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有壓力怎麼辦?如何健康減重? (4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的研究表明,覺得休閒是一種浪費和無意義的感覺可能會導致幸福感降低,壓力感和憂鬱程度更高。

在一系列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現代社會一個共同信念的影響:生產力是最終目標,如果你只是為了玩樂,那是浪費時間。

該研究的合著者、俄亥俄州立大學費舍爾商學院營銷學副教授塞林馬爾科克說,最強烈同意這一信念的人不僅享受休閒的時間更少,而且心理健康狀況也較差。

馬爾科克說:“有大量研究證實,休閒對心理健康有益,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並減輕壓力。”

“但我們發現,如果人們開始相信休閒是一種浪費,他們最終可能會更加沮喪和壓力更大。”

一個好的方面:如果休閒是更大目標的一部分,而不是目的本身,那麼一些持懷疑態度的人就可以享受有趣的活動。

研究合著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營銷學教授麗貝卡·雷澤克 (Rebecca Reczek) 說:“如果休閒可以被定義為具有某種富有成效的目標,那麼認為休閒是浪費的人也會得到一些同樣的好處。”

該研究於 2021 年 8 月 21 日在線發表在《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

在一項研究中,199 名大學生評估了他們享受各種休閒活動的程度,並完成了衡量他們幸福、憂鬱、焦慮和壓力程度的評估。

他們還被問及他們對五項評估他們認為休閒為一種浪費程度的陳述的同意程度(例如“花在休閒活動上的時間通常是浪費時間”。)

結果發現,參與者越認為休閒是浪費,他們就越不喜歡休閒活動。

無論休閒活動是主動的(鍛鍊)還是被動的(看電視)、社交的(與朋友一起出去玩)還是單獨的(靜坐),都是如此。

此外,他們越認為休閒是浪費,他們的幸福感就越低,而憂鬱、焦慮和壓力的程度就越高。

在一項研究中,302 名在線參與者被問及他們在 2019 年假期後幾天慶祝萬聖節做了什麼。他們可以選擇的一些活動本身就很有趣,比如參加聚會。其他人則服務於更大的目標,例如帶您的孩子出去搗蛋。

參與者被要求評價他們對萬聖節體驗的享受程度。

結果證實,那些認為休閒更浪費的人報告說,他們不太喜歡參加聚會等只是為了娛樂的活動。

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加布里埃拉·托尼托 (Gabriela Tonietto) 說:“但是,那些參加了履行職責的有趣活動的人,比如和孩子一起搗蛋,並沒有看到他們享受萬聖節的程度有多大減少。”羅格斯商學院。

對休閒的負面看法不僅僅是美國的問題。一項比較美國、印度和法國人的研究發現,與美國和印度人相比,法國人認為休閒是浪費的可能性較小——這與文化刻板印象一致。但對於那些不屑於休閒的法國人來說,負面影響是一樣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社會中,到處都有人聽到關於忙碌和高效的重要性的相同資訊,”雷切克說。

“一旦你相信這一點,並內化休閒是一種浪費的信息,我們的研究結果提醒,無論你住在哪裡,你都會變得更加沮喪和不快樂。”

研究人員對休閒的負面看法如何影響享受任何有趣的東西感到震驚,無論情況如何或休閒活動有多短。

在一項研究中,大學生參與者被要求在實驗的其他部分中間觀看一段簡短的逗貓視頻。有些人事先閱讀了一些文章,這些文章吹捧休閒是一種緩解壓力和增加活力的方式。即便如此,同樣的影響仍然存在。

“這些學生是來實驗室回答調查的,這可能很無聊。在此期間,我們給他們提供了一段有趣的視頻供他們觀看,你會認為這將是一個不錯的休息時間——即便如此,一些參與者也沒有享受到休閒,”馬爾科克說。

“他們無法更有效地利用時間。我們讓他們從其他更無聊的活動中得到休息。然而,那些認為休閒是浪費的人並不認為觀看視頻像其他人一樣有趣。”

研究證實,改變人們對休閒價值的信念並不容易。研究人員說,因此可能需要一種不同的方法。

對於那些認為休閒是浪費的人來說,“思考個人休閒活動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的長期目標的達成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有所幫助,”托尼託說。

換句話說,將每項休閒活動與您想要完成的事情聯繫起來,她說。

“想辦法讓有趣的活動成為你生活中更大目標的一部分,”馬爾科克補充道。“想想休閒是可以提高效率、有幫助及有用的。”

鄭醫師補充:

還記得大學時代,每每到星期三下午,在網球場上身為當時校隊的我,經常看到一位骨科主任認真打球的身影,有一天經不起自己的好奇心,詢問這位學長為何要如此認真拼命的擊球?他的回答正好與這篇研究的結果相符:每天開會、開刀、看門診及做研究,如果沒有這樣的休閒,我會瘋掉。

一直以來,我不斷地提醒大家正常的定義:能夠工作、休閒與愛(愛人及被愛)這便算正常也比較能維持正常。

參考文獻:

Gabriela N. Tonietto, Selin A. Malkoc, Rebecca Walker Reczek, Michael I. Norton. Viewing leisure as wasteful undermines enjoy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21; 97: 104198 DOI: 10.1016/j.jesp.2021.10419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脂肪可以像流汗一樣從皮膚排出!美研究人員開發出新減肥療法

 

老鼠通過皮膚分泌粘液

當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開始尋找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方法時,他們偶然發現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減肥療法。

研究人員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他們這項新結果,在論文當中,他們對一組實驗室老鼠應用了一種治療方法以對抗第二型糖尿病,而實驗結果出乎意料,老鼠竟開始通過皮膚分泌粘液。

「它們在光線下閃閃發光。」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Taku Kambayashi在接受Inverse採訪時表示:「那些接受了TSLP治療的老鼠總是閃閃發亮,當時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這種物質完全包圍了動物,當研究人員分析它時,他們發現它實際上竟是脂肪,這種療法使老鼠直接通過皮膚排出脂肪。

胸腺基質淋巴生成素

胸腺基質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TSLP)是免疫系統內的一種蛋白激素(Cytokine),許多醫學研究證實這種激素與氣喘和其他過敏性疾病有關。研究團隊原本想觀察 TSLP 與免疫系統中第二型免疫細胞(Type 2 Immune Cells)和調節 T 細胞(Regulatory T Cells)之間的互動,來研究使用這種激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但卻意外發現 TSLP 和脂肪分泌的關聯。

Taku Kambayashi 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結果完全超出預料之外,原本我們並不認為 TSLP 與肥胖會有直接的關聯。」他們在實驗中使用體重過重的老鼠,觀察 TSLP 控制是否能在不影響老鼠體重的狀況下,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狀,而在實驗中,發現老鼠毛皮出現異常油亮的情形,而且短短的 28 天內,實驗鼠體重就從過重的 45 公克降到正常範圍的 25 公克,且連內臟脂肪和脂肪肝的指數也都下降到健康範圍。

體內脂肪便從皮膚如流汗般排出

透過分析毛皮上的油脂成分,證實了是老鼠體內的多餘脂肪,是由於 TSLP 刺激皮脂線,使皮脂細胞大量分泌油質,體內脂肪便從皮膚表面如流汗般的排出。團隊也表示,實驗中老鼠的脂肪降低,並沒有影響老鼠的食量和活動情形,成功減重的實驗鼠與控制組的老鼠在健康指數跟活動表現上面並沒有差異。

為了證實 TSLP 與皮脂細胞之間的連動,是否可在人體上重現,團隊特地從公開基因資料庫取得大量人體皮脂細胞樣本進行實驗,發現 TSLP 與人體皮脂細胞間的互動,與老鼠實驗結果相同,因此研究團隊將繼續進行 TSLP 與人體的相關實驗,期望盡快開發出減重與皮脂腺異常疾病的治療方式,若這項新療法能夠成功,或許真的會出現無痛減肥法來解決大部分人類的煩惱。

鄭醫師補充:

如果這樣簡單又直接的減重療法在人體試驗上也同樣奏效又安全的話,那麼可以預見的,減重將不是累人、吃力又難以討好的事了。期待這樣的療法可以早日通過人體實驗面世,造福需要體重控制的族群,快速安全幫助身材體重達標!

