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用藥物的治療 (5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眾所周知,肥胖與人類多種疾病的發展有關。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在肥胖個體中極為常見。然而,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身體器官是如何因慢性肥胖而具體惡化和喪失功能的。在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東京醫科牙科大學 (TMDU) 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小鼠模型實驗來研究高脂肪飲食或基因誘導的肥胖如何影響頭髮稀疏和脫落。作者發現,肥胖可通過誘導某些發炎信號導致毛囊幹細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簡稱HFSCs)損耗,阻斷毛囊再生,最終導致毛囊丟失。

通常情況下,HFSCs 會在每個毛囊週期自我更新。這是讓我們的頭髮不斷長回來的過程的一部分。隨著人類年齡的增長,HFSCs 無法自我補充,導致 HFSCs 減少,從而導致頭髮稀疏。雖然超重的人患雄激素性脫髮的風險更高,但肥胖是否會加速頭髮變薄,其機制和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TMDU 小組旨在解決這些問題並確定了一些機制。

“高脂肪飲食餵養藉由 HFSCs消耗 來加速頭髮稀疏,而HFSCs 是幫助頭髮的成熟細胞,特別是在老年小鼠中。”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Hironobu Morinaga 說。“我們比較了 高脂肪飲食 餵養小鼠和標準飲食餵養小鼠之間 HFSCs 中的基因表達,並追踪了這些 HFSCs 在活化後的命運。”我們發現,高脂肪飲食餵養的肥胖小鼠中的 HFSCs 將它們的命運轉變為皮膚表面角質細胞(corneocytes)或在活化時分泌皮脂的皮脂細胞(sebocytes)。這些小鼠表現出更快的脫髮和更小的毛囊以及 HFSC 的消耗。”

“即使連續四天餵食高脂肪飲食,HFSC 也顯示出氧化壓力增加和表皮分化的跡象。”

“來自高脂肪餵養小鼠的 HFSC 中的基因表達表明 HFSC 內發炎細胞因子訊號的活化”,資深作者 Emi K. Nishimura 描述道。HFSCs 中的發炎信號顯著抑制了在 HFSCs 毛囊再生中扮演關鍵作用的 Sonic Hedgehog (音速小子)信號。

研究人員證實,在此過程中活化 Sonic Hedgehog(音速小子)信號通路可以挽救 HFSCs 的耗竭。“這可以防止高脂肪飲食帶來的脫髮。”西村說。

這項研究為高脂肪飲食或遺傳性肥胖後可能發生的特定細胞命運變化和組織功能障礙提供了有趣的新見解,並可能為未來預防和治療頭髮稀疏以及了解肥胖相關疾病問題打開大門。

鄭醫師補充:

仔細留意,不少有肥胖困擾的人,也有容易脫髮的困擾,這篇日本的研究團隊刊登於自然期刊的研究,透過動物模式的研究,直接找到高脂肪飲食導致容易脫髮的根本機制與原因。如果本身正在執行高脂肪飲食也出現脫髮增加困擾,也許改變高脂飲食是減少脫髮最直接的方式。

參考文獻:

Hironobu Morinaga, Yasuaki Mohri, Marina Grachtchouk, Kyosuke Asakawa, Hiroyuki Matsumura, Motohiko Oshima, Naoya Takayama, Tomoki Kato, Yuriko Nishimori, Yuriko Sorimachi, Keiyo Takubo, Takayoshi Suganami, Atsushi Iwama, Yoichiro Iwakura, Andrzej A. Dlugosz, Emi K. Nishimura. Obesity accelerates hair thinning by stem cell-centric converging mechanismsNature, 2021; 595 (7866): 266 DOI: 10.1038/s41586-021-03624-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具體的飲食指南能否幫助雙極性情感障礙(躁鬱症)患者更好地管理他們的健康?根據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也許有一天。臨床試驗結果證實,透過改變參與者攝取的特定脂肪酸濃度的飲食可能有助於患者減少情緒波動。

雙極性情感障礙影響多達 2.4% 的人口,是一種精神健康疾病,個人會經歷週期性、異常升高和/或憂鬱的情緒狀態。在急性發作期間,大腦中調節情緒的部分失去控制,導致躁狂高潮或憂鬱低潮。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方法來幫助患者緩解發作之間的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包括疼痛、焦慮、衝動和易怒

“作為臨床醫生,我們明白,如果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的患者更好地控制發作之間的這些症狀,就可以幫助減少他們為急性復發的次數,”Shively-Tan 教授兼系主任 Erika Saunders 博士說Penn State Health Milton S. Hershey 醫療中心精神病學和行為健康博士。“我們這項試驗的目標是看看特定的飲食干預是否可以幫助患者在發作之間出現情緒變化。”

桑德斯和她的同事設計了一種飲食來改變特定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濃度——在許多食物中發現的營養素——讓參與者在參與雙極性情感障礙研究期間的常規護理時攝取,包括情緒穩定藥物。先前的研究證實,治療雙極性情感障礙的藥物會改變身體分解或代謝脂肪酸的方式。這個過程的副產品會活化免疫系統的不同部分,包括影響身體如何感知疼痛的其他化學過程,這是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報告的常見症狀。

研究人員假設,通過改變攝取的脂肪酸的類型和數量,身體會產生具有特定目的的代謝物,例如可減輕疼痛或發炎。實驗飲食通過限制紅肉、雞蛋和某些油來減少 omega-6 脂肪酸的攝取,並通過添加亞麻籽和鮪魚和鮭魚等脂肪魚來增加 omega-3 脂肪酸的消耗。為了讓參與者不知道他們屬於哪一組,該團隊向參與者提供了具體的膳食計劃,並說明如何準備他們的食物以及未標記的食用油和特製的零食和烘焙產品。

超過 80 名患有雙極性情感障礙的人參加了飲食諮詢,並在 12 週內獲得了特定的食物。他們每天兩次在他們的行動設備上完成關於他們的情緒、疼痛和其他症狀的調查。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參與者還進行了血液檢查,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測量脂肪酸濃度以及食物如何影響他們的身體。據研究人員發現,實驗性飲食改善了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的情緒變化。結果發表在《雙極性情感障礙》期刊上。

“目前,我們還不能向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推薦這種飲食,儘管我們發現這種飲食是安全的,”桑德斯說,並指出需要後續研究。“這個精心構建的營養計劃顯示出在躁症和憂鬱發作之間調節情緒的希望,但我們不確定這是否可以被廣泛採用,因為患者遵循這個嚴格的計劃將是一個挑戰。”

未來,研究小組將繼續評估脂肪酸代謝物如何影響雙極性情感障礙的疼痛。桑德斯說,通過重複這項研究,他們希望為雙極性情感障礙患者提出合理、科學的飲食建議,這些建議可以更容易地在日常生活中實施。

“這種飲食並不意味著治療患有急性、嚴重憂鬱或躁症的雙急性情感障礙患者,”桑德斯說。“相反,我們的目標是開發解決方案,幫助患者更好地長期管理他們的症狀,包括疼痛。”

鄭醫師補充:

養成優質的膳食習慣(生活型態重要一環),可以幫助身體降低發炎及疼痛,甚至減少躁鬱症急性發作的次數及可能性,這作法對於心理健康領域,值得大大推廣,若能落實,除幫助患者身心狀態更為穩定之外,也減少相關健康領域的財政負擔,一舉數得。

這項研究的重點仍在於透過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比例的提高,改變體內OMEGA-3/OMEGA-6比值,功能醫學非常強調,過多的OMEGA-6及不足的OMEGA-3是身體持續發炎的關鍵原因,尤其是現代人的飲食,若不多加留意,這兩項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的失衡俯拾即是,而有精神疾患困擾的當事人,出現比例更高。因此適當提高OMEGA-3脂肪酸飲食來源,降低OMEGA-6攝取,可以幫助身體減少發炎穩定情緒,真的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Erika F. H. Saunders, Dahlia Mukherjee, Tiffany Myers, Emily Wasserman, Ahmad Hameed, Venkatesh Bassappa Krishnamurthy, Beth MacIntosh, Anthony Domenichiello, Christopher E. Ramsden, Ming Wang. Adjunctive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 bipolar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modified double‐blinded trial of a high n‐3 plus low n‐6 dietBipolar Disorders, 2021; DOI: 10.1111/bdi.131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硬皮病是一種慢性且目前無法治癒的孤兒病,其組織損傷會導致潛在的致命皮膚和肺部疤痕形成,但目前仍知之甚少。

然而,系統性硬化症(硬皮病的最嚴重形式)的定義特徵是影響皮膚和內臟器官的不可逆和進行性疤痕形成。

發表在iScience 上,密西根醫學的硬皮病計劃以及風濕病學和皮膚病科與芝加哥的西北硬皮病計劃和梅約醫學中心合作,使用人類患者樣本、臨床前小鼠模型和移植的人類皮膚調查致殘疤痕的原因。

我們發現硬皮病炎症會顯著增加 CD38,這是一種通常會分解代謝營養素 NAD+ 的酶。當 NAD+ 濃度度降低時,組織損傷會變成慢性並進展為疤痕形成而不是健康修復,”研究作者 John Varga 醫學博士說,密西根醫學風濕病科主任。

根據這項研究,阻止小鼠體內 NAD+ 減少的治療,無論是透過基因上還是藥理學上提高營養素的濃度,都可以防止皮膚、肺和腹膜形成疤痕

“這是第一次發現 CD38 與硬皮病之間的關係,以及發炎和新陳代謝與皮膚和器官疤痕形成之間的聯繫的研究之一,”研究作者、密歇根醫學院皮膚科醫生、醫學博士 Johann Gudjonsson 說。 .

