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用藥物的治療 (5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降血脂藥 健保核刪太嚴苛?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降血脂藥,健保核刪太嚴苛,回到治療目標的病患被迫自費,引發病患不滿!


降到治療標準 病患被迫自費


醫師表示,目前健保給付規定,血脂病患的血脂值降到治療目標後,要考慮減少降血脂藥的用量。只是醫師依規定減量開藥給病患時,卻又被健保局核刪給付。問題是,病患一停藥,沒多久血脂又高了起來,有些醫師被刪到受不了,只能請病患到外面藥局自費買藥。


50歲的林先生有高血脂的問題,醫師開給他降血脂藥服用,一路下來,血脂控制得相當不錯,日前降到治療標準,但醫師卻猶豫要不要繼續開藥給他。


林先生一問之下,原來醫師顧慮健保核刪的問題,只好教他到外面的藥局自費買藥。但是他覺得很奇怪,病患血脂降到治療目標不是很好嗎?健保局應該鼓勵病患把血脂控制好,一旦血脂控制不好,造成心血管疾病,不是反而要花健保更多的錢嗎?健保局的作法根本是捨本逐末。


新光醫院心臟科主任洪惠風表示,健保局對血脂藥的核刪給付已經到了影響標準化治療的地步了。醫師也反映過很多次,但健保局都說是審查醫師的問題,讓醫師花很多時間在申復程序上。有醫師被刪到受不了,卻又因為降血脂藥有健保給付,醫院不能讓病患在醫院內自費,但又不能停藥,只能權宜請病患到外面藥局自費買藥,或是請病患停藥一、二星期,等到血脂又高了起來,再到醫院看病開藥。


但這就是健保局要的結果嗎?


若病患停藥 血脂恐又高起來


根據亞洲一項血脂控制調查指出,台灣的血脂控制率平均只有24%,比中國的58%還低,在亞洲敬陪末座。近年來,國內心臟疾病死亡率由90年的每10萬人口49.2人,至97年上升至每10萬人口68.4人,死亡率的攀升,與血脂控制不佳有關。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陳肇文表示,健保局要求開降血脂藥的同時,要附上病患的相關檢驗報告,但有些病患最初的檢查在南部醫院,一旦北上工作,到北部醫院開藥,就不通過審查,很不合理。


臨床觀察發現,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一旦停藥,不到3個月病人的血脂全都會高起來,事實上,血脂只要降低20mg/dl,就能降低一半以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去年健保局藥事審查小組討論通過要降低血脂用藥標準,但迄今都無下文。


健保局:作息、運動也能降血脂


對此,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如亮表示,健保局並沒有嚴苛核刪降血脂藥,近來是有加強審核一些降血脂藥,但主要是針對例如病患治療劑量為20毫克,但有些醫師會開10毫克兩顆,由於其事涉藥價差,所以審核得較嚴。


至於降低血脂用藥標準,因會議結論需做「量價協議」,健保局粗估一旦降低給付標準,健保將多20億的支出,支出太過龐大,因而打住;根據健保局統計,99年血脂用藥支出為59億元,降血脂不能只靠藥物,作息及運動也很有幫助,能不吃藥最好。



根據醫學臨床的研究,有害的脂質降低,可以有效預防原發及次發的冠狀動脈硬化疾病發作,並降低死亡率:



  1. McGovern ME (2005). "Taking aim at HDL-C. Raising levels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 Postgrad Med 117 (4): 29–30, 33–5, 39 passim. PMID 15842130. 

脂蛋白A(Apoproteine A)會與雙硫鍵結合而形成低密度脂蛋白,這是脂肪氧化堆積在動脈中的主要原因。臨床醫師Antonio Gotto Jr.的臨床報告發現,服用數克的菸鹼酸(維生素B3)就可以顯著地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脂肪)及脂蛋白A的濃度。菸鹼酸是目前所知最具經濟效益的降脂質物質,也是第一個被發現具有預防冠狀動脈疾病特性的營養素。1970年代的冠狀動脈藥物計畫(Coronary Drug Project),菸鹼酸的長期治療,能讓男性心肌梗塞的復發率降低27%。在15年的追蹤調查之後,煙鹼酸治療組的死亡率,顯著地降低了11%。其他相關研究也可以參閱:



  1. ^ Canner PL, Berge KG, Wenger NK, et al. (1986). "Fifteen year mortality in Coronary Drug Project patients: long-term benefit with niacin". J. Am. Coll. Cardiol. 8 (6): 1245–55. doi:10.1016/S0735-1097(86)80293-5. PMID 3782631.

美國西南醫學中心(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針對HDL膽固醇不足40mg/dl男性進行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採用30%脂肪的餐飲;其次,受試者每顛補充1.5克(1500毫克)的菸鹼酸;第三階段,每天補充三克的菸鹼酸。結果發現,每天補充1.5克的階段菸鹼酸讓高密度膽固醇增加了20%,同時三酸甘油脂也有顯著地降低,因此說菸鹼酸是最佳的降脂質藥物,一點都不為過。


一般市售B群的產品其中B3含量最多不過是50-100毫克,想用B群來協助降脂質,困難度很高。單方製劑,建議避開會引發潮紅、刺、癢的Niacin成分,其他有效的成分例如六菸鹼酸肌醇(Inositol hexaniacinate),不但有效且沒有副作用,許多醫療專業建議的菸鹼酸補充常會採用:


Kruse W, Kruse W, Raetzer H, Heuck CC, Oster P, Schellenberg B, Schlierf G (1979). "Nocturnal inhibition of lipolysis in man by nicotinic acid and derivative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16 (1): 11–15. doi:10.1007/BF00644960. PMID 49929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欲除內臟脂肪遠離慢性病每天多攝10公克膳食纖維

更新日期:2011/07/04 10:4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引發各種慢性疾病。美國最新研究建議,想除去身體這種「壞脂肪」,最好每天多攝取10公克可溶性膳食纖維。



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危險,皮下脂肪只存在皮膚下方,而內臟脂肪躲在腹部深處,周遭有許多重要器官,對身體衝擊更大。美國威克森林大學浸信會醫學中心研究發現,想除去腹部深處脂肪,除了要規律運動,還要多吃可溶性纖維,像蔬菜、水果、豆類食物都含有可溶性纖維。



研究首席作者為內科副教授克莉絲汀‧海爾斯頓醫師,她表示,內臟脂肪過多的人較容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這項研究發現,只要簡單改變一點生活習慣,就能讓身體更健康。



研究團隊分析1114位民眾健康狀況,這些民眾都有很多內臟脂肪,也慢慢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其病。研究人員檢視他們的飲食、運動習慣,經過5年時間,再運用電腦斷層觀察內臟脂肪變化;結果顯示,每天多吃一點可溶性纖維,有助減少腹部脂肪、內臟脂肪,不過皮下脂肪則不受影響。5年下來,內臟脂肪約減少3.7%;每周做劇烈運動2─4次,每次30分鐘,持續5年則減少約7.4%。



一天如何攝取10公克可溶性纖維?研究人員解釋,一天吃2顆小蘋果、1杯豌豆和半杯花豆,就可達到目標。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肥胖」期刊。



纖維對人體的健康重要一直被強調,最近美國的研究發現每天補充10克可溶性纖維就可以有效減少內臟的脂肪,眾所周知,內臟脂肪太高容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謝性問題。


研究團隊分析1114位民眾健康狀況,這些民眾都有很多內臟脂肪,也慢慢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其病。研究人員檢視他們的飲食、運動習慣,經過5年時間,再運用電腦斷層觀察內臟脂肪變化;結果顯示,每天多吃一點可溶性纖維,有助減少腹部脂肪、內臟脂肪,不過皮下脂肪則不受影響。5年下來,內臟脂肪約減少3.7%;每周做劇烈運動2─4次,每次30分鐘,持續5年則減少約7.4%。所以如果飲食配合運動,效果更佳。最簡單的十克可溶性纖維攝取方法:一天吃2顆小蘋果、1杯豌豆和半杯花豆即可。時間不夠或嫌太麻煩的人,也可以直接利用現成的蔬果纖維製品來幫助自己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


關於纖維的分類以及如何幫助身體健康,我把過去整理過的資料再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纖維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及其他主要在食材的植物細胞壁可以找到的物質所形成的綜合物,這些物質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樹膠、果膠質以及木質素。對人體而言,儘管這些物質難以消化,但對人體健康維護非常重要。最近有研究發現,乾果類及豆類一進入腸道,細菌(腸道益菌)就會將其轉化為一種短鏈脂肪酸,這種物質除可減少腸道發炎的疾病外,甚至可以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像是氣喘、糖尿病及關節炎等等疾病也有預防效果。


纖維可分兩種:可溶性及不可溶性。可溶性纖維會溶解在水中成為黏稠狀,一般的水果、堅果、豆莢以及一些蔬菜中的果膠、豆膠、鹿角菜膠、海草、海藻膠、植物種子、樹膠等等。不可溶性纖維像是麥麩、全穀粒、蔬菜中的纖維素、水果、堅果、全穀粒以及蔬菜中的半纖維素等等都是。


由於現在飲食西化以及肉類攝取比例過高造成腸道的負擔增加,因而消化道疾患以及代謝不佳所衍生的相關疾病越來越普遍。過去的研究發現,纖維素能夠有效預防憩室性疾病。結直腸腺癌方面的預防,有一項針對病患的研究,研究發現不管男性女性,纖維攝取量與發病的比例成反比。纖維的種類只有蔬菜的纖維才具保護效力。


在膽固醇的控制方面,一項針對59名膽固醇中度過高的病患,連續36週每天服用20克纖維,他們所服用的纖維含豆膠、果膠、大豆、豌豆與玉米殼,結果經51週得治療以後,總膽固醇降低5%、低密度膽固醇(不好的膽固醇)降低9%、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的比值降低11%。


針對冠狀動脈硬化方面、一項芬蘭針對男性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超過10克纖維超過六年的人,他們罹患冠狀動脈硬化的比例降低了17%。值得注意的是可溶性纖維比不可溶性纖維更能降低血壓與膽固醇。在糖尿病的控制上,纖維與魚油(或者亞麻仁油)的合併補充對糖尿病患很有幫助。知名的內分泌學術研究機構North coast Institute of Diebetes and Endocrinology研究發現,病患每天服用20克的魚油,同時在研究進行到一半時,開始以15克的果膠來補充纖維質,其種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均明顯降低,連三酸甘油脂也降低了44%。