參考原文報導來源:

https://www.iflscience.com/health-and-medicine/weight-loss-therapy-accidentally-discovered-after-mice-start-sweating-fat-from-their-skin/

參考文獻:

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induces adipose loss through sebum hypersecretion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儘管大腦老化或出現神經病理學變化(例如阿茲海默症),但成年期的支持性社交互動對於避免認知衰退的能力很重要。

在 8 月 16 日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 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到,只要有人在大部分時間或所有時間都可以在您需要交談時傾聽您的意見,就可以提高認知彈性(resilience)——這是衡量您的大腦的功能比大腦中身體衰老或疾病相關變化的預期更好,許多神經學家認為,這可以通過從事精神刺激活動(動腦)、體能鍛鍊和積極的社交互動來提高。

“我們認為認知彈性是大腦衰老和疾病影響的緩衝,”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神經病學助理教授、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神經病學助理教授、醫學博士 Joel Salinas 說。“這項研究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人們可以為自己或他們最關心的人採取措施,以減緩認知老化或預防阿茲海默症症狀發展的機率——這就是全部,更重要的是,我們仍然沒有治愈這種疾病的方法。”

估計有 500 萬美國人患有阿茲海默症,這是一種進行性疾病,主要影響 65 歲以上的人,並干擾記憶、語言、決策和獨立生活的能力。薩利納斯說,雖然這種疾病通常影響老年人口,但這項研究的結果證實,評估65 歲以下的人將從他們的社會支持中受益。對於腦容量每下降一個單位,40 多歲和 50 多歲的傾聽者可用性低的人的認知年齡比傾聽者可用性高的人老 4 歲。

“這四年非常寶貴。當我們年紀大了很多時候,我們經常考慮如何保護我們的大腦健康,幾十年前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時間來建立和維持大腦健康的習慣,”說薩利納斯。“但是今天,現在,你可以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有人可以以支持的方式傾聽你的意見,並問你所愛的人同樣的問題。採取這個簡單的行動會啟動這個過程,讓你最終獲得更好的機會擁有長期的大腦健康和最好的生活質量。”

Salinas 還建議醫生考慮將這個問題添加到患者訪談的標準社交資訊部分:詢問患者是否有機會在他們需要交談時找到可以信賴的人傾聽他們的意見。“孤獨是優鬱症的眾多症狀之一,對患者的健康也有其他影響,”薩利納斯說。“這些關於一個人的社會關係和孤獨感的問題可以告訴你很多關於患者更廣泛的社會環境、他們未來的健康狀況以及他們在診間之外的真實情況。”

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研究人員使用了美國歷史最悠久、監測最嚴密的社區世代研究之一——弗雷明漢心臟研究 (FHS),作為他們研究的 2,171 名參與者的來源,平均年齡為 63 歲。 FHS 參與者自我報告的支持性社交互動的可用性,包括傾聽、良好的建議、愛和感情、與親近的人充分接觸以及情感支持。

研究參與者的認知彈性被測量為總腦容量對整體認知的相對影響,使用 MRI 掃描和神經心理學評估作為 FHS 的一部分。較低的腦容量往往與較低的認知功能相關,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個體形式的社會支持對腦容量和認知能力之間關係的影響。

相對於他們的總腦容量,擁有一種特定形式的社會支持的個體的認知功能更高。這種社會支持的關鍵形式是傾聽者的可用性,它與更大的認知彈性高度相關。

研究人員指出,對個體社會互動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會增進對將心理社會因素與大腦健康聯繫起來的生物學機制的理解。“雖然我們對傾聽者的可用性和大腦健康等心理社會因素之間的特定生物學途徑仍有很多不了解,但這項研究提供了一些具體的生物學原因的線索,為什麼我們都應該尋找好的傾聽者並自己成為更好的傾聽者, “薩利納斯說。

除了薩利納斯之外,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哈佛醫學院、麻州總醫院麥坎斯腦健康中心、莫納什大學特納腦與心理健康研究所、哈佛 TH Chan 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的格倫比格斯阿茲海默症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所也參與了這項研究。

鄭醫師補充:

好的傾聽者,讓傾訴的人有安全感,進而減壓,長期壓力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增加特定區域腦萎縮的風險,這部分已有不少研究背書。願大家生活中,都有好的傾聽者,自己也可以當好的傾聽者,彼此扶持,讓生活減壓更圓滿。

參考文獻:

Joel Salinas et 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Support With Brain Volume and CognitionJAMA Netw Open, 2021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211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大多數人都記得曾經我們可以吃任何我們想吃的東西而不會增加體重。但是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你的新陳代謝,即你燃燒卡路里的速度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實際上比你想像的要早得多。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生命的各個階段都會發生很多生理變化,例如青春期和更年期。奇怪的是,我們‘代謝生命階段’的時間似乎與我們與成長和變老標記不符,聯繫不在一起,”研究合著者、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和資源副執行董事詹妮弗·魯德博士說。

四名 Pennington 生物醫學研究人員是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的成員,他們分析了 6,600 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消耗的平均卡路里。參與者的年齡從一周大到 95 歲不等,他們住在 29 個不同的國家。其他 Pennington 生物醫學科學家是 Peter Katzmarzyk 博士,人口與公共衛生科學副執行主任;Corby Martin,博士,攝取行為實驗室教授兼主任;和 Eric Ravussin 博士,臨床科學副執行董事。

之前的大多數大規模研究都測量了身體用於基本生命功能(呼吸、消化和輸送血液)所需的能量,也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卡路里。但基本功能只占我們每天燃燒卡路里的 50% 到 70%。它們不包括我們花在做其他事情上的精力:洗碗、遛狗、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甚至只是思考或坐立不安

為了得出每日總能量消耗的數字,研究人員轉向了“雙重標註水量”( doubly labeled water)方法。這是一種尿液測試,涉及讓一個人喝水,其中水分子中的氫和氧已被自然發生的“加重”形式所取代,然後測量它們被沖洗掉的速度。

自 1980 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已經使用該技術——被認為是測量實驗室外正常日常生活中每日能量消耗的黃金標準——來測量人類的能量消耗。但由於成本原因,以前的研究在規模和範圍上受到限制。為了解決這個限制,多個實驗室在一個數據庫中共享他們的數據,看看他們是否可以梳理出隱藏或僅在以前的研究中暗示過的真相。

匯集和分析整個生命週期中的能量消耗揭示了一些驚喜。

“有些人認為他們的 10 歲和 20 多歲是他們的卡路里燃燒潛力達到頂峰的年齡,”Katzmarzyk 博士說。“但研究發現,根據排名,嬰兒的代謝率最高。”

在生命的前 12 個月內,能量需求激增。到一歲生日時,嬰兒燃燒卡路里的速度比成人快 50%

這不僅僅是因為嬰兒在第一年忙於將他們的出生體重增加三倍。

“嬰兒生長迅速,這是影響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你控制這一點之後,他們的能量消耗往往高於你對他們體型的預期,”馬丁博士說。

嬰兒爆發性的新陳代謝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這個發育階段吃得不夠的兒童不太可能存活並成長為健康的成年人。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了解嬰兒的新陳代謝。我們需要知道是什麼推動了更高的能量消耗,”馬丁博士說。

在嬰兒期最初的激增之後,一個人的新陳代謝每年會減慢 3% 左右,直到我們 20 多歲時,它會趨於新常態

令人驚訝的是,在研究人員將體型考慮在內後,青春期的快速增長並沒有導致每日卡路里需求的增加。另一個驚喜?人們的新陳代謝在 20 多歲到 50 多歲時最為穩定。懷孕期間的卡路里需求增長沒有超過預期。

研究結果證實,所謂的“中年發福”背後還有其他因素。

數據表明,我們的新陳代謝要到 60 歲以後才會真正開始下降。這種下降是漸進的,每年僅下降 0.7%。但是 90 多歲的人每天需要的卡路里比中年人少 26%

研究人員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的減少可能是部分原因,因為肌肉比脂肪燃燒更多的卡路里。但這不是全部。

“我們考慮到了肌肉質量的減少。60 歲以後,一個人的細胞會減慢(新陳代謝),”Ravussin 博士說。

即使考慮到不同的活動程度,這些模式仍然存在。

衰老與許多其他生理變化密切相關,以至於很難分析是什麼驅動了能量消耗的變化。但新研究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生活方式或身體成分的變化不僅僅是與年齡相關的變化

“這項研究提醒,工作細胞在生命週期中會以我們以前無法完全理解的方式發生變化。但是像我們合作的那樣的海量數據集讓我們能夠回答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博士說。拉武辛說。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BCS-1824466)、國際原子能機構、太陽日本山莊和 SERCON(Taiyo Nippon Sanso and SERCON) 的支持。

參考文獻:

Herman Pontzer et 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human life courseScience, 2021 DOI: 10.1126/science.abe50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肯塔基大學醫學院和健康科學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的結果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阻力運動對減脂有獨特的好處。

生理學系和肌肉生物學中心發表在FASEB 期刊上的研究發現,類似重訓的運動在分子層級上調節脂肪細胞的代謝。

小鼠和人類的研究結果發現,肌肉細胞在機械負荷時的反應會釋放稱為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的顆粒,這些顆粒會指示脂肪細胞進入脂肪燃燒模式