通過前體煙酰胺核苷(Nicotinamide riboside,一種安全且廉價的膳食補充劑)促進 NAD+ 可防止皮膚和其他器官形成疤痕,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以前未發現的 CD38 在硬皮病疤痕形成中的致病作用。

“這些結果為纖維化和硬皮病的全新治療打開了大門。使用精準醫學,這些治療可以選擇性地針對阻斷 CD38 升高的硬皮病患者的 CD38,”研究作者 Bo Shi 博士說,一項研究西北醫學皮膚科助理教授。

研究結果還為使用預先存在的藥物或耐受性良好的膳食補充劑恢復 NAD+ 濃度創造了可能性。這兩種治療方法都是阻止硬皮病最令人衰弱的副作用的全新策略。

現在,Varga 期待更多地了解密西根醫學硬皮病計劃中使用安全、廉價的藥物治療硬皮病的這些可測試方法,該計劃是美國診斷、預防和治癒系統性硬化症的卓越綜合臨床和研究計劃之一。

“我們已經定義了一種途徑,首次將發炎和新陳代謝與系統硬化症中的疤痕機械地聯繫起來。這些結果為揭露這種疾病的複雜性提供了重大進展,這種疾病是慢性的、進行性的,對許多受影響的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瓦爾加說。

鄭醫師補充:

任何能提高NAD+濃度的營養補充品,都能幫助逆轉這篇報導提到的自體免疫疾病的致病機轉,也就是CD38的造成的NAD+濃度的的造成的降低,隨之而來的發炎和新陳代謝與皮膚和器官疤痕形成。除了研究提到的補充品外,市面上可以購得的NMN或是NADH,若持續補充皆能有效提高NAD+,逆轉身體退化的發炎與新陳代謝,幫助健康恢復。

參考文獻:

Bo Shi, Wenxia Wang, Benjamin Korman, Li Kai, Qianqian Wang, Jun Wei, Swarna Bale, Roberta Goncalves Marangoni, Swati Bhattacharyya, Stephen Miller, Dan Xu, Mahzad Akbarpour, Paul Cheresh, Daniele Proccissi, Demirkan Gursel, Jair Machado Espindola-Netto, Claudia C.S. Chini, Guilherme C. de Oliveira, Johann E. Gudjonsson, Eduardo N. Chini, John Varga. Targeting CD38-dependent NAD+ metabolism to mitigate multiple organ fibrosisiScience, 2021; 24 (1): 101902 DOI: 10.1016/j.isci.2020.10190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 2021 年 ESC 大會上提出的研究,終生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降低發生心力衰竭的風險。

“我們的研究證明,保持良好的水分供給可以預防或至少減緩導致心臟衰竭的心臟變化,”該研究的作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 Natalia Dmitrieva 博士說。衛生,貝塞斯達,美國。“研究結果發現,我們需要注意我們每天消耗的液體量,如果發現我們喝得太少就採取行動。”

每日液體攝取量的建議為女性 1.6 至 2.1 升和男性 2 至 3 升然而,全球調查發現,許多人甚至達不到這些範圍的下限。血清鈉是水分的精確衡量標準:當人們喝的水較少時,血清鈉的濃度會增加。然後身體試圖保存水分,活化已知會導致心臟衰竭發展的過程。

Dmitrieva 博士說:“很自然地認為補水量和血清鈉應該每天都在變化,這取決於我們每天喝多少。然而,血清鈉濃度長期保持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這可能與習慣性的液體消耗有關。”

這項研究檢查了中年時的血清鈉濃度,作為衡量補水習慣的指標,是否可以預測 25 年後心臟衰竭的發展。研究人員還研究了水分補充與心臟主要心室(左心室)壁增厚之間的聯繫——稱為左心室肥厚——這是診斷心臟衰竭的先兆。

該分析是在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ARIC) 研究中對 15,792 名成年人進行的。參與者在招募時年齡為 44 至 66 歲,並在 70 至 90 歲之前的五次追蹤中進行了評估。

參與者根據他們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研究訪問(前三年進行)時的平均血清鈉濃度分為四組:135–139.5、140–141.5、142–143.5 和 144–146 mmol/l。對於每個不同濃度組別,研究人員隨後分析了在第五次追蹤(25 年後)時發生心室衰竭和左心室肥厚的人的比例。

中年較高的血清鈉濃度與 25 年後的心臟衰竭和左心室肥厚有關。在調整了與心臟衰竭發展相關的其他因素後,血清鈉仍然與心臟衰竭和左心室肥厚顯著相關:年齡、血壓、腎功能、血膽固醇、血糖、體重指數、性別和吸煙狀況。中年時血清鈉濃度每增加 1 mmol/l,25 年後發生左心室肥厚和心臟衰竭的機率分別增加 1.20 和 1.11。

當血清鈉在中年超過 142 mmol/l 時,70 至 90 歲時左心室肥厚和心臟衰竭的風險開始增加。

Dmitrieva 博士說:“結果證實,終生保持良好的水分補充可能會降低發生左心室肥厚和心臟衰竭的風險。此外,我們發現血清鈉超過 142 mmol/l 會增加心臟不良反應的風險,這可能有助於識別評估可以從水分補充受益的人。這個鈉濃度在正常範圍內,不會在實驗室測試結果中被標記為異常,但醫生可以在定期體檢時使用它來鑑別評估當事人平時水分攝取量是否充足。”-

鄭醫師補充:

心臟是否強健或者使用期想要拉長,不只與心臟本身有關,還關乎身體的水分是否充足?電解質是否平衡?長期處於缺乏水份環境下,會導致電解質的失衡進而影響心臟本身的結構變化,進而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提醒自己每天水分的充足補充,能夠有效降低心臟衰竭的風險,這真的是既經濟又有效的健康資訊。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8/210824104113.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周至少步行或從事園藝 3 到 4 小時,或每周至少騎自行車 2 到 3 小時,或等同運動量的中風後的患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可能降低 54%該研究發表在 2021 年 8 月 11 日的網絡版《神經內科學》(Neurology)(美國神經內科學學會的醫學期刊)上。該研究發現,對年輕中風倖存者的益處最大。當 75 歲以下的人至少鍛鍊到這個量時,他們的死亡風險降低了 80%。

研究作者 Raed A. Joundi, MD, DPhil 說:“需要更好地了解體育活動對中風患者健康的作用,以設計更好的運動療法和公共衛生運動,這樣我們才能幫助這些人活得更久。”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和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成員。“我們的結果令人興奮,因為每週步行 3 到 4 小時就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這對於許多先前中風的社區成員來說是可以實現的。此外,我們發現人們透過每週 步行 6 小時至7 小時獲得更大的益處。這些結果可能會對未來中風倖存者的指南產生影響。”

該研究調查了 895 名平均年齡為 72 歲且有過中風史的人和 97,805 名平均年齡為 63 歲但從未中風過的人。

根據步行、跑步、園藝、舉重訓練、騎自行車和游泳等活動的問題評估平均每周身體活動。例如,人們被問到,“在過去的三個月中,您步行鍛鍊了多少次?每次大約花費了多少時間?” 研究人員使用每種身體活動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來計算運動量。

研究人員平均追踪參與者大約四年半。在考慮了其他可能影響死亡風險的因素(如年齡和吸煙)後,研究人員發現,25% 的中風患者死於任何原因,而從未中風的人中這一比例為 6%。

在中風組中,每周至少鍛鍊 3 到 4 小時步行的人中有 15% 在追蹤期間死亡,相比之下,沒有鍛鍊到最低運動量的人死亡率為33% 。在從未發生過中風的族群中,有鍛鍊的人死亡率 4% ,而沒鍛鍊的則有 8% 的死亡率(高出一倍)。

研究人員發現,曾有過中風但年齡在 75 歲以下的人的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在該組中,至少鍛鍊了最低運動量的人中有 11% 死亡,而沒有鍛鍊的族群死亡率為 29%75 歲以下且達到最低體力鍛鍊程度的中風過的患者在研究追蹤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比未鍛鍊的患者低 80%。75 歲以上的人進行最低限度的鍛鍊獲得的好處較少,但死亡的可能性仍然降低了 32%。

“我們的結果證實,進行最少量的體力活動可能會降低中風倖存者因任何原因導致的長期死亡率,”Joundi 說。我們應該特別向年齡較小的中風倖存者強調這一點,因為他們每天只需步行 30 分鐘即可獲得最大的健康益處。”