不同纖維有不同的適應症,以大腸激躁症而言,比較有效的纖維有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lose)或親水性聚合碳(polycarbophil)。甲基纖維素是一種樹膠狀衍生物,放在水中會膨脹,通常作為大量補充纖維的主要來源,也可作緩瀉劑。親水性聚合碳則當作為腸道吸收劑。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D 降男性心臟病發機率


更新日期:2011/06/27 14:24


(路透紐約27日電)美國1份研究指出,充分攝取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的男性,心臟病發或中風機率,比攝取少量維生素D的男性來得低。 這份研究追蹤調查約11萬9000名成人長達20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Clinical Nutrition)。研究發現,每天攝取維生素D至少600國際單位(IU)的男性,心臟病發或中風機率,比每天攝取不足100 IU的男性降低16%。600 IU為每日建議攝取量。 然而在女性當中卻沒有相同模式。此篇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系學者孫啟(Qi Sun,譯音)率領。 他寫道:「觀察顯示,攝取較多維生素D,和降低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女性則否。」 但孫啟和其他報告作者也表示,此發現不足以證明維生素D確實是男性患病機率降低的功臣。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包括魚類、蛋類、強化牛乳,和魚肝油等。中央社(翻譯)



最近美國臨床營養雜誌發表研究,該研究追蹤11萬9000名成人長達20年發現:研究發現,每天攝取維生素D至少600國際單位(IU)的男性,心臟病發或中風機率,比每天攝取不足100 IU的男性降低16%。之前我多次提到,許多現代人日曬及營養來源都不足,造成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非常普遍。以下讓我們參考其他研究資料,讓我們更了解維生素D不足的確對心血管疾病有負面影響。


談到維生素D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連性,過去已經有一些研究結果發表,一份針對將近5000名參與者的研究顯示,體內維生素D含量低的人會提高周邊動脈疾病的發生率,精確的研究數字是低於17.8ng/mL的話,會增加八成的罹患率:


 Melamed, ML; Muntner, P; Michos, ED; Uribarri, J; Weber, C; Sharma, J; Raggi, P (2008).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results from NHANES 2001 to 2004".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8 (6): 1179–85. doi:10.1161/ATVBAHA.108.165886. PMC 2705139. PMID 18417640.


在英國,夏天的那幾個月,園丁體內的膽固醇會明顯地下降。主要是園丁一定會曬太陽,過多的膽固醇會讓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尤其是導致心臟病發的冠狀動脈硬化疾病:


Grimes, DS; Hindle, E; Dyer, T (1996). "Sunlight, cholesterol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QJM 89 (8): 579–89. PMID 8935479.


維生素D血液濃度不足經常與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目前有些研究已經清楚地顯示兩者的關連性:


Pittas, AG; Chung, M; Trikalinos, T; Mitri, J; Brendel, M; Patel, K; Lichtenstein, AH; Lau, J et al. (March 2010). "Systematic review: Vitamin D and cardiometabolic outcom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2 (5): 307–14. doi:10.1059/0003-4819-152-5-201003020-00009 (inactive 2010-03-25). PMID 20194237.


Wang, L; Manson, JE; Song, Y; Sesso, HD (March 2010). "Systematic review: Vitamin D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2 (5): 315–23. doi:10.1059/0003-4819-152-5-201003020-00010 (inactive 2010-03-25). PMID 20194238.


以一般人而言,一天600IU仍明顯不足,建議大家可以跟這方面有經驗的醫師多討論,要知道自己體內的維生素D濃度夠不夠並不難,有相關的實驗室檢查25-hydroxy-vitamin D可以直接了解,透過客觀的數據,我們會更清楚自己的補充量是否足夠,每個人需要攝取的量不盡相同,因為基因差異也會直接影響,相關資料不妨連結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30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發性硬化 與皰疹有關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6/18 00:47 【中央社紐約十七日路透電】



台灣研究發現,罹患帶狀皰疹的病患一年內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高達四倍,顯示患帶狀皰疹的病患,更有可能罹患多發性硬化症。



台北大學附設醫院康峻宏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警告,研究並未顯示帶狀皰疹會造成多發性硬化症,然而有「許多潛在機制」說明,這兩種疾病有所關連的原因。



康峻宏和同仁發表於「傳染病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們的研究證實多發性硬化症可能與帶狀皰疹發作有關。」



「我們發現相較於對照組,帶狀皰疹發作一年內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顯著較高。」



帶狀皰疹是由引發水痘的病毒再激活所引起的疼痛狀態,此病毒稱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一旦感染水痘,這種病毒就會進入蟄伏狀態,依附於人體的神經纖維中。



很多人小時候得過水痘,三到四天之後,症狀消失,但進入人體的病毒病未被消滅殆盡,強而有力的證據就是日後又發生帶狀泡疹,一般俗稱的「皮蛇」,這是原本的病毒因為患者本身因為身體的免疫力大幅降低,讓潛伏在神經的病毒有機會肆虐,沿著神經節發作,造成當事人疼痛難耐。一般治療就是支持療法,疾病併用抗病毒藥物,也無法根本消滅病毒,因此要確保帶狀泡疹不發作,本身的免疫能力才是關鍵。


多發性硬化症本身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侵犯到神經系統的狀況,也就是免疫系統亂掉,敵我不分,原本該攻擊外來的病毒或細菌的免疫反應,反而攻擊自己的神經系統,詳細的資料,可參閱: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ms_c.html


帶狀泡疹及多發性硬化症兩者發病的關鍵,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簡而言之就是過與不及(後者Vs前者),因此一旦出現帶狀泡疹的患者,應視此為免疫系統的警訊,最好能積極針對免疫系統來做保健及調整,除了保持正常作息、運動、留意飲食之外,可以考慮最經濟的營養補充,也就是維生素D的補充,詳細的內容請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整理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659


再一次提醒,維生素D的補充劑量儘量高一些,市售一般的維生素D的劑量大多只有400IU,每天服用難以達到理想的濃度,當然若能配合每天15-20分鐘的日曬,服用劑量可以稍微低一些,但仍不是一天400IU可以輕易達到的,我們若說人體需要最大量但現代人普遍不足的營養就是維生素D也不為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騎馬可治童自閉 阿根廷籲納健保


公視 更新日期:2011/06/11 22:15



您知道嗎,"騎馬"也能夠治療罹患腦性麻痺、或自閉症的病童喔!關鍵是因為在騎馬的過程中,會讓身體釋放一種降低焦慮的荷爾蒙,阿根廷的民間團體,最近大力呼籲政府,把"馬術治療"納入全國健保給付,讓社會各階層的病童,都能接受治療。



畫面上看到的這名騎著馬越過柵欄,展現精湛馬術技巧的12歲男童璜,看得出來他一出生時有輕度行動不良,以及學習困難的問題嗎?他四歲的時候就被送來學習馬術,很快的就喜歡上了馬和騎馬這種運動,多年下來他肢體動作不協調的問題已經完全根治。



據小兒神經科醫生指出 ,馬術療法可以適用於很多種身心乃至於情緒方面的疾病,像是腦性麻痺、自閉症以及亞斯伯格症候群。原理就在於病童在接觸馬匹以及在騎馬的動作韻律過程中,會促使身體釋放一種降低焦慮的荷爾蒙,催產素 ,如此一來能夠開啟學習的接收器。除此之外,還能夠改進病童的注意力,舒緩情緒,改善肢體動作的協調度。



目前這裡的課程接受兩歲以上幼兒的申請,而他們也正向政府爭取把馬術療法納入全國健保,讓社會各階層有需要的病童都可以接受這項另類療法。



之前我曾不止一次在部落格推薦馬術運動,阿根廷目前有民間團體在大力推動把馬術列入健保療法,因為有些研究顯示騎馬可以幫助身體產生催產素,這種被稱為愛的荷爾蒙,也期待這樣的療法也能夠在本地列入健保給付的療法。以下為催產素如何改善焦慮以及自閉症的原理,我找出相關的資料給大家參閱一下:


催產素能激發滿足感、減少焦慮、平靜感以及在伴侶身旁的安全感,這些都是達到性高潮的基本要素,有些研究發現催產素的確能與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產生交互作用,例如血清素等等。有一項研究結果明白指出:血中的催產素濃度與成人在愛情中的互動中減少的焦慮指數呈現正相關:

Marazziti D, Dell'Osso B, Baroni S, et al. (2006). "A relationship between oxytocin and anxiety of romantic attachment". Clinical Practice and Epidemiology in Mental Health 2: 28.


因此,催產素對大腦的行為控制、恐懼、焦慮等控制區域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讓性高潮產生。在調整系統(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催產素能間接抑制ACTH及CORTISOL(壓力賀爾蒙)的產生,因此,對血管收縮素來說,可視為一種擷抗因子。



在自閉症的研究上,其實已經累積相當多的研究,例如催產素可以改善自閉症患者的重複及其他附屬行為:


Bartz JA, Hollander E (2008). "Oxytocin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170: 451–62.


在成人的自閉症治療上催產素可以增加有感情的言語的數量:


Jacob S, Brune CW, Carter CS, Leventhal BL, Lord C, Cook EH (April 2007). "Association of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in Caucas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Neuroscience Letters 417 (1): 6–9.