細胞外囊泡最初被理解為細胞選擇性消除蛋白質、脂質和 RNA 的一種方式。最近,科學家們發現它們也在細胞間通訊中發揮作用。

英國生理學系的研究作者兼副教授 John McCarthy 博士說,這項研究為骨骼肌如何通過使用細胞外囊泡與其他組織進行交流增加了一個新的面向。

“據我們所知,這是首次證明重量訓練如何啟動脂肪組織的代謝適應,這對於確定全身代謝結果至關重要,”麥卡錫說。“重量訓練誘導的細胞外囊泡改善脂肪代謝的能力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McCarthy 的研究團隊由現在內布拉斯加大學的博士後 Ivan Vechetti 領導,與肌肉生物學中心合作,由 Joseph Hamburg Endowed 教授 Charlotte Peterson 博士領導。

本出版物中報告的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糖尿病、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的支持,獎勵號為 R01DK119619。

鄭醫師補充:

過去的研究或者是認知,皆認為重量訓練重點在增肌或維持肌肉量,有氧運動才是燃脂。但這項研究結果顛覆了過去的觀念,也提醒大家透過阻力訓練設法維持肌肉量甚至是提高肌肉量,是抗老、提高免疫力及減緩退化的關鍵。

參考文獻:

Ivan J. Vechetti, Bailey D. Peck, Yuan Wen, R. Grace Walton, Taylor R. Valentino, Alexander P. Alimov, Cory M. Dungan, Douglas W. Van Pelt, Ferdinand Walden, Björn Alkner, Charlotte A. Peterson, John J. McCarthy. Mechanical overload‐induced muscle‐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romote adipose tissue lipolysisThe FASEB Journal, 2021; 35 (6) DOI: 10.1096/fj.202100242R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美跨國研究 腸道細菌影響社交行為

 

  
 
2021年7月14日 週三 下午1:19

 

成大、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跨國研究團隊發現,腸道共生細菌會影響血液中的壓力賀爾蒙,缺乏時,可能導致個體社交行為下降,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自然,未來有望為相關疾病治療開闢新途徑。

 

科技部今天舉行研究成果線上記者會。成大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偉立團隊跟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及生物工程學院教授Sarkis Mazmanian團隊合作,揭開腸道細菌如何影響宿主社交行為的謎團,研究成果登上生命科學領域頂尖期刊自然(Nature)。

 

作為論文唯一第一作者與責任作者的吳偉立指出,社交行為對人類與動物來說是一項提供安全感、降低能量消耗的重要行為。學界過去就觀察到,完全無菌鼠(Germ-free mouse),也就是一生中身體沒存在任何細菌的小鼠,會出現社交行為下降以及低程度的類焦慮行為,但是背後機制少有人探索。

 

吳偉立用電影「腦筋急轉彎」比擬,研究者開始思考,「腸道中會不會有類似憂憂、樂樂這些不同角色的存在,進一步影響個體的喜怒哀樂?」

 

吳偉立指出,團隊在小鼠實驗中發現,腸道共生細菌會影響個體壓力,以小鼠身上作為壓力賀爾蒙指標的皮質酮為例,缺乏腸道細菌時,老鼠身上的皮質酮會不正常上升,導致腦部特定迴路受到活化,產生更多皮質酮,造成降低社交行為的結果。

 

團隊同時透過基因、藥物等多種方式,發現給予小鼠一種特定腸道細菌「糞腸球菌」,可能跟其他細菌作用,最後達到降低壓力賀爾蒙、增加社交行為。

 

吳偉立表示,未來團隊將持續投入系列研究,找出糞腸球菌究竟是透過何種方式來影響個體的壓力反應。科技部表示,研究成果可能對自閉症、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等疾病治療開啟新途徑。

 

吳偉立指出,社交行為下降的確可能跟很多疾病有關,未來或許可以更有效率篩選腸道細菌,了解細菌對壓力賀爾蒙或特定神經細胞的作用,「有機會跟疾病治療做連結,但仍有蠻長一段路要走」。

報導參考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7%BE%8E%E8%B7%A8%E5%9C%8B%E7%A0%94%E7%A9%B6-%E8%85%B8%E9%81%93%E7%B4%B0%E8%8F%8C%E5%BD%B1%E9%9F%BF%E7%A4%BE%E4%BA%A4%E8%A1%8C%E7%82%BA-051938588.html

鄭醫師補充:

腸道菌叢的健康與否,與壓力賀爾蒙濃度息息相關,許多腸道功能失衡的人,往往容易出現焦慮及憂鬱,這部分已有不少研究證實。而改善之道,就是要改善腸道菌叢失衡,進而降低當事人本人壓力狀態,讓身心恢復平衡。以功能醫學角度透過相關檢測來評估腸道菌叢失衡及透過相關營養改善處理,直接降低壓力賀爾蒙改善心理壓力的案例,比比皆是。

參考文獻:

Wu, WL., Adame, M.D., Liou, CW. et al. Microbiota regulate social behaviour via stress response neurons in the brain. Nature 595, 409–414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669-y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 (IoPPN) 與利物浦大學和卡羅林斯卡學院合作的新研究表明,纖維肌痛症 ( fibromyalgia syndrome,簡稱FMS) 的許多症狀是由抗體引起的全身痛覺神經的活動。

結果證實,纖維肌痛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而不是目前認為它起源於大腦的觀點。

今天發表在《臨床調查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這項研究發現,FMS 典型的疼痛敏感性增加、肌肉無力、活動減少和皮膚的小神經纖維數量減少都是患者抗體造成的。

研究人員將來自 FMS 患者的抗體注射給小鼠,並觀察到這些小鼠對壓力和寒冷的敏感性迅速增加,並且運動握力下降。相比之下,注射了健康人抗體的小鼠沒有受到影響,這證實患者的抗體會導致或至少是致病的主因。

此外,注射了纖維肌痛症抗體的小鼠在幾週後恢復了,此時抗體已從它們的系統中清除。這一發現有力地證明,降低患者抗體濃度的療法可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此類療法已經用於治療由自身抗體引起的其他疾病。

來自 King's IoPPN 的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David Andersson 博士說:“這項研究的意義是深遠的。確定纖維肌痛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將改變我們對這種情況的看法並應該為數百萬受影響的人提供更有效的治療鋪路. 我們的工作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治療選擇領域,應該給纖維肌痛症患者帶來真正的希望

“我們對疾病的有限了解阻礙了之前對療法的探索。現在應該改變這種情況。FMS 的治療側重於溫和的有氧運動,以及旨在控制疼痛的藥物和心理療法,儘管這些已被證明對大多數患者無效,更留下了巨大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目前的估計發現,全世界每 40 人中至少有 1 人受到 FMS 的影響(其中 80% 是女性),通常以全身疼痛、疲勞(通常稱為“纖維霧,fibro fog”)和情緒失調為特徵。它好發年紀在 25 至 55 歲之間,但兒童也可能發生。

該研究的主要臨床研究員、利物浦大學的 Andreas Goebel 博士說:“當我在英國開始這項研究時,我預計一些纖維肌痛症病例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的。但大衛的團隊在每位招募的患者中都發現了引起疼痛的抗體。結果提供了驚人的希望,即纖維肌痛症的無形的破壞性症狀將變得可以治療。”

參考文獻:

Andreas Goebel, Emerson Krock, Clive Gentry, Mathilde R. Israel, Alexandra Jurczak, Carlos Morado Urbina, Katalin Sandor, Nisha Vastani, Margot Maurer, Ulku Cuhadar, Serena Sensi, Yuki Nomura, Joana Menezes, Azar Baharpoor, Louisa Brieskorn, Angelica Sandström, Jeanette Tour, Diana Kadetoff, Lisbet Haglund, Eva Kosek, Stuart Bevan, Camilla I. Svensson, David A. Andersson. Passive transfer of fibromyalgia symptoms from patients to mic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1; 131 (13) DOI: 10.1172/JCI144201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卡米拉·斯文森教授說:“來自英國和瑞典這兩個不同國家的 FMS 患者的抗體給出了相似的結果,這為我們的研究結果增添了巨大的力量。下一步將是確定什麼症狀誘導抗體結合的因素。這不僅有助於我們開發新的 FMS 治療策略,而且有助於我們開發出血液的診斷檢查,而這些檢查目前還沒有。

Versus Arthritis 研究發現和創新負責人 Craig Bullock 博士說:“纖維肌痛症影響英國數百萬人,並對生活質量產生毀滅性影響。它會導致全身疼痛、疲勞、睡眠障礙和定期發作症狀變得更糟。

“纖維肌痛症是一種特別難以診斷和治療的疾病,因為其原因尚不清楚。這項研究證實,在人類血液中發現的抗體會導緻小鼠出現類似纖維肌痛症的症狀,這證明這些抗體在這種疾病至關緊要。進一步的研究是需要,但這為數百萬纖維肌痛症患者帶來了希望,即在相對不久的將來可以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油可緩解憂鬱症?證據顯示:omega-3有助心理健康