該研究的局限性在於人們可能沒有準確報告他們的運動量。

參考文獻:

Raed A. Joundi, Scott B. Patten, Aysha Lukmanji, Jeanne VA Williams, Eric E. Smith.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ortality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Stroke SurvivorsNeurology, 2021; 10.1212/WNL.0000000000012535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253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一杯降 10%,咖啡跟蔬菜可降低 COVID-19 感染機率

作者 Alan Chen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06 日

 

來自美國西北大學醫學系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營養學》期刊中發表文章指出,接種疫苗雖仍然是防疫最全面及有效的方式,但飲食上也有一些方式可以降低人體感染病毒的機率,透過調查,愛喝咖啡和吃蔬菜的人,感染 COVID-19 機率比起其他人降低了 10% 左右

 

研究團隊根據「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資料,收集了 37,988 人自 2006-2010 年之間的飲食習慣和基因樣本資料,這些受試者並在 2020 疫情期間有做 COVID-19 篩檢,其中約有 17%(6,458 人)確診。

 

而經過飲食習慣的比對分析後,團隊發現,每天有喝一杯以上咖啡的人,比起不喝咖啡者的感染率低了 10%,而每天攝取 0.67 份以上的蔬菜(1 份蔬菜約半碗飯大小),感染機率也有顯著的下降。

此外,喜歡吃加工肉品(培根、火腿等)的受試者,每天只要攝取超過 0.43 份(約 16 公克)就會增加感染 COVID-19 的風險。

「除了目前官方公告的防疫措施之外,我們希望能夠藉由比較簡單的飲食建議,提供人們一些降低感染風險的方法。」主導研究團隊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預防醫學系教授 Marylin Cornelis 表示,飲食與人體免疫系統的關聯非常重要,而透過飲食調整強化免疫系統以避免感染,是各國衛教的基本準則,而團隊研究證實了這對於預防 COVID-19 同樣有效。

Cornelis 教授也表示,由於研究方式和資料來源限制,有關咖啡和蔬菜協助預防病毒的生物機制尚無法了解,因此這也是將來團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領域。

鄭醫師補充:

規律飲用咖啡可以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這是少數發現咖啡攝取可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研究報告,之前幾乎都是茶的研究居多。每天喝咖啡的人應該很開心,現在喝咖啡多了一個好的健康訴求。

日前我在部落格分享過一篇日本研究,證實經常攝取蔬菜,可以增加腸道短鏈脂肪酸的合成,可以直接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機制:

https://delightdetox1268.pixnet.net/blog/post/558562181

參考文獻:

Vu T-HT, Rydland KJ, Achenbach CJ, Van Horn L, Cornelis MC. Dietary Behaviors and Incident COVID-19 in the UK Biobank. Nutrients. 2021; 13(6):2114. https://doi.org/10.3390/nu13062114

https://www.mdpi.com/2072-6643/13/6/2114/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旦女性過渡到更年期,她們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體重和其他健康風險因素,例如高膽固醇。一項新研究發現,跳舞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濃度,改善健康和身體成分,並在此過程中提高自尊。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更年期,北美更年期協會(NAMS)的期刊。

更年期後,女性更有可能出現體重增加、全身/中央型肥胖以及代謝紊亂,例如三酸甘油脂和壞膽固醇的增加。總之,這些變化最終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大約在同一時間,女性的身體活動通常較少,這意味著體種過重,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增加。由於所有這些變化,停經後婦女經常為自我形象和自尊的下降受苦,這與整體心理健康直接相關。

體育活動已被證明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與更年期相關的許多健康問題。舞蹈的效果,特別是,已經就它如何改善身體成分和功能健康進行了研究。然而,很少有研究調查舞蹈對停經後女性的身體形象、自尊和身體健康的影響。

這項新研究旨在分析舞蹈練習對絕經後女性的身體成分、代謝特徵、功能健康和自我形象/自尊的影響。儘管樣本量不大,但該研究發現,每週 3 次的舞蹈方案不僅可以改善停經後女性的血脂狀況和功能健康,而且還可以改善自我形象和自尊。

舞蹈療法被視為一種有吸引力的選擇,因為它是一項令人愉快的活動,相關成本低,對從業者受傷的風險也低。定期跳舞的其他確認好處包括改善平衡、姿勢控制、步態、力量和整體身體表現。所有這些好處都可能有助於女性在其一生中保持獨立、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研究結果發表在“舞蹈練習改變停經後女性的功能健康、血脂和自我形象”一文中。

“這項研究強調了簡單干預的可行性,例如每週上 3 次舞蹈課,不僅可以改善停經後女性的健康和代謝狀況,還可以改善自我形象和自尊。除了這些好處之外,女性還可能NAMS 醫學主任 Stephanie Faubion 博士說:“從學習新事物的共同經歷中獲得了一種同甘共苦的革命情感。”

鄭醫師補充:

我們經常看到中年甚至是中高齡婦女在戶外或者室內較大的空間從事團體舞蹈積極參與的當事人,大都是笑容洋溢,這個研究可作為有力的佐證。不只是心情愉快,也幫助身體代謝,延緩老化,一舉數得。

參考文獻:

Giovana Rampazzo Teixeira, Allice Santos Cruz Veras, Ana Paula Rodrigues Rocha, Sylvia Seidinger Chedid, Ismael Forte Freitas Júnior, Raul Antônio Fragoso Neto, Luis Alberto Gobbo, Camila Buonani. Dance practice modifies functional fitness, lipid profile, and self-imag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Menopause, 2021; Publish Ahead of Print DOI: 10.1097/GME.000000000000181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素 D 可以保護黑人女性免受 COVID-19 的侵害嗎?根據波士頓大學斯隆流行病學中心領導的研究,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在最近對美國黑人婦女的一項研究中,維生素 D 濃度低似乎與 COVID-19 感染的發病率增加有關。

波士頓大學斯隆流行病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使用黑人女性健康研究 (BWHS) 的數據評估了接受 COVID-19 檢測的女性的維生素 D 濃度(是否缺乏、不足和充足),該研究於 1995 年成立,當時59,000 名年齡在 21 至 69 歲之間的黑人女性透過完成健康調查問捲進行了登記。

這些發現在線發表在PLOS ONE期刊

該研究估計,維生素 D 濃度不足的美國黑人女性感染 COVID-19 的風險比維生素 D 濃度充足的女性高 69%。在肥胖女性中,血清中維生素 D 濃度低與較高感染風險之間的關聯最強,鑑於與其他美國女性相比,黑人女性的肥胖罹病率更高,這是一項重要發現。

其他一些研究報告了維生素 D 與 COVID-19 感染之間的負相關,但這些研究主要是白人,或者沒有根據種族或 BMI 提供估計值。作為首次發表的關於黑人女性血清維生素 D 與 COVID-19 感染關係的分析,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黑人女性在 COVID-19 病例中的比例過高,因為該族群通常缺乏維生素 D。該研究還發現,與 COVID-19 感染風險相關的許多重要因素,包括家庭人數、受教育年限和居民區社會經濟地位,並無法解釋這種關聯。

眾所周知,維生素 D 缺乏和肥胖與骨質疏鬆症、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有關。這些發現將 COVID-19 添加到該列表中。

近四分之一的人血液中的維生素 D 濃度過低或不足,不利於骨骼和整體健康,”主要作者、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黑人問題調查員 Yvette Cozier 說。 BU 的 Slone 流行病學中心的女性健康研究。“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維生素 D 濃度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降低 COVID-19 感染風險的可能性。”

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以確定維生素 D 是否有助於降低 COVID-19 的風險或有助於減輕 COVID-19 患者的症狀,但尚無結果。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並確定對 COVID-19 有益的維生素 D 的最佳濃度。

鄭醫師補充:

過去好幾份研究報告提到維生素D濃度充足與否對於COVID-19感染風險及重症發生率的降低至關緊要,這篇研究再度提醒我們在疫情期間,充足維生素D濃度對於這波COVID-19病毒抗疫的能量降扮演不可或缺的腳色,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Yvette C. Cozier, Nelsy Castro-Webb, Natasha S. Hochberg, Lynn Rosenberg, Michelle A. Albert, Julie R. Palmer. Lower serum 25(OH)D level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COVID-19 infection in U.S. Black womenPLOS ONE, 2021; 16 (7): e0255132 DOI: 10.1371/journal.pone.025513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同類研究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項調查發現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適度飲用咖啡會導致更大的心律不整風險。

研究人員報告說,事實上,數十萬人每天多喝一杯咖啡,發生任何心律不整的風險就會降低 3%,包括心房顫動、心室早期收縮或其他常見的心臟病等等。該研究包括為期四年的追蹤。

該論文於 2021 年 7 月 19 日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 上

“對大多數人來說,咖啡是咖啡因的主要來源,它以引起或加劇心律不整而聞名,”資深和通訊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臟病學系醫學教授 Gregory Marcus 醫學博士說。