在吸入性的催產素治療以後,自閉症的患者表現出更多適當的社交行為:


Wermter AK, Kamp-Becker I, Hesse P, Schulte-Körne G, Strauch K, Remschmidt H (September 2009).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in the etiology of autistic disorders on high-functioning level".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B, Neuropsychiatric Genetic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攝護腺癌患者 輕快散步有助延壽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26 00:1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顯示,攝護腺癌患者輕快地散步,有助延長壽命。患者一周至少走三小時,步伐輕快、雀躍可產生效果,平穩走路則效果不大。



參與研究計畫患者身上的癌症細胞都沒有擴散。研究人員在患者確診、接受治療兩年期間,評估他們平常的活動量,也記錄患者身體、病情變化,包括癌症是否復發、骨頭有沒有長腫瘤、有無因攝護腺癌致死等。



研究人員發現,攝護腺癌患者若可以規律散步,且腳步要輕快、雀躍,一周散步至少三小時,可以延緩疾病惡化,患者疾病惡化發生率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七。



研究首席作者艾琳‧瑞奇曼(ErinRichman)表示,研究發現,男性一旦確診罹患攝護腺癌,若能規律地輕快走路,或可延緩,甚至預防癌症病情惡化。



艾琳‧瑞奇曼解釋,走路、散步是否有益健康,取決於走路速度有多快,如果只是平穩、緩和地散步,似乎沒有甚麼效果。不只對癌症患者,多走路對每個人都有好處,每個人都要多走路,才能讓身體更健康。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癌症研究」期刊,越來越研究發現,規律走路可以對抗許多疾病,如心臟病、部分癌症疾病。



研究認為,輕快走路可以抑制癌症惡化,可能是因為輕快走路能減少胰島素濃度。有些化學物質會刺激癌細胞成長,或許運動也可減少這類有害化學物質。



另外,脂肪細胞會分泌一些代謝蛋白質,輕快走路也許也可以抑制代謝蛋白質生成。上述三種物質濃度過高,都會讓攝護腺癌惡化,增加患者死亡風險。



關於快走,已經出爐的醫學研究告訴我們:


如果你開始以每天最大心跳率的百分之五十五到六十五每天步行一個小時,在這種運動強度下身體會開始燃燒脂肪,加快新陳代謝的速率,人體一旦囤積過多的脂肪,肌肉會對胰島素產生抗性,更加重脂肪的的累積,也阻礙了第一型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的分泌。一篇由美國密西跟大學逾2007年發表的研究指出一節有氧運動的課程就能在隔天完全逆轉胰島素的阻抗,而且比較肌肉在運動前後的肌肉切片,發現肌肉在運動後會抑制製造脂肪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質,經由這樣的研究告訴我們,即使是少量的運動,都能發生正面的骨牌效應。


可燃燒脂肪的輕度運動還能促進血液中色胺酸的釋放,幫助心情穩定,同時改變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分泌。而快走也能幫助當事人對周遭的世界更有投入感,不用多久就會更想外跑,當一個人能以微喘的步調走上一小時,就可以開始加入中度運動,一旦用這種方式來幫助自己,無論在運動或者生活各個層面上,都將變得更有活力及能力。


美國最新關於攝護腺癌的研究發現:攝護腺癌患者若可以規律散步,且腳步要輕快、雀躍,一周散步至少三小時,可以延緩疾病惡化,患者疾病惡化發生率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七。輕快走路可以抑制癌症惡化,可能是因為輕快走路能減少胰島素濃度。有些化學物質會刺激癌細胞成長,或許運動也可減少這類有害化學物質。脂肪細胞會分泌一些代謝蛋白質,輕快走路也許也可以抑制代謝蛋白質生成。上述三種物質濃度過高,都會讓攝護腺癌惡化,增加患者死亡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慢性阻塞性肺病 需補充維生素D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17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適量補充點維生素D。比利時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幫助患者復原,提升患者運動能力,患者的呼吸道肌肉也會變得更有力量。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胸腔醫學會二O一一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物理治療師蜜克‧霍爾尼克斯(Miek Hornikx)表示,研究發現,患者在接受復健時,若服用較高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患者的運動能力、呼吸道肌肉力量似乎獲得改善。



霍爾尼克斯解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於呼吸不順,很少運動、出門曬太陽,且飲食中的維生素D攝取量也不足,因此多數患者身體都缺乏維生素D。



慢性阻塞性肺病雖然是呼吸道疾病,不過因活動量大受限制,所以患者很容易有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肌肉無力等問題,導致患者活動量更差,健康更為惡化,運動量不足,死亡風險就會上升。



霍爾尼克斯補充,呼吸復健的目的,就是在提升呼吸道肌肉力量,當一個人血液裡的維生素D濃度過少,肌肉力量就容易減弱。



共有五十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參與研究,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三個月的復健計畫。有的患者服用安慰劑,另有患者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研究結果顯示,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的患者進步頗多,其運動能力、呼吸道肌肉力量都大幅獲得改善。



研究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若適量補充維生素D,搭配復健訓練,便能提升復健成效,這樣有助增強肌肉力量、運動能力,對改善病情大有好處。



過去我們多次談到維生素D與健康的重要性,包含幫助鈣質吸收,維護骨質健康,調節免疫系統,甚至幫助自體免疫疾病預防及改善,例如多發性硬化疾病:


 Munger, KL; Levin, LI; Hollis, BW; Howard, NS; Ascherio, A (2006).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risk of multiple sclerosis". JAMA 296 (23): 2832–8. doi:10.1001/jama.296.23.2832. PMID 17179460.


此外,結核菌的感染及愛滋病的感染都與維生素D不足有關:


Haug CJ, Aukrust P, Haug E, Mørkrid L, Müller F, Frøland SS (November 1998). "Severe deficiency of 1,25-dihydroxyvitamin D3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ssociation with immunological hyperactivity and only minor changes in calcium homeostasi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83 (11): 3832–8. PMID 9814454.


想要預防流行感冒,維生素D必須補充足夠,維生素D不足的人是流感病毒侵襲的高危險群:


Cannell, J. J.; Vieth, R.; Umhau, J. C.; Holick, M. F.; Grant, W. B.; Madronich, S.; Garland, C. F.; Giovannucci, E. (2006). "Epidemic influenza and vitamin D".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134 (6): 1129–40. doi:10.1017/S0950268806007175. PMC 2870528. PMID 16959053.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870528.



在2006年有一項綜合13個國家,超過400萬癌症患者的研究發現體內維生素D不足,罹癌風險隨之提高。研究人員建議一般成人一天至少補充1000IU的維生素來預防癌症的發生,因為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將能減少50%大腸癌的風險、乳癌及卵巢癌各降低30%的發生機會,而維生素D不足亦能影響乳癌患者的預後以及增加骨頭轉移的風險:


Buyru, N; Tezol, A; Yosunkaya-Fenerci, E; Dalay, N (December 2003). "Vitamin D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s in breast cancer". Exp Mol Med 35 (6): 550–5. PMID 14749534.


2006年,針對超過120000人的長期健康追蹤研究發現每天補充400IU維生素D,胰臟癌罹患的風險也會降低43%,男性的吸煙者如果維生素D不足,其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將是維生素D數值正常者的3倍:


 Stolzenberg-Solomon, R. Z.; Vieth, R.; Azad, A.; Pietinen, P.; Taylor, P. R.; Virtamo, J.; Albanes, D. (October 2006). "A P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of Vitamin D Status and Pancreatic Cancer Risk in Male Smokers". Cancer Research 66 (20): 10213–9. doi:10.1158/0008-5472.CAN-06-1876. PMID 17047087.


在心血管健康方面,2008年針對超過5000的研究對象分析顯示:維生素D不足的人容易產生周邊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有八成都出現維生素D不足的現象:


Melamed, ML; Muntner, P; Michos, ED; Uribarri, J; Weber, C; Sharma, J; Raggi, P (2008).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results from NHANES 2001 to 2004".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8 (6): 1179–85. doi:10.1161/ATVBAHA.108.165886. PMC 2705139. PMID 18417640.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705139.


在2001年的研究發現,新生兒臍帶血的維生素D濃度較低者,第一年的下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風險隨之提高,因此建議孕婦應該補充維生素D,預防新生兒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狀況:


Belderbos, M. E.; Houben, M. L., Wilbrink, B., Lentjes, E., Bloemen, E. M., Kimpen, J. L. L., Rovers, M., Bont, L. (9 May 2011). "Cord Blood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Pediatrics. doi:10.1542/peds.2010-3054.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1/05/05/peds.2010-3054. Retrieved 12 May 2011.


最近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物理治療師蜜克‧霍爾尼克斯(Miek Hornikx)研究發現,患者在接受復健時,若服用較高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患者的運動能力、呼吸道肌肉力量似乎獲得改善。五十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參與研究,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三個月的復健計畫。有的患者服用安慰劑,另有患者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研究結果顯示,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的患者進步頗多,其運動能力、呼吸道肌肉力量都大幅獲得改善。


由以上種種資料顯示:維生素D對身體的健康維護實在是不可或缺,對許多日曬不足的現代人來說,維生素D的規律補充確有其益處及重要性,請大家留意。相關資料還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65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斯匹靈真靈? 美:防中風無效!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22 00:27 【中央社紐約21日路透電】



研究指出,對從未得過心臟病的民眾而言,儘管低劑量阿斯匹靈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但是阿斯匹靈似乎無法降低中風或死於中風的風險。



另外要注意的是,由於阿斯匹靈有增加潰瘍出血的風險,民眾在服用前應先諮詢醫師。



阿拉巴馬大學公衛學院領導研究的巴托魯希〈AlfredBar-tolucci〉表示:「阿斯匹靈主要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及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風險;至於降低中風、心血管疾病死亡、冠狀動脈心臟病發作的案例上,阿斯匹靈並無顯著成效。」



這項研究整合迄今9項測試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病的試驗,成果刊登在「美國心臟學期刊」〈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實驗有10萬名45歲的受試者,他們之中有些人身體健康、有些人患有糖尿病,但全都沒有胸痛或其他心臟病症狀。



研究發現,和服用安慰劑的民眾相較,服用阿斯匹靈的受試者,非致命性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9%;但並未提及有多少人確實心臟病發。但先前6項試驗分析指出,服用阿斯匹靈者每千人有18人得到心臟病,而服用安慰劑的每千人中有23人心臟病發。



但研究分析也指出,阿斯匹靈增加每千人中0.7-1人的出血風險,因此研究作者對該藥物的結論是「淨值不明確」。研究同時指稱,雖然服用阿斯匹靈看似稍微降低中風和死亡風險,但研究人員認為這僅是機率問題。



之前還在區域教學醫院工作時,我曾照顧過一個年長的躁鬱症患者,他年輕的時候,曾開過藥房,聽一些醫師說過,阿斯匹靈可以預防中風及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於是從中年開始,每天及服用一顆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來做為身體的保健。之所以知道這樣的狀況,是因為他在住院期間,有一次突然上腸胃道出血,經過緊急會診一般外科醫師,發現這名患者極可能是因為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導致的胃出血,後來緊急安排開刀,並把阿斯匹靈停下來,類似的狀況便不再發生。


有些醫師發現門診的患者血壓比較高,就會一併開上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提醒患者這樣的治療可以預防心臟病、中風等等的狀況,然而根據臨床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根據美國的研究學者阿拉巴馬大學公衛學院的巴托魯希〈AlfredBar-tolucci〉表示:「阿斯匹靈主要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及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風險;至於降低中風、心血管疾病死亡、冠狀動脈心臟病發作的案例上,阿斯匹靈並無顯著成效。」


而且阿斯匹靈本身的抗凝血功能,反而導致某些患者出血性的中風及其他重大的出血風險提升兩倍,尤其是對本身沒有心血管病史的人而言,阿斯匹靈在臨床上並無實際的數字支持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Baigent C, Blackwell L, Collins R, et al. (2009). "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373 (9678): 1849–60. doi:10.1016/S0140-6736(09)60503-1. PMC 2715005. PMID 19482214.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715005. 