2021年6月20日 週日 下午2:00

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報告,2017年有超過1700萬人罹患憂鬱症。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Network Open)2020年9月發表研究,有憂鬱症狀的美國人數可能是疫情前三倍。目前仍未有緩解憂鬱症的萬能藥,但有許多有效方法,包括魚油等補充療法

大量研究顯示,omega-3缺乏與多種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躁鬱症及失智症的罹病風險有關。「哈佛健康報告」指出,證據表明,omega-3可穿過腦細胞的細胞膜,並與已知在情緒調節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子相互作用。更具體地說,有理論提出,魚油中的omega-3抗發炎特性有助於穩定情緒

「免疫醫學新領域」期刊2019年發表研究表示,憂鬱症包括了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的發炎。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穆斯金(Philip R. Muskin)表示,omega-3可減少多種發炎,包括腫瘤壞死因子等,消炎過程可能有助調節情緒。

波士頓麻省總醫院憂鬱症臨床與研究計畫主任米朝倫(David Mischoulon)表示,魚油既是憂鬱症的附加療法,也是獨立療法,研究支持服用omega-3有效且安全。然而,目前尚無最佳製劑或劑量的明確說法。

不過,國家心理疾病聯盟醫療長達克沃斯(Ken Duckworth)認為,儘管有可信證據,研究尚未確定魚油在精神健康保健的具體作用。不濫用藥物、生活型態包括自我保健、健康飲食、運動與社交,皆有更多證據顯示有助情緒。他說,他不會從魚油開始,魚油無法完全治癒情緒障礙。

醫生是否推薦魚油或其他omega-3藥物來治療憂鬱症?目前並未有具體答案。必須衡量憂鬱症與其他健康狀況風險,穆斯金與米朝倫醫生都表示,根據病患飲食與整體健康需要,可能向某些患者推薦補充魚油,但不建議適用於所有人。廣泛建議吃魚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美國農業部最新「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美國成年人每周吃8盎司的魚。

鄭醫師補充:

適當補充足夠的OMEGA-3,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協助緩解憂鬱。以抗憂鬱來看,魚油應該視為營養補充的一環,而非全部,完整的生活型態調整,包含健康飲食、運動、社交、品質好充足的睡眠、甚至有意義的生活等等,都是抗憂鬱的重要環節,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報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diet-nutrition/what-are-the-benefits-of-fish-oil-for-depression/

參考文獻:

1.Ettman CK, Abdalla SM, Cohen GH, Sampson L, Vivier PM, Galea S.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Symptoms in US Adults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AMA Netw Open. 2020;3(9):e201968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9686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0146

2.Lee CH, Giuliani F.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Depression and Fatigue. Front Immunol. 2019;10:1696. Published 2019 Jul 19. doi:10.3389/fimmu.2019.0169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58985/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1464472030004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Binghamton)大學的最新研究,女性的心理健康與飲食因素的相關性可能高於男性。

賓厄姆頓大學健康與保健研究助理教授莉娜·貝格達奇 (Lina Begdache) 此前曾發表過關於飲食和情緒的研究,發現高品質的飲食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她想測試客製化飲食是否可以改善 30 歲以上男性和女性的情緒。

Begdache 與研究助理 Cara M. Patrissy 一起剖析了與 30 歲及以上男性和女性的精神困擾相關的不同食物分組,並研究了與運動頻率和精神困擾相關的不同飲食模式。結果發現,女性的心理健康與飲食因素的相關性高於男性。精神困擾和運動頻率與不同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模式有關,這支持客製化飲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以改善心理健康的概念。

“我們發現健康飲食、遵循健康飲食習慣、鍛鍊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普遍關係,”Begdache 說。“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對於不健康的飲食模式,女性的精神壓力程度高於男性,這證實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不健康飲食的影響。”

Begdache 說,根據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飲食和運動可能是成熟女性抵禦精神壓力的第一道防線。

“速食、不吃早餐、咖啡因和高糖分 (high-glycemic,HG) 食物都與成熟女性的精神壓力有關,” Begdache 說。“水果和深綠葉蔬菜 (DGLV) 與心理健康有關。我們從這項研究中了解到的額外訊息是,運動顯著降低了高糖分 食物和速食與心理困擾的負面關聯,” Begadache 說。

Begdache 說,這項研究為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提供了客製化飲食計劃所需的架構,以促進成年人的鍛鍊和改善心理健康。在評估飲食對精神困擾的作用時,它還可以為學界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研究人員正在對年輕男性和女性進行一項比對研究,長期觀點評估飲食內容再加上睡眠和季節性變化等等的影響。

鄭醫師補充:

在臨床上,經常看到許多有精神壓力或者困擾的當事人,藉由不當飲食來紓壓,殊不知這樣的模式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精神壓力更大更難恢復,這篇研究報導就是一個非常直接的提醒。要減少壓力,恢復身心健康,不妨從對的飲食、規律運動及健康的生活著手。

參考文獻:

Lina Begdache, Cara M. Patrissy. Customization of Diet May Promote Exercise and Improve Mental Wellbeing in Mature Adults: The Role of Exercise as a Mediator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2021; 11 (5): 435 DOI: 10.3390/jpm1105043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研究證實,練太極拳可減少中央型肥胖的中老年人腰圍,反映了傳統運動的健康效益。該研究由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完成

中央型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主要表現,廣義上定義為一組心臟代謝危險因素,包括中央型肥胖、血脂異常、高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濃度不足和高血壓,所有這些都會增加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543 名參與者以 1:1:1 的比例隨機分配到沒有運動干預的對照組(n=181)、由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組成的常規運動(EX 組)(n=181)和太極拳組(TC 組)(n=181)。干預時間持續 12 週。

主要結果反映在腰圍改善,其次是體重、體重指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三酸甘油脂和空腹血糖濃度等等。

研究結果發現,太極拳是治療中心型肥胖的有效方法。這項研究具有重要的轉化意義,因此支持將太極拳納入全球中老年人中心型肥胖體育活動指南的觀點。

參考文獻:

Parco M. Siu, Angus P. Yu, Edwin C. Chin, Doris S. Yu, Stanley S. Hui, Jean Woo, Daniel Y. Fong, Gao X. Wei, Michael R. Irwin. Effects of Tai Chi or Conventional Exercise on Central Obesity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1; DOI: 10.7326/M20-701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新的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天然食品補充劑可減輕小鼠的焦慮感。發現植物來源的物質β-谷固醇( beta-sitosterol)單獨或與以已知的抗憂鬱劑百憂解協同作用可產生這種作用。如果今天在《細胞報告醫學》(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發表的這些發現在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那麼它們可能為使用β-谷固醇作為緩解人類焦慮症的方法指出了方向。

焦慮並不總是一件壞事。實際上,就進化論而言,對潛在威脅感到焦慮對於生存至關重要,因為它有助於我們做出適當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開發抗焦慮藥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原因。大腦中的焦慮迴路與負責記憶,意識和其他對處理危險至關重要的功能的迴路密切相關,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可以選擇性抑制焦慮而不會引起不良副作用的化合物。

這項研究的起點是幾年前在魏茨曼生物分子科學系的Mike Fainzilber教授的實驗室中進行的研究。Nicolas Panayotis博士和其他實驗室成員研究了將物質載送到神經細胞核中的蛋白質的作用,他們發現,在緊張的情況下,缺乏載送蛋白質(即importin alpha-5)的小鼠比對照小鼠表現出更少的焦慮。然後,研究人員檢查了這些“ 神經大條”小鼠在基因表達方面與常規小鼠之間的區別,並確定了其“神經大條”的遺傳特徵:約120個基因在海馬體(大腦區域之一)中具有特徵性表達模式調節焦慮。

在這項新研究中,現為Fainzilber實驗室高級實習生的Panayotis和同事們在國際基因組數據庫中搜索了可能模仿相同基因表達特徵的現有藥物或其他化合物。他確定了五名候選人,並測試了它們對小鼠行為的影響。這就是研究人員對β-谷固醇的關注方式,β-谷固醇是一種主要作為降低膽固醇濃度的膳食補充劑出售的植物性物質。

在一系列的行為實驗中,給予β-谷固醇的小鼠比對照組的焦慮症要少得多。例如,將它們放在有照明的圍欄中時,它們跟對照組比就沒有那麼害怕,他們敢於走進明亮的區域,而普通的老鼠則小心翼翼地停留在較暗的外圍,避免了強光的壓力。此外,接受β-谷固醇的小鼠沒有表現出抗焦慮藥物預期的任何副作用-運動能力沒有受到損害,並且他們也沒有探索新的刺激。