“但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能證明攝取咖啡因會導致更大的心律不整風險,”專門治療心律不整的馬庫斯說。“我們基於人群的研究提供了安心保證,即禁止咖啡因以降低心律不整風險可能是沒有根據的。”

雖然一些專業協會建議避免使用含咖啡因的產品以降低心律不整的風險,但這種聯繫並未得到一致證實——事實上,咖啡攝取可能具有抗炎作用,並與降低某些疾病的風險有關,包括癌症、糖尿病和巴金森氏症。

在這項新研究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探討了習慣性咖啡攝取量是否與心律不整風險有關,以及影響咖啡因代謝的遺傳變異是否可以改變這種關聯。他們的調查是通過基於社區的英國生物銀行進行的,這是一項針對英格蘭國家衛生服務參與者的前瞻性研究。

大約 386,258 名咖啡飲用者參加了咖啡研究,平均年齡為 56 歲;略多於一半是女性。對於此類調查,這是前所未有的樣本數。

除了將自我報告的咖啡攝取量作為未來心律不整預測指標的常規分析之外,研究人員還採用了一種稱為“孟德爾隨機化”的技術,利用遺傳數據來推斷因果關係。由於具有與更快的咖啡因代謝相關的遺傳變異的人喝了更多的咖啡,因此該分析提供了一種以不依賴於參與者的自我報告的方式測試咖啡因與心律不整關連的研究方法,應該對許多大多數觀察性研究固有的混雜因素免疫。

在平均四年的追蹤中,數據根據人口特徵、健康和生活習慣進行了調整。

最終,大約 4% 的樣本出現了心律不整。在那些具有以不同方式代謝咖啡因的遺傳傾向的人中,沒有觀察到心律不整風險增加的證據。研究人員表示,更多的咖啡實際上與發生心律不整的風險降低 3% 相關。

作者指出了局限性,包括無法獲得研究的自我報告性質,以及關於咖啡類型的詳細資料——例如濃縮咖啡與否——。

“只有隨機臨床試驗才能明確證明咖啡或咖啡因攝取的明顯影響,”馬庫斯說。“但我們的研究發現沒有證據證明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會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咖啡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可能起作用,而咖啡因的某些特性可以預防某些心律不整。”

合著者是 Eun-jeong Kim,醫學博士;Thomas J. Hoffmann 博士;格雷戈里·納 (Gregory Nah),媽媽;埃里克·維廷霍夫博士;和弗朗西斯卡戴爾林,醫學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所有人。

參考文獻:

 

  1. Eun-jeong Kim, Thomas J. Hoffmann, Gregory Nah, Eric Vittinghoff, Francesca Delling, Gregory M. Marcus. Coffee Consumption and Incident Tachyarrhythmias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21;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1.36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ARS-CoV-2 是導致 COVID-19 大流行的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鼻腔是原始感染的目標。鼻腔通道還顯示出 ACE2 的最高表達,ACE2 是一種與 COVID-19 易感性廣泛提高相關的蛋白質。現在,來自日本的科學家發現,鼻腔發炎會影響對 SARS-CoV-2 的易感性。他們還確定使用短鏈脂肪酸作為潛在的 COVID-19 處理策略。

人類對冠狀病毒 (CoV) 大流行並不陌生。就像 SARS-CoV-2(導致 COVID-19 的病毒)一樣,冠狀病毒家族的另一個成員——SARS-CoV——在 2003 年在亞洲部分地區引起了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SARS) 流行。但是,它的傳播的速度比 COVID-19 快得多。那麼,是什麼讓 SARS-CoV-2 如此具有傳染性呢?

SARS-CoV 和 SARS-CoV-2 病毒都帶有“棘蛋白”(spike proteins),它們透過與我們細胞中發現的一種叫做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2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簡稱ACE2) 的蛋白質結合而進入我們的細胞。然而,已發現 SARS-CoV-2 棘 (S) 蛋白對 ACE2 具有更高的結合親和力(是 SARS-CoV 的 10 至 20 倍),從而在病原體和蛋白質之間建立了聯繫。

有趣的是,最近的研究發現,患有鼻竇炎(即鼻子發炎)的 COVID-19 患者住院的風險較低。此外,鼻竇炎患者ACE2的表達降低(被感染風險隨之降低)。巧合的是,另一項研究證實,由腸道細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 (short-chain fatty acids,簡稱SCFA) 對過敏和病毒感染具有效益。這些單獨的發現促使日本福井大學的科學家在 Tetsuji Takabayashi 博士的帶領下對鼻腔中的 SCFA 對 SARS-CoV-2 感染的影響進行了調查。

在《美國鼻科學與過敏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試圖了解 SCFA 對鼻腔中 ACE2 表達的影響,以及對 COVID-19 感染的潛在影響。“這是關於短鏈脂肪酸 (SCFA) 有效降低人類氣道上皮細胞中 ACE2表現程度的第一份報告,”Takabayashi 博士評論道。

為了解過敏患者的ACE2表達狀況,研究人員研究了雪松花粉引起的季節性過敏性鼻炎(SAR-JCP)和慢性鼻鼻竇炎(CRS)患者鼻腔內層(細胞)ACE2的程度。研究人員使用實時 PCR 等技術量化 ACE2 的表達,發現 SAR-JCP 患者的 ACE2 表達沒有增加,而 CRS 患者的 ACE2 表達下降。

為了更好地了解 SCFAs 對 ACE2 表達的影響,研究人員培養了鼻上皮細胞,並將它們暴露於 SFCA 和雙鏈 RNA(類似於某些病毒中發現的核材料,已知可增強 ACE2 表達)。在檢查 ACE2 的表達後,研究人員發現 SFCA 在 RNA 存在的情況下也抑制了 ACE2 的表達。

這些結果證實 SFCA 具有針對 COVID-19 的潛在治療應用。Takabayashi 博士解釋說:“鼻粘膜在人體器官中表現出最高的 ACE2 表達,因此是原始感染的明顯目標。因此,開發降低鼻上皮細胞中 ACE2 表達的策略可以減少 SARS-CoV-2 的傳播和作為一種新的有效治療方法。”

該團隊的及時發現肯定會有助於我們對抗 COVID-19。

鄭醫師補充:

簡單來說, COVID-19 的病毒 SARS-CoV-2透過鼻腔內層細胞的 ACE2蛋白結合進而感染宿主, ACE2愈高愈容易被感染。

慢性鼻炎的患者(非急性過敏),可以降低 ACE2的表達,進而降低COVID-19 的病毒 SARS-CoV-2的感染。

短鏈脂肪酸 (short-chain fatty acids,簡稱SCFA)直接降低 ACE2的表達,即便處在有其他刺激 ACE2提高表達的環境下,也能有效降低 ACE2表達。

因此,如果能研發短鏈脂肪酸的鼻噴劑,應該可以有效降低 COVID-19 的病毒的易染性,降低傳播率。

如何提高體內的短鏈脂肪酸?最快的捷徑便是攝取富含膳食纖維食物,除了有利排便外,腸道菌亦可以利用膳食纖維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

2019年有一項研究發現馬鈴薯的抗性澱粉攝取有助於提升腸道的短鏈脂肪酸: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mBio.02566-18

參考文獻:

Tetsuji Takabayashi, Kanako Yoshida, Yoshimasa Imoto, Robert P. Schleimer, Shigeharu Fujieda. 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SARS-CoV-2 Receptor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in Nasal Mucosa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 Allergy, 2021; 194589242110277 DOI: 10.1177/1945892421102779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稱喝任何類型的咖啡都會降低肝臟問題的風險

 

 

(CNN)一項刊登於 BMC 公共衛生雜誌新研究發現,每天最多喝三到四杯含咖啡因或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可以降低患慢性肝病和死於慢性肝病的風險。

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的人患慢性肝病的可能性降低 21%,患慢性肝病或脂肪肝的可能性降低 20%,死於慢性肝病的可能性降低 49% 

 

“咖啡隨處可見,我們從研究中看到的好處可能意味著它可以為慢性肝病提供潛在的預防性治療,”研究作者為英國南安普敦大學醫學院的奧利弗肯尼迪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

 

肯尼迪說:“這在收入較低、醫療保健條件較差以及慢性肝病負擔最重的國家尤其重要。”

肝癌呈上升趨勢

肝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飲酒、肥胖、糖尿病、吸煙、B型和C型肝炎感染,以及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即肝細胞中多餘脂肪的堆積,並非由酒精引起。
根據美國肝臟基金會的數據肥胖、超重或患有糖尿病、高膽固醇或高甘油三酯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率在過去 20 年中增加了一倍多,影響了多達 25% 的人。美國人。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從 1980 年到今天,肝癌的發病率增加了兩倍多,“而死亡率卻增加了一倍多” 
肝癌的原因包括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肝病,以及過度飲酒或B型和C型肝炎感染。
幾十年來,全球肝癌的診斷率一直在上升——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1990 年至 2015 年間,全球病例增加了 75%。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數據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癌症,大約 83% 的病例發生在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和非洲。由於沒有早期症狀,存活率很低,因此許多肝癌病例在診斷時已經相當晚期。

