生活習慣來改善靜脈曲張的現象:


減少固定姿勢:每隔20分鐘起來做伸展運動。避免體重過重:不要讓血管和雙腿承受太大的負擔。穿寬鬆的衣物:調整型內衣和緊身衣物也會阻礙血液循環。補充有益成份:例如天然植物中的馬栗種子,有抑制體內溶解酶成份,靜脈曲張發生時,有助血管的收縮、減緩腫脹和抑制發炎反應。可穿著彈性襪:但是要選對商品,還要有正確的穿著方式。

 

鄭醫師補充:

靜脈曲張,在一般治療的考慮上,幾乎都是侵入性治療,在前期或者症狀輕微時,除了穿彈性襪,減少負重,避免久坐多活動之外,幾乎沒有有效的改善或者扼止惡化之道。天然植物的馬栗種子,就是營養醫學說的七葉樹,這種東西在歐洲用來治療經脈曲張使用非常廣泛,以下我把已經發表臨床研究的相關資料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科學研究證實這些功能是因為七葉樹種子萃取物含有七葉素(aescin),可促進前列腺素 PGF2a 的優先製造釋放、而促進靜脈收縮和增強靜脈的強直性;及藉著抑制靜脈酵素破壞靜脈壁膜、以保持靜脈封閉無損洞而免於微血管滲透造成的浮腫(靜脈酵素會破壞靜脈壁膜,使微血管蛋白質滲透入而造成靜脈浮腫):

Sirtori CR (September 2001). "Aescin: pharmacology, pharmacokinetics and therapeutic profile". Pharmacol. Res. 44 (3): 183–193. doi:10.1006/phrs.2001.0847. PMID 11529685.

 

七葉樹種子萃取物也具有抵抗凝血及消炎作用。七葉樹種子萃取物對發炎、凝血及血液循環不良病變,如靜脈曲張、靜脈炎、痔瘡、凍瘡、瘀血、打傷、撞傷、挫傷、拉傷、扭傷、瘀傷和局部浮腫等有助益:

Pittler MH, Ernst E (2006). Pittler, Max H. ed. "Horse chestnut seed extract for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1): CD003230. doi:10.1002/14651858.CD003230.pub3. PMID 16437450.


目前對付慢性靜脈官能不足(靜脈曲張)的兩個基本方法是彈性長襪和強化靜脈組織的物質。發表在 1996 年的 Lancet 期刊,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對 240 個病人(女性 194 人、男性 46 人)做一隨機、部份盲、對照組的12週研究來比較上述兩個基本方法。和對照組(46 人)比較,這研究發現穿彈性長襪(99 人)和服用七葉樹種子萃取物(95 人)有相似的效果,可分別降低小腿浮腫體積 56.5 ml(毫升)和 53.6 ml,也就是降低約 25% 的平均浮腫體積在12週。穿彈性長襪在第四週便已達浮腫降低飽和點,也就是不能進一步降低浮腫。然而,服用七葉樹種子萃取物在 12 週的研究卻還未達降低浮腫飽和點,也就是更長時間服用還可能進一步降低小腿浮腫體積:


 Diehm C, Trampisch HJ, Lange S, Schmidt C (February 1996). "Comparison of leg compression stocking and oral horse-chestnut seed extrac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Lancet 347 (8997): 292–294. doi:10.1016/S0140-6736(96)90467-5. PMID 8569363.


此外,幫助循環改善的松樹皮萃取物,這種高抗氧化抗發炎的的物質也具有幫助靜脈曲張改善的臨床功效:

Rohdewald, P (2002). "A review of the French maritime pine bark extract (Pycnogenol), a herbal medication with a diverse clinical pharmac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40 (4): 158–68. PMID 11996210.

改善循環的維他命K,可以抑制靜脈曲張的病理反應,在2007年也有臨床研究報告可以預防以及協助改善:


從1950年開始就有一些關於維他命E改善靜脈曲張的研究,因此在營養醫學改善上也經常會建議補充。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吃櫻桃可降痛風發作機率






(中央社倫敦28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根據「關節炎和風濕病」(Arthritis &Rheumatism)期刊登載的研究報告,痛風病患2天吃1碗半的櫻桃,就可以將發作的機率減少35%。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張宇慶(音譯)率領研究人員觀察633名痛風患者,食用3份新鮮櫻桃或櫻桃萃取物的病患,比起沒吃櫻桃的病患,痛風發作的機率低35%。他們所謂的1份大約是10至12顆櫻桃。

 