想要服用阿斯匹靈,有些注意事項應該瞭解,例如本身對Ibuprofen或者naproxen這類常用止痛藥劑過敏的人最好不要服用,和酒精或者抗凝血劑一起服用,會增加胃出血的風險,有腎臟疾病、高尿酸甚至是痛風的患者不應服用,因為阿斯匹靈會抑制尿酸的排除,讓上述情況更惡化。小孩及青少年若因感冒發燒,也不應該用阿斯匹靈來退燒及止痛,因為阿斯匹靈可能會引發Reye's syndrome:


Macdonald S (2002). "Aspirin use to be banned in under 16 year olds". BMJ 325 (7371): 988. doi:10.1136/bmj.325.7371.988/c. PMC 1169585. PMID 12411346.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169585. 


Reye's syndrome,中文翻譯為雷氏症候群,是一種可能致命的疾病,會影響多個器官,尤其是腦部和肝臟。該病與幼童使用阿斯匹靈治療病毒感染感染疾病(例如水痘、 流感等等)有關。可導致脂肪肝及肝臟輕微發炎,同時影響腦部。肝臟會輕微發脹和變硬,腎臟的外觀也會改變,有時也會出現黃疸,及早治療尤其重要,否則會導致死亡或腦部嚴重受損。


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擔心有胃出血問題的人可以考慮服用營養品的方式來做預防:


1.根據德國大學的研究,是合併等劑量維他命C的服用的人,跟單純服用阿斯匹靈的人相較,胃損傷的機率明顯下降:


Dammannet al. (2004). "Effects of buffered and plain acetylsalicylic acid form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ascorbic acid on gastric mucosa in healthy subject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9): 367–74. 


2.即便服用大劑量的阿斯匹靈,但如果有配合SAM-e一起服用,也會降低九成的胃損傷的風險:


 Laudanno et al. (1984). "Prostaglandin E1 (misoprostol) and S-adenosylmethionine in the prevention of hemorrhagic gastritis induced by aspirin in the human. Endoscopic, histologic and histochemical study.". Acta Gastroenterol Latinoam (14): 289–9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D護眼 女性抗黃斑部病變


公視 更新日期:2011/04/12 22:16



47歲的懷特太太,一早起來就遵照醫師指示,炒綠葉蔬菜來吃,因為這對她的視力有幫助.原來懷特太太被診斷出罹患初期的眼球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病變,簡稱為AMD,患者所看見的影像,會呈現周圍清楚中間模糊,這張小女孩的照片看來會像這樣,看直線圖形也會扭曲變形模糊不清,浴室牆壁的磁磚,看來會像這樣.這種症狀就像老花一樣,40歲以後會越來越嚴重.不過還好有方法可以預防.根據美國最新公佈的研究,多攝取維生素D,可以使40到75歲的女性,降低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研究顯示,每天攝取720個國際單位,也就是720IU維生素D的人,預防效果比標準劑量600IU來得好,曬太陽固然可以使人體產生維生素D,但專家說,從食物中攝取更有幫助,像是牛奶,早餐常吃的穀片,尤其是燕麥片,還有魚類等等都富含維生素D,一天一片3.5盎司的鮪魚,就足以攝取720IU一天的量.看來維生素D除了已知的抗癌,預防骨質疏鬆等功效,現在又多了保護眼睛這項功能.



什麼是黃斑部病變,會有何種影響?一般而言,眼底視網膜隨著一些身體狀況,例如老化(大於50歲)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眼底稱為黃斑部的地方開始退化,患者本人會出現視野中間模糊的現象,我們就可稱之為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病變一般可分為乾性與濕性兩大類,乾性黃斑部病變 原因主要是視網膜下層的色素上皮層萎縮,這是眼底中央的光感受細胞流失所導致。目前的研究,沒有任何藥物及手術可以幫助改善,不過,好消息是高劑量的抗氧化物營養補充,葉黃素以及玉米黃素可以延緩黃斑並變得進程,甚至有些患者可以改善視力,BETA胡蘿蔔素則沒有明顯的效果,相關研究報告請參閱:


Tan JS, Wang JJ, Flood V, Rochtchina E, Smith W, Mitchell P. (February 2008). "Dietary antioxidants and the long-term incidence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the Blue Mountain Eye Study". Ophthalmology. 115 (2): 334–41. doi:10.1016/j.ophtha.2007.03.083. PMID 17664009.


最近美國最新公佈的研究發現:多攝取維生素D,可以使40到75歲的女性,降低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研究顯示,每天攝取720個國際單位,也就是720IU維生素D的人,預防效果比標準劑量600IU來得好。

現在一般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用量只有400I.U.,跟研究的結果相比遠遠不足,提醒大家留意維生素D的補充劑量應該提高一些,相關身體保健及症狀改善才會明顯。維生素的抗癌及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的研究已經發表很多,包含免疫調節的幫助也很大,對維生素D的相關資料想更深入瞭解的話也可以連結部落格的文章來參考對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19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65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天逛街 延年益壽

更新日期:2011/04/09 03:03 實習編譯林育珊/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實習編譯林育珊/綜合報導】



「逛街有益身心健康」,這句話可非愛血拼女性編造的藉口,而是經過科學調查印證的結果。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台灣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常逛街有助延年益壽,尤其對年長男性幫助更大。



「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張毓宏分析台灣一千八百五十位六十五歲以上獨居老人後發現,每天逛街與不常逛街者相較,前者存活率高廿七%。



以性別論,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每天逛街者存活率比不常逛街者高廿三%,而男性存活率更高達廿八%,顯然這種「購物療法」(retail therapy)對男性健康更有助益。



本研究的追蹤調查時間為一九九九年至二○○八年,報告發表於英國《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研究強調,逛街不一定要花大錢,只要到街上和別人打打交道,看看人群,減少孤寂感,就有助於身心健康。



研究還指出,逛街比上健身房更能維持健康,因為和正規運動相比,逛街通常無需強烈激勵或專業人士指導,因此更容易養成習慣。



許多人常問我如何抒壓效果最好,我經常會提到的方是就是散步援助法,這是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提出來的方式。散步援助法可以幫助一個人改善精疲力竭的心理現象,主要的原理,就是透過注意力的外放也就是外觀的方式,來幫助當事人脫離持續內觀的狀態,以下是關於關於內觀及外觀的詳細說明:


內觀很簡單。它的意思是「過份向內看」。


外觀也很簡單。它的意思是「能夠向外看」。


人可以說有「內觀人格者」和「外觀人格者」之分。外觀人格者是指能去觀察周圍環境的人。內觀人格者則只能往他自己裡面看。


一個人若能觀察身邊的世界,並看到相當真實而明亮的世界,這個人肯定是處於外觀的的狀態。換言之,他能夠「向外看」,他可以工作,他也能看清狀況並處理、控制他必須處理和控制的事物…


內觀的人,可能是一個早已精疲力竭的人。他的注意力越來越集中自己的身上…此人工作時,注意力大多釘在離他數呎遠的地方。他的注意力在伸手可及的物品上最為集中。這讓他的注意力至少縮到了面前的某點上,無法外放…


如果某人所用的機器、書本或物品,一直都放在距離固定的位置那麼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後,他仍會傾向於把注意力固定在工作時的的那個位置。換言之他的注意力不曾完全離開工作。雖然這個人已回家,其實他還是「坐在辦公室」…無論是記帳員、會計師、事務員、行政主管還是技工,都有一件不該做的是。他們不該離開工作崗位、回到家裡、坐下來,又把注意力放在一個與工作時持續注視的距離差不多的東西上…回到家、坐下來、看報紙、吃晚餐,然後睡覺——這樣做絕對是錯的。如果有人習慣在一天的工作之後,晚上拿著一本書或一份報紙,坐下來「休息」,那麼可以肯定,此人遲早會覺得疲勞。過一陣子,他會降到更低的等級;他甚至不覺得奇怪,為何那些以前做起來輕而易舉的事,現在卻提不起勁了。


是否有該做的事呢?有的。工作時總是把注意力故著在某物品上的人,下班之後應該把他的注意力固定在別的地方…下班後當你覺得疲倦——即使你一想到散步就受不了,只差沒攤在地上——你還是應該出門,在附近散步,直到覺得精神恢復為止。簡而言之,你應該在附近散步,同時觀看各種事物,直到你能看到迎面而來的東西。不管在附近繞了多久,你都該繼續走,直到感覺舒服為止。


不管對年長者或者非年長者,透過散步來外觀,對於抒解心情的壓力的確有莫大的幫助,覺得散步太單調的人,不妨利用逛街的方式來進行。對許多女士們來說,逛街是抒壓的捷徑,許多人誤認買東西可以抒壓,其實,逛街最能幫助一個人放鬆的環節就是外觀,所以重扁不是逛街買了多少東西回來,而是在逛街的過程中,注意力往外,達到外觀的效果所致。


對老年人來說,激烈的運動對身體造成的衝擊恐怕不如散步這樣和緩的方式更有幫助,逛街,不僅能達到散步的效果,又能達到外觀幫助身心放鬆,實在是一舉兩得,無怪乎最近台灣本土的研究分析台灣一千八百五十位六十五歲以上獨居老人後發現:


每天逛街與不常逛街者相較,前者存活率高廿七%。以性別論,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每天逛街者存活率比不常逛街者高廿三%,而男性存活率更高達廿八%,顯然這種「購物療法」(retail therapy)對男性健康更有助益。


所以,嫌散步太無聊的人,不妨透過逛街,其實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抒壓功效。有些人看到喜歡的東西往往會有強烈的購買慾,為了為了避免過度消費,甚至造成家庭衝突,建議出門時,不要帶信用卡,只帶一定預算的現金,如此,就不會有超出預算之虞。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笑為良藥 對病人復原有幫助


中廣 更新日期:2011/03/10 15:35



英國研究證實,笑的確對病人的復原有幫助。



里茲大學醫療照護學院花了五年的時間研究,超音波對腿部潰爛病人痊癒的幫助。結果顯示昂貴的超音波療法幫助不大,反倒是開懷的笑上一笑對病人有很大的助益。



研究人員說,笑可以讓橫隔膜動起來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確是一帖良藥。



我們什麼時候會笑?放鬆的時候,緊張的時候笑不出來,放鬆的時候,就是啟動身體的副交感神經作用,幫助身體復原,過去我提到的安全模式就是這個道理:所謂安全模式,就是當事人覺得自己很安全,可以放鬆,此時身體放鬆,有利於身體的修復。危險模式是指一個人處於危險緊張的狀態,此時身體的資源都為了應付緊急狀況,無法進行身體的修復,因此,一個人若常處於危險模式,身體狀況必然較為不穩定。


何種情境會讓我們比較放鬆?何種情境會讓我們感到緊張有壓力?這些都不需要思考,身體會直接作反應。

圖片預覽


以上圖為例,我們看到馬上會放鬆,所以我們可以解讀成安全模式打開,安全模式打開,身心的復原才會隨之而來,所以專家都會建議大家有空應該多往郊外走,尤其是有瀑布及森林這些環境有大量負離子及芬多精是最好的。


圖片預覽


反之,當我們接觸到這個畫面,安全模式馬上關閉,緊急模式打開後,身體的交感神經表現較為明顯,同時也會讓免疫、消化及身體其他系統受到抑制(壓力影響),身心的復原暫時擱置一旁。


最近英國的里茲大學醫療照護學院花了五年的時間研究:



超音波對腿部潰爛病人痊癒的幫助。結果顯示昂貴的超音波療法幫助不大,反倒是開懷的笑上一笑對病人有很大的助益。


啟動安全模式,身體可以幫助修復,這是所有的醫學專家一再強調優質的睡眠對健康的重要性。笑,是我們清醒時打開安全模式的神奇鑰匙。不管有空沒空,多笑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顯示富鉀食物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更新日期:2011/03/06 11:35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常吃富含鉀的食物可降低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這項研究是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醫學院完成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4.7萬名男性和女性研究對象的鉀攝取量、日常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等數據,結果發現,如果每天能多攝取1.64克的鉀,中風機率可降低21%,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有所下降。



研究人員解釋說,富含鉀的食物有降低血壓的作用,特別是對高血壓患者和鹽攝取量大的人,這一作用尤其明顯。此外,鉀還可緩解動脈硬化及防止動脈壁增厚的作用,而這些正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鉀是人體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魚類、全榖類食品、香蕉、蕃茄等都是富含鉀的食物。



在我還在大學就讀時,華裔網球名將張德培在1989年以非種子身份一舉拿下法國公開賽的冠軍,其中一輪和當時的球王藍道對戰,其中有一幕叫人印象深刻,因為他當時打到快抽筋了,在中場休息時,找機會吃香蕉來幫助自己繼續奮戰。有興趣瞭解及回顧的人請參閱:


http://www.tennisdvdwarehouse.com/1989_French_CHANGvLENDL.htm


到底吃香蕉有什麼幫助?


對於想增加自己肌肉發達的人來說在進行肌肉訓練之前先攝取含有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纈安酸(Valine)這些支鏈氨基酸(BCAA),之後再攝取蛋白質的效果更佳,而香蕉就是含有這三種支鏈氨基酸的天然來源。除此之外,香蕉也含豐富的鉀,一般而言,鉀有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分平衡(維持滲透壓)、維持正常血壓、利尿並排除多餘鹽分、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以及調節並參與神經傳導等作用。


鉀缺乏時容易產生高血壓、呼吸困難、心臟肌肉的損害、水腫、肌肉無力、生長遲緩、食慾不振、腸道肌肉張力不足而腹部腫大、焦躁易怒、精神混亂、憂鬱、倦怠、無精打采及神經傳導不正常。在醫院,如果有會診精神科評估所謂的急性精神病症狀,有經驗的醫師都會建議要做電解質的抽血檢查,因為像鈉或者鉀的不平衡也會直接導致患者精神狀態改變。因此電解質的平衡對精神狀態來說也相當重要,尤其是一些住院比較久、重症患者、或者年長的病患,其實都有機會發生。


最近義大利的大規模研究指出,鉀補充足夠的人,大幅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了24.7萬名男性和女性研究對象的鉀攝取量、日常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等數據,結果發現,如果每天能多攝取1.64克的鉀,中風機率可降低21%,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有所下降。



研究人員解釋說,富含鉀的食物有降低血壓的作用,特別是對高血壓患者和鹽攝取量大的人,這一作用尤其明顯。此外,鉀還可緩解動脈硬化及防止動脈壁增厚的作用,而這些正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以食物來源來看,可可粉、即溶咖啡、紫菜、低鹽醬油、紅茶茶包、高鐵脫脂奶粉、酵母粉、黃豆、黑豆及羊奶粉都蠻多的。蔬菜方面,菠菜、莧菜、蘆筍、紅椒可以攝取,水果方面,除了香蕉,其他像奇異果、百香果、木瓜、柳橙、蕃茄等等都富含鉀,馬鈴薯及綠豆含鉀也不低,想要補充的人不妨多吃這類食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經前症候群對高達85%的女性來說,其實都經歷過,一般而言,在月經來之前的前幾天,身體方面會出現明顯的乳房腫脹、水腫,很想吃東西或者嗜吃甜食,情緒方面,常會變得暴躁易怒、起伏不定或者心情低落。真正嚴重的症狀,大約2-5%的女性會反覆出現:


 Dickerson, Lori M., Pamela J. Mazyck and Melissa H. Hunter (April 2003). "Premenstrual Syndrome".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pp. 1743–52. http://www.aafp.org/afp/20030415/1743.html.


真正來說,PMS的症狀種類可多達200以上,最常見的不外乎是易怒、感覺有壓力、不開心,非特異的情緒症狀包含焦慮、失眠(入睡困難)、頭痛、疲憊、心情起伏不定、敏感以及性慾改變: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 Menstrual Abnormalities". 2005-11. http://www.merck.com/mmpe/sec18/ch244/ch244g.html. Retrieved 2007-02-02.


身體方面,若月經來時出現的腹痛、便秘及週期性的青春痘等等身體症狀,並不能算在PMS的症狀之內。


哪些人是PMS的高危險群呢?一般而言,習慣喝高量的咖啡、長期壓力、年紀漸長、憂鬱症病史、家族病史者,容易出現,飲食方面的研究發現,缺乏鎂、錳、維生素E以及維生素D的女性,都是高危險群:


 Amy Scholten, MPH.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premenstrual syndrome?".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Harvard Medical school. http://healthgate.partners.org/browsing/browseContent.asp?fileName=19962.xml&title=Conditions%20InDepth:%20Premenstrual%20Syndrome%20(PMS). Retrieved 2008-01-10.


維生素B群的治療研究中,B6已被證實可以幫助PMS緩解症狀:


"Controversial vitamin may beat PMS", BBC News. Friday, May 21, 1999.


一般醫院治療都會直接開上抗憂鬱劑,根據研究,現在抗憂鬱劑的劑量對PMS症狀控制都過量,其實只要十分之一的劑量可能就能緩解症狀,然而市面上並無提供這樣劑量的抗憂鬱劑,因此,接受治療的人往往都是吃過量的抗憂鬱劑,而且抗憂鬱劑本身還有其他副作用,建議如果能以營養補充來改善,藥物治療還是保守謹慎些比較恰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慎選食用油脂 降低憂鬱風險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2/26 04:11



文/柯俊銘



所謂「氫化植物油」又被稱為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與存放久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在食品(如速食、泡麵、洋芋片、鹹酥雞、甜點等)製作上。



攝取這類油脂除已被醫界證實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過敏、癌症等疾患纏身的風險,近期發表在國外「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線上版的一份報告更指出,食用反式脂肪也會讓人出現憂鬱症的機會大增,值得注意。



食用反式脂肪 罹憂鬱症機會大



西班牙拉斯帕馬斯大學的預防醫學專家Almudena Sanchez-Villegas博士和納瓦拉大學的學者合作,針對12059名平均年齡為37歲半,且並無憂鬱症病史者進行為期6年的追蹤調查,以探討這些人各類油脂的消耗量和未來憂鬱症發病率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每兩年會安排一次問卷訪談,主要是了解個案的飲食內容與生活方式。



調查結束時,也會參考當事者歷年來的就醫紀錄,以確定其是否曾被診斷為憂鬱症,或因故接受抗憂鬱劑的治療;統計發現,有657名個案得到憂鬱症。



進一步分析顯示,食用反式脂肪的量與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呈現劑量效應關係,也就是吃得越多,罹患憂鬱症的機會就越大。例如,相對於沒有食用反式脂肪的人,攝取較多反式脂肪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居然高出48%。



另外,食用的油脂若是傾向飽和性脂肪,如牛、羊、豬等動物肉中所含油脂,也有類似上述現象。但若是傾向攝取不飽和性脂肪,如深海魚油、橄欖油、蔬菜油等,卻能降低憂鬱症的罹患風險,發揮保護、預防的作用。



不飽和性脂肪 能降低罹患風險



研究結果似乎可說明,為何南歐國家的憂鬱症發病率較歐洲其他地區低,食物儼然扮演了重要角色。



南歐國家普遍採地中海型飲食,食材多海魚、蔬果、堅果等,烹調也以橄欖油為主,這些東西都富含不飽和性脂肪,例如Omega-3、ω-9等。



建議大家買東西吃時,天然的最好,少碰油酥或油炸的加工食品,並養成閱讀營養成分標示的習慣,審慎選擇攝取的油脂,身心健康才有保障。



當我們談到必須脂肪酸,就是指人體(或其他高等動物)不能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脂肪酸。而必須脂肪酸又是指哪些油脂?就是指 ω-3ω-6這些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深海魚油、亞麻仁油、芥花油、藻類萃取油、橄欖油、蔬菜油及堅果油等等。我們的細胞的構成,就需要必須脂肪酸來當原料,根據臨床研究,必須脂肪酸的充足與否,影響了細胞的發炎反應、細胞功能(吸收營養及排除廢物等等)、同時也會降低身體發炎、改善心情及行為,更具有神經保護之功能。


幾乎所有人們的飲食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都可以稱得上是必須脂肪酸,在醫學的研究上,必須脂肪酸的攝取與心臟細胞的壽命及死亡息息相關:


 Landmark K, Alm CS (November 2006). "[Alpha-linolenic aci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udden death"] (in Norwegian). Tidsskrift for Den Norske Lægeforening 126 (21): 2792–4. PMID 17086218. http://www.tidsskriftet.no/index.php?seks_id=1446845.