大型研究,但只有一個時間點

該研究調查了英國生物銀行(一個生物醫學數據庫和研究資源)的494,585 名參與者的咖啡消費情況,然後對他們進行了近十二年的追踪調查。
雖然飲用含咖啡因或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粉的人群受益最大,但即溶咖啡飲用者也看到了一些好處。磨碎的咖啡含有較高濃度的咖啡豆醇和咖啡醇,這兩種在咖啡豆中發現的抗氧化劑在研究中已被證明具有抗發炎特性。然而,咖啡醇也被證明會增加壞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這不是第一項發現咖啡對健康有益的研究。2 月份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或多杯含咖啡因的黑色咖啡與長期降低心臟衰竭的風險有關。
咖啡還被證明可以降低患2 型糖尿病、 帕金森氏病前列腺癌、 阿茲海默氏症多發性硬化症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膚癌的風險,並降低冠狀動脈硬化的程度先前的研究由肯尼迪發現,喝咖啡降低常見肝癌的罹患風險,。
1986 年開始的哈佛健康專業人士追蹤研究1976 年開始護士健康研究 幾十年來一直在追踪健康男性和女性咖啡消費習慣。
“我們沒有發現咖啡消費與任何原因死亡、癌症死亡或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之間存在任何關係。即使是每天喝多達六杯咖啡的人也沒有更高的死亡風險,”哈佛大學健康學院的 Rob van Dam 博士寫道

小心添加劑

大多數研究都是關於喝黑咖啡的。然而,許多人添加高熱量、高糖和高脂肪的乳製品、醣類、調味劑或非乳製奶精。美國心臟協會警告說,這可能會抵消任何對心臟健康的好處
此外,在大多數研究中,一杯咖啡只有 8 盎司;一些咖啡店的標準“grande”或大杯是 16 盎司的兩倍。
研究證實,如果某些人群攝入過量咖啡因可能會很危險。2017 年的一項研究中,懷孕期間大量飲用咖啡(超過 4 杯)與低出生體重、早產和死產有關
過去的研究還建議有睡眠問題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中添加咖啡因之前應先諮詢醫生。
而且,當然,這些好處不適用於孩子。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說法,兒童和青少年不應該喝可樂、咖啡、能量飲料或其他含有任何咖啡因的飲料。
原文報導來源:
鄭醫師補充:
這邊講的即溶咖啡,並非三合一咖啡。三合一咖啡的咖啡含量極少,絕大部分都是對身體有負擔的添加劑及糖,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客戶向我詢問什麼是余甘子?對身體有什麼幫助?我剛好找到一篇2021年5月發表在期刊上面的評述文章,提供給大家參考,以下是該文章的摘要:

藥用植物是大自然的寶貴禮物,可以作為人類的食物和藥物來源。幾個世紀以來,余甘子(學名為Phyllanthus emblica)在印度(阿育吠陀)、土耳其、尤那尼(波斯及阿拉伯傳統醫學)和西藏的醫藥系統中一直佔有獨特的地位。它的營養、治療和癒合潛力使其成為開發具有很少副作用的新型藥物製劑的有效研究選擇維生素 C、生物鹼、鞣花單寧、沒食子酸、余甘子素 A 和余甘子素 B、類黃酮(尤其是蘆丁和槲皮素)以及多種生物分子的存在使余甘子成為一種有價值的藥用植物。這篇綜述文章總結了與余甘子的營養、健康和治療益處相關的最新文獻例如潛在的化學預防、抗糖尿病、抗微生物、抗發炎、鎮痛、抗突變(癌症預防)、抗氧化、利尿、壯陽、防紫外線和抗衰老活性。它還強調了其在增強記憶力、呼吸系統、皮膚和眼科疾病以及解毒(包括蛇毒)方面的應用它還在分子角度上審查了余甘子回顧性研究,用於疾病管理和控制。余甘子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具有許多益處。由於其獨特的恢復和恢復活力的潛力,它已被用作食物來源幾個世紀和幾代。因此,根據這些研究的總和,可以設計新的研究來探索以植物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的有價值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參考文獻:

 

Bashir Ahmad, Nabia Hafeez, Abdur Rauf, Shumaila Bashir, Huang Linfang, Mujeeb-ur Rehman, Mohammad S. Mubarak, Md. Sahab Uddin, Saud Bawazeer, Mohammad Ali Shariati, Maria Daglia, Chunpeng Wan, Kannan RR Rengasamy,
Phyllanthus emblic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its therapeutic benefit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
Volume 138,
2021,
Pages 278-310,
ISSN 0254-6299,
https://doi.org/10.1016/j.sajb.2020.12.0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種新的變形聚合物可以瞄準並殺死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而不殺死腸道中的有益細菌。這種治療可以改善全球數十億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的消化系統健康

抗微生物劑(antimicrobial agent)在胃的酸性環境中會變成細菌打孔器,當它到達小腸的較高 pH 環境時,會恢復為非晶質、無活性的結構。

伊利諾伊大學和中國合作者以及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研究負責人是伊利諾伊州教授鄭建軍(Hans Thurnauer 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和生物化學教授陳林峰。

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黏膜,是導致胃潰瘍、胃炎和胃癌的主要原因。

“50% 的世界人口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鄭教授 說。“這是一個需要改進解決方案的巨大市場,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我們的構造可轉換的多肽是迄今為止報導的唯一一種可以在特定 pH 範圍內殺死這種細菌的療法。”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標準治療需要幾種抗生素和一種藥物的混合物,以降低胃中的酸度,以便抗生素發揮作用。鄭說,這有一個不幸的副作用,即殺死消化道中 65% 到 80% 的其他細菌——而細菌對維持消化系統健康、營養吸收和免疫系統至關重要。

鄭教授的團隊之前開發出短的蛋白質鏈,它們扭曲成螺旋狀,使它們具有堅硬的棒狀結構,可以在細菌膜上打孔——這是一種細菌幾乎沒有產生抗藥性的殺滅方法。通過對從聚合物主鏈分支出來的側鏈進行一些簡單的改變,研究人員能夠創造出一種變形版本的打孔劑。

當大多數身體組織的 pH 值範圍內時,蛋白質是無形的和柔軟的,無法通過細胞膜。但是在胃的酸性 pH 值下,它們會捲曲成螺旋桿結構,從而有針對性地殺死幽門螺旋桿菌

“這是對這種疾病的一個非常簡單的解決方案,”程說。“這些材料在胃中具有治療作用,但是一旦它們進入小腸——那裡有很多有益細菌——pH 值為中性或微鹼性,材料很快就會失去剛性結構。然後它們就會被排出體外。”

研究人員在感染了來自幾種不同細胞系的幽門螺桿旋菌的小鼠身上測試了該藥物,發現該藥物能有效對抗幽門螺旋桿菌,同時維持健康的腸道細菌群。陳說,由於小鼠胃的 pH 值略高於人類胃,研究人員認為,它在人類胃酸度更高的情況下會更有效。

研究人員正在大型動物模型中進行測試,作為人類研究的下一步。他們已經獲得了一項專利,並正在努力將該代理商業化。

“傳統治療涉及復雜的藥物設計和組合。這種藥物很容易製造和擴大規模。它只是一種聚合物——一種由氨基酸建構的多肽鏈——而且它是可生物降解的,”鄭教授說。

鄭醫師補充:

傳統對治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就是抗生素,然而這樣的療法像是武俠小說的七傷拳,除去幽門螺旋桿菌的同時,也要付出相對的代價(犧牲自己腸道的有益菌叢),而胜肽療法若能有更多研究證實且廣為推廣,應該可以幫助更多人提升腸道健康,遠離胃疾甚至胃癌的威脅。

參考文獻:

Menghua Xiong, Yan Bao, Xin Xu, Hua Wang, Zhiyuan Han, Zhiyu Wang, Yeqing Liu, Songyin Huang, Ziyuan Song, Jinjing Chen, Richard M. Peek, Lichen Yin, Lin-Feng Chen, Jianjun Cheng. Selective killing ofHelicobacter pyloriwith pH-responsive helix–coil conformation transitionable antimicrobial polypeptide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 201710408 DOI: 10.1073/pnas.171040811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的胜肽,可以抑制C型肝炎病毒蛋白並阻止病毒複製,眾所周知C肝病毒可導致肝癌和肝硬化。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病理學助理教授 Samuel French 博士的這一發現建立在法國實驗室之前的研究基礎上,該研究確定了兩種細胞蛋白,這些蛋白是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

French 和他的團隊最初著手確定參與C型肝炎複製的細胞因子,並使用質譜法發現熱激蛋白 ( heat shock proteins,簡稱 HSP) 40 和 70 對病毒感染很重要。弗倫奇說,在此之前已知 HSP70 與 HSP40 相關,但 HSP40 首次與C型肝炎感染有關。他們進一步發現,抑制這些蛋白質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槲皮素可顯著抑制組織培養中的病毒感染。