接下來,研究人員測試了當與氟西汀(選擇性色清素再回收抑製劑,簡稱SSRIs的藥物,也就是Prozac,百憂解)聯合使用時,β-谷固醇對小鼠的作用。這種組合具有協同作用:與單獨給藥時產生相同效果所需的劑量相比,一起使用時,β-谷固醇和氟西汀都可以降低小鼠的焦慮。

Panayotis說:“現有抗焦慮藥物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它們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如果β-谷固醇可以幫助減少此類藥物的劑量,那麼它也有可能減少不良的副作用。”

β-谷固醇的一個很大的優點是它天然存在於各種食用植物中,並且被認為是安全的,因為它已經作為營養保健品被銷售了多年。在酪梨中,尤其是在開心果,杏仁和其他堅果中,在芥花油中,各種穀物和穀類中等等,發現它的含量都很高。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吃酪梨可產生鎮定作用,因為它不含足夠的β-谷固醇帕納約提斯說:“您需要日夜食用酪梨以獲得充足的劑量-而且與減輕焦慮症相比,您更有可能出現消化問題。”

β-谷固醇對焦慮的影響的確切機制仍有待揭示,但科學家確實發現,在補充了這種添加劑的小鼠中,幾種已知在壓力狀態下會活化基因的表達降低了。他們還發現,這些小鼠在牽涉焦慮的大腦區域中某些代謝物和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發生了變化。

由於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與調節小鼠和人類焦慮症有關的大腦區域和神經通路,因此這一發現也可能同樣適用於人類。但是,這將需要進一步的臨床測試。

正如Fainzilber指出的那樣:“有必要進行臨床試驗,以測試使用β-谷固醇來減輕人類的焦慮症。在此之前,我們建議人們在服用此補充劑之前先諮詢醫生。”

參考文獻:

Nicolas Panayotis, Philip A. Freund, Letizia Marvaldi, Tali Shalit, Alexander Brandis, Tevie Mehlman, Michael M. Tsoory, Mike Fainzilber. β-sitosterol reduces anxiety and synergizes with established anxiolytic drugs in mice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1; 2 (5): 100281 DOI: 10.1016/j.xcrm.2021.10028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伊迪絲·考恩大學(ECU)的最新研究,吃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可以降低壓力。

這項研究調查了貝克心臟與糖尿病研究所的8600多名25-91歲的澳大利亞人的水果和蔬菜攝入與壓力程度之間的聯繫,該研究包含澳大利亞糖尿病,肥胖與生活方式(AusDiab)。

調查結果顯示,每天吃至少470克水果和蔬菜的人的壓力程度比那些少於230克的人低10%。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至少吃400克水果和蔬菜。

首席研究員,ECU營養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Simone Radavelli-Bagatini表示,這項研究加強了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聯繫。

Radavelli-Bagatini女士說:“我們發現,水果和蔬菜攝取量較高的人比攝取量較低的人壓力較小,這表明飲食在心理健康中扮演關鍵作用。”

日益嚴重的問題

在澳大利亞和世界範圍內,心理健康狀況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大約有二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會在他們的一生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全球範圍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患有精神疾病。

Radavelli-Bagatini女士認為,有些壓力被認為是正常的,但長期暴露於過度壓力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Radavelli-Bagatini女士說:“長期且不受控制的壓力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和焦慮症,因此我們需要找到預防和可能減輕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健康飲食的好處眾所周知,但是每天只有2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每天吃推薦的兩份水果,少於十分之一的人每天吃建議的五份蔬菜。

Radavelli-Bagatini女士說:“以前的研究發現,年輕人食用水果和蔬菜與壓力之間存在聯繫,但這是我們首次在各個年齡段的成年人中看到類似的結果。”

“這項研究的結果強調,對於人們來說,重要的是飲食中要富含水果和蔬菜,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壓力。”

食物和心情

Radavelli-Bagatini女士說,儘管水果和蔬菜消費如何影響壓力的機制尚不清楚,但關鍵營養素可能是一個因素

她說:“蔬菜和水果含有重要的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礦物質,類黃酮和類胡蘿蔔素,它們可以減少發炎和氧化壓力反應,從而改善心理健康。”

人體中的發炎和氧化壓力是公認的因素,可導致壓力增加,焦慮和情緒低落。”

“這些發現鼓勵人們對飲食進行更多的研究,特別是水果和蔬菜對精神健康的最大益處。”

該研究是ECU最近啟動的營養研究所的一部分,該研究所旨在研究營養如何幫助預防和治療慢性健康狀況。

在《臨床營養》雜誌上發表了“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與整個成年人壽命中的感知壓力成反比的關係” 

鄭醫師補充:

攝取足夠的蔬果,不只對於降低發炎及氧化壓力有幫助,同時對於幫助腸道健康,穩定健康的腸道菌叢也有實質助益,這些都與心理健康及精神疾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參考文獻:

Simone Radavelli-Bagatini, Lauren C. Blekkenhorst, Marc Sim, Richard L. Prince, Nicola P. Bondonno, Catherine P. Bondonno, Richard Woodman, Reindolf Anokye, James Dimmock, Ben Jackson, Leesa Costello, Amanda Devine, Mandy J. Stanley, Joanne M. Dickson, Dianna J. Magliano, Jonathan E. Shaw, Robin M. Daly, Jonathan M. Hodgson, Joshua R. Lewis.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tress across the adult lifespanClinical Nutrition, 2021; 40 (5): 2860 DOI: 10.1016/j.clnu.2021.03.04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格拉納達大學生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of the University of Granada,簡稱UGR)的科學家發現,有氧運動前半小時攝取咖啡因(約3 mg / kg,相當於濃咖啡),大大增加了脂肪燃燒的速度。他們還發現,如果在下午進行鍛鍊,則咖啡因的作用比早晨更明顯。

在發表於《國際運動營養學會雜誌》(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目的在確定咖啡因(世界上最常攝取用於提升運動表現的物質之一)是否運動中確實增加了氧化或“燃燒”脂肪。儘管其補充劑形式的食用非常普遍,但對其有益主張的科學證據卻很少。

“建議早上空腹鍛鍊以增加脂肪氧化是很平常的事。但是,該建議可能缺乏科學依據,因為這種增加是由於早上鍛煉還是不吃東西尚無法確認”,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UGR生理學系的FranciscoJoséAmaro-Gahete解釋說。

共有15名男性(平均年齡32歲)參加了該研究,每隔7天完成四次運動測試。受試者在上午8點和下午5點攝取3 mg / kg的咖啡因或安慰劑(每個受試者以隨機順序在所有四個條件下均完成了測試)。嚴格標準化每次運動測試之前的條件(自進餐後經過的小時數,進行體育鍛鍊或消耗刺激性物質),並據此計算運動過程中的脂肪氧化。

最大脂肪氧化

Francisco J. Amaro解釋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進行有氧運動測試前30分鐘攝取咖啡因會增加運動期間的最大脂肪氧化。” 確認在運動期間脂肪氧化存在晝夜變化(生理時鐘),在同等的禁食時間,下午的數值高於早晨的數值。

這些結果還發現,咖啡因增加了早晨鍛鍊過程中的脂肪氧化,與下午無咖啡因攝取的情況類似。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的結果發現,急性咖啡因攝取和有氧運動在下午進行中等強度的結合,為尋求在體育鍛鍊中增加脂肪燃燒的人們提供了最佳方案。

鄭醫師補充:

結論是下午、運動前半小時、3 mg / kg的量及搭配有氧運動效果最佳。

參考文獻:

  1. Mauricio Ramírez-Maldonado, Lucas Jurado-Fasoli, Juan del Coso, Jonatan R. Ruiz, Francisco J. Amaro-Gahete. Caffeine increases maximal fat oxidation during a graded exercise test: is there a diurnal variatio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2021; 18 (1) DOI: 10.1186/s12970-020-0040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涉及UCL研究人員的重大全球研究,服用新藥治療肥胖症的人中有三分之一(35%)的體重損失超過其總體重的五分之一(大於或等於20%)。

今天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大規模國際試驗的結果被譽為改善肥胖者健康的“遊戲規則改變者”(gamechanger),並可能在幫助英國減少重要作用疾病的衝擊,例如COVID-19。

semaglutide這種藥物通過調控大腦自身的食慾調節系統而導致降低飢餓感和卡路里攝取。

Rachel Batterham是肥胖,糖尿病和內分泌學教授,領導UCL肥胖研究中心和UCLH體重管理中心,是該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涉及16個國家的近2,000人。

Batterham教授(UCL醫學)說:“這項研究的發現代表了改善肥胖症患者健康的重大突破。四分之三(75%)的接受semaglutide 2.4mg治療的人體重減輕了10%以上,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損失了超過20%的體重,這是真正的遊戲規則改變,這是第一次,人們可以通過藥物實現只有通過減肥才能實現的減肥效果外科手術。”