Herbaut C (September 2006). "[Omega-3 and health]" (in French). Revue Médicale De Bruxelles 27 (4): S355–60. PMID 17091903.


在憂鬱的治療上,研究建議攝取魚類或者是Omega-3脂肪酸(DHA及EPA)可以明顯降低重度憂鬱症的罹患率。而相關研究也顯示血清中DHA含量較低的人,他們的腦脊髓液的5-HIAA(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的濃度也低,5-HIAA不足,與重度憂鬱症及自殺有直接相關:


Rees AM, Austin MP, Parker G (April 2005). "Role of omega-3 fatty acids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in the perinatal period".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39 (4): 274–80. doi:10.1111/j.1440-1614.2005.01565.x. PMID 15777365.


對現代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Omega-3與Omega-6攝取比例失衡的問題。Omega-3的來源以魚油、亞麻仁油、芥花油、藻類萃取油及核桃油為主要來源,其餘的蔬菜油幾乎都是Omega-6。以學理而言,兩這攝取比例最好在1:4到1:6之間,但大部分的人往往都是1:10以上,兩者油脂失衡,會直接造成鈣、鉀及鈉離子通道調節失衡,進而導致血清素濃度不足:


 Logan AC (November 2004). "Omega-3 fatty acids and major depression: a primer for th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 3: 25. doi:10.1186/1476-511X-3-25. PMID 15535884.


最近西班牙的研究再次提醒大家:好的油不足,壞的油吃太多,結果容易憂鬱:


食用反式脂肪的量與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呈現劑量效應關係,也就是吃得越多,罹患憂鬱症的機會就越大。相對於沒有食用反式脂肪的人,攝取較多反式脂肪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高出48%。


食用的油脂若是傾向飽和性脂肪,如牛、羊、豬等動物肉中所含油脂,也有類似上述現象。但若是傾向攝取不飽和性脂肪,如深海魚油、橄欖油、蔬菜油等,能降低憂鬱症的罹患風險,發揮保護、預防的作用。


過去我也曾討論地中海飲食可以抗憂鬱,一部份的原因,也是因為地中海型飲食,食材多海魚、蔬果、堅果等,烹調也以橄欖油為主,這些東西都富含不飽和性脂肪酸,相關資料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4082&prev=14244&next=13513&l=f&fid=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吃半斤番茄 飛蚊症變淡?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2/19 04:11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每天吃半台斤番茄就可減輕飛蚊症?61歲的台中市衛生局食品衛生志工大隊長梅哲源,飽受飛蚊症之苦長達10年,曾積極尋求治療方法,但都未見成效。



一個半月前,他開始每天吃半台斤番茄,沒想到眼前的「蚊子」竟真的變淡了,體重也跟著減少4公斤;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主任蔡宜佑指出,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吃什麼藥物或食物有助於改善飛蚊症,包括吃葉黃素在內。



蔡宜佑表示,眼睛的水晶體是膠狀透明物構成,隨年紀增長,膠狀透明物會慢慢變成水,在水與殘餘膠狀物質共存期,就會出現眼前一點一點的飛蚊症。



當這些殘餘膠狀物質與水互相衝擊時,可能造成視網膜破洞,此時得用雷射補視網膜破洞,所以每半年至一年一定要就醫檢查,當發現蚊子突然變多、出現閃光、眼前發黑可能是視網膜破洞,需馬上就醫。



他表示,當水晶體中的膠狀透明物全部化為水時,民眾就會覺得自己的飛蚊症好了。一般來說,飛蚊症患者也會因習慣後,就覺得蚊子不見或變少,但眼睛太過疲累、長時間看書、看白牆或藍天時,又會覺得蚊子又跑出來。



有不少人到了一個年紀,眼睛會出現飛蚊的現象,眼科醫師都知道飛蚊症是眼內現象,症狀表現為視野看到陰影物體漂浮。這些物體可以是點狀、條狀、網狀,一個或數個一起出現。這些物體其實是漂浮在玻璃體當中,隨著眼球的轉動而移動,因如同蚊子在眼前飛舞,故稱之為「飛蚊症」。


飛蚊症產生的主因是玻璃體中有部份液化,形成了混濁的懸浮物所造成之現象。一般人隨著年紀漸增,或多或少都可能有飛蚊症的現象,但絕大多數的飛蚊症並不影響正常的視覺機能。如果出現大量或多片黑影出現,或併發畏光、疼痛、淚水分泌過多、視野缺損等現象,或本身患有高度近視、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則有可能是嚴重眼疾(如視網膜、玻璃體出血)的徵兆。


一般眼科提供的方式有兩種,一種為玻璃體切除術,這是利用機械器具深入玻璃體內將原玻璃體液吸除,之後再灌入用來維持玻璃體空腔的等張溶液,此法具有風險及一些已知的副作用,較適合視覺受到嚴重影響的患者。另一種為雅各雷射將以爆破,利用雷射聚焦於某一點產生4000度的高溫,將漂浮物加以灰化,此法同樣有危險性,與手術相比卻是相對安全,然而可能無法完整的清除漂浮物,因此成效可能受到折扣。


家母過去一度也出現嚴重的飛蚊症,到眼科門診看診,得到的建議不是雷射就是開刀,但由於這些治療潛在的風險讓她裹足不前,後來有人提供她一個秘方,就是紅蘿蔔加檸檬打汁來喝,結果兩週左右的時間,飛蚊症不藥而癒,最近也有一則新聞報導提到,有人身受飛蚊症困擾十年,後來經人建議,每天食用半台斤的小蕃茄,結果飛蚊症明顯改善,體重還掉了4公斤。儘管眼科醫師對此類作法不置可否,也強調沒有醫學研究來支持這類療法,但對不想以侵入性方式來改善飛蚊症的人來說,不妨先試試這類較為自然的食療改善,如果有效,後續就不必再找眼科處理,結果應該是益大於弊。


在幫助視力健康時,食療中可能的有效原理何在。讓我們先看一下小蕃茄有關的茄紅素,這是眾所周知的抗氧化物質,根據研究對預防攝護腺癌、心臟病、肺癌、消化道癌症、結腸癌、直腸癌、食道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都有研究支持確有其效果,此外對降低心臟病猝發之風險、預防眼睛黃斑退化、抑制尼古丁與酒精的作用也有好處。至於葉黃素,本身也可以抑制黃斑退化,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容易產生黃斑退化,主要是黃斑中的細胞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帶氧的自由基破壞,而研究也發現,攝取抗氧化物太少,體內自由基高的人,容易產生黃斑退化的病變。


不管茄紅素、類胡蘿蔔素或者葉黃素,都是可以抑制黃斑退化的高抗氧化來源,維他命C也是大家熟知的天然抗氧化物質,也就是對有飛蚊症困擾的人,不妨多考慮補充這些具備抗氧化能力,具抑制黃斑退化的天然食物來源來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英國研究 吃鋅可防治感冒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2/17 04:21



〔編譯陳成良、記者林相美/綜合報導〕科學家仍未找到一般感冒的療方,但研究人員指出,鋅可能成為對抗一般感冒的利器。



感冒後服用可縮短復元時間



一項針對一九八四年以來十五項臨床實驗結果的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報告指出,服用鋅補充劑可縮短感冒持續的時間,並在第一時間抵擋感冒發生。



總部設在英國牛津的非營利學術機構「考科藍協作」(Cochrane Collaboration)得出前述結論,可能使鋅取代維他命C,成為一般感冒的「治療」選擇。



「考科藍協作」是一個收集、總結和傳播醫學證據的國際協作組織,該組織最新回顧檢討報告發現,罹患感冒的人,每隔兩小時服用一份鋅糖漿或鋅錠,在一週內痊癒的比率,比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高出一倍;此外,每天服用一顆鋅片、持續至少五個月的兒童,得到感冒的機率也比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少三分之一。



醫生建議每日食用量15毫克



不過科學家提醒,他們仍不知鋅的最佳劑量為何,也指出一些鋅的配方會出現噁心、胃口不佳及拉肚子等副作用。



在利用鋅作為治療藥物的實驗中,劑量從三十至一百六十毫克不等。市面上很容易買到劑量十、十五或二十五毫克的鋅片健康食品,醫生建議的每日食用量為十五毫克。



今年流感、感冒疫情嚴重,許多民眾反覆感冒,有醫師指出,多份醫學研究顯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偏低者,感冒機率較維生素D濃度正常者高,維生素D濃度低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低易感冒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昨天指出,最近門診一名男性病患,本身沒有重大疾病或慢性疾病,但只要天氣稍微冷一些,一定感冒,辦公室同事感冒,他也必定「中鏢」。



何一成表示,這名病患很少曬太陽,抽血檢驗,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每西西僅有十五奈克,明顯偏低,正常的維生素D濃度應介於每西西卅至八十奈克。何一成建議,民眾每天曬太陽十分鐘,讓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四百單位,可多攝取魚肉、蛋黃、菇類及乳製品。