在這項於 2012 年 1 月 30 日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Hepatology 上的研究中,French 和他的團隊證明了病毒非結構蛋白 5A ( non-structural protein 5A,簡稱NS5A) 直接與 HSP70 結合並繪製了 NS5A/HSP70 複合物在 NS5A 上的位點. 雖然先前顯示 HSP70 與細胞中的 NS5A 結合,但在本研究中建立了直接的 NS5A/HSP70 相互作用和複合物形成。為了阻止這種交互作用,他們測試了可能抑制 HSP70 的胜肽。

“這很重要,因為我們開發了一種小分子胜肽,可以與該位點結合並阻止對C肝病毒複製的相互作用,”弗倫奇說。“這是阻止C型肝炎複製的另一種潛在非常有效的方法。”

全世界估計有 1.6 億人感染了C型肝炎,而常規治療方法——干擾素和利巴韋林(ribavirin)——可能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弗蘭奇說,一種靶向細胞蛋白而非病毒蛋白的新藥將是C肝患者治療兵工廠的珍貴後援。

“我們很驚訝這種胜肽的效果如此之好,”弗倫奇說。雖然其機制不同,但這種胜肽的活性與其他新開發的抗病毒藥物相當。”

弗蘭奇說,這項在組織培養中進行的研究發現,這種胜肽很容易進入細胞,並阻止允許病毒複製的骨牌反應。阻斷 HSP70 蛋白而不是病毒蛋白也降低了C型肝炎病毒患者對該胜肽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由於對病毒沒有直接壓力,因此它不太需要發生變異和產生耐藥性,”French 說。目標是達到持續反應,本質上是治癒,這意味著不再有病毒複製。現在有很多目標在阻止C型肝炎病毒複製的藥物問世,但耐藥性仍然是一個問題。大約 10 到20% 的新藥患者會產生耐藥性。這種新的胜肽可能有助於降低耐藥性。”

展望未來,French 和他的團隊正在測試新發現的胜肽的變體,看看他們是否可以開發出一種具有更高親和力,且結構更小的胜肽,以改善細胞滲透和肝臟的標靶性。新的和進化的胜肽將在動物模型中進行測試。

該研究指出,這種胜肽“可能是C型肝炎治療的候選藥物”。“考慮到這種胜肽在抑制病毒轉譯程度的效力,用這種胜肽進行治療可能會顯著提高那些接受標準治療而產生耐藥性的患者的療效。”

參考文獻:

Ronik Khachatoorian, Vaithilingaraja Arumugaswami, Piotr Ruchala, Santanu Raychaudhuri, Eden M. Maloney, Edna Miao, Asim Dasgupta, Samuel W. French. A cell-permeable hairpin peptide inhibits hepatitis C viral nonstructural protein 5A-mediated translation and virus productionHepatology, 2012; DOI: 10.1002/hep.255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美鄉:你欠身體維生素D趕快補上吧

2021年6月22日 週二 上午11:10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你欠身體維生素D,趕快補上吧!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22)天表示,Covid-19疫情蔓延,或許你已經收到很多有關維生素D與covid-19的訊息:缺乏維生素D與罹患covid-19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成正相關。

何美鄉說,或許你把他當網路謠言,丟進垃圾桶。或許你相信它,但認為與自己無關, 因為「台灣陽光如此充沛」,所以你不會缺乏維生素D。

她直言,「確實,我不知道你缺不缺乏維生素D,但我知道多於一半的機率,你的維生素D的血液值是低於30ng/mL, 也就是不足的意思。再看一下台灣吃母奶的嬰兒, 86%是維生素D缺乏, 因為台灣育齡婦女高比例缺乏維生素D。另一個實證,來說服你」。

為什麼今天要談這個議題? 因為covid-19蔓延…因為我們就要施打疫苗…何美鄉說,不論是對抗病毒的免疫功能,或是藉由疫苗的刺激,來產生抗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反應,都需要正常運作的免疫功能。多種維生素(含維生素D在內),就是維持這些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的重要分子。

若是缺乏了,就把它補滿補齊,這樣比較容易使每一個免疫反應的步驟最佳化,用以減低感染後罹患重症的風險。何美鄉重申,「施打疫苗,不也就是要減低感染後罹患重症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維生素D,是身體避免免疫風暴(過度免疫刺激,導致身體的發炎傳導物質細胞激素過度分泌,進而影響層面擴大)的關鍵營養素,維生素D不足,身體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產生的過度免反應,往往是感染者淪為重症的主因,而新冠病毒的疫苗,也會刺激身體產生特異性的免疫反應,一樣是不能過度。

因此,不管是預防感染重症或是疫苗施打過後的過度免疫反應,建議大家每天補充維生素D,不知自己維生素D濃度是否缺乏?簡單抽血檢測即可確認。

除了維生素D之外,鎂的缺乏可能也是免疫風暴的原因,建議可以一起補充。

參考文獻:

1.DiNicolantonio JJ, O'Keefe JH. Magnesium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 as a Potential Cause of Immune Dysfunction, Cytokine Storm an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Mo Med. 2021 Jan-Feb;118(1):68-73. PMID: 33551489; PMCID: PMC786159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551489/

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65887/

3.Grant WB, Lahore H, McDonnell SL, Baggerly CA, French CB, Aliano JL, Bhattoa HP. Evidence that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Could Reduce Risk of Influenza and COVID-19 Infections and Deaths. Nutrients. 2020 Apr 2;12(4):988. doi: 10.3390/nu12040988. PMID: 32252338; PMCID: PMC723112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52338/

.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人員報告說,一種合成肽似乎可以直接阻擋腎炎中發生的破壞性發炎,使腎臟能夠更好地恢復並維持其重要功能。

他們在腎臟國際( Kidney International)期刊上報告說,無論是全身給予胜肽還是直接將其輸送到腎臟,它都能減少免疫細胞進入腎臟的運動,解決發炎和損傷並改善腎功能,且不會增加血壓

嚴重感染或受傷等疾病,以及不受控制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能導致急性或慢性腎炎,這會影響腎臟和每個腎臟的數百萬個過濾單元。特別是當它成為慢性時,患者經常會出現腎衰竭和需要透析(洗腎),這使得基礎科學家和醫生都在尋找更好的干預措施。

研究人員有朝一日也能以相同的方式給予患者胜肽,在動物模式研究中出現腎臟發炎跡象的幾天內投與胜肽。發現胜肽使中度腎炎動物模型能夠避免腎炎的指標現象,如過度發炎和尿蛋白,這是腎功能障礙的明顯跡象。

血液中的尿素(urea)濃度(身體使用蛋白質產生的一種廢物,應該由腎臟排除)也隨著體重增加而下降,主要是由於尿液滯留,腎臟疾病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在模擬嚴重腎炎的模型中,該模型對人類腎臟基本上是 100% 致命的,對小鼠模型也是致命的,經過治療,小鼠的存活率為 80%。“我認為這很有希望,”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盧卡斯說。

在疾病的後期階段,低劑量的胜肽也會降低 T 細胞的濃度及T細胞進入該特定區域,這是免疫反應和發炎的驅動因素。事實上,T細胞濃度基本上是正常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胜肽似乎實際上改善了腎臟的一般狀況,”盧卡斯說。事實上,他現在想研究這種胜肽是否可以幫助從慢性腎病中恢復,如果他們的腎臟沒有被腎炎完全破壞,許多患者就會經歷這種情況。

他們說,這種胜肽已經在歐洲在急性肺損傷(如肺炎或外傷)患者中進行了測試,並且也在肺移植患者中進行了試驗,有望用於急性腎炎的標靶治療

我們證明胜肽在腎炎過程中逆轉了腎臟的發炎,”腎病學家、MCG 醫學系名譽主席、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 Michael Madaio 博士說。“我們證明胜肽是有效的,而且它是腎臟本身的局部效應。”

目前的療法,如皮質類固醇,通常會抑制免疫反應,使患者面臨感染甚至癌症的風險。

“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治療這種疾病的好方法,”Madaio 說,他的實驗室開發了將胜肽直接輸送到腎臟的抗體。“理論上,這可以取代類固醇的抗發炎作用,真的太好了!”Madaio 說。

Lucas 開發的 TIP 肽是腫瘤壞死因子(TNF)末端的合成版本,顧名思義,它以癌症為標靶。但 TNF 也是腎臟破壞性發炎的主要煽動者。

在腎炎小鼠模型中,他們觀察到免疫細胞對腎臟的攻擊做出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是一種毒素——反過來又產生了大量的 TNF。然後 TNF 活化了內皮細胞中的兩條主要發炎促進途徑,這些細胞排列在每個腎臟中的百萬個腎臟過濾單元(稱為腎小球)以及足細胞(包裹在過濾單元的微小毛細血管周圍的細胞)中。在這種情況下,由 TNF 活化的最重要的發炎促進途徑是 p38 MAP 激酶和 NF-kB。