巴特勒姆教授補充說:“肥胖對健康的影響已成為COVID-19重點關注,肥胖顯著增加了死於該病毒的風險,並增加了許多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包括心葬病)的風險, 2型糖尿病,肝病和某些類型的癌症。這種藥物可能對英國未來幾年的衛生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該試驗的平均參與者體重減輕了15.3公斤(接近3公斤);隨之而來的是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危險因素的減少,例如腰圍,血脂,血糖和血壓,並報告了其整體生活質量的改善。

該試驗的英國首席研究員約翰·威爾丁教授(利物浦大學)說:“這在肥胖症治療方面是一項重大進展。semaglutide已獲批准並以較低劑量在臨床上用於治療糖尿病,因此,作為醫生,我們已經對我來說,這尤其令人興奮,因為我參與了GLP-1的早期研究(當我在1990年代在Hammersmith醫院工作時,我們是第一個在實驗室研究中發現GLP-1影響食慾的人),很高興看到這轉化成對肥胖症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

有了該試驗的證據,semaglutide作為一種肥胖症治療藥物已提交給美國國家臨床卓越研究所(NICE),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進行監管批准。

關於審核

第三階段“ STEP” *隨機對照試驗涉及1,961名超重或肥胖(平均體重105kg ;體重指數38kg / m2)的成年人,該研究在亞洲,歐洲,全球16個國家/地區的129個地點進行,北美和南美。

參與者通過皮下注射(皮膚下)每週服用2.4mg的semaglutide(或比對的安慰劑);與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的方式相似。總體而言,有94.3%的參與者完成了從2018年秋季開始的為期68週的研究。

參加者還每四周從註冊營養師那裡接受面對面或電話諮詢,以幫助他們堅持低熱量飲食和增加體育鍛煉,並提供指導,行為策略和動力。此外,參與者還收到了諸如壺鈴或食物秤等獎勵措施,以標記進度和完成度。

在服用semaglutide的患者中,平均體重減輕了15.3kg,BMI降低了5.54。安慰劑組的平均體重減輕了2.6kg,BMI降低了0.92。

服用semaglutide的人還發現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減少,例如腰圍,血脂,血糖和血壓,並報告了其整體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關於藥物

儘管通常以低劑量的1mg處方開立Semaglutide,但該藥已被臨床批准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

該藥物具有與類昇糖素胜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激素結構類似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在進餐後從腸道釋放到血液中。

GLP-1可以減輕飢餓感,增加飽足感,從而幫助人們減少飲食並減少卡路里攝入,從而減輕體重。

雖然STEP研究已通過I和II期臨床試驗,評估了2.4mg劑量的安全性,但在III期臨床試驗中,一些參與者報告了該藥物的副作用,包括輕度至中度的噁心和腹瀉,這些副作用是短暫的,通常自行消退,無需永久退出臨床研究。

鄭醫師補充:

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腸泌素(Incretin)類荷爾蒙,由腸胃道的L細胞經食物刺激後所分泌。GLP-1藉由以下幾個機制來達到降血糖的效果:刺激胰臟胰島分泌胰島素以及抑制昇糖素、延遲胃排空以及降低食慾。在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身上,腸泌素的作用通常不佳。這種藥物原本為了幫助血糖調控,使用於減重領域是新適應症,如果對大部分的過重患者其治療效果真如臨床試驗且無重大副作用,的確值得期待。然而藥物是否需(可以)長期使用,長期使用是否會導致其他副作用或後遺症,目前無臨床數據可供參考,一些減重藥物也是上市一段時間經臨床使用才發現相關問題而下架。

參考文獻:

John P.H. Wilding, Rachel L. Batterham, Salvatore Calanna, Melanie Davies, Luc F. Van Gaal, Ildiko Lingvay, Barbara M. McGowan, Julio Rosenstock, Marie T.D. Tran, Thomas A. Wadden, Sean Wharton, Koutaro Yokote, Niels Zeuthen, Robert F. Kushner.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DOI: 10.1056/NEJMoa203218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面對生活危機的宗教人士依賴於心理學家也使用的情緒調節策略。他們尋找積極思考困境的方法,這被心理學家稱為“認知重新評估”(cognitive reappraisal)。他們也傾向於對自己應付困難的能力充滿信心,這種特質被稱為“應對自我效能感”(coping self-efficacy)。兩者均已顯示可減輕焦慮和憂鬱症狀。

新研究發表在《宗教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上

貝克曼高級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弗洛林·多爾科斯(Florin Dolcos)說:“宗教人士似乎正在利用心理學家系統地認為有效地增加幸福感和戰勝苦腦的相同工具。”在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任職,由心理學教授Sanda Dolcos和研究生Kelly Hohl領導該研究。他說:“這證實科學和宗教在應對困境方面是有共識的。”

這項研究部分是由較早的研究推動的,這些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傾向於使用與認知重新評估非常相似的應對策略。

“例如,當某人死亡時,一個宗教人士可能會說,'好,現在他們與上帝同在了,而一個非宗教人士可能會說'嗯,至少他們不再受苦了,”弗洛林·多爾科斯說。 。在這兩種情況下,人們將若將這些情境歸為正向會比較舒服。

為了確定宗教人士是否依靠認知重新評估作為一種情緒調節策略,並從中受益,研究人員招募了203名沒有憂鬱或焦慮臨床診斷的參與者。57名研究對像還回答了有關其宗教信仰或靈修參與的狀況。

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從描述他們的態度和做法的一系列選項中進行選擇。

霍爾說:“我們向他們詢問了他們的應對方式。因此,對於宗教應對,我們詢問他們是否試圖在宗教或精神信仰中尋求安慰。” “我們問他們,他們多久重新評估一次負面的情況,以找到一種更正向的方式來定義原本負面狀況,或者他們是否壓抑自己的情緒。”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參與者對自己應對能力的信心,並詢問了關於評估他們憂鬱和焦慮症狀的問題。

霍爾說,她正在尋找應對策略,宗教或非宗教態度和慣性作法以及痛苦程度之間的關聯。她還進行了一項調解分析,以確定哪些做法特別影響了憂鬱或焦慮等結果。

桑達·多爾科斯(Sanda Dolcos)表示:“如果我們只是研究宗教應對和​​降低焦慮症之間的關係,我們就不確切知道哪種策略可以促進正向結果。” “調解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宗教人士是否正在使用重新評估來減輕他們的痛苦。”

分析還發現,個人是否有能力應對危機(心理學研究發現的另一個因素與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罹病率有關)“有助於宗教對付這種情緒困擾症狀的保護作用,”桑達·多爾科斯(Sanda Dolcos)說過。“我們發現,如果人們使用宗教應對方式,那麼他們的焦慮或憂鬱症狀也會減輕。”

她說,認知的重新評估和應對的自我效能感有助於減輕困擾症狀。

霍爾說,這項研究應該會讓宗教服務對象合作的臨床心理學家感興趣。“它還應該與神職人員或教會領袖進行對話,他們可以促進這種重新評估,以幫助教區居民了解世界並增強抵禦壓力的能力。”

弗洛林·多爾科斯(Florin Dolcos)說:“我希望這是宗教與科學可以共同努力維護和增進幸福的一個例子。”

鄭醫師補充:

對於有宗教信仰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其實還有一項區別:就是更高的力量給有宗教信仰的人信心及安全感,而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得憑自力去應對即面對種種人生的無常及不幸。

參考文獻:

Florin Dolcos, Kelly Hohl, Yifan Hu, Sanda Dolcos. Religiosity and Resilience: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Coping Self-Efficacy Mediate the Link between Religious Coping and Well-Being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2021; DOI: 10.1007/s10943-020-01160-y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微生物組中的幾種生物在2型糖尿病中起著關鍵作用,這為可能對嚴重的代謝性疾病進行益生菌治療打開了大門,這種疾病嚴重影響了大約十分之一的美國人。

OSU藥學院藥理學副教授安德烈·莫根(Andrey Morgun)表示:“ 2型糖尿病實際上是一種全球流行病,預計在未來十年內診斷的數量將繼續上升。” “所謂的'西方飲食'-富含飽和脂肪和精製糖-是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腸道細菌在調節飲食效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2型糖尿病以前稱為成年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會影響人體代謝葡萄糖的方式,葡萄糖是一種重要的能量來源。對於某些患者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的身體胰島素阻抗的作用-胰腺產生的激素為糖進入細胞打開了大門。其他患者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葡萄糖濃度。

在這兩種情況下,糖都會在血液中積聚,如果不及時治療,其效果將損害許多主要器官,有時甚至致使殘疾或危及生命。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體重超重,這通常是西方飲食加上身體活動量不足導致的。