不過,何一成強調,不是所有感冒都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臨床分析,卅%至四十%的患者缺乏休息,睡眠不足,其餘如常接觸感冒患者,有慢性疾病或抵抗力較弱者,分佔十%至廿%。



日前有名醫在家中疑似因遭流感病毒感染而驟逝,今天又看到三十四歲的壯男因為A型流感導致全身器官衰竭,需要洗腎才維持生命。此外也有女童因罹患流感而產生腦炎的併發症,看到新聞這麼多關於流感的報導,如果開始感覺周遭環境很不安全,建議大家先不要一直盯著新聞報導,否則心情容易跟著上上下下,拼命想像世界有多麼危險,反而會讓我們的壓力賀爾蒙節節升高,免疫力反而被抑制,更容易生病。


如果在流感的高峰期,去打流感疫苗,也無法馬上產生完整的抵抗能力,一般而言,需兩到三週,身體的免疫能力才能形成。對疫苗施打有疑慮的人,又不想被流感的颱風尾掃到,想自力救濟,不妨參閱今天的醫藥新聞,其中提到鋅離子可以預防感冒,甚至縮短感冒病程,相關資料請參閱我部落格的其他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1755&prev=21766&l=a&fid=23


至於維生素D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關係,我把之前的文章整理一下,給大家加深印象:


維他命D本身具有免疫調節功能,主要是因為維他命D在體內會和細胞的維他命D受體(vitamin D receptors,簡稱VDR)結合。VDR在體內先天的及後天的免疫細胞都有,像是單核球(monocytes),巨噬細胞(單核球演變來的)、樹狀細胞、自然殺手細胞、T細胞及細胞等等都有,相關的研究及介紹可以參閱:


Nagpal S, Na S, Rathnachalam R (August 2005). "Noncalcemic actions of vitamin D receptor ligands". Endocr. Rev. 26 (5): 662–87.


研究顯示VDR配位體能夠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進一步讓巨噬細胞吞噬外來致病原的活性,相關資料請參考:


Vitamin D; The 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 2006 Thompson Healthcare.


活性的維他命D也能增加cathelicidin的製造,這是一種抗微生物的胜肽,身體最多的來源是白血球的嗜中性球,但一些表皮細胞或者其他體細胞也能製造,cathelicidin可以幫助身體對抗細菌、病毒及黴菌等等,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考:


Janet Raloff, The Antibiotic Vitamin Science News, Vol 170, November 11, 2006, pages 312-317


維他命D缺乏容易引發感染的危險例如流行性感冒甚至結核病等等,1997年針對依索匹亞的孩童的研究發現,有明顯維他命D缺乏的人染上肺炎的比例危險增加13倍。相關研究報告請參考:


Cannell JJ, Vieth R, Umhau JC, et al. (2006). "Epidemic influenza and vitamin D". Epidemiol. Infect. 134 (6): 1129–40.


Nnoaham KE, Clarke A (2008). "Low serum vitamin D levels and tubercul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J Epidemiol 37 (1): 113–9.


Gibney KB, MacGregor L, Leder K, et al. (2008).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tuberculosis and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immigrants from sub-Saharan Africa". Clin. Infect. Dis. 46 (3): 443–6.


Muhe L, Lulseged S, Mason KE, Simoes EA (June 1997). "Case-control study of the role of nutritional rickets in the risk of developing pneumonia in Ethiopian children". Lancet 349 (9068): 1801–4.


維他命D並非只是加強免疫力而已,事實上維他命D本身也有免疫調節之功效,也就是對一些免疫功能太強導致的身體問題,維他命D本身具有向下調節的功能因此,對於一些發炎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乾癬骨質疏鬆、紅班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甚至癌症等等,都有正面的助益。相關資料請參考:


Nagpal S, Na S, Rathnachalam R (August 2005). "Noncalcemic actions of vitamin D receptor ligands". Endocr. Rev. 26 (5): 662–87.


關於多發性硬化症方面,在2006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研究發現


維他命D的缺乏與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有關,作者提出假設:因為維他命D本身的具有免疫調節抑制功能,因此缺乏的話,導致免疫系統運作過當。相關文獻請參照:


Munger KL. , Levin, LI,Hollis BW , Howard, NS , Ascherio A (2006).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risk of multiple sclero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96 (23): 2832–2838.


此外,懷孕的婦女服用維他命D,尤其是在冬天時服用(日照較短),明顯減少小孩日後發展成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相關資料請看:


 Vitamin D helps control MS gene. BBC News. 5 February 2009.


Genetic Study Supports Vitamin D Deficiency 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in MS Susceptibility. 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 of Canada. 5 February 2009


目前超過一半以上的人,維他命D都是不足的,提醒大家,要健全免疫系統,維他命D的補充絕對不能忽視。


最後,在此感謝大家對鄭醫師部落格的支持,今天部落格的瀏覽人次累積已經超過百萬,感恩大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曬太陽可防多發性硬化症


路透 更新日期:2011/02/08 13:09


(路透紐約8日電)根據澳洲一項研究顯示,多曬太陽,且體內維他命D含量較高的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可能性較低。



先前多項研究顯示,和住在高緯度居民相較,住在近赤道居民較不易罹患多發性硬化症,也佐證這個理論。



根據「神經學」月刊(Neurology)刊登這份研究報告,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學者魯卡斯(Robyn Lucas)及其同僚針對216名成人進行這項研究。這些人在2003-2006年間出現多發性硬化症初期症狀。



他們也找來住在澳洲相同區域近400名對照組,他們在年齡及性別上和研究對象都相同,但並沒有罹患MS跡象或症狀。



研究發現,平均來說,出現MS初期症狀者在他們一生,暴露「紫外線劑量」一直都較少。



且有初期症狀者,不到一半曾日曬過度,體內的維他命D量也低於沒有罹患MS的那些人。



  魯卡斯以電郵告訴「路透社」:「我們的研究是首度針對可能演變成MS病患,在極早期出現症狀時,就能夠觀察到他們日曬及體內維他命D狀態。」



魯卡斯表示,這項研究最主要的訊息是,「常曬太陽,但時間不要太長,可能是兼顧體內維他命D含量及其他健康最佳方式。」中央社(翻譯)


 


最近澳洲有一篇關於日曬與多發性硬化症的關係,研究提到多曬太陽維他命D濃度比較高的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比較低,而之前的研究也顯示,跟高緯度國家比起來,低緯度國家發生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生率比較低,也就是日曬足,不容易發生多發性硬化症。關於維他命D對於免疫調節及預防多發性硬化症的效果,我把過去整理的資料提出來給大家參考比照:


維他命D本身也有免疫調節之功效,也就是對一些免疫功能太強導致的身體問題,維他命D本身具有向下調節的功能因此,對於一些發炎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乾癬骨質疏鬆、紅班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甚至癌症等等,都有正面的助益。相關資料請參考:


Nagpal S, Na S, Rathnachalam R (August 2005). "Noncalcemic actions of vitamin D receptor ligands". Endocr. Rev. 26 (5): 662–87.


關於多發性硬化症方面,在2006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研究發現


維他命D的缺乏與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有關,作者提出假設:因為維他命D本身的具有免疫調節抑制功能,因此缺乏的話,導致免疫系統運作過當。相關文獻請參照:


Munger KL. , Levin, LI,Hollis BW , Howard, NS , Ascherio A (2006).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risk of multiple sclero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96 (23): 2832–2838.


此外,懷孕的婦女服用維他命D,尤其是在冬天時服用(日照較短),明顯減少小孩日後發展成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相關資料請看:


 Vitamin D helps control MS gene. BBC News. 5 February 2009.


Genetic Study Supports Vitamin D Deficiency 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in MS Susceptibility. 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 of Canada. 5 February 2009


不想曬太陽或者怕曬太陽會讓皮膚出斑不好看的人,建議應該額外補充維他命D,維他命D缺乏的人其實不少,尤其是對現代人來說,日曬普遍不足,因此維他命D的補充劑量可以高一些。底下為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作者對維他命D應如何補充的論點,請大家參考:


大部分的醫生認為沒有軟骨病,就表示沒有缺乏維他命D。這是極大的錯誤。真正的問題並不是需要多少量才不會得到軟骨症(一天400單位),而是多少量才可以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以及人體正常運作所需要的量(一天大約500010000單位)。我們人體對維他命D的需求量,80~100%來自於曬太陽,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在室內生活與工作。而對皮膚癌的疑慮又鼓勵使用防曬油,阻擋了97%皮膚所製造的維他命D。使用防曬產品、古銅膚色曬劑、緯度升高、季節的日照改變、老化、穿著覆蓋大部分軀體的衣服,都可能造成我們缺乏維他命 D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醫學、生理學與 皮膚科 教授,也是維他命 D的先驅麥可 侯力克(Michael Holick)醫生所做的最新研究,建議一天的攝取量達2000IU


目前一般市售維他命D的劑量,一顆都是400IU,明顯不足,提醒大家留意。

 


至於對多發性硬化症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相關連結資料,裡面的介紹相當詳盡: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維他命E和脂肪酸可能減輕PMS
【24drs.com】Jan. 19, 2011 – 許多女性有經前症候群(symptoms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困擾,巴西的研究人員報告指出,補充維他命E和必需脂肪酸,有助於緩解此不適症狀。
  
  研究中發現,相較於安慰劑組,120名有PMS或更嚴重之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的婦女,每天服用1或2克含維他命E與γ次亞麻油酸、油酸、亞油酸和其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在6個月內顯著改善她們的PMS。
  
  這些膠囊由巴西的Hebron Farmaceutica公司所提供;研究顯示,接受較高劑量2克的婦女,PMS改善程度顯著優於接受較低劑量1克者。
  
  使用「月經之影響與嚴重度前瞻紀錄(Prospective Record of the Impact and Severity of Menstruation/PRISM)」這個標準化工具測量和強度,評估6次月經週期的PMS。
  
  目前還不完全了解這些補充品如何影響PMS,但是研究人員推測,必需脂肪酸可能影響了前列腺素的產生,因而減少了泌乳激素,過多泌乳激素或是其異常反應則會引起PMS。
  
  生理上和情緒上的PMS,從輕微到嚴重都有;通常在月經前5-12天開始,月經來之後即消失。
  
  巴西Pernambuci in Recife大學的Edilberto A. Rocha Filho醫師等人結論指出,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出某些證據,支持PMS病患使用必需脂肪酸;這個新補充品是安全的,這些脂肪酸不會增加婦女的總膽固醇值。
  