更糟糕的是,TNF 還減少了一氧化氮(一種可以幫助腎臟恢復的強大血管擴張劑)和前列腺素 E2 等物質的產生,後者可以抑制免疫反應和發炎。

“這就是高濃度的 TNF 對我們有害的程度,其結果是現在您尿液中的蛋白質增加,您的腎臟發炎會增加,這不是您想要的,”盧卡斯說。

他們會發現 TIP 胜肽直接抵消了這些負面變化。

“如果我們給予 TIP胜肽,我們便能恢復原本狀況,”盧卡斯談到前列腺素 E2 時說,而前列腺素 E2 反過來會誘導一氧化氮。“因此,我們恢復了已知對腎毒性腎炎具有保護作用的兩個因素,”他說。

他們說,雖然更明顯的途徑是直接抑制 TNF,但這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它在對抗感染和其他入侵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已經是當前治療的一個問題。

“我們認為更好的方法可能是干擾有害 TNF 信號傳導的因素,這些信號誘導腎臟發生嚴重發炎,同時不干擾 TNF 對細菌的防禦作用,”盧卡斯說。

Lucas 解釋說,他在肺部發現,這種胜肽直接活化 ENaC-alpha,ENaC-alpha 是自然身體通道的一個亞基,可調節鈉吸收並在體液移動中發揮作用,並指出體液具有跟隨鈉或鹽的自然傾向。

雖然肽在肺中活化 ENC-alpha 對肺中的 ENC-alpha 是一件好事,因為液體確實會干擾呼吸,但研究人員擔心活化腎臟中的 ENC-alpha 可能會擾亂正常的鈉滯留,這對腎臟的血壓調節作用很重要。

相反,他們發現直接輸送到腎臟的 TIP胜肽不僅可以減少發炎,而且實際上還可以降低血壓,即使是在高鹽飲食的情況下,而且不會干擾 TNF 的抗感染作用。

腎臟過濾單元的發炎,稱為腎小球腎炎,約佔患者經歷的廣泛腎臟損傷的 10-20%,儘管受影響的途徑在許多形式的進行性腎臟損傷中很常見。

“你的腎臟根本無法正常運作,”盧卡斯說。“您的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您的體重增加,因為您保留了更多的尿液。TNF 是這種病理的關鍵調節者。”

TNF 和另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 1 的促發炎物質會產生活性氧等產物,這些產物會損害過濾器和包裹在其外部的彈性細胞。

盧卡斯最近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獲得了 250 萬美元的補助,以進一步尋找證據,證明用他的胜肽活化 ENaC-alpha 可以幫助消除肺炎中可能發生的致命的肺部積液。“這是一種與肺部工作非常不同的方法,”盧卡斯談到腎臟中的新工作時說。

“在腎臟中,胜肽直接阻擾問題的主要原因p38 ,”盧卡斯說,並指出 p38 已知在血管和心臟內皮的細胞中產生發炎重要作用,就像腎小球內皮的細胞一樣.

Madaio 是今年夏天在腎臟國際的一項研究的通訊作者,該研究證實,使用相同的抗體,這次將抗發炎蛋白激酶 C-α 抑製劑直接輸送到腎臟,使器官在類似的腎炎模型中恢復. 他們還發現,稱為線粒體的腎細胞動力裝置尤其受到急性和慢性發炎的影響,並且它們提供的蛋白質恢復了線粒體功能。

每個腎臟中約有一百萬個過濾單元,稱為腎元,用於清除血液中的廢物、酸和多餘的液體,這些液體會排泄到尿液中。腎元也將好東西,如營養物質,放回血液中。腎小球是腎元內的一簇血管,充當真正的過濾器。

參考文獻:

Michael P. Madaio, Istvan Czikora, Nino Kvirkvelia, Malgorzata McMenamin, Qiang Yue, Ting Liu, Haroldo A. Toque, Supriya Sridhar, Katherine Covington, Rabei Alaisami, Paul M. O’Connor, Robert W. Caldwell, Jian-Kang Chen, Matthias Clauss, Michael W. Brands, Douglas C. Eaton, Maritza J. Romero, Rudolf Lucas. The TNF-derived TIP peptide activates the 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 and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nephrotoxic serum nephritisKidney International, 2019; DOI: 10.1016/j.kint.2018.12.0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Singapore)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合成胜肽,當與傳統抗生素一起使用時,可以使多重抗藥菌再次對抗生素敏感,這為聯合治療策略的前景提供了希望,以解決某些抗生素抗藥問題感染。合成抗菌胜肽本身也可以殺死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細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全球估計有 70 萬人死於抗生素抗藥性疾病。在沒有新療法的情況下,到 2050 年,由抗性超級細菌引起的感染每年可能會在全球範圍內殺死 1000 萬人,超過癌症。當細菌能夠識別並阻止本來會殺死它們的藥物穿過它們的細胞壁時,它們就會產生抗生素抗藥性。

不斷發展的 COVID-19 大流行加劇了這種威脅,入院的患者經常接受抗生素治療以控制繼發性細菌感染,從而增加了抗藥病原體出現和傳播的機會。

由金伯利克萊恩副教授和瑪麗陳教授領導的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 CSM5-K5 的抗菌胜肽,其中包含殼聚醣( chitosan)的重複單元,一種在甲殼類動物殼中發現的醣,與細菌細胞壁的結構相似,以及重複單元氨基酸( lysine)離氨酸。

科學家們認為,殼聚醣與細菌細胞壁的結構相似性有助於胜肽與其相互作用並嵌入其中,導致細胞壁和細胞膜出現缺陷,最終殺死細菌。

該團隊在生物膜上測試了這種胜肽,生物膜是細菌的黏糊糊的外殼,可以粘附在醫院的活組織或醫療設備等表面上,傳統抗生素難以滲透。

在實驗室預先形成的生物膜和小鼠傷口上形成的生物膜中,NTU 開發的肽在四到五個小時內殺死了至少 90% 的細菌菌株。

在單獨的實驗中,當 CSM5-K5 與細菌在其他方面具有抗藥性的抗生素一起使用時,與單獨使用 CSM5-K5 時相比,殺死了更多的細菌,這表明該胜肽使細菌重新對抗生素敏感(有作用)。這種聯合療法中使用的抗生素濃度也低於通常規定的濃度。

該研究結果於 2020年5 月發表在科學雜誌ACS 傳染病(ACS Infectious Diseases )期刊上

南大新加坡環境生命科學工程中心 (SCELSE) 首席研究員金伯利·克萊恩副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我們的抗菌胜肽無論是單獨使用還是與常規抗生素聯合使用,都能有效對抗多重耐藥菌。 . 與抗生素一起使用時,它的效力會增加,再次恢復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我們發現我們測試的細菌對我們的胜肽幾乎沒有產生抗性,隨著世界努力對抗不斷上升的抗生素耐藥性,胜肽療法使其成為抗生素的有效和可行的補充,作為可行的合併治療。”

南大抗菌生物工程中心主任瑪麗陳教授說:“雖然努力的重點是應對 COVID-19 大流行,但我們還應該記住,抗生素抗藥性仍然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可能會使事情複雜化,對醫療環境構成威脅。例如,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能會使細菌更容易進入肺部,導致細菌性肺炎,這通常與 COVID-19 相關。”

抗菌胜肽有效的原理

帶有正電荷的抗菌胜肽通常透過與帶負電荷的細菌膜結合而起作用,破壞細胞膜並最終導致細菌死亡。胜肽帶的正電荷越多,它與細菌結合從而殺死細菌的效率就越高。

然而,胜肽對宿主的毒性也隨著肽的正電荷而增加——它在殺死細菌時會損害宿主生物的細胞。同樣來自南洋理工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克萊恩副教授說,因此,迄今為止,工程抗菌肽取得的成功有限。

NTU 團隊設計的肽,稱為 CSM5-K5,當它應用於細菌生物膜時,能夠聚集在一起形成納米顆粒。與單鏈胜肽的活性相比,這種聚集對細菌細胞壁產生更集中的破壞作用,這意味著它具有高抗菌活性,但不會對健康細​​胞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為了單獨檢查 CSM5-K5 的功效,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單獨的生物膜,其中包含甲氧西林(methicillin)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通常稱為 MRSA 超級細菌;一種高毒的多重耐藥大腸桿菌菌株(MDR E. Coli);和耐萬古黴素的糞腸球菌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alis,簡稱VRE)。MRSA 和 VRE 被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歸類為嚴重威脅。

在實驗室實驗中,CSM5-K5 在處理四小時後殺死了 99% 以上的生物膜細菌。在小鼠受感染的傷口中,NTU 開發的抗菌胜肽殺死了 90% 以上的細菌。

當 CSM5-K5 與傳統抗生素一起使用時,NTU 團隊發現,與僅使用 CSM5-K5 時相比,這種組合方法導致實驗室形成的生物膜和小鼠感染傷口中的細菌進一步減少,這證明抗菌胜肽使細菌對它們原本會產生抗藥性的藥物敏感。

更重要的是,南大團隊發現所研究的三種細菌菌株(MRSA、VRE 和 MDR 大腸桿菌)對 CSM5-K5 幾乎無法抵抗。雖然 MRSA 對 CSM5-K5 產生了低程度的抗藥性,但這使得 MRSA 對它在其他方面具有抗藥性的藥物更加敏感。