人類腸道菌叢的特徵是來自約1,000種不同細菌的10萬億種微生物細胞。腸道菌叢中的營養不良或失衡通常與對人的健康有不利影響。

OSU卡爾森獸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副教授納塔利婭·舒爾任科(Natalia Shulzhenko)表示,“有些研究發現,營養不良是由數百種不同微生物相互作用產生的複雜變化引起的。” “但是,我們的研究和其他研究發現,飲食中改變不同微生物的菌數可能會對宿主產生重大影響。”

Shulzhenko和Morgun使用了一種新的,數據驅動的系統生物學方法,稱為“動態網路分析”(transkingdom network analysis ),以研究西方飲食條件下的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這使他們能夠研究微生物群的個體成員是否在飲食誘導宿主的代謝變化中起作用。

Morgun說:“分析指出了可能影響人代謝葡萄糖和脂質的方式的特定微生物。” “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們可以推斷出這些影響是否對宿主有害或有益。而且我們發現了這些微生物與肥胖之間的聯繫。”

科學家確定了四個可操作的生物分類單位(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即OTU,它們似乎影響了葡萄糖的代謝。OTU是一種基於基因序列相似性對細菌進行分類的方法。

鑑定出的OTUs對應於四種細菌種類:約翰遜乳桿菌,加氏乳桿菌,迴腸菌和迴腸球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 Lactobacillus gasseri, Romboutsia ilealis and Ruminococcus gnavus)。

舒爾堅科說:“前兩種微生物被認為是葡萄糖代謝的潛在“改良劑”,其他兩種潛在的是“惡化者”。“總體跡象證實,微生物的個別類型和/或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腸道菌叢失衡,才是2型糖尿病的關鍵因素。”

研究人員給老鼠餵了相當於西方飲食的食物,然後用改良和劣等微生物補充了囓齒動物的攝取量。乳桿菌可增強肝臟線粒體的健康,這意味著宿主代謝葡萄糖和脂質的方式得到了改善,接受這些乳桿菌的小鼠的脂肪量指數也比僅接受西方飲食的小鼠低。

對照早期人類研究的數據檢查小鼠結果,科學家發現人體質量指數與四種細菌的存在量相關-改良劑越多,體重指數就越好,惡化劑越多與健康狀況差有關BMI。

舒爾堅科說:“我們發現在超過80%的肥胖患者中存在迴腸桿菌,這表明該微生物可能是超重人群中普遍存在的。”

病態微生物(pathobiont)通常與其宿主具有共生關係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引起疾病的生物。

她說:“ˋ整體來說,我們的觀察結果支持了我們在西方飲食餵養的小鼠中觀察到的結果。” “並且在查看所有代謝產物時,我們發現了一些可以解釋由乳酸桿菌治療引起的益生菌作用的大部分原因。”

乳酸桿菌是一種微生物屬,包含數百種不同的細菌菌株。它在益生菌中很常見,並且經常出現在許多類型的發酵食品和乳酸菌強化的乳製品中,例如酸奶。

莫根說:“我們的研究發現了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潛在益生菌菌株,並深入了解了它們的作用機制。” “這意味著有機會開發有針對性的療法,而不是試圖恢復一般的'健康'微生物群。”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歐洲研究委員會支持這項研究。

參考文獻:

Richard R. Rodrigues, Manoj Gurung, Zhipeng Li, Manuel García-Jaramillo, Renee Greer, Christopher Gaulke, Franziska Bauchinger, Hyekyoung You, Jacob W. Pederson, Stephany Vasquez-Perez, Kimberly D. White, Briana Frink, Benjamin Philmus, Donald B. Jump, Giorgio Trinchieri, David Berry, Thomas J. Sharpton, Amiran Dzutsev, Andrey Morgun, Natalia Shulzhenko. Transkingdom interactions between Lactobacilli and hepatic mitochondria attenuate western diet-induced diabetes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 DOI: 10.1038/s41467-020-20313-x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利諾伊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證實,將酪梨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改善腸道健康。酪梨是一種健康食品,富含膳食纖維和單元不飽和脂肪。但是,尚不清楚酪梨如何影響胃腸系統或“腸道”中的微生物。

“我們知道吃酪梨可以使您感覺飽滿並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但我們不知道酪梨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美國大學營養科學系研究生Sharon Thompson說,她是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在進餐時食用酪梨的人的腸道微生物含量更高,它們分解纖維並產生支持腸道健康的代謝產物。與未接受酪梨餐的人相比,他們的微生物多樣性更高。

湯普森說:“微生物代謝產物是微生物產生的影響健康的化合物。” 酪梨的食用減少了膽酸,增加了短鏈脂肪酸。這些變化與有益的健康結果相關。”

該研究招募163名25至45歲的超重或肥胖但健康的成年人-他們體重指數至少為25 kg / m2以上。他們每天任選早餐,午餐或晚餐其中的一餐,加入酪梨或者沒有。一組在每天一餐中食用酪梨,而對照組則食用相似的餐食,但不含酪梨。在整個12週的研究中,參與者提供了血液,尿液和糞便樣本。他們還報告了他們所食用的飯菜數量,每四周記錄一次他們所吃的一切。

儘管其他有關酪梨食用的研究都集中在減肥方面,但不建議該研究參與者限制或改變飲食。取而代之的是,他們食用了正常飲食,但每天都用研究人員提供的膳食代替一餐。

密歇根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系營養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高級作者漢娜·霍爾切爾(Hannah Holscher)表示,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酪梨食用對胃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Holscher說:“我們的目標是檢驗酪梨中的脂肪和纖維對腸道菌群有積極影響的假說。我們還想探索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結果之間的關係。”

鱷梨富含脂肪;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酪梨組消耗的卡路里比對照組略多,但糞便中的脂肪卻略多。

“更大的脂肪排泄意味著研究參與者從他們所吃的食物中吸收更少的能量。這很可能是由於膽酸的減少,膽酸是我們消化系統分泌的分子,可以使我們吸收脂肪。我們發現,酪梨組的糞便中膽酸含量較低,糞便中的脂肪含量較高。”

不同類型的脂肪對微生物組的影響不同。酪梨中的脂肪是單元不飽和的,是有益心臟健康的脂肪。

Holscher指出,可溶性纖維含量也非常重要。一個中等的酪梨可提供約12克纖維,這對於每天達到建議的28至34克纖維量大有幫助。

她說:“不到5%的美國人吃足夠的纖維。大多數人每天攝取約12至16克纖維。因此,在飲食中加入鱷梨可以使您更接近纖維的建議。”

食用纖維不僅對我們有益。Holscher說,這對於微生物菌叢也很重要。“我們不能分解膳食纖維,但是某些腸道微生物可以。當我們食用膳食纖維時,對腸道微生物和我們來說都是雙贏。”

Holscher的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究微生物組的飲食調節及其與健康的關係。她解釋說:“就像我們考慮心臟健康的飲食一樣,我們也需要考慮腸道健康的飲食以及如何養活微生物。”

酪梨是一種能量密集的食品,但營養成分豐富,並且含有美國人無法攝入足夠的重要微量營養素,例如鉀和纖維。

Holscher說:“這只是一個包裝精美的水果,其中含有對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素。我們的研究證實,我們可以為腸道健康增加益處。”

該論文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食用酪梨改變了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胃腸道細菌的多樣性度和微生物代謝物的濃度: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參考文獻:

 

Sharon V Thompson, Melisa A Bailey, Andrew M Taylor, Jennifer L Kaczmarek, Annemarie R Mysonhimer, Caitlyn G Edwards, Ginger E Reeser, Nicholas A Burd, Naiman A Khan, Hannah D Holscher. Avocado Consumption Alters Gastrointestinal Bacteria Abundance and Microbial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among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0; DOI: 10.1093/jn/nxaa21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導致睡眠障礙 科學家找到關鍵神經

2020年11月29日 週日 下午3:20 [GMT+8]·2 分鐘 (閱讀時間)
 

臧品安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綜合報導】影響失眠與其他睡眠障礙的關鍵神經找到了!由名古屋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當哺乳動物處於壓力下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神經元會過度活躍,恐會導致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這一條神經路徑將哺乳動物的生理時鐘、壓力與清醒連結在一起。

生物體都呈現出24小時的週期活動變化稱為晝夜節律。根據《MedicalXpress》報導,哺乳動物的生理時鐘位於大腦的上視神經交叉核(SCN)中,調控著睡眠清醒週期。但在危急生命的情況下,晝夜節律信號會自動關閉,讓動物能保持清醒狀態。雖然暫時關閉睡眠清醒週期為生存所必要,但這類危險引起的過度或長時間壓力,恐導致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