  【PMS的可能用藥】
  紐澤西州Sapphire Women’s Health理事長Donnica Moore醫師表示,許多婦女不喜歡談論PMS,因為會被惡意嘲笑,但是,PMS一點也不好笑,症狀程度從令人厭煩(像青春痘和脹氣)到嚴重的情緒與睡眠障礙,PMS是對許多婦女造成各種影響的嚴重醫療問題。
  
  她表示,新研究中的這個PMS用藥不能被視為用來治癒,但是它確實可用於有PMS的婦女;唯一治癒PMS的方法是停經。
  
  Moore醫師表示,其他PMS療法包括口服避孕藥以停止排卵、運動、抗憂鬱劑、鈣與維他命D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有些婦女對前述方式都有反應,有些則是完全無效。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婦女情緒異常中心孕期精神科主任Samantha Meltzer-Brody醫師同意需要更多的PMS療法。她指出,現有的治療僅幫助約半數的PMS婦女,也就是說還有50%持續與此症狀奮戰,所以,任何顯示有用、副作用少的方式,如在此所提的必需脂肪酸,都是有用的貢獻。
  
  她表示,認為自己有PMS的婦女應每天記錄心情分數,且連續追蹤她們的心情兩個月,實際記錄你的情緒波動及探討它與你月經週期的關係。
  
  第一步驟是改變生活型態,如健康飲食、每天吃綜合維他命、運動、盡量減少攝取咖啡因以及充足睡眠。


當我們談到經前症候群(symptoms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是指月經來的前一週(一般約為5-12天),當事人本身出現心情的變化(例如心情低落、暴躁、起伏不定等)、身體水腫、長青春痘、腹部脹氣、水腫等等、有些人甚至會出現亂買東西等行為。提醒大家,PMS並非經痛,很多人容易混淆。

PMS療法包括口服避孕藥以停止排卵、運動、鈣與維他命D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有些婦女對前述方式都有反應,有些則是完全無效。有些精神科醫師甚至會和婦產科醫師設立聯合門診,藥物的處方就是抗憂鬱劑,然而臨床的觀察發現,最多只有半數的人能夠改善,而且抗憂鬱劑本身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一般開藥醫師並不會知會及提醒患者。對藥物治療有疑問、PMS的臨床表現及抗憂鬱劑之外的自然療法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一般我們談到維生素E這種脂溶性的營養素,其功效大致有抗氧化、延緩老化、消除自由基、增加皮膚抗氧化防禦、淡化疤痕等功效 同時還能清除血液中的的垃圾、降低心臟血管疾病與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同時還能減低因空氣污染造成的人體傷害。除此之外對老年人的疾病例如減緩阿茲海默症的功能退化、增強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等等都有研究報告,懷孕婦女服用可以減少子癲前症的危險。最近巴西的研究發現:補充維他命E和必需脂肪酸,有助於PMS。研究中發現,相較於安慰劑組,120名有PMS的婦女,每天服用1或2克含維他命E與γ次亞麻油酸、油酸、亞油酸和其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在6個月內顯著改善她們的PMS。必需脂肪酸可能影響了前列腺素的產生,因而減少了泌乳激素,過多泌乳激素或是其異常反應則會引起PMS。所以,我常在門診跟客戶建議,補充必須脂肪酸Omega-3可以抑制身體發炎反應,原理即在此。


不管是維生素E或者是必須脂肪酸的補充,這些都提醒我們,改善身體的狀況,可以幫助大腦功能更穩定,包含目前一直被醫界當作可能是精神困擾的PMS。必須脂肪酸及維生素E的補充並不會帶來任何的身體副作用,任何顯示有用、副作用少的方式,都值得我們去多瞭解,因為對身後其擾的當人而言,都是有用的貢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長期用手腕 小心腕隧道症找上門


原視 更新日期:2011/01/27 17:15



【Kaykay/朗嘎魯】



民眾如果常操作包裝工作或是長期處理文書繪圖業務,手腕經常得重複動作,要特別注意一種稱作腕隧道症,尤其智慧型手機當道,有些人長期手機不離手,小心罹患又麻又痛的腕隧道症候群!近來門診出現這類的病患愈來愈多,另外,洗腎病患也是高危險群之一。



醫師指出長期操作手腕重複動作的人,容易導致腕隧道症候群,有些病人常在半夜痛醒,或是一大早騎摩托車、用手緊握車手把時發作,不斷地手發麻,有些患者甚至以為自己中風。



常用電腦繪圖或打字的人,如果甩甩手,手麻問題能馬上得到紓解,其實就該注意自己是不是腕隧道症候群,醫師表示就職業災害來說,腕隧道症候群相當常見。



不過近來因為手機使用習慣改變,不少人智慧型手機不離手,別小看數百克的重量,長時間頻繁地壓在手掌上,也會導致手腕疼痛。



有醫師表示如果出現症狀又不理會,將影響未來手部的活動,恐怕就得長期復健。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又稱腕道症候群、腕管综合症,俗稱滑鼠手、钢琴家手,是算是常見的職業並,多發於重度電腦(鍵盤及滑鼠)使用者、職業鋼琴師、木匠、裝配員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女性發生比例較高,為男性的3~10倍,患者常在夜間痛醒,初期發作時,手甩一甩就可以減輕症狀,多數人會以為睡姿不良壓破迫手腕引發而延誤就醫。


正中神經(Median nerve)主管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手部的正中神經在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遭受到外來的壓迫時,就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請參閱下圖)。可能原因包含:腕骨骨折,退化,變形與關節炎可能導致腕隧道狹窄造成壓迫正中神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酒精濫用等等。一般治療,以止痛藥為主,止痛藥效果不佳,有些醫師就會以類固醇來局部注射治療。物理治療的話,儘管會出現暫時的效果,但似乎療效有限,故多數如果症狀嚴重的話,就會建議直接以開刀來處理。


不想一直靠止痛藥,或者想避免開刀的話,可以參考營養學的研究建議,知名的營養醫學專家John M. Ellis醫師,他一生都致力於維生素B6的研究,在他所著的「解除疼痛」(Free of Pain)這本書中提到許多B6缺乏容易出現的狀況,例如手部皮膚感覺異常(麻木與刺痛)、手部波動性水腫、手指感覺遲鈍、手指關節伸展障礙、手指功能協調性障礙、指關節晨間僵化、手部、手肘疼痛、腕隧道症會出現的Tinel's sign及Phalen's sign而異常疼痛、肩膀酸痛、拇指移動時,指關節會疼痛、睡眠癱瘓症(鬼壓床)等等。


而不管是原發性的腕隧道症或者是糖尿病的神經病變所引發、甚至是多發性神經炎所續發的腕隧道症,都可以用B6來加以治療。在書中,這位學者追蹤了33名原發性腕隧道症患者五年,以B6來治療,結果有31名病患因為每天持續服用B6而使他們的腕隧道症痊癒。


 美國的Kaiser Permanente Medical Center也曾針對20名腕隧道症的患者(年齡層為27-63歲)以B6治療來進行研究,經過三個月每天服用200毫克B6治療,疼痛指數都大為改善,而且也未產生任何毒性。因此,本身有腕隧道症困擾的人,想在手術及藥物之外尋求改善的話,B6的補充的營養療法值得一試。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用吃銀杏! 小睡就能長記憶


華視 更新日期:2011/01/25 14:37







很多人都覺得,記憶力很不好,不過德國有一份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小睡個40分鐘,可以讓記憶重組、儲存在大腦裡。不管是躺著睡、趴著睡、坐著睡還是打瞌睡,你的睡姿好不好,這時候都不重要,因為你的小腦袋會趁你睡覺的時候自己變成軍隊,來個記憶重組,睡覺前你看到了什麼,這些短期記憶會先存在腦部這個小小海馬迴,接著趁你睡覺的時候,海馬迴裡的短期記憶就會跑到大腦裡存得好好的,只要小睡40分鐘,可能讓你的記憶力越睡越強,睡的品質好才能越睡越聰明,醫師建議,中午小睡一下時機點最好,如果早上睡、傍晚睡,可能不會讓你變聰明,還會越睡越糊塗。


 


海馬迴在哪裡?有何功用?沒有海馬迴會怎樣?有興趣瞭解的人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717


何謂有力量的小睡(Power nap),這是只睡覺的人腦波尚未進入深度睡眠(慢波睡眠)隨即中止的睡眠,在睡眠的分期上,粗分為快速動眼期(REM,rapid eye movement)以及非快速動眼期(Non-REM),快速動眼期是指睡覺作夢時,眼皮會跳的狀況,這當然是深度睡眠,在非快速動眼期一般會被分為1、2、3及4期,1和2都是淺睡期,所謂POWER NAP就是利用1和2之間來幫助大腦暫時休息,一旦進入3跟4期,就是慢波睡眠,這就是慢波睡眠。有些運動員(例如超長距離的帆船運動)在某段時間,必須仰賴這種POWER NAP,只要有足夠的POWER NAP,就算沒有深度睡眠,當事人的精神仍能維持正常運作,當然我們的建議並非長時間如此。


之前,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與NASA的研究早已證實,POWER NAP有助於記憶力提升:


 "NASA Nap". 2005-06-03. http://science.nasa.gov/headlines/y2005/03jun_naps.htm. Retrieved 2007-08-24.


另外哈佛醫學院的學者幫美國心理健康研究機構(NIMH)的研究也證實:POWER NAP對某些人的確能幫助他們達到最佳的工作表現,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對於小睡一下,不須有太深的罪惡感,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Power Nap Study". 2002-07-01. http://www.nih.gov/news/pr/jul2002/nimh-02.htm. Retrieved 2002-07-01.


一般POWER NAP都是15-30分鐘,時間過長容易進入深度睡眠,起來反而更累,提醒大家留意。


以下為睡眠1跟2期的腦波圖形,這就是POWER NAP的睡眠大腦呈現出來的腦波表現。


Stage1.jpg


Stage2.jpg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