陳教授說:“隨著細菌不斷進化和聰明應對抗生素,僅靠開發新藥已不足以對抗難以治療的細菌感染,尋找創新方法來解決相關的難以治療的細菌感染很重要,例如解決細菌的防禦機制。一種更有效和經濟的對抗細菌的方法是透過像我們這樣的聯合治療方法。”

該團隊的下一步是探索如何將這種聯合治療方法用於罕見疾病或傷口敷料。

參考文獻:

Kishore R. V. Thappeta, Yogesh S. Vikhe, Adeline M. H. Yong, Mary B. Chan-Park, Kimberly A. Kline. Combined Efficacy of an Antimicrobial Cationic Peptide Polymer with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to Combat 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sACS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6 (5): 1228 DOI: 10.1021/acsinfecdis.0c000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倫多大學牙科學院與丹佛國家猶太人健康中心(美國排名第一的呼吸研究醫院)之間的合作產生了一種新藥,該藥物可用於對抗各種發炎,並顯示出前景抗擊 COVID-19 等急性呼吸道疾病。

這種名為 TAT CARMIL1 的“藥物”實際上是兩種天然存在的胜肽的組合,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時,它們共同作用以穿透細胞膜以抑制急性發炎反應。

在這第一項體外研究中,該胜肽將膠原蛋白降解減少了 43%。研究人員說,如果部署得足夠早,這種肽可以減輕一些由急性發炎反應引起的最嚴重的損害。

抑制細胞因子風暴

急性感染可引起稱為“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炎反應,這一術語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流行起來。

這場風暴是對急性感染的自然防禦反應。細胞因子是一種免疫反應細胞,但當身體因流感、H1N1 或 COVID-19 等感染而不堪重負時,它會向體內釋放大量不受調節的細胞因子。

在這些情況下,破壞感染的細胞因子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從肺組織中的破洞到血管損傷和血塊,最嚴重的情況會導致死亡。

靶向路徑、精準醫學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國立猶太醫院醫學系的肺病學家、教授兼學術事務執行副總裁 Greg Downey 博士稱胜肽的發現“令人興奮”。

這是它的工作原理:該肽將天然存在的蛋白質 CARMIL1 的片段與胜肽“載體”TAT 結合,將 CARMIL1 直接帶入細胞。這使 CARMIL1 能夠平息發炎風暴。CARMIL 肽有效地阻止了稱為 interleukin1 的細胞激素家族的大量信號傳導和增殖。

“有很多人在關注這些領域,但這項研究首次表明這些 CARMIL 蛋白如何參與這一途徑,”唐尼補充道。

但讓這一發現如此獨特的原因在於它的精確性。TAT CARMIL1 肽瞄準兩種受體,粘附在細胞表面和細胞基質上,那裡可粘附到其他細胞。

“它發揮作用所必需的兩種受體提供了不同尋常的特異性,”牙學院教授兼該研究的共同負責人 Chris McCulloch 解釋說。“我們認為這種途徑的不尋常性質可能會減少其副作用。”

這可能使胜該肽成為一種異常強大的候選藥物。設計用於與這種胜肽結合的藥物需要在兩種細胞受體上瞄準結合,從而將候選藥物的潛在領域從數万縮小到數百。

“這是處理精確問題的精確途徑,”唐尼說。

接下來,該團隊希望在體外模型中複製胜肽治療的成功。鑑於這種胜肽的廣泛適用性,它可以與其他藥物(如癌症或關節炎藥物)聯合使用,這一發現有朝一日可能成為對抗所有類型發炎的有用盟友。

儘管如此,唐尼警告說,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初步研究證實,要(發炎)風暴止息,胜肽早期干預最為有效。唐尼說,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在臨床世界中,現實是無法那般奢侈。”

該研究發表在Cell Reports 上,由加拿大衛生研究所資助。

參考文獻:

Qin Wang, Karambir Notay, Gregory P. Downey, Christopher A. McCulloch. The Leucine-Rich Repeat Region of CARMIL1 Regulates IL-1-Mediated ERK Activation, MMP Expression, and Collagen DegradationCell Reports, 2020; 31 (13): 107781 DOI: 10.1016/j.celrep.2020.10778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蛀牙或齲齒是全球最普遍的非傳染性疾病。在牙醫診間鑽孔和填充蛀牙可能會很痛苦,但未經治療的齲齒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疼痛、牙齒脫落、感染,甚至疾病或死亡。2019年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的期刊有篇研究,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覆蓋牙齒表面的生物活性肽,有助於在實驗室實驗中防止新蛀牙和治癒現有蛀牙。

牙洞的常規治療包括去除腐爛的組織並用材料填充孔洞,例如汞合金或複合樹脂。然而,這個過程會損害健康組織並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適。Hai Ming Wong、Quan Li Li 及其同事想要製定一種預防和治療蛀牙的雙管齊下的策略:1) 防止導致蛀牙的牙菌斑形成細菌在牙齒表面定植,以及 2) 減少脫礦質,或溶解牙釉質,同時增加再礦化或修復。

研究人員基於一種名為 H5 的天然抗菌肽構建了他們的抗蛀洞塗層。H5 由人類唾液腺產生,可以吸附到牙釉質上並破壞廣泛的細菌和真菌。為了促進再礦化,該團隊在 H5 的一端添加了一個磷酸絲氨酸基團,他們認為與天然 H5 相比,這有助於吸引更多的鈣離子來修復牙釉質。他們在人類臼齒切片上測試了這種修飾肽。與天然H5相比,新胜肽對牙齒表面吸附力更強,殺死更多細菌並抑制其粘附,保護牙齒免於脫礦。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兩種肽都以相似的程度促進了再礦化。刷牙後,人們有一天可以將經過修飾的胜肽作為亮光漆或凝膠塗抹在牙齒上,以防止蛀牙。

參考文獻:

1.Li Zhou, Hai Ming Wong, Yu Yuan Zhang, Quan Li Li. Constructing an Antibiofouling and Mineralizing Bioactive Tooth Surface to Protect against Decay and Promote Self-Healing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2 (2): 3021 DOI: 10.1021/acsami.9b19745

2.Sami Dogan, Hanson Fong, Deniz T. Yucesoy, Timothee Cousin, Carolyn Gresswell, Sefa Dag, Greg Huang, Mehmet Sarikaya. Biomimetic Tooth Repair: Amelogenin-Derived Peptide Enables in Vitro Remineralization of Human Enamel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8; DOI: 10.1021/acsbiomaterials.7b0095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一組研究心臟病患者的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有規律還是有規律的,爬樓梯的習慣都對心血管和肌肉有益。

這項發現發表在《運動與鍛鍊的醫學與科學和前沿》(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and Frontiers)期刊上的密切相關研究解決了最常被提及的運動障礙:時間,設備和使用健身設施的機會。

兩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麥克馬斯特運動學系教授莫林·麥克唐納說:“簡短,劇烈的爬樓梯和傳統的中等強度的鍛鍊都可幫助健身,這是心臟病發死亡率的關鍵預測指標。”

她說:“我們已經證實,爬樓梯是心臟康復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選擇,在大流行中,當許多人沒有辦法到健身房鍛鍊時,爬樓梯特別重要,”她說。

儘管眾所周知,運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會減少繼發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統計數據發現,在所有心臟病患者中,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堅持健身計劃。

研究人員與漢密爾頓總醫院心臟健康與康復中心密切合作,制定了一項運動規程,該運動規程不需要專門的設備或監測程序,並且可以在實驗室外輕鬆進行。

參加過心臟手術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被隨機分配到傳統的中等強度運動組或劇烈爬樓梯組:三輪六次,每次12階梯,休息時由步行來隔開,參與者自行選擇步行速度。

研究人員比較了結果,發現進行了傳統運動的人和進行爬樓梯的人,在接受了四個星期的有監督的訓練後,發現兩組都增加了他們的心肺適應性,並在未經監督的訓練中又保持了這些好的狀況。他們還報告了肌肉的明顯改善。

研究的合著者,麥克馬斯特運動學系教授斯圖爾特·菲利普斯(Stuart Phillips)解釋說:“與年齡匹配的健康對照組相比,這些接受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支架手術的患者的肌肉受到了損害。”在研究過程中進行的肌肉組織分析。

以前,很少有研究專門研究運動對心臟患者肌肉的影響。這項研究分析證實,心臟病患者仍然可以修復並增強肌肉損失。

菲利普斯說:“即使是在短時間內,無論是中等強度的訓練,連續訓練還是高強度的爬樓梯,在進行心臟手術後,肌肉都有有益的適應性。” “改善很明顯。”

參考文獻:

 

  1. Emily C. Dunford, Sydney E. Valentino, Jonathan Dubberley, Sara Y. Oikawa, Chris McGlory, Eva Lonn, Mary E. Jung, Martin J. Gibala, Stuart M. Phillips, Maureen J. MacDonald. Brief Vigorous Stair Climbing Effectively Improves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Randomized Trial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 2021; 3 DOI: 10.3389/fspor.2021.6309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