為了判斷調節睡眠和清醒的神經路徑,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與日本奧林巴斯公司合作,對小鼠進行研究。研究人員研究激活CRF神經元後如何影響小鼠的睡眠與清醒。研究顯示,激活的CRF神經元會使動物保持清醒且活動更有精神。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當小鼠清醒時,CRF神經元仍保持活躍,且當神經元的活動受抑制時,動物的清醒和運動能力就會降低。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SCN中的抑制性神經元GABA神經元,在調節CRF神經元的活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且CRF神經元的激活會刺激側下視丘的食慾素(orexin)神經元,進而促進清醒。

研究小組得出結論,GABA神經元能控制CRF神經元的活性,最終調節睡眠清醒週期。名古屋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博士小野大輔表示:「在現今社會,睡眠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希望這項研究有助於開發出針對因壓力或晝夜節律紊亂引起的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的新療法。」

鄭醫師補充:

壓力過荷,影響的不只是精神體力,還有可能影響心臟、腸胃、中樞神經系統、免疫以及皮膚健康,一般熟知的食慾、情緒以及睡眠等等就更不用說了,範圍極廣。近日有認識的友人因疑似過勞而驟逝,令人不勝唏噓及遺憾。請大家多留意自己身體發出的訊號,疑似有過勞狀況,務必就醫及接受醫療建議,還有調整生活型態,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沒有健康,其他有形無形的資產或財富都沒有意義,也完全無從參與享受。

以下我把過勞相關的網路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過勞經常出現的身體徵兆

➀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➁ 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➂ 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➃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➄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➅ 經常頭痛和胸悶
➆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➇ 體重突然變化大
➈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➉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如果自己的狀況符合上述過勞的12項徵兆,務必尋求醫師的協助。

為了預防過勞造成遺憾,勞動部推出「過勞量表檢測系統」,可線上輸入個人資料並勾選題目答案,透過總和分數檢測自己是否已經過勞 ➲  過勞量表檢測系統 請按此

 

參考文獻:

 Daisuke Ono et al. The mammalian circadian pacemaker regulates wakefulness via CRF neurons in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e hypothalamus, 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 10.1126/sciadv.abd03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表在《生態學應用》(Ecological Appl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一個人的房屋周圍的自然環境可能有助於減輕COVID-19大流行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在日本東京由3,000名成年人完成的在線問卷調查中,量化了五種心理健康結果(憂鬱,生活滿意度,主觀幸福感,自尊心和孤獨感)與兩種大自然體驗量測(包含綠地使用頻率從家裡看的窗戶看到綠色景觀)之間的聯繫

比較頻繁地使用綠色空間和在家中有綠色的窗外景色與自尊,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程度提高,以及憂鬱和孤獨感水平降低有關。

東京大學的主要作者Masashi Soga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附近的自然環境可以作為減輕異常緊張的事件對人類的不利影響的緩衝。” “在城市地區保護自然環境不僅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很重要,而且對於保護人類健康也很重要。”

鄭醫師補充:

在新冠病毒肆虐,疫情方興未艾的時期,人們遭受的心理壓力的衝擊可想而知,這篇報導提醒我們如何透過最簡單的方式來紓壓,如果到外面走走,接觸綠地,甚至赤腳在草地上停留駐足一下,效果加倍,建議大家不妨試試,也祝福大家不管是在身、心健康或者外在需要面對的挑戰下都能安然度過此波疫情,心安心定。

參考文獻:

Masashi Soga, Maldwyn J. Evans, Kazuaki Tsuchiya, Yuya Fukano. A room with a green view: the importance of nearby nature for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20; DOI: 10.1002/eap.224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愈喝愈瘦?研究:咖啡因促進棕色脂肪燃燒,有助燃脂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辰竺/台北報導

2020年11月12日 下午8:00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辰竺/台北報導】上班前一杯黑咖啡,能靠當中的咖啡因提神醒腦;也有人說,喝咖啡似乎能夠幫助脂肪燃燒,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近來有一篇新研究指出,飲食中的咖啡因似乎能夠藉由刺激棕色脂肪,達到燃脂的效果。究竟咖啡因是怎麼促進脂肪細胞燃燒的呢?

 

脂肪有三種:棕色脂肪是助燃脂「好脂肪」

 

脂肪細胞有三種,分別為白色脂肪、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 tissue, BAT)以及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其中棕色脂肪由於粒線體的數量較多,所以呈棕色。在幼兒時期,棕色脂肪大部分分布的位置為後頸部到上背部;當漸漸長大,棕色脂肪的量會逐漸下降,直到成人時,棕色脂肪主要分佈在左右鎖骨上方。

 

過去曾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成人體內約有50~80公克棕色脂肪,雖只佔體重非常小一部分,卻可以負責燃燒每天佔基礎代謝量10-20%的熱能。棕色脂肪中富含有「細胞能量工廠」之稱的粒線體,而粒線體內膜又含有一種名為「第一型去耦合蛋白」(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的蛋白質,又稱產熱素,能夠加速細胞分解脂肪酸的速率。

 

研究:咖啡因刺激脂肪細胞中粒線體活性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加入咖啡因如何促進棕色脂肪燃燒的機制,根據《Medscape Medical News》報導,一項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ted Kingdom)的Michael E. Symonds麥克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並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ce Report)期刊的研究指出,喝咖啡似乎會刺激棕色脂肪組織,並且可能可以作為解決肥胖和糖尿病的新方法。麥克博士及其同事研究咖啡因在體外和體內兩種情況下刺激棕色脂肪(BAT)生熱的相關影響

在體外的實驗進行方式為將小鼠幹細胞衍生的脂肪細胞在培養皿中培養,然後加入濃度為1 mM的咖啡因(經研究確定適合此類細胞生存和分化的最佳濃度),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發現加入咖啡因後,位於粒線體中的UCP1蛋白的數量有增加的情形。此外,也發現細胞代謝以及耗氧量均有增加的情形。

研究:攝取咖啡因後,棕色脂肪分佈在鎖骨上的區域溫度上升

體內環境實驗進行的方式,則是以9名平均年齡為27歲的健康志願者為受試者,包括4名男性與5名女性;其BMI皆介於正常值間(平均BMI 23 kg / m 2)。受試者在接受紅外線熱像儀測量前,已確認在實驗開始前至少有9小時沒有攝取任何咖啡因、藥物與酒精,以及進行任何劇烈運動,並在進行實驗前2小時完全禁食。

此時測量得到的鎖骨上區域溫度定為基線溫度;之後再給予受試者水及即溶咖啡(200mL的咖啡中約含65mg的咖啡因),經過30分鐘待咖啡完全消化後發現,對應於棕色脂肪儲存的鎖骨上區域的溫度明顯升高,而此情形在受試者只飲用水的情況下並未發現。

雖然兩個研究結果顯示,攝取咖啡因似乎能夠促使棕色脂肪燃燒,但並不能表示單靠咖啡因就能有效燃燒脂肪,還是需要日常進行規律運動及聰明攝取助燃脂的食物。

【促進燃脂小秘訣】

採取中高強度無氧運動: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運動時,肌肉會產生一種名為「鳶尾素」(irisin)的激素,能將易引發肥胖的白色脂肪轉化成助於燃脂的棕色脂肪。

事實上,採取中高強度的無氧運動比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容易產生「後燃」效應,會在運動後繼續燃燒熱量,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指出,最大心跳率計算公式為:206.9 -(0.67 x 年齡),達最大心率約30分鐘可以啟動後燃效應,幫助燃脂

適量攝取燃脂食物:

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的研究發現,蘋果皮中富含的熊果酸,可以增加肌肉和棕色脂肪量,使身體燃燒熱量。天然的熊果素多存在於一些漿果類如藍莓、草莓、蔓越莓、石榴等植物中,是幫助燃脂的好水果,但因為漿果也含有糖份,宜適量攝取。

鄭醫師補充:

要藉由咖啡幫助燃脂,最好還是搭配中等強度運動,而且時間最少要半小時,單單喝咖啡燃脂效果有限,提醒大家留意。此外,咖啡的選擇,最好還是淺中焙的精品咖啡比較合乎健康需求,一來咖啡因不過量,比較不會有依賴風險,此外含較高的抗氧化來源綠原酸,在幫助身體抗氧化及重大疾病預防上,有諸多研究背書。

參考文獻:

1.Velickovic, K., Wayne, D., Leija, H.A.L. et al. Caffeine exposure induces browning features in adipose tissue in vitro and in vivo. Sci Rep 9, 9104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9-45540-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5540-1

2.Ksenija Velickovic, Declan Wayne, Hilda Anaid Lugo Leija, Ian Bloor, David E. Morris, James Law, Helen Budge, Harold Sacks, Michael E. Symonds, Virginie Sottile. Caffeine exposure induces browning features in adipose tissue in vitro and in vivo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 (1) DOI: 10.1038/s41598-019-45540-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