但食用超過3份櫻桃,效用不會增加。

 

之前的研究指出,櫻桃含有的化學物質能夠降低血液中的尿酸。

 

如果搭配降尿酸藥物,發作機率比不吃藥或不吃櫻桃者低了75%。

 

英國醫師席爾曼(Alan Silman)說,外界一直認為櫻桃含有的抗氧化物可以當作天然酵素抑制劑,可以降低痛風發作。

 

痛風好發於年長者,男人罹患的機率是女性的3到4倍。肥胖、好飲酒與糖尿病都是罹患痛風的高風險因子。1010929

 

鄭醫師補充:

 

吃櫻桃可以降低尿酸,甚至預防痛風發作,喝櫻桃汁也可以,上述報導研究來源請參閱:

 

"Cherry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Recurrent Gout Attacks." Yuqing Zhang, Tuhina Neogi, Clara Chen, Christine Chaisson, David Hunter, Hyon K. Choi. Arthritis & Rheumatism;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8, 2012 (DOI: 10.1002/art.34677).

 

http://www.blackwellpublishing.com/acrmeeting/abstract.asp?MeetingID=774&id=90013

 

談到痛風的預防保健,飲食以及生活型態的選擇,包含少吃海鮮以及肉類,攝取足夠劑量的維他命C,限制酒精和果糖的攝取以及避免肥胖,都有助於預防痛風發作:

 

Chen LX, Schumacher HR (October 2008). "Gout: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J Clin Rheumatol 14 (5 Suppl): S55–62. doi:10.1097/RHU.0b013e3181896921. PMID 18830092.

 

低普林飲食可以幫助尿酸降低平均1.7 mg/dl數值,維他命C每天攝取1500毫克,痛風發作風險可以降低45%,咖啡可以也降低痛風發作:

 

Choi HK, Gao X, Curhan G (March 2009). "Vitamin C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a prospective study". Arch. Intern. Med. 169 (5): 502–7. doi:10.1001/archinternmed.2008.606. PMC 2767211. PMID 19273781.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67211/.

 

 Choi HK, Curhan G (June 2007). "Coffee, tea, and caffeine consumption and serum uric acid level: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rthritis Rheum. 57 (5): 816–21. doi:10.1002/art.22762. PMID 17530681.

 

很難想像睡眠呼吸中止也會導致痛風發作,因為缺氧細胞會釋放普林,治療睡眠呼吸中止能夠有效預防痛風再發:

 

Abrams B (February 2005). "Gout is an indicator of sleep apnea". Sleep 28 (2): 275. PMID 16171252.

 

胺肌肽(Anserine)是人體二肽組胺酸,在腎臟中代謝,超過90%轉化為三甲基組胺酸(3-Methyl-Histidine)排出體外。可以幫助尿酸排泄。本地學者曾發表相關研究:

 

http://clinicaltrials.gov/show/NCT00208000

 

槲皮素Quercetin具有不錯的抗發炎效果,對痛風發作預防也有幫助:

 

http://www.chiro.org/nutrition/ABSTRACTS/Quercetin_A_Review.shtml

 

魚油的EPA也能幫助抑制發炎,幫助改善痛風發作:

 

Terano T, et al. Eicosapentaenoic acid as a modulator of inflammation, effect on prostaglandin and leukotriene and leukotriene synthesis. Biochem Pharmacol 1986;35:779-85.

 

另外也有建議研究芹菜汁或者芹菜籽也有預防痛風發作效果,一併提供給大家參考。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簡單家事有助降低心臟病

 

研究人員今天(29日)表示,60歲以上的人,做做除草、洗車等簡單的家事,就能有效降低30%的心臟病或中風發生率。

這項瑞典的研究發現,在家比較有肢體活動的老年人遠比那些坐著不動的「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es)健康,不管他們是做慢跑、體操等正式運動,或者只是簡單家事。

所謂沙發馬鈴薯是指那些整天坐著、一動也不動的人,圓滾滾的樣子看起來就像顆馬鈴薯。

這項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保持活動,不論是否有經常性的運動習慣,都有助心血管的健康。

研究人員在1997年至1999年選出約4千名、年紀在60歲以上的瑞典老人,對他們進行了長達12年半的追蹤。

接受調查的老人必須記錄他們的活動習慣,包括家庭修繕、除草、維修車輛、打獵或釣魚、騎腳踏車以及採收蔬果等。

研究發現,有較多肢體活動、包括規律運動的人,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比不愛動的人,降低了27%;至於死亡率也減少了